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2 01:4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

第一篇: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

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

摘 要: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是一项创造性举措,其为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棋。分析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农村“三变”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产权;财政资金

中?D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024-02

一、引言

农村“三变”改革具体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对于农村经营体制变革、扶贫脱贫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改革主要做法是:一开展各种形式土地股份合作,比如,钟山区大河镇农民与民润蔬菜种植合作社签订土地经营权入股协议,六枝郎岱镇鼓励村民与贵州天地人和农业公司共同经营猕猴桃产业。二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把村集体资源折价入股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三财政资金变村集体股金,财政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专项资金及项目资金。通过农村实践,“三变”改革创造瞩目成绩,但不能因为其贡献而忽视其不足。目前学者对农村“三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变”改革发展模式、效益、特色等方面,对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较少。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发现、杜绝这些问题,会使农村“三变”改革成效大打折扣,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六盘水农村“三变”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二、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土地等自然资源价值低估风险。在资源变资产过程中,因大部分农户教育水平低,维权意识差,集体和农户相关资产在流转或折价入股时,存在低估资产价值的风险。不恰当的资源定价方法是导致农户土地等资源价值低估的主因[2],根据马克思主义土地定价法,我们可知资源的定价方法:资源价格等于资源收益与利息率之比。其中,资源收益采用的是机会成本。即,计算a资源的价格,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b资源收益。在农户土地等资源流转时,相对于a资源,b资源收益往往比较低,从而损害农户权益。比如,一亩农田既可以种普通的粮食(小麦、水稻等),也可以种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不同的作物,就会有不同的资源收入。种植小麦每亩地净收入1 300元,种植草莓每亩收入13 000元,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农田入股价格才占实际价格的1/10。同理,征用城市周围农村农地开发房地产时,房地产土地资源价格为30倍的农地价格。假设每亩地净收益为1 300元,则房地产土地资源价格为39 000元。农户只获得39 000元的农地征用补偿,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却以每平方米5 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楼房,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3]。

2.农民不完备的自然资源产权带来的问题。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实质就是产权改革,土地变价入股是资源变资的主要内容,因此,从产权方面对“三变”改革进行研究。在我国,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归集体内部成员所有,体现了承包权“天生成员权”特性,即承包权(成员权)不可交易[5],三权中只有经营权在不改变农地用途的前提下可以流转,农民对农村资源产权不完备。在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由于承包权不能交易,非原村集体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营农地时,会受到村集体的很多约束,从而增加其经营成本;很多青壮年常年在城里打工,也会因承包权的不可交易性导致农田生产力下降。而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具有强约束性,阻碍了农地流转速度,也限制了农地流转权的融资能力。

3.农村“三变”改革中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带来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与农村“三变”改革联系起来。在不改变农地产权,确保农地不会非农用,不降低农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最大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作用,为农村“三变”改革增资助力。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才是根本。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一定程度上引发农民耕地流失、农民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农民故意抵押消费等问题。农民故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将贷款投资非农企业。甚至一些农民将抵押贷款用于自身消费和娱乐,不思进取。当不能按时履约偿还贷款时,金融机构实现抵押权,农户丧失土地经营权,从而丧失其基本的生存保障。一些农户态度消极,坐等政府扶贫补助,加重政府负担。而且由于农村土地资产专用性高,如果改作他用,会造成很大损失,而且农地经营权抵押前提是不改变农地用途,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行使权利的风险。如果金融机构不能顺利行使抵押权,金融机构坏账增加,甚至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即使金融机构实现了抵押权,也会使土地利用大打折扣。

4.入股财政资金退出对承接主体及农民的影响。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产业收益低风险大,农业市场变化万千,农产品流通渠道窄,农业企业融资难。这些都是农业经营主体的担忧,削弱了其投资农业意向。为了保护农民、村集体利益,六盘水市相关部门出台了《六盘水市资金变股金操作办法(试行)》,其第5条明确指出,签署合同时,出现投资进度缓慢,或经营策略重大变动,与预期目标差距大;连续出现经营亏损,项目农户、贫困户和村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等情形时,有权取回入股资金。这无疑又增加了农业经营主体投资风险。一方面,固然合作对象是经村集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的,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对未来收益过高的期望等原因,村集体在选择合作对象上会偏离实际。农民入股农业承接主体,不仅有土地流转金,而且承接主体盈利越多,农民得到的分红越多,然而前提是承接主体能把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农业市场变化不定,而且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如果承接主体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占有率地,农产品卖不出,那么,企业很难获利,甚至倒闭,更不要说给入股的农民分红,贫困农民生活没有指望,会增加村集体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村集体对未来期望收益过高,农业经营者为了避免入股的财政资金退出,可能会捏造数据,虚构财务信息。部分承接主体具有家乡情怀,到家乡投资农业,为自己家乡发展做点贡献。但是,还有部分承接主体投资农业具有其他动机。土地流转不合理,他们针对的是政府政策,想获得政府财政资金,土地流转是否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6]。

