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农村建设2017-2020年行动规划

时间:2019-05-12 01:3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新农村建设2017-2020年行动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新农村建设2017-2020年行动规划》。

第一篇:江西省新农村建设2017-2020年行动规划

江西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 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现就我省2017—2020年“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制定如下行动规划。

一、背景和意义

(一)基本情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精心谋划部署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在着力抓好自然村整治建设的同时,以镇村联动为抓手,以培育中心村为重点,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村庄完成整治,全省整治建设村组8.95万个,占全省村组的4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6万户,惠及340万农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修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3.6万公里,4万多个自然村、800多万农民受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改厕等工程,1996万农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53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公共服务不断延伸,在中心村推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和乡村管理扁平化,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把事办成;生态环境逐步优化,把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了乡村污水处理和造林绿化;乡风文明得到提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加速融合。

当前,江西正处于“四化同步”加速推进阶段,但是发展不平衡,与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相比,全省农村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村庄规划水平不高。村镇布局规划不到位,村庄建设规划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注重单个村庄规划建设,忽视成片整体规划建设。二是村庄规划执行不力。村庄规划管理薄弱,建设混乱无序,随意乱搭乱建、乱占耕地、一户多宅、有新房没新村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村庄建设标准较低。基础设施建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够,难以满足农民群众需要;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刚刚启动,一些地方脏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依然艰巨。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60%左右,仍有19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综合扶贫移民搬迁、重点工程拆迁、撤村并居、村庄整体融入城镇化等导致村组减少的情况,未来四年需要集中整治建设的村组约8万个左右,任务艰巨。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

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农村文明新风,着力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帮助农民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重大意义

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重要内容,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具体行动。通过“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利于推进乡村新业态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城乡统筹发展内在动力;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脉,拓展江西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资源,构建绿色乡村体系,创造江西绿色发展的新亮点;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乡村管理,塑造文明乡风,构建和谐江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

目标,突出村庄整治、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和谐平安四大重点,统筹规划,集成投入,制定标准,系统推进,缺什么补什么,建一片成一片,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更加和谐文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通过四年努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扫一遍”,努力把广大农村建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

整洁美丽是: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村庄道路、电力、广电、通讯网络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沟渠河塘、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绿化、亮化、美化恰当自然,村容村貌整齐干净、井然有序,田园村落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和谐宜居是: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教育、文体活动、环卫保洁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灾害风险有效防控,乡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健全,长效管护有力,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重点任务

整治建设村庄。每年确定2万个村组,四年完成8万个村组的整治建设任务,完善“七改三网”等农村基础设施。——

整治建设过程中,每年选择一批人口规模较大、交通条件和空间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因地制宜配套“8+4”公共服务项目。已开展整治建设的村庄,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分期分批补齐建设内容。

美化农村环境。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强乱搭乱建整治和日常保洁管护,建立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优化村庄整体风貌,开展绿化美化,保护和修复农村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修缮水塘、沟渠等设施。

倡导乡风文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关爱农村困难家庭和“三留守”人员。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违法赌博行为。

创建和谐乡村。强化“党建+”理念,在中心村及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健全党组织设臵。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制度,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强化农村管理服务。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连线成片推进的思路,以县为单位,修编完善县域镇村布局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建

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强化村庄整治管理,刚性执行规划,实现有新村有新貌。

坚持贫困优先,同步整体推进。立足围绕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优先安排贫困宜居村开展整治建设。连线成片同步整治自然村、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确保每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奔小康一个不掉队。

坚持党政主导,突出农民主体。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要职责,省市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查,发动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确保新农村规划建设到哪里,涉农项目和社会资源就跟进到哪里。

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确定村庄整治建设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又能落实的项目和问题。

坚持生态优化,保留乡村风貌。按照“规模适度、村落连片、服务配套、乡风文明、三生融合、各显特色”思路,尊重村庄肌理、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自然社会特点,因势利导,综合推动山水田路林房建设。禁挖山、不填塘、慎砍树,展现乡村特色,留住田园乡愁。

