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5篇)

时间:2019-05-12 01:4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第一篇: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南社中心小学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富平县财政局、富平县审计局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做好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一、领导决策机制

(一)学校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职能:

1、研究制定规章制度。

2、统一指导和协调各业务组开展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

4、评估各各业务组、各流程工作情况。

5、研究制定内控处理决定。

(二)领导班子的内控职能:

1、落实加强内控的措施。

2、研究制定年度预算。

3、审订大型投资项目。

4、确定管理岗位人选和职责。

5、研究确定办学资源分配方案。

6、研究确定责任追求和处理意见。

7、领导成员对决策事项的内控负领导责任,对分管工作或项目的内控负直接责任。

(三)学校决策的内部控制流程:

1、学校相关人员提交预算、采购、资产分配、岗位管理等初步方案。

2、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论证会议,研究初步方案。

3、分管领导向校务会议提交方案,进行研究,形成决定。

4、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二、风险评估机制

(一)学校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财务、教育教学方面的人员组成,一般5—7人。

(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的职能:

1、学校每年初对当年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十条、第十一条确定。

2、下列经济活动必须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1)学校年度预算。

(2)大型投资项目(投资5万元以上的基建维修项目、投资5千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项目)及合同。

(3)价值5千元以上的资产分配、调配事项。

3、风险评估流程:

(1)实施有关人员向风险评估小组提交议项(2)风险评估小组研究制定评估意见,重大项目应提交评估报告。特别重大项目或争议较大的项目应邀请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3)由组长审阅、签字。(4)进入实施流程。

4、风险评估分为高、中、低、无共四个等级,评估时应说明具体“风险点”。中级以上风险的经济活动是否实施应交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三、岗位管理机制

(一)、总务处相关职能:

(1)负责制定学校重大基建维修项目的实施方案、预算制定工作。(2)负责组织所有教育教学和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3)负责基建和采购项目的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向学校档案室移交档案。

(4)负责所有基建、采购项目的支付材料的整理、资产移交和支付控制。

(5)负责学校食堂的管理、核算工作。

(二)、关键岗位相关人员职责

1、会计:(1)做好学校财务管理的运行、协调、监督工作。(2)负责会计科目的审核、记账、报表工作。(3)负责印鉴、账薄、档案管理工作。(4)负责收费记账工作。(5)内控专家组成员、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2、资产管理员:(1)资产总管理员负责全校资产实物台账的建立、登记、保管、清查工作,组织各部门资产移交、移动、清查工作。(2)各部门资产分管理部负责本部门资产的建立、登记、保管、清查工作,接受总管理员业务上的领导。

3、出纳员:(1)负责支付申请工作,协助会计主管做好报表工作。(2)负责现金、支票管理工作。(3)负责票据管理、制单工作,协助会计主管做好记账工作(主要是计算机操作)。(4)负责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收缴工作。

(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1、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十二条确定。

2、根据我校实际,凭证管理确定如下操作流程:(1)出纳员制作凭证、粘贴票据、输入财务办公系统进行虚拟记账。(2)会计主管审核签字,并记手工账。(3)进入领导签批程序。

(4)会计记账。出纳员记现金日记账。

(5)出纳员向会计主管转交记账凭证,会计主管签收入档。

四、授权和审批机制。

(一)采购(审批)流程:

1、拟定采购计划。根据预算向学校提交采购申请说明,包括采购的用途、品名、型号、单价、估价、采购人(项目负责人)、实话办法等。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确认。

2、风险评估。对大额投资项目,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将采购计划交风险评估小组负责人进行风 险评估。

3、学校审批。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校长审批。

4、财政审批。由采购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财务科,通过办公网络报财政局 审批。

5、组织采购。由采购部门负责人责成采购负责人将获批项目报总务处采购部门,会同后勤采 购人员组织采购。

6、收货、验收。由采购部门负责收货、验收、保管,并签《收货验收单》,作为记账凭证报

销。收货的同时必须确定保管和使用责任人,未明确保管人和责任人的不予报销。

7、进入报销程序。

(三)出差、招待审批流程:

