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林市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范文模版)
榆林市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中共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
近年来,我市根据中省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推进便民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基层便民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较好地履行了便民服务的职能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一、主要做法
截止目前,全市有市政务大厅1个、县区政务大厅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7个,村便民服务室1216个,配备代办员1954名,累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2.35万件(次)。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实行阵地建设标准化、办事程序规范化、管理制度统一化、考核工作指标化,搭建起了高效、便捷、公开的便民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便民服务平台,方便了群众办事。市政务大厅2001年1月建成投入运营,隶属市政府办管理的正县级单位,编制8个,领导职数3个,内设综合科、业务科。各县区在2001年至2005年先后建立了政务大厅,隶属于县区政府办管理,定边等8个县的政务大厅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榆阳等3个县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府谷县政务大厅为临时机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试点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代理室,拥有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信访接待和乡财服务等5个功能。四级便民服务体系的建立,把过去的“分散式、封闭式、串联式、无期限”审批,改变为“集中式、开放式、并联式、有期限”审批,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东跑西跑重复跑,你批我批多头批”的状况,简化了手续,缩短了时间,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二是建立完善运行机制,转变了工作作风。根据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内部分工,建立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复杂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否决事项明确答复的互补办事机制,除重大项目确需领导签批外,均由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办理,形成受理、代理、办理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办事体系。建立完善各级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使政府权力的行使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杜绝了以往审批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现象,从源头预防和制止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促进了政府的廉政建设。
三是建立内部保障体系,提高了行政效能。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式办公”,配备了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工作人员,内部建立首问负责、预约服务、工作回访、群众评议、投诉举报、绩效考核和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通过“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作模式,将政府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分开,执行职能交由政务大厅服务窗口行使,由大厅统一管理,从体制上保证了政府部门集中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促进了行政管理的规范高效和透明。
四是建立政务公开体系,促进了和谐稳定。市政务大厅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六公开”,即审批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政策依据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大事小事一律公开透明,办证办照收费集中规范,增加了行政活动的透明度, 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事务、村务公开与办事程序和过程公开,促进了政府部门管理理念、运作方式、办事规则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同时,基层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畅通了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减少了群众上访、集体上访现象,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各乡镇普遍将挂牌接访纳入便民服务一体化管理,今年以来接访群众1604人次,受理信访问题675件,解决646件,办结率95.6%。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便民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中心发展不平衡。市政务大厅进厅行政审批事项目仅占全市的23%。县区政务大厅建设运行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县运行效果较好。定边县政务大厅有17个部门行政许可业务进驻大厅,驻厅工作人员57人,可办30项行政许可,还设立了农村合疗、城镇医保等便民服务事项10项。米脂县政务大厅有13个部门进驻,工作人员40名,提供37项政务审批和便民服务。绥德县政务大厅只有姻婚登记办、工伤经办中心2个单位进驻,有工作人员3人。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文件下发以后,县区都加快了政务大厅建设。靖边县确定投资4000万元修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政务大厅占用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大楼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有望年内动工修建,建成后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榆阳区、吴堡县乡镇均建有便民服务中心,其他县建设进展不一,总体上北六县好于南六县,市县中心城市好于乡镇,公路沿线等条件好的乡镇好于偏僻乡镇。村级便民服务室依托两委会活动室刚刚起步,但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不多。各级运转的服务中心程度不同地存在建设、职能、人员、经费、授权、审批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服务工作体制有待理顺。市、县区政务、电子政务大厅由政府办公室牵头实施,便民服务工作由市、县区监察局牵头实施,便民服务代理制由市、县区委组织部牵头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作交叉、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同时,县区没有统一明确各级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机构、职能、管理主体,出现上下互动失调、中心管理与工作实际脱节等问题,特别是部分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人员到岗履职随意性也大,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3、服务体系建设亟需规范。目前,全市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网底建设更为薄弱,各级中心在工作运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资源共享不够、上下联动较差、工作互通较少等问题,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便民利民目标。一些县区建设便民服务体系进展缓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够到位,提供审批服务少,与中省文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4、服务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全市便民服务中心普遍不同程度存在面积小、条件简陋、办公人员配备不到位和经费短缺等问题。市政务大厅面积700多平米,定边县政务大厅面积1400平方米,米脂县政务大厅面积600平米,绥德县政务大厅面积120平方米,子洲县政务大厅还未建成独立的办公场所,有的乡、村仅仅落实了几间房子、制度上墙或只挂牌子、没有办公人员和办公设施,有些进驻单位对所办事项不明确,程序不够清晰,服务窗口成“挂号处”、“收发室”,工作被动流于形式。
