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光志副市长在2011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 邓光志(2011年3月11日)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总结表彰和安排部署“三农”工作,按照 “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克难攻坚,感恩奋进,全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会上,王菲副书记、兴德常委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砥砺奋进,再创佳绩,2010 年度全市“三农”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2010 年我市“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面对自然灾害极为严重、抢险救灾任务十分艰巨的严峻局面,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面对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强领导,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一产业增加值76.52亿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 4036 元,增长 15.9%,增幅居全省前三位;粮食总产144.4万吨,在遭受特大暴雨洪灾的情况下连续7年实现增产;全面完成畜 牧业百亿工程;转移和输出农民工85.8万人,劳务总收入实现58.27亿元。我市首次有两个县区(苍溪县、利州区)被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
(一)农村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全市农业灾后重建项目664个,总投资100.55亿元,年前已基本完工;由黑龙江、浙江等外地援建的灾后重建援建项目,投入资金103亿元,年前全面完成对口援建,取得了农村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全市防汛抢险救灾及洪灾后重建工作扎实开展,截至今年1月底全市需重建的7821户洪灾损毁农房已全部重建完工。
(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竞相发展。去年我市新建的10个园区共整合国家项目资金 8.7亿元(亩平达到 7189元),吸纳社会投入 6.8 亿元,总投入 15.5 亿元(亩平达到 12804元)。先后规划建设的 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覆盖了7个县区的 74 个乡镇、13.3 万农户,核心园区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0.5 万亩,所覆盖农户人均纯收入近6000 元,比非园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 2000 元。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已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整体成片推进。去年全市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启动建设了7个示范片(其中2个省级示范片、1个市级示范片、4个县区级示范片),200个村、4万户生态小康户,总投入19亿元,其中整合项目投入5.7亿元、农户投入7.4亿元。苍溪、元坝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通过省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结合农村风貌塑造,大力开展了“5·12”农房重建后拆除危旧房专项整治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整治了乡村环境,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四)“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出台了鼓励品牌整合、扶持领军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广元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报告会,广泛开展了各项推介、推广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广元七绝”暨“剑门关土鸡”成都展示会。目前,“广元七绝”产品的外签销售合同金额达8亿元,“广元七绝”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凸显;“剑门关土鸡”土鸡签约项目17个,签约项目金额7.65亿元。申报的广元剑门关土鸡农产品地理标志已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检查验收。
(五)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特色种植业基地面积增加 12 万亩,同比增长 10%。已基本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苍溪县已建成中国红心猕猴桃、雪梨之乡,青川县已建成中国重要的黑木耳基地县,沿白龙湖库区已建成中国油榄橄生产基地,旺苍县已建成四川重要的有机富硒富锌绿茶基地,朝天区已建成反季节蔬菜和朝天核桃生产基地,剑阁县已建成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林业综合开发快速发展,实现林业产值 50 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市共培植规模和 适度规模养殖户达 3.5 万户,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首次达到50%以上,已初步实现畜牧生产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元坝区创建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在全省推广。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力提升。去年,全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 24 家,销售收入增长 21.32%;专合组织新增 22家。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05万亩,带动农户43.6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 65.15%。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8.7%。苍溪县、元坝区被表彰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
(七)“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行动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对“5·12”地震受灾农户进行还贷规划,帮助受灾户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发展经济,增强了受灾农户致富还贷能力。全市90%以上的受灾农户按照规划已达到“五个一”目标,全市农村居民农房重建共发放贷款40.29亿元,收回贷款18.65 亿元,占发放贷款总额的 46.3%,此项工作作为创新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去年是我市年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1.55亿元,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08亿元。整治渠道1100余公里,修建各类供水工程1.7万余处,基本解决了153.19万受灾群众饮水问题和26.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整治病险水库5 座、震损水库494座,并在去年我市多次强降雨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改造中低产田土11.2万亩,改良土壤质地3.5万亩。建成农村通乡油路(水泥路)1580公里,通村公路2160公里。新建户用沼气4.8万口。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长马华在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专题演讲的创森“广元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53.2%。我市荣获“李冰”杯二等奖,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农机、国土、农建 7 个项目均获得全省 201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核前三名。
(九)惠农政策和民生工程实施效果良好。去年全市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粮食直补2476万元、综合直补19916万元、良种补贴1476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8400万元。我市率先对优抚对象、五保户、三孤人员和城乡低保户发放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3547.11 万元。当年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9100 万元,启动建设扶贫新村 56 个,170 个村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连片开发推进新村建设、革命老区连片开发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当年扶持11 万余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争取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移民资金到位6.6亿元,实现搬迁安置1974户、6861人。
2010年“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全面完成“十一 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过去的5年,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大大增强,城乡环境日益优美,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布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向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 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认真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是做到了“五个更加”。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不断加大“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抓紧抓实不放松。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各分管领导扑下身子具体抓落实,为“三农”工作保持持续发展的好形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各方协同更加有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综合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农口各部门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涉农其他部门大力配合,“三农”战线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迎难而上、负重拼搏,社会各界倾心支持,形成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抗灾救灾更加有序。我市是旱、涝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区,经过长期以来的抗灾救灾工作,我们已形成一套科学防灾、主动避灾的工作 机制,根据灾害发生趋势有效应对,做到有序抗灾、高效救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去年我市有效应对了三次特大洪灾并顺利完成洪灾后灾后重建。四是工作思路更加创新。