第二篇:六盘水市水城县“三举措”推进“三变”改革

六盘水市水城县“三举措”推进“三变”改革

7日

改革开放以来,水城县的工业快速发展,而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经济发展中农村资源限制和发展资源短缺并存。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在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下功夫。“三变”改革应运而生,“三变”指的是“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寻求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加快推进水城县“三变”工作,根据上级及县委县政府会议文件精神,水城县明确目标,三项得力措施,扎实推进“三变”。

一是围绕市场,统筹规划。在项目的选择上要以政策为依托,注意市场导向,寻找路径,把脉问诊。“三变”的模式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项目采用合适的合作模式,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三变”改革不脱离市场,切实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是围绕规模,找准优势。要在土地、资源、人才、地理区位上做文章,找准自身的优势,要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返乡创业,发挥当地能人效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规模做大,将产业做强,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积极参与到“三变”改革中来。

三是围绕百姓,立足长远。不管“三变”采取何种模式,选择何种项目,都必须以百姓为主体,以百姓增收致富为目标,围绕“决战三年、摆脱贫困”来策划,守住法律、政策的底线,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水城县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示范点,县政府将进一步探索更加完整的“三变”模式,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有效推进“三变”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土地、村集体、合作社、群众、龙头企业多赢,最终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

第三篇:农村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浅谈农村治安突出问题及对策

□ 张永祯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将近接近9亿为农村人口,农村地区的稳定关系到全国大局的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百姓素质、人口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在发展过程重农村治安出现了诸多新特点、新动向、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地区矛盾冲突尖锐,违法犯罪高发,家族势力凸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社会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壮大,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快农村正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开放活跃转变。构建和谐的农村治安管理新秩序,新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就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粗浅探讨并提出简单之对策。【关键词】农村 治安 问题 对策

一、新时期农村地区治安问题的特点及动向

以往农村地区的治安问题是多因村民之间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债权债务等单纯的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引发。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农村地区治安问题的因素已衍生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触点增多、燃点降低的态势、总体来看,农村治安问题呈现出以下新特点、新形势。

(一)家族势力问题突出

农村居民相互间熟知,彼此间多存在宗族,亲戚关系,此种关系虽有利于村民间相互帮助共同劳动,但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和家族势力,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对立,引发涉众型违法犯罪,有时候一起简单纠纷,因为双方家族的介入,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械斗乃至群体性事件,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上百人聚众违法的态势,严重影响农村治安稳定,这样的问题在村民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时表现尤为突出,一些竞选人为维护家族及小团体的利益拉帮结派,对选民小恩小惠,甚至威逼胁迫,破坏正常的选举制度,影响换选正常进行。如2012年1月6日庆阳市双桥区双峰寺镇新房子村选举期间,50余名村民聚众扰乱秩序,阻扰选举,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中11名村民采取强制措施,选举工作才得以正常进行。1月17日,开发区大石庙村100余人因村换届问题到市政府上访,这样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愈演愈烈,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不良影响。

(二)矛盾纠纷种类向多元化发展

矛盾纠纷是各类案事件的初始表现形态,随着农村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不再单一从事农田劳动,其活动领域较之以往明显扩大,开始向企业生产、施工建设、商业经营、村务管理等领域扩散,伴之而来的是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导致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重点由以前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向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纠纷、扰民纠纷、资源争夺等多元化发展。其中以征地拆迁和换届选举引发的群体事件最多,呈现重要节点群体上访集中爆发的波浪式发展态势。以承德市为例,近年来承德市某区小庄村,就2012年一个行政村共发生群体性事件40起,参与人数98人。其中,因征地补偿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14起,占总数的25%以上。因对村委会换届选举不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8起,占总数20%;因开采矿产资源导致污染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16 起,占总数的 40%;因其他原因引发群体性事件 10 起,占总数的25%,目前其他地区也出现类似事件,参与人数和事件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三)严重暴力犯罪占比较大

