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23:1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矛盾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和根本,是公安机关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是公安机关密切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载体。新形势下,如何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沁水县公安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实际,浅谈几点认识。

一、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取得的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沁水县公安局党委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纳入了全局公安工作的整体部署和民警的职责范畴。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预防为主、调解为先,因情施策、分类处置“三项原则”,牢固树立排查是责任、调解是执法、解决是能力“三种理念”,突出抓好信息预警、排查调处、联动化解“三个关键”,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截止目前,我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0起,整改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60余件,化解因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6起。

一是在矛盾纠纷排查上,实现了由全面排查向主动预警的转变。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我局进一步延伸信息触角,拓宽情报来源,在全县每个行政村都确定了一名情报信息员,全面搜集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内幕性、行动性信息,做到耳聪目明、未动先知。同时加强对社会舆情的收集研判和不稳定事端的提前预警,有效防止了各类社会矛盾叠加聚集。今年以来,我局共编发维稳动态49期,为上级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6月7日,我县中村镇上峪村部分村民因移民搬迁补偿款问题极有可能到省市上访,我局在掌握具体情况后,迅速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商讨解决办法,落实稳控措施,有效预防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实现了由单一化解向联动化解的转变。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中,我局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推动建立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大格局,着力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整体合力,起到了明显效果。今年4月,我县嘉峰、土沃等地连续发生多起因村民分地、承包工程等原因引发的矛盾纠纷,我局在准确把握诱发矛盾的源头性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乡党委、政府及国土所、施工单位进行调解,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协议,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在矛盾纠纷调处上,实现了由行政调解向联合调解的转变。为有效调处矛盾纠纷,我局坚持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过程中,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模式,做到了在工作上形成合力,在措施上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众代表和当事人亲属在矛盾调处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升级。5月24日,我县端氏镇端氏村村民郭某在拆建房屋时,与邻居王某因20年前土地置换问题发生矛盾,王某及其家人阻拦施工长达8天之久,并引发双方斗殴。经过村干部、当地群众代表以及民警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教育,双方握手言和,事情得以成功调解。

二、当前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其中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一是主观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有的民警甚至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社会矛盾化解存有模糊认识和片面认识。一是对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认识不足,认为三项建设才是公安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缺乏统筹性、重要性和敏感性认识,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实践中消极怠工问题时有发生;二是对社会矛盾化解存有片面认识,片面地认为矛盾化解工作涉及的只是派出所等基层部门,与综合业务和其他部门无关。一些部门、警种认为社会矛盾化解不是工作的主业,对所承担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矛盾化解工作开展。

2、机制不健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是基础,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虽已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工作机制,但与新形势下的工作任务相比,还存有诸多不足,亟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是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不健全,矛盾排查化解没有持续开展,工作不彻底、不全面;二是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不健全,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缺乏沟通协调,矛盾化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工作效果不显;三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对职责任务、处置权限及程序等需要全面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整体工作优势。

3、工作措施不力。尽管大多数部门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但部分单位仍存在矛盾纠纷预警不及时、排查不到位、处置不妥当等问题。一是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未能及时预警,仍然保持先排查后调处的传统工作方式,没有将不稳定因素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二是对各类矛盾纠纷未进行全面排查,当前,特别是对于医患、劳资、拆迁等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不到位、不及时,需切实加大排查工作力度,及时解决矛盾纠纷;三是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一般治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只注重对案件的依法处理,而对矛盾纠纷没有进行有效化解;四是在社会矛盾化解中,没有牢固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没有充分运用和解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减少对抗。

二是客观方面。

1、农村治保组织涣散,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我县239个自然村都设有治保组织,但由于经费、人员和制度等各种因素,基层治保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的软弱涣散、工作不力等现象。对于发生的矛盾纠纷,治保组织没有有效地去化解和调处,甚至还因各方利益冲突,引发新的矛盾纠纷,以致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叠加聚集。

