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漏诊属于还是医疗过错
漏诊属于还是医疗过错
事件回放 医院漏诊 万余 2005年7月5日,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对该市某医院因漏诊引发的一起医患纠纷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判令该医院赔偿原告苏某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万余元。2001年9月27日,原告苏某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到被告医院的外科住院治疗。入院时,苏某被诊断为:1.头皮挫裂伤;2.左肩关节半脱位伴肩胛骨骨折;3.左胫骨髁间隆突骨折;4.左膝关节脱位。该医院医生对苏某予以跟骨牵引、清创缝合、抗感染、消肿等常规处理。同年10月15日,该医院邀请福建省龙岩市某医院专家会诊后,行左膝交叉韧带断裂修补术。同年11月3日,苏某出院。2002年11月6日,苏某按医嘱到该医院行取钢钉手术时,却发现左下肢短3cm、陈旧性左髋关节骨折脱位,医生告知再取螺钉已没有什么意义。此后,苏某要求该医院赔偿其因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医患双方经协商,委托龙岩市医学会对该医院的医疗行为是否为医疗事故进行鉴定。2004年3月26日,龙岩市医学会作出的《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书》中分析:1.左髋关节脱位骨折是车祸造成的;2.被告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漏诊;3.漏诊与患者的人身伤害无因果关系; 4.不构成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为:本例不构成医疗事故。由于苏某要求医院赔偿损失并支付鉴定费用,医院拒绝赔偿,医患双方引起纠纷,苏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苏某入住被告医院治疗,原告、被告之间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被告在诊治过程存在漏诊行为,该行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是被告医院应当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第11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3条、第144条的规定,判决被告医院赔偿原告苏某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鉴定费等款项共计11,561.37元。法院评析 漏诊如何适用法律 本案是一起漏诊如何适用法律的典型案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只是案件的一个重要,并非案件的惟一证据。就医疗纠纷而言,若《条例》不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具体到本案苏某的病情,经龙岩市医学会鉴定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显然该案就不应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处理;医院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存在漏诊,即存在过错,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11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原告苏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入住被告医院治疗,原告与被告之间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被告作为医疗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检查及治疗,由于被告医院在诊治过程中没有对原告苏某进行全面检查,导致对原告的左髋关节损伤存在漏诊行为,该行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是被告应当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即对与漏诊有关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原告苏某已支付的医疗费用,被告医院应返还原告苏某。同时由于原告苏某尚未行左髋关节转换术,对尚未发生的医疗费用及与治疗左髋关节时有关的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和交通费,因左髋关节功能丧失造成的伤残的残疾赔偿金,应待原告苏某行左髋关节转换术后向赔偿义务人请求赔偿,原告苏某关于这一部分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由于被告医院在对原告苏某的诊治过程中存在漏诊行为,原告苏某的左髋关节至今没有治疗,造成原告苏某实际收入的减少,原告苏某要求被告赔偿误工费,法院予以支持;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原告苏某委托龙岩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和龙岩市法医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两份报告都认为被告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漏诊,因此,被告医院在履行医疗服务合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对原告已实际支付的鉴定费1500元应予以支持。律师说法 关键在于漏诊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 采访对象:山东龙头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中清 漏诊只是医疗过错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法律的角度说,医疗过错可以是造成医疗事故的原因,也可以是鉴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事件,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混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漏诊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从医疗事故的有关解释来看,医疗事故是由医学会组织鉴定认为构成事故的医疗损害事件,构成医疗事故有三个条件:医疗过错、医疗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如果漏诊等医疗过错行为没有对患者造成损害,即患者的损害不是医疗过错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于患者疾病本身导致的必然结果,或者其他非医疗过错行为的因素造成的,医院没有违反正常的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则不构成医疗事故。换句话说,只有漏诊的医疗过错行为成为患者损害后果的原因,又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认为构成的,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漏诊中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损害,受害人可以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司法解释规定的标准进行索赔,这个赔偿标准比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赔偿标准高出很多。司法实践中以医疗过错判定为主 采访对象:广东羊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雁平从司法实践来看,目前对于漏诊的案例,从是否违反医疗服务合同这个角度来判定的比较多,即从现有的诊疗规范来说,应该看出来的病症而没有诊断出来的,医院方存在医疗过错;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结果来判定的案例则比较少,而事实上,与漏诊相关的医疗纠纷鉴定为医疗事故的也比较少。这是因为,虽然按医疗事故的解释,漏诊被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关键在于,漏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衡量。例如在一个科室就诊,医生往往没有诊断出属于另外一个科的病情,像脑科的医生没有查出患者妇科的一些病情,这除了医生本身的责任外,还与由于医学的高风险性、存在未知领域及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正因为确定漏诊与损害结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比较困难,中国医疗人才网,所以现有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此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医院观点 对漏诊、误诊应有明确的界定 天津市黄河医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02年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对于漏诊、误诊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漏诊、误诊现象在临床上普遍存在、急需解决。据刘振华等撰写的《误诊学》中的数据,目前临床上的误诊率在30%左右。另据有关医疗纠纷事故处理档案资料分析,因误诊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占纠纷总数的42.16%。而临床漏诊、误诊原因很多,例如各种疾病均有窗口期,在典型症状尚未出现前极难确诊,有的病人在一、二级医院首诊后再到三级医院才得到确诊,这时病人及其家属往往追究首诊医院的责任。正因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于漏诊、误诊没有明确的界定,相关医疗纠纷一旦诉诸于法院,法院往往依据《民法通则》有关条文按主观过错判定,这对医务人员显失公正。因此,对于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而又难以避免的漏诊、误诊应有明确的界定。【关键词】 主观过错 在医疗事故中,主观过错表现为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的过失。首先,医疗过失表现在负有诊疗护理职责的医护人员主观状态中,这是必备的要件。医院作为责任人,也具有过失,但这种过失是监督、管理不周的过失,采用推定形式。医护人员不具有过失者,不构成医疗事故责任。其次,医疗过失只包括过失,不包括故意,因为在医疗过程中故意伤害患者的,构成伤害罪或者杀人罪,不能再以医疗事故对待。医疗过失的形式,既可以是疏忽,也可以是懈怠。
