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狱民警惩罚权再认识[定稿]
监狱民警惩罚权再认识
摘要:惩罚权是监狱民警在日常管理中基于管理之身份所享有的,与日常管理活动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从维护监管场所的稳定、从监狱民警的自身安全、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从依法治监等角度来分析,再认识监狱民警惩罚权有利于促进监狱文明执法,有利于促进服刑人员改造,有利于完善我国监狱法律制度。
关键词:惩罚权;权威;原则
一、惩罚权现状的困惑
现在的监狱民警都在感慨罪犯越来越难“教”了,报上也刊登出了某某监狱民警由于体罚或变相体罚罪犯而受处分甚至“换衣服”的事,并且文明管理的理念中有人文关怀,对罪犯应该不断发现其闪光点,甚至于有些基层的领导认为罪犯被关禁闭是民警没有能力的表现。因此监狱民警们诉苦说:现在的罪犯不听话,不安心改造,骂不能骂,打不能打,教育又不听,罪犯和罪犯家属动不动就到监狱党委或监狱管理局去告状,出了问题影响监狱声誉,领导要追究你的责任,还要完成改造任务,以及落实“首要标准”,这可是真的难了。
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监狱界的思想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是“政府”尊严,“决不能跟政府作对”,再差的监狱民警对罪犯都有“生杀大权”,在改造过程中,监狱民警怎么随意摧残罪犯的身心都是正常的,并且其行为在“政府是为了你好”的美丽口号下为社会家属们认可,所以罪犯的日子就很难过了,“执法冲突事件”以将罪犯压制下去为结果。而现在突然将罪犯抬至重点保护者的地位,对罪犯什么都不敢管了,所有责任都由监狱民警承担,“没有改造不好的罪犯,只有不会改造的监狱民警”,在监狱中一发生执法冲突事故,社会上媒体上一片口诛笔伐声:“暴力者,禽兽监狱民警”,好像所有的监狱民警在监狱都在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而罪犯暴打监狱民警,甚至杀害监狱民警时,社会就默不做声,似乎是正常的,监狱民警在监狱“领导压,社会骂,罪犯闹”的情况下只好“府首甘为孺子牛”,如牛般的劳动却不出声,罪犯们一下子完全释放出来,自然在监狱内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就难免发生了。
很多国家,比如英国和新加坡等,都明文规定监狱警察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对罪犯进行惩戒,而且细致到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繁文缛节。而我们的规定是告诉监狱警察不可以做什么的多,告诉监狱警察可以做什么的少,这就使得广大监狱警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迷惘。对那种屡教不改,甚至得寸进尺,即使你再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无济于事的罪犯,难道不可以通过一定限度的惩罚而使罪犯避免一错再错吗?
二、惩罚权的必须性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是对监狱惩罚的理解。惩罚,作为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法律观念,始终是有严格的界定的。即惩罚的依据、尺度、幅度、强度。并且罪犯在监狱接受惩罚,是因为“因为惩罚”,不是“为了惩罚”。所谓“因为惩罚”,是指他们依据法院判决在监狱里服刑,执行刑罚。在这里,惩罚体现为自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甚至剥夺。包括接受教育,在一些情况下,都是被强制的。甚至对普通公民而言的权利,也是在强制的状态下实现的,如劳动的权利在这里更多的体现为义务的特质。
笔者认为对违纪罪犯的惩罚是必须的。虽说人们常称未成年人为祖国的花朵,但未成年犯也是社会败类,对少数违纪罪犯的惩罚是为了引导大多数未成年犯守纪,如个别罪犯与监狱民警对着干时,如不将其惩罚,改造秩序无法开展,实际上就剥夺了其他大多数罪犯的权利,罪犯做出了事不受到惩罚,其走入社会后又怎能要求其遵纪守法呢?“首要标准”的功能之一是培养罪犯的诚信、守法和民主意识,罪犯的诚信、守法和民主意识并不来于说教式的口头批评教育,而是来自于严密严格的游戏规则对每个人的约束,放任罪犯只会导致罪犯的暴力,专制思想。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Durkheim.E.)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曾深刻地指出:“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因此不存在该不该惩罚的问题,而是怎样惩罚的问题。
怎么惩罚?当然是“以法治监”了。在罪犯入监开始时,罪犯应接到文字形式的监狱规章制度和改造活动所要遵守的纪律,罪犯和监狱民警人手一册,这些信息包括何种行为将受到被暂时禁止各项权利甚至于被禁闭的处罚,以及其他纪律条例,监狱负责管理监规的实施,使每个罪犯知道任何违法乱纪的举动都要受到惩罚,罪犯受处罚时如认为不公也可据规章制度与监狱论理,这样既避免了监狱民警在气头上随意处罚(或体罚)罪犯,也规范约束了罪犯的行为。哪需要做这么多思想教育工作呢?
