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

时间:2019-05-12 01:1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

第一篇: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

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

基本案情

2016年3月18日,有媒体爆出,2010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庞某卫母女涉嫌非法经营疫苗,非法购入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2016年3月19日,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布:根据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庞某等非法经营疫苗案件中掌握的信息,共梳理出向庞某等提供疫苗及生物制品的上线线索107条,从庞某等处购进疫苗及生物制品的下线线索193条,涉及全国24省市。目前案件正在立案调查当中。

律师看法

京润律师认为,庞某、孙某将未经严格冷链存储的疫苗非法进行销售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具备疫苗经营资质而经营疫苗,是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明知他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仍提供疫苗的,依法可作为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而在问题疫苗事件的背后,突显出来的是疫苗流通和接种过程的法律监管方面的缺失,更折射出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现象。庞某等人不具备法律规定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资质,仍违法进行经营,且明知作为特殊药品的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或将失效,接种后会危及他人生命健康,仍漠视法律,一方面是私利的膨胀,另一方面是利用监管漏洞实现非法牟利。犯罪嫌疑人打通了包含生产、销售、接种等在内的所有环节,足见存在很大监管和审查方面的问题。

我国法律已在2005年6月份开始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在疫苗的流通和管理上有法可依,但法律实施环节仍有漏洞。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条例规定疫苗不能随意出售给个人,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第二类疫苗,或者疫苗批发企业从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销售的疫苗,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疫苗生产资格、疫苗经营资格。本次问题疫苗流通中涉及到向个人出售。

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一方面要紧急对问题疫苗的去向进行摸底,并为问题疫苗受害者制定相应的补偿和补救措施。相关药品负责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疫苗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彻底清查,重点排查购进疫苗的渠道是否有票据和相关记录合法手续,储存运输条件是否符合条件;疫苗接种使用单位核实疫苗的购进和使用记录,对所有库存疫苗进行排查检查,重点清查山东疫苗自涉案以来全部购进的疫苗名称、生产批号、规格、购进数量、使用数量、储存数量等情况进行登记并记录备查。一旦发现来源不明疫苗,未按温度要求储存的疫苗、立即封存。另一方面,要对问题疫苗所涉监管部门整个利益链条进行查处,细化权责,对监管环节责任到个人,避免监管人员与药品销售单位相互串通。未依照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构成失职渎职的,对其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只有对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异常反应的鉴定及损害赔偿标准在出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规定,但对问题疫苗的赔偿标准尚未具体规定。

遭受到问题疫苗损害的法律救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二条、《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因疫苗质量不合格,或疫苗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法规定,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案疫苗失效,接种后短期内可能不会出现症状,建议接种问题疫苗的儿童家属另行去正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当发现损害时应尽早提起损害赔偿,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篇:山东问题疫苗事件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

 热点概述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母女涉嫌非法购入2.6亿元非法疫苗,卖出金额3.1亿元,买卖涉案资金总额共计5.7亿元,非法获利5000多万。疫苗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此次涉及疫苗买卖线索的共有山东、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吉林等24个省份近80个县市。根据已查明情况,会议决定,依法依纪对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和山东等17个省(区、市)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有关方面先行对357名公职人员等予以撤职、降级等处分。

 相关评论

@光明日报评论:“长时间大量的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说明我们的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漏洞。”李国庆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监管工作,目前我国有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药品零售企业,监管对象数量多,基层人员缺乏,全国有药品检查资质的人员不足500人,监管检查存在死角盲区。

@人民日报评论:建议以此次事件为政策窗口,秉持“最小折腾,最稳路径,最大改善”的原则,从制度层面明确“食药警察”队伍。一方面,新队伍不新增行政编制,可通过现有食药稽查人员转换身份或公安民警转任岗位来实现。另一方面政策可先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向市县和基层延伸。尤为重要的是,改革最终目的是突破单一行政监管的传统模式,综合运用刑事司法等手段治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真正落实用“四个最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 模拟题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母女涉嫌非法购入2.6亿元非法疫苗,卖出金额3.1亿元,买卖涉案资金总额共计5.7亿元,非法获利5000多万。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 参考要点

此次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恐慌,很多家长深深担忧自己的孩子是否打上了问题疫苗。疫苗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此事不仅关乎孩子们未来的健康,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切措施防患未然。