2、各职能单位工作不到位,社会矛盾化解成为公安机关的“独角戏”。社会矛盾化解,应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化解矛盾工作合力,推动工作开展。然而从工作实际来看,各职能单位不能有效履行矛盾化解职责,工作不彻底、不到位,矛盾纠纷联动化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建议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基层公安机关应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机关点多、线长、覆盖面广和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按照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的要求,全面了解掌握社会动态,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抓源头,以“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1、以爱民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排查矛盾纠纷。要进一步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要针对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领域、群体,重点排查因农村土地纠纷、房屋拆迁、基本建设用地等可能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2、以群众利益诉求为导向,确立排查化解工作重点。在“大走访”活动中,对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要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千方百计解决问题、缓解矛盾、化解纠纷,确保群众的诉求有人听、有人管。同时要多做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着力缓解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自身权益。

3、以“大情报”信息系统为依托,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通过情报信息预警,加强对社会舆情的收集研判和不稳定因素的提前预警,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重点人员诉求和动向,确保不稳定因素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是抓根本,以健全工作机制为抓手,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向纵深开展。

1、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机制,确保矛盾隐患及时发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全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特别是对于因煤矿资源整合、拖欠工资、劳资纠纷引发的各类矛盾,经常性地开展排查,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有效防止影响稳定问题的发生。

2、建立健全联动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要在全力排查矛盾纠纷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矛盾联动化解机制,大力推进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体化、常态化,与综治、信访等部门建立调解对接机制,全面推行联动化解工作模式,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强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妥善处置。一要从实战出发,建立健全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信息灵敏、指挥高效、反映迅速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分类制定处置预案,明确组织领导、职责任务、处置权限及程序等内容,建成分工明确、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映、妥善处置。二要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规律特点的研究,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4、建立健全考评工作机制,确保矛盾排查化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把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纳入考核办法,对各单位、各部门矛盾化解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评,确保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均衡用力、整体推动,保证各项任务到位落实,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是抓基础,以强化联合调解为重点,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1、要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原则,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依托基层派出所和农村、社区警务室深入开展公安行政调解,对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一般治安案件、交通事故,要及时介入,查清事实,优先适用调解,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有效防止矛盾纠纷的扩大和聚集,引发突发事件等不稳定事端。

2、要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积极依靠群众,借助各方力量,努力形成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增强调解工作实效。

3、要坚持因案施策、分类调解,要对发生的矛盾纠纷认真分析研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对于小矛盾、小纠纷,要超前介入,尽可能协调人民调解组织解决,以节约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涉及范围广、调处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要迅速启动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积极联合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关于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政法维稳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公安工作立足自身职责任务、自觉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实践发展第一要务和稳定第一责任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笔者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多年,就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由于事故双方当事人或家属协商不成,极易引发信访事件甚至是群体事件。道路交通事故信访闹访的特点:

1、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不到要求或得不到解决是引发不安定事件的最主要原因。

2、损害后果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或其亲属为闹访主力军,且当事人以外来人员居多,给事故处理部门在沟通、协调解决上带来一定困难。

3、事故当事人的闹访逐渐减少,封门堵路等群体性事件却增加迅速,闹访者将封门堵路等非法行为视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捷径。

4、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封门堵路、上访闹访等非法行为无有效打击措施,助长了闹访者的嚣张气焰,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随意性和突发性有所加大。

5、闹访者的事故相对方多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闹访者抱着“肇事人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或肇事车系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因而会息事宁人”的心态,漫天要价,故意抬高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金额,在事故相对方不能满足其赔偿要求时,便采取各类过激行为相要挟。

(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查纠方面。

1、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由于某种原因,相当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甚至发生错误,致使当事人对民警进行投诉。

2、违法行为取证不充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对部分违法行为的认定缺乏证据、认定违法行为所依据的证据不符合法定要求、对事故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执法当中程序不到位。由于加强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在执法工作中民警程序意识明

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中,询问笔录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未依法送达;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违反规定进行调解、超过法定期限作出事故认定等程序瑕疵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群众工作处理不到位。有些民警在思想根源上没能真正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还是以管人者自居,不讲究执法方式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引发警民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二、预防对策

社会矛盾化解强调的是从职责任务出发,为交通参与人提供最直接的服务;注重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执法为民的生动实践,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真挚的感情化解社会矛盾,不放弃每一刻感动群众的时机。

(一)、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的坚强靠山和铜墙铁壁,进一步深化和谐的警民关系建设,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的原则,深入群众当中,积极化民怨、解民忧,解决老矛盾、预防新矛盾,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解决难题的社会环境,积极消除各种涉及交通管理工作的不安定因素,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在日常交通违法处理和事故处理等执法过程中,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使群众在处理一起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时,不但要受到一次教育,还要受到一次感动,做到以情感人,赢得群众的更大理解和支持,促进警民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