第二篇:应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还是医疗过错鉴定?
应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还是医疗过错鉴定?
鉴定是对医疗行为是否构成事故的认定。医疗过错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案件中,依职权或应医患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患方所诉医疗损害结果与医方过错有无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首先,是一种行政鉴定,医疗过错属于司法鉴定。
其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为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规范等所提供的依据。第三,委托方式不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由医疗卫生部门做出决定,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
第四、鉴定主体的范围不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能由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则可由司法机关交由法定的鉴定机构进行。
第五、鉴定主体的责任方式不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出具鉴定书,专家组成员无须在鉴定书上签名盖章;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人需在鉴定书上签字或盖章,实行个人负责制。
第三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费用高
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案件中发生争议并具有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别的活动,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鉴定文书属于鉴定结论,是一种重要的证据。鉴定结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之一,是查明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和明确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鉴定结论有“证据之王”的美誉。
发生医疗纠纷后,无论是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是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都必须支付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望而却步。
据笔者所知,在北京地区,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疗机构,向各区(县)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首次鉴定的费用为3000元;如果对首次鉴定不服的,申请北京市医学会再次鉴定的鉴定费用为3500元;如果由中华医学会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则费用更高,为8500元。
而且,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鉴定费用也在“水涨船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也许,对于财大气粗的医疗机构来说,区区几千元,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患者或医疗机构向国家司-法-部公告在册的有医疗过错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医疗过错鉴定,鉴定费用一般在8000元左右,甚至10000元。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目瞪口呆”。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法律根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解决方案:
鉴于医疗纠纷的鉴定费用过高这一不争的事实,为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笔者认为,在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上,可以先由医疗机构垫付。
如果构成医疗事故,鉴定费用则直接由医院全额承担;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院确实存在医疗过错(如误诊、漏诊、手术不当、处置不及时和病历书写不规范等情况),鉴定费用应由医院根据过错程度分担;如果医院的医疗行为既不构成医疗事故,也不构成医疗过错,患者的疾病完全是由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引起或不积极配合治疗而扩大的部分,则由患者承担该鉴定费用。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费用高
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案件中发生争议并具有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别的活动。鉴定文书属于鉴定结论,是一种重要的证据。鉴定结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之一,是查明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和明确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鉴定结论有“证据之王”的美誉。
发生医疗纠纷后,无论是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是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都必须支付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望而却步。
据笔者所知,在北京地区,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疗机构,向各区(县)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首次鉴定的费用为3000元;如果对首次鉴定不服的,申请北京市医学会再次鉴定的鉴定费用为3500元;如果由中华医学会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则费用更高,为8500元。
而且,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鉴定费用也在“水涨船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也许,对于财大气粗的医疗机构来说,区区几千元,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患者或医疗机构向国家司-法-部公告在册的有医疗过错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医疗过错鉴定,鉴定费用一般在8000元左右,甚至10000元。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目瞪口呆”。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法律根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解决方案:
鉴于医疗纠纷的鉴定费用过高这一不争的事实,为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笔者认为,在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上,可以先由医疗机构垫付。
