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调研报告
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品鉴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并紧密联系我市国土工作实际,通过日常工作实践和走访群众、与信访对象沟通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涉土涉矿信访的特点和原因,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以经济利益为诱因的信访层出不穷,涉土涉矿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工作。
(一)从信访发生地域看,主要集中在濒临城区的社区及沿海乡镇。
(二)从信访具体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这些信访随机性强,数量多,预防难。
(三)从信访处臵难易程度看,主要集中在带有历史原因的权属纠纷。这类信访由于历史原因和上访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有的信访群众在重复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相互交织,处理和协调劝返非常艰难,常常发生重访缠访和无理访。
(四)从容易引发群访形式看,主要集中在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和个别人采取多重手段占有村集体土地、林地、草场等问题。这类信访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处臵棘手,容易引发集体群访或越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国土资源信访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信访数量上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急剧上升,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涉土涉矿信访问题是源于结构性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凸现出来的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以及社会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宏观性社会问题。其中既有乡镇政府、行政村依法行政与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当前政府征地“不平衡”心理和担忧心理的原因。
(一)爱民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随着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免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重视和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护耕地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新闻媒介持续的正反面宣传和广泛报道,使土地管理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群众想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是信访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不平衡或对政策理解不透。这是引发信访的一项经常性原因。特别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是对政策理解不深。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和信息封闭局限,难以准确和完整掌握有关政策,因此农民在涉及本村土地特别是涉及自身承包地将被征收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为准确了解是否有征收事项、以及征收是否合法、征收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自发想到前往上级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二是心理上不平衡。土地征收多是为了因应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不间断而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其征收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表达政府应追加补偿的诉求。但新政策只能调整今后而不能溯及既往。此外,不同区域同地类之间的补偿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更新与土地利用现实性间存在差异,同一地类不同区域的地块可能导致同类不同价,因而致访。三是要求社保的呼声高。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征地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土地违法行为增多。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涉土违法行为局限性影响,群众非法占地和偷盗矿产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举报信访直线上升。在涉及农村私人建房的信访中,“城中村”及周边村,由于地理位臵的特殊性,受房屋出租、拆迁补偿中等经济利益诱惑,村民私建乱搭行为层出不穷,常常形成违法占地-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的怪圈。在偷盗矿产资源的举报中,违法行为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你来我走,你走我动,流动性大,且对乱采滥挖行为查证困难,查处效果不明显,导致举报不断。
(四)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信访。当前,存在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村民上访。这些人多是农村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有一定的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多以上访作为“生计”,在农村鼓动农民“集资”上访,组织农民集体上访。上访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目的,有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的甚至还背后组织煽动群众围堵,扰乱办公秩序,对此处理和协调劝返通常很难。这些人的产生,对于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村干部与个别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调整等时期,一些举报信访在反映土地问题的背后,一般还牵涉到政务公开、村财管理、干部贪占等许多复杂的因素,群众试图以土地问题为突破口,达到综合问题的解决。
三、现阶段处臵信访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针对土地信访量攀升的趋势,我们感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三个关系,针对本地区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土地信访问题。
(一)加强领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
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信访群众利益、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确保了信访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一是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信访办负责。二是局领导亲自过问重大信访事项,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了大部分集体或者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建立重大信访事项报告制度。信访办公室除按照正常的登记制度办理外,及时将掌握的重要信访信息及时向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报告。四是健全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处理、化解来信来访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量减少集体(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健全制度,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的要求,我局主要建立和充实完善了以下制度:一是来访来信登记制度;二是来访来信受理通知制度;三是来信来访交办存档制度;四是来信来访交办反馈制度;五是重大信访事项报告制度;六是办理(受理)结果存档制度;七是领导下访制度;八是领导接待日制度;九是交办件跟踪督促检查制度。
