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

时间:2019-05-14 02:2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

第一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

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清丰县科协 王文光 于进喜 清丰县朝阳路原土地局院三楼 邮编457300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县域面积828平方公里,总人口66.65万人,辖3镇14乡,503个行政村。自2006年开展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认真抓好社区科普工作,完善社区科普网络,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巩固社区科普活动阵地,建设社区科普学校、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图书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讲精神文明、比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道和文明家庭”的新风尚在我县逐步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成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有效措施,对于创新科普途径、传播科学方式、探索社区科普工作的新模式和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2009年被河南省科协命名为河南省科普示范县、2011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一、社区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几年来。我们在社区科普方面重点做了一些工作,社区科普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了社区科普硬件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全县加强社区硬件投入,科普设施相应得到了明显增加和完善。我县先后在县乐园、县电影院、电业小区建设科普画廊3处,共100多米,街道社区建设科普宣传栏600米,社区科技活动室3处,社区科普阅览室4处,在电业社区、清华园社区、凯旋

家园社区建立了社区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这些科普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调动了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营造了浓郁的科普氛围。这些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科普功能,为社区居民就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2、常年开展社区科普活动。社区科普活动与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相结合,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科学知识需求,着力提高活动成效,吸引公众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在组织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宣传日、“三下乡”以及“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知识展览等活动时,社区都有科普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3、不断深化社区科普内涵。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普知识的渴求,各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科普内涵不断深化。目前,社区科普主要涉及医疗卫生、健身娱乐、文化体育、家政服务、法律普及等领域,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联系,辖区科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大科普的广泛性。依托全县丰富的科普资源,直接服务居民,使科普真正走进社区生活,还与县直各企业、学校共建科技志愿者队伍,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300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二、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区科普的作用

近年来,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迅速,为城市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充分认识社区科普的作用,围绕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拓展社区服务等开展社区科普工作。

1、社区科普是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渠道。社区科普作为科技传播的最基本单位之一,是社区居民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完善社区系统功能的重要渠道,通过社区科普活动,把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为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在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的同时,也使科技知识本身得以应用、发展,也可以使社区与外界进行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

2、社区科普可以提高社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开展围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的科教进社区活动,通过完善社区科普画廊、墙报等宣传设施,通过深入社区举办科普展览、科普培训、科普讲座、科普咨询等科普活动开展社区科普,培育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可以使社区群众更好地吸取科学的营养,扩大知识范围,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3、社区科普是有效地进行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科普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此具有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功能。无论是有组织的社区科普活动,还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媒介的科技传播,都会对社区居民产生潜移默化或现身说法的教育普及作用。

4、社区科普能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生存环境的质量

日益降低,已经威胁到人类的持续发展。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通过社区科普的形式,对广大居民进行人口科学、环境科学的普及,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把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告诉他们,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一种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正确地处理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5、社区科普有利于科技创新、观念更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传播、离不开推广,而要直接用知识创造产值,则离不开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普工作正是提高全民族科技素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科普,尤其是通过以社区为单位的科普工作来提高公众的科学思维、科学意识和科技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进步观,树立开放协作的竞争观,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营造创新环境,确立多元互动的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体系,从而培育激发创新活力的社区文化,建立协调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社区科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尚未健全。目前,县城街道一级已经初步建立了科协组织,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科普工作,但社区科普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尚未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科普工作机制,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还不多,即使建立也缺乏专业培训,科普能力有限,活动区域有限,社区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尚不平衡。由于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原因,社区建设的早晚、大小不一样,导致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的步伐、规模不平衡。目前,新城区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投入相对多一些,老城区的社区本身的基

础设施就差,科普设施少,科普投入的渠道经费也少,只能简单地建一些宣传画廊等,科普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3、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仍显不足。科普经费是建设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培训科普人才的关键。目前,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社区普遍存在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把科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就县科协而言,科普经费已经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但社区科普财政预算还未能列入科普专项经费。