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新措施、新办法,大抓项目,大抓整合,大抓统筹,为在新农村建设、园区建设、“广元七绝”品牌整合、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畜牧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了条件,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五是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根据我市“三农”工作的特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我市探索并推行了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农村工作管理体制,严格监督检查,为强力推进“三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效调动了“三农”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肯定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佳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三农”工作正处于爬坡攻坚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加快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化时期,在新形势下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靠天吃饭的格局远未根本改变,水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二是整体贫困、全方位贫困仍然是我市农村的基本现状,如何增加收入解决农村贫困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三是特色产业规模小、原材料供应难、龙头带动能力弱,主导产业远未形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如何有效提升农业 产业化经营水平仍是我们的艰巨任务。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快马加鞭进一步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二、高位求进,“三化同步”,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三化同步”丰富和发展了“重中之重”、统筹城乡、“两个趋向”等重要思想,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结合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首要任务,以新农村成片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广元七绝”品牌打造为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争取投入添后劲、狠抓生产保供给、助农增收惠民生、深化改革添活力、着眼统筹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农村和谐进步,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47万吨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提 高5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61%;森林覆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3.6%、35.8%。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当前,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正处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完善机制、提高效益、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强势推动产业基地建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提高产业基地的设施化、品牌化、组织化、集约化、社会化服务和科技化起到了重大作用,我们必须长抓不懈,抓出成效。主要抓好五个关键:一要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效益农业,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带和集中区。二要持续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具有引领产业基地创新提高作用的产业集聚区。继续坚持“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和“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园区建设模式,按照“启动一批、提升一批、滚动发展、持续推进”的工作思路,新启动建设10个园区,继续提升完善已建的31个园区。三要大力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基地质量与效益并重发展。抓好农、林、畜产品生产标准的推广,用标准规范农户种养行为,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过程记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今年新建 标准化基地20万亩,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65个,森林蔬菜标准化基地10 万亩。大力推进土鸡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基地)。四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产业基地的集约化水平。发展循环农业首先要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破,并着力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坚持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把养殖小区建设与标准农田、高效林地建设等结合起来,重视在新村建设中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要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种植,提高耕地、林地利用率。五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基地科技支撑。要加强种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大示范、大推广、大培训“三大行动”,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着力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五良”配套,切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争今年产业基地良种覆盖率达55%以上;要加强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设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疫病防控体系;要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基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严格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监管;要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发挥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城市超市和营销大户等龙头对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以国家“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建设农 产品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
(二)着力生态小康新村示范片打造,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的战略决策。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是我市通过近几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并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全省建设新农村的“三种模式”之一在全省推广。我们要继续扎实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有规模、多功能、现代化、高效率、开放性的“新农村综合体”,大力实施“4+1”的新农村成片推进工作,即连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分类推进村庄村落、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加强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继续抓好2个省级示范片、1个市级示范片和7个县区示范片建设;新启动建设200个生态小康新村、4万户生态小康户并纳入新农村示范片。在适合发展旅游的新村,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三)着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上新台阶。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我们要深刻 认识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把水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大力推进水利发展建设。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要抓好亭子口水利枢纽及灌区一期、升钟灌区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要加快以微型水利工程和山坪塘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程建设、渠系工程配套建设、节水技术推广等,大力提高有效灌面。围绕粮食生产重点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立资金整合机制,着力打造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农水重点县、水利现代化灌区等示范样板,带动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要抓好民生水利建设,确保 2013 年解决规划内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抓好资源管理,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着力推进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堤防工程建设,抓紧我市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指挥系统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农田基本建设。抓紧制定全省实施“建设 1000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达到水网、路网、田网配套,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的 10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三是抓好农村设施建设。建设通村公路600公里,硬化村道公路400公里。进一步抓好农机新装备与新技术推广。四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围绕建设“生态广元”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有效推进低碳发展,继 续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国土绿化。坚持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以农村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完成营造林 30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平方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口。