(三)主动排查,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为尽量减少集体或者群体上访事件,我局定期对信访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来信来访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及时深入到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屯调查了解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对一般的信访事项,责成各基层国土资源所作好预防处理工作,将问题处理在村屯内,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了群众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
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土地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土地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抱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基层稳定。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特别是加强了对农村宅基地的巡查工作,将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了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巡查,及时掌握土地、矿产资源信息至关重要,它既是减少信访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执法难的有效办法。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实减少农村宅基地方面的信访问题。
四、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土地信访案件中多数的信访是反映农村私人建房和圈占土地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凡属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首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分散、分解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迅速引导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城建规划部门咨询解决。四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减少群众的往返次数,缩短处理时间
(二)提高认识,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要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许可行为。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履行职务行为,就很难取信于民,易起纠纷。要坚持依法行政,并进行日常化、制度化的监督。土地管理一项重要职能是土地使用许可,包括土地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农村宅基地和工业用地许可等,要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改进,从而达到普遍提高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水平的目的,从源头上消除产生信访的因素。
(四)创新办访机制,引进社会力量。解决信访难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限的力量,可以考虑试行引进“外脑”,比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群众间建立更密切和更多的对话平台,利用多种方式和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土地信访问题。
(五)严格执法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对举报违法用地的信访,靠解释、调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必须对举报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一要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二要查处典型案件,对政府、法人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要敢于查处,不能姑息迁就;三要加强联合办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在自身缺乏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和法院的联系,积极争取这些部门对土地执法的支持与协作,增强土地执法的威慑力;四要严格依法行政,对土地违法案件,不仅要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还要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责任人,取信于民。
(六)提高来信来访办理的质量和效益,切实维护信访群众的权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具体办理人,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努力在提高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一要热情接待,不论有理无理都要笑脸相迎。二要耐心解释,对属于本系统的信访件要及时受理,对不属于本系统的信访件要耐心解释并介绍到相关部门。三要及时办理、及时答复信访人。要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所受理的信访事项认真调查,反复研究,妥善处理,克服马虎应付,草率办理的行为。对能解决的要按要求认真解决,对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耐心解释。四要加强对信访人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其按照信访规定的要求,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诉求,将信访人的期望值引导到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轨道上来。
五、结束语
信访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涉及土地、矿产等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访问题日益突出。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提出有效解决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对策措施,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庄河市国土资源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篇:农村土地信访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信访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信访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在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土地纠纷的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因此,做好农村土地纠纷的调处工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耕地保护,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
在这次实践锻炼中,我接触到的第一起xxxx信访群众,就是反应责任田纠纷问题的。12月9日上午10点左右,xxxx镇石桥村9名群众集体信访,要求该村调整责任田。经过询问,是该村在进行土地调整时,部分群众不愿意调整,部分添人口群众强烈要求添人添地。乡、村组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因利益双方各执一词,矛盾僵持不化。12月13日上午,xxxx镇xxxx村6组群众一行15人市访,强烈要求该组调整土地,当日信访局接访领带市政府党组成员史清秀、xxxx镇包片领导会同群众代表5名协调解决,但此纠纷至今仍无达成一致。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是农民养家糊口之本,因此土地问题在农村尤为敏感和关键。参加工作几年来,也不断听到因为土地纠纷引起矛盾的,为此,我特意在市信访局及镇信访办翻阅资料,从我镇信访办资料中看出,xxxx年xxxx镇在汝州市信访局立案71起,因土地纠纷引发信访案件18起,占市立案件的25.3%。其中因高速路占地和村组人口数量变化引起的村民承包土地调整,使xxxx镇的农村承包经营矛盾纠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确定调研方向时,我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如果能把农村土地问题这一难题攻破,对于减少我镇整体信访量将起到举足轻重作用,为此,确定以农村土地问题为调研方向,在这里浅谈一下。
一、农村土地纠纷的成因
1、历史原因。我国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多经变化,一直处于一种多变的不稳定状态。直到改革开放,施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成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集体公有,农户经营'。但是因为经营权范围的限制和“政农不分”的中国特色,实施过程中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受到严重限制,在土地分配上也是多经变化,经常对土地进行调整。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现状的混乱局面。