农村地区暴力案件多因口角争或酒后滋事等矛盾纠纷引发,主要表现为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案件、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发生争执后常常用拳头解决问题,有时双方为一点生活琐事争执不休,甚至因为酒后的一点口角,便会大打出手,再加之司法部门未能及时有效介入,一些小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进而演变成暴力伤害案件。近年来,承德市农村地区刑事犯罪发案基本稳定,2013年为144起,2014年为197起。

(四)侵财等常见违法活动突出

近几年农村地区犯罪案件统计分析表明,无论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还是贫困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农村违法犯罪大部分集中在侵财等旧有常见性违法犯罪方面,其中以两抢一盗(抢劫抢夺和盗窃)和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最为普遍,占整个农村犯罪的3/4左右,从作案形式来看,共同犯罪较多,交叉结伙作案明显,在农民犯罪中,以亲友、同学、邻里熟人为关系纽带,组成松散犯罪团伙,结伙交叉作案,这些犯罪团伙成员因为相互熟悉了解,往往寥寥数语就一拍即合,加之对法律常识的匮乏,迅速达成犯罪共同故意,倚仗人多势大,胆大妄为,作案率较高,特别是在盗窃、抢劫、破坏电力设施等刑事犯罪中,多为3人或 3人以上的农民结伙作案;其次,黄赌毒现象屡禁不绝,改革开放后,农村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精神文明却未同步发展,有的还相当贫乏,加上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控制能力,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屡禁不绝。

(五)非法宗教活动仍未绝迹

近年来,公安机关打击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因农村地区地广人稀,警力有限,此类非法活动在农村地区仍有零星存在,封建迷信活动也有复苏的迹象,由于缺乏正规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基督教和佛教等传教人员,在冬春农闲时节,有一些专门人员在偏远农村地区从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或非法宗教活动,以家庭聚会的形式组织村民听课。受文化水平,政策解读的限制有些村民聚集在非法宗教活动人员周围,进行相关活动,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农村还有相当的活动范围,一些邪教骨干分子走村窜户,发展会员,组织练功,散布谣言,散发反动宣传资料和活动工具,蛊惑人心,唆使部分群众借机生事,影响了农村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难点问题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仍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但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涵盖社会方方面面,粗浅分析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经济本就欠发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村民收入偏低。加之征地补偿,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集体土地使用等热点难点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为个别不法人员滋事提供了机会。思想意识形态保守封闭,宗族派系斗争激烈,由于部分农村思想落后,宗族派系观念严重,一些涉及宗族,派系乃至利益团体的矛盾长期难以调和,进而激化矛盾,加剧农村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加之,基层政权组织弱化,一些乡镇没有把社会治安摆上应有位置,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农村稳定工作监督指导和重视不足,甚至偏听偏信或任由事态发展,造成一些矛盾纠纷长期沉积,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

(二)村民法制观念淡薄

村民法律意识普遍偏低,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但村民法律意识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仍一定程度存在,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多发,出现暴力犯罪较多,常见犯罪数量不减等诸多问题;另外现行法律保障不足,以破坏农村换选行为为例,公安机关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惩处,即对破坏依法进行选举秩序的不法分子处警告或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拘留,并处罚款。但对于产生严重后果或造成恶劣影响的犯罪行为,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公安机关在面对相关问题时没有依据,无的放矢,虽然相关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之中,但法律相对滞后必然影响实际执法工作。

(三)农村治安力量欠缺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治安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居住相对分散,警力分配不均匀,同时治安协管员数量有限,并且缺乏专业技能,不能面面俱到。遇到突发状况无法及时解决,导致事态越来越严重,这样势必会给农村的治安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治安工作的意见建议

农村安则社会稳,维护农村稳定,是党和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根本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政权稳定,基础民生稳固乃至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笔者仅从公安机关的角度浅谈四点建议。

(一)加强“两个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维护治安稳定能力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必须在探索符合新时期基层维护稳定工作需求,创新基层警务模式,深化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上下功夫,就目前来看,加强两个建设是有效的路径。一是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充实农村社区警力,明确基层社区民警职责,消除非警务活动的制约,注重常态化的人口管理,治安稳控和区域巡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加强主动型警务建设,结合农村地区及辖区的实际,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主动提前研判,健全完善相应的处置预案,力求做到一事一策区别对待,以常态积累确保节点需要,打有准备之仗。