目前,监狱警察对罪犯的惩罚依据是《监狱法》和《服刑人员计分考核细则》,而《监狱法》中对罪犯的惩罚只有第五十八条(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一)聚众哄闹监狱,扰乱正常秩序的;(二)辱骂或者殴打人民警察的;(三)欺压其他罪犯的;(四)偷窃、赌博、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五)有劳动能力拒不参加劳动或者消极怠工,经教育不改的;(六)以自伤、自残手段逃避劳动的;(七)在生产劳动中故意违反操作规程,或者有意损坏生产工具的;(八)有违反监规纪律的其他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对罪犯实行禁闭的期限为7天至15天。罪犯在服刑期间有第一款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使我们按照合法、文明和公正的方式惩罚服刑人员,也仍然有广阔的余地和空间。上至法律的规定,下至监狱自己的规定:从加刑到撤销减刑、假释,从禁闭、记过处分到扣分、停止会见,从处遇降级到工种安排,从有形的到无形的等等,不一而足。客观的观察,我们惩罚罪犯的手段、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这些都充分说明《监狱法》、《服刑人员计分考核细则》都已经无法适应现有的监管环境。我们需要监狱法对惩罚权进行一次全面的规范和补充,在规范执法的今天,如果不从源头上来规范惩罚权的使用,下游的一切规范都会成为虚无。同时,我们可以尝试把体罚写进我们的监狱法,体罚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惩罚,所以需要我们制定严格细则,比如实施体罚之前要向罪犯讲清理由;实施体罚前对罪犯的身体、精神状态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延期进行体罚;罪犯可提出以监内义务劳动来代替体罚;体罚必须在监狱医务工作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不许当着其他罪犯的面体罚某个罪犯;等等。
三、惩罚权的原则
改造罪犯中的惩罚是监狱德育的辅助手段之一,是监狱或监狱警察为了帮助违纪罪犯改正错误而对其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或相应处罚的一种教育行为。改造中不能没有惩罚,正如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事例,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回避或否认改造中惩罚的现实存在和必要作用,都是不明智的,只能导致改造方向的偏颇和方法的盲目,造成广大监狱警察改造罪犯工作的茫然和无奈。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以侮辱人格、损伤人体为手段对罪犯进行处罚的方法”(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其结果是违纪罪犯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不能得到正常发展,容易形成监狱民警与罪犯的对立,妨碍正常改造工作的实施。”而惩罚“能使违纪罪犯更深刻的分析自己的性格和操行,迫使他(她)更认真的思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锻炼他(她)的抑制能力,就是说能够抵制引诱,抑制那些破坏规定准则的不体面的行为。”所以,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目的、方法(手段)、效果上都有本质的不同。
那么,如何正确实施惩罚呢?笔者认为须遵循以下原则: 1.改造性原则
改造上惩罚的使用既不是一种肉体摧残,也不是一种人格侮辱、精神虐待,也不同于社会管理中强制性的惩治处罚,而是为了刺激违纪罪犯的情感,使之惊醒、反思、认识、悔恨,在“消极体验”中,检讨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是非标准,从而使违纪的罪犯得到教育转化,产生良好的改造效果。可以说改造好罪犯既是惩罚的出发点,也是惩罚的落脚点。从这一点上说,改造性是惩罚教育的根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要注意三点:一是惩罚只是一种改造手段,而不是改造的目的,要防止出现损害罪犯身心健康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二是惩罚的力度,要考虑罪犯的个性心理和生理特征,正确把握罪犯的接受程度和耐挫折能力,防止因惩罚过重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三是要严格遵守《监狱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条例,不得出现与之相抵触的现象。
2.集体利益原则
关于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只有集体利益真正被破坏,并且破坏者轻视集体的要求,公然而且有意地破坏的时候,才应当使用。”也就是说,只有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即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包括代表集体利益的监规队纪)而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利益时,才使用惩罚。这是“集体利益”原则的第一要义。另外,惩罚要得到集体的支持,一般应在集体中进行,且由集体监督执行。这样既有利于改造个人,也有利于引导集体。
3.明确规定原则 惩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监狱警察的情绪变化而任意惩罚,而应该制定规定,照章施行。罪犯犯了哪类错误接受哪种惩罚,如何实施惩罚、惩罚的时间、地点、执行的人员等方面都应规定清楚。比如美国的一些监狱规定,犯了错误要先警告再惩罚,甚至罚站几分钟,站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惩罚方式一般包括警告、记过或者禁闭。在监狱管理实践中,只有在惩罚的方式内容、操作实施等方面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才能避免烂罚和体罚,才能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
4.不得不罚原则
应该说,惩罚是一种“极端的施加改造影响的方法”。它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损害罪犯身心健康的副作用,以至很多人不赞同惩罚。在改造实践中,我们更应谨慎从事,仔细鉴别,如遇以下两种情况不应使用惩罚或降等级惩罚:(1)初次犯错且有悔过表现的;(2)动机良好而出现过失的。另外,犯错误罪犯没有认识其行为危害时,或抵触情绪较大时,惩罚也要暂缓使用。
5.尽可能小原则
这里的“尽可能小”是指在统一规定的惩罚标准之内,惩罚程度尽可能小,执行的范围尽可能小。因为惩罚的对象是未成年犯,其过失行为大多属自制力不强或无知所致,其身心发展的脆弱性,提醒我们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后者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从维护犯错罪犯的自尊心着眼提出的。当然,这里是“尽可能小”,不是无原则地“小”。
6.将功补过原则 “将功补过”原则是指在施行惩罚时,应允许或规定被惩罚罪犯做一些有利于集体的事。这里不是以功抵过,而是将功补过。做好事,起到了增强罪犯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罪犯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罪犯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在这个前提下,适当的罚劳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惩罚手段,而不能一概地将其贬为变相体罚,低估其正面的教育意义。
