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文章标题: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我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崇尚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
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意志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反映着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评价和判断的价值标准,反映着一种伦理精神、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反映着人们伦理道德的层次性、差别性、程度性,反映着一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但是,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发阶段,以“驱策”为特征,即人类被迫地服从、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失败与挫折中缓慢而艰难曲折地行进,在同一较低的起点和水平上反复从头开始、周期性地循环,思维方式、价值目标、思想逻辑、行动路线等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被动性、消极性、盲目性、徘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为阶段,以“控制”为特征,也就是说,人类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产生并逐步确立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理性思维、思想方法、行动路线,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觉性、方向性、主动性、开放性、选择性。
一个人只有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才能具备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才能使道德成为自己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素质。一个人介入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多、越深,他的思想行为选择就越经常、大量地发生,他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多彩,他的道德意识就越容易形成,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换句话说,当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发育、成长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己思想行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体时,道德就会日益趋于社会化、大众化、普遍化,就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需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来越获得独立、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就会真正发挥出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实践。制定和公布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准则,提出了一种要求,为人们指出了一种道德发展的方向。要把这种准则、要求、方向变成公民内心的认同,并且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就只能依靠实践。在实践中,向阳北社区居委会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参加人数达100多人,并在社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活动,出黑板报一块、换宣传栏、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公民真正形成并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公民才能形成并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道德监督。
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提供了机会。道德建设无疑是注重个人修养的,所谓道德建设始于自身,所谓“君子慎独”都是这个道理。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更强调它的社会实践性。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阳北社区为了让社区贫困家庭高高兴兴过新年,以体现社区大家庭温暖,感受党和政府关怀,在社区开展人人捐献一元钱活动,短短几日,共捐款372元,并给他们带去羊肉、大米、面粉、清油、水果、慰问金。在社区实现公民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实现公民的自我修养和相互促进,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式和途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指出了四种形式和途径:一是在各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二是广泛开展向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要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四是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修养。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亿万人民广泛参与并普遍受益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
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事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创
建文明城市,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教进步、文化繁荣。近几年来,克拉玛依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抓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从环境美化绿化入手、文明社区、“窗口”行业、倡导文明言行提高市民素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市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家庭文明工程”,使广大社区群众参与到家庭美德的建设中来。
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也是公民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和风气状况。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中的形象和表现,对其他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党政机关具有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党政机关正确运用权力的过程,就是反映机关工作作风和体现党政机关精神风貌的过程,就是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多年来,始终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广大居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积极性。“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助残扶残”等,都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光辉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谱写出壮丽人生,做出辉煌的业绩,为世人所敬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不仅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使干部群众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要引导人们看到蕴涵在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及社会伦理价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有了升华,才能唤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长久热情。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第二篇: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社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与思考
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我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崇尚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建设,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意志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反映着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评价和判断的价值标准,反映着一种伦理精神、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反映着人们伦理道德的层次性、差别性、程度性,反映着一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但是,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发阶段,以“驱策”为特征,即人类被迫地服从、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失败与挫折中缓慢而艰难曲折地行进,在同一较低的起点和水平上反复从头开始、周期性地循环,思维
方式、价值目标、思想逻辑、行动路线等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被动性、消极性、盲目性、徘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为阶段,以“控制”为特征,也就是说,人类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产生并逐步确立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理性思维、思想方法、行动路线,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觉性、方向性、主动性、开放性、选择性。
