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

时间:2019-05-13 09:5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

第一篇: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

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库电子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库业务的不断创新,电子化已为我国国库内部控制广泛应用,控制的内容,由会计业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强了国库控制风险的防范能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国库电子化呢?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国库电子

化以及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是什么呢?本文针对对这些问题做了些粗浅探讨,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国库电子化?国库电子化指的是国库管理、核算改变以往手工核算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创建信息平台,实现电脑核算、记账、及数据处理的工作方式。

二、现阶段实行国库电子化的意义国库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给国库会计核算带来深刻的变革,对完善国库职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体现在:1电子化建设带来国库会计核算的深刻变革以我区支库为例,在1986年人行、工行分设时,每天只有两三笔业务,全年预算收支合计不超过1千万元。而2003年,我区支库全年共组织预算收入3.8亿元,办理预算拨款3.2亿元,年业务量累计9.9万笔。具体体现在:(1).会计核算手段从最初的手工记账逐渐发展到计算机处理、纵向联网。从1990年国库电子化刚起步时的东海微机,到90年代后期的HP486、HP586,一直发展到今天的PⅢ、PⅣ,微机配置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库会计核算提供了优良的硬件。(2).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库会计应用软件不断升级换代。从1990年的税款报解程序到2001年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再到2002年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软件更新速度加快,业务集成度和功能扩展性更加优化,极大地减轻了国库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国库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1990年10月,我区支库开始应用税款报解程序处理国库业务。这是国库电子化的开端,也是国库会计核算的第一次革命。(3)、为了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2003年国库部门推广应用E2.0国库核算应用软件,不但能够处理现有的全部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前瞻性,容纳了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单一账户、横向联网等子系统,实现了与支付系统、同城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系统的直接连接,为用户提供开放性操作平台。

2、网络化是国库电子化的必然趋势(1)、网络化是国库电子化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并联接所有的经济部门。这将催生国库管理的第二次革命,那就是表示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旨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过时,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国库电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实时处理,成为了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国库电子化工作的制高点。(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决定了国库网络的功能和结构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国库电子网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那就是以国库为中心,与当地的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以及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网络联接,自动处理预算收入收纳、报解和预算支出拨付业务。该系统包括国库业务横向联网和纵向联网。经过多年建设,国库系统已基本实现内部纵向联网。但是由于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的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相对独立,从而导致横向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缝衔接难以实现,致使一笔税款要在纳税单位、代理银行、征收机关、国库和财政等部门重复处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3)、国库发展迫切需要业务的网络化处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造成财政收支项目日趋细化,财政收支规模加速扩张,使得国库业务量大、劳动强度高、税款入库环节多、监督手段落后、资金风险高等不足之处日益突出,客观上迫切需要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合作更密切、更协调。而只有进一步推进国库网络化建设,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处理,才能把国库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提高国库分析质量和国库管理水平,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促进国库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

3、促进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1)、国库会计核算自成体系,对充实区支库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E2.0正式运行后,区支库作为中心支库的子系统,通过“国库内部往来”汇划资金,使区支库独立摆放,独立地处理收支账务、编制报表、办理联行查询查复、凭证装订保管和事后监督等相关事项,成为区支行一个业务较为独立的部门。同时,E2.0对国库岗位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内控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需要,区支库至少需设置会计主管岗、明细岗、资金岗、综合岗等六

个岗位,并且系统不允许兼岗。除核算职能外,区支库还担负着对乡镇金库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监督等管理职能。因此,在目前区支行国库与会计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下,人员相互兼职,国库专职人员较少,无法充分履行管理职能。为充分履行国库职能,人民银行应抓住机遇,健全国库机构,保障国库人员的配足配齐,保证国库人员不再在会计岗位兼职,促进国库稳