2、法律和政策原因。xxxx3 年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扩大了农民的土地处分权,土地承包最低30 年不变,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土地现状的混乱,使得法律和现实脱节,使良好的法律政策无法实际良性运行。我国法律、政策的多变性,与历史原因形成的农村土地现状混乱,以及我们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改变对土地政策及时调整产生矛盾,导致农村土地纠纷的大量产生。
3、农民利益分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投资建设,涉及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也逐渐向着农民利益倾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此农村土地的增值成为必然。然而我国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纠纷产生就有其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因素。
4、地方政府职能错位。在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错位、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使用权流转、农地征用、及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纠纷,多是由于村基层组织实施的重大决策没有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运作,没有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方式进行民主决议,损害了农民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而引起。群众的利益一旦受到损害,极易引发上访。
二、农村土地纠纷主要类型
(一)权属纠纷。由于历史成因,我国的土地权属十分复杂。随着土地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权属纠纷开始不断凸现出来,呈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我国的土地产权具有特殊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两权分离的土地产权制度,即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分离。据此,为简化起见,权属纠纷可分为土地所有权纠纷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从表现形式来看,土地所有权纠纷有村集体与村集体之间、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村集体与国家机构之间等三种类型。
(二)承包经营权权属纠纷。由于承包经营权的分配是一个十分繁琐且难以做到绝对公平公正的细致性工作,且多因政策变迁引起的纠纷也较多。具体集中在四个方面:
1、土地发包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发包程序有明确规定,签订合同时必须遵循民主议定原则,坚持程序合法,保证土地发包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但发包过程没有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未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不经过民主议定原则私自发包,或以低价发包。一旦出现土地价格上涨或土地收益提高甚至改变土地用途,就容易引发群体性的矛盾和纠纷。
2、土地调整过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现行法律规定赋予村集体一定的调整土地的权利,但一旦这种调整被使用不当乃至滥用,就会产生土地纠纷。如违法收回已经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强行收回外出务工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农民及出嫁女等公民的承包地;在承包期内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硬性规定在全村范围内几年重新调整一次承包地,借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之机重新承包土地;强制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土地流转,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出面租赁农户的承包地再进行转租或发包,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
3、违规预留机动地。现行法律规定村集体可以预留一部分机动地,用于在承包期内本村有新增人口,或者部分农户因自然灾害丧失承包地的,就可以将机动地承包给这些人。
4、集体组织成员权资格问题。由于承包经营权本质上是一种成员权,因而成员资格问题颇多,多是由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出生、死亡、婚嫁、农转非、参加工作等变更引起的。这类纠纷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妇女土地权益方面。这主要有四种情况:
(1)妇女土地权益虚置化。由于农村土地分配以户为单位,农村女性在未出嫁时虽然名义上有土地,但户主绝大多数为父辈男性,实质上其土地权属是虚化的。
(2)因外嫁而丧失土地权益。一些地区妇女出嫁后土地即被收回或由娘家人耕种,由此失去对娘家村土地的实际使用权和收益权。而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框架下,外嫁女在婆家难以分得土地。
(3)因离婚或丧偶而丧失土地权益。离婚后男方村强行收回妇女的责任田并将其户口迁往其娘家,抑或丈夫去世,村里便将该妇女的户口取消并收回土地,这种现象仍不鲜见。
(4)因男方入赘而丧失土地。这是指通常所说的“倒插门”,丈夫到女方家落户。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男方可以到女方家落户分田,但根据农村“从夫居”的习俗,其很难获得同等的土地权利。
从土地纠纷的成因上来看,在我镇表现突出的是法律和政策原因,其中典型案例可以以xxxx村6组为例:xxxx3年1月1日国家出台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xxxx镇xxxx村未按国家政策规定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实施土地承包30年,于xxxx3年7月份对本组土地实施了一次调整。在此次调整中xxxx村六组组长主持召开本组群众会议,形成决议内容如下:该组群众承包地每十年调整一次,人口截止到7月30日,下年增加和减少人中,按户口先后分地,减一人口地,增加一个人分地。如剩余增加人口分不到地,每个增加人口可得450斤小麦。至xxxx年7月该组应群众李永保等要求调整土地时,该组群众刘老黑、张新民等人以国家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为由拒绝调地,xxxx3年7月之所以在群众大会中同意10年调整一次土地决议,是因为那时不懂国家法规政策,现在既然懂了,就坚决不同意调整土地,而另一方因为添人强烈要求分地,利益双方互不相让,导致该组土地调整未按期进行。xxxx村村委会及第六组先后四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讨论土地调整问题。由于双方态度坚决僵持不下,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因国家土地政策在农村基层贯彻执行时的复杂性、多样性,致使农村土地纠纷无法妥善解决,利益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基层党员干部在做调解工作时,也呈现出无奈之状态。以xxxx村6组为例,12月13日,市政府党组成员史清秀及镇包片领导与群众代表在市信访局解决此事,史清秀特意向市农业局询问相关法律政策,意见是可以召开村民会议,如果本组群众超过三分之二同意调整土地,那么该组可以对土地进行合理调整,但是当场就有群众拿出国家政策的小册子强烈反对,认为任何人不能对抗国家政策。目前,该村矛盾仍无法解决,处在僵持之中。
从土地纠纷的类型上看,我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发包过程的不规范性
案件1:xxxx6年11月,赵庄村二组组长李丰国,在未召村民代表会议的情况下,将本组位于洛界公路赵庄村段的集体耕地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承包给赵北村张留安、史丙旺、徐平堂,赵西村董文清,并签订协议承包期为5年,约定xxxx1年10月31日到期,承包期间,张留安、史丙旺、徐平堂、董文清等人分别在集体土地建造砖混结构的门面房。到期后,赵庄村二组村民强烈要求收回土地,但他们不拆不搬,企图长期侵占,引发村民到市上访。
案例2:赵庄村三组在洛界公路南侧有耕地11亩,本组负责人李自红、李进朝二人没召开全组群众大会,欲将11亩耕地以40万元的价格卖给外村一开发商,引发多数群众的强烈反对,进而到市上访,在乡村干部及时制止下,协议取消,土地仍由各户耕种。
因村组干部滥用职权,发包过程不透明,承包方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开发建房等,成为近年来引起群众上访的主流和主因。保护耕地是国家政策,任何人不能私自改变耕地用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村临近大路耕地相继被破坏,以租用方式违章建房或门面房,这种现象很多,状况复杂,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很难以理服人,息事宁人。
(二)、土地调整过程中的复杂性