一个人只有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才能具备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才能使道德成为自己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素质。一个人介入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多、越深,他的思想行为选择就越经常、大量地发生,他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多彩,他的道德意识就越容易形成,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换句话说,当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发育、成长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己思想行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体时,道德就会日益趋于社会化、大众化、普遍化,就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需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来越获得独立、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就会真正发挥出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实践。制定和公布公民应当遵循的道
德规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准则,提出了一种要求,为人们指出了一种道德发展的方向。要把这种准则、要求、方向变成公民内心的认同,并且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就只能依靠实践。在实践中,向阳北社区居委会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参加人数达10xxxx人,并在社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活动,出黑板报一块、换宣传栏、发放宣传单100xxxx份,公民真正形成并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公民才能形成并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道德监督。
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提供了机会。道德建设无疑是注重个人修养的,所谓道德建设始于自身,所谓“君子慎独”都是这个道理。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更强调它的社会实践性。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阳北社区为了让社区贫困家庭高高兴兴过新年,以体现社区大家庭温暖,感受党和政府关怀,在社区开展人人捐献一元钱活动,短短几日,共捐款37xxxx,并给他们带去羊肉、大米、面粉、清油、水果、慰问金。在社区实现公民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实现公民的自我修养和相互促进,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式和途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指出了四种形式和途径:一是在各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二是广泛开展向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要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四是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修养。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亿万人民广泛参与并普遍受益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
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事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
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创建文明城市,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教进步、文化繁荣。近几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抓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从环境美化绿化入手、文明社区、“窗口”行业、倡导文明言行提高市民素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市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家庭文明工程”,使广大社区群众参与到家庭美德的建设中来。
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也是公民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和风气状况。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中的形象和表现,对其他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党政机关具有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党政机关正确运用权力 的过程,就是反映机关工作作风和体现党政机关精神风貌的过程,就是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的过程。jzm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jzm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多年来,始终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广大居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积极性。“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助残扶残”等,都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
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光辉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谱写出壮丽人生,做出辉煌的业绩,为世人所敬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不仅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使干部群众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要引导人们看到蕴涵在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及社会伦理价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有了升华,才能唤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长久热情。
第三篇:探索关工委理论与实践
探索关工委理论与实践,提高关心下一
代工作水平和实效
(2009年3月16日)
同志们,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探索关工委理论与实践,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和实效。打算讲三个问题:一是关工委组织的发展历程;二是关工委组织机构及其性质和任务;三是关工委的经常性工作。
一、关工委组织的发展历程
这个问题我讲四点:一是关协的诞生;二是关工委的由来;三是中央8号文件;四是十七大的新要求。
(一)关协的诞生
关协是关心下一代协会的简称,它的来历是这样的:1984年2月,河南省安阳市原市委书记、老红军袁觉民等6位老同志联名给安阳市委写信,建议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把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安阳市委对此给予了积极支持。3月18日,全国第一个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安阳正式成立。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到会祝贺。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指出 :我们党历来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搞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我们老一辈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保证。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我们老同志有着光荣的斗争经历、有着丰富的革命经验、有着优秀的思想品质,赢得了青少年的尊敬和爱戴,这对于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最宝贵的。我们老同志对青少年说一句话,为青少年做一件事,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有着巨大感召力,能够发挥他人所起不到的作用。他称赞安阳市关协的成立,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动员社会力量的好形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985年5月,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转发了中组部老干部局和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肯定安阳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加强青少年教育的新路子‛。
就在这一个月,中顾委、中组部、老龄委、团中央联合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乔石、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他们强调: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关系到20世纪末我国是什么样,而且关系到21世纪前50年我国是什么样,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做这项工作,特别是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是一支巨大的力量,要成为全社会中关心下一代的带头人。
1988年5月,中顾委、中组部、老龄委、团中央联合召开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这次中央领导是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出席。他在会上指出:老干部具有特殊的优势,对整个社会有特殊号召力。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但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充实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他要求各地推广安阳经验,适时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
正是在中央的积极倡导下,关协组织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988年末,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相继成立了关协,参加关协工作的老同志达到了几十万人。
(二)关工委的由来
1989年‚