坚持建管同步,推进乡风文明。以县乡政府为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完善镇村联动管护制度。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公用——

设施的运行管护以及农民建房等村务管理,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

三、规划布局

(一)村庄体系

根据村庄在镇村体系规划中的功能地位,分为一般自然村和中心村两个层次。一般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配臵基本的服务设施,保留乡村味道,发展特色经济。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是镇村体系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发展村庄,主要建设任务是较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提升人口吸纳能力。

根据农村地形地貌差异明显的特征,区分山区、丘陵和平原村庄,综合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乡风民俗、自然概貌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差异化的新农村建设路径。

(二)规划布局

为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新农村建设布点坚持“五个不搞”: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村庄规划建设坚持整治提升为主、整村重建为辅。

1.旧村规划布局。立足村庄经济社会基础、环境条件、— 7 —

文化传统等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防止脱离实际、贪大图全、大拆大建。村庄布局要显山露水有美味,尽量延续村落传统布局,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科学布局各类设施,保留乡村风貌,彰显乡村特色;村庄建设要突出特色有韵味,既尊重地方生活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记得住乡愁,又刚性执行规划,规范农民建房。

2.新村选址规划。遵循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安全、适用、省地”的原则,避让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洪水易淹区,尽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非耕地、未利用地等农业低效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新村规划以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便于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村庄定位

1.特色产业型。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基础较好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围绕主导产业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发挥资源环境优势,提高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

2.社区服务型。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出行便利、发展基础较好或规划新建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参照城镇社区建设标准,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提供便捷有效的——

服务。

3.文化保护型。指具有独特建筑文化、名人文化、传统风俗、书画文艺,需要特殊保护开发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坚持保护开发并举,提升村庄文化品位,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掘文化遗存的教育和旅游功能,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乡村旅游型。指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山水林木、农园田野、生活风情、历史人文等资源,积极发展众筹农业、休闲观光、民宿度假、养生养老、康体健身等新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四)建设模式

根据村庄特点和存在问题,确定整治建设模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提高村庄宜居水平。

1.一般自然村

旧村整治。对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持续减少、后续发展乏力、人居环境较差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大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

改造提升。对区位交通、经济发展等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有条件的要发展特色产业。

环境整治。对城镇近郊、未来将纳入城区统一管理的自

然村,建设重点是严格控制农民建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其加速融入城镇。

特色保护。对具有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优化生态环境,挖掘人文历史,修缮文物古建,整治影响景观的建筑物,保持村庄的整体风貌格局。

2.中心村

旧村改造。要注重整体规划设计,科学拆除、改造和新建,合理延续空间格局,保持自然特色与人文景观;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改造扩建。对具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中心村,通过配套完善道路系统、建设风格、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并使之有机协调,快速并大量吸纳周边农户、移民搬迁人口并居。

规划新建。依托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商贸物流区等,在周边规划新建中心村,要科学规划用地布局、功能分区、设施配套、建筑风格等,高标准建设新村,突显乡风民情和现代气息。

四、建设要求

(一)建筑风貌

1.建筑要求。农民住宅及其它公共建筑物的设计,应针对乡村生产生活特点,注重实用、经济、美观,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规划发展旅游业的村庄,要为农户经营民宿、餐饮业和旅游产品等预留条件。住宅一般不超过三层。建房——

要尽量就地取材,节约材料和能源。建筑平面布局、结构和外观,应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与地形地貌融合。

2.建筑风格。城镇近郊的村庄要凸显“田园都市”特色。建筑既要符合城区功能定位、彰显现代气息,又要体现农村基本元素、留住乡愁,真正发挥以乡美城、城乡互动功能。远离城镇的村庄要更多地展现田园风光、乡土特色,注重保护传统民居,传承传统文化。要突显地域特点,赣东北地区建筑要更多呈现徽派风格,赣中地区建筑要尽量彰显庐陵民居特色,赣南地区建筑要尽量保持客家民居特征,鄱阳湖区建筑要体现江南水乡民居风格。