1、校长审批。

2、按审批的时间、地点、控制额出差或接待。

3、整理票据,进入报销程序。

(四)报销流程:

1、经办人整理票据、凭证。

(1)采购、出差的审批单及上级通知、安排。(2)财政部门批件、招标手续、合同。(3)票据。

2、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在票据上签字。

3、经办人将票据、凭证等交出纳员初步审核、制单。

4、总务审核。

5、校长审核签字。

6、属资产购置的,交资产会计进行资产登记。

7、报销。

8、进入财务内部管理程序。

五、业务管理机制

(一)不相容岗位管理和工作协调机制:

1、会计主管岗位、审计员、出纳员、资产管理员等岗位,以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岗位为不相容岗位,其工作职能应当相互分离,避免混搭。

2、因缺少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因病因事暂时离岗等原因导致不相容岗位必须产生工作交叉的,必须报学校批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相应岗位人员必须对相关业务负责。

(二)收支管理机制:

1、收入管理机制。总务处主任负责收费标准掌握,出纳员负责收款,会计负责票据、核算和收入上缴。

3、支付机制。(1)总务处负责审批、验收、发票等等,财务人员负责支付。在支付前提供完整的审批手续、票据、合同等。(2)总务处负责政府采购的预算、计划、验收证明、票据复印件等采购文件的管理,按会计支付科目需要交财务处用于支付,相关资料要按时报学校档案室归档。

(三)资产管理机制:

1、三级资产管理体系。(1)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资产总管理员和资产会计在学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资产台账、实物管理、制度制定、资产清查、业务培训工作。(2)各部门应至少配备一名资产管理员,负责建立本部门资产实物台账和日常管理工作。资产出借必须经部门负责人或授权人签批。(3)资产使用人负责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对资产的作用、损坏、遗失承担责任。

2、贯彻管理先行原则。采购部门负责人必须在资产购置前确定物品管理人、使用人、存放地点、管理措施。成套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做到管理制度先到位。

3、资产购置记账。资产购置在验收入库后、报销前由经办人填写《资产购置清单》交由资产管理员记资产账。

4、资产清查。(1)对账:财务科每半年对当年购置资产进行对账,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2)清查:学校每年对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3)资产移动和借出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并由资产管理人进行登记。借出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否则应重新记载。(4)资产管理人负责移动或借出资产的管理和追缴,遗失或损坏的,由管理员处置,并及时向资产总管理员提交《资产减损报告》。使用人对资产损坏或遗失负责,赔偿损失。(5)学校资产总管理员会同资产会计每年度统计提交《资产统计报告》,具体说明资产统计情况、使用情况、管理情况。

5、资产报废与核销。资产报废由管理员提出建议,经专业人员查验确认,学校分管领导批准核销。已报废或基本丧失功能的资产应该在本年度内及时核销。

六、培训机制

(一)培训机制。

学校建立内控培训机制。培训分三个层面:

1、管理层面:主要是法律法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培训,增强规范做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2、专业层面:对专兼职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普及层面: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普及性培训,普及财务工作和内控常识,增强工作的规范性。

(二)主要内容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尤其是对领导成员、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3、事业单位会计规则。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7、上级关于接待、出差、补助等相关文件。

七、监督机制。

(一)群众监督

1、在教代会体制下设立民主理财小组,监督财务管理运行。

2、凡大型项目均主动征求师生意见。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凡涉及收费和学生生活的工作,均征求家长意见,由家长委员会讨论确定。

(二)校务公开

1、预算公开。学校每年向全校教职工公开内部预算,公布招生收费情况。

2、程序公开。在校务公开过程中同时公开办事程序,避免暗箱操作。

3、决算公开。坚持教代会《财务工作报告》制度,将每年的财务收支决算情况在教代会上进行公开。

八、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一)评价和奖惩机制 学校每年对各单位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评选“内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责任追究机制。