7.注意善后原则
惩罚无论如何谨慎仔细,都会给罪犯以较深刻的刺激(哪怕是短暂的)。所以惩罚结束,而改造并没有结束。惩罚的善后处理便显得格外重要。首先,监狱警察要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犯错误的罪犯,不让罪犯有失落感,并教育集体中的其他人去亲近他,不歧视,不疏远,不使其产生孤独感。其次,监狱警察要密切注意被惩罚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通过观察、个别教育等方式了解该犯的思想状态,避免不良后果发生。另外,监狱警察要及时捕捉犯错误罪犯身上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并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其上进的信心,塑造健全的心灵。
没有惩罚的改造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改造。或许有人会说,现行的《监狱法》、《服刑人员计分考核细则》不就是一种约束吗?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些《监狱法》、《服刑人员计分考核细则》只能充当正面倡导、正面教育的优质“教科书”,对那些小错不断、小恶常为的罪犯来说,它可能是毫无约束力和惩罚度的一纸空文。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与社会接轨,惩罚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和加强。
固然,肯定、表扬、鼓励以及让罪犯感受成功的喜悦、心灵的共鸣等正面教育,的确能产生强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即使是顽危犯,一旦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扬,也极可能从此就能改写他的人生。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正面教育倘若过了头就会蜕变成为溺爱和放纵,容易导致罪犯养成骄傲自满、惟我独尊、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所以,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强调通过批评、自我批评、行为纠偏、磨难训练等惩罚,来让罪犯经受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使之逐渐养成各方面优良品质。
第二篇:监狱民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0年9月,我正式加入了监狱人民警察的队伍,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子,成长为一名奋斗在监管第一线的人民警察。在监区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逐步熟悉岗位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基本具备了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应有的素质。但是我深知,与其他老干警相比,自己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工作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现将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定立场,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监狱人民警察,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严格遵守《监狱法》、《人民警察法》、《公务员法》等法律和司法部“六条禁令”等规章制度。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大学习、大讨论”、我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理论修养得到了提高,政治敏锐性得到了明显增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打牢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
二、求真务实,刻苦钻研,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在工作中,我从最基础的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学习,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工作方法,不断开拓创新。一年来,通过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干警学,使我学到了很多管理教育罪犯方面的工作方法,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妥善地解决罪犯在生产改造中发生的矛盾,能够对自己所包干的罪犯较好的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及时掌握罪犯的思想动态,解决其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加快其改造进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树立正确的态度勤勉尽责。
勤勉尽责是对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起码要求,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勤工作”。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遇到问题勤动口,多向老干警请教,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勤动手,多写笔记心得,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勤动脑,多思考问题,只有勤思考、勤琢磨、勤研究,善于分析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
到监狱工作一年,所做的工作都是职责范围之内该做的工作,没有什么成绩,只能说一年多来的监狱工作经历让我收获不少。初任培训让我对监狱有了全新的认识,学到了监狱业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良好成绩。到基层一线工作后,学会了如何组织好罪犯生产劳动,如何开展罪犯个别谈话教育,如何处理罪犯生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等。
工作中能够一丝不苟、扎扎实实贯彻好省厅、局、监狱的会议精神,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好对对罪犯的直接管理规定。能够自觉主动加强对罪犯的管理,耐心说服教育并化解罪犯之间的矛盾,教育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分监区罪犯遵守监规纪律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和改造环境。
五、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断增强反腐倡廉自觉性。
