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社区全力提升社区科普工作水平——XX街道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立足社区 全力提升社区科普工作水平
——XX街道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就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意义和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经验,探索全力提升社区科普水平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关键词:科普 社区 科学素质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全国各省、市、地区也都相继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结合区情实际,我们区也制定了《“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事业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居民、未成年人等作为科学素质行动的四类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教活动。作为四类重点人群之一的社区居民是我们街道层面贯彻实施《纲要》和《意见》的主要对象,也是我们开展日常科普宣教活动的主要落脚点。社区贴近群众,直接为百姓服务,是群众的家园、是工作的支点。但是,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其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贯彻落实好《纲要》和有效提升社区科普水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充分认识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
《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对改善居民本身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素质、降低生活成本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社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
正如《纲要》所描述的那样:“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结合日常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其主要目标和宗旨就是全面推动居民科学素质建设,调动居民参与实施《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以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达到居民群众和社会真正“受益”这一终极目标。
三、全力提升社区科普水平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科普网络。依据《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区“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要求,街道党工委始终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六好”社区建设建设目标,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科普建设思路以贯彻实施《纲要》和《意见》为重点,科普画廊为载体,围绕户外科普活动,不断推动辖区科普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继续巩固辖区科普工作网络,在全街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以各社区科普领导小组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科普服务队为基础的三级社区科普网络,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科普服务。
(二)深入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每个社区都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好辖内社区的科普画廊、健康教育宣传栏等,重点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户宣传、计划生育上门服务工作等,加强入户宣传科普知识工作,向居民群众派发科普知识方面的小册子、宣传单张等,将日常生活科普知识直接送到居民家中,进一步深化了科普的宣传力度,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居民群众纷纷表示科普宣传资料很实用,能学到许多节约资源,健康养生、运动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资源共享,服务居民群众。我街科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辖内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为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如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内医院为社区居民经常性地开展义诊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常见病防治讲座等;联系医院开展爱牙护牙义诊活动、口腔健康免费检查活动等;联系红十字医院会为辖内居民群众举办的现场救护培训班,通过准确生动、深入浅出的形式,手把手示范传授,让居民群众掌握初步的现场救护方法和技术;联同“天地一号”公司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知识和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让社区的中老年妇女们进一步了解、掌握妇女的保健知识和常见病的一些处理方法,及应如何正确对待疾病和更年期的到来等等。
(四)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户外科普活动。开展社区户外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与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与小区整体形象密切相关,体现了小区的品位,我们积极引导社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科学素质和生活文明程度。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实施《纲要》为契机,采取政府支持一点、物业支持一点、辖区单位支持一点的办法,以加强小区文化建设、丰富小区文体活动为突破口,营造氛围、搭建平台、融入生活、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如在科技活动周、禁毒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等节日,组织开展相应的科普宣传活动,以科普游园、科普展示、免费义诊、趣味游戏、有奖问答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并派发《不同人群心理健康》、《低碳生活知识100条》、《饮食健康》、《居民健康手册》、《病媒生物防制》等宣传资料,增强居民群众对科普知识的知晓度。