六、四‛**之后,有30位老同志联名给中央写信,指出前几年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是对青少年教育不够,建议成立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全国关心下一代组织。1990年5月,经中央批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由习仲勋、王任重任名誉主任,康世恩副总理任主任,王照华任常务副主任。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团中央等中央及国家机关部门的一名领导任副主任。2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顾问。中央编委给中关工委办公室批了编制,财政部按年拨给办公经费。
同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成立中国关工委座谈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和许多领导参加。会上传达了总书记江泽民的指示:‚我们现在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李瑞环作了题为《发挥老同志教育下一代的特殊作用》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把老同志组织起来进行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一件大事。我们共产党人,在全国解放前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在新中国成立后又艰苦奋斗、日夜操劳,究竟为什么?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就是说为了未来,为了后代。假如我们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忽视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建设事业的伟大成果,我们就成了糊涂人。‛
习仲勋、王任重、邓颖超等老领导也发来贺词,强调关心教育下一代是老同志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希望老同志们老有所为,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这次会议振奋了老同志,扩大了关工委组织的影响。随即,各地关协相继更名为关工委。在各级党政重视、支持下,全国各地逐步建立关工委,越来越多的老同志积极参与到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来。
1995年10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高度赞扬老同志教育青少年的极大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他指出:我们能否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国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素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新风尚。
2002年12月,中国关工委召开基层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会见了全体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感谢老同志们在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失学儿童、帮助失足青少年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大家进一步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搞好。
(三)中央8号文件
十六大以后,中央面对新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大了教育青少年工作的力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作用,指出‚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同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听取了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情况汇报。李长春同志指出,关工委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发挥‚五老‛作用,你们关工委是牵头单位。希望关工委要起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作用,党和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老同志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优势,还有一个亲情优势,要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努力把中央8号文件落实好。
2005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2006年10月,中央召开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同志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老干部在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要大力支持各级关工委的工作。广大老干部要进一步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的监督员,继续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国各级关工委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组织进一步健全,从上到下初步形成了网络;二是‚五老‛队伍迅速壮大,全国约有900万人,而且精神更加振奋;三是针对青少年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四是进一步密切了同有关部门的联系,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五是围绕中心开展教育活动,创造了不少品牌,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等。
(四)十七大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关工委就是‚社会各方面‛中很有份量的一方面。
08年1月,李源潮同志在中国关工委工作报告中批示:‚关心下一代工作极其重要,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十七大强调了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工委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老同志的贡献。希望党政领导和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共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08年5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写给中央的信上批示:‚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央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关工委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关工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做好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老同志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8年11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李长春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人民利益、社会和谐。做好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从赢得青少年、赢得未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中,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着力推动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着力形成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科学化的考评机制、社会化的共建机制。刘云山指出,我国未成年人农村占多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利契机,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建设稳定的工作队伍,推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突破。要把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工作重点,以特殊的感情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妥善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健康成长。
二、关工委组织机构及其性质和任务 对这个问题,我还是讲四点:一是关工委组织机构;二是丰都关工委;三是关工委的性质;四是关工委的主要任务。
(一)关工委组织机构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关工委组织已经形成了五级网络体系。第一级,中国关工委,以及中国教育关工委。第二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关工委。重庆市关协成立于90年10月,91年10月改名为关工委。现任关工委主任是原市人大主任于汉卿,常务副主任有肖祖修、唐情林、张同升等同志,副主任有11 人,但驻会的只有刘丽俐同志。第三级是区、县关工委,包括部分涉老团体和‚五老‛工作团队,还有教育关工委。第四级是乡镇关工委和县级各系统、各局级单位关工委。第五级是第一线和最基层的关工委组织,如各中、小学关工委就是第一线的,最基层的关工委指行政村和社区关工委。上下五级关工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上级关工委也安排一些具有硬约束性质和工作任务,但她贯彻的是党委政府的意图。如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中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年终考核,县上就是委托县关工委负责。
关工委领导班子的产生,由同级党委审定和行文任命。主任一般由党委分管领导或者同级老领导担任。常务班子由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副主任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委员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县以上关工委还设有名誉主任和顾问若干人。关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是办公室,一般挂靠老干部局,也有挂靠组织部和团委的。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二)丰都关工委