如果构成医疗事故,鉴定费用则直接由医院全额承担;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院确实存在医疗过错(如误诊、漏诊、手术不当、处置不及时和病历书写不规范等情况),鉴定费用应由医院根据过错程度分担;如果医院的医疗行为既不构成医疗事故,也不构成医疗过错,患者的疾病完全是由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引起或不积极配合治疗而扩大的部分,则由患者承担该鉴定费用。
第四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重庆市出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实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以下简称医疗过错鉴定)是司法鉴定人(以下简称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医疗纠纷诉讼中医方在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及其程度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鉴定结论或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
第四条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五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独立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活动,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
第六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执行相关鉴定规范和鉴定标准。
第七条医疗过错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
第八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的监督。
第九条鉴定机构应当依据委托方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医疗过错鉴定。送鉴材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由委托方负责。
第十条医疗过错鉴定实行回避、时限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委托和受理
第十一条医疗过错鉴定由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医疗过错鉴定应当由委托方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委托方出具的综合材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案情摘要、委托医疗过错鉴定的情况说明等;
(二)医疗档案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化验单及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报告及原片(X片、CT片、MRI片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及记录、麻醉同意书及记录、病理报告(必要时提供大体标本、组织蜡块、切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6h)补记的病历;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血液、药物以及取出的植入物、异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司法机关的询问笔录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医疗过错鉴定的受理,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查验鉴定委托方案件承办人工作(身份)证件;
(二)查验鉴定委托书;
(三)听取委托鉴定的有关情况介绍;
(四)查验鉴定委托事项是否符合受理范围,是否明确、具体;
(五)审查、核对送鉴材料的种类、数量、性状、保存情况及来源(送鉴材料是复印件的,应当有委托方出具的该复印件经审查并属实的相关证明)等;
(六)商定是否需要修正鉴定委托事项;
(七)决定受理的,办理受理登记手续,需要补充鉴定材料的,应告知补充后予以受理。采用函件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在收到函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
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不得受理,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鉴定的主体不符合规定的;
(二)委托鉴定的事项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或鉴定能力的;
(三)送鉴材料不具备鉴定条件或与鉴定事项不符的。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决定受理的,应依照重庆市物价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收费办法及标准收取鉴定费用。
第三章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十六条鉴定机构接受医疗过错鉴定委托后,应指派或由委托方随机抽选2名以上鉴定人,并聘请3名以上具有相关临床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同时参与鉴定。涉及多专业的,主要学科的专家应当占二分之一以上。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一)鉴定人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鉴定人或其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鉴定人担任过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鉴定人参加过本案同一事项的鉴定的;
(五)鉴定人存在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其它情形的。
根据本规则第16条规定聘请参与鉴定的专家的回避,适用本条前款规定。
第十八条鉴定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专门检查的,鉴定机构应当告知委托方将患者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鉴定机构在鉴定正式开始前,应当要求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同时到场,确保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到场的时间、地点等由鉴定机构提前告知委托方,再由委托方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第二十条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宣布本案鉴定人姓名和参与鉴定专家人数;
(二)询问到场当事人是否申请本案鉴定人回避;
(三)委托方介绍案由、鉴定目的以及有关情况;
(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发表与鉴定有关的意见;
(五)询问到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关情况;
(六)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女性患者作妇科检查的,应由女性鉴定人进行,无女性鉴定人的,应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七)宣布到场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离开鉴定场所,但鉴定人认为鉴定中有必要邀请其旁听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在鉴定讨论中,鉴定人应当充分听取参与鉴定专家的意见,不允许以资历、职务等影响参与鉴定专家发表意见。
第二十二条鉴定机构对鉴定活动的过程和情况,应当制作全面、详尽的笔录。
第二十三条鉴定人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作出鉴定结论或鉴定意见。
第二十四条对社会影响大的医疗过错鉴定,鉴定机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见证、监督。
第二十五条医疗过错鉴定应当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疑难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机构与委托方约定鉴定时限的除外。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充鉴定:
(一)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二)需要增加鉴定事项的;
(三)发现新的鉴定材料可能影响原鉴定意见的;
(四)原鉴定意见论证不够充分、准确的。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应当终止鉴定,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方要求终止鉴定的;
(二)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未补充的;
(三)当事人、委托方不予协助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
(四)鉴定人发现有自身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的;