(四)着力领军龙头企业培育,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水平。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总量少、上规模不多、带动力不强、竞争力弱等状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发展战略,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要重点围绕“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做好文章。一要抓好龙头特别是“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领军龙头企业培育。把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与“工业强市”战略有机结合,配套推进,实现加速扩张,加速形成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新引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7家,新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推荐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二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按照“加快培育一批、积极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指导服务,依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新增省级示范专合组织4家。三要抓好利益联结机制。要着力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基地、农民 建立紧密的产销联系机制和盈余返还机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突出发挥好龙头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持续增收的“两个带动”作用,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防止因政策引导、工作指导不当而造成现代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都被动地“挤”出去了;产业基地建起来了,农民都被动地被“转”出去了。在工作中,不要把重点放在单纯引进而无任何辐射带动作用的业主,特别不能以财政资金、优惠政策去引进对农民只有竞争没有带动的业主。四要抓好品牌整合与建设。要围绕“广元七绝”精心做好产品形象设计,推进品牌整合,强化宣传促销,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知名品牌、四川著名品牌和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积极发展产业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指导和帮助有潜力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打造品牌。
(五)着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民生不断改善。扶贫攻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市属连片贫困地区,“5.12”地震加重了农村贫困程度,加大了贫困面,今后5年的扶贫攻坚任务将更加艰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减少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抓紧编制实施“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十二五”扶贫专项规划、地震灾 后发展振兴规划和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大发展。一要切实抓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继续坚持开放式扶贫方针,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扶贫政策,大力实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和其它扶贫项目,继续抓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二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坚持公共教育向农村倾斜,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要重视学前教育,切实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落实好职业教育的免费政策,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要积极促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巩固扩大转移输出规模,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结构,挖掘增收潜力。四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要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做好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要推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的统筹发展,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要落实优抚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妥善解决好军烈属等的基本生活问题。继续抓好农村养老敬老院建设,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五要加强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要抓好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站(室),要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加大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硬件全覆盖、服务上水平、管理一体化,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六要抓好移民及以工代赈工作。加快推进亭子口工程移民,继续抓好移民后扶,推进移民区产业发展。开展好以工代赈项目的争取与实施。七要加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增强防灾、避灾和减灾能力。八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广播电视和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好图书馆、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不断满足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九要完善农村计生管理服务体系和利益导向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六)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继续抓好统筹城乡改革省级试点工作。重点在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上取得突破,加快构建“三化”联动,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二是继续推进水利体制改革。要加快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体制等改革创新,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长期稳定增长的水利投 入机制,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三是加快实施以农村土地使用权为主的资源转化战略。抓紧展开农村土地、水面、宅基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等资源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自愿、有偿原则,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四是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公益性职能履行的要求,推行县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规范化管理制度。五是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六是加强小城镇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七)着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农村工作各项措施大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少”要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打好“三农”工作总体战。一是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农业基础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认真履行组织领导责任。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强化涉农 项目资金整合和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确保本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不低于上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各专项规划和“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衔接,力争更多农业项目进入总体规划。积极与国家部委、省级有关部门做好对接,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鼓励支持各项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开发。认真落实各项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和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制度。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行动,抓好“挂、包、帮”活动。全面推行乡镇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任前目标承诺、任中严格考核制度。强化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夯实农村信访和稳定的基点,把解决信访、稳定的基础放在乡、村两级。四是加强督查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有序的农村工作管理体制,把“三农”工作作为考核各县区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监督检查,建立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和工作业绩考核评比制度,同时要继续表彰奖励“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当前工作 一是围绕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抓紧安排部署今年 的工作,早落实、早行动,特别是要抓好一季度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实现开门红。
二是抓好各项农业生产。要搞好春季作物田间管理,扎实做好大春备耕工作。进一步实施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保证市场有效供给。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烟叶移栽准备工作。强化农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精心筹备茶·有机·低碳国际学术研讨会,确保会议圆满成功。
三是快速推进春季植树造林。抢抓植树造林有利时节,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切实抓好今春植树造林工作,并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一举达标。
四是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加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相关技术、物资的储备工作,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确保全市清净无疫。
五是扎实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各地要加大隐患排查,消除火灾隐患。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强化火情监测。
六是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启动实施今年的农业园区建设,着手生态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布局。
同志们,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分析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工作大局,以更加优异成绩为“三农”工作再上台阶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同 志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今天,炳伟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大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x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工作。农业生产再创新高,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继
—1—