另外,我们还适时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旅游参观活动。如2009年7月22日,我街团工委、科普志愿者与市生命缘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生命缘志愿者协会激励行”活动,带领11位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参观了市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老字号店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还有,今年5月21日,我街组织了辖内居民230多人(其中妇女60人),到市禁毒教育馆参观了禁毒展览,现场还向居民群众派发了禁毒科普资料,进一步增强了我街居民群众及青少年学生对新型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五)完善科普设施建设,发挥科普阵地作用。为了强化社区居民的科普意识,确保社区科普活动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我街利用各种渠道,通过自筹经费,上级扶持和单位共建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一是辖内22个社区均设有专门的科普宣传栏,并由区科协定期更新内容;二是各社区均设有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专栏,宣传日常科普知识,做到定期更新;三是结合党员电教化工作,购置了DVD机和电视机,以及相应的科普影像资料,定期组织社区党员收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结合社区图书馆建设工作,不断完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继续和区图书馆保持协作,定期更新图书,重点更新和增加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书籍,引导居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加入阅读行列,利用业余、学余时间加强科普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科普素质;五是结合小区改造,在有条件的社区,添置或更新了户外健身器材,建起了户外健身场地和文化广场,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科学健身的有益活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注重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科普志愿者生活在社区当中,与居民群众的接触最直接,对居民的需求也最为了解,是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开展社区科普工作中,组织和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社会各阶层人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身体力行地承担科普工作任务,是科普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重要举措,是巩固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我街向来重视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以推动社区科普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是建立起了社区居委主任为组长,居委干部、居民楼楼长、志愿者代表等为成员的科普志愿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建和管理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二是将社区退休科技工作者、医生、教师和党政干部等纳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余热,为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积极与辖内及周边地区的大中专院校联系,组织成立了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饱满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各项户外科普活动的宣传效果。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二篇: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申维辰
《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20日 16 版)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社区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总结先进经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中国梦的宏大战略,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号角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中国梦的宏大战略,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为推动城镇化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应当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动力,是促进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大引擎。城镇化的演进,已经引发并将继续带动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已经引发并将继续推动乡土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城镇化不仅需要产业的培育和支撑,而且需要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论是实现城镇产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还是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提高人们融入城镇的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还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都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都需要科学素质工作的支持。开展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一定要从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认识,一定要站在这样的时代高度上来把握,一定要用这样的宽广视野来谋划,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工作方位,努力在城乡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中找到工作重点,努力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打开工作新空间。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科技发展面临的新阶段,为社区科普工作拓展了广阔舞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发展要靠城镇化来带动,要靠科技创新来驱动。实现城镇化的发展、实现科技的创新,需要全社会良好的科学素质作基础。社区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新的阶段,提供了社区科普工作新的机遇,也赋予了社区科普工作新的责任。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条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伴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兴起,大量农村变为社区,大量农民变为市民,当前我国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有2.6亿农民工在城镇工作。社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依托。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帮助城镇居民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技能,有利于城镇居民特别是新居民增强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真正融入城镇社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增强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社区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社区科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能够有效筑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夯实全社会创新发展的后劲,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全体社会成员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实践表明,具备更高科学素养的人,更容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更容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科普工作越扎实的地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得越广泛越深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让人们既能深切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能更好地领悟到价值的真谛;既能增进对科学的热爱,又能增强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密切地关系着民生改善和群众福祉。