参加工作一年来,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持把廉政建设变成自觉行动,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坚决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蚀,以清廉为荣,以腐败为耻,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业务知识还存在欠缺,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二、工作积极性不稳定,时好时坏,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思想上有依赖性,有时怕麻烦,存在畏难情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取得了一点进步,但我深知离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相距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克服存在的缺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学习型、实践型监狱人民警察。
#监区###
2011年12月28日
第三篇:监狱民警工作制度
民警工作制度需科学决策
近年来,省局对监狱民警的上班制度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要求民警24小时上班的势头,面对领导要求越来越高,民警上班时间越来越来越长,超负荷上班问题也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民警监管不仅起不到教育改造罪犯的效果,相反超期工作,使民警身心俱疲,内心压抑,情绪易怒暴躁,对罪犯态度蛮横,执法粗暴,从而进一步激化警囚矛盾,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超时工作制度值得商榷。
监狱人民警察是个特殊的职业,是国家重要的机器之一,它的职能是惩罚和改造罪犯,把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监狱民警是通过劳动和改造相结合的手段使罪犯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深挖自身犯罪根源,改变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最终走上正确的改造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增加民警数量,而是民警的监狱监管安全业务知识和民警的个人心理辅导的素质。
针对近期执行的“3+5”民警上班制度。从表面上看,提高监区警力配备,有利于充分发挥人防在监管安全中的作用。实质上看,四防中人防加强之后,必然导致民警超期工作势必会影响技防和联防能力的发挥,民警没有时间锻炼自身的技能,工作时间比较长,容易产生疲劳感,短时间会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工作就会缺乏创新意识,最终阻碍自身技能的提高;联防是指与边防武警部队的联动,由于长时间上班与驻监武警部队缺乏沟通,没有时间开展演习,在面对危机难以有效发挥联动,从而削弱“四防”的综合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缺乏基层调研的决策,都不是科学的决策。在如今社会主义转型期间,领导不应该在办公室里想决策,不能个别领导进行“拍脑袋”决策,缺乏基层调研工作,就盲目的实施一项决策。应该勤走基层,勤问基层,多与基层沟通,多聆听基层的声音。相信,如果多数领导能够认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那么监狱的决策会更加科学,监狱民警的执行力会更高,监狱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会更大。
第四篇:监狱民警职业道德(模版)
试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功能性作用
众所周知,警察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工具,监狱是武装性质的暴力机关,他们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而监狱人民警察是这种特殊社会力量的合成体,是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塑造人改造人的光荣使命。随着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监狱人民警察在目前尚未得到崇高赞誉的同时,时代已赋予了其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不断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当代监狱人民警察从事罪犯教育改造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所包含的三种价值因素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因此,它对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从事执法和教育改造罪犯活动和过程中,其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关心罪犯、尊重罪犯人格、教育罪犯向善、陶冶罪犯情操、净化罪犯心灵等等方面,所有这些,促使了监狱发展既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要保障罪犯个体的需要,既要符合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又要符合罪犯改造的一般
规律的要求,因而说,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道义价值。
同时,当监狱人民警察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时,便能表现出其合乎道德,合乎情理,合乎规律的品格境界,体现出其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警官、是教师,更是园丁,其改造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主体意识且行为已出现严重过错的罪犯,这就注定了监狱人民警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必须了解和掌握罪犯行为表现的规律,警察本身的行为在整个教育改造活动中是具有影响力的,因而说,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
“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凸现了监狱人民警察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其主要体现在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危险性、危害性、社会影响的日益多方面性和社会责任重大等方面,这样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道德的监狱人民警察在主观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客观上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监狱长期发展积淀下来的一种职业文化,它调节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行为,推动着监狱人民警察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培育职业精神。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也要体现一种文化修养,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风气后便体现了监狱文化的内涵,因而说,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文化价值。