案例1:xxxx镇中王村焦庄自然村由于家族、派性矛盾根深蒂固,多年来形不成合力,是个有名的乱村,在土地调整时,乡里指派四名责任心强的村负责人特别制定调整方案及原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自然村缺乏有序管理,部分群众无纪律观念,任性妄为,加上退地人少,添地人多,部分老赖户不退地,其他群众纷纷效仿,在土地未调整到位前抢种小麦,土地调整举步维艰,工作难以开展。
案例2:陈古同村五组去年秋天土地调整时,该退地的人不退地,该分到地的人却得不到,为此组里多次开会形不成决议,组长张木旺提出不干。乡下派干部到组里开会,组里群众提出要求澄清组里有多少承包地,谁家该拿钱当场公布,在场村干部让该组选出五名分地代表,但谁也不愿得罪人,无法推选。在场群众要求村干部出面收承包地款,调整土地,因村情复杂,无法全面顾及,土地调整未顺利进行,故此部分群众上访。
因土地现状的混乱、村情、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多种因素导致在分地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多种状况致使调地举步维艰,工作难以开展。
(三)、集体组织成员权资格问题
因出嫁丧失土地权益:xxxx镇陈古同村2组村民韩清江,10月11日到市信访反映该村强行将已出嫁但户口在村上的女儿的责任田收回。经调查韩清江大女儿xxxx9年出嫁后,按照本村“炮响退地”的惯例,其大女儿应将她的0.8亩责任田退回组里,但韩清江以女儿出嫁地(xxxx镇南寨村)30年不动地,女儿在婆家分不到地为由,不愿退还女儿在陈古同村的责任田。陈古同村2组的惯例是每2年将责任田做一次小的调整,今年秋季在新一轮调地时组里强行收回其女儿责任田,引起信访人上访。此事经乡、村干部极力协调并召开村民大会,韩清江最终同意退回责任田。
出嫁女责任田类似问题有很多,多数不能妥善解决。按照农村风俗习惯,出嫁女“炮响退地”,但出嫁女到婆家后被当地以“土地政策30年不动地”为由不予分配责任田,有些群众家庭较为富裕,或常年外出打工,也不想麻烦,虽然有怨言但没有引发信访,有些群众全靠种地为生,强烈要求分地,但根据各村土地政策及历史问题,并不都能妥善解决,是以引起信访。
三、解决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税费改革、合同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民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认识。在党校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对村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或组织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巡回宣讲活动。二是循序渐进,彻底整改,全面落实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把握《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河南省《土地管理法》的政策界限,积极稳妥地做好规范和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彻底清除矛盾隐患,从根本上理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2、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群众反映土地问题往往与村财务、村干部作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处理难度。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来抓,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选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党性强、德才兼备和群众信赖的同志选拔到村领导岗位上,对那些私心重、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调整和更换。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村班子的领导和监督,一旦发现干部有问题,该教育的要及时教育,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策,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要指导帮助各行政村依法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对农村土地承包等村级事务实行村民代表议决制度,履行民主程序,规范土地承包行为。农村确需进行土地“小调整”的,在做到“五公开”(即上级政策公开、村级土地核实的底子公开、土地承包方案公开、划分地块等级公开、土地归户注册公开)的基础上,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履行报批程序后方可实施,对个别村干部不经批准擅自进行土地调整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严格落实农村合同乡镇监管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的管理,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台账,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的签订、登记、鉴证和档案管理工作。严格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合法性,并监督合同的实施,防止出现虚假合同、侵权合同和暗箱合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依法确权,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对容易引发权属纠纷的土地,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工作组依法予以勘界确权,明确土地权属,完善土地登记确权手续,彻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5、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要求各部门、单位依法行政,不制造新的问题,留有余患,及时化解矛盾,处理遗留问题。二是对信访问题依法处理。应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对一些无取闹,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要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姑息养奸,一味纵容。更不能为求得一时的安定,不讲原则,随意承诺和让步,纵容、包庇违法信访。
第三篇:关于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调研报告
积极处理涉土信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品鉴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据省厅关于开展调研的通知,我局十重视这次调研活动,成立了调研班子,由牵头负责,地监大队和信访室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分解决农村基层非法买卖集体土地问题对策、解决土地未批先用问题和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等3个调研组,紧密联系我市实际,通过召开由国土局、信访局、建设局及部分乡镇街道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行政村干部、约谈信访对象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涉土信访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措施。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涉土信访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众信访数量持续攀升。根据我市统计数据,2004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3年分别增长、。2005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4年分别增长、。2006年1-5月,我市累计接到群众来信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5年1-5月分别增长、。2004、2005年接到上级转来的信访件分别为 件、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附:2005年全市各乡镇涉土信访汇总表)
2003-2005全市涉土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来访
占总量比例
上级转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二、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以经济利益为诱因的信访层出不穷,涉土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从信访发生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较发达乡镇。据分析,2005年城区街道及经济较发达的10个街道、镇信访量为,占全市总信访量的。
2005城区及经济较发达镇涉土信访情况表
单位
全市总量
单位总量
占全市总量比例
备注
(二)从信访具体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这些信访随机性强,数量多,预防难。2005年,这两类信访分别占总信访量的 和。
2003-2005全市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信访情况表
年份
全市总量
农村私人
违法占地
占总量比例
偷挖矿
