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

时间:2019-05-12 01: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

第一篇: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

青田县 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

为使党内案件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党内条规,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基本原则

(一)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二)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和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都必须依据本条例进行检查;

(三)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走群众路线,加强纪检系统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四)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

(五)要切实保障党员包括被检查的党员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二、受理和初步核实

(一)受理范围

乡镇纪委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县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一律移送县纪委处理,对下列问题予以受理:

1、乡镇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2、下属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3、上级交办的反映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二)乡镇纪委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

需初步核实的,应及时派人进行,重大、典型的违纪问题,应及时向县纪委汇报。

(三)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四)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1、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2、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3、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五)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三、立案

(一)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二)乡镇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乡 镇党委或纪委决定立案。

(三)属于乡镇纪委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应及时上报县纪委,由县纪委决定立案权限。

(四)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乡镇纪委应通报乡镇组织办,同时上报县纪委。

四、调查

(一)对已经立案的,乡镇纪委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

(二)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立案决定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三)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

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乡镇纪委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乡镇纪委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后决定。停止党外职务的,由乡镇纪委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停止被调查人党内职务的,党委或纪检机关在作出停职检查决定后,应制作《停职检查决定书》,给予同级党委的组织部门留存。

(四)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党员拒绝作证或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情节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党外人员的,应建议主管部门予以追究。

(五)乡镇纪委不得实施“两规”措施。

(六)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七)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

(八)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九)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

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调查中,若发现违纪党员同时已触犯刑律,应适时将案件材料移交给县纪委,由县纪委审查后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十)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五、移送审理

(一)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结束后,都要移送审理。个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可提前介入审理。

(二)移送审理时,应移送下列材料,并填写《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登记表应由双方签字。

1、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2、立案依据;

3、调查报告和承办调查组的意见;

4、全部证据材料;

5、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6、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7、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六、对办案人员的要求

(一)办案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1、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

2、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

3、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4、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5、不准有案不办、瞒案不办、压案不办

(二)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也有权要求回避:

1、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2、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3、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4、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办案人员的回避,由乡镇纪委有关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三)对上级交办案件三个月未能办结的,须向上级单位说明理由。

第二篇:案件检查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案件检查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案件检查是党和政府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案件检查的任务可概括为:查明案件事实,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使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保护没有违纪的人不受追究,教育纪检监察对象遵纪守法。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案件检查条例》)、《行政监察法》、《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以下简称《调查处理办法》)等规定,案件检查工作一般经过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五个阶段。

一、案件受理

纪检监察案件受理,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接受涉及党组织和党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犯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并予以恰当处理的活动。它包括受理范围、线索来源、受理程序。

(一)受理范围

案件受理包括党纪案件受理和政纪案件受理两个方面。《案件检查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已分别对受理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下级机关不得受理上级机关管辖的对象,如受委托,下级机关可以对上级机关受理的对象进行初步核实;二是上级机关在必要时可以直接受理下级机关管辖的对象;三是按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属 1 地管理(除上级指定异地受理外);四是管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机关确定受理。

(二)受理线索来源及形式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十六条及该条例的《实施细则》第六条、《调查处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受理案件线索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党员、干部、群众或其他组织检举、控告;

2、领导交办;

3、有关机关移送,如司法机关等移送;

4、违纪者自述;

5、纪检监察机关发现等。其受理形式主要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录音录像形式等。

(三)受理程序

1、受理材料的接受

承办单位收到各类涉及纪检监察对象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后,应认真填写受理登记表进行登记以备查考。受理交办、批办、移送的案件,必须有书面依据。受理登记内容包括:收到时间、举报人姓名、地址、反映的问题内容、涉及人员的姓名、单位、身份等。力求准确详明。

2、受理材料的处理

(1)对正在进行初步核实或立案调查的,应迅速转承办调查组调查;

(2)属于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应尽快交办或转办;

(3)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内容不具体,无法查证的,或是过去已作过调查并作出结论没有新内容的,应留存备查;(4)对需要查清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决定是否立案的,2 应提出初步核实的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

二、初步核实

初步核实,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立案之前按照规定对受理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进行初步核实、证实的活动。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一)初步核实的方法与要求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初步核实可以采取以下6种方法收集证据:

1、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2、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3、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4、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5、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6、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初步核实要求迅速、及时、隐密。注意把握三点:一是一经决定就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抓住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迅速调查取证,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问题的事实真相。二是要突出重点,针对反映的若干问题,应首先选择主 3 要和易查的问题进行初核,只要能查证