学校原则上每半年对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检查清理,按照 “责任倒查”的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问题特别严重的,移交上级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南社中心小学

2016-11-20

第二篇:某某某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某某某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行有效分离;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机制。

一、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实行有效分离。

进行经济活动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既要服从“三定方案”规定要求,在现有编制内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设计,又要从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出发,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侧重点为:

(一)过程分离:决策(授权审批)、执行、监督过程分离。

(二)岗位分离: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决策与监督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财产保管与清查稽核等岗位相分离。

二、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

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实行班子集体决策制度,防范“一言堂”或者“一支笔”造成的决策风险和腐败风险。

(一)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内容 纳入本制度的重大经济事项包括: 1.财务预算、决算;2.超过一万元的支出;

3.经济分配方案,主要是指职工劳保、奖金及福利待遇分配等; 4.非正常经济(资产)损失的处置;5.对外捐赠资金、资产;6.单位基本建设投资;

7.资金筹集等其他经济业务重大事项。

(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原则

1.科学、依法、民主、集体决策的原则。重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坚决禁止校长独断专行的决策行为。

2.专家咨询和评估的原则。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

3.公示原则。坚持政务公开、透明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必须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

4.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参与决策有关人员在集体讨论时应明确个人意见(同意、反对、弃权)。

5.财务室充分论证的原则。财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单位预算资金的安排情况、自有资金状况、资金筹措能力、财务和预算制度等方面对有关重大经济事项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重大经济事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预算安排进行审核。

(三)集体决策的程序集体决策采取校长会、教代会的形式,由校长负责主持,财务负责人参加,必要时有关分校负责人列席参加(会议列席人员由校长确定)。

1.确定议题。会议议题由校长根据分管校长和相关部门的提议确定。

2.准备材料。会议所需文件、审议需要的决策方案、草案及说明等资料,由分管校长组织相关部门提前准备。3.酝酿意见。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必要的会议材料应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要认真熟悉材料,酝酿意见,做好发言准备。

4.充分讨论。议题由分校校长或有关负责人作简要说明,与会人员应就议题充分讨论并发表明确的意见。讨论时,坚持一把手本位表态制,校长在听取其他与会人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意见。

5.逐项表决。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议题经充分讨论后,进行表决。

6.作出决定。校长根据会议讨论、表决情况,对决策事项作出通过、不予通过、修改或者再次审议的决定。作出通过决定的,由校长签发;作出修改决定的,由承办部门依照会议要求修改后报分管校长审定,由校长签发;属重大原则或者实质内容修改的,作出再次审议决定,按程序重新审议。

7.形成纪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校长否定多数人意见作出最后决定的,须在会议纪要中说明理由。会议作出的决定,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

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的,应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进行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组成人员到会方能举行,并且分管校长必须到会,如分管副校长因故无法到会,除特别紧急事项须立即进行决策外,该事项应留待下次会议决定。遇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如来不及领导集体讨论决定的,分管副校长长应及时报告。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校内各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加强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岗位构成。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是指与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内部监督等经济业务有关的审批、执行和监督等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

2、制定岗位责任制的原则。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坚持:才能与岗位相统一的原则,职责与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和考核与奖惩相一致的原则。

3、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和内容。以书面形式描述关键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岗位权利以及与其他岗位的关系。

(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

1、实行轮岗制度。单位经济活动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轮岗周期为5年(特殊原因或特殊岗位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轮岗时间)。

2、把好人员入口关。关键岗位人员选拔要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的资格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背景和从业资格等。

3、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每年的学习计划中安排相应内容,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稽核机制

学校成立内部监督稽核机构(人员兼职),负责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内部监督检查频率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向监督检查,必要时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专项检查、抽查等监督检查工作。

(二)内部监督检查内容

第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具体包括:

1、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是否确定而且一贯地执行。

2、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尤其是国家明确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否明确;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就办理业务的情形;是否存在越权审批、随意审批情形。

4、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是否建立或采取了替代措施,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

5、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第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具体包括:

1、预算业务重点检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制度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预算执行分析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2、收支业务重点检查:收支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印章和票据的使用、保管是否存在漏洞;相关凭据的审核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核查的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3、政府采购业务重点检查:府采购活动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政府采购与财会、资产管理等岗位之间是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并得到有效执行;政府采购申请的审核是否严格;验收制度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等。

4、资产管理重点检查:各类资产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按规定建立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财产保护控制措施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三)监督检查程序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内部监督机构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方案中应当明确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实施计划、人员构成等相关内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监督检查。

2、实施监督检查: 第一步,内部监督机构获取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掌握内部控制建立情况。例如,单位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图、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岗位责任书,以及相关的财务数据等。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了解内部控制在建立上是否覆盖了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针对风险点选择了恰当的控制措施以及以前期间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措施整改等。

第二步,根据了解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确定监督查的范围和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编制工作底稿。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查找内部控制缺陷。

第三步,复核和验证。在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如实反映检查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检查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时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与相关业务部门达成一致。监督检查的结果和改进建议应当经过相关工作人员复核和验证。

3、编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包括:

1)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即《某某某学校内控规范》和单位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2)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范围,即全面检查评价还是就某特定业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

3)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即内部监督工作流程以及现场测试采用的主要方法;

4)以前期间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情况; 5)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意见或建议; 6)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评价、结论及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内不能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侧重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内部控制建立的合法性,即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建立过程中,是否做到以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前提,以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以及《某某某学校内部控制规范》作为依据。

2)内部控制建立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覆盖了所有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任务都具备约束力。

3)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性,即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重点关注了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4)内部控制建立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二是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侧重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各个业务控制在监督检查期内是如何运行的。2)各个业务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

3)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4)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

4、提交自我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对拟采取的整改计划和措施作出决定,以改进单位内部控制。

5、应用自我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应当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和考核评价相关工作人员的依据。

对于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出表扬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应当根据单位负责人的要求提出整改建议,要求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时整改,并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对已经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第三篇:卫生院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黄莺乡卫生院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一、领导决策机制

(一)单位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职能:

1、研究制定规章制度;

2、统一指导和协调各业务组开展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

4、评估各各业务组、各流程工作情况;

5、研究制定内控处理决定。

(二)领导班子的内控职能:

1、落实加强内控的措施;

2、研究制定预算;

3、审订大型投资项目;

4、确定管理岗位人选和职责;

7、领导成员对决策事项的内控负领导责任,对分管工作或项目的内控负直接责任;

(三)单位决策的内部控制流程:

1、单位内部相关科室提交预算、采购、资产分配、岗位管理等初步方案;

2、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论证会议,研究初步方案;

3、分管领导向领导小组提交方案,进行研究,形成决定;

4、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四)、汇报机制

各小组开展每季度定期向工作小组汇报本季度内控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沟通机制

各小组开展相互沟通机制,不定时开展信息沟通,内控方法参考及工作学习等情况。

(六)议事决策机制

对于重大问题开展议事决策机制,对于重大问题需经领导小组开会研究同意并请主要领导同意后执行。

二、风险评估机制

(一)单位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财会室、办公室等科室人员组成,一般5—7人。

(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的职能:

1、单位每年初对当年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确定。

2、下列经济活动必须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1)单位预算。

(2)大型投资项目(投资5万元以上的基建维修项目、投资5千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项目)及合同。(3)价值5千元以上的资产分配、调配事项。

3、风险评估流程:

(1)实施有关人员向风险评估小组提交议项。

(2)风险评估小组研究制定评估意见,重大项目应提交评估报告;特别重大项目或争议较大的项目应邀请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3)由领导小组组长审阅、签字。(4)进入实施流程。