丰都县关工委成立于1991年9月,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第一任关工委主任是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李忠树同志,常务副主任是时任政协常务副主席的何嘉万同志。后来随着干部人事的变动,县关工委领导班子也经历过多次调整,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陶红兴、涂远扬、甘联君、彭光伟、张梅等同志都曾但任过县关工委主任。隆长伦、杜春胜两位老同志长期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是丰都县关工委两位元老极人物。
各级关工委历来都是大班子,现在的丰都县关工委也是一个大班子。顾问有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和原县人大主任隆长伦同志。名誉副主任有县委副书记、县委宣传部长、两位副县长和人大、政协分管联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主任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孝卫同志。常务副主任有杜春胜同志,还有谭德生、杨富元同志和我。副主任有老干局领导、宣教文卫系统党委书记、县教委分管领导和离休老干部詹定南同志。委员有各系统党委副书记和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科委、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老委办、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县级部门的领导。关工委秘书长、副秘书长分别由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县教委德育干部担任。县关工委还有老干部报告团、校外辅导团、科技辅导团、法制教育关爱团和文艺宣传队,分别挂靠老干部局、县教委、县科协、县政法委和县老委办。
除县关工委以外,各乡镇、县级各系统和政府各局级单位、各学校以及一些行政村和社区,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名山镇一些社区关工委,活动还开得比较活跃。
(三)关工委的性质
关工委性质的书面文字表述是:‚各级关工委是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有相关部门参加,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我个人认为,对这段表述的理解应抓住四个要点:
第一、关工委是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 织。顾名思义,关工委是专门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而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党委、政府的工作,但关工委又是一个群众性工作组织。她既不是政治组织,更不是经济组织,既不是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又不是如同协会之类的社团组织。关工委原来曾叫过‚协会‛,因力度不够,后来特地改名为‚群众性的工作组织——工作委员会‛。关工委这种半官半民而又非官非民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不可能给她配置什么发号司令的职能,注定了必须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工作计划必须由党委批转下发,工作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重要活动必须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参加,有些会议也只能由党政办公室通知。关工委对党委政府的这种依附性质,使得我们的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党委政府,否则必将寸步难行。
第二、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关工委工作有三支队伍: 一是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二是专干队伍;三是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是以老同志为主体。依靠老同志去团结动员更多的老同志来做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工作,这是关工委一个重要的组织特色。为什么要利用老同志来做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呢?按照李长春同志的说法,是老同志具有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把这个话翻译一下,意思是老同志具备‚五有‛:一是有余威,讲话有点份量。二是有资格。因为有光荣传统的人更有资格讲传统,有奉献精神的人更有资格讲奉献。三是有余热。不少老同志还有一定的体力和精力,还可以做一些工作。四是有时间,老同志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休息了,时间有的是。五是有感情。老年人最喜欢孩子。老年人没有不喜欢子女的,但他们最心疼的还是子女的子女。这种特殊感情,人们把它叫做‚隔代亲‛。以老同志为主体,是说关工委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老同志,还需要有一些在职的和年轻的同志,如相关部门搞配合的同志和办公室搞服务工作的同志。第三、有相关部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委、政 府的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光靠关工委一些老同志是远远不行的。而且,宣传部、教委、团委、妇联、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才是工作的主渠道,他们承担着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而关工委的工作是:‚配合补充‛。关工委老同志要正确处理好同这些部门和同志的关系,认真演好‚配角‛,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添乱。
上面三条,有人把它概括总结为关工委工作的‚三大法 宝‛,即一是党政重视,二是‚五老‛上阵,三是部门支持。
第四、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培养‚四 有‛新人这个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中央领导之所以说关工委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事,正是因为关工委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个总目标来开展的。离开这个目标,关工委工作就迷失了方向。
以上四点,就是本人目前对关工委性质的一种解读,一 种基本的理解。
(四)关工委的主要任务
对这个问题,市关工委副主任刘丽俐同志是这样讲的,她说:各级关工委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简称‚五老‛。在我们县以下关工委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划分为老教师、老干部和其他社会人士),发挥其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配合补充,量力而行‛开展工作。为什么要量力而行呢?因为老同志毕竟就是老同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重身体、颐养天年。其具体任务,根据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的讲话精神,可以概括成以下六条:
1、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条任务是首要的和根本的。
2、配合有关部门引导青少年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本领。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的结合,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4、配合有关部门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关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关爱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6、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关工委这6条具体任务中,有5条都用了‚配合‛一词,这彰显了关工委在教育青少年中的‚配角‛地位。比如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阵地,教委、妇联、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是主渠道,我们关工委是‚配合补充‛。就连由关工委牵头开展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也不能离开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的配合与支持。
三、关工委的经常性工作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个大问题。关工委的工作显然算不得什么纷繁复杂,但经常性工作却也不少。根据当前的实际状况,我今天只简单介绍六点:一是坚持自身学习;二是经常调查研究;三是开展教育活动;四是组织关爱行动;五是进行制度建设;六是搞好宣传工作。
(一)坚持自身学习
党中央曾经对我们的干部提出过一个4句话、16个字的要求,这就是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所以我们说,学习是关工委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老同志有其固有优势,就是经验丰富,余威尚存;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就是如果忽视坚持不懈地学习,思想就会落伍,知识必将老化。关工委是教育人的,‚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是毛主席说的。道理非常简单,就连一个杂货摊子,也是先有进货,然后才有销售的,总不能卖空摊子嘛!关工委的同志应该学些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大概起码少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
一是学习基础理论。关工委的首要任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后才提出来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关工委的同志应当掌握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它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的全部过程,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更要认真学习,否则我们怎样对青少年进行理相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呢?那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如果文化条件具备,青少年心理学这样的基础理论也应当粗知一点。
二是学习政策法规。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配合有关部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即中央8号文件,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政策法律武器,以利更好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三是学习专项知识。就是过去说的‚带着问题学‛,即开展什么活动,就要事先熟悉相关内容;讲什么课程,就要事先学习相关知识。比如‚中华魂‛读书活动吧,一年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本教材。其实这个课本不仅是给青少年看的,关工委的同志还应当学在前头,若其不然,我们何以辅导孩子呢?