产资源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三)从信访处置难易程度看,主要集中在带有历史原因的权属纠纷。这类信访由于历史原因和上访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有的信访群众在重复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相互交织,处理和协调劝返非常艰难,常常发生重访缠访和无理访。如:
(四)从容易引发群访形式看,主要集中在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保等问题。这类信访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处置棘手,容易引发集体群访或超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2003-2005全市有关土地征用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集体群访数
超级上访数
2003
2004
2005
三、国土资源信访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信访数量上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急剧上升,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涉土信访问题是源于结构性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凸现出来的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以及社会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宏观性社会问题。其中既有基层政府、行政村依法行政与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当前政府征地“不平衡”心理和担忧心理的原因。
(一)爱民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
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随着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免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重视和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护耕地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新闻媒介持续的正反面宣传和广泛报道,使土地管理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群众想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是信访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不平衡或对政策理解不透。这是引发信访的一项经常性原因。特别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是对政策理解不深。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和信息封闭局限,难以准确和完整掌握有关政策,因此农民在涉及本村土地特别是涉及自身承包地将被征收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为准确了解是否有征收事项、以及征收是否合法、征收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自发想到前往上级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二是心理上不平衡。土地征收多是为了因应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不间断而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其征收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表达政府应追加补偿的诉求。但新政策只能调整今后而不能溯及既往。此外,不同区域同地类之间的补偿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更新与土地利用现实性间存在差异,同一地类不同区域的地块可能导致同类不同价,因而致访。三是要求社保的呼声高。市政府历来重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是为解决失土农民社保问题,尤其从去年实行即征即保以来,村、镇的资金压力较大,个别地方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征地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土地违法行为增多。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涉土违法行为局限性影响,群众非法占地和偷盗矿产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举报信访直线上升。在涉及农村私人建房的信访中,一是由于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控制,土地受控村中一些原符合规划又不超户均限额标准的户无法正常审批,导致一些住房困难户强行搭建。二是受土地宏观调控影响,已有2年多没有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农转用报批,一些住房困难户要求建房的上访不断产生,有的还在 村镇规划区域建房,我们感到查处工作比较被动,也增加了对其他违法建房行为的查处难度。三是“城中村”及周边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房屋出租、拆迁补偿中等经济利益诱惑,村民私建乱搭行为层出不穷,常常形成违法占地-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的怪圈。在偷盗矿产资源的举报中,违法行为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你来我走,你走我动,流动性大,且对乱采滥挖行为查证困难,查处效果不明显,导致举报不断。
(四)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信访。当前,存在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村民上访。这些人多是农村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有一定的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多以上访作为“生计”,在农村鼓动农民“集资”上访,组织农民集体上访。上访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目的,有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的甚至还背后组织煽动群众围堵,扰乱办公秩序,对此处理和协调劝返通常很难。这些人的产生,对于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村干部与个别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调整等时期,一些举报信访在反映土地问题的背后,一般还牵涉到村庄改造、政务公开、村财管理、干部贪占等许多复杂的因素,群众试图以土地问题为突破口,达到综合问题的解决。
四、现阶段处置信访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针对土地信访量攀升的趋势,我局高度重视,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三个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土地信访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出台政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明确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列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市国土局负责督查。
(二)加强领导,实行严格信访制度。
1、坚持“三个制度”。一是领导带班制度。每天局领导轮流值日带班,接待来访群众,并负责将接访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跟踪督办。二是信访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分析会,分析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专题汇报制度。对涉土信访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说明原因,落实措施,形成合力。四是信访督办制度。每月进行通报,使反映的问题能尽快得到切实解决。
(三)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土地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土地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抱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基层稳定。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四、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土地信访案件中 以上的信访是反映农村农村私人建房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凡属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首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分散、分解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迅速引导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城建部门咨询解决。四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避免群众的往返,缩短处理时间