4、风险评估分为高、中、低、无共四个等级,评估时应说明具体“风险点”。中级以上风险的经济活动是否实施应交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三、岗位管理机制

(一)、关键岗位相关人员职责

1、会计人员:

(1)做好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协调、监督工作。(2)负责会计科目的审核、记账、报表工作。(3)负责印鉴、账薄、档案管理工作。(4)负责收费记账工作。

(5)内控专家组成员、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2、资产管理员:资产管理员负责单位资产实物台账的建立、登记、保管、清查工作,组织各部门资产移交、移动、清查工作。

3、出纳员:(1)负责支付申请工作,协助会计主管做好报表工作。(2)负责现金、支票管理工作。(3)负责票据管理、制单工作。(4)其他现金收缴工作。

(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1、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十二条确定。

2、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科室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4、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5、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中心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四、授权和审批机制。

(一)采购(审批)流程:

1、拟定采购计划。根据预算提交采购申请说明,包括采购的用途、品名、型号、单价、估价、采购人(项目负责人)等。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确认。

2、风险评估。对大额投资项目,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将采购计划交风险评估小组负责人进行风险评估。

3、单位审批。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中心主任审批。

4、财政审批。由采购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财会室,由财会室报财政局审批。

5、组织采购。由采购部门负责人责成采购负责人将获批项目报采购部门,会同后勤采购人员组织采购。

6、收货、验收。由采购部门负责收货、验收、保管,并签《收货验收单》,作为记账凭证报销。收货的同时必须确定保管和使用责任人,未明确保管人和责任人的不予报销。

7、进入报销程序。

(三)出差、招待审批流程:

1、中心主任审批。

2、按审批的时间、地点、控制额出差或接待。

3、整理票据,进入报销程序。

(四)报销流程:

1、经办人整理票据、凭证。

(1)采购、出差的审批单及上级通知、安排。(2)财政部门批件、招标手续、合同。(3)票据。

2、经办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在票据上签字。

3、经办人将票据、凭证等交出纳初步审核、制单。

4、财会室负责人审核。

5、中心主任审核签字。

6、报销。

7、进入财务内部管理程序。

五、业务管理机制

(一)不相容岗位管理和工作协调机制:

1、会计主管岗位、审计员、出纳员、资产管理员等岗位,以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岗位为不相容岗位,其工作职能应当相互分离,避免混搭。

2、因缺少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因病因事暂时离岗等原因导致不相容岗位必须产生工作交叉的,必须报学校批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相应岗位人员必须对相关业务负责。

(二)收支管理机制:

1、收入管理机制。出纳员负责收款,会计负责票据、核算。

2、支付机制。(1)责任科室和后勤科负责验收、发票等等,财务人员负责支付。在支付前提供完整的审批手续、票据、合同等。

(三)资产管理机制:

1、贯彻管理先行原则。采购部门负责人必须在资产购置前确定物品管理人、使用人、存放地点、管理措施。成套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做到管理制度先到位。

2、资产购置记账。资产购置在验收入库后、报销前由经办人填写《资产购置清单》交由财务人员记资产账。

3、资产清查。(1)对账:财务科每半年对当年购置资产进行对账,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2)清查:单位每年对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3)资产移动和借出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并由资产管理人进行登记。借出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否则应重新记载。(4)使用人对资产损坏或遗失负责,赔偿损失。

5、资产报废与核销。资产报废由管理员提出建议,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专业人员查验确认,批准核销。已报废或基本丧失功能的资产应该在本内及时核销。

六、培训机制

(一)培训机制。

单位建立内控培训机制。培训分三个层面:

1、管理层面:主要是法律法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培训,增强规范做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2、专业层面: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普及层面:面向单位全体职工开展普及性培训,普及财务工作和内控常识,增强工作的规范性。

(二)主要内容

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尤其是对领导成员、科室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3、事业单位会计规则。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7、上级关于接待、出差、补助等相关文件。