(二)健全“两个机制”,完善农村地区维护治安稳定格局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治安情报信息搜集机制,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建立以治安派出所民警为主干,以村治保力量为主线,以治安积极分子为节点的农村治安情报信息网络,做到情况明、信息灵、反应快;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农村社区警务室,治安协管员的作用,全面排查不稳定隐患,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减少因长期积累形成爆发的被动情况发生。

(三)把握“两个尺度”,创造农村地区维护治安稳定条件

一是注重把握执法尺度,采取宽严相济的做法,对影响恶劣的严重暴力,黑恶势力,村街痞霸,侵财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迅速侦破,消除影响;对危害较小的一般性案件,符合治安,刑事调解程序的,尽可能采取行政调解的手段,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做到案结事了,消除积怨和隐患;二是注重把握群众满意的尺度,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参与选举工作,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积极有效地为群众提供必需的执法服务,杜绝执法的盲目性。

(四)处理“两个关系”,助推农村地区维护治安稳定建设

一是正确处理公安机关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基层政权是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在整个农村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公安机关要全力支持和配合,主动提供执法保障,对于影响基层政权稳定的突出问题,由基层政权牵头,协同检察,法院,司法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工作;二是正确处理与广大村民的关系,村民是主要村务的参与者,公安机关要善于做村民的工作,主动融入到村民当中,依靠他们实时掌控农村的社会动态,提高对可能影响农村稳定因素的预判和应对能力。

四、总结

当前农村的形势是稳定的,但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地方也还潜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恶性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这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下大力气加以研究和改进。同时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稳定观,以科学稳定观为指导,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调整工作布局,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并且保持长效机制,努力维护好农村地区的安定与发展。

第四篇: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有的治安问题还比较严重。分析和研究农村治安问题,并将解决好这些问题,把维护农村稳定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去思考、探讨,以保障铜梁县成为渝西工业、财政、文化教育大县目标的实现,是值得各级干部深思的一个重大课题。关 键 词 铜梁县 农村治安问题 稳定 工作研究

铜梁县位于重庆西北部,幅员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 81万,辖34个乡(镇)。铜梁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发达,河流通航151公里,公路里程1824公里。铜梁农产品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化工、能源、机械、冶金、建筑材料等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重庆直辖以后,给铜梁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世纪之初把铜梁列为渝西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济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有的治安问题还比较严重。分析和研究农村治安问题,并将解决好这些问题,把维护农村稳定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去思考、探讨,以保障渝西工业、财政、文化教育大县目标的实现,是值得各级干部深思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治安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

(一)表现形式

1、农村自身影响稳定的问题日趋突出。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尽合理。从近年来民工流动的状况看,盲流人员所到之处,都给流入地的治安形势带来压力。目前民工的流动形式主要有三种:(1)由农村向城市转移;(2)由内地向沿海转移;(3)由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转移。很明显,劳动力流动量的增多,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也增多,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流氓滋扰、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案件与此有关,而且团伙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要使剩余劳动力真正做到有序、合理地流动,做到离乡不离县、就地合理消化剩余劳动力,减少不安定因素,应当是决策部门考虑的一件大事。

二是农村宗族势力有抬头之势。农村宗族尽管在组织形式和规模上与旧宗族相比,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已经成为一股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不可忽视的破坏性力量。主要表现是:

(1)有的与基层政权组织明争暗斗、讨价还价,唯恐天下不乱,严重危及基层稳定;(2)有的维护私人、宗族之间以及小团体的不正当利益,阻扰和破坏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落实;

(3)有的插手民间纠纷,煽风点火,故意扩大事态,使其恶性化、暴力化,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三是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扭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由于文化素质低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人挑唆和蛊惑,从事非法活动;(3)为政法部门的执法活动设置障碍,增添阻力,刁难政法公安人员,对抗执法活动。

2、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潜在因素。

近年来,虽经多方治理,特别是近年来,县局组织专门力量对“法轮功”习练人员进行监控和帮教,也对张贴、散发“法轮功”宣传品的违法犯罪人员予以打击处理,甚至还当场捉获一名正在散发传单的县处级干部,受到市局的好评,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但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层政权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邪教组织“法轮功”、“门徒会”极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因而,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邪教组织的警惕。