(二)提高认识,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要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许可行为。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履行职务行为,就很难取信于民,易起纠纷。要坚持依法行政,并进行日常化、制度化的监督。土地管理一项重要职能是土地使用许可,包括土地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农村宅基地和工业用地许可等,要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改进,从而达到普遍提高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水平的目的,从源头上消除产生信访的因素。
(四)创新办访机制,引进社会力量。解决信访难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限的力量,可以考虑试行引进“外脑”,比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有关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群众间建立更密切和更多的对话平台,利用多种方式和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土地信访问题。
(五)严格执法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对举报违法用地的信访,靠解释、调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必须对举报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一要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二要查处典型案件,对政府、法人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要敢于查处,不能姑息迁就;三要加强联合办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在自身缺乏强制手段的情况下,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和法院的联系,积极争取这些部门对土地执法的支持与协作,增强土地执法的威慑力;四要严格依法行政,对土地违法案件,不仅要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还要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责任人,取信于民。
(六)建立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第四篇:关于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调研报告
积极处理涉土信访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品鉴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据省厅关于开展调研的通知,我局十重视这次调研活动,成立了调研班子,由牵头负责,地监大队和信访室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分解决农村基层非法买卖集体土地问题对策、解决土地未批先用问题和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等3个调研组,紧密联系我市实际,通过召开由国土局、信访局、建设局及部分乡镇街道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行政村干部、约谈信访对象等方法,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我市近年来涉土信访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措施。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找文章到大秘书-/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我市涉土信访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众信访数量持续攀升。根据我市统计数据,2004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3年分别增长%、%。2005年全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电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4年分别增长 %、%。2006年1-5月,我市累计接到群众来信 件,接受群众来访 人次,同比2005年1-5月分别增长 %、%。2004、2005年接到上级转来的信访件分别为 件、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附: 2005年全市各乡镇涉土信访汇总表)
2003-2005全市涉土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来访
占总量比例
上级转来信来电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二、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访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以经济利益为诱因的信访层出不穷,涉土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从信访发生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较发达乡镇。据分析,2005年城区街道及经济较发达的10个街道、镇信访量为,占全市总信访量的%。
2005城区及经济较发达镇涉土信访情况表
单位
全市总量
单位总量
占全市总量比例
备注
(二)从信访具体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私人违法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这些信访随机性强,数量多,预防难。2005年,这两类信访分别占总信访量的 %和 %。
2003-2005全市农村私人违法
占地建房和偷挖矿产资源信访情况表
年份
全市总量
农村私人
违法占地
占总量比例
偷挖矿
产资源
占总量比例
200
3200
4200
5(三)从信访处置难易程度看,主要集中在带有历史原因的权属纠纷。这类信访由于历史原因和上访人对政策的理解偏差,有的信访群众在重复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相互交织,处理和协调劝返非常艰难,常常发生重访缠访和无理访。如:
(四)从容易引发群访形式看,主要集中在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保等问题。这类信访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处置棘手,容易引发集体群访或超级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2003-2005全市有关土地征用信访情况表
年份
总数
集体群访数
超级上访数
2003
2004
2005
三、国土资源信访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国土资源信访数量上升,特别是近年来的急剧上升,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涉土信访问题是源于结构性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转型、经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凸现出来的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以及社会分配不均衡带来的宏观性社会问题。其中既有基层政府、行政村依法行政与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当前政府征地“不平衡”心理和担忧心理的原因。