一、两个构成违法违纪的主要问题,既可提请立案调查。切忌拖而不决、主次不分。三是应注意保密,应尽可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方面以防授以违纪者反调查活动之机,使其串供或制造伪证、毁证,给初步核实制造障碍;另一方面避免违纪情节轻微或反映问题失实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二)初步核实的程序

初步核实的程序,是指办案人员在初步核实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先后顺序。它包括:

1、办理初步核实手续,即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报分管领导批准;

2、确定初步核实人员,即根据需核实的内容、所涉及的专业范围等,由纪检监察机关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

3、制定初步核实的方案,即调查组应在认真分析线索和熟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初核方案,以明确步骤、选择重点、分工负责;

4、实施初步核实,它包括:初步核实的宣布、向知情人或机关单位调查核实、必要时形成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三)初步核实结果的处理

根据初核情况,调查组形成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对初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建议。

1、对经初步核实,反映的问题不实或失实的,向被反 4 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属于实名举报的还应向反映人说明情况。

2、对经初步核实,虽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或具有从轻或减轻情节,不需追究纪律责任的,但需对被反映人进行组织处理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或行政机关作出恰当处理,或对其批评教育;或责成其作出检查;或责令其停止正在实施的违纪行为;或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以及调整职务等。上述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3、对经初步核实,触犯法律,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将材料移送司法机关。

4、对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应建议立案。

5、经初步核实,认为涉嫌诬告、陷害的,由案件调查组报经主管领导审定同意后,转有关单位调查处理。

三、立案

纪检监察立案,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其管辖权限,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问题,经过初步核实,认为确有违法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规定决定案件成立并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

(一)立案的条件

1、确存在违法违纪事实。这是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前提条件。立案所需要的违法违纪事实,必须是建立在经过初步核实,并符合客观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基础上。那些凭主观臆断或未经查证清楚的所谓违法违纪事实,都不能作为立 5 案的事实依据。

2、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这是立案的规范条件。纪检监察对象确有违法违纪事实,要对照党纪政纪规范的有关规定,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时,才能决定予以立案。

立案的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纪检监察对象存在违法违纪事实,并达到了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程度,才能决定立案。

(二)立案的权限

党纪立案,一般由纪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违反党纪需同级党委批准立案,由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

政纪立案,由监察机关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对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人员、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和下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等监察对象的违纪问题,除本级人民政府领导批示要求立案的外,监察机关须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立案的程序

1、经批准立案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员应制作《立案决定书》,并填写《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案件登记表》、《立案呈批表》。《立案决定书》一式四份,一份送被调查人所在党组织,一份由被调查人签字后存入案卷,一份送县委组织部,一份与《立案登记表》一并送案管室备案。

2、证据充分,需责成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线索,由案件承办室提出意见,报领导审定后,制作《责成立案通 6 知书》,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四、调查

调查,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规定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对已立案的违纪案件通过调查收集证据,查明违纪事实的活动。

(一)调查前的准备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组成调查组、熟悉已有材料及相关政策法规、拟定调查方案、拟定调查题纲。

(二)调查实施

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便转入调查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布立案决定

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在调查开始时,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的单位负责人与其谈话,宣布立案决定。被调查对象是一级党组织或行政机关的,调查开始时,调查组应会同其上一级负责人,与被调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

特殊情况下,调查组认为,调查开始时与被调查人谈话和宣布立案决定会影响调查工作的,可经分管领导批准,根据案情,在适当时机谈话和宣布立案决定。在宣布立案决定时,应对被调查人进行思想教育,并提出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组织调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办案工作。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2、实施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是调查实施的关键。而要将调查方案落到实处,则要明确调查内容、把握调查方法、行使强制措施。

(1)明确调查内容 只有弄清了调查内容,调查人员才能自觉而有目的地去收集证据、运用证据;才能有重点、有次序、有目的地进行调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案件事实。它包括:a、违纪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b、违纪行为发生的原因、条件;c、违纪行为发展的过程及情节;d、违纪实施的手段;e、违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它包括:a、被调查人的履历; b、被调查人的一贯表现;c、被调查人的认错态度。

③证据材料。证明案件真实的一切事实材料,都是证据材料,它包括:a、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物质痕迹;b、书证,指以其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字(包括符号、图画);c、证人证言,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真实情况作的陈述;d、受害人的陈述;e、被调查人的陈述;f、视听材料(包括录音带、录像带、传真资料、电视监测及雷达扫描所获资料、电脑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g、现场笔录,指调查人员对案件(非刑事案)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时所作的笔录;h、鉴定结论(指专业人员作出的笔迹鉴定、技术鉴定、财务鉴定等);i、勘验、检查笔录,指公安、司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及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勘验、检查时所作的笔录。调查人员应按照规定,8 全面、客观地收集上述证据材料。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2)掌握调查方法

