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1: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

------乐都县高级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施三年来,我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扎实推进新课改工作,深入开展新课程研究、培训、总结、管理,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取提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我校开展新课改工作实施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应对新高考和使用新教辅,四方面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实施新课程方面

1、制定相关制度,保障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新课改形成了统一思想和认识,根据《青海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的精神,构建了具有校本特点的高中课课程体系,成立了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教务处和各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学校的培训工作,选课指导,课程管理和学分认定等工作。制定了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领导和各处室领导管理责任。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课改实施与推进,不断制定和完善保障新课程实施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促进我校普通高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2、教师配备和教学设施配备

教师配备:我校在编教职工149人,学历达标率90%,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为100%,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中、高级教师70余人,省、地区级、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20余人,基本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教师专业成长放在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高考工作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师德师能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水平。

教学设施配备:学校教学设施逐年得到改善,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对各类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提高教学质量批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课程设置、实施与管理 课程方案设置上,我校认识到位,必修、选修课和实践课开设都是按照上级部分指导意见开设的,按照规定的课时计划开足了课程,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形成了国家课程计划相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基本满足了学生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的需要。我校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开创《大学》、《劝学》、《师说》、《弟子规》等文学朗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将其内容实践和校外实践来开展,校内开展了:高一新生军训、艺术周、演讲比赛,各种报告会,大合唱、文艺节目演出等比赛,这些活动丰富活跃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了锻炼熏陶。我校艺体教学连续多年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数几十名艺体生被艺体院校录取。校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搞好社区服务,如:清扫大街,参加县级歌咏比赛、绘画、大型团体操等。

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学校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方案,建立严格的学分认定工作制度和学分认定诚信制定。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学校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出勤和模块考试成绩档次进行综合评价。在模块考试期间,学校进行了宣传发动,严格每一个细节,保障考场秩序,一旦学生因违反考试纪律而将受到校纪校规和取消成绩的处罚。

建立健全了“校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教研机构,分工明确,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具体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针对性强,符合学校实际,教务处,教研室积极开展工作,学期之初制定周密的教学教研计划,学期末及时进行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课堂机制,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率,才能在质量竞争中取得最大的优势。老师备课根据学情在知识、能力、价值观方面进行充分备课、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低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实践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长的“磨课”活动、骨干教师的公开课、优秀教师的“献课”活动、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专任教师课件制作大赛以及课堂教学同课教师的“同课异构”讲课等活动。在这些社会活动中,要求每节课的理念都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符合“五个转变”和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4、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课改成效的技术保障,也是课改的主旨。从课改一开始,我校即着眼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关注点,开展以此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抓住了课改的中心要领。实践证明,这一工作不仅使管理者逐步梳理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了跟踪听评课,推门听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了教学情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2)注重教师师德师能培养,打造名师。发扬先进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学校都要请获得表彰的优秀教师,在学校层面组织进行示范课的讲课活动,我校对青年教师坚持实施“结对子”青年老师培养工程(135工程),师徒互相听评课,互帮互学。对中年老年教师,狠抓教育教学风格,特色的形成,力争成为骨干和名师。

(3)学分管理与认定工作。学分管理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新课程精神在管理评价上的直观体现,我校对学分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持续几年进行了学分管理实验,形成了学校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对于学分分配,学分获得,学分认定,学分计方算方法都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对于补考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全体教师对于学分管理认定工作已经基本认可并掌握了操作方法,从而确保了新课程实施能从根本上的到落实。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学分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考定学分的认识,更加关注教师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

(4)从师资上来看,虽然保证了全部学科(包括选修课)的开设,但综合学科,音乐、美术师资数量仍有不足,有的体现为结构不合理。通用技术学科和研究性学科上问题更为突出,安排了一些其他学科老师代课。(5)选修课程必修化是一个围拢我们的问题。教师、学生没有选课自由,发的什么选修教材就上什么选修课。