此案暴露了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一方面,监管本身难度大。一些违法企业虚构购销流向,上下游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有的还涉及跨区域配合问题,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例如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庞某一人的上、下线就有300余人之多。而另一方面,具有资质的基层监管人员数量很少。加之近几年机构改革,好多人员轮岗等等也对基层监管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应该对苗接种人群的风险进行,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妥善做好后续工作。其次,政府应切实控制、掌握此次疫苗事件的实际损害,完成相应的追责和依法惩处,推动健全监管体系,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是要让公众相信整个处理过程的真实性,恢复人们对国内疫苗可靠性的信心,最后,体的官员协同专业人士站出来,以他们的真诚、责任感带动舆论,使政府全面认真处理此事的决心具象化,因为机构和通知对公众来说毕竟有些笼统。让“机构”与“舆论”的互动变成人与人的直接沟通,效果可能更好。

政府高度重视此事件,并及时查处相关责任人,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减少了百姓的恐慌。相信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一切违法行为、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终将无处藏身。

第三篇:北京京润律师:感恩节,感恩没有上过幼儿园?

感恩节,感恩没有上过幼儿园?伸向幼儿童的魔手何时才能停止?

昨天上午下飞机,收到朋友的微信消息“感恩”,突然意识到是感恩节。下午,打开微信朋友圈,被两类信息刷屏,一类是关于北京大兴大火之后的各种对于消防以及公寓、以及充满着歧视与阶层思想严重的所谓的清理”低端人口”的各个区域的各种举措。另一类是关于红黄蓝幼儿园出现的恶性事件。从这两类信息上,无论是第一类事件本身还是悲剧后的举措,还是第二类事件,似乎都无法与感恩节这个节日主题相符合,无不为之悲愤。

近一周以来,不断的出现各种事件刷新着我们的三观,刺激着本就脆弱的神经。在上周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还没有平息的时候,爆出了江歌遇害事件的更多细节。昨天,又出现了朝阳区红黄蓝幼儿园涉嫌给园区的幼儿针扎、喂药的虐童行为以及猥亵行为,据报道,早在2015年,吉林红黄蓝幼儿园被曝有30名幼儿遭针扎,4人被判刑;今年4月份,北京大红门红黄蓝幼儿园一段虐童视频曝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怎么呢?原本应当受人尊敬的师者,其中的部分人员却成为了“禽兽”,披着光鲜的外衣做着违法犯罪的的事,侵犯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也败坏了整个群体的形象。使得也不得不考虑,还有安全的地方吗?还敢让祖国的花朵去幼儿园吗?对于伸向儿童的魔手,何时才能停止?

我们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如今,儿童更是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但是对于这些花朵,有合适成长的“土壤”吗?当这种事情发生,尤其是频频发生之后,对于这种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法律应当如何去处理?如何去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从民事侵权的角度,对于行为人及教育机构的责任,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要求行为人及教育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从行政监管处罚的角度,对于行为人及教育机构,可以从《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律法规要求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

从刑事犯罪的角度,可以根据《刑法》的规定,追究行为人及单位、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的虐待的刑事责任,以及追究行为人其猥亵的刑事责任。

对于此类事件的预防,政府应当加大公共教育的资金投入、严格教育机构的设立、严格教育从业人员的准入并进行心理评估、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加大行政监管及处罚,及时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媒体的监督等;同时对于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采用重刑。通过等等一系列的监督监管及处罚,严格规范行为人及教育机构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身心健康,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法律无论如何规范,都不如良心的自律。

第四篇:北京京润律师:网络退票法律责任分析

北京京润律师:网络退票法律责任分析

日前,何小姐在某网站上预定返回北京的机票,提交成功后,页面显示订票申请已提交,一个小时内等回复。何小姐事后回忆:“前后不到1分钟内,一会儿显示同价票有9张,一会儿为0,且不到3秒内,先显示该航班无票,返回再入时又有高价票7张。”疑惑之余,何小姐有些不放心,看到上面显示可全款退票,遂决定退掉21:20的航班,改订21:30起飞的航班。协商好之后,何小姐重新订了票,突然,一条提醒短信显示在手机上:“21:20的机票已出票成功”,她立刻退出订票程序,致电客服询问。客服人员的回复是,技术人员并未拦截成功,也没有通知。之后,何小姐坐上了21:30的飞机,与此同时,之前的预订的车票并未显示退款成功。后来,工作人员表示仅能返还50元的机建费,何小姐以网站提示可以全款退票为由要求网站退还其他款项,工作人员则认为按照规则办事不应返还其他费用,此举令她颇为恼火。网络订票、退票和改签等乃是消费者日常生活所必须,关于网络退票的费用返还中的法律问题值得关注,以下笔者谨从法律角度试论退票中的法律责任,愿今后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时有所裨益。