(五)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的;
(六)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由于鉴定机构的原因终止鉴定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
第四章鉴定文书
第二十八条医疗过错鉴定文书是反映医疗过错鉴定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形式,应当表明医方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有关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的关系及其程度。
第二十九条经过鉴定,鉴定机构应当出具医疗过错鉴定文书。
第三十条根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结果的关系和程度,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分为:
(一)有过错、直接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错行为造成。
(二)有过错、主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行为造成,但存在患方自身因素。
(三)有过错、共同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由医疗行为与患方自身或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但不能区分双方因素所作用的大小。
(四)有过错、次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多种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次要作用。
(五)有过错、间接或诱发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诱发或促进作用。
(六)有过错、无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虽存在过错,但与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
(七)无过错:指医疗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因客观原因不能得出明确鉴定结论的,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第三十一条鉴定人应当在鉴定文书上签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第三十二条医疗过错鉴定文书的格式和有关要求应按照重庆市司法局印发的《司法鉴定文书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鉴定文书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委托方,一份由鉴定机构存档。第三十四条鉴定机构制作好鉴定文书后,应当连同送达回证及时送达委托方。送达回证应包含鉴定机构名称、鉴定文书编号、送出时间、送达人、被送达单位、被送达人以及送达时间等内容。送达人和被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委托方提出,鉴定机构应当重新制作鉴定文书或对原鉴定文书予以更正:
(一)不符合鉴定文书规范要求的;
(二)鉴定文书有错字、别字、漏字等文字性错误的;
(三)鉴定结论或意见与鉴定事项不相符合的;
(四)鉴定文书有其它明显差错的。
第五章其它规定
第三十六条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文书后,委托方对鉴定有关问题提出咨询的,应当及时答复。
第三十七条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同意鉴定人通过书面回复或其它形式予以答复、解 释的,可以不出庭作证。
第三十八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遵守人民法院关于出庭作证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九条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明鉴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与鉴定有关的问题。
第四十条鉴定人出庭作证,由通知出庭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出庭费用。
第四十一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违法或者过错给诉讼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五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实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以下简称医疗过错鉴定)是司法鉴定人(以下简称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医疗纠纷诉讼中医方在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及其程度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鉴定结论或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 本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
第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五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独立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活动,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
第六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执行相关鉴定规范和鉴定标准。
第七条 医疗过错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
第八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的监督。
第九条 鉴定机构应当依据委托方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医 疗过
错鉴定。送鉴材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由委托方负责。
第十条 医疗过错鉴定实行回避、时限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委托和受理
第十一条 医疗过错鉴定由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 医疗过错鉴定应当由委托方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委托方出具的综合材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案情摘要、委托医疗过错鉴定的情况说明等;
(二)医疗档案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化验单及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报告及原片(X片、CT片、MRI片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及记录、麻醉同意书及记录、病理报告(必要时提供大体标本、组织蜡块、切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6h)补记的病历;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血液、药物以及取出的植入物、异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司法机关的询问笔录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医疗过错鉴定的受理,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查验鉴定委托方案件承办人工作(身份)证件;
(二)查验鉴定委托书;
(三)听取委托鉴定的有关情况介绍;
(四)查验鉴定委托事项是否符合受理范围,是否明确、具体;
(五)审查、核对送鉴材料的种类、数量、性状、保存情况及来源(送鉴材料是复印件的,应当有委托方出具的该复印件经审查并属实的相关证明)等;
(六)商定是否需要修正鉴定委托事项;
(七)决定受理的,办理受理登记手续,需要补充鉴定材料的,应告知补充后予以受理。
采用函件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在收到函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不得受理,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鉴定的主体不符合规定的;
(二)委托鉴定的事项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或鉴定能力的;
(三)送鉴材料不具备鉴定条件或与鉴定事项不符的。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决定受理的,应依照重庆市物价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收费办法及标准收取鉴定费用。