续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祥和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显著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克服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依靠科技,依靠政策,依靠实干,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深入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粮食生产科技”活动,全市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259万吨,较上年增长1.33%,实现了“八连增”。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5.1万吨、43.55万吨、5万吨,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完成造林面积17.17万亩,是省下任务15.65万亩的109.7%。肉、蛋、奶生产分别达到39.2万吨、27.8万吨、25.8万吨,分别增长7.8 %、10 %和8.4%。
二是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加,投入总规模为9.88亿元(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投入5.86亿元),较上年增长80%,是近年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引黄灌溉面积达249万亩,创我市历史新高。共建设各类建筑物245座,开挖治理沟渠362条,新打、维修机井2875眼,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5.69万亩。对贺李河、运粮河、铁底河、涡河故道、康沟河、贾鲁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进行了治理。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Ⅰ标段土方 —2—
工程已全部完成,Ⅱ、Ⅲ、Ⅳ标段土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05亿元又解决了22.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建设任务。积极应对特大干旱,紧急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实现了“引黄入杞”的多年梦想。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个县和禹王台区都建立了乡镇水利站。
三是现代农业有了新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无公害蔬菜、x西瓜、x菊花、沿黄水产品等名优农产品,全市优质农作物面积已发展到795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9%,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118个,面积达98.6万亩,无公害基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60家,县(区)级示范社100余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商注册的已达1632家,比2010年底1399家增加了233家,增长16.7%。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带动农户40余万户。
四是新农村建设展现了新面貌。把打好加快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完成五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五区村庄布局规划
—3—
和15个中心镇核心控制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个,新建住房7245套,新建社区内道路80676平方米,铺设下水道管网49424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1万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
五是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新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共完成机耕754.7万亩、机播850.9万亩、机收669.7万亩。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个,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做好高产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共开展了14个(其中小麦9个、玉米4个、水稻1个)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小麦示范方最高单产达623.3公斤/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达804.7公斤/亩,水稻示范方单产达707.1公斤/亩。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440个村级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和6个多功能气象站。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370期,培训农村信息员78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7192人次,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继续加强与中国农大合作,实施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市校共建的内涵,建立双方合作运行的长效机制。
六是减负惠农工作有了新成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 —4—
实现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2元。全市共发放种粮直补8040.6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5840.19万元,良种补贴9004.07万元,农机具购臵补贴3927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196.91万元,各项补贴资金均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全市已通过审核的“一事一议”项目筹资筹劳总额约23900万元,筹资到位98.7%,受益群众达到302.7万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5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共完成扶贫投入资金10632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村41个,完成脱贫人口5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明确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生产效益“有而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它地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收,但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难度加大。二是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波动异常激烈,农产品价格下
—5—
行和农业生产资料上行双重压力明显上升。三是城镇化率依然偏低,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道远。四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矛盾不断加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所下降。五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提出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这些重大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策基础。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既面临着非同寻常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完成“三农”工作任务上来。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 —6—
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要增强责任意识,在逆境中把握主动,在风险中捕捉机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升两大攻坚战,在改革发展的紧要关头有所作为,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x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坚持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左右;全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万人;投资1亿元,解决18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实现 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7—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巩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形势,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更加重大。
(一)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加快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进x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按照“科学谋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整合资金、聚拢政策”的原则,构建粮食稳定增产增效的长效机制,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一是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0万亩以上。二是全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好《x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贯彻实施,按照“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总体要求,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显著提高耕地的抗灾减灾能力,夯实粮食增产基础,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赵 —8—
口、柳园口、三义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做好赵口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贾鲁河、运粮河、铁底河、贺李河、涡河故道、康沟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做好“油改电”工程。加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步伐,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四是全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重点在五县优势产区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4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20万亩,在x县、x县及金明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建立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
(二)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加快x崛起的基础支撑。一要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着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层次。重点支持优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扶持西瓜、大蒜、辣椒、胡萝卜、食用菌以及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花卉、林果产业的发展,扩大以菊花、特色小杂果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利用我市自然风光、区域景观、特色农业和民风民俗资源,推动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和朱仙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9—