(二)“七改三网”基础设施

一般自然村要全面开展“七改三网”建设。

1.改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省通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连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路面采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并设边沟。巷道和入户便道尽量采用石板、青砖、碎石、鹅卵石等材料,面层防滑,造型多样。村庄危桥要除险加固。在主干道两侧设臵路灯、文体活动场所设臵灯光照明。

2.改水。城镇近郊的村庄,可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集中供水模式;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原和丘陵村庄,可采用区域连片供水模式;人口规模较小或受地理条件限制的村庄,可采取单村供水模式;散居农户可安装简易设施独立供水。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体清洁。

3.改厕。根据村庄实际或群众意愿,采取三格式、三瓮式或沼气式建设水冲厕,每户农户至少建一个室内水冲厕。改厕过程中,依据标准科学施工。

4.改房。加强农民建房管理,推介民居新户型,实行“一户一宅”,对村民建房面积、高度、材料、风格等进行引导。通过粉刷外墙、更换屋顶、安全加固等,对宜居旧房进行改造。修缮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

5.改沟。村庄主干道都要建边沟,全面治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形成网络化的雨水排放体系。具备条件的村庄,要铺设专用管道或暗沟,收集生产生活污水。加大村庄河道、沟渠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的水环境。

6.改塘。清除村庄水塘的淤泥和沉积垃圾,全面改善水质环境。清理入塘排污渠管,建好进水涵管。水塘迎水坡要进行生态护岸,修建洗衣踏步等亲水设施,水塘周边要种植亲水植物,达到既整洁美观又蓄水灌溉的效果。

7.改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陈年垃圾,整治乱建乱放、乱排乱扔,保持村内整齐干净。在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改造建设农贸市场。抓好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及村庄空闲地的绿化,营造自然、亲切、宜人的村庄风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化生产。

8.电网建设。全面解决村庄用电重过载、低电压问题,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优先改造不满足动力电供电需求的自——

然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全面完成中心村的电网改造任务。

9.广电网络建设。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满足农村居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

10.互联网络建设。在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将宽带网络向中心村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推进光纤通连中心村,并延伸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按照相关规定,在农村推广交互式网络电视。

(三)“8+4”公共服务

中心村要在“七改三网”建设基础上,科学配臵“8+4”公共服务设施。

1.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现有设施的综合利用或新建改造,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行县乡村服务平台联网,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的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等基本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党员活动、综治警务、司法调解、人口管理等社会治理服务,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其他服务。

2.卫生室。标准化配臵医疗设施,落实卫生服务人员和专项经费,为农民及时提供基本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

3.便民超市。便民超市(电商服务网点、村邮站),要以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的商品价格服务广大农民,并为农民提供网上代购、农副产品网销、快递代收代发、费用代缴、— 13 —

农业气象信息定制等服务项目,切实成为服务本地生产生活的综合性窗口。

4.农家书屋。在中心村及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建设农家书屋。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规律,规范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切实方便村民阅读。

5.文体活动场所。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设臵建设集休闲、健身、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要设臵游客休闲场所。

6.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向农村延伸覆盖城市环卫和管理职能,统一城乡环卫作业标准。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机制。乡镇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配臵密闭垃圾运输车。村庄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臵生活垃圾收集桶和保洁员。

7.污水处理设施。城镇近郊的中心村,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方式,统一处理污水;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村,运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曝气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膜等技术,集中处理污水;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心村,采用化粪池、生态氧化塘、净化槽等处理技术,分散处理污水。

8.公厕。在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新建公厕,切实方便村民。地处风景名胜区或规划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的村庄,要建设免费公厕,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公厕建得好、管——

得好。

有条件和需求的中心村,还要配臵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和公交站。

(1)小学。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配备、课程安排、业务指导的统筹管理。

(2)幼儿园。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规范园内管理,健全监管体系,为农村幼儿提供就近优质的学前教育。

(3)金融网点。在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兴建金融网点,为农民就近提供小额取现、零钞兑换、消费转账、公用事业费用缴纳、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消费投诉等金融服务。