3、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从全县历年立破刑事案件看,虽然同比前一年都有所下降,但是,总量较大,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成功破获了“2002安居镇杀人沉尸案”、“2003石鱼镇入室抢劫杀人案”、“2003•9•5寻衅滋事案”、“2004•11•18爆炸案”等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出色地完成了市局提出地“三个绝对”的硬性指标,但是,在刑事案件中,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重大案件仍比较突出,这些犯罪数量多、影响坏、危害严重,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铜梁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

4、黑恶势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警民联防,一举铲除横行一时的巴川镇黑恶团伙头目杨××,并通过大量工作,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破获了涉恶案件,加大了打击的力度,全县人民增强了安全感。通过模排掌握和打击处理的情况可以看出,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治安影响最坏、危害最烈、后果最严重。他们没有放弃对社会政治秩序和治安秩序的颠覆和破坏的侥幸心理,其主要表现是:有的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者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纠集成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有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有的为人讨债,制造事端,酿成民间纠纷,严重危害当地稳定。

5、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

在“扫黄禁赌”行动和“网吧”的清理整治中,对易于藏污纳垢的场所,先后整治警力进行集中整治,规范网吧,收缴各类淫秽物品,查处卖淫嫖娼案件,捉获卖淫嫖娼人员;还配合家长、亲友做好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转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从赌博看,聚众赌博普遍,赌资不断增大,参赌人员不断增多;从卖淫嫖娼看,利用公开的场所与隐秘的手段相结合,更加普遍化、组织化、公开化。

(二)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暴露,因而,引发治安问题的因素将大量存在,在一定时期内,我县农村治安状况仍然趋于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并呈现新老矛盾并发,解决难度增大,内部矛盾走向社会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实施城市扩建、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中,如果一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好,尤其是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将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二是刑事案件发案虽然有所下降,案件总量较大,侵财案件比较突出。

三是经济犯罪案件和经济纠纷将成为困扰农村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少数人钻政策的空子,由此衍生的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经济诈骗、假冒伪劣和合同、债务纠纷必然增多。四是青少年犯罪、在校学生犯罪、无业人员犯罪将成为犯罪活动的主体,是值得各级干部重视的问题。

五是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六害”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毒品犯罪、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将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交通要道、城乡接合部、旅游度假村以及商贸比较发达的农村集镇尤为突出。

二、出现农村治安问题的原因

(一)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铜梁县虽然地处丘陵地区,交通方便,地理环境比较优越,但是,经济市场疲软,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铜梁县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涌入城市寻找就业门路,但城市的企业在改革中被兼并、被重组,下岗职工增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就决定了进城打工的农民被排挤。即便是能够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公时长、条件差的工种,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致使农民的行为、心理、道德、情感等产生强大的反差,引发抵触心理、发泄心理乃至报复心理,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二)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与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农民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三)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滞后。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但在有的地方仍然流于形式,有的农民的法制意识仍相当淡薄,既不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遇到纠纷要么付诸武力,野蛮解决,要么投诉报端,制造舆论,制造混乱,以此发泄私愤,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二是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基层政权组织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够,防范措施落实不够,防范工作不力,没有把社会治安摆上应有的位置,各项综合治理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刑侦破案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导致一些防范控制措施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同时,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有的群众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差;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麻痹思想,治安防范无措施,守楼护院形同虚设,齐抓共管的措施落实不够;城乡结合部散居居民结构复杂,防范意识淡薄,出现管理“死角”,极易引发刑事案件。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由于企业改制、人事劳动、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三农”问题、移民安置、以及各类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造成集访上访人员增多,处置难度增大。

三、农村治安工作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治理措施

(一)目标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治安工作将继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两降一升三无”、“创建平安铜梁”的奋斗目标,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与

时俱进,拼搏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治安案件查处率不低于98%,刑事重、特达案件侦破率不低于83%。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队伍的形象和作风有明显的改进。

(二)治理措施

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农村治安问题对全社会治安的总体状况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不能忽视农村治安问题的整顿和治理,必须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手段对农村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

1、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治保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建立健全农村治保会工作制度,加强对治保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使其真正发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在农村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这样,农村治安稳定工作才有组织保证。

二是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坚持“可善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和“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要求妥善处置,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乘机打砸抢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采取断然措施,不能久拖不决,要依法严惩。