二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生产优势集聚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形成生猪、肉牛、家禽、奶牛、肉羊等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区,主要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扶持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肉品、乳品加工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健全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要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着力点,以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到2015年,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畜禽、木业、花卉、蔬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十大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业、棉纺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畜禽养殖加工业、特色种植业、香精香料业、菊花产业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一是发展x县、x、x县面(米)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发展市区、x县、x县、x畜禽养殖和加工产业化集群;三是发展市区、x县、x县、x县、x棉纺产业化集群;四是发展市区、x县油脂产业化集群;五是发展市区、x、x县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六是发展市区、x县、x县林产品产业化集群;七是发展x县花卉香精香料产业化集群;八是壮大市区周边以菊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化集群。四要积 —10—
极发展粮食加工业。在促进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传统主食品、速冻食品和速食食品、玉米休闲食品、杂粮方便食品、高端营养食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力争粮食深加工能力达到粮食产量的40%,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五要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管理,扩大监测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臵、有效控制。
(三)着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
要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思路,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因村设计,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要在科学规划上有新突破。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时间完善调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3月底前县区村庄布点优化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坚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所有新确定的社区必须首先完成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经市规
—11—
划评审组评审,市规划局、市城乡住房建设局和市委农办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要参照《新型城镇化社区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高质量、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要建立规划监督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二要在典型引路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步伐。2011年启动建设的35个重点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底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县区,每完成一个社区,从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中,奖补县区100万元;每少完成一个社区,将从整合的该县区财政资金中扣除100万元。全市各乡镇(涉农办事处)都要行动起来,按照要求至少开工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全县的重点来抓。同时,各县要从乡镇(涉农办事处)新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中选择4个行动快、效果好的作为市里2012年重点扶持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要在资金整合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资金每年列支不低于3000万元,整合县区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建设规模,增加财 —12—
政资金的投入。要强化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匹配项目、投放资金,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村庄绿化、电网改造、农村超市、卫生室、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有关资金项目计划安排,要与新型农村社区有效衔接,统筹安排,一并实施。
四要在土地整理上有新突破。鼓励新型农村社区采取拆旧建新的模式,在原址上进行建设。确需占用新增地的,要充分利用闲臵地、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周转用地指标。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要首先复垦为耕地用于归还周转指标,节余的土地指标,可在本县域内臵换城镇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其土地增值收益专项用于社区农民住房补助、土地复垦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突破建设用地瓶颈,并有效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
五要在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编制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功能分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积极引导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重点培植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规模化经营产业。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给
—13—
予大力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六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吸收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完善服务管理功能,使农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社会进步成果,切实转变生活方式。要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组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社区党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延伸推进卫生、就业、教育、文化、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四)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主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措施,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力支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把农业科技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大学、x大学、xx天民种业公司、市农科院、市蔬菜研究所等为依托,建设小麦、棉花、西瓜、花生育种创新基地,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支撑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积极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农业科技 —14—
研究,巩固小麦、花生、西瓜、棉花育种的优势地位,提升玉米、花卉、林果、水稻、家禽、生猪、肉牛育种的研发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转化一批重大涉农科技成果。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农业发展技术体系。二要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主要农作物育种进程,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2012年使我市各类农作物种子基地保持在2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以上。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种、大面积均衡增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新型疫苗、生物农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支持小麦、花生、西瓜、棉花、玉米、生猪、肉牛等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创新。推广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等实用技术。建立农业生产气候灾害、农业污染与农业生产安全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2012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一个百分点。三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
—15—
强农业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构建农科教联合推广服务机制,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服务和良种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技推广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参与农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要加大新兴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构建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工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启动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着力分层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全市培训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防灾减灾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农机化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实用技术达到5万人次。
(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从今年开始,新一轮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国 —16—