(4)公交站。在有条件的中心村和干道旁新建公交站台,站台统一建设标准,设臵顶棚、休息椅,挂贴站牌、乘车起止时间表等,方便村民出行。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还要设臵导示牌、建设停车场。

(四)环境美化

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要合理利用地形,结合民俗民风,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彰显田园风光,体现乡土气息。

1.村口景观。通过小品配臵、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

2.水体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河道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自然斜坡形式。滨水驳岸以

生态驳岸形式为主,采用硬质驳岸的不宜过长,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岸景观。

3.绿化景观。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道路两侧、宅院周边绿化要品种适应,尺度适宜,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注重保护古树名木。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应做到见缝插绿。

4.庭院环境。注重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臵采用乔、灌、草结合方式,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五)乡风文明建设

1.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中心村、自然村以及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落实农村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组织推动者、示范引领者。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用好集体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2.精神文明建设。把弘扬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教化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使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3.乡村社会治理。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全面推行村民主协商,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完善管护机制,组织村民参与村庄环境卫生、综合公共服务场所以及道路、电力、广电、互联网等设施的日常管护。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发展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关爱贫困家庭和“三留守”人员,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操作程序

按照工作“九步法”,有序推进全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

第一步,编制县级规划。按照本规划要求,编制县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总体规划(2017-2020年)》,明确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县级总体规划经设区市审核把关后,报省新村办备案。

第二步,下达年度计划。省新村办每年第四季度编发下年度《“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综合各地乡村人口、村庄数量等因素,实行贫困村组优先,分解落实年度新农村建设任务。

第三步,科学布局定点。按照村庄自主申请、乡镇沿线连片申报、县级初选把关、设区市协调汇总、省里确定批复的程序,开展布局选点。(1)县级根据省年度工作方案及下

达的任务计划,制定本地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片区化确定年度新农村建设村点,确保达到“建一片成一片”的整体效果。(2)设区市协调汇总各地新农村建设村点,报省新村办。(3)省新村办审核批复各地新农村建设村点,编印年度新农村建设村点名册,发至市县及省直相关单位。

第四步,确定建设项目。县级政府统一组织相关单位,深入所有年度新农村建设村点勘测,对照“七改三网”建设和“8+4”公共服务项目涉农部门单位责任分工,缺什么补什么,分类提出年度新农村建设村点的建设项目及资金概算,编制各村点的项目建设规划。

第五步,整合项目资金。(1)县级政府根据本县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方案,制定资金整合计划,相关单位的资金、项目都要向新农村建设村点集中。县级主管部门依资金渠道,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报。(2)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对照全省年度新农村建设村点名册,结合各地申报计划,下达项目计划安排,明确资金使用管理要求等。(3)县级主管部门按照县资金整合计划和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将项目落实到新农村建设村点,并负责组织实施。(4)省市县新村办每半年调度一次资金实际整合情况。

第六步,落实专项资金。对于村点编制规划,村内道路、巷道、入户便道建设,农户改厕改房补助,村内改沟改塘,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难以整合涉农资金的建设项目,参——

照以往做法,按1个村点(50户为单位)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的标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5∶2∶3比例落实。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各地村点指标数,由省新村办商省财政厅拨付到县,其中贫困村组整治建设扶贫专项资金由省新村办、省扶贫和移民办商省财政厅拨付。设立县级新农村建设专账,通过县级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分批拨付财政专项资金,确保村庄整治建设启动。

第七步,广泛宣传发动。市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1)深入乡村宣讲,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农村建设村点成立村民理事会,群众同意率达到85%以上。(2)开展专题培训,对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帮扶单位、乡村干部、理事会成员等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行动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

第八步,精心组织实施。(1)县级落实相关单位和乡镇责任,安排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督促落实进度。(2)省直相关单位制定各类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各自负责项目建设技术指导,确保规范化建设。(3)省市县新村办牵头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情况调度,通报各地工作进度和建设质量。

第九步,严格评估考核。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相关省直部门单位绩效考核范围。省新村办组织开展工作评估,敦促各地加快进度、规范建设。年底对市县进行综合考核,成效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工作不