因网络的普及,网络订票因其便利快捷的特点颇受欢迎,尽管订票手段已经改变,但是要约和承诺的交易模式并未改变。消费者在客户端根据需求操作,发出包含订票数量、时间和班次等信息的要约,网站根据预定程序接受订单属于承诺,订票合同即告成立,等到出票后合同履行完毕。但是,根据购买机票的交易性质,消费者在航班起飞前享有任意解除合同的权利,即退票的权利,相应的,网站会根据机票再次售出的可能性等因素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问题在于,手续费的收取比例并不确定,可能根据退票手续的复杂程度、距离航班的起飞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难以提出一个一致的比例。一般而言,网站会提前以协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退票手续费的比例,这种协议属于格式条款。格式条款的使用促进了标准化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成本,也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消费者获益,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消费者在交易中的谈判能力,有戕害意思自治之虞,使消费者被动地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协议,故法律在认定格式条款的效力和对其进行解释时更多的偏向于消费者,意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该协议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具有法律效力,网站在消费者退票时按照协议收取即可,但在一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争议。

首先,如本案中情况,何小姐按照网站的操作要求发出退票指示后,因网站技术人员未能拦截成功导致出票的,在法律上应该认定 何小姐已经退票成功,误出的机票应该由网站承担。因为何小姐按照操作程序发出退票指令的行为属于行使解除权,解除权是形成权,只要单方意思表示到达网站的服务器后,无需网站方同意,订票合同立即解除,退票成功,网站只有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的权利。至于技术人员未能拦截成功导致出票的,尽管机票所载名字是何小姐,因为合同已经解除,该机票的所有权亦不属于何小姐,网站有权要求何小姐返还机票,何小姐有权要求返还机票价款,应予扣除的手续费除外。

其次,何小姐以在订票前在网站界面中看到可以全款退票,并以此为由要求退还价款,事后网站却以“按照规则办事”拒绝,导致二者相持不下。尽管签订格式条款合同时,消费者难以与网站协商,但是所有的合同条款仍需消费者在订立合同前知悉并予以确认接受,否则,该条款并未定入合同,对消费者不具有法律效力,无须遵守。如果网站为了招揽消费者,在订票的界面上提示可以全款退票以打消消费者订票的疑虑,这种承诺有利于消费者,无疑,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该遵守。事后,假如网站单方以消费者订票前并未接受的“规则”为由拒绝退还其余款项,因该“规则”尚未定入合同,不必依据《合同法》41条关于对该格式条款进行解释,只要直接认定其没有法律效力即可,消费者自然也不应受其约束,可以起诉要求网站按照承诺退还其余款项。

其次,在消费者预定机票前,网站没有提供给消费者关于退票的协议,事后单方按照“规则”扣除手续费,消费者不同意的,该“规则”仍然属于未定入合同,构成合同漏洞,需要对订票合同进行补充解释。《合同法》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消费者和网站事后难以对退票手续费的扣除比例达成协议的,应该按照交易习惯执行。《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7条对交易习惯有所规定:下列情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做法;二,双方当事人经常使用的做法。因为退票属于常有之事,交易习惯比较容易举证证明,如国航、南航等知名航空公司都会有相关退票规则,大同小异,为航空行业所知悉认可,且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控,可以认定为退票的交易习惯,比照执行即可。当然,法官在确定交易习惯时也需考虑合同条款、网站的经营模式等因素,以最大限度的吻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最后,在订票之前,网站提供的协议已经载明相关退票规则,消费者也已知悉,但是按照协议收取的手续费畸高,极大的高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明显不合理,如本案中,网站仅返还价款的10%,此类格式条款的效力尚需依法予以评价。《合同法》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和第53条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预定机票后,消费者因改变行程而退票的情形事所常有,退票同样对消费者也至关重要,网站也都会提供退票的服务,这种对退票相关事宜进行约定的协议直接承认了消费者退票的权利,可以看出,消费者退票并要求返还相应的价款属于预定机票协议中的主要权利。按照《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扣除畸高的不合理手续费,以至于拒绝返还价款的约定属于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至于退票费用,需要按照《合同法》61条补充解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协议约定的手续费是否畸高以至于构成“排除对方的主要权利”,不应简单地以收取的手续费比例来确定,而应考虑经营季节、退票时间、其他航空公司或订票网站相同情形收取的手续费比例和退票手续的复杂程度等综合因素来认定。比如,在航空售票的旺季,机票供不应求,而消费者航班起飞前的几个小时要求退票,导致本应售出的机票难以再次售出,即使收取很高的手续费也不能谓之不合理。