一个公民的科学素质折射出他的生活品质,一个社会的科学理性映射出这个社会的精神品位。科普工作不仅是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普工作也是民生工作。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对于帮助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面向社区基层、服务社区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城镇社区科普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经达到3.27%,但与“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应当说,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对实现我们的目标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深化科普宣传,狠抓薄弱环节,注重工作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服务,全面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
一要着力聚焦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社区科普工作要敏锐把握新变化、新期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人们生产生活安排项目、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推动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展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积极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重大成果,介绍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热情。要大力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促进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团队,特别是宣传那些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进一步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要着力建设社区科普服务平台,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社区科普工作要融入进去、持续下去,必须有阵地、有平台。要抓好社区科普阵地建设,积极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学校、社区科普橱窗画廊、社区科普活动室等设施,搭建起服务社区居民的有效平台。要抓好科普活动,摄制播映科普主题的电影电视,举办讲座展览,开展现场服务,深化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家庭等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在参与中体验科技乐趣、提升科学素质。要抓好社区科普网络建设,注重运用社区局域网以及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科普工作,构建起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相衔接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要抓好科普资源整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社团、科技场馆等单位的资源优势,促进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社区开放、向社区聚集。
三要着力发展科普产业、培育科普产品市场,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发展科普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科普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事业与产业并举、公益与市场互补,在大力发展科普事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科普产业,实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使科普产业成为科普工作新的增长点。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契机,加强对科普产业的研究,提出支持科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加强科普产品的研发开发,深入挖掘科普资源,找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点,培育科普产业链,创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方式,开拓科普消费市场。要整合社会资源、集聚社会力量,推动科普与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旅游等领域的融合,使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镇社会的更多领域。
四要着力改进创新,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科普活动品牌。科普工作本质上是一项群众工作,社区科普工作尤其是这样。要立足社区实际,根据居民组成、文化背景、民生需求、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社区特色的科普活动,打造活动品牌,用品牌提升工作效果。要注重丰富科普的形式载体,赋予科普工作以时代元素和时代表现,赋予科普工作以具象化的呈现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人们参与科普的兴趣和热情。要扩大科普工作覆盖面,针对青少年、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困难居民、残障特需人士等重点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活动。
五要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科普工作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必须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原则。社区科普工作是整个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城镇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实把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社区科普工作有政策措施、有经费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落实分工责任,采取有力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形成携手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科协要履行好纲要工作牵头单位的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加强监测评估和政策激励,推动社区科普工作落到实处。近期,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科协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十二五”中期评估,对各地工作包括社区科普工作进行实地督查。要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推动社区确定科普专干,配备社区科普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科普工作队伍,做到社区科普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名册、有活动、有考核。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担当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为社区科普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第三篇:浅谈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浅谈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摘 要: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程之中而不断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在此阶段内来不断的去促进文化发展与科技发展和社会繁荣,从根本上促进科技进步。但是若想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就必须依靠科普来完成,从而更好更优的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有力提升。