力的进行问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臵。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市县四套班子和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每人每年都要挂点一个成片建设区域。县乡是组织实施和建后管护的责任主体,要强化协调、加强督导,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以规范农村建房为突破口,狠抓规划的刚性执行,解决好“有新村没新貌”问题;配齐专业管护队伍,保障工作经费,建立管护机制,切实抓好村庄的日常管护。市县乡三级都要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强新村办工作力量,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条件。各级新村办要牵头抓总,加强日常综合协调、情况调度和督导考核。

(二)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各地要充分利用保障房、移民搬迁、节能建筑改造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不断拓宽农房改造资金来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市场运作,鼓励企业参与,撬动金融、社会和工商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帮扶单位倾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强宣传发动和政策激励,动员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回馈故里、支援家乡建设。切实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不建不补”机制,引导群众自己动手、自建家园。

——

(三)广泛宣传,凝聚力量。各级各单位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工作热情,引导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要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出一批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努力在全省形成上下一盘棋、干群一条心,全力推动“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3月2日—8日,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发懋同志亲率考察团,赴江西省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考察期间,张厅长一行沿途听取了江西省建设厅和有关市、县建设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南昌市蛟龙镇下罗村、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吉安县永和镇锦源村和青源区渼陂村、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赣县南塘镇石院村、景德镇市竟成镇里冲坞村等村庄。这些村庄各有特点,有的是城郊拆迁后统一规划、设计、建造的新村,各家各户都是独门独院的小别墅,起点比较高;有的是在原有村庄布局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三清三改”综合整治,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的是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古老村落,虽年代久远,但保护得非常完整,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所到村庄的共同之处就是,村容整洁,管理有序,乡风文明,生态和谐,村民们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沼气灶、住整洁房、洗热水澡……

二、江西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万人。全省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1428个乡镇,18万个自然村,70%的人口在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近年来,该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三清三改”,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是:

(一)在组织上,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江西省在村庄整治中,政府部门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参与的自觉性。二是物力财力支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与村庄整治相关的部门参与其中,并分别制定支持参与方案。各个乡镇成立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四是做好技术服务。组织编印《村庄规划优秀设计实例》、《农民住宅推介图集》等技术资料,免费发至各乡镇村,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农民建房,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规划知识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村庄规划和整治的参与权。如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向全体村民公示,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二是鼓励农户自主申报改造项目。在村庄整治过程中不搞一刀切,把村庄是否整治的决策权交给农民,以全体村民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纳入整治示范点,对群众自愿申报率达不到60%的村庄,不列入整治改造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挂钩,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多完成多补助,少完成少补助,不行动不补助。四是成立理事会负责运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主持村庄整治和调解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按照“五有”标准(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有精力、有一定经济基础),由群众民主推选的“五老”组成(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这些人德高望重,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是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起到农民意愿“代言人”、政府主张“传递人”和矛盾纠纷“调停人”的积极作用。

(二)在思路上,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

新农村建设内容繁杂,村庄数量多、范围广,底子薄、要求高,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江西省选择典型示范,科学切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在村庄整治的范围上,开展“十百千”活动(即: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分别抓好1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村和1000个重点村),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在村庄整治的内容上,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三清三改”起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三清”工作,简便易行,立竿见影,彻底整治了农村脏、乱、差,实行人畜分离,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清”起步后,重点抓好村镇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的“三改”工作,实现乡镇村村通公路,村内户户门前道路硬化,家家用上山泉水或井水,村村建有无害化水冲式厕所。“三清三改”的巨大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村庄整治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三清三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他们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村庄规划建设上来。这种工作思路符合江西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村庄整治的客观规律。