(三)、对社区科普工作的建议

1、深刻认识社区科普对象多元化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工作。目前,城市科普工作的对象复杂,从高级知识分子到打工族,不同的人群对科普有着不同的需求,针对城市居民不同群体科普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城市科普工作必须改变传统方式,分清层次,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比如对下岗职工、贫困群体要开展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这样可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2、切实加强领导,构筑社区科普平台。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抓好社区科普工作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社区科普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更好地突出科普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使社区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纳入对各街道办事处的考核指标,促进各街道 5

办事处进一步重视社区科普工作,把社区科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科普工作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科普组织,形成社区科普网络。科普组织是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基础。县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在各乡镇已经建科协的基础上,加大社区科普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科普协会。各社区也要依托社区自身和现有资源,把热心科普事业,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帮助有条件的居民建立科普兴趣小组,形成区科协、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志愿者、科普兴趣小组组成的社会化的科普网络。科普工作者是科普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体。社区科普工作者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科普工作的优劣。对各级社区科普工作者,县科协、人事等部门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如组织他们到社区科普工作的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学习专业的科普工作技能和方法,提高科普工作能力,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熟悉社区科普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型科普专业人才,促进社区科普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开展创建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水平。各类社区创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是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中要明确提出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文明社区创建的“龙头”抓好、抓实,县科协、县文明办等单位要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文化科普型社区创建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品牌。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文艺、科普竞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特色科普活动的开

展,使社区科普内涵不断深化,社区科普与居民生活找到结合点,使居民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和运用科学,使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文明社区建设目标,形成互相学习、邻里互助、注重环境的良好氛围,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社区科技氛围。

5、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社区科普基础。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科普法》的要求,确保科普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并由各级科协独立使用,为社区做好科普工作创造条件。科普经费、科普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发展,同步增长,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各部门也要切实履行科普职能,加大科普经费和设施的投入。各级科协要广泛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争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科普事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兴办科普事业的好局面,夯实社区科普工作基础。

6、突出社区科普特点,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组合,提高居民素质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问题。社区的主体是居民,他们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同的素质差异。因此,社区的科普教育不能等同学校的基础教育,而是渐进式、持续的终生教育。区别对象,因人施教,不断丰富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在教育的内容上,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通过科普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并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居民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素质。

7、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夯实社区科普的基础。社区科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要取得整合效应和持续效果,需要社会各方面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支持。建立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是搞好各项活动的保证。组织热心科普事业,志愿社区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居民,参与社区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基层社区,服务于社区居民,发挥他们在“科教进社区”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顾问团专家教授的作用,邀请他们到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和报告会,进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普创建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我们在社区科普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对社区科普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社区科普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要把社区科普工作做好却任重道远,我们会从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高度,从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清丰的行动上把社区科普工作做好。

第二篇:关于科普展览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科普展览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科普展览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普方式和手段,对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基于中国科学院在专题展、综合展方面的??践,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的6年实践,总结了科普展览组织实施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 科普;展览;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1-0176-03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关乎长远的战略任务。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总书记‘两翼’之喻表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需要协同发展,将科学普及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根据2016年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仅为6.2%,科普工作责任重大,面临更大挑战。科技部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将提高科普创作研发传播能力作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促进科普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的创新,倡导快乐科普理念,增强参与、互动、体验内容。”

科普展览,作为重要的科普活动和科普产品形式,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为例,剖析科普展览的实践规律,希望为科普展览提供若干共性经验。科普展览的内涵

科普展览是科普活动的一种形式,而且是现阶段最重要的科普活动形式之一。连续举办17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连续举办15年的全国科普日等全国性重大科普活动,历年主场活动均为科普展览,例如: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为主题,在民族文化宫以科普展览的形式组织了主场活动;2016年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2015年的“科技成就梦想,拥抱智慧生活”主题展,均是以科普展览的形式引起了广泛反响。

科普展览的特点在于它以科学成果科普化的展览展示为主要手段,集中向公众展示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一般而言,科普展览投入大、耗时长,相应地,产出多、影响大――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资源聚集和社会关注,发挥科普功能。