关键词:科普;信息化;工作;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普信息化,它是国家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思想传播和科学精神有力弘扬,且使得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稳步攀升,顺势引导大众群体对科学生活方式,助力国家创新建设,这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科普信息化简述
科普信息化建设进行,主要以互联互通和科学权威为主要原则,注重内容和发展,深度彰显科普内容建设,突出对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依赖程度,运用当前传播途径和信息服务平台,将各方力量集合到一点上,除此之外,也将社会资源要点融入其中,基于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普信息服务结构体系,最大限度上激发科普市场活力和社会公众创造力,深度培育科普信息化新兴业态,对科普服务产品进行科学细化分类,使科普活?泳弑腹?益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以致满足全民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科普信息化建设内容总共分为四点:
第一点是建设内容多样化和建设形式多样化,所建设网络科普内容丰富。
第二点是空间开放化和公众参与程度加深,用户生产内容也被涵盖其中,随之进行网络科普互动空间创建。
第三点是应用趋近成熟和高效的网络信息传播途径进行精准服务优质提供。
第四点是创建科普全面性与科普科学性,做好审核考察工作,随之为大众提供可靠科普信息与准确科普信息内容。
科普信息化建设操作,需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然后在二者推动下,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科普升级与进步,深度引领大众素质提升,改变原有科普老旧模式,达成全民素养和素质双重强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形成打下坚实根基,不仅如此,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针政策、全面小康等奠定基础。
二、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具体策略
1.科普网站优化
对传播媒体和大众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加以重视,科普活动发展至今,从科学普及演变成了公众理解科学,再后来就变成了科学传播,科普工作若想得以顺利开展和前行,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剔除原有传统、单一式的传播特点,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科普网站一方,需要始终坚实科学性基本原则,通过创新和互动性要素、趣味性要素合理融入,提升站内人气,从根本上达到科普优质宣传效能。
针对虚假、不良科普内容进行筛选,因为这些不良信息内容很可能对大众造成消极误导,并且使得科普网站栏目品味和栏目质量都有所降低,期间应该进行针对性操作和严谨性操作以及前沿性操作,关键点在于权威性,务必对最新的科普动态信息进行如实掌握,加大真理宣传力度,将迷信扼杀在摇篮之中,大力反对迷信观点和行为,在网站上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赋予栏目趣味性特质和知识性特质以及科学性特质,创建优质科普平台。
老旧式科普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和大众需求,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科普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科普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旨在提升科普内容趣味性,使得大众容易理解知识,应该使用信息处理技术,将科普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大众视野之中,对公众加以传播,此时科学知识务必通俗易懂,并且要具备观感和美感,增强科普趣味性十分的有必要,还有强化科普知识趣味性和科普知识可读性以及科普知识内容感染力等。
2.科普画廊建设
科普画廊建设是科普信息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电子科普画廊创建实际上归属于公益设施范畴之内,科学与民众交流的核心渠道,对先进科技信息内容进行综合展示,通过科普宣传栏创建和电子科普画廊创建,以及科普显示屏设置等,拓宽服务平台的多样化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科普能力的状况下树立优秀、良好的地区形象。
建设电子科普画廊项目,其具备着投资少优点和见效快优点以及覆盖面广优点等,特别是在农村区域范围内,其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可以有力拓展农村科普宣传阵地选择,其次是其安装步骤简洁,空间限制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少,可以直接的在墙壁上设置,选址操作和安装操作空间大,加之科普画廊生动性和灵活性,民众可以理解与接受。再者就是画廊内含信息量丰富且多,通过反复播放调整以及联网控制,会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内容方面具备着便利性优点与快捷性优点,管理起来十分方便,并且操作成本投入极少。
3.科技馆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科普影院创建,对影像教育知识内容和信息等进行大力推广,电影内容上,信息容量巨大,具备先天性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出自然科学历史性题材影片以及科幻类题材影片,大众群体借助此模式会了解外界发生事件以及各国历史等,借助新型处理技术,使得观众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内容到形式之上的细节更新,满足大众多口味需求。
其次是建立数字科技馆机构,这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要负起责任来,立足当前科技馆现有的一些资源,通过不断开发资源,充实内容,建立网络科技馆形式,方便用户阅读和浏览,科技馆发展目标就是为此,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下,必须要建立此机构,多类型的教育宣传形式和自由开放的政策,科学技术普及之路才会十分开阔。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全民素质有待提升,科普工作务必进行,当前信息化科普是未来必然走向,现在就需要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便利性的对民众进行科普,实地、网络二者并行,更好更优的促进全面科学素质提升,助力国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洲近年科学传播活动的特点及趋势[J].胡俊平.科技导报.2014(32)
[2]《科普法》――我国科普工作的重大突破和创――纪念《科普法》颁施周10年兼若干思考[J].胡祥明.科协论坛.2012(07)
[3]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吴砥,尉小荣,卢春,石映辉.开放教育研究.2014(01)
[4]我国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J].王宗军,潘文砚.技术经济.2012(12)
[5]创新文化与中国文化创新[J].张超中,武夷山.中国软科学.2010(10)
作者简介:
金花(1972-)女,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族:朝鲜族,职称: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青少年科技科普.