定发展。(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拓展了区支库的职能空间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拓宽了区支库的服务空间,使区支库的服务对象由原来有限的辖区内的预算单位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商品、劳务的提供者和实行跨区域支付,成为公共财政框架中国库资金收付的枢纽。为更好地履行职能,客观上要求国库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中,理顺国库管理体制势在必行。(3)、确立国库机构、人员、经费的相对独立机制成为必然选择在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明确由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国库机构单设、人员编制和经费单列、业务垂直领导、会计核算独立的新的国库管理体制。基层国库与当地人民银行不再具有隶属关系,而是直接接受上级国库的领导。(4)、E2.0为区支库职能转型创造了良机随着E2.0在运行中的逐步完善,国库部门将拥有自己的联行系统,业务将实现网络化实时处理,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进入到更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把国库人员从繁琐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不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业务检查监督,而且更新了管理目标和管理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习惯,促使国库职能由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向核算与管理并重转变。一是有利于核算管理,重点加强对缴款书、拨款凭证的要素审核,定期与财政、征收机关、乡镇金库对账,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有利于现场监督,重点监督延压税款、过渡账户、退库等事项;三是有利于内部管理,重点防范员工素质风险,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事后监督制度,防止内部案件的发生。

三、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由控制环境、控制制度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国库内部控制的核心,由国库部门组织体系控制、国库人员控制两部分构成,决定其他控制要素如何发挥做用,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1)、国库部门组织体系控制。国库部门由人行总行国库局、分行国库处、中心支行国库科为主,包括基层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组成国库部门责任体系,同时,各级国家财政机关对国库资金享有支配权,对国库业务具有监督权。发挥着有效的上下级指导、同级横向监督机制。总行国库局负责批准并定期审查整体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认清国库的主要风险,确定风险的程度,确保能采取必要步骤、识别、衡量、评审和控制风险。下级国库部门负责执行由上级国库部门批准的战略和政策,明确责任和报告的关系,确保责任能有效的执行,确定本部门适当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级财政部门随时对国库资金及管理现状进行监督,确保国库资金万无一失。(2)、国库人员控制。国库管理层负责按照高标准促进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人力资源作为国库部门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而且作为国库系统的操作者和使用者,人员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国库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对国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国库人员不但道德品质要好,能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而且要业务熟、技术精,不仅掌握国库专业知识,而且了解相关财税知识。因此,要立足区支库实际,积极做好人员培训,改变目前国库人员知识陈旧、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的情况。针对计算机这一高技术工具掌握利用程度较低的现状,可以采取鼓励自学、培训考核为主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国库理论等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并严格考核,以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业务队伍,塑造既精通国库业务、善于管理,又懂计算机知识、擅长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网络化和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库电子化发展进程。

2、制度控制国库内部控制的制度,是国库部门在会计工作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它具有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国库业务规范、正常运行的作用。国库制度是国库工作的准绳和依据。国库的一切工作都要遵循国家、部门的法规制度,已此来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制定、创新、完善国库制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1)、资金的安全、效率性。制定的制度应符合国库资金安全的同时要运用效率高的要求。资金安全是国库服务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服务的根本。在电子化环境下,在制度上如何适应国库电子化的要求,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是对国库制度突破现有框架的现实要求。(2)、制度的前瞻性。制定的制度应适应国库业务发展、创新的要求,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未来性,使之成为国库发展的动力。(3)、制度的实践性。制定的制度应适应国库具体工作的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3、程序控制在国库电子化环境下,国库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和其他国库综合应用系统。国库信息系统的程序控制,是指为系统和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硬件、软件)、环境、运行”实施的控制,它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国库信息系统。(1)、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国库信息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比较大,对国库业务的发展和国库的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深远,必须谨慎从事。应用系统开发控制,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应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应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按规范收集和保管有关系统的资料并加以保密;新的系统应与传统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替代传统系统使用;系统验收时要有严格的验收程序等。(2)、软、硬件控制。

1、软件安全控制。主要是指对程序的安全控制。常用的控制包括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和加密文件的接触控制;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的程序备份控制;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价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的防病毒控制等。

2、硬件安全控制。国库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的安全。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3)、网络的信息安全控制。为保证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隧道技术等。(4)、系统组织与管理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根据国库业务性质,在国库信息系统中按岗位、职责等形式进行权限划分,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1、岗位分工控制。其中较重要的岗位有系统维护岗、主管岗、综合审核岗。系统维护岗主要负责系统的硬件管理工作,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主管岗位主要负责对系统操作人员分配岗位权限和对特殊业务进行授权处理。综合审核岗位主要负责审查机构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处理结果的安全性、合法性,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

2、操作权限控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接触系统。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5)、应用控制。是对会计国库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包括:

1、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经过必要的授权,经有关人员对数据的真实、合法性进行检查;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检、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主要包括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文件的标识、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3、数据通讯控制。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4、数据输出控制。是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上控制措施。

5、数据存储控制,是为确保国库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及时、安全、适当地储存,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6、系统日志控制。国库信息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对主要业务处理情况和异常情况、重要事项进行自动记录,以便业务人员查询、跟踪。以上就我国目前国库电子化及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所做的一些粗浅见解,我们只有坚持相互结合的原则,各有侧重,系统协调,才能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我国国库综合控制体系,增强国库控制风险防范能力。

第二篇:卫生院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黄莺乡卫生院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一、领导决策机制

(一)单位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职能:

1、研究制定规章制度;

2、统一指导和协调各业务组开展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

4、评估各各业务组、各流程工作情况;

5、研究制定内控处理决定。

(二)领导班子的内控职能:

1、落实加强内控的措施;

2、研究制定预算;

3、审订大型投资项目;

4、确定管理岗位人选和职责;

7、领导成员对决策事项的内控负领导责任,对分管工作或项目的内控负直接责任;

(三)单位决策的内部控制流程:

1、单位内部相关科室提交预算、采购、资产分配、岗位管理等初步方案;

2、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论证会议,研究初步方案;

3、分管领导向领导小组提交方案,进行研究,形成决定;

4、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四)、汇报机制

各小组开展每季度定期向工作小组汇报本季度内控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沟通机制

各小组开展相互沟通机制,不定时开展信息沟通,内控方法参考及工作学习等情况。

(六)议事决策机制

对于重大问题开展议事决策机制,对于重大问题需经领导小组开会研究同意并请主要领导同意后执行。

二、风险评估机制

(一)单位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财会室、办公室等科室人员组成,一般5—7人。

(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的职能:

1、单位每年初对当年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确定。

2、下列经济活动必须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1)单位预算。

(2)大型投资项目(投资5万元以上的基建维修项目、投资5千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项目)及合同。(3)价值5千元以上的资产分配、调配事项。

3、风险评估流程:

(1)实施有关人员向风险评估小组提交议项。

(2)风险评估小组研究制定评估意见,重大项目应提交评估报告;特别重大项目或争议较大的项目应邀请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3)由领导小组组长审阅、签字。(4)进入实施流程。

4、风险评估分为高、中、低、无共四个等级,评估时应说明具体“风险点”。中级以上风险的经济活动是否实施应交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三、岗位管理机制

(一)、关键岗位相关人员职责

1、会计人员:

(1)做好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协调、监督工作。(2)负责会计科目的审核、记账、报表工作。(3)负责印鉴、账薄、档案管理工作。(4)负责收费记账工作。

(5)内控专家组成员、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2、资产管理员:资产管理员负责单位资产实物台账的建立、登记、保管、清查工作,组织各部门资产移交、移动、清查工作。

3、出纳员:(1)负责支付申请工作,协助会计主管做好报表工作。(2)负责现金、支票管理工作。(3)负责票据管理、制单工作。(4)其他现金收缴工作。

(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1、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十二条确定。

2、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科室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4、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5、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中心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四、授权和审批机制。

(一)采购(审批)流程:

1、拟定采购计划。根据预算提交采购申请说明,包括采购的用途、品名、型号、单价、估价、采购人(项目负责人)等。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确认。

2、风险评估。对大额投资项目,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将采购计划交风险评估小组负责人进行风险评估。

3、单位审批。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中心主任审批。

4、财政审批。由采购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财会室,由财会室报财政局审批。

5、组织采购。由采购部门负责人责成采购负责人将获批项目报采购部门,会同后勤采购人员组织采购。

6、收货、验收。由采购部门负责收货、验收、保管,并签《收货验收单》,作为记账凭证报销。收货的同时必须确定保管和使用责任人,未明确保管人和责任人的不予报销。

7、进入报销程序。

(三)出差、招待审批流程:

1、中心主任审批。

2、按审批的时间、地点、控制额出差或接待。

3、整理票据,进入报销程序。

(四)报销流程:

1、经办人整理票据、凭证。

(1)采购、出差的审批单及上级通知、安排。(2)财政部门批件、招标手续、合同。(3)票据。

2、经办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在票据上签字。

3、经办人将票据、凭证等交出纳初步审核、制单。

4、财会室负责人审核。

5、中心主任审核签字。

6、报销。

7、进入财务内部管理程序。

五、业务管理机制

(一)不相容岗位管理和工作协调机制:

1、会计主管岗位、审计员、出纳员、资产管理员等岗位,以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岗位为不相容岗位,其工作职能应当相互分离,避免混搭。

2、因缺少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因病因事暂时离岗等原因导致不相容岗位必须产生工作交叉的,必须报学校批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相应岗位人员必须对相关业务负责。

(二)收支管理机制:

1、收入管理机制。出纳员负责收款,会计负责票据、核算。

2、支付机制。(1)责任科室和后勤科负责验收、发票等等,财务人员负责支付。在支付前提供完整的审批手续、票据、合同等。

(三)资产管理机制:

1、贯彻管理先行原则。采购部门负责人必须在资产购置前确定物品管理人、使用人、存放地点、管理措施。成套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做到管理制度先到位。

2、资产购置记账。资产购置在验收入库后、报销前由经办人填写《资产购置清单》交由财务人员记资产账。

3、资产清查。(1)对账:财务科每半年对当年购置资产进行对账,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2)清查:单位每年对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3)资产移动和借出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并由资产管理人进行登记。借出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否则应重新记载。(4)使用人对资产损坏或遗失负责,赔偿损失。

5、资产报废与核销。资产报废由管理员提出建议,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专业人员查验确认,批准核销。已报废或基本丧失功能的资产应该在本内及时核销。

六、培训机制

(一)培训机制。

单位建立内控培训机制。培训分三个层面:

1、管理层面:主要是法律法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培训,增强规范做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2、专业层面: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普及层面:面向单位全体职工开展普及性培训,普及财务工作和内控常识,增强工作的规范性。

(二)主要内容

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尤其是对领导成员、科室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3、事业单位会计规则。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7、上级关于接待、出差、补助等相关文件。

七、监督机制。

1、预算公开。

2、程序公开。

3、决算公开。

八、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一)评价和奖惩机制

单位领导小组每年对各科室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二)责任追究机制。

单位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半年对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检查清理,按照 “责任倒查”的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篇:浅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版]

浅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就银行机构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银行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会计系统的控制、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是指作为企业的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经营目标充分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引起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这一金融运行的微观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机制功能弱化”,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准入,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金融风险渐已显现,现有的金融内部控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再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内控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内控基础不牢固等历史原因,造成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重新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效果,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作为对金融业务进程进行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对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各个时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央银行监管的规章,使金融机构经营不偏离方向,减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二是有利于防止金融资产流失,确保金融资产安全、完整与增值;三是有利于实现金融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有效抵制来自各方面干扰性因素的影响,提高金融工作效率,增强金融业务运作的透明度;四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发现自身问题的症结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将金融风险有效控制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五是有利于明确金融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的职责范围,实行金融决策、具体执行、事后监督三方分离,增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律管理的能力,减少金融管理风险;六是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堵塞金融业务漏洞,不给金融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总之,面对此起彼伏、肆意冲击的金融风险,只有积极稳妥地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二、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基层金融机构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与程序。在防范经营风险,维护资金安全,确保稳健经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基层金融机构在强化内控控制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健全了内部控制机制体系,但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教育薄弱,工作不到位。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银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扩大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基层金融机构“重业务发展,轻思想教育”现象日益明显,忽视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放松了对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从近年来基层金融机构所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分析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往往是放松了学习和思想上的改造,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下,政治信念发生了动摇,一味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私欲膨胀,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直至见利忘义,以身试法。

(二)内控意识薄弱。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对内部控制缺乏系统性认识,错误地认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有了内部控制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更有甚者将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内部控制禁锢思想、束缚手脚,影响金融业务发展,于是有意无意地突破内部控制的限制,盲目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参与无序竞争,从事违规经营。

(三)有章不循,制度不落实。金融系统的违规违法事件,虽然有犯罪分子自身放松思想改造等方面的原因,但内部控制制度失控和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是使犯罪分子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各业务岗位之间责任不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形同虚设,部分从业人员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使各项内控制度得不到落实