关于科普展览,在理论上似并未见明确分类。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布展和展示需求,形成了操作层面的分类方法。例如:按规模,可以分为大型展、中型展、小型展;按时长,可以分为常设展、临时展;按内容,可以分为科普图书展、科普教具展、科学人物展、科研成果展;按特色,可以分为专题展、综合展等等。科普展览在中国科学院的实践

中国科学院素来重视科学普及,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秉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与担当,致力于打造科学普及的国家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整合全院优质科研资源和科普资源,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宗旨,倾力打造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作为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重要抓手之一,中国科学院近年来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展览。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系列科普主题展览为代表的常规专题展;二是,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及其衍生展为代表的大型综合展。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系列科普主题展览依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公共服务场地,采取“固定场地+不同主题”的展示方式,2012年以来,相继组织了“中外重大科技创新进展”、“三峡工程展览”“脑科学专题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数十场专题科普展览。同期,结合科普展览举行的“科学人讲坛”也已举办百余场专题科普讲座。这一系列的科普展览,有力地普及了科学知识、弘扬了科学文化,实现了很好的人群覆盖和传播效果。但由于场地的固定,现场参观人数相对较少,阻碍了展览效果的进一步扩大。

创办于2012年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科学传播局、文献情报中心承办,以更创新的形式和更清晰的定位,与常规专题展错位发展,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产生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是,采取“固定主题+不同场地”的展示方式。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固定主题,已经在全国26个省区市和特别行政区成功展出近百场,受众超600万人次。

二是,内容定位于“前沿科学”。每年从中国科学院百余个科研院所数百项成果中遴选重大科技成果。例如,近年来,聚焦的科学网红“中国天眼”,实现星地一体化的“墨子”,遨游太空的“慧眼” 等。

三是,形式更创新、更丰富。以互动科普展品、科普动漫、视频为主进行实体展,已充分采用了V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同时以网络、微信、微博等形式综合呈现。

四是,衍生效果更为明显,产出更为多元。以巡展展品为基础,近两年来,相继衍生出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主厅的“科学重器”展、2017年“率先行动 砥砺奋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等。

上述专题展与综合展,以立体多元的方式和科普化的手段集中展示了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为主体的科学成果,很好地支撑了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并牵引和带动了一批科普团队的创作热情,有力支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科普展览的组织实施

科普展览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更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组织实施上,一般要考虑以下“五个程序”。

3.1 前置性策划

策划是一次科普展览的发端。有没有好的策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普展览的“观感”。在前置性策划方面,要充分考虑3个问题。

1)确定展览主题。展览的主题是展览的灵魂,事先确定一个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传播属性的主题非常重要。例如,“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的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就被媒体普遍接受、传播;科技部和团结香港基金在香港举办的“创科博览”活动,则以“鉴古追今?开创未来”为主题,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遴选展示内容。展示内容的遴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展览的高度和水平,体现了展览方的科普资源整合程度和科普工作策划能力。例如:“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坚持选择中国科学院最新、最前沿的创新成果,突出了“高端、前沿”特色。

3)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主要指有专业能力的布展方,有没有一个高水平、具有较高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的合作伙伴团队,将直接决定此次科普展览组织实施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3.2 展项制作

展示内容一旦明确,布展方一经招投标确定,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展项的制作上来。展项制作应适用各种实践证明,并结合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创新。当前,科学内容普及化十分重要,要将高大上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并不失科学性、严谨性,更容易让受众理解。在形式与内容相匹配的基础上,科普展览需要形式上的创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普展览形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以中国科学院系列科普展览为例,相继采用的新展示技术有:双层互动屏、VR、全息投影、远程视频交互、虹膜识别、语音合成技术等。考虑受众主体的特征,中国科学院近年的科普展览,更强调漫画化、数字化和游戏化。

如果是巡展,在展项制作上还要考虑运输的便利性、展品的鲁棒性、展厅的普适性。单体太大、磕碰易损、需要特殊水电支持的展品,就不适合巡展。

3.3 实施与整合

布展实施与资源整合是科普展览最核心的环节,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重点考虑3个关键问题。