三是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的原则,在邪教、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的地区,适时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斗争,实行露头就打,同时还要教育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决不让邪教、非法宗教有藏身的场所。

2、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秩序。

一是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农村恶势力犯罪。在一些农村地区,由流氓、恶棍、“两劳”人员为主组成的犯罪团伙,依仗人多势众,强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称霸一方,群众既恨又怕,成为治安混乱的祸根。政法部门要及时发现和掌握线索和动态,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予以坚决打击。适时开展集中整治,除恶务尽,依法从严、公开处理,震慑犯罪,为群众撑腰。

二是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杀人、强奸、伤害、车匪路霸等危害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活动。定期不定期排查治安混乱的集镇、路段,组织力量集中整治。对于制贩假农药、假化肥、假种籽,坑农害农、破坏生产、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做到快侦速破,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三是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密切注视吸贩毒、卖淫嫖娼、赌博现象向农村渗透、蔓延的动向,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公路沿线、路边店、以及城镇的宾馆旅店、发廊、舞厅等公共复杂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及时、不停顿地打击、查禁卖淫嫖娼、吸贩毒、赌博等活动,决不能认其污染社会空气。

3、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农村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一是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加大力度经常对全县矿山、煤窑等常用爆炸物品的地方进行清理和整顿,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爆炸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涉枪涉爆案件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二是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农村派出所要会同治保人员

和治安积极分子切实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在做好帮教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上学、生活上的困难,防止他们重新犯罪。

三是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县局将按照精简、规范、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警力,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做大做强派出所,保障派出所正常工作所需经费、办公用房和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最大限度地投入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之中。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县局始终坚持不懈地对民警进行宗旨教育、思想路线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地方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不断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强民警的廉政教育,加大力度查处民警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滥用枪支等案件。严禁从事非警务活动,严禁从事增加农民负担和侵害农民利益的一切行为。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对派出所工作要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是每一个民警要懂得扎实做好工作重要性;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对民警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民警掌握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会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掌握农村公安工作的本领,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公安工作的要求。

第五篇: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安排我镇领导率相关专干部和部分农技人员员成调研组对我镇x村“三变”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摸底,形成调查材料提交镇党委班子会,作为议题讨论的参阅材料,根据会上各位班子成员讨论意见,整理成为报告呈报县委。

一、x村“三变”改革基本情况

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全镇上下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有效破解了“三农”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三变”改革大大推动我镇农村改革步伐

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肯定。农村“三变”改革丰富了群众增收的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性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意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支撑意义。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成果。农村“三变”改革成为为推动我镇农村改革的重要举举措。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精准识别,找准“变”的的对象。找准参与“三变”的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抓分类引导,确定“三变”的方式。统筹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经营主体变为股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三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变”的载体。壮大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提高其聚集资源、资金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农民参与到企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中。四是抓教育培训强化“变”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三变”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五是抓智能平台建设完善“变”的数据体系系。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广大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随机走访村民,知晓农村“三变”改革内容的农民不多,对其目的意义不了解,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房产抵押权理解不透。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主体,部分农民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不配合“三变”的推进,有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回村参加土地资源的确权工作。

(二)农村“三变”改革配套的基础工作推进缓慢

一是“资源变资产”中对可变资产的资源进行确权进展缓慢。土地、林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尚未完成。二是财产权属证件颁证工作未能如期进行。三是缺乏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没有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缺少交易规则难以对入股资产、抵押贷款资产量化操作。四是农户入股经营主体多数未能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入股农户未签订入股合同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三)农村“三变”改革对经营中自然和市场风险防范措施不多

农业产业周期长,风险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期盼在入股经济实体中“分红”愿望强烈。“三变”经营实体如何实施以短养长解决入股农民短期回报愿望强烈和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参加农村村“三变”改革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受气候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如何保障农民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三社”体制无法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

由于体制问题,现行的“三社”难以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其存、贷利率、办理手续对农户没有优惠,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和营利性严重背离了农村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无法解决农业生产的融资问题。二是供销合作社现除了垄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料经营权外,很少发挥农户和和市场联系的作用。三是我镇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多数是生产型的,缺乏服务生产和流通的服务型农村合作社,难以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难以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商品率。

(五)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粗放

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经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农户参与“三变”的权益能否得到持续保障。我镇一些参加“三变”的企业经管理粗放,企业本身经营困难,很难带动参与入股的广大农户脱贫致富。个别农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维持经营,难以持续发展。