四是学习工作方法。关工委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而青少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采用对待成年人的方法教育青少年,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比如,教育学告诉我们: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又比如,为适应孩子的身心特点,我们做报告时要注意知识性和故事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入脑入心。决不能像成人专场一样,大话套话,语言老化,刻板呆滞,令孩子乏味。
(二)经常调查研究
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因为只有情况明,才能做到决策准。那种‚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办法多‛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瞎马闯槽。‛关工委是依靠老同志做青少年工作的,有两个基础资料必须调研明白:一是可供利用的老同志人力资源情况,二是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再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活动,调研工作都必须走在前面。由于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调查研究也应当是常年不间断地进行。可能有人要说,这不是很麻烦吗?没办法,干工作就只能是这样。
(三)开展教育活动
这是关工委工作的主题。教育活动有三大类:一是由‚四团一队‛组织开展的经常性教育活动;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如清明、端午、中秋、六一以及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专项教育活动;三是主题教育,即全国统一组织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这个活动规模最宏大,影响最广泛,意义最深远,已经成了关工委工作一大品牌和亮点。
(四)组织关爱行动
这是关工委工作的又一主题,不然我们的工作为什么叫‚关心下一代‛呢?从目前开展的行动看,主要是三点六个字,即维权、解困和代理。维权是宣传贯彻《未成年保护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解困是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做实事好事,如为困难学生捐资助学等善举。一些乡镇和部门,为考上大学和学生发助学金的做法,也属于这一类。代理即为农村留守儿童牵线搭桥落实‚代理家长‛。代理家长的主力是人民教师、党政干部和社会人士,在职和退休的都需要。每个乡镇有几对10来对就行了,因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主阵地还在学校,关工委应当协助和支持学校把‚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办好。
(五)进行制度建设 为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关工委还应建全和不断修改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制度、下基层调研制度、文件收发传阅制度、会议制度、行政事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只有用制度管人管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六)搞好宣传工作
市关工委肖祖修主任讲,搞任何工作都必须宣传开道、舆论先行。关工委虽然有20多年历史,但总体上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知名度还不高。有的同志连关工委和机关工委都分不清楚,有时把报纸文件都送错了,他不知道‚有机‛和‚无机‛是不同的。因此,对关工委更应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决不能默默无闻地工作,因为我们已经够‚无闻‛的了,如果再来一个‚默默‛,情况就更严重了。我们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是:一要及时报送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二要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三是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办好我们的简报,强化信息交流。信息工作有四点具体要求,即主题要典型新颖,内容要真实可信,文字要简洁明快,报送要迅速及时。四是发行好、使用好《中国火炬》和《青少年与法》两个中、市关工委的刊物,因为它是关工委工作的良师益友和参谋助手。同时要积极组织稿件,向‚两刊‛及其他大众传媒多投稿,并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力争多用稿。好了,我今天就讲这样一些,介绍了一些我所知道的相关情况,和同志们交流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仅供各位在工作中参考。
谢谢大家!