展览时间地点的选择。一般而言,科普展览的预期受众以青少年和陪同家长为主体,还有部分科学技术感兴趣的公众。基于此,科普主题展览的开幕时间以青少年的寒暑假为最优,以节假日为次优。地点选择上,一般为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技馆、博物馆,同时要充分考虑展品内容、展线与场地的匹配度,除整体展馆外,在整体展馆中合理区隔出适当的面积也是可行的。

交互性的设计。现代科普呈现出极强的体验性特征,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单一的展览,尤其是传统的平面展品,类似课堂教学,实际科普效果大打折扣。为此,除了展品本身的交互性外,还应充分利用场地设计更多的互动体验环节,例如,中国科学院在科普展览中比较成熟的包括:与展项直接相关的科普报告、现场动手小实验、拍照现场、有奖答题等。

系统性资源的整合。不同的科普展览主办方,掌握不同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在布展实施环节应考虑加以整合,以增强科普展览本身的传播效果。中国科学院的最大优势是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为此,中国科学院展览中一般会整合前沿科学报告,邀请院士专家莅临展览现场与受众互动;中国科学院科普展览主办单位还会组织中国科学院的各类专家资源以不同形式参观展览,为展览不断升级提供支撑。

3.4 传播?c品牌

举办主体往往具有科普职能,很多科普展览在事实上逐年举行,跨度往往达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因此,科普展览一般被视作一项长期工作。为此,科普展览的长期品牌塑造和短期传播推广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

对单次科普展览而言,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通过与媒体合作增强科普展览的影响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前置性策划环节就密切联系媒体,请媒体参与策划中来,以媒体的视角帮助策划、出主意,以便形成及时的反馈和传播;二是,用足、用好新媒体,尤其是主办方自主掌握的新媒体,通过新媒体在展前营造声势、展后拓展影响。

对科普展览长期品牌塑造而言,要充分前瞻,做到“三统一”:统一主题,必要时可设分主题;统一标识,最好统一使用主办单位的logo及logo组合;统一设计,不轻易变换基础色调、展项风格等。

3.5 总结提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事务不断发展、提升的基本流程,对科普展览而言,更是如此。尤其是大型综合展,需要密切追踪科普效果,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总结不是自科普展览撤展开始的,而是从科普展览前置性策划环节开始的。在科普展览的全流程中,都需要及时总结,为下一次展览的实施积累经验。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巡展,之所以能够从单一的平面展到立体的多媒体展、从早期的电子内容传递展到实物巡回展、从一年巡展一地到一年巡展超过10个省区市特别行政区、从国内展到境外展,关键就在每年的全流程及时总结。

不断从当年的遗憾中找到来年的努力方向,得到很好的效果。科普展览组织实施的基本经验

科普展览,归根结底是一项科学传播活动。站在传播的视角和组织实施者的立场,我们对科普展览做了基本经验总结。

4.1 坚持受众导向

成功的传播,必须要考虑受众,也就是优先考虑“对谁说”的问题,受众是否接受,是考量一次传播行为的唯一指标。

对科普展览而言:首先,要原则地把握受众为何而来,受众“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来有所获”思想要贯穿在科普展览的全流程中;其次,要粗框架地掌握目标受众范围,围绕受众论证和设计路线、内容、知识难易程度、动手可行性等;最后,要意识到在科普方面,有时软件的展示比硬件的展示要重要得多,为此,还要尽可能丰富地设计开放形式、安排充分的科普讲解。

4.2 学会借势传播

成功的传播,还要考虑时机问题,也就是要在“什么时候说”的问题,时机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科普展览的组织效率。

争取做到事件牵引、因势利导。当前,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日渐加强,全年有很多重大的科学相关时间节点,如“腐蚀日”“国际化学年”等国际重大科学日,“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国家重大科普活动日等……借这些重大实践的“势”并充分发挥整合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组织难度和组织成本。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打造个性化品牌,以利于开放前后的传播和活动的长期可持续。