七、监督机制。

1、预算公开。

2、程序公开。

3、决算公开。

八、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一)评价和奖惩机制

单位领导小组每年对各科室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二)责任追究机制。

单位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半年对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检查清理,按照 “责任倒查”的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篇:浅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版]

浅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就银行机构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银行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会计系统的控制、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是指作为企业的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经营目标充分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引起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这一金融运行的微观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机制功能弱化”,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准入,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金融风险渐已显现,现有的金融内部控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再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内控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内控基础不牢固等历史原因,造成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重新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效果,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作为对金融业务进程进行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对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各个时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央银行监管的规章,使金融机构经营不偏离方向,减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二是有利于防止金融资产流失,确保金融资产安全、完整与增值;三是有利于实现金融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有效抵制来自各方面干扰性因素的影响,提高金融工作效率,增强金融业务运作的透明度;四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发现自身问题的症结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将金融风险有效控制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五是有利于明确金融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的职责范围,实行金融决策、具体执行、事后监督三方分离,增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律管理的能力,减少金融管理风险;六是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堵塞金融业务漏洞,不给金融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总之,面对此起彼伏、肆意冲击的金融风险,只有积极稳妥地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二、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基层金融机构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与程序。在防范经营风险,维护资金安全,确保稳健经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基层金融机构在强化内控控制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健全了内部控制机制体系,但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教育薄弱,工作不到位。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银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扩大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基层金融机构“重业务发展,轻思想教育”现象日益明显,忽视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放松了对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从近年来基层金融机构所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分析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往往是放松了学习和思想上的改造,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下,政治信念发生了动摇,一味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私欲膨胀,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直至见利忘义,以身试法。

(二)内控意识薄弱。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对内部控制缺乏系统性认识,错误地认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有了内部控制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更有甚者将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内部控制禁锢思想、束缚手脚,影响金融业务发展,于是有意无意地突破内部控制的限制,盲目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参与无序竞争,从事违规经营。

(三)有章不循,制度不落实。金融系统的违规违法事件,虽然有犯罪分子自身放松思想改造等方面的原因,但内部控制制度失控和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是使犯罪分子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各业务岗位之间责任不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形同虚设,部分从业人员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使各项内控制度得不到落实

(四)内部控制目的不明确。一些基层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措施,不是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堵塞漏洞、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发生,而是为了装潢门面,做给别人看,应付上级行检查的。日常工作中,不能拿出时间和精力检查内部控制落实情况,不积极自觉履行内部控制制度,每逢内部控制检查来临,大肆舞弊,欲盖弥彰,抓紧时间补办内部控制手续,甚至在空白的检查记录上签字,检查内容由经办人员填写等。

(五)处罚措施乏力。尽管各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内控制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仍不时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正面要求多,寄希望于人们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对越权行事、违规操作及弄虚作假者没有具体而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处理问题往往批评教育多,或罚款了事,使一些人在执行内控制度上始终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更使一些人挺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强化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对于基层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正确的做法是,正视这些问题,县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都要从维护本辖区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高度出发,共同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克服解决。

1.规范制度建设程序,从源头上加强内控制度的操作效力。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现为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要保障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建设程序。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从规范“立法”程序做起,要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修改和制定等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同时要规范制度建设的“论证程序”,在制度出台前至少经过三道论证程序,即风险论证、合规论证和法律论证。一是由制度制订部门组织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与评估,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在制度发布前做好模拟风险的论证与评价,使预防性控制措施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在内部设立合规部门,对制度制订条款是否符合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管要求进行审查,对关联制度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论证,保证制度的严密性。三是要加强制度的法律论证手续,制度的修订要提请法律工作者(如法律顾问)对制度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制度的合法性。此外还要规范内控制度的“评价程序”,要着重建立制度执行效果信息反馈机制,由内审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评价,提出工作建议,以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