调查案件事实,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根据《案件检查条例》和《调查处理办法》规定,以及案件检查实践,案件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及时收集实物证据

调查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收集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实物证据。

一是到有关单位,特别是被调查人所在的单位,通过查档、查帐等方法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印或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由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是收集被调查人所持的物证、书证及可作书证的私人日记、信件等原始材料。收集这些书证时,应注意在第一时间里收取,以防止增删或断章取义。涉及个人隐私的,应为其保密。

三是通过检查现场收集实物证据。收集时,要制作笔录或勘验、检查报告,由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可以拍照、录像。

四是通过向群众调查收集实物证据。要注意做好知情人的思想工作,促其提供有关证据的线索或提交持有的证据。

五是与公安、检察、法院、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新闻部门联系,从他们那里查询或调取有关视听材料等实物证 9 据。

②询问证人、受侵害人

通过对证人、受侵害人进行询问,取得能够作为证据的证言,以证明被调查人是违纪或没有违纪,违纪情节严重或轻微,查明与违纪案件有关的情况和事实。询问证人、受侵害人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a、准确确定证人、受害人名单及时机。要通过深入调查,并认真分析举报材料等,发现和寻找知情人,防止盲目性和遗漏知情人。

b、认真拟定询问提纲。同一证人或受害人,对其询问次数过多过频或同一问题反复询问,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使询问工作受阻。在询问中如果思路不清、边想边问,也会造成顾此失彼,影响询问效果。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在询问前抓住问题的关键,拟定好提纲,从而使询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c、掌握询问技巧。讲究询问技巧,确保询问效果,是获取证人证言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询问时必须注意技巧,要因人、因事而异区别对待,掌握方法,把握政策,绝不能采取威逼、引诱、欺骗等手段。

d、精心制作谈话笔录。调查人员应当场制作谈话笔录,经证人、侵害人校对无误后,由其签名,并写明对谈话笔录的意见。收集证人证言,应个别进行,不得采取对质或开座谈会的形式。证人作证后,应为其保密。

③询问被调查人 被调查人对自己的违纪事实最清楚。10 如何通过有效的询问方法,让其作出真实的陈述,对查明案件事实有着重要作用。询问时应注意认真分析判断,把握好询问的时机、询问的态度和询问的方式,并如实作好笔录。

(3)行使强制措施

调查人员在查办案件中根据需要可以行使强制性措施。它包括组织措施和调查措施两种。

①组织措施的行使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调查人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应担任现任职务或担任现任职务已防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或免职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同意后决定,免去党内职务由党委决定。在作出停职检查决定后,应制作《停职检查决定书》。纪检机关作出的停职检查决定,应将《停职检查决定书》报同级党委、党组备案,并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停止党外职务的,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调查组应制作《停职检查建议书》,报领导审定后送达党外组织。其中由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建议应报党委同意后提出。对纪检机关的建议,有关党外组织如无正当理由应予采纳,并应将结果及时报纪检机关。

②调查措施的行使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行政监察法》第十九条、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人员在调查中可以采取以下调查措施:

a、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b、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C、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指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即“两规”或“两指”。采取“两规”或“两指”措施,必须报经市纪委或市监察局批准,省纪委或省监察厅备案,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实施,基层纪委无权采取“两规”和“两指”措施。

d、必要时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e、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工作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f、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g、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询,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存款。

h、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3、调查终结

调查终结,是指调查人员在调查取证结束后对全案进行综合审查,认定事实,提出定性处理意见的活动。

(1)审查鉴别证据 案件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组应在 12 认真分析案情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证据材料进行系统的审查鉴别,明确其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找出其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认定违纪事实、定性处理等做好准备。

审查鉴别证据中应注意做到: ①搞清证据材料来源是否合法;

②对每个情节的认定,是否都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在没有物证、书证的情况下,仅凭言词证据认定错误事实时,必须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直接证据才能认定;

③证据材料是否完备具体,是否具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个要素,在时间上是否符合逻辑,在空间上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各种证据材料的内容是否一致,证言之间、证言与物证之间、物证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逻辑混乱情况。