三、几点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是保证。推行便民服务制度是一项新工作,从上到下没有形成成套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中心的规模大小、办理的业务多少以及对群众的方便程度,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推动程度。而且此项工作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开展难度大,要将这项惠民工程办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是强化措施是关键。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改变了一些部门单位惯性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也触动了一些利益关系,要确保这项改革顺利实施工作,必须出台切合实际的配套的推进措施,特别是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动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大厅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这是便民服务中心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
三是管理创新是基础。便民服务中心是行政运行体制改革、环境创新的产物,是冲破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这就决定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必须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才能使中心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四、思考建议
便民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推进的“民心工程”,今后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按照中、省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级部门(包括中省驻榆单位)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到行政许可科,进驻市政务大厅,实现一个窗口统一受理、统一送达和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各县区要根据“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认真做好县乡村三级行政审批职能的归并、人员的配备调整、审批事项目录建立,条件具备后逐步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确保这项惠民改革扎实推进。
2、逐步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将市、县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本级政府直属机构进行设置,纪委向政务服务中心派驻效能监察室,实现事项办理与监督分离。乡镇服务中心可参照县上规格设置,同时合理确定各级服务中心的机构编制、职能职责、运行模式、人员经费和工作机制。本着“为民、利民、便民”原则,把各级中心定位为“行政审批、资源配置、效能监察、社会服务、代理服务”于一体综合性服务平台,制定便民服务、代办事项目录,规范项目入驻,实行“一站式”服务。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实施好市政务大厅大楼工程,合理划分便民服务区、行政审批区、公共资源交易区、综合办公区、公共设施区、地下停车场等六大功能区,建成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与电子监察为一体的“3+1”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县区要依托原有的政务大厅改扩建,或更高标准规划新建一个可以容纳党务和行政审批服务、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人才交流、土地招拍挂等市场交易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实现应进驻中心的部门窗口全部入驻。采取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的办法,投入资金高标准建立一批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在达到正常运行、规范服务要求后,全面实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
4、健全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市、县、乡、村都要建立起综合性、全方位和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中心,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做到上下联动、层级清晰、功能互补、覆盖城乡,使各级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党委、政府展示改革创新、执政为民良好形象的窗口,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快政务服务、电子监察软件研发和各级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工作,实现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相互联通,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有序、公开透明、行为规范的服务体系。
第二篇: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
村级便民服务室是市行政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延伸,也是村级便民服务窗口。2003年12月,街道召开推行村级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试点动员大会,各村相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到目前,全街道33个行政村、城东经济股份合作社都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
一、服务内容与代办事项
便民服务室按照“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一切方便群众的原则,把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民政、计生、治安、土管等项目和社会矛盾调处、社会保障服务等都纳入服务范围,基本涵盖农村方方面面,实现了手续审批、矛盾调处、帮扶救助三位一体。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七项内容:1、证照代办服务。主要项目:(1)建房审批;(2)生育审批;(3)身份证、暂住证办理、补办;(4)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申请;(5)户口迁移审批。此项服务由村负责代办或报送协办。
2、咨询指南服务。主要项目:(1)法律咨询;(2)政策咨询:(3)农技知识咨询;(4)市场信息咨询;(5)劳动力、人才需求信息咨询;⑹在农网上为农户发布需求信息。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的,由村值班人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答复,提供信息。
3、公益事业服务。主要项目:(1)村庄绿化,村容、村貌经常性整治;(2)殡葬代为联系;(3)农户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为联系;(4)计生服务;(5)扶贫帮困服务;(6)环境卫生服务;(7)办理村民大病、财产保险;(8)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健康及低保款代领服务;⑼农村合作医疗代报销。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的,由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
4、民事调解服务。主要项目:外来人口管理登记;本村邻里乡亲、家庭成员抚(赡)养、房屋宅基地等方面的纠纷,由村负责调解或协助解决。
5、致富发展服务。主要项目:(1)种养结构调整;(2)优良品种引进;(3)技术指导;(4)技术业务培训;(5)农业税、特产税征收服务。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村尽力同有关部门帮助联系、解决。
6、文明建设服务。(1)创“三美”、文明家庭创建指导服务;(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
7、特色文化服务。(1)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举办;(2)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3)群众性科普活动组织举办。
二、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
1、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意识。通过成立村便民服务室这一服务平台,全街道广大村干部积极参与到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中来,很多干部把群众的难事、杂事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来做,增强了快办事的意识。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谈到,现在村里发生了“五个变化”:由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拖着办变为主动快速办;随意办变为规范办;被动接受监督变为主动听取意见。
2、提高了村干部执政能力。通过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提高了村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相关知识的自觉性,提升了新形势下做群众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执政能力,促进了各项的开展。