(二)、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宣传力度。办案民警要在熟知、熟会、熟用交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进行宣传。在事故处理中,损害赔偿调解相关法律知识宣传要提前介入,及时告知事故当事人相关事故处理程序和调查取证情况,加强与事故当事人的沟通和协调,使事故当事人或其亲属能够知晓和理解事故处理工作。

(三)、及时疏理交通事故案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事故处理民警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事故当事人的思想情绪动态,及时化解可能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 对一些矛盾突出的交通事故,办案民警不能按部就班地处理,要换位思考,多替事故当事人着想,及时疏导和减缓事故当事人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压力,最大限度地争取事故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办案民警要经常性地疏理交通事故案件,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交通事故要前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四)、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提高民警的“三个意识”。加大对事故处理民警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宗旨意识教育,不断

增强民警的“执法规范”意识、“调查取证”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事故处理民警要坚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及时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耐心宣传解释、收集足够的证据,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五)、坚持交通事故回访制度,促进警民和谐。事故处理工作要与矛盾初解工作紧密相连,不能孤立开来,特别实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后,不能“不管不问”,事故处理程序上的完成并不代表事故处理工作的完成,要积极开展对受害人回访的爱民实践行动,从关心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不但要直接听取到了服务对象、企事业单位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更重要的是直接把公安交警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规范化进程不断地向前推进,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全社会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信任、支持的良好氛围。

(六)、培养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基层民警特别是长期处于一线执法的中队民警要懂得要把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等“三懂四会”。这一些不仅民警自身要作为基本功苦练,单位也要作为民警学习培训的一个重点项目。现实的培训情况是:培训的人员不在基层工作,基层工作的人员得不到培训学习的机会。整体单位的群众工作能力难于得到提升,执法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白白的浪费了珍贵的学习培训资源。因此要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建立“培训

基层先、学习基层来、工作基层上”的正确导向。进一步改进基层民警绩效考评办法,不应该简单把的把执法量化,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要最大限度地为基层减负减压,确保基层中队将主要精力、主要警力用在做好群众工作和基础工作上。

第三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

石佛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切实开展好我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稳定发展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努力提高基层调解队伍素质我镇共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21个,人民调解员45人,全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基本实现了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六落实。针对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我镇构建了以村协调指挥中心为主导,以乡镇司法调解中心为核心,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的三道调解防护网,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参与、遍布全区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建在哪里;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在巩固和完善村、居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延伸工作领域。一是接边地区调解组织。

为解决行政接边地区纠纷多发的问题,我们建立了镇、村三级联合调解组织。二是学校调委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影响也渗透到教育系统中,学校调委会对指导调处各类矛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社区调委会。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遍布城乡、扎根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化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调委会基本做到了“四化”即人员专职化、工作规范化、待遇工薪化、组织网络化,加强深入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建设。

二、不断强化防范机制,努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针对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子,较好地解决新形势下日益突出的各类社会矛盾,成功地构筑了“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传统的调解方式的新转变。在调解形式上,也从过去的“村头、炕头、田头”调解,发展为在司法所普遍建

立人民调解庭,进行开庭式调解,运用调解中心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使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目前,全区6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建立了调解中心。一年来,司法所共排查出重大不稳定隐患35起,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9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6起,邻里纠纷5起,赔偿纠纷1起,劳动纠纷1起,村务管理纠纷1起,征地拆迁纠纷2起,施工扰民纠纷1起,房屋宅基地纠纷2起,其他纠纷2起,成功调处纠纷35起,成功率达92.6%。

三、强化预防调解,维护社会稳定

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遵循“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大力开展“调解矛盾纠纷,创建平安赛罕”活动,及时适应民间纠纷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调解公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纠纷的基础上,根据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积极扩大工作领域,积极调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案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稳定社会关系,有效地排查化解和预防减少大量民间矛盾纠纷。坚持定期排查与随机排查相结合,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办法,每月开展矛