(三)在模式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一是突出农村特色,不用城市的标准要求农村。比如,在编制规划时,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基础设施配套,社区服务配套,房屋设计配套。在绿化方面,提倡种树、种果、种菜,反对种花、种草。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比如,赣州以白墙黛瓦的徽商建筑居多,在新建房屋时,保持和传承这种建筑形式,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三是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比如,在村庄改造整治时,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实行“一村一策”。对存在较多破旧不堪且无人居住危旧房屋的村落,按照一户一宅的标准,拆除破旧房屋,腾退流转宅基地,实施“空心房”整治;对规模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庄,平整道路,美化环境,实施村庄整修;对具备条件的村庄,全部拆除旧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整体拆旧建新;对人口集中、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庄,保持其田园风光和文化特色,建设自然生态农庄。

(四)在机制上,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江西省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为村庄整治提供支持和服务,形成合力推进的格局。比如,赣州市在编制村镇规划的过程中,通过“整合现有的,动员本地的,借助外面的”,多渠道寻求人力和物力支持;通过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干部下基层帮助新农村建设,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该市还将按一村一名的标准,大规模培训和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帮助新农村建设。

三、收获与体会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大家都感到收获颇丰,归纳一下,至少有三:其一,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通过实地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开阔;进一步明确了村庄整治,到底是整什么、怎么整、整成什么样。其二,学习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我省和江西地域邻近,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其经验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有了别人的经验作先导,可以避免走弯路,形成后发优势。当然别人的经验不能照抄照搬,一定要结合我省各地的实际,有选择地吸收应用,学其“神”而非其“形”。其三,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江西的这些做法与经验的确可看、可信、可学,不是脱离实际,不是高不可攀。在某些方面,我们也有优势,完全可能也完全应该做得更好。下一步,如何做好我们的工作,真正让江西的经验在我省开花结果,以下几点体会值得总结和汲取。

(一)统一一个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百镇千村”抓起。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新农村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哄而上,到底该从哪里着手?就我省来说,当前就是要建设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通过“百镇千村”的示范效应,达到全面实现农村面貌改观的目的。全省建设系统上上下下都要统一这个认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观点,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要把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的注意力吸引到“百镇千村”上来,把主要工作精力转移到“百镇千村”上来,把主要资金投入到“百镇千村”中来,在“百镇千村”上建功立业。

(二)突出一个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村庄整治为重点。

江西有部分村庄在整治中,花钱不多,但变化很大。建设新农村,不是推倒重来,不是拆旧建新,而是以村容整洁为目标,以现有村庄为基础,以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为重点,营造新的村容村貌、养成新的生活习惯、培育新的民约风尚。要坚决反对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反对增加农民负担、举债搞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在个别有条件地方,结合开发还建,也可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模式,实施整体拆迁新建,但这绝不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流和重点。

(三)抓住一个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为主体。

农民是村庄整治的决策主体,也是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建设新农村不能搞强迫命令,政府可以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政策,但不能搞行政干预,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农村虽有政府出资,但不是由政府包办代替,需要农民积极响应和配合,需要农民出资投劳。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搞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防止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四)发挥各方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村庄整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哪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修路需要交通部门的支持,改水需要水利部门的支持,建沼气池需要农业部门的支持。建设部门是一个牵头部门,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村庄规划的编制,环卫、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指导农民建房,选好示范点,做好检查、督导、考核工作。因此,必须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分清各自事权,形成“各负其责,各展其能,各建其功”的良好氛围,各部门都应围绕“百镇千村”出主意,想办法,见成效。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进一步形成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要顺势而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开创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五)提高投资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要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把资金、物资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建设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单家独户不好办也办不了的事情,有效激活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要改变过去政府资金“撒胡椒面”的平均分配方式,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实行差异化分配,以奖代补,加大实物补贴的比重,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各类支农资金,集中有限资金分类分步投入到重点项目、重点村庄,做到扶持一个,见效一个。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一、**基本情况………………………

2二、存在的问题…………………………

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五、规划目标……………………………

5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

5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06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2010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2002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

3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羊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猪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2000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2006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2000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

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

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

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

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

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

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2010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业务,思想素质高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确保新农村规划的实施。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及时制定近期建设详规,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运用“先控制,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期实施”的理念,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第四篇:2012新农村建设规划

李家铺乡2012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全乡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切入点。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