(四)内部控制目的不明确。一些基层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措施,不是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堵塞漏洞、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发生,而是为了装潢门面,做给别人看,应付上级行检查的。日常工作中,不能拿出时间和精力检查内部控制落实情况,不积极自觉履行内部控制制度,每逢内部控制检查来临,大肆舞弊,欲盖弥彰,抓紧时间补办内部控制手续,甚至在空白的检查记录上签字,检查内容由经办人员填写等。

(五)处罚措施乏力。尽管各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内控制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仍不时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正面要求多,寄希望于人们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对越权行事、违规操作及弄虚作假者没有具体而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处理问题往往批评教育多,或罚款了事,使一些人在执行内控制度上始终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更使一些人挺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强化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对于基层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正确的做法是,正视这些问题,县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都要从维护本辖区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高度出发,共同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克服解决。

1.规范制度建设程序,从源头上加强内控制度的操作效力。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现为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要保障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建设程序。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从规范“立法”程序做起,要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修改和制定等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同时要规范制度建设的“论证程序”,在制度出台前至少经过三道论证程序,即风险论证、合规论证和法律论证。一是由制度制订部门组织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与评估,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在制度发布前做好模拟风险的论证与评价,使预防性控制措施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在内部设立合规部门,对制度制订条款是否符合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管要求进行审查,对关联制度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论证,保证制度的严密性。三是要加强制度的法律论证手续,制度的修订要提请法律工作者(如法律顾问)对制度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制度的合法性。此外还要规范内控制度的“评价程序”,要着重建立制度执行效果信息反馈机制,由内审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评价,提出工作建议,以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

2.倡导内控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知程度。内控文化建设是建立内控长效管理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几年开展的专项内控制度活动中,无不将内控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就目前而言,我们有必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继续加强内控制度教育,积极开展普及内控制度教育,通过学习确保从业人员理解并掌握内控制度,通过知识考试等手段巩固学习效果,做到每项内控制度必学,每位员工必懂。二要继续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着重从职业道德、思想文化上促进员工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强调按章办事,引导员工树立责任意识,把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统一起来,以道德素养规范职业行为,达到内控管理的要求。三要合理设置各岗位的内控职责,明确内控责任,在员工工作考核中,要纳入其工作期间内控履职责任评价,对不规范行为要实行责任倒查与“问责”,要将内控执行情况与个人职业生涯升迁相挂钩,以加强在岗员工履行内控职责的责任心,使内控管理成为员工自发的行为。四要建立内控执行评价与激励措施,对员工执行内控的情况组织评价,通过开展内控管理竞赛,评选“守规之星”等活动,激励员工规范业务操作。对积极履行内控制度、在防范风险方面做出贡献的员工要明确奖励制度,增强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使内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3.加强违规惩治力度,以强制力保障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性。每一次对违规行为的纵容,必将使内控制度的效用削减一分,最终导致内控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的软弱无力。由此可见,在内控管理上对违规和酿造风险的行为一定要惩戒到位。要加强检查力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控监督部门要做到“三铁两见”。“三铁”即现场检查铁面无私,落实问题铁证如山,行政处罚铁案不翻;“两见”即每一次检查都要见人(就是处罚人),见钱(就是罚款),并且要把处理人放到主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把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口前移到风险的源头。

4.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战略意义上建立长效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建设实际上是对金融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控制能力,是企业发展更加有序而持久的保障。因此,必须将内控管理作为评价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以此促进长效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一是要从内控管理的角度把握规模与质量的平衡点,如将主营业务结构的合理性、预期波动性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着重从业务结构上分析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二是要从内控管理的角度核算经营成本,在绩效考核中注重克服各种“散”、“乱”、“险”的经营行为,要保证经营管理目标明确,做到在规范中求发展,而不是在发展中求规范。三是要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风险与效益最佳配比,进而确定目标市场,在绩效考核中突出考核目标市场客户拓展业绩,从而保证企业强劲持久的竞争优势。

第四篇:加强财政内部控制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范文

加强财政内部控制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刘爱云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财政部门是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的职能部门,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责无旁贷。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针对财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资金安全,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一、国库资金控制

国库部门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三块。一是财政预算资金的控制。财政要严格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收入退库,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的拨付程序拨款,要按月和税务、人民银行国库进行预算收入、支出的对帐,确保数字准确一致。

二是预算外资金的控制。各地预算外资金具体管理方式不同,国库部门有的只管资

金不管专户会计核算,有的既管资金又管专户会计核算,但都要按月和商业银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还要与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核对预算外资金收入、与有关科室核对支出。