4.3 加强媒体合作

成功的传播,还要考虑渠道问题,媒体是事件的“放大器”,媒体的传播力远超一般的组织和公众。科普展览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媒体的介入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

要与传统媒体做好合作,主要是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做好开放前预热和开放后宣传推广;要与新媒体做好衔接,主要是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展览开放前信息充分释放、开放中信息充分流动、开放后信息充分汇聚。

4.4 强化规范管理

最后要强调的是,科普是一项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具有产业价值的工作。作为科普展览的组织者,必须要将规范管理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可懈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公益事业和科普产业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让作为事业资源的科普资源充分且有序地开放,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共享;另一方面,科普展览将汇聚人流,对安全要充分强调,既要在软硬件上做到用水用电安全,又要在管理上做到警示在前,全程监管。

参考文献

[1]白春礼.加强科学普及 服务创新发展[J].求是,2016,12.[2]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J].科普研究,2016,11(3).[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敖妮花,龚惠玲,鞠思婷,等.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普展览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6(3):1-4.

第三篇: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文章标题: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我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崇尚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

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意志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反映着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评价和判断的价值标准,反映着一种伦理精神、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反映着人们伦理道德的层次性、差别性、程度性,反映着一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但是,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发阶段,以“驱策”为特征,即人类被迫地服从、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失败与挫折中缓慢而艰难曲折地行进,在同一较低的起点和水平上反复从头开始、周期性地循环,思维方式、价值目标、思想逻辑、行动路线等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被动性、消极性、盲目性、徘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为阶段,以“控制”为特征,也就是说,人类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产生并逐步确立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理性思维、思想方法、行动路线,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觉性、方向性、主动性、开放性、选择性。

一个人只有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才能具备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才能使道德成为自己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素质。一个人介入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多、越深,他的思想行为选择就越经常、大量地发生,他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多彩,他的道德意识就越容易形成,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换句话说,当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发育、成长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己思想行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体时,道德就会日益趋于社会化、大众化、普遍化,就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需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来越获得独立、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就会真正发挥出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实践。制定和公布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准则,提出了一种要求,为人们指出了一种道德发展的方向。要把这种准则、要求、方向变成公民内心的认同,并且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就只能依靠实践。在实践中,向阳北社区居委会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参加人数达100多人,并在社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活动,出黑板报一块、换宣传栏、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公民真正形成并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公民才能形成并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道德监督。

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提供了机会。道德建设无疑是注重个人修养的,所谓道德建设始于自身,所谓“君子慎独”都是这个道理。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更强调它的社会实践性。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阳北社区为了让社区贫困家庭高高兴兴过新年,以体现社区大家庭温暖,感受党和政府关怀,在社区开展人人捐献一元钱活动,短短几日,共捐款372元,并给他们带去羊肉、大米、面粉、清油、水果、慰问金。在社区实现公民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实现公民的自我修养和相互促进,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式和途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指出了四种形式和途径:一是在各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二是广泛开展向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要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四是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修养。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亿万人民广泛参与并普遍受益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

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事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建文明城市,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教进步、文化繁荣。近几年来,克拉玛依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抓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从环境美化绿化入手、文明社区、“窗口”行业、倡导文明言行提高市民素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市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家庭文明工程”,使广大社区群众参与到家庭美德的建设中来。

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也是公民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和风气状况。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中的形象和表现,对其他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党政机关具有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党政机关正确运用权力的过程,就是反映机关工作作风和体现党政机关精神风貌的过程,就是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多年来,始终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广大居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积极性。“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助残扶残”等,都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光辉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谱写出壮丽人生,做出辉煌的业绩,为世人所敬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不仅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使干部群众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要引导人们看到蕴涵在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及社会伦理价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有了升华,才能唤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长久热情。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第四篇: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我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崇尚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意志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反映着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评价和判断的价值标准,反映着一种伦理精神、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反映着人们伦理道德的层次性、差别性、程度性,反映着一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但是,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发阶段,以“驱策”为特征,即人类被迫地服从、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失败与挫折中缓慢而艰难曲折地行进,在同一较低的起点和水平上反复从头开始、周期性地循环,思维