二、主要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成北扩500米街道的土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770米南扩街道的亮化、绿化、硬化工程。硬化土桥1.5公里通村公路。二是高标准完成双堰、同乐、万家3个村的三万米沟渠防渗、三座抗旱机埠的更新改造。修建机耕道100公里。三是整修扩建当家堰塘30口,完成沟渠清淤68公里。

(二)、产业发展。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在压“粮”扩“棉”,压“单”改“双”上加大工作力度。杜绝直播、杜绝抛荒。二是扩大獭兔养殖产业。养殖户由现在的5户发展到10户,达到年栏20万只的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养猪500头以上的由去年的8户增加到20户。四是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由去年的80亩扩大到200亩左右,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金银花。五是组织好劳务输出。在有序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维权和返乡创业上狠下功夫。

(三)、环境整治。

一是植树添绿完成湘北公路补植。新棠公路新栽、通村公路补栽共计3750株。二是完成项目造林700亩。三是庭院绿化充分利用空闲地、庭院、村道两侧、渠道边、公共场所等,本着见缝插绿的原则,乔、灌、花、果、藤相结合,能栽树种草的地方全部植绿。三是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全覆盖、上机制、求长效”。准备新建中转站1处,已采购转运车1辆,收集箱11个,拖车15辆。实行村村有保洁员。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市处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垃圾处理。并在人口集中地修建垃圾池。四是继续开展八方坪、黄金堰水库、当家堰塘水资源保护工程。

(四)、阵地建设。

一是完成双坪村部建设。使村综合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集文体活动和党群议事于一体,更好的便民,为人民服务。二是搞好土桥村部办公配套及绿化工程,优化办公环境。

(五)、乡风文明。

一是继续开展“十佳卫生文明户”、“十佳致富能手”评选活动。促进农村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让农村的生活、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为主要内容的民德民风建设活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卜茂平为组长,乡长高见、纪委书记马大平、副乡长鲁秉勰为副组长,对全乡新农村建设谋划、推进进行调度、督查、协调。

(二)多方投入,倾力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投入资金量大,要在充分发挥村组农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引导、民办公助、面向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宽投资渠道,要紧抓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农项目和资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列入目标责任考评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坚持月通报、季督查、年考评。并把点村建设、面上建设的工作成效作为乡村干部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李家铺乡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做了一下初步规划:

(一)、完善配套设施:

1.要想富先修路,力争2011年冬至2012年初完成东沟、槐树平、鹿家坡组级公路建设,进一步道路硬化建设。

2.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搞好为民服务大厅,农民活动广场,宣传栏公布栏的建设。

3.人畜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

4.修建陈家玉、槐树平防洪渠。

(二)、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创办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创办经济实体,把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结合起来。

1.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村集体100多亩退耕还林套种栽培中药材猪苓。

2.结合国土整治,加强低丘岗改造;建起高山蔬菜基地、核桃基地。

(三)、根据我村的特点,发展畜牧养殖业。

1.土鸡养殖,利用我村50岁以上的三无人员,从事土鸡养殖,及发展了集体经济也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保障。

2.养羊、中蜂养殖,我村有养羊大户4户、中蜂养殖大户2户,在继续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羊、中蜂的养殖。

(四)、充分开发利用现有集体资产资源,为集体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水利资源,壮大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村委会组建运输车队,承接仁和公司的矿山运输;借玉泉河流域开发展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

村村委会xx

下载江西省新农村建设2017-2020年行动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新农村建设2017-2020年行动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行性)实施方案报告 (2006年——2020年) 一、基本情况 1 、区位概况: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

    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

    新农村建设规划(精选五篇)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

    浑源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浑源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加快我县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样本)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样本)一、前言按照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我办会同xx街办莲花村以及田心组理事会成员,对该小组进行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于2006年8月15日开始,到......

    新农村建设规划图纸

    附件二: xx县xx镇(乡)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图纸新农村建设规划成果一般要有6张规划图纸,其图纸名称及规划内容如下: 1、村域总体布局及产业发展图。 (与规划说明书中,第三章第一条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一、充分认识建设社......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