2.倡导内控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知程度。内控文化建设是建立内控长效管理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几年开展的专项内控制度活动中,无不将内控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就目前而言,我们有必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继续加强内控制度教育,积极开展普及内控制度教育,通过学习确保从业人员理解并掌握内控制度,通过知识考试等手段巩固学习效果,做到每项内控制度必学,每位员工必懂。二要继续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着重从职业道德、思想文化上促进员工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强调按章办事,引导员工树立责任意识,把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统一起来,以道德素养规范职业行为,达到内控管理的要求。三要合理设置各岗位的内控职责,明确内控责任,在员工工作考核中,要纳入其工作期间内控履职责任评价,对不规范行为要实行责任倒查与“问责”,要将内控执行情况与个人职业生涯升迁相挂钩,以加强在岗员工履行内控职责的责任心,使内控管理成为员工自发的行为。四要建立内控执行评价与激励措施,对员工执行内控的情况组织评价,通过开展内控管理竞赛,评选“守规之星”等活动,激励员工规范业务操作。对积极履行内控制度、在防范风险方面做出贡献的员工要明确奖励制度,增强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使内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3.加强违规惩治力度,以强制力保障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性。每一次对违规行为的纵容,必将使内控制度的效用削减一分,最终导致内控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的软弱无力。由此可见,在内控管理上对违规和酿造风险的行为一定要惩戒到位。要加强检查力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控监督部门要做到“三铁两见”。“三铁”即现场检查铁面无私,落实问题铁证如山,行政处罚铁案不翻;“两见”即每一次检查都要见人(就是处罚人),见钱(就是罚款),并且要把处理人放到主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把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口前移到风险的源头。

4.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战略意义上建立长效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建设实际上是对金融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控制能力,是企业发展更加有序而持久的保障。因此,必须将内控管理作为评价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以此促进长效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一是要从内控管理的角度把握规模与质量的平衡点,如将主营业务结构的合理性、预期波动性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着重从业务结构上分析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二是要从内控管理的角度核算经营成本,在绩效考核中注重克服各种“散”、“乱”、“险”的经营行为,要保证经营管理目标明确,做到在规范中求发展,而不是在发展中求规范。三是要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风险与效益最佳配比,进而确定目标市场,在绩效考核中突出考核目标市场客户拓展业绩,从而保证企业强劲持久的竞争优势。

第五篇:XX中学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相关的工作机制

双捷中学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相关的工作机制

2016年10月

(一)学校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职能:

1.研究制定规章制度。

2.统一指导和协调各业务组开展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

4.评估各部门、各业务组、各流程工作情况。

5.研究制定内控处理决定。

(二)领导班子的内控职能:

1.落实加强内控的措施。

2.研究制定预算。

3.审订大型投资项目。

4.确定管理岗位人选和职责。

5.研究确定办学资源分配方案。

6.研究确定责任追求和处理意见。

7.领导成员对决策事项的内控负领导责任,对分管工作或项目的内控负直接责任。

(三)学校决策的内部控制流程:

1.学校相关单位(处室、年级、业务组)提交预算、采购、资产分配、岗位管理等初步方案。

2.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论证会议,研究初步方案。

3.分管领导向办公会(校务会议)提交方案,进行研究,形成决定。

4.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END

下载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梁河县大厂乡中心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方案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通过完善廉政预警和防范机制,做好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防范工作,最......

    学校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最终定稿)

    学校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下一步内部控制工......

    学校内部控制手册

    内部控制手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

    下一步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定稿

    【2017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要求,通过清理职权、优化流程、预防风险,努力形成制度确权、科学分权、公开亮权......

    学校内部控制自查报告

    2017年XXXX 内部控制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2016年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的通知》(川财会„2017‟27号)、《南充市财政局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2016......

    下一步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下一步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一步学校内部......

    学校内部控制手册

    部 控 制 册 xx 中心学校 0一五年四月 内 手 二 目 录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规范„„„„„„„„„„„„„„„„„„„„„„„1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下一步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下一步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7〕21号)文件;睢宁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财政部关于印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