第四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
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清丰县科协 王文光 于进喜 清丰县朝阳路原土地局院三楼 邮编457300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县域面积828平方公里,总人口66.65万人,辖3镇14乡,503个行政村。自2006年开展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认真抓好社区科普工作,完善社区科普网络,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巩固社区科普活动阵地,建设社区科普学校、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图书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讲精神文明、比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道和文明家庭”的新风尚在我县逐步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成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有效措施,对于创新科普途径、传播科学方式、探索社区科普工作的新模式和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2009年被河南省科协命名为河南省科普示范县、2011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一、社区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几年来。我们在社区科普方面重点做了一些工作,社区科普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了社区科普硬件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全县加强社区硬件投入,科普设施相应得到了明显增加和完善。我县先后在县乐园、县电影院、电业小区建设科普画廊3处,共100多米,街道社区建设科普宣传栏600米,社区科技活动室3处,社区科普阅览室4处,在电业社区、清华园社区、凯旋
家园社区建立了社区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这些科普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调动了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营造了浓郁的科普氛围。这些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科普功能,为社区居民就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2、常年开展社区科普活动。社区科普活动与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相结合,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科学知识需求,着力提高活动成效,吸引公众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在组织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宣传日、“三下乡”以及“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知识展览等活动时,社区都有科普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3、不断深化社区科普内涵。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普知识的渴求,各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科普内涵不断深化。目前,社区科普主要涉及医疗卫生、健身娱乐、文化体育、家政服务、法律普及等领域,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联系,辖区科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大科普的广泛性。依托全县丰富的科普资源,直接服务居民,使科普真正走进社区生活,还与县直各企业、学校共建科技志愿者队伍,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300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二、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区科普的作用
近年来,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迅速,为城市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充分认识社区科普的作用,围绕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拓展社区服务等开展社区科普工作。
1、社区科普是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渠道。社区科普作为科技传播的最基本单位之一,是社区居民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完善社区系统功能的重要渠道,通过社区科普活动,把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为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在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的同时,也使科技知识本身得以应用、发展,也可以使社区与外界进行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
2、社区科普可以提高社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开展围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的科教进社区活动,通过完善社区科普画廊、墙报等宣传设施,通过深入社区举办科普展览、科普培训、科普讲座、科普咨询等科普活动开展社区科普,培育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可以使社区群众更好地吸取科学的营养,扩大知识范围,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3、社区科普是有效地进行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科普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此具有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功能。无论是有组织的社区科普活动,还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媒介的科技传播,都会对社区居民产生潜移默化或现身说法的教育普及作用。
4、社区科普能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生存环境的质量
日益降低,已经威胁到人类的持续发展。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通过社区科普的形式,对广大居民进行人口科学、环境科学的普及,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把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告诉他们,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一种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正确地处理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5、社区科普有利于科技创新、观念更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传播、离不开推广,而要直接用知识创造产值,则离不开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普工作正是提高全民族科技素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科普,尤其是通过以社区为单位的科普工作来提高公众的科学思维、科学意识和科技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进步观,树立开放协作的竞争观,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营造创新环境,确立多元互动的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体系,从而培育激发创新活力的社区文化,建立协调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社区科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尚未健全。目前,县城街道一级已经初步建立了科协组织,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科普工作,但社区科普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尚未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科普工作机制,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还不多,即使建立也缺乏专业培训,科普能力有限,活动区域有限,社区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尚不平衡。由于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原因,社区建设的早晚、大小不一样,导致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的步伐、规模不平衡。目前,新城区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投入相对多一些,老城区的社区本身的基
础设施就差,科普设施少,科普投入的渠道经费也少,只能简单地建一些宣传画廊等,科普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3、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仍显不足。科普经费是建设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培训科普人才的关键。目前,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社区普遍存在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把科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就县科协而言,科普经费已经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但社区科普财政预算还未能列入科普专项经费。
(三)、对社区科普工作的建议
1、深刻认识社区科普对象多元化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工作。目前,城市科普工作的对象复杂,从高级知识分子到打工族,不同的人群对科普有着不同的需求,针对城市居民不同群体科普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城市科普工作必须改变传统方式,分清层次,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比如对下岗职工、贫困群体要开展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这样可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2、切实加强领导,构筑社区科普平台。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抓好社区科普工作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社区科普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更好地突出科普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使社区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纳入对各街道办事处的考核指标,促进各街道 5