3、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实行全程代理,村干部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全程代理以来,仅2005年,全街道34个村级便民服务室共受理各类即办件16438件,承诺件954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100%。现在村民有事就会想到村干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
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建立,使村民们得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服务,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效率低,台帐记录不全,服务质量差的现象。三、原因分析与努力方向
1、服务有侧重,创特色。许多群众认为,既然是便民服务室,有七大服务内容,应该什么事都能办,什么事都应该办。但是,服务室具有的管理资源、物质手段十分有限,再加上本身条件所限,要做到群众满意有一定困难。在今后的实际运作中,村级便民服务室要侧重做好弱势群体的,由于弱势群体对办事部门不熟,办事程序不清楚,更需要便民服务室的帮助。同时,各村要结合实际,如拔山村,要在致富发展服务上创特色,方家井村在公益事业服务上创特色。
2、加大投入,创规范化服务室。从全街道34个服务室看,除金桥片服务室有专职的全程代理员,大青、三桥片由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为减少开支,代理员均由村报帐员兼职,一定程度影响了便民服务室的服务质量及效率,但作为一项社会效益大,体现为民亲民的服务,街道、村二级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所投入,各村要确定专职的全程代理员,街道要制定政策,以奖代补,促使村级便民服务室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培训代理员,发展电子政务。现在街道、村都建立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开
通了农民信箱,各村都配置了电脑,为村级便民服务向电子政务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契机,下一步要积极开展对全程代理员进行计算机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为发展电子政务做好人力方面准备,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真正使便民服务成为一项群众满意的“工程”。
《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UNS
通了农民信箱,各村都配置了电脑,为村级便民服务向电子政务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契机,下一步要积极开展对全程代理员进行计算机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为发展电子政务做好人力方面准备,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真正使便民服务成为一项群众满意的“工程”。
《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UNS
第三篇:便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
便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县蓬府法函[]22号文件关于开展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对我镇便民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目前,我镇便民服务工作进展顺利,开展良好。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我镇于20年成立了“镇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党委委员、副镇长同志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和协调,进入该中心的各部门同志按照便民、公开、高效、依法行政的原则,承担各自的业务受理、办结和回复。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便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在硬件建设方面。在镇政府综合办公楼的一楼设置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已挂牌)。投入资金,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了必要的整治和修缮。制作了醒目的“镇便民服务中心”挂牌;各办公窗口制作并悬挂了详尽的办事流程指示图,办公室内配置了专用电脑等硬件设备;并在各办公室制作了A、B岗工作人员桌牌,且制作了办公人员工作管理规则。建立了“五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导办员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无空岗、溜岗和串岗现象,做到了文明用语,热情主动,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从未出现与办事群众争吵的现象,受了一致好评。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政府行政效能建设。1、硬件设施亟待提升。目前,我镇由于受政府办公楼要重建影响,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条件较差,亟待改进。3、镇级财政困难,硬件设施不足,无法完全实现现代化办公。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民心工程”、“廉政工程”、“效能工程”。下一步,我镇从加强宣传、依法行政等方面着手,强化软件建设和办公场地的硬件建设。二是依法行政,规范运行。严格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规范职务行为。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入手,保证职务行为的合法、规范、文明、高效。实行“窗口受理、分流主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程序。在受理环节上,坚持做到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多头处理并联办、上级审批代理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在办理环节上,对属于本级审批事项,及时予以办理,对属于县级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安排专人全程代为办理,限时办结。在回复环节上,全程代理事项办结后,中心将办理结果及时、真实地通知申请人。四是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一是提高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精神,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让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达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要求。
第四篇:榆林市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榆林市近五年来城镇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厅、省局和市局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社保经办机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确保”为中心,以扩面征缴为重点,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强基金管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了“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天”的“三不”原则。以“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为目标,稳步提升社保经办能力,养老保险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榆林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概况
榆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原榆林地区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8年。2000年实行了省级垂直管理后,更名为陕西省社会保障局榆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负责榆林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下辖12个县(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全市现有职工140人,退休人员25名,内设办公室、监察人事室、财务科、综合业务科、个人帐户与信息 1 管理科、内审稽查科、社会化管理与发放科等七科室。2009年被省局评为全省扩面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奖。2009年和2010年被市人社局评先进单位。
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1988年开始起步,1996年起逐步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2000年实行了全省养老保险机构垂直管理,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费率、统一项目、统一缴拨方式、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统一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的管理体制,被誉为“陕西模式”。截止2012年10月底截止 10月底,我市参保单位1678户,参保职工209718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78900人,离退休人员30818人,实收养老保险费102323万元。实际拨付离退休费56407万元,收大于支45916万元。