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持范围,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责任更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扶贫纲要精神,精心组织、强力推动,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一是突出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型产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树立大扶贫理念,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要把扶贫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统筹规划、统筹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大力实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有组织、有规划的抓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建设、就业促进、扶贫试点等专项工程。积极鼓励市县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院校参与贫困村驻村帮扶,积极承担相应的扶贫任务。三是创新机制体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实施金蓝领工程,加强与用工单位对接,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托科技项目吸引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扶贫,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大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宣传教育
—17—
力度,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稳定脱贫致富步伐。
(六)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程,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构建符合x特色的、多元共生的农村社区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实现x跨越发展、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后劲提供精神动力。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返乡创业农民、各类专业大户等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要达到1850家,基本覆盖全市每一个乡镇。二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等流转的有效形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三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切实落实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积极发展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进一步扩大农村企业、农民和农户可抵押物范围,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 —18—
问题。扩大农村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各保险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解除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四要加强涉农资金监管。要把涉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促进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要创新涉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五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资源开发、土地整理、物业出租、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好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政策,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让我们真正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把重视“三农”工作体现在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理念、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x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
第三篇:副市长在市委农村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方案》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森林云南××行动的实施意见》,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信心的预期目的。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礼斌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讲3点意见。一、2009年“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启动实施百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实行高位推进,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多方增加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适用科技推广,层层大办科技示范样板315万亩,实现粮食产量突破性增长,预计粮食总产量达164.3万吨,同比增长9.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幅8.8和6.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四)农民工返乡问题有效解决,劳务经济持续增长。实施“一输两引”(劳务输入,回引创业,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新举措,丰富劳务经济内涵,不断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加强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工作,新办乡镇夜校培训试点11个,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5.05万人。到去年7月底,近50万返乡务工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全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2.87万人,超目标任务2.6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2%;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11.8亿元,超目标任务6.4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12%;实现务工纯收入60.4亿元,超目标任务0.6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6.5%,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8.5%。
(六)林业发展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实施森林管护1130.8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54.2万亩、人工造林17.7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26.43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森林防火成效显著,火灾次数和受灾面积控制在省下达任务指标之内。森林覆盖率达31.6%,上升1个百分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涉林项目8.48万亩、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地治理项目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平方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6万余口,完成农村节柴改灶1万户。
(八)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建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由上年的82.7%提高到91.1%。强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45‰。农村低保扩大到42.97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4.2万人。改造茅草房3.02万户,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37万户。整合资金5845万元,全力推进19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启动全市398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4580座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展“百场演出进百乡”活动,演出128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结果。按照2009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签订的《××市2009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9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状考核相关工作的通知》(昭政办电〔2009〕216号)要求,市直各相关部门对各县区2009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考评,评定鲁甸县、彝良县、盐津县为综合考核一等奖,巧家县、威信县、绥江县为综合考核二等奖,昭阳区、镇雄县、大关县、永善县、水富县为三等奖。同时,对粮食生产增幅达9%以上的县区评为先进县,其余为表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6%以上的县区评为先进县,其余为表彰县;水富县、大关县在精品农业创建、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中成绩显著,表彰为特色县。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战线的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1、全省4.2:1。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以上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力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一)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中央、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的机遇,围绕中央、省确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继续把争取项目和资金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实,准确把握政策走向,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筛选、规划、论证、储备一批关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更大的支持。从2012年起,市级财政将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每年安排林业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林产业发展。同时,市级财政2012年将安排扶持蚕桑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资金100万元、市级救灾种子备荒资金150万元。