(一)爱民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随着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免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重视和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护耕地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新闻媒介持续的正反面宣传和广泛报道,使土地管理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群众想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是信访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不平衡或对政策理解不透。这是引发信访的一项经常性原因。特别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一是对政策理解不深。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和信息封闭局限,难以准确和完整掌握有关政策,因此农民在涉及本村土地特别是涉及自身承包地将被征收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为准确了解是否有征收事项、以及征收是否合法、征收补偿标准等相关信息,农民就会自发想到前往上级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二是心理上不平衡。土地征收多是为了因应经济发展和公共建设需要,因此是一个不间断而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其征收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农民从自身朴素的同地同价观念出发,认为同村土地补偿标准就应该同价,因而早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在对比现行补偿标准后,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频频以信访方式表达政府应追加补偿的诉求。但新政策只能调整今后而不能溯及既往。此外,不同区域同地类之间的补偿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更新与土地利用现实性间存在差异,同一地类不同区域的地块可能导致同类不同价,因而致访。三是要求社保的呼声高。市政府历来重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是为解决失土农民社保问题,尤其从去年实行即征即保以来,村、镇的资金压力较大,个别地方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相对滞后,也是引发征地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土地违法行为增多。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国土资源部
门查处涉土违法行为局限性影响,群众非法占地和偷盗矿产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举报信访直线上升。在涉及农村私人建房的信访中,一是由于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控制,土地受控村中一些原符合规划又不超户均限额标准的户无法正常审批,导致一些住房困难户强行搭建。二是受土地宏观调控影响,已有2年多没有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农转用报批,一些住房困难户要求建房的上访不断产生,有的还在 村镇规划区域建房,我们感到查处工作比较被动,也增加了对其他违法建房行为的查处难度。三是“城中村”及周边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房屋出租、拆迁补偿中等经济利益诱惑,村民私建乱搭行为层出不穷,常常形成违法占地-举报-查处-再违法-再举报的怪圈。在偷盗矿产资源的举报中,违法行为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你来我走,你走我动,流动性大,且对乱采滥挖行为查证困难,查处效果不明显,导致举报不断。
(四)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信访。当前,存在个别上访“专业户”组织操纵村民上访。这些人多是农村社会中的活跃分子,有一定的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多以上访作为“生计”,在农村鼓动农民“集资”上访,组织农民集体上访。上访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目的,有的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有的甚至还背后组织煽动群众围堵,扰乱办公秩序,对此处理和协调劝返通常很难。这些人的产生,对于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村干部与个别群众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调整等时期,一些举报信访在反映土地问题的背后,一般还牵涉到村庄改造、政务公开、村财管理、干部贪占等许多复杂的因素,群众试图以土地问题为突破口,达到综合问题的解决。
四、现阶段处置信访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针对土地信访量攀升的趋势,我局高度重视,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三个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土地信访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出台政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明确各乡(镇)街道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列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市国土局负责督查。
(二)加强领导,实行严格信访制度。
1、坚持“三个制度”。一是领导带班制度。每天局领导轮流值日带班,接待来访群众,并负责将接访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跟踪督办。二是信访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分析会,分析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专题汇报制度。对涉土信访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说明原因,落实措施,形成合力。四是信访督办制度。每月进行通报,使反映的问题能尽快得到切实解决。
(三)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土地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土地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抱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宽容的爱心,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基层稳定。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四、降低国土资源信访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处理好 “四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土地信访案件中 %以上的信访是反映农村农村私人建房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凡属个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首先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分散、分解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迅速引导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城建部门咨询解决。四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避免群众的往返,缩短处理时间
(二)提高认识,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要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许可行为。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履行职务行为,就很难取信于民,易起纠纷。要坚持依法行政,并进行日常化、制度化的监督。土
第五篇:信访调研报告
韩山镇基层信访维稳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要求,进一步推动阳光信访的工作进程,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高质量。依据实际情况,我镇由信访办牵头,综治、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协作,成立调研工作组,党委书记潘亚超同志任组长,镇长蒋广西同志、人大主席杨立卫同志任副组长,深入到韩山社区、韩西村、刘徐村、尚庄村等地调研,召开了一定范围的信访维稳工作座谈会。调研组根据实地调研和多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汇总研究。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
今年,韩山镇信访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结合我省“六个高质量”新时代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信访维稳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维护这三个重点,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在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创新工作方法,破解信访难题,促进矛盾化解,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信访量大,维稳压力大,进京非正常上访形势依然严峻。以韩山社区、韩西村信访工作为例,多年来面临拆迁安置、土地纠纷而形成众多矛盾和问题,社情民意复杂,社会治理工作长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较大的挑战。因此。今年全镇的信访维稳工作将始终围绕党的十九大维稳这条主线,落实各项工作举措。
二、主要做法