1、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较好的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从1998年中央提出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以来,全市养老金发放做到“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天”。2002年,我市按照省局要求实行了县区参保离退休 2 人员基本养老金市级直发,进一步了贯彻“两个确保”,落实了“三不原则”。减少了资金周转环节,提升了社会化发放层次,提高了按月足额发放质量,保证了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到养老保险基金。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共为30818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6407万元。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市连续8年及时为退休人员提高了养老金,同时不断抓好代发机构服务质量,确保了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领取养老金。2012年1月我市及时准确的为26232名退休人员调整了基本养老金,月增加退休金550.70万元,人均月增加209.25元。
2、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享受到养老保障权益。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参保职工209718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78900人,离退休人员30818人,与2006年底的参保职工110333人(其中:在职职工91897人,离退休人员18436人)相比增长了99385人,增长率90%,其中参保在职职工增长了87003人,离退休人员增长了12382人。参保职工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的良好趋势,扩面工作连续5年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 3 绩。体现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反映出全市各级经办机构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3、加强基金征缴力度
加强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基金收支规模持续增长,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基金内部审计稽核制度,切实防止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截止2012年10月底收支规模达到15873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102323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56407万元,收大于支45916万元。
2011年,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达到184826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126177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58649万元,收大于支67528万元。与2006年底的收支规模49595(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32973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16622万元)相比增长了135231万元,增长率272%,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增长了93204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增长了42027万元。
4、养老保险信息化工作平稳推进
2004年《陕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简 4 称1版软件)在我市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市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步入新的阶段。2008年“核心平台”二版软件更新使用以来,我市经办机构对各县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操作使用培训,严格执行错误数据反馈和数据整理通报制度,全面提高了基础数据质量,为我市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后半年三版软件更新使用以来,我市养老保险业务已经实现了全部在软件上办理,提升全市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5、养老保险稽核、离退休人员年审工作不断完善 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陕西省社会保险稽核实施办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我市对单位申报的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是否真实、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参保单位和个人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做了认真细致的稽核工作,同时做好稽核文书档案存档工作,实现稽核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共实地稽核185户,稽核人数39400人。
我市离退休人员年审工作采取指纹认证和异地协查相结合的办法,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情况和其他社 5 会保险待遇的欺诈行为。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共年审离退休人员28954人,查出冒领养老金3.67万元,现已全部追回。
6、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我市结合省局《陕西省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要求,重点对全市规范业务档案管理达标提出全新要求,针对目前全市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操作实施办法。市处成立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榆林市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实施方案》,成立了综合档案室,配备了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员,制定了榆林市业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工作流程,编写了榆林市业务档案全宗卷,完善了业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市处获得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3A认证,十二县区已全面完成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的扩面工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2、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无法实现转移。
3、由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过快,个体人员缴费压 力增高,极大的影响了这部分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已经出现中断缴费现象。
4、地税征收养老保险费存在的问题。自我省实行地税征收养老保险费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之也带来欠费增加、票据交换不畅、结算不及时等问题,不仅影响到养老保险的经办和管理也对参保企业和群众带来不方便。
5、企业年金发展缓慢。企业对企业年金重视不够。
6、缴费与养老金享受不成正比,不能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年限在十五至二十年期间的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基本相等。
7、“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突出。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这种“双轨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的矛盾非常突出。
8、经办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短缺,制约了经办 能力的提高,有待进一步增加新生力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养老保险事业。随着业务量增大,管理成本提高,办公经费紧缺,基础设施建设常年投入不足,硬件设施建设历史欠账严重,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参保意识