(2)认定违纪事实

认定违纪事实,就是根据调查取得的证据,对每个问题做出符合客观的结论,对每个违纪者划清责任界限。

①抓住违纪案件的主要事实。对犯有多种错误、情节又比较复杂的违纪案件,要分清主次。只要是主要违纪事实已清楚无误,证据确凿,就可以提出定性处理意见。一般的枝节问题,次要的、有争议的、证据不足的、一时拿不准的问题,可不作处分依据。

②把握违纪事实的关键情节。对违纪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本人应负有的责任,事情发生的经过、13 结果、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等,都必须明确。

③证据证明是什么问题,就认定什么问题,不人为地拔高或降低。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3)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 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是指调查组把经过核实的违纪事实写成违纪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认真听取其意见和申辩。

(4)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提出定性处理意见,是指调查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和违纪构成的四个要件,对违纪案件的性质和处理提出具体意见。

①提出定性意见的依据: a、证据确凿的违纪事实; b、有关党纪政纪条规等;

c、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决定等。②提出处理意见的依据: a、违纪案件的性质;

b、违纪案件行为的情节和造成的不良后果; c、被调查人在案件中应负的责任;

d、被调查人的认错态度和改正错误的表现等。前三条属违纪事实,是提出处理意见的主要依据;第d条可作为处理参考因素。

(5)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组对被调查人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后所写的说明案件事实真相,提出定性处理意见的书面综合材料,是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调查成果。调查报告必须符合公文格式的规范要求,表述要准确,内容要完整,条理要清楚,结构要严谨,论点要统一,文字要精练。

经调查,认为属于失实的案件,调查组应写出《销案呈批报告》,由案件承办室主任审核,报领导签批后,提交纪委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决定销案的,由案件承办室制作《销案决定书》,向被调查人及所在单位党组织宣布销案决定,说明有关情况,并将《销案决定书》送案管室备案。

五、移送审理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移送审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经过立案调查并调查终结;

2、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已经查清,所需证据确实、充分;

3、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承办单位提议移送审理的案件,需办理的事项有:一是报分管领导审批;二是整理归类证据材料等(见《案卷模式及注意的问题》);三是向审理部门办理移送手续,填写《案件移送审理、受理登记表》,进行移送。

第三篇: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基本程序及要求

案件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政纪的中心环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要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其基本工作程序是:受理和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

第一节 受理

纪检监察案件受理,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接受涉及纪检监察对象违犯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并予以恰当处理的活动。

一、受理的范围: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后简称《案件检查条例》)第十条规定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下列违纪问题应予以受理:

(一)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二)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三)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违纪问题;

(四)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五)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行政监察法》第三章规定政纪案件的受理范围是: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理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下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的违纪问题;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还受理本辖区所属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公务员,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纪问题。

▲不是纪检监察对象的,不属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受理的范围。

二、受理阶段的任务 受理后应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

第二节 初步核实

一、初步核实的任务

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初步核实过程中,应善于及时发现证据,不失时机地收集那些零散的、淹没在其他事件之中的证据价值很高的书证、物证,认真查明所反映主要问题的事实真相。

二、初步核实的要求

初步核实应当尽力收集证据,并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要求做到:

(一)迅速及时;

(二)突出重点;

(三)细致完备;

(四)保守秘密。案件检查人员不得将案情向无关人员透露,以防违纪人串供、毁证或制造伪证。

三、初步核实结果的处理

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报告,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或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纪律责任的,按信访工作有关规定予以信访了结;

(二)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应予立案。

▲初核报告的内容:被反映人的基本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初步核实的结果,存在的疑点;处理建议。

四、初步核实的时限

通常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步核实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第三节 立 案

《案件检查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干部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纪律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行政监察法》第三十条第(一)项对此也有相应的规定。

一、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要求

(一)被立案对象必须是纪检监察对象;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二)要求准确及时;一案一立;手续完备。

二、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纪问题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违纪问题涉及几个地方,由一个地方纪检机关立案调查不便的或部门纪检机关已受理并经初步核实的,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

▲党员干部工作调动后,发现在原单位的违纪问题并需立案调查的,由其现所在单位承办,原单位应予配合。

三、立案决定要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四、调查组可视情提出对被调查人采取必要的措施

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停职检查的期限,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立案后应当及时填写制式《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案件登记表》,上报县纪委纪检监察室(每月20日前上报)。

第四节 调 查

调查是案件检查的中心环节。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调查前应做好以下几点:

1、组织好调查组;

2、熟悉案情;