三是专项资金的控制。各地专项资金具体管理方式不同,国库部门有的只管资金不

管会计核算,有的既管资金又管会计核算,但都要按月和商业银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还要与有关科室核对收支。

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

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财政内部涉及财政资金安全的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与预算科及业务科室经办、业务科室经办与国库总预算会计、国库总预算会计与国库拨款经办、国库专项资金出纳与业务科室专项资金会计、支付中心预算会计与出纳会计、预算科及业务科室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使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财政部门对会计核算岗位设置A、B岗,原则上实行定期轮岗,为便于工作,每次可对其中一个岗位轮换。

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控制

由预算科编制预算,经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报人大审批,批复后的预算由预算科作为可执行指标录入,执行过程中指标的追加、追减调整由预算科按审批程序审批后调整;业务科室在指标限额内审核预算单位月用款计划,经国库科批复后,下达到各预算单位,抄送给支付中心;支付中心按照国库科批复的分月用款计划,审核单位申请后,开具支付凭证,补足备用金或通知银行付款;国库科按支付中心传递的代理银行资金支出汇总表,通知人民银行清算。

四、票据控制

明确商业银行支票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安全防范,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预算拨款凭证》应该统一编号,加强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五、印章控制

财务专用章应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同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六、内部审计控制

多年来,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主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及下级财政部门

进行监督检查。目前财政部门内部审计存在薄弱环节,笔者认为,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可履行财政内部审计职责,对财政性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七、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电子信息化,尽

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二是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具体地讲,既要加强对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数据和文字输入、输出、保存等有关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

八、人员素质控制

各级财政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要开展政治思想

教育,引导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彻底清除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财政纪检部门要及时掌握单位人员,尤其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其不正常的思想动向,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良好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减少因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规范操作可能出现的资金安全风险。

(安阳县财政局国库股)

第五篇:浅论国库电子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库核算内容在不断变化,业务量持续上升,这些都对国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国库电子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减轻了国库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国库资金周转,提高了国库资金利用率,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资料信息,充分地发挥了国库的重要作用。国库电子化促使国库会计核算和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国库电子化的现状

(一)国库应用软件不断升级完善。

我省国库电子化的进程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使用全国统一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系统(1.0版)之前共开发推广了4套国库业务处理系统,2003年推广应用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国库会计电子化的开始阶段是各地自主开发,各自推广自己的程序,系统开发环境、操作系统、核算模式、数据接口各不相同,到2003年总行国库局推广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才真正做到了统一规范。2.0系统能够灵活选择一机一库、一机多库等国库业务摆放模式。通过参数设置适应各种财政体制的核算需要,不但能够处理现有的税款报解、国债、记账、存款记息等全部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前瞻性,集成了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单一账户、横向联网等模块,实现了与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等系统的直接连接,为用户提供了开放性的业务操作平台。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运行以来,经过不断升级,业务集成度和功能更加优化,其优点在国库核算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硬件设备不断更新

人民银行系统中国库是较早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也是设备更新较快的部门,从国库电子化刚起步时使用的长城0520微机,到386、486、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器,打印机从LQ1600到激光打印机和行式高速打印机,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国库会计核算提供了优良的硬件环境。

二、国库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国库电子化虽然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库电子化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一)国库应用系统不能满足国库管理的要求。

国库应用系统中会计核算功能较为全面,但未开发事后监督、检查等功能,监管手段电子化水平与国库电算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国库电算化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系统更加广泛,控制的重点由对人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而且控制的程序也应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而目前检查监督方式还停留在手工阶段,监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人员主观意志和自身能力,而且无法通过电子化手段完成对电子化业务实施及时监管。目前随着国库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库监管职能越来越重要,忽略了这些环节,国库电子化就不完整,不仅不适应国库管理的要求,也不利于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提高国库电子化水平。

(二)网络安全问题给国库应用系统带来风险。

目前国库应用系统极易受到内部和外部网络的攻击,一旦遇到病毒或黑客侵入,将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国库系统仍处于人民银行内部网络,网内一些计算机由于业务需要或管理的需要与外部互联网连接,即使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局域网,网内的电话线和电源线不能完全与公用电话线和电源线相隔绝,因此不能实现与互联网的完全物理隔绝。近期发生的冲击波、震荡波病毒的蔓延和造成的后果已说明内联网络并不是一方净土。随着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的建立和发展,国库计算机将面临着来自网络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些都给国库内部控制和管理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为国库系统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适合国库电子化建设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加强网络系统风险防范与控制。