总而言之,网站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单方依据所谓的“规则”拒绝返还价款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请求返还。但是,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毕竟是费时费力的,不够经济,消费者网购机票应该选择信用好、正规的网站,提高警惕,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尽量避免出现纠纷;假如出现问题后,要积极协商,如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向监管机构投诉,甚或依靠法律手段维权。

第五篇:有关山东疫苗事件的19个问题权威解答

有关山东疫苗事件的19个问题权威解答

按:山东“问题疫苗”案件持续引发关注。目前,整个案件仍在调查之中。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接种了这批“问题疫苗”、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什么区别、哪些疫苗必须接种、过期疫苗是不是有毒……关于疫苗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一一梳理了近期媒体发布的权威意见,供大家知晓。

1、二类疫苗是不是必须打?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也就是一类和二类疫苗。据有关部门透露,本次山东“问题疫苗”案中,涉及的全部都是二类疫苗。那么,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什么区别?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定义,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这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等。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等。

因此,此次涉案的疫苗并不属于必须接种的类别之中。

2、“问题疫苗”等于“毒疫苗”吗?

据警方介绍,本案的疫苗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表示,过期或者失效疫苗不能完全等同于“毒疫苗”。他表示,只要是正规疫苗,如果未冷藏或过期,人接种之后直接致命的可能性很小。

3、接种异常反应增多了吗?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熊煌23日表示,从目前的 研判分析看,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增多的情况。

4、“过期疫苗”有副作用吗?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称,过期疫苗应该是没有起到疫苗该起的作用,但估计不会引发副反应。也就是说,即便疫苗失效了,导致出现这种副反应的可能性也极低。

高福称,但不管怎样,这次山东疫苗事件涉嫌犯罪没有疑问。

5、问题疫苗接种后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此次的“问题疫苗”的最大风险是失效,即人接种后没有产生免疫。比如,对于狂犬病等致命传染病,接种无效疫苗后无法防止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危及生命。

6、打了“问题疫苗”怎么办?

21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此次12种非法疫苗的名单。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建议如果近期接种了名单中的疫苗的群众去医院检查一下免疫的效果。如果没有产生免疫,可以补种疫苗。如果像是狂犬疫苗,风险比较高,建议去医院检测有无免疫应答,没有的话,建议补种合格的疫苗。

7、之前所打的疫苗都可以直接补种吗?

不过,不是每种疾病都能查免疫抗体,而且很多疫苗抗体目前只能在实验室检测,并不对外提供此类服务。其次,即使抗体真的存在,也并不能直接说明就肯定能预防疾病。

因此,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直接选择一家放心的机构进行补种;或者待案情进一步明确后,对照被查出的问题 疫苗接种点,再对照孩子接种史,来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疫苗的补种。

8、一类疫苗还要打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醒家长,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必打并且免费提供的疫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恐慌随意放弃为孩子接种。

此外,一类苗是国家统一要求接种的,应在规定接种时间内完成接种,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入学。

9、二类疫苗还要打吗?

对于这个问题,多位专家都表示不要因噎废食。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称,本次涉事的疫苗都是二类疫苗,个人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接种,也可以选择疫苗厂家以及到哪里接种。家长在带孩子去接种二类疫苗时,可以要求查看疫苗包装、说明书等。

10、二类疫苗去哪里打?