各县区人民政府也要努力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使用,重点突破,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增加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服务、完善服务网点、拓展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好农户和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切实抓好涉农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参与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2012年的粮食生产,面临基数高、基础弱、冬春连旱等困难,各县区、各涉农部门要正确把握粮食生产形势,明确加快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降、支持不能减,确保增产目标不动摇、措施力度不减弱、工作任务不放松,始终做到坚持不懈抓粮食、千方百计夺丰收,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贯彻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和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各县区、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市政府下发的粮食生产意见,及早将增产措施落实到主产区域,落实到主要作物,落实到每个样板。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认真总结完善近年粮食增产经验,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入推进“百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实施。方案,高标准地组织实施。三是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继续实行各级农技推广站所分片包干责任制、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技人员干事创业,将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继续依托省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技术力量,积极搭建科技增粮的平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一是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及早启动2012年总投资9641.49万元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抓好鲁甸小寨延伸项目,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狠抓从品种选择到烘烤各关键环节措施的落实,确保完成烟叶收购93.4万担的任务。积极适应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以抓好红塔集团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地化建设,力争50%以上烟叶实现基地化或定向生产。抓好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示范,做好昭阳区现代烟草农业整区推进工作,积极创建优秀基层烟叶工作站。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烟叶“防过热”工作,严格控制烟叶生产规模,确保全市烟叶生产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加快畜禽优势产业带建设,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肉牛、肉羊、禽类生产,推进养殖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以昭阳、镇雄、鲁甸、彝良、威信为重点的优质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以永善、巧家、昭阳、镇雄、鲁甸、彝良为重点的优质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以盐津、水富、威信、镇雄、昭阳、永善为重点的优质禽类标准化养殖示范区。2012年,重点实施好“四个一百”工程,发展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畜禽规模养殖示范村组、100个50亩连片稻田养鱼示范村、100个土鸡养殖示范点。着力抓好兽医防疫体系建设,严格控制畜禽死亡率,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做好农业招商工作,大力引进和培育涉农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坚持将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来抓,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必要的扶持。建设“绿色通道”网络,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和标准化“农家店”建设,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促进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整合、改造、升级。加强“金农”和“数字乡村”等工程建设和运用,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进厂入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生产经营大户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五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主要农资主推公告制度,引导农民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资产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大农产品市场检测和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生产安全。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项目,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六)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农户为主要对象,深入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整合扶贫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大茅草房改造、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等工作力度,力争2012年改造茅草房3万户、完成200个行政村和700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积极开展集中连片开发,使贫困农户有1至2项稳定增收的产业,做到培植一项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稳妥推进易地开发扶贫,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积极向上争取加大对镇雄、彝良、威信3个革命老区县的扶持,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和巩固1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七)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各级各部门要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镇雄、鲁甸为重点,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提高“普九”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实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丰富农村群众生活。加强乡村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争取新农合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措施,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农村养老院建设。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好水保工程、长治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石漠化治理等项目,继续抓好渔洞库区径流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区域环境监管和保护,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试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农村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断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防控技术服务和执法监督,实行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遏制重大动植物疫病发生和流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
(八)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全面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抓紧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全年,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一)抓好全年工作计划的安排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研究细化工作计划和措施,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层层明确工作责任,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开好局。
(三)抓好备耕春耕。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计划、技术、资金、农资、农机等方面准备和落实,力求工作主动。组织万名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开展送政策、送科技下乡活动,让农民得到信息、技术、技能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农民规避风险,调整结构,发展生产。组织、引导相关企业搞好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春耕物资调剂和调运,确保农户生产所需。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尤其要加强种子质量鉴定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的行为。
(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春耕大忙前的黄金时机,抓紧中低产田地改造、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灾毁工程修复、农村饮水安全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在今年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
(五)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去冬今春降水偏少,风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完善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管理,提早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六)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加强春旱、低温冷害、小春作物病虫害等减灾防控工作。认真搞好春季集中免疫、监测和检疫,强化重点畜种、重点疫病、重点区域防控措施的落实,提高免疫密度,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蔓延。