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六大功能
1、动力功能。监狱人民警察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上,其同样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如何不受“滚滚红尘”的负面影响,如何做到“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是摆在监狱人民警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虽有种种法律规范来约束和规范监狱人民警察的行为,但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作用却不可忽视,鉴于此,对监狱人民警察行为规范、约束、矫正和防范,促使其不断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的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从而体现出职业道德的启动力量和动力功能,一旦被警察个体理解和掌握,则往往伴随着工作成就和外在荣誉的出现,其必然与警察个体心理的内在需要发生共鸣,产生成就感,尊严感,荣誉感,其必然会加剧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更趋完善。
2、调节功能。监狱人民警察“应当为、禁止为、不得为”等行为规范作为一种内部命令来规范警察的言行,直到在执法过程中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选择正确的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确对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行为活动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但其行为必须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当符合要求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时,就会受到社会舆论肯定的评价,若相反,则会给予否定的评价,具有高度义务感的监狱人民警察会在自己的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才能做到无私奉献。
3、教育功能。监狱关押的对象是罪犯,罪犯均是在社会之中违反各自行为规则而被判入狱的公民,犯罪成因各不相同,善恶是非良莠不齐,有改过向善的,更有伺机铤而走险的,因而监狱人民警察要教育改造好他们,在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上更要多样化,开展工作更要是多面手,要充分利用监狱人民警察在他们中的影响力因素,不时施加影响。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是这个道理。监狱人民警察只有牢牢掌握职业道德的准则,依法管教,与时俱进,摒弃公式化、概念化、粗糙化、说教式等管教工作弊端,做到说服教育不倒胃口,不搞假大空,实施人文关怀,依靠人格魅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稳步提高改造质量,充分体现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4、评价功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为惩治和预防犯罪而对监狱人民警察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些要求即是规范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的准则,也是社会,家庭和监狱人民警察自己对警察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之一。目前,监狱人民警察社会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是系统内部存在“固步自封”倾向,二是“高墙大院”隔断了与外界信息的交流、沟通,缺乏理解和支持。当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推进监企、监社分开,彻底摒弃职能不清,要求不明,违背监狱发展规律的东西,遵循教育改造罪犯需要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原则的思路让社会综合评价,只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因而说,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
5、示范功能。监狱人民警察的言行举止,对具有多重角色的罪犯个体而言是息息相关的,监狱人民警察为了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实现改造质量的稳步提高,必然要与社会及罪犯家庭等各方面成员打交道,以实现社会、家庭教育与监狱管理教育的统一,从而消除和避免一些不良的因素对罪犯改造产生消极影响,有时甚至还要用心用情去感化教育罪犯,“行”与“讲”还不能分离,对一些社会或家庭的影响有时还要进行系列地条理、改造,使之成为有益于罪犯安心改造的因素。在这一活动中,一方面要求监狱人民警察有较高的工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要求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奉献精神,当行为、形象对社会及罪犯本人及各方面人员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其他人员学习和效仿的楷模时,即体现了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示范功能。
6、引导功能。道德不仅是理性的问题,更是情感和行为的问题。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和约束着警察的职业行为,同时,监狱人民警察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其又具有执法者的角色,一方面,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为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行为提供着“应当为、不得为、禁止为”的标准,这种标准在责任和义务感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命令和呼声,使监狱人民警察在工作中,执法过程中,教育罪犯中要自觉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另一方面,监狱系统内部要常常通过社会舆论和警察个体内心信念等手段,确立警察内在的荣辱观、善恶观,实现警察个体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养,按既定的目标和方向迈进,从而也促进了监狱整体工作的发展。当渗透性极强的社会舆论逐步控制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且为社会认同时,便会于无形之中形成一种道德氛围,控制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言行,而监狱人民警察为了保持自己的荣誉,得到社会、家人和被管教罪犯的肯定和尊重,必然就会依法治监,以德治监,遵循既定的职业准则,加强自身修养,从而实现了对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它必然有利于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素质,有利于强化监狱人民警察事业心、责任感,净化政法系统行业风气,推动监狱“三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克服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现象,对监狱人民警察廉洁从政,文明执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监狱工作实现宗旨回归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篇:浅谈监狱民警执行力