如要接种二类疫苗,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接种机构接种,而不要图便宜轻信无资质的诊所和个人。可以通过当地疾控中心查询正规的疫苗接种点,也可以拨打12320热线电话进行查询。

11、打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指出,一类疫苗大部分是国产的,进口疫苗大部分是二类疫苗。凡是批准在中国上市的疫苗,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按规定都经过严格检验。至于选择哪一种,家长可根据经济情况而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问题疫苗”出错的环节在运输过程而非生产过程,因此这与疫苗是国产还是进口无关。

12、有人不能打疫苗吗?

答案是肯定的。打疫苗禁忌症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症;另一类是绝对禁忌症。正在发热或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就属于“暂时禁忌症”。这些人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是具有免疫功能缺陷,属于“绝对禁忌症”。过敏体质者接种疫苗要慎重,如果已知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则禁忌接种该疫苗。

有禁忌症者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接种疫苗前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要充分了解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患有哪些病症的人不能接种该疫苗,也就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和发热者;以前接种疫苗后曾患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者;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者等等。

13、灭活疫苗和减活疫苗的差别是什么?灭活疫苗比减活疫苗好吗?

在有关疫苗的描述中能看到灭活疫苗和减活疫苗这样的说法,减毒活疫苗是将某种病原(细菌或病毒)传代培养,将其致病毒力减到很低的程度,只刺激免疫反应,不会使人发病,比如麻疹疫苗、卡介苗等。灭活疫苗就是用甲醛等将病原杀死,但是仍保留了其抗原性,但绝对没有致病力,比如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优点是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可达到保护目的,缺点是有潜在的感染或传播的危险,并且疫苗本身稳定 性差,不易于保存和运输。灭活疫苗优点是安全性有充分保障,且疫苗稳定性好,容易保存,缺点是一般都需要两次或者更多次接种来加强免疫。

这是笼统的特点,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例如,给婴幼儿或者有免疫缺陷的人打疫苗,一般用灭活疫苗更安全。

14、接种疫苗不良反应与本次查出的问题疫苗有何关系?

本次事件曝出之后,网上翻出了2013年的一篇旧报道,该报道讲的是接种不良疫苗的反应,和问题疫苗有关系吗?多位专家都表示,基本上是两回事。本次问题疫苗案件的问题主要出在运输环节,不良疫苗的问题则是出在生产环节。

15、打疫苗后出现哪些症状需就医?

接种疫苗时,体内发生不良反应称为副作用。虽说疫苗是将致病菌或病毒灭活或减毒制成,但是接种疫苗却如同让人得了一场小病。因此体内出现某些反应也并不奇怪。

副作用的主要症状有接种部位发红、肿胀、发热等。这些反应一般在接种后48小时以内出现,偶见过敏性休克,症状是脸色发青、呼吸困难、失去知觉,这是对疫苗中含有的某种成分过敏所致。但是立即采取适当处置措施的话,就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接种后当场观察婴儿的状况,也是为了及时对意外进行处理。

当婴儿在离开医院之后出现副作用时(如出现接种部位 肿大、接种一侧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处理。

16、问题疫苗可能存在怎样的利益链?

目前我国二类疫苗是自由定价,自愿付费接种,并非由国家统一配送接种,因此二类疫苗就很可能会成为这一产业内最大的生意。

一支二类苗正常的流通方式是生产厂家→经销商→省疾控→市疾控→县疾控→接种点。有媒体曾报道指这个过程中存在层层加价问题。巨大的加价空间成了部分疫苗贩子赚钱的基础。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就可能出现问题。

17、外国是否出现过疫苗安全事件?

美国1955年也出现过问题疫苗事件:Cutter实验室事件。Cutter实验室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由于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相应病毒时不够彻底,未能杀死所有病毒,12万名儿童接种了Cutter实验室的疫苗,结果造成4万名儿童染病,其中260人瘫痪,110人死亡。这导致美国对疫苗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从生产、运输、保存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上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控制,并建立起来完整的检测、控制、报告和监管网络,加大了惩罚力度,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几乎没再有疫苗恶性污染的事件发生。

18、二类疫苗是否也可以纳入一类疫苗管理?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表示,要争取把部分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这牵涉到国家的投入,还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承受能力。解决这个办法的根本还是要强化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19、湖北省有哪些预防接种门诊是正规的?门诊信息怎样查询?

全省共设有预防接种单位5175个,分布在全省省、市、县、乡四级,具体名称可通过各地12320查询。

下载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京润律师: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背后的法律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