(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按相关要求,电子档案、纸介档案、记录、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需要学校和教师完成的内容过于繁复,劳动量大,重复性劳动过多,如何将其合理整合,删繁就简,这是一个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的问题。

(7)部分老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不能充分放手。虽然学习的是新课改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老师没能发挥好合作学习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内容不恰当,学习的合作时间不充分,教师指导不到位,教师课堂失控拖沓等方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停留在形式上。

二、学业水平考试方面的现状和建议

我校高一年级时部分科目便开始赶教学进度,以便到高二时能挤出更多时间进行复习,来应对学业水平考试;高二已经分了文理科,对学文科(理科)的学生要应对理化生通用技术(政史地)的学业水平考试,必然腾出一些时间来复习,(甚至在课程表中多安排这些科目,才能保证考前学完考试内容)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虽然制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但学生不一定卖这个帐,还有可能滋长考试中的作弊之风,学校虽然也提出了以抓学业水平考试促高考的口号,但对文理分科的高考学生来说,高考科目的促进是可行的,对非高考科目的促进就只是口号了。建议分散考试科目时间,将原来在高二学年较为集中的考试学科部分调整疏散到高二第一学期和高二第二学期,落实各学科结课即考。

三、立足校本教研,从容应对新高考

在课改工作刚开始,每位课改老师都参加了省、县级组织的课改培训,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很关注“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新理念,以“校本教研”为切入口,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课题研究。也邀请了课改省份专家到校来讲座,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参与课堂小问题的课题研究,来作为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以摸索出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我校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应对策略,注重“有效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内化所学知识的理论特点和方法论要求,确保学生实现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延伸能力不断优化,并有效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素质和必要的学习习惯,达成“基础理论素养”的优化,关注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养成,克服急功近利心理,难免出现以考定教。随意增删教学内容的短视引为,着眼于教育事业后劲的优化,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和谨慎设计的思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和考等一系列关系,注意克服以教学时间取胜的高耗低效的学习习惯,创造性地理解和实践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切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新课改研究性学习及其他各类技能素质类学科在培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动力手动脑能力,关注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性地理解和实践相关学科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导向,并由此思考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思路和方法。

四、选好用好新教辅

为指导新课标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校用好教辅材料,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习,教辅资料的选用完全符合省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教辅资料,教辅资料对学生,教师的实际帮助都很大,发挥着短时间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些习题进行练习和巩固,各位教师重视对教辅资料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

总之,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只短短三年时间,但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必将进一步完善。

2013.4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措施

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反思

宫明明

(吉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四平136000)

指导教师:刘春明(副教授)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实施以来已经过去十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未达到改革的预想效果。虽然学生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是学校,但是学生教育 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素质的快速提高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校;学生;教育环境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Gong Ming-ming

(College of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instructor: LIU Chun-ming(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ationwide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in the past ten years, bu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did not reach the anticipated effect of reform.Although the main place to implement education is the school, b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 education from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mprove rapidly is the need for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communities.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chool;student;education environment 我国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此次的课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来替代过去的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允许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特色编写地区的教材,出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革我国的各学科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变过去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成为了一个导向、课堂教学重外在轻内涵、教育经费的不足等。针对于目前新课程改革出

现的问题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新课改革的的认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此次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这场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都该体会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本教科书,而重在教育

观念的深刻革命。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1.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

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新课程改革教学上需要教师慢慢地体会

新课程的理念,仔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学会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需要

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从考察知识转向考察能力,从考

察结果转向考察过程。高考改革必须从应试教育体系下过于注重考察知识的方向

转向考察新课程要求的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方向[2]。新课标中提出了多

种素质教育、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途径,比如理科教学中,教材的编排符合科学史的发现过程,内容上具有逻辑性和衔接性。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学

本质和研究方法,认识到科学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究的过程;是大胆敢于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和献身精神。

1.2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理解

传统课程实施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重视

已有结论的死记硬背和被动模仿,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此种模式已广为垢

病[3]。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实质是师生和生生交

往的过程。没有互动就相当于教学没有发生。作为一种个体与群体双向建构的社

会性交往活动,现代教学关注的是一种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课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