(六)“三变”中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匮乏,专业的良种、好苗木的提供、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镇市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科技术和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制约全镇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村“三变”改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激发广大农户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加强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一是成立培训机构,加强以农民为对象的农村“三变””改革培训与指导。对社会各阶层的核心骨干人员和广大大农民进行培训,主要是地区开发、意识革新、经营革新、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内容,要强化农民自强、合作意识的教育和诚信、契约精神的的培养。使农户明白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户自觉成为农村“三变”改革实践者。二是建立“三变”指导员制度。将农村“三变”改革的推进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抽调选派的驻村干部对包村的农村“三变”改革进行指导,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在实处。三是从农村的现实出发,整体规划,分阶段有序地系统推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基础工作

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要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配套基础工作。一是农民各种资源明晰产权要尽快完成,相关证件的颁证工作应同步进行。二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出台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股资产进行量化操作。三是在国家授权突破法律条款的的框架内,尽快出台农民入股经营主体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明确农户、经营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

(三)加强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研究出台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

农业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农村“三变”改改革必须研究防范风险措施。

1.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控。一是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制度,将自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探索建立完善农业产业保险机制,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民、经营主体的保险补贴,提高他们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要提供防范风险的多种农业产业保保险产品供农民、经营主体进行选择,分散自然风险。

2.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控。一是由政府设立必要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作为发生市场风险后对农民的补贴或补偿。二是政府对我镇重要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度。

3.加强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的防控。一是强化其内部监督建立入股股东监督机制,将企业经营纳入股东的有效监督。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强化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账务、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规范运作,避免发生将入股资金占为己有的道道德风险。

4.加强法律风风险的防控。一是农村“三变”改革运作程序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统一。统一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法律文书包括合同样本、权属证书、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交易记录。二是在在各乡镇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法律咨询服务点为广大农民、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的法律咨询服务。三是要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中的农民与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坚决防止个别农民或经营主体只要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不当行为,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公平正义。

(四)将“三社”体制改革作为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阻碍我镇“三农”发展的“三社”体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是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三农”而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多数在基础设施,对农户个体融资没有太多作用,农户贷款难度会越来越大,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融资方式而言,自助合作性质的民间信用合作社必然会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承担者。建议市委、市政府选取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民间信用合作社试点,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即“自愿与互助,民主管理,非营利,仅为社员服务,自主经营”。规模不宜太大,将社员控制在一定区域内,有利于社员互相信用的了解,降低信贷风险和社员融资成本。政府在起步阶段注入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参与制定规则,加强监督,保障社员权益不受损害。二是对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将其经营垄断的公司全部剥离,使供销社主要职能转变为农户与市场联系方面的服务,提供农产品通向市场平台。三是鼓励发展服务型农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社会分工和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

(五)积极引导“三变”经营主体加强科学管理

积极引导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强科学经营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管理能力。提高种、养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改变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的现状。

(六)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服务能力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实用技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政府和社会化的农业产业的科技服务专门机构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引导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在金融、农资供应、农产品方面对农村“三变”改革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建立社会化的的种子、种苗供应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等专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经济实体,为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持。

为科技人员松绑,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农业产业企业或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解决农村缺乏农业科技

人才问题。

下载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大全

    一、基本情况全区辖x镇x乡,xx个村(含x个“村改居”),xxx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xx.x万。xxxx年,我区xx个村实施“三变”项目,今年全区xx个乡镇xx个村居“三变”改革全覆盖,xx个村居入股......

    三变改革汇报材料

    2018年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土地 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 一、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模式 2017年郭家庄则行政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导、在村委会支持下独立运......

    三变改革(xiexiebang推荐)

    农村 “三变”改革六问六答 一、问:什么是“三变”改革? 答: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发展田园综合体专题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发展田园综合体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积极探索“三变+集体经济+田园综合体+......

    XX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副本

    XX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村产......

    六盘水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问题探讨

    六盘水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问题探讨 谭 枫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我市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三变改革工作流程(★)

    洛“三变”办发〔2018〕 号 洛南县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南县“三变”改革工作流程》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域工业集中区党工委、管......

    产权制度、三变改革标语

    “三变”改革民为先助农增收美梦先 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 “三变”改革促发展产业调整惠民生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搞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