养老保险事关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深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社会保险法》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的主要渠道作用,把《社会保险法》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同时要抓好学习培训,使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政策清楚、业务精通,真正把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宣传好、解释好、经办好、落实好。
2、尽快建立统筹区域内城乡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
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建立统筹区域内城乡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显得迫在眉睫。应尽快出台解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转移的政策。
3、对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过快增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4、养老保险费经办机构直接征缴。建议省政府决定地税部门不再征缴养老保险费,恢复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征缴。这样可以减少征缴环节,降低征缴管理成本,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效率,方便参保企业和群众。
5、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的模式。
要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的模式,首先应该实现中央统筹,按照各地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支付基础养老金。其次是做好个人账户,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再次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应该逐步偿还历史欠账,将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缴纳的社保补起来。
6、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的“稳定器”作用日益突显,参保人员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经办机构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在人员、编制、机构、建制、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通过加大投入,使养老保险工作的发展和经办机构能力相适应,努力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保险工作的新期待。
第五篇: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
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文章标题:街道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实践与思考
村级便民服务室是市行政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延伸,也是村级便民服务窗口。2003年12月,街道召开推行村级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试点动员大会,各村相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到目前,全街道33个行政村、城东经济股份合作社都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
一、服务内容与代办事项
便民服务室按照“农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一切方便群众的原则,把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民政、计生、治安、土管等项目和社会
矛盾调处、社会保障服务等都纳入服务范围,基本涵盖农村工作方方面面,实现了手续审批、矛盾调处、帮扶救助三位一体。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七项内容:
1、证照代办服务。主要项目:(1)建房审批;(2)生育审批;(3)身份证、暂住证办理、补办;(4)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申请;(5)户口迁移审批。此项服务由村负责代办或报送协办。
2、咨询指南服务。主要项目:(1)法律咨询;(2)政策咨询:(3)农技知识咨询;(4)市场信息咨询;(5)劳动力、人才需求信息咨询;⑹在农网上为农户发布需求信息。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的,由村值班人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答复,提供信息。
3、公益事业服务。主要项目:(1)村庄绿化,村容、村貌经常性整治;(2)殡葬代为联系;(3)农户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为联系;(4)计生服务;(5)扶贫帮困服务;(6)环境卫生服务;(7)办理村民大病、财产保险;(8)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健康及低
保款代领服务;⑼农村合作医疗代报销。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的,由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
4、民事调解服务。主要项目:外来人口管理登记;本村邻里乡亲、家庭成员抚(赡)养、房屋宅基地等方面的纠纷,由村负责调解或协助解决。
5、致富发展服务。主要项目:(1)种养结构调整;(2)优良品种引进;(3)技术指导;(4)技术业务培训;(5)农业税、特产税征收服务。此项服务,凡农户有要求,村尽力同有关部门帮助联系、解决。
6、文明建设服务。(1)创“三美”、文明家庭创建指导服务;(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
7、特色文化服务。(1)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举办;(2)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3)群众性科普活动组织举办。
二、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
1、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意识。通过成立村便民服务室这一服务平台,全街道广大村干部
积极参与到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中来,很多干部把群众的难事、杂事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来做,增强了快办事的意识。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谈到,现在村里工作发生了“五个变化”:由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拖着办变为主动快速办;随意办变为规范办;被动接受监督变为主动听取意见。
2、提高了村干部执政能力。通过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提高了村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相关知识的自觉性,提升了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执政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实行全程代理,村干部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全程代理以来,仅2005年,全街道34个村级便民服务室共受理各类即办件16438件,承诺件954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100%。现在村民有事就会想到村干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
一步密切。
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建立,使村民们得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服务,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台帐记录不全,服务质量差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与努力方向
1、服务有侧重,工作创特色。许多群众认为,既然是便民服务室,有七大服务内容,应该什么事都能办,什么事都应该办。但是,服务室具有的管理资源、物质手段十分有限,再加上本身条件所限,要做到群众满意有一定困难。在今后的实际运作中,村级便民服务室要侧重做好弱势群体的工作,由于弱势群体对办事部门不熟,办事程序不清楚,更需要便民服务室的帮助。同时,各村要结合实际,如拔山村,要在致富发展服务上创特色,方家井村在公益事业服务上创特色。
2、加大投入,创规范化服务室。从全街道34个服务室看,除金桥片服务室有专职的全程代理员,大青、三桥片由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为减少开支,代理员均由村报帐员兼职,一定程度影响了便民服务室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但作为一项社会效益大,体现为民亲民的服务,街道、村二级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所投入,各村要确定专职的全程代理员,街道要制定政策,以奖代补,促使村级便民服务室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培训代理员,发展电子政务。现在街道、村都建立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