3、拟定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调查实施后,要适时同调查对象谈话,宣布立案决定。调查过程中,要查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违纪行为的发展过程及情节;违纪手段;涉及的人和事以及有关问题的状况;造成的后果。

一、调查取证的措施

《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一)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四)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五)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行政监察法》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被监察的部门和人员停止违反法律、法规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

(二)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

(三)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

(四)建议有关机关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

第二十一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涉嫌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调查组不得擅自采用“两规”、“两指”调查措施,需要采用时,应严格按照皖纪发[2006]1号文件规定呈报审批,县以下纪检监察机关不能直接实施。

二、调查取证的要求

(一)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印。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

(三)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办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收集证据(与证人谈话、现场勘验、检查)、扣留和封存物品,参加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扣留封存、暂停金融机构支付的期限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二)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人。

(三)能够证明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的有错证据和无错证据都要注意收集。

(四)党员拒绝作证或故意作假证,情况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党外人员的,应建议其主管机关予以追究。

(五)在没有物证、书证的情况下,仅凭言词证据认定错误事实时,必须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直接证据,才能认定。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错误事实时,所取得的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并且该证据链足以排除其他任何可能。

(六)谈话收集证人证言时,应个别进行,不得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谈话时应制作清晰、详尽的《谈话笔录》,取证后要对证人的谈话内容进行保密。

三、调查基本结束后的工作

(一)错误事实材料见面: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

1、错误事实见面材料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基本情况、经查证后认定的被调查人的主要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及责任。

2、被调查人对见面材料有意见时,应让被调查人写出书面说明;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3、认定错误的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二)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取证基本结束,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被调查人基本情况、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三)收缴违纪款、物,责令违纪人写出书面检查。

(四)对署真实姓名的检举人,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向其口头通报所检举问题的调查结果,并征求意见。对案情需要保密的,应要求检举人不得泄密或扩散。

四、调查时限

一般案件为三个月,必要时经领导同意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第五节 移送审理

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终结后,都要移送审理。

移送审理的材料包括:

1、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2、立案依据;

3、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纪检组、纪委)的意见;

4、全部证据材料(含有错证据和无错证据);

5、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6、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7、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第四篇: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 务必坚持原则

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要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严格依纪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案件检查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工作。为此,必须坚决落实中央要求,自觉做到坚持原则、以人为本。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依据《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职权和管辖范围,对反映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章、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核实和调查的活动。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途径,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是纯洁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具有治本功能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案件查办工作的强劲势头,严肃查办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工作成效 明显,人民群众总体满意。但我国当前正值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根除,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突出,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自觉将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方面,要坚决惩治腐败。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要严查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案件,严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查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以及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商业贿赂案件、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一查到底,依法严惩。按照《党章》关于纪委承担反腐败组织协调的要求,建立执纪执法机关之间信息沟通、线索移送、疑难会商、力量互助、手段互补工作机制,形成惩治腐败的合力。另一方面,要有效预防腐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与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加强党纪国法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树立守法观念,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岗位廉政教育,把廉政要求融入岗位工作中,切实发挥教育的预防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防止权力滥用。

维护《党章》和《宪法》,保障党员干部的公民权利和党员权利,既是纪检监察案件检查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案件查办工作的对象是人,涉及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稍有不慎,便会损害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为此,要牢固树立查实问题、惩处腐败是成绩,澄清问题、保护干部也是成绩的执纪理念,既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又依纪依法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案件查办工作中,要注意坚持八个原则,把握好四个环节。

在整个案件检查过程中,包括各个阶段和环节都要严格遵守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保障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合法权力;实行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依靠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等八条基本原则办事,不得违背,以确保案件检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正确把握信访举报。信访举报是群众表达意愿、参与监督的重要方式。处理信访举报,要综合分析,认真甄别,还原事实真相,依纪依法处理。对经不起逻 辑推敲、明显反映不实的,或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甚至可能是诬告陷害的信访举报,直接采取存结的方式处理。对反映党员干部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以及轻微违纪违法的问题,更多地信任党员干部,采取信访说明书、信访谈话、警示函等方式处理,只要被举报人能够说清楚问题的,就予以了结。对查无实据的信访件,或者经核查不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件,及时向被举报人及其党组织反馈核查结果,解除其后顾之忧。要正确把握案件调查。案件调查是查明事实真相的唯一途径,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综合分析案情,加强对证据的收集、鉴别,形成准确完整的证据链,严防伪证、错证。要从严掌握“两规”、“两指”措施,严格使用条件,严格审批程序,确保安全文明、人性化办案,坚决防止逼供、诱供、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切实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要正确把握定性处理。定性处理是正确、恰当处理违纪违法案件的关键,必须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综合分析违纪违法人员错误事实、性质、情节、后果、态度及一贯表现,定性意见要准确,处理建议要恰当,尽量做到恰如其分、轻重适度、不枉不纵的处理。对严重违纪的,坚决予以惩处;对一般违纪的,立足教育和挽救;对轻微违纪或者涉案不深的,尽量予以解脱。要正确把握案件查办的手续和程序。案件检查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必要的手续和遵 循法定的程序,保证办案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庆阳市纪委 李会军(***)赵长青