办事处进一步重视社区科普工作,把社区科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科普工作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科普组织,形成社区科普网络。科普组织是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基础。县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在各乡镇已经建科协的基础上,加大社区科普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科普协会。各社区也要依托社区自身和现有资源,把热心科普事业,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帮助有条件的居民建立科普兴趣小组,形成区科协、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志愿者、科普兴趣小组组成的社会化的科普网络。科普工作者是科普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体。社区科普工作者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科普工作的优劣。对各级社区科普工作者,县科协、人事等部门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如组织他们到社区科普工作的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学习专业的科普工作技能和方法,提高科普工作能力,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熟悉社区科普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型科普专业人才,促进社区科普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开展创建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水平。各类社区创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是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中要明确提出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文明社区创建的“龙头”抓好、抓实,县科协、县文明办等单位要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文化科普型社区创建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品牌。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文艺、科普竞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特色科普活动的开
展,使社区科普内涵不断深化,社区科普与居民生活找到结合点,使居民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和运用科学,使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文明社区建设目标,形成互相学习、邻里互助、注重环境的良好氛围,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社区科技氛围。
5、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社区科普基础。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科普法》的要求,确保科普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并由各级科协独立使用,为社区做好科普工作创造条件。科普经费、科普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发展,同步增长,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各部门也要切实履行科普职能,加大科普经费和设施的投入。各级科协要广泛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争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科普事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兴办科普事业的好局面,夯实社区科普工作基础。
6、突出社区科普特点,做好社区科普工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组合,提高居民素质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问题。社区的主体是居民,他们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同的素质差异。因此,社区的科普教育不能等同学校的基础教育,而是渐进式、持续的终生教育。区别对象,因人施教,不断丰富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在教育的内容上,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通过科普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并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居民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素质。
7、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夯实社区科普的基础。社区科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要取得整合效应和持续效果,需要社会各方面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支持。建立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是搞好各项活动的保证。组织热心科普事业,志愿社区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居民,参与社区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基层社区,服务于社区居民,发挥他们在“科教进社区”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顾问团专家教授的作用,邀请他们到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和报告会,进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普创建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我们在社区科普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对社区科普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社区科普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要把社区科普工作做好却任重道远,我们会从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高度,从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清丰的行动上把社区科普工作做好。
第五篇: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依托党建 构筑和谐
——秦都区社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怎样抓好和谐社区建设,是秦都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经过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总结,秦都区走出了一条“依托党建抓服务,通过服务促和谐”的社区建设之路。
一、加强组织建设,奠定和谐基础
打铁先须自身硬。秦都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直着力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内炼”社区组织建设硬功,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架构,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改进党组织设置。针对居民区党支部与居委会关系不够顺的问题,秦都区在2001年结合全区街道设置调整,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理顺了区、街道和社区的三级党组织关系。二是创新社区党组织形式。秦都区突破传统的组织设置观念,先后在社区建立新的党组织形式——楼栋党支部109个,使党员先进性进了楼栋,使无职党员在楼栋党支部的组织下找到了奉献社区、发挥先锋作用的舞台。三是灵活社区党组织管理。通过实行
全社区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制,强化社区干部考核监督,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工作热情,进而建立起了一支能够始终将和谐社区建设落实在行动上、展现在服务里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3、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打造“设施标准化、服务正常化”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保障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秦都区按照“面积适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原则,采取“相关单位腾让、原有场所改建、依托项目新建”等形式,有效地解决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问题。通过协调辖区单位和居民小区为22个社区建起了面积充足的文化活动广场,下拨党费为社区配备“两机一柜”等电教器材,连续两年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款50万元,专门为社区配备微机、电话等办公设备,增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开展共驻共建,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组织建设,更离不开辖区单位与广大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为了发挥分布在社区中的不同行政体系、不同级别间党组织的资源优势,秦都区创新形式,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党的建设联抓、服务群众联手、社区设施联建、共筑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共”活动,解决社区党建工作
其中,西兰路街道的“社区论坛”经验还被拍摄成专题片《我们的论坛》在中组部《社区党建》刊发,全国发行。
3、“党员议事会”——使居民、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有了沟通平台。为了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秦都区经过多方调研后,在社区成立了以居民群众、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党员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党员议事会”,为解决三方矛盾和小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供了沟通议事平台,推动了小区事务民主化。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和谐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秦都区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从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创新活动载体。
1、组建便民服务站和志愿都服务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秦都区在31个社区都组建便民服务站,并设立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5个,还印制大量的各类便民服务卡为居民发放。辖区渭阳西路街道七里铺社区成立的家政服务站,还与西兰路街道沈家社区、水厂路社区家政服务站实行“网络化”经营,安置下岗职工、为群众上门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在社区组建以辖区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为主要成员的
民事调解、志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社区驻地单位和居民都是当然的参与者,且其参与社区事务率越来越高,参与劲头也越来越大,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日益丰硕,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截止目前,秦都区先后有渭阳西路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吴家堡街道勤俭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西兰路街道建设路社区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渭阳西路街道中华社区、古渡街道珠泉社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社区党建示范点”。(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张启胜 杜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