学生不仅是主体还可以转变角色,改当小老师,把课堂由学生来驾驭,引导其他

学生进行活动,讲解他们不同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大家一起讨论并得出结论,最

后再由教师给予补充[5]。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中采用多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

1.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

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

展和全面发展。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行动在于教师在课堂上从实际出发,分层

备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在课前对所有的学生都有

所期待,要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意愿。即使是假装不想学习的学生,也有想

学习欲望,想获得科学知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

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

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国深化基础

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6]。

黑格尔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入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

业都不会成功” [7]。一个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自然具有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位新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功底,更需要有一

个合适的专业引领。有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恰当的引领,更能加速自己成长的步伐。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教学不仅可以改进教育

实践,而且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

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当代国内外教育界

也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

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反思教学行为作为课程理念的深入,保证了教师们不断

获得关于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也有利于课改实验在高中的不断拓展、深化。

只依赖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认识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奥苏泊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得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 [8]可见教师不仅仅要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

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基础。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

行为的反思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了解教育改革制

度,研究各种教学情境中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进行听评课等交流活动。

2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明确课堂是面向学生全体的,由学

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在教学中,教师会安排一些可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创新、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与发展是新课改的两大主题,学生在课堂条件下如何学习、如何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两大基本依据[9]。

2.1掌握学习方法,做好预习

预习是在教师布置好预学提纲后学生进行的有效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自

行找到提纲上相应的知识点并对教师设计的预学案做出相应解答、做好笔记。通

过预习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新课中的简单内容,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或者查找资料

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就有了了解,对教材内容中的疑难问题做到了

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对老师的授课也有所侧重和希望解决自己心中疑难的愿望。

通过培养学生对资料阅读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当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外参考书、工具书等来解决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的理解,同时开

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2.2课堂上,发散思维,多多质疑

课堂教学是教师导学的过程,不是从前的教师设置问题,学生绞尽脑汁解决

问题,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

学生勤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自己潜在的智慧。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参与学习,勇于进一步思考再提出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和学和谐地碰撞创新的火花,达

到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效果。

2.3课后及时消化吸收,强化记忆

预学和导学之后的固学过程是不容忽视的,要给学生养成先复习在做作业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记忆强化,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速率。课下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知识,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3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是新课改的后盾

家长的对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支持以及社会为学生学习提供的环境,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家长和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具有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学生仅仅获取书本的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知识内容体系的快速更新、技术改革的迅速发展,需要学生学习知识多而繁杂,学生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大量的知识,而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才是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会学、巧学、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功能绝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对自己所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学会生存[10]。这才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理解了课程改革的目的后,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培养孩子的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能力,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通过日常的生活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轻松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当中。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会出现偏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对新课程认识模糊。目前,对于新课程改革在社会中的宣传可以通过媒体、报纸、教育频道等,通过宣传可以使社会了解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优点和益处。4总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我国在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情况、出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正在逐步的解决。

新课改革的进行更多的是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3)

[2] 田建荣,贾锦钰.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J].中国科学研究,2009,(3): 7~9

[3] 欧璐莎,吕立杰.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指向的教师学习[J].中学教育学刊,2012,(2):68~

[4]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2

[5] 张伟.如何上好生物公开课[J].中学生物学,2012,(1):42~44

[6] 罗滨,陈颖.高中中等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0~21

[7] 曾慧.试论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特点[J].科技经济市场,2007,(6):132

[8] CALDERHEAD J,GATES P.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159

[9] 李松林,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向推进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8~29

[10]曹云,论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变[J].新课程研究,2010,(176):16~18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扎扎实实展开了课改工作。

一、二、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几年摸索和时间,我校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越来越少,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4.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专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学“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果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境的出现是前一情境的结果(或说由前一情境推出后一情境)。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如一位老师在加法的教学中,与今年春季北京沙尘暴相联系,设计了环保主题。)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来源:考试大-公开选拨领导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我们大家是有目共睹,今天我们在此进行一年来的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理念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进课堂活动。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研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三、校本研训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我们主要从以下一些工作做起:

(一)教研推动

1、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学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研训活动都做到定时间(每周一次)、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员。校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每学期初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参加。在期末的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还要求每位教师作客观、实事求是的总结交流。

2、积极派出人员参加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大力支持县学科中心组人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活动。

3、开展“请进来、走出来,学习取经和教学研讨”的联谊活动,我们的校长先后去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听课学习;听魏书生等名师的教学。

4、重视听课、评课、说课和课例分析工作。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除课改学习外都要安排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学校还购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供教研活动进行课例分析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加强备课组建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每门学科分别设置了初

一、初

二、初三 三个备课组,强调统一进度,统一质量监控,进行集体备课,每章节确定备课主讲人进行主讲,同时还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确定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

7、加强对教师的教案、批改等工作的督促检查,教研活动时主要由教研组长协助教研处进行这方面的检查,改变了以往的检查方法,重视了过程管理。

8、开展“青蓝结对”,制订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来练师技、强素质、促成长。

9、注重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研组,每次假期都要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小制作、孝敬等实践调查研究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学知识、长才干、强能力。

(二)科研带动 在课改中我们把教育科研贯彻于课改全过程,把课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以课题带动形式,不断研究和解决课改中出现难点问题。学校开展了以“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每个教研组结合学科开展支课题的研究,为学校创建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特色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四、评价引路

传统的对教师对学生“唯分数”的评价制度,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符合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办学理念,因此改革评价体系,要使评价起到推进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作用,必须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1、教师的评价,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改变学期检查为过程检查,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学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师德、专业发展、教科研等多元评价,因此我校制订了《教师的评价细则和奖励办法》、《学生评教办法》。

2、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潜能、学习态度、愿望和能力、学习成绩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我们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素质。

3、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手段,关注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意见》。

五、设备投入

我们认为新课改是现代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注重了体验,因此一支粉笔,一本书满足不了新课改的教学。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我们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

我校提出了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能制作课件,35岁以上的教师能运用课件,学校对教师进行了课件的运用与制作培训,一年来学校维修配备了2个多媒体教室,现共有多媒体教室13个,装备了电脑备课室,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方便。

通过课改,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上这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精神风貌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从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教师、学校得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我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今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会将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克服、改进、提高。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10---2011学

中学部 2011年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扎扎实实展开了课改工作。

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时间,我校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的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越来越少,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做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教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让教学课堂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4.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课程教学“主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学情况化已得到了落实。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学“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景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过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况的出现是前一情况的结果。

从设计情况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从情境的使用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则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定稿)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次地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整体变革。这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创建特色和提升理念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 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 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③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了解、理解学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它将为密切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认识它们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国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分五年逐步扩大实验区,其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做出(检验性、验证性)评价和论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创新、有成效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整体改革最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论文或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并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广。

通过一年半的试教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参与、做中学” 和“重过程、重反思、重总结”。

“重参与、做中学” 是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中和探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短、平、快的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就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通俗地说就是“做中学”。

强调追求过程而不是结果,并不是不要结果,只是我们并不去计较结果。因为有了设计合理的过程并且精心的去实施,预期的结果是肯定会发生的。只要我们在课程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就无愧于我们自己。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渐进的,是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的。

强调过程和反思是我们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课题研究与实验不断完善的重要环节,尤其要重视在过程中的反思。第一次经历的过程最具新鲜感,也最有价值。这就必须注重及时进行总结,吸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同时加强必要的学习和交流,才能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不断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课题日趋完善。

下载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吴比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王春、田曹俊 一、教师本身对实施新课程改革不主动、不积极 二、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同样制约着 新课程......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在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下面我将谈谈对历史课程改革的心得:一、在教学课堂上我感受到......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含5篇)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因此,新一轮的课改就更明确更有力地体现出了学生......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一、改进课程评价的意义 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需要凭借外物(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