1、坚定政治站位,不断加强信访维稳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推动信访秩序规范化、制度化;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召开多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信访维稳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一般干部各司其责的要求,强化源头防范措施,把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身上,对进京非访和省市挂牌督办信访积案实行主要领导包案制。
2、加强领导接访,积极畅通信访维稳渠道。为了做好信访群众接待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我镇专门出台了《领导接访工作方案》,制定了领导接访工作安排表,并予以公示,并要求各村支两委定期汇报所在村信访人员情况,旨在努力减少越级非正常上访发生。
3、落实宣传发动,信访条例深入民心。由镇信访办牵头,要求各村居和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对专项活动开展宣传,活动悬挂了30余条横幅于各村居和镇区人群易集中场所,通过微信、微博广播等媒体开展《信访条例》宣传,在镇点将台广场、银行、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发放宣传单及放置宣传展板5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学习枫桥经验,逐渐减少越级非法上访。首先是抓源头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在全镇推行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听证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其次,通过各种制度的完善、活动的开展,提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最后,开展信访听证化解专项行动,多次组织召开信访疑难案件调解会,与村支两委和包村干部挂钩,落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要求。
5、创新工作方式,合力遏制进京上访。我镇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了专门的部署会议,对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负责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对进京上访群众,对重点信访户,首先宣传、文广做好具体的宣传工作,其次组织信访干部、村支两委进社区、进企业、到田头、到群众家中实地开展宣讲活动,安排具体讲解信访的工作流程,突出信访中违法犯罪行为,解答群众疑惑,最后综治办负责联络和资料的汇总上报工作。
6、关切合理诉求,发挥人大代表社会维稳作用。各级人大代表生活和工作在基层,与广大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最容易听到群众的呼声,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有的优势。近年来,韩山镇在处理信访维稳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借助人大代表较强的群众基础和威信,让他们做信访工作的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和调解员,准确掌握民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力为信访维稳工作“减压”。如韩西村拆迁安置难题,我镇党委潘书记、人大代表杨主席等领导,在韩西拆迁安置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阳光运行,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一视同仁,不搞政策特殊,严格实施补偿标准,将心比心地站在对方角度做被征迁户的思想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力争群众利益最大化,帮助他们打好“经济牌”,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再者,针对市县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镇人大代表率先带头,司法、综治、社区等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在中小学、公共广场发放宣传海报,讲解非法集资的特点,提高居民的金融防范意识,确保百姓守得住自己血汗钱。人大代表在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1、热点问题突出。韩山镇当前正处于大力发展庄台经济的关键时期,土地征用、房屋征迁、土地权属、医疗卫生、劳动人事、非法融资、社会保障等领域信访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拆迁安置改造的持续推进,涉及更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信访维稳任务加大。
2、信访积案冗杂。近半年,韩山镇对沉淀遗留信访案件组织了攻坚,并通过领导包案、专班处置等方式,部分得到了有效化解,但仍有一部分积案化解效果不理想。
3、信访群体多元化。韩山镇特定利益群体主要有部队志愿兵退役人员群体、老电影放映员群体、老民师群体等。新老群体的诉求活动此起彼伏,各群体相互攀比,我镇共排查出“八类人员”共81人,其中,乡村医生5人,双代员18人,被辞退民师21人,公办教师4人,被辞退农电工23人,四清人员6人,两参人员1人,全部落实包保稳控措施,目前,一切正常;涉军人员3人,已全部化解到位。
四、工作建议
1、领导责任再强化。首先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对重大信访案件,直接介入,分析研判。对群众诉求,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形式都及时回应,强化领导责任,切实做到不等,不推,不躲,不绕,不怕。其次,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实行领导干部重点包保、机关干部驻村具体包保、村级干部动态追踪,推动形成捆绑联动考核奖惩、失职渎职递进间责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2、健全完善信访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结合法制宣传日和下访、接访等工作,多向群众宣传《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不定期面向社会开展法制讲座、典型事例剖析等活动,逐渐引导信访人员有序、依法信访,减少无理上访、缠访闹访事件发生。完善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注重从老党员干部、乡贤、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发展人民调解员,及时调解多发性民间矛盾,从而减少信访总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大化解信访积案力度。结合我省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争做事,做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法治思维贯彻到信访维稳工作全过程,依法按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确保群众诉求在法治的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对诉求不合理、无法律政策依据、以访施压的情况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寻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相结合的办法,以及采取帮助困难信访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就业等实质性的措施,努力使一批信访人员在政府关怀中息访息诉。
4、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值班备勤。要始终围绕党的十九大维稳这条主线,落实好各项工作举措。严格执行“战时”工作机制,全镇信访、综治、公安等部门必须24小时在岗,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接访时,一律认真做好记录,能解决问题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分管领导,限时处理。
5、强化人大代表在维稳中的重要作用。基层信访工作压力大,人大代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是人大代表扮演广大群众说话人的角色,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的组织优势,有助于了解信访问题的起因,及时寻找最佳解决方式,避免矛盾激化,减少重复和越级上访。二是方便直接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能够使信访人依法、有序、理性的表达个人诉求。三是作为人大代表,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掌握维稳信息,带头遵守法律政策,坚持道德自律,处事公道。四是敢担当,充当好维稳工作的“调解员”,动态跟踪,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敢于触及矛盾,大胆提出批评和建议,要真正做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通过此次信访调研学习活动,我镇将有效预防遏制无理、违法上访行为,保证信访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化解信访积案,保护韩山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信访工作正常进行,为我市县进一步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