第三章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十六条 鉴定机构接受医疗过错鉴定委托后,应指派或由委托方随机抽选2名以上鉴定人,并聘请3名以上具有相关临床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同时参与鉴定。涉及多专业的,主要学科的专家应当占二分之一以上。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一)鉴定人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鉴定人或其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鉴定人担任过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鉴定人参加过本案同一事项的鉴定的;
(五)鉴定人存在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其它情形的。
根据本规则第16条规定聘请参与鉴定的专家的回避,适用本条前款规定。
第十八条 鉴定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专门检查的,鉴定机构应当告知委托方将患者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鉴定机构在鉴定正式开始前,应当要求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同时到场,确保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到场的时间、地点等由鉴定机构提前告知委托方,再由委托方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第二十条 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宣布本案鉴定人姓名和参与鉴定专家人数;
(二)询问到场当事人是否申请本案鉴定人回避;
(三)委托方介绍案由、鉴定目的以及有关情况;
(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发表与鉴定有关的意见;
(五)询问到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关情况;
(六)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女性患者作妇科检查的,应由女性鉴定人进行,无女性鉴定人的,应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七)宣布到场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离开鉴定场所,但鉴定人认为鉴定中有必要邀请其旁听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在鉴定讨论中,鉴定人应当充分听取参与鉴定专家的意见,不允许以资历、职务等影响参与鉴定专家发表意见。
第二十二条 鉴定机构对鉴定活动的过程和情况,应当制作全面、详尽的笔录。
第二十三条 鉴定人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作出鉴定结论或鉴定意见。
第二十四条 对社会影响大的医疗过错鉴定,鉴定机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见证、监督。
第二十五条 医疗过错鉴定应当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疑难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机构与委托方约定鉴定时限的除外。
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充鉴定:
(一)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二)需要增加鉴定事项的;
(三)发现新的鉴定材料可能影响原鉴定意见的;
(四)原鉴定意见论证不够充分、准确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应当终止鉴定,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方要求终止鉴定的;
(二)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未补充的;
(三)当事人、委托方不予协助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
(四)鉴定人发现有自身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的;
(五)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的;
(六)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由于鉴定机构的原因终止鉴定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
第四章 鉴定文书
第二十八条 医疗过错鉴定文书是反映医疗过错鉴定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形式,应当表明医方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有关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的关系及其程度。
第二十九条 经过鉴定,鉴定机构应当出具医疗过错鉴定文书。
第三十条 根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结果的关系和程度,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分为:
(一)有过错、直接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错行为造成。
(二)有过错、主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行为造成,但存在患方自身因素。
(三)有过错、共同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由医疗行为与患方自身或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但不能区分双方因素所作用的大小。
(四)有过错、次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多种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次要作用。
(五)有过错、间接或诱发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诱发或促进作用。
(六)有过错、无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虽存在过错,但与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
(七)无过错:指医疗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因客观原因不能得出明确鉴定结论的,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第三十一条 鉴定人应当在鉴定文书上签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第三十二条 医疗过错鉴定文书的格式和有关要求应按照重庆市司法局印发的《司法鉴定文书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鉴定文书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委托方,一份由鉴定机构存档。
第三十四条 鉴定机构制作好鉴定文书后,应当连同送达回证及时送达委托方。
送达回证应包含鉴定机构名称、鉴定文书编号、送出时间、送达人、被送达单位、被送达人以及送达时间等内容。送达人和被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委托方提出,鉴定机构应当重新制作鉴定文书或对原鉴定文书予以更正:
(一)不符合鉴定文书规范要求的;
(二)鉴定文书有错字、别字、漏字等文字性错误的;
(三)鉴定结论或意见与鉴定事项不相符合的;
(四)鉴定文书有其它明显差错的。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三十六条 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文书后,委托方对鉴定有关问题提出咨询的,应当及时答复。
第三十七条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同意鉴定人通过书面回复或其它形式予以答复、解释的,可以不出庭作证。
第三十八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遵守人民法院关于出庭作证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明鉴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与鉴定有关的问题。
第四十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由通知出庭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出庭费用。
第四十一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违法或者过错给诉讼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其它类型案件中需要明确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鉴定,鉴定机构可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则由重庆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本文来自华律网收集,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