第四篇:关于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
关于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388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国家广电总局办理 提 案 人:郑国光,徐延豪,王庭大 主 题 词:科普 提案形式:个人联名 内 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公民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仅为3.27%。这意味着我国有近13亿人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对什么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反科学/伪科学的区别缺乏必要了解,未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或参与公共事务。因此,我国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能够为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能够为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夯实群众基础;能够增强群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能够增加群众防灾避险的能力,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一体两翼。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能够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能够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能够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能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传播科技的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学科不平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为此,建议国务院主管科普工作的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协等部门:
第一、高度重视并切实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当重视并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而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也应在政府引导下推进,将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内容。从世界经验来看,政府的重视,是科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993年,泰国和南非两个国家的艾滋病感染率都是1%。随后十年中,泰国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对艾滋病的科普工作,不断加强对公众的教育。然而南非政府对此则漠不关心。到了2003年,泰国的艾滋病感染率仍控制在1%以内,而在南非感染率已锐增至10%以上。
第二,突出重点,普及现代科学知识。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例如,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对自然灾害防御缺乏基本了解,不清楚现代社会自然灾害的基本防御措施、逃生技法和应急自救办法,需要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教育部门应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中提出的重点宣传普及内容写入中小学教材。社区是科普教育主阵地,应发挥其科普的作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应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开设常规栏目,增加科普节目比重,以保证普及工作的持续性和覆盖面。开辟科普类电视节目落地的绿色通道,加强科普记者培训,建立科学记者、科学编辑与科学家群体之间沟通机制。
第三,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科普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建立行政主管机构牵头,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要大力推动科普产业的发展,广泛动员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切实解决科普设施、经费等资源不足的情况。例如,出台金融、税收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科普工作。鼓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从事科普工作。
第四,广泛调动科学家的科普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普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我国公众对科学权威的信赖决定了科普是每位科学家的专业职责的一部分。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机构和个人,政府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科技人员的科普论著和其他优秀成果,应规定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依据;帮助科学家了解传媒,学习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说科学。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依托党建 构筑和谐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怎样抓好和谐社区建设,是秦都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经过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总结,秦都区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抓服务,通过服务促和谐”的社区建设之路。
一、加强组织建设,奠定和谐基础
打铁先须自身硬。秦都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直着力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内炼”社区组织建设硬功,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架构,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改进党组织设置。针对居民区党支部与居委会关系不够顺的问题,秦都区在2001年结合全区街道设置调整,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理顺了区、街道和社区的三级党组织关系。二是创新社区党组织形式。秦都区突破传统的组织设置观念,先后在社区建立新的党组织形式——楼栋党支部109个,使党员先进性进了楼栋,使无职党员在楼栋党支部的组织下找到了奉献社区、发挥先锋作用的舞台。三是灵活社区党组织管理。通过实行
全社区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制,强化社区干部考核监督,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工作热情,进而建立起了一支能够始终将和谐社区建设落实在行动上、展现在服务里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3、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打造“设施标准化、服务正常化”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保障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秦都区按照“面积适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原则,采取“相关单位腾让、原有场所改建、依托项目新建”等形式,有效地解决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问题。通过协调辖区单位和居民小区为22个社区建起了面积充足的文化活动广场,下拨党费为社区配备“两机一柜”等电教器材,连续两年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款50万元,专门为社区配备微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增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开展共驻共建,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组织建设,更离不开辖区单位与广大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为了发挥分布在社区中的不同行政体系、不同级别间党组织的资源优势,秦都区创新形式,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党的建设联抓、服务群众联手、社区设施联建、共筑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共”活动,解决社区党建工作
其中,西兰路街道的“社区论坛”经验还被拍摄成专题片《我们的论坛》在中组部《社区党建》刊发,全国发行。
3、“党员议事会”——使居民、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有了沟通平台。为了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秦都区经过多方调研后,在社区成立了以居民群众、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党员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党员议事会”,为解决三方矛盾和小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供了沟通议事平台,推动了小区事务民主化。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和谐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秦都区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从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创新活动载体。
1、组建便民服务站和志愿都服务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秦都区在31个社区都组建便民服务站,并设立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5个,还印制大量的各类便民服务卡为居民发放。辖区渭阳西路街道七里铺社区成立的家政服务站,还与西兰路街道沈家社区、水厂路社区家政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经营,安置下岗职工、为群众上门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在社区组建以辖区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为主要成员的
民事调解、志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社区驻地单位和居民都是当然的参与者,且其参与社区事务率越来越高,参与劲头也越来越大,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日益丰硕,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截止目前,秦都区先后有渭阳西路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吴家堡街道勤俭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西兰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渭阳西路街道中华社区、古渡街道珠泉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社区党建示范点”。(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张启胜 杜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