(三)横向联网统一建设的步伐还不是很快。

由于各地财政、税务、海关、国库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和财税体制有差异,联网模式各不相同,有税—银—库模式,有税—库—银模式等等,有的横向联网系统还包含了资金清算。横向联网实施各自为政,地域性强,重复建设,有的地方将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搞,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配套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横向联网建设的不统一和不规范为国库资金带来风险和隐患。随着现代化支付系

统在全国的上线运行,以及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在全国的推广使用,国库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已实现横向联网的地方,其联网模式必须随之改造和升级,没有实现横向联网的地区现在也要进行联网。因此,确定既符合当前业务发展需求和各地实际情况又紧跟改革步伐的横向联网发展方向,剖析和研究横向联网工作中的主要业务和技术问题,对全国横

向联网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应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国库应用系统统计分析功能不够完善。

国库资金运动涉及财政、金融两大宏观调控体系,因而国库统计分析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库应用系统强调会计核算功能较强,但统计分析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实现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自成系统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有的内容是重复劳动,不利于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三、国库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化趋势

全球进入信息化的今天,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不能适应,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国库业务由定时批量处理变为网络化实时化处理,成为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库系统纵向联网是与国库电子化同步发展的,从最早的磁盘报送、传真卡、拨号网络到现在的局域网传输,国库内部纵向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保证了国库资金及时逐级上划。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级预算收入与支出不断提升,政府对财税资金管理力度加强,预算收入入库方式必须进行调整,国库资金周转必须加快,而目前在财税库行之间存在着自成体系、信息闭塞、重复劳动等问题,原始的手工方式缴税和入库不仅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证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实现金融监管,规避资金风险,也不能适应国库及财税部门对信息的需求。由于财政、征收机关、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在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上的密切联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更成为迫切需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势在必行。

(二)数据集中管理的趋势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国库得到广泛应用,国库电子化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绩,但是数据集中管理是大趋势,与国库关系密切的财政、税务、各大商业银行都已开展或实现了数据集中,财税制度的改革、和支付系统的上线也对国库业务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国库必须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实现优质服务和提高管理水平。

1.数据集中有利于强化统一管理,降低风险。数据的集中处理可以节约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促进业务的规范、集成和统一。同时,通过大规模地集中信息,规范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对辖内国库的报表、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和协调,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和预警,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杜绝假帐、假表、假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即时性、真实性、一致性,防范由于数据分散操作带来的业务操作风险。

2.数据集中有利于数据仓库的建立。数据集中是建立准确、有效及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集中是对各级数据库所有原始数据的实时集中,数据集中的水平更高,价值更大。前台数据实时传输,后台数据实时处理,此举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同时将各级财、税、库等部门历年来发布的规章制度、规定、办法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完整的政策法规文献查询检索体系,充分利用电脑信息存储量大、网络化、检索快的优势,将有利于国库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有利于监督和检查。

通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国库电子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施为硬件环境,以数据集中为模式,以国库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以横向联网为桥梁,联接和覆盖全国财、税、库、行的国库电子化蓝图必将成为现实。

下载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库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一、国库信息化建设趋势国库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国库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在电子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国库业务与管理只有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国库......

    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研究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商业银行反洗钱 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学生姓名: 潘昭求 学 号: 200817020237 专业班级: 信管08102 指导教师: 邹汉斌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摘要 随着......

    某某某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5篇

    某某某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行有效分离;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机制。 一、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

    2.2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5篇)

    南社中心小学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富平县财政局、富平县审计局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做好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

    内部控制材料

    内部控制规范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

    XX中学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相关的工作机制

    双捷中学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相关的工作机制2016年10月(一)学校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职能:1.研究制定规章制度。2.统一指导和协调各业务组开展工作。3.开展业务培训。4.评......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之我见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这两个重要方面关系着企业能否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在企业发展......

    内部沟通机制

    构建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医管三期马晓衡医院管理中的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是重点。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其结果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医疗工作是一个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