浅谈监狱民警执行力
当下民警执行力薄弱是大多数监狱面临的重大问题,监狱民警作为监狱的重要主体,代表国家执行刑罚。其本身执行力薄弱直接关涉到监管秩序的安全稳定与罪犯教育改造的质量。故在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要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维护监管秩序稳定,把罪犯改造成拥有一技之长的守法公民,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提升监狱民警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一个人,组织或者团体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规划计划及规章制度付诸实施、执行落实的能力。而监狱民警的执行力,就是监狱警察将上级领导关于罪犯管理、监管稳定、减刑假释等与监狱工作有关的决策思路、规划部署付诸实施,执行落实的能力。监狱民警的执行力,能够体现一个监狱民警整体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
从监狱民警的角度讲,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做到坚决执行上级指示,认知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不疏忽、不松懈,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不因某个岗位监督松懈而徇私枉法,也不因与某个罪犯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而给予其格外的照顾。除此外,还要在贯彻落实制度、决策上要及时、正确、合理,在保证保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益,并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以便决策者做出更加合理、更加有益于监狱发展的决策部署。
从监狱管理者角度讲,强化提升民警队伍的执行力,是提升民警队伍建设的关键,如果没有一支执行力强的民警队伍,再好的设施配备也解决不了问题。故提升监狱民警的执行力至关重要,不但有利于提高罪犯改造的质量,把服刑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也有利于首要标准的落实及监狱五无目标的实现。
但是,当前监狱民警执行力薄弱,这一方面跟监狱本身的封闭性、流动性不畅造成思想意识滞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监狱体制机制不健全、考核监督不完善有关。目前,执行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执行方式呆板、缺乏创新。由于缺乏创新和竞争机制,一些监狱民警尤其是老干警,看不到升迁的希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便彻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管就不管,抱着只要罪犯不脱逃、不非正常死亡,不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平平稳稳这样的消极态度。在这种消极思想的循环下,影响波及会愈来愈大,当然造成这种因素的原因与监狱领导本身的管理方法和不明晰的奖惩制度有关。
二是违规性执行,明知错误而为之。有的监狱警察缺乏大局意识和身份意识,故意模糊自己同罪犯之间的界限,在日常管理中混乱无序,在执法环节中,顾情不顾法,致使的结果是造成罪犯心中“国家”形象的损坏,改造消极。三是照顾性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软”的应对措施,反正也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你也不知道我到底做了还是没做,做错了还是做正确了。所以便空话大话连篇,死板地将政策空套地应付,使得上面的合理政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众所周知,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纵便你付出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去执行都不够,因为你这个环节百分之九十,下一个环节再付出百分之九十,你感觉很足够了,其实总和加起来效果不足百分之五十。故我们要在每个环节力争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这样方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有效地做好监狱工作。基于前面所述的问题,监狱民警执行力薄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抓起。
首先,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强化执行力的思想意识。执行力属于监狱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身的好坏也和监狱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故监狱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提供给基层民警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每个民警都能够参与到这种发展过程当中来,努力地将自己融于监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其次把监狱整个打造成一个有效系统,从上至下形成执行力强的优良作风。一个监狱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要有效地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就必须得把好每一个环节,使整个系统有效运转。此外,上行下效,中高层领导尤其得注意自己做事行事的风格,一定要雷厉风行,这样会形成优良的干事创业氛围。
最后完善体制建设,落实考核监督机制。不能否认一个监狱自身体制建设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监狱本身的良性循环和有效发展。故监狱自身一定要有一套合理、健全的机制,这套机制必须符合基层实际,使每个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关怀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合理性。此外监督机制也至关重要,政策、计划的落实最后目的是在过程良性中得到预期的目标,故目标结果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得不到期望的目标,要么是政策计划出了问题,要么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故要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量化执行标准,将每一次任务、计划落到实处,及时掌握执行讯息。总之,只有打造一流的执行力队伍,监狱工作才会长效发展。
20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