方式、价值目标、思想逻辑、行动路线等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被动性、消极性、盲目性、徘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为阶段,以“控制”为特征,也就是说,人类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产生并逐步确立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理性思维、思想方法、行动路线,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觉性、方向性、主动性、开放性、选择性。

一个人只有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才能具备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才能使道德成为自己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素质。一个人介入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多、越深,他的思想行为选择就越经常、大量地发生,他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多彩,他的道德意识就越容易形成,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换句话说,当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发育、成长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己思想行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体时,道德就会日益趋于社会化、大众化、普遍化,就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需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来越获得独立、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就会真正发挥出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实践。制定和公布公民应当遵循的道

德规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准则,提出了一种要求,为人们指出了一种道德发展的方向。要把这种准则、要求、方向变成公民内心的认同,并且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就只能依靠实践。在实践中,向阳北社区居委会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参加人数达10xxxx人,并在社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活动,出黑板报一块、换宣传栏、发放宣传单100xxxx份,公民真正形成并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公民才能形成并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道德监督。

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提供了机会。道德建设无疑是注重个人修养的,所谓道德建设始于自身,所谓“君子慎独”都是这个道理。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更强调它的社会实践性。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阳北社区为了让社区贫困家庭高高兴兴过新年,以体现社区大家庭温暖,感受党和政府关怀,在社区开展人人捐献一元钱活动,短短几日,共捐款37xxxx,并给他们带去羊肉、大米、面粉、清油、水果、慰问金。在社区实现公民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实现公民的自我修养和相互促进,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式和途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指出了四种形式和途径:一是在各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二是广泛开展向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要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四是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修养。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亿万人民广泛参与并普遍受益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

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事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

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创建文明城市,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教进步、文化繁荣。近几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抓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从环境美化绿化入手、文明社区、“窗口”行业、倡导文明言行提高市民素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市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家庭文明工程”,使广大社区群众参与到家庭美德的建设中来。

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也是公民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和风气状况。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中的形象和表现,对其他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党政机关具有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党政机关正确运用权力 的过程,就是反映机关工作作风和体现党政机关精神风貌的过程,就是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的过程。jzm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jzm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多年来,始终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广大居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积极性。“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助残扶残”等,都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

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光辉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谱写出壮丽人生,做出辉煌的业绩,为世人所敬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不仅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使干部群众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要引导人们看到蕴涵在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及社会伦理价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有了升华,才能唤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长久热情。

第五篇: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中共金坪镇委员会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金坪镇以加强基层党建为主线,以产业带动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努力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金坪镇农村社区基本情况

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和全镇的实际情况,金坪镇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坚持按照“健全自治组织、加强阵地建设、配强社区班子、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完善配套政策”的思路,在青叶村推行了以“村改社区、城乡一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挂牌成立了青叶社区村党支部和青叶社区村民委员会,现有农村社区1个。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改革组织设置,科学制定规划。金坪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利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社区”的模式,改革组织设置,科学规划试点,突出以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为重点,首先把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的青叶村改建为农村社区。制定了9个配套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即: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农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方案、全村危房户、无房户、草房户改造规划方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方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方案、普及农业科技和传递致富信息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区所需资金投入计划方案。

二是强化目标定位,创新工作内容。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服务,将行政村党支部改为社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实施了以“三基础三支撑三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即:搞好阵地、住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经济、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点,建立城乡互助扶持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始终坚持以反映民生和体现民意为出发点,切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重把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是健全社区组织,完善配套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制度化,在农村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了社区村支部委员会和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并按照“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了村级组织相关制度。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功能发挥。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社区的功能发挥,农村社区将工作重点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设置了多功能服务室、卫生服务站、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为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还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队;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篮球队和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健身活动,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了农村社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干部群众认为农村社区就应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有很多群众反映:“社区农民是否可以在社保购买养老保险”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社区与村其实差不多,只是把名称改了一下,班子人员和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变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党支部的简单的翻版,没有任何实质的区别,对社区的概念和主要功能不清楚。