第五篇:纪委案件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纪委案件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县纪委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的工作思路,锐意创新,大力提高办案协调能力,增强办案手段,着力打造乡镇办案品牌,扎实推进案件检查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创新办案工作举措。从7月开始,在每月的15日前向县公安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分别发放《**县公安机关查办涉及党员、监察对象人员情

况统计表》和《**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查处涉及党员、监察对象人员情况统计表》,主动收集公安机关和计生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案件线索,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案效率。二是建立案件线索集中排查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审计、财政、法制、组织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整合监督资源,积极收集和移送案件线索,从共享信息中拓宽案源渠道和办案思路,提升办案合力和提高案件突破水平。1至10月,县纪委共排查收集到案源线索36条36人,为2010年的案件检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对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组织协调,充分挖掘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纪委办案的整体效能。凡乡镇纪委遇有重大案件或比较棘手的案件,由县纪委统一组织办案力量查处,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办案的整体效能。县纪委还通过召开由乡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参加的乡镇办案工作协调会,帮助乡镇纪委克服在查处案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全方位支持乡镇纪委的办案工作,同时还积极为乡镇纪委提供案件线索,交办查处案件任务。对重要信访案件的核查报结、重大案件调查方案的确定、疑难案件突破口的选择以及查结案件的定性处理,都由县纪委有关业务科室与乡镇纪委会商,从而大大促进乡镇纪委的办案工作。今年以来,该县查处的案件中,乡镇纪委占47%。四是增强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主动性,实行了乡镇纪委办案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镇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是查处违纪案件的第一责任人。县委对乡镇党委工作考核也明确了查处违纪案件的内容,实行有案不查追究制。在今年12月11日的县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从2010年1月起实行镇纪委案件检查工作季度汇报制,从而大大增强了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促使乡镇纪委积极找案源、主动查案件。五是以“两抓”确保实现连续10年镇级纪委100%有自办案件。抓案源,为实现连续10年镇级纪委100%有自办案件的目标,县纪委早于今年下半年要求全县各镇纪委开展案源线索排查与收集,为2010年查办案件工作赢得主动;抓立案,今年12月11日,及时召开县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会议,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钟建锐亲自部署2010年镇级纪委自办案件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1月10日前,根据掌握线索,镇级纪委必须立案件10宗10人,其中镇安镇、前锋镇各新立案件2宗2人;其余6个镇各新立案件1宗1人。

下载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党纪案件检查工作程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抓重点促全局,抓典型上水平,抓特色聚亮点,抓落实重实效”的四抓方针,确立2010年案件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抓自办案件......

    案件检查工作半年总结

    老爷庙镇纪委上半年案件检查工作汇报 上半年,镇纪委始终把案件检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我们在县纪委、监察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今年的案件检查工作中,我们积极调整......

    关于乡镇纪委案件检查工作的思考与对策1

    关于乡镇纪委案件检查工作的思考与对策1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

    烟草专卖市场检查工作程序

    市场检查工作程序(NBYC/ZC-ZM-12) 1.目的 规范烟草专卖执法检查行为,确保零售户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市局本级对卷烟零售户的执法检查。 3.职责 3.1专卖监督管......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 一、接收与受理: 1、向用人单位详细了解职业健康体检的类型(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离岗时体检、应急体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人数......

    党纪案件所需要的材料

    党纪案件所需要的材料1、检举材料或举报信、电话。 2、初步核实情况报告。 3、立案登记和立案决定书(须送本人、单位党组织各一份)。 4、主要证据材料(物证、书证、证人证言、......

    赌博案件程序

    关于印发《湖南省公安机关办理赌博类行政案件规定》的通知 湘公通[2007]30号 发布时间:2009-01-12 各市、州、县公安局: 现将《湖南省公安机关办理赌博类行政案件规定》印发......

    案件庭审主要程序

    案件庭审主要程序 发布时间: 2013-06-04 来源: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