盾纠纷定期排查1次,各调委会都按户建立矛盾纠纷档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类,详细记入档案,对排查出的纠纷,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同时开展随机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重点排查,敏感时期超前排查、共性问题联合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加大排查力度,做到纠纷底数时时清、情况明,有力地解决纠纷于萌芽状态之中,全力维护我区社会稳定。

现阶段我镇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为了更好地激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有效地调解民间纠纷,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发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加强业务培训及工作实践

3月份,司法所均对个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人数达45人,讲解内容涉及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处理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如何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及人民调解档案规范等相关问题,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大学西路司法所还针对法律热点问题向大家宣讲了《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拓宽了人民调解员的知识面,对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为切实贯彻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结合我区司法行政实际,特制定成立了由赛罕区司法局局长云月臻为组长,赛罕区司法局副局长张俊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基层科。

按照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区要着眼于重点,立足于民生,要在化解旧矛盾和预防避免新问题上下功夫,及时介入,科学安排,抓好影响社会稳定的工作监督。现阶段要以“查清问题”为目的,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彻底把矛盾的原因查清;以“解决事情”为目的,做好矛盾的集中化解工作;以“源头预防新问题”为主要目标,从化解旧矛盾中汲取预防新矛盾产生的经验教训,对化解老矛盾、预防新矛盾的工作机制进行调研完善。

社会矛盾化解涉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加强保障,形成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局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一系列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人民调解员激励机制,具体规范实施过程中“指导制”、“备案制”、“审核制”等重要制度的操作程序,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通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形成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我们将再接再励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创建“平安赛罕”,打造自治区“第一区”的新跨越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四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

石佛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切实开展好我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稳定发展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努力提高基层调解队伍素质

我镇共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21个,人民调解员45人,全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基本实现了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六落实。针对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我镇构建了以村协调指挥中心为主导,以乡镇司法调解中心为核心,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的三道调解防护网,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参与、遍布全区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按照“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建在哪里;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在巩固和完善村、居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延伸工作领域。一是接边地区调解组织。为解决行政接边地区纠纷多发的问题,我们建立了镇、村三级联合调解组织。二是学校调委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影响也渗透到教育系统中,学校调委会对指导调处各类矛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社区调委会。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遍布城乡、扎根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化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调委会基本做到了“四化”即人员专职化、工作规范化、待遇工薪化、组织网络化,加强深入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建设。

二、不断强化防范机制,努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针对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子,较好地解决新形势下日益突出的各类社会矛盾,成功地构筑了“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传统的调解方式的新转变。在调解形式上,也从过去的“村头、炕头、田头”调解,发展为在司法所普遍建立人民调解庭,进行开庭式调解,运用调解中心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使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目前,全区6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建立了调解中心。一年来,司法所共排查出重大不稳定隐患35起,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9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6起,邻里纠纷5起,赔偿纠纷1起,劳动纠纷1起,村务管理纠纷1起,征地拆迁纠纷2起,施工扰民纠纷1起,房屋宅基地纠纷2起,其他纠纷2起,成功调处纠纷35起,成功率达92.6%。

三、强化预防调解,维护社会稳定

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遵循“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大力开展“调解矛盾纠纷,创建平安赛罕”活动,及时适应民间纠纷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调解公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纠纷的基础上,根据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积极扩大工作领域,积极调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案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稳定社会关系,有效地排查化解和预防减少大量民间矛盾纠纷。坚持定期排查与随机排查相结合,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办法,每月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1次,各调委会都按户建立矛盾纠纷档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类,详细记入档案,对排查出的纠纷,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同时开展随机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重点排查,敏感时期超前排查、共性问题联合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加大排查力度,做到纠纷底数时时清、情况明,有力地解决纠纷于萌芽状态之中,全力维护我区社会稳定。

现阶段我镇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为了更好地激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有效地调解民间纠纷,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发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加强业务培训及工作实践

3月份,司法所均对个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人数达45人,讲解内容涉及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处理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如何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及人民调解档案规范等相关问题,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大学西路司法所还针对法律热点问题向大家宣讲了《物业管理条例》,进一步拓宽了人民调解员的知识面,对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为切实贯彻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结合我区司法行政实际,特制定成立了由赛罕区司法局局长云月臻为组长,赛罕区司法局副局长张俊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基层科。