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农村社区村党支部的党员结构与村党支部完全相同,以“

六、七十年代”入党党员居多,多数党员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大部分党员都较为困难。近年来,上级党组织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政策措施(比如:党员双向培养、党员一帮

一、建立党内帮扶基金等),但由于力度不够,最终没能治贫治本,难以真正脱贫,更难在农村群众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致富作用。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村上无集体经济收入,年底没有现金结余,工作经费不足。以青叶社区为例,每年上级拔工作经费6800元,扣除800元报刊费后还剩余6000元,应付一般性工作勉强可以支撑,如果要求发展,真正推行全村各项工作开展和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现在的青叶社区在推进叶家坝小集镇建设上,要长期开会,与群众研究建设方案等,必定要产生大量的工作经费。

四是待遇仍然偏低。虽然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比以前有了提高,但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仍然较低,比城镇社区干部的待遇低。现在的农村社区村干部的待遇,每月扣养老保险金、绩效工资,除去交通费、电话费等,全月工资在全村仍处于低收入的状况。

五是群众增收致富难。农村社区是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多。同时,农村社区村级公路较差,道路硬化较差,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公选。在农村社区干部出缺或增补时,原则上要采取公推直选或公开招考的形式产生。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要积极扩大开展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试点,切实把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二是下派。要从区级机关和乡镇机关选拔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激励。三是返聘。积极动员和引导素质过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健康、自愿为群众服务的乡镇退休(返乡)党员教师、干部和退役军人到后进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促进后进村(社区)面貌的改变。

(二)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员发展。要坚持

把提高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化“双向培养”和“升级培养”工作。二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全面推行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出(流入)登记、定期联系、返回报告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促进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化。三是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继续深化 “党员先锋工程”和 “党员凝聚工程”,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量化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和拓展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和平台。

(三)推动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以 “改水、改厕、改路、改房,建家、建园、建村级组织活动室”为主要内容的改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推行文明新风,推进农村水利、道路、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党员互助基金”等党内帮扶活动,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努力解决农村党员致富无项目、发展缺资金等问题,帮扶他们发挥致富表率作用。

(四)改善基层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一要用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要切实规范管理党组织活动阵地,发挥好阵地的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使活动阵地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二要落实基层干部激励机制。要严格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好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要多形式解决和保障村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经费,进一步理顺村财乡管体制,乡镇党委重点对村(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的合理化使用进行监管,切实杜绝个别地方“村钱乡用”的现象。

(五)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一要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程序、体现竞争,特别是在竞选过程中,放手让2名以上实力相当、群众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竞争,允许候选人依法、公开、有序开展竞职宣传活动。二要大力推进社会评价工作。大力推进乡村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明确评价对象,要坚持以评价班子为主,评价干部个人为辅;明确评价重点,坚持“多对事少对人”,侧重于评价工作实绩及现实表现;明确评价方法,要结合班子和干部考核工作进行,注意节约评价工作成本;逗硬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特别是干部述职测评结果,要及时采取会议、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对测评不满意票率超过30%的,经组织考察核实,要按照有关规定免职,真正取信于民。

五、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待遇。

二是增加农村社区工作经费。

三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农村社区农民与城镇社区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

四是在项目上向农村社区倾斜。

下载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社区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加速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社......

    推进社区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月力叶提·艾尔肯随着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发展,社区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

    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嘉鱼县司法局 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是新形势下刑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

    如何开展社区健康科普讲座

    如何开展社区健康科普讲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芳红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本职工作中加上了一项内容,也要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如何开展好社区健康科普讲座,是我们做学生......

    社区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科普工作各项制度一、工作方针:以“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以加强科普网络、科普队伍、科普阵地建设为重点,以街道为主体,社区为基础,以动员各方面力......

    社区科普工作长远规划

    xxx社区科普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大家好!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

    社区科普工作职责

    社区科普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立 健全社区科普工作管理制度,促进科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科......

    榆林市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范文模版)

    榆林市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中共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近年来,我市根据中省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推进便民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基层便民服务网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