(八)抓好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好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四篇: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好。市委书记辛维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对全市农村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亲自进行工作总结、动员和部署,这说明市委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这是对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和极大鼓舞。辛书记的重要讲话,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措施有力、指导性强,特别是提出了城乡统筹要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抓住了我市发展农业和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举措,非常鼓舞人心。市委2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的精神,高度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强化了各项支农措施。与会的全体同志通过热烈讨论,都表示一定要坚决贯彻、认真落实、抓出成效。这次会议表彰了达到小康目标的53个村,兑现了畜牧业发展目标考核奖励,表彰了农业“十佳”共50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了11个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30个先进个人,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我市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市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农村工作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有县乡两级党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有市县农口部门的负责人和市直涉农部门的负责人,一共300余人。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的思想,提高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方略重大转变的认识,增强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信心,明确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的任务,达到了会议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当前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讲:“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贵州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比例高,农民收入还比较低,需要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作出更大努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今年中央1号文件用了四个“并没有改变、改观”和“艰难的爬坡、攻坚阶段”来形容,即“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当前农业的好形势下要保持清醒认识,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投入不足、基础脆弱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我市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脆弱,高产稳产田土的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短期内不可能根本解决。加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建设的难度很大。还有水土流失、石漠化的问题,以及地质灾害、洪涝冰雹等问题,需要的投入更多更大。比较下来,我市种粮的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应该转向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特色农业,发展高效的设施农业,转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的牧业和林业。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是指要逐步建立一套能持久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建立一套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包括市场导向、政府补贴、投入增长、产业延伸、产销合作、农民权益保障等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将有一个过程。我们更要看到,每个农民平均只有一亩多土地,无论你种什么,最多也只能解决温饱。所以,仅靠农业本身,农民根本不可能致富,应当说只有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要支持和鼓励农民敢于走出来,敢于进入城镇就业安家落户。同时要制订相应法律法规,保护外出农民的合法权益,公平地对待进城农民工。讲城市支持农村,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把农民转移出来。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从体制上看,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从矛盾方面看,主要是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差距拉大。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将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要增强加快农村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讲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国家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这里我想用一组数据来加以说明。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很大,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已经做到应保尽保,而农村才开始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农
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全国只有6000万人,其中领养老金的不到200万,而我市农村除了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给予养老保险的7079户外,仍是一片空白,其中农村保费投入市县乡三级加起来共为600多万元。而城市除了有工作的以外,买养老保险的就有7000多人,保费达900多万元,保费多养老金也相应领得多。二是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生病住院率低,看
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全国调查农村妇女有1/3在家生孩子,有80的农村人病死在家里,而我市的农村妇女有63.6在家生孩子,病死在家的比例可能更高。农民得大病,住院费相当于全家1、2年的收入,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很普遍。现在我市农村大病统筹的工作目前暂时还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正在盘县展开,盘县已有近68万人参加合作医疗,每人筹资10元已经完成。按要求是每人筹资30元,其中中央财政拿出10元,省市县财政10元,农民个人自筹10元。现在省市县这一块只拿到7元,即便是每人30元,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农民的医疗负担仍然很重。据调查统计,全国农民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约200元,农民看病免费还难以做到。但我市医疗保健水平更低,城市居民医疗保健年平均支出仅为140多元,而农民更少得可怜,只有24元,我市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7,可以说农民无所谓就医。三是教育上城乡差距巨大。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而农村初中升高中比例很低,约占1/4,我市可能更低。国家已经具备在农村免费进行普九义务教育的国力和财力,但是政府的投入还是偏低,还应该更快一些。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的出路在教育,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让农村劳动力升值,要使农村所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尽快都达到12年,否则长期都是廉价劳动力,农民怎么能富起来?农民对国家工业化的贡献,最主要的一个是廉价劳动力,一个是廉价的土地,以工支农、以城带乡,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这“两个廉价”的问题。
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现在农村改革的内容很多、力度也大,有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单项的还有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现在农村改革的亮点是农业税全免,明年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农业税也不是一免了之,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政府要进一步在农村教育和医疗上做好文章,才能使农民更高兴起来。农村税费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乡镇机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化解乡村债务问题难度较大。据调查全国乡村两级债务高达3000多亿元,平均每个乡400万,村20万。我市6个一类乡去年调查,债务达1060万元,平均每乡177万元,主要是用于发展经济、搞基础设施建设、办教育和计划生育,也有用来交农业税以及发工资的。对这6个一类乡,除了发展经济的这块外,其他的债务给予了减免,减免了625万多元,平均每乡也是100多万元。农村金融问题很大,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不是新闻,一半多的农民有贷款的意愿,但并不能解决,供求不顺,现在的怪现象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从农村撤离。农业银行也离农民越来越远,农业贷款的余额占资金比例很小,全国不到10。但我市农行还不错,农业贷款余额占到15.7,高于全国水平。农村信用社改革有一些进展,但一乡一社的格局,由于缺乏竞争,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办法都比较模糊,进展缓慢。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是土地问题是个难题,前面提到了“两个廉价”,土地制度要改就要改掉廉价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千方百计占廉价土地的便宜,政府和土地部门也想从土地上获得巨大收益,只有农民的力量最弱,吃“哑吧亏”,“三农”问题矛盾最突出的是土地问题。征用农民的土地,应当公平地补偿农民。有的专家提出,建立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这可能比给政策更优惠,比给照顾还重要。集体土地是一种不完整的、产权主体缺位的产权制度,有很大弊端,要给农民真正的土地物权。因此可以说,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国家政策取向的重大变化,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主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改革力度、支持力度和领导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各项工作。
二、重在抓好落实,确保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辛书记已作了全面部署,市委2号文件作了全面安排。在这里我准备就几项重点工作如何抓好落实讲一些具体意见:
第一、要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达到200元。市委常委会确定的这个目标,并不是提高指标,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可能作出的判断。在总结分析去年的农业形势时,回良玉副总理讲了一句话叫“粮价高”,这是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有利的因素。去年全国农民收入增加了300元,遵义市增加了201元,毕节地区增加了193元,还有四川泸州市增加了300元,我们为什么不能增加200元?我市不仅粮价高,烤烟也提价,蔬菜价格也高,毛猪价也高,肉价也高,马铃薯价格涨了一倍多,生姜价格涨了几倍。农产品价格虽在回落,但是缓慢的,不会很快降落到前几年的低价位水平。还有我市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全省最高的一家,这其中有一部份将转变为农民的劳务收入和三产收入,这也是最有利的一个因素。最近我同统计、农业、乡企等部门作了一个分析,今年农民收入的目标,有可能达到181.5元,这离200元已经差得不多了,因此在农民收入问题上,我们要统一认识,力争达到这个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从农业内部提高效益,主要是家庭经营这一块,增收平均应超过110元以上,重点是粮食、养殖、烤烟、蔬菜,特别要突出畜牧业,还有家庭二、三产业,沼气池也是创收的。农民纯收入包括农民吃、穿、住、用、