按照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区要着眼于重点,立足于民生,要在化解旧矛盾和预防避免新问题上下功夫,及时介入,科学安排,抓好影响社会稳定的工作监督。现阶段要以“查清问题”为目的,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彻底把矛盾的原因查清;以“解决事情”为目的,做好矛盾的集中化解工作;以“源头预防新问题”为主要目标,从化解旧矛盾中汲取预防新矛盾产生的经验教训,对化解老矛盾、预防新矛盾的工作机制进行调研完善。

社会矛盾化解涉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加强保障,形成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局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一系列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人民调解员激励机制,具体规范实施过程中“指导制”、“备案制”、“审核制”等重要制度的操作程序,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通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形成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我们将再接再励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创建“平安赛罕”,打造自治区“第一区”的新跨越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五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集中解决当前影响我镇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按照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芦阳镇党委决定开展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现结合芦阳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集中化解影响全镇稳定的重大社会矛盾,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是进行重大社会和积案攻坚化解,使往年遗留的积案和当年新发生的重大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排查化

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上升势头,确保群体性事件发生数和参与人数不超过去年,并努力实现稳中有降。

三、时间步骤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化解攻坚(2011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各村结合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行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化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求及时上报镇综治办,综治办建立工作台账,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进行分析梳理组织调处化解,对当时不能调处化解的归档分流到各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实行一件矛盾一名领导包案制度,及时监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情况,调处化解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必要时召开部门、行业联席会,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调处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今年12月底化解率达到95%以上。

第二阶段,深入排查调处(2012年1月至6月)。按照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新一轮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各村和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镇属有关部门全面排查各类社会矛盾和隐患,并坚持边排查边化解,及早化解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重点排查截止上年底前尚未彻底解决、已发生群体性事件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重点社会矛盾,特别要着力排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宅子用地、邻里纠纷、企业改革改制、安全生产、土地矿产、涉法涉诉、执法管理、养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矛盾。各乡镇、各部门对排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逐一完善工作台账,确保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确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化解的目标任务和化解时限,区别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思想教育等手段,及时有效进行化解。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12年7月至9月)。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

提出工作要求,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已经化解,但仍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上访的,要落实好稳控措施,巩固调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为重点,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建立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典型经验,查找存在问题。9月上旬前,各村对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活动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写出专题报告。9月中旬起,组织工作组,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当年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率达到90%以上,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芦阳镇成立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的组织领导、案件督办以及反映情况、交流总结等日常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王涛 芦阳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常蓬东 芦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晓斌 芦阳镇副镇长

寇明玉 芦阳派出所所长

成员: 王维武 芦阳司法所所长

徐新彩 芦阳镇纪委书记

刘兴杲 芦阳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张宏涛 芦阳镇综治专干

雷寅虎 芦阳镇综治专干

范丽娟 芦阳镇综治专干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刘兴杲同志担任。根据工作需要,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抽调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督促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工作实效。及时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重大问题,对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组,加强工作力度配调政治责任心强、熟悉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

成工作组驻村、组开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具体人员,限期进行化解。

二坚持领导包案,实行挂牌督办。按照“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个工作组、一抓到底)的要求,实行领导包案,组织开展攻坚。在化解工作中,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化解矛盾,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把化解矛盾和落实稳控措施结合起来,坚决防止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升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梳理遗留的积案,根据活动进展情况,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开展攻坚工作。

三完善风险评估,健全长效机制。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景泰县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和《景泰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考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将风险预判化解和控制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对各类稳定风险和隐患的科学识别、行业性管控和就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认真总结可排查化解矛盾的经验,坚持全面排

查与重点可排查相结合、常规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区域排查与部门行业排查相结合,探索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一般矛盾就地化解,重大矛盾发现得早、稳控得住、解决的好的目标,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朱伟坚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和高发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已成为影响新时期社......

    关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社会矛盾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关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几点思考

    关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几点思考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加快,城乡统筹的顺利推进,农民的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洋溢着一派欢喜、和谐。但是农村社会矛盾......

    关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社会矛盾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关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益现出来。如何把握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提高......

    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大全五篇)

    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 作者:王艺刚 文章来源:驻马店市法学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矛盾呈......

    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强力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强力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

    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情况汇报

    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情况汇报 接到通知后,我局立即着手开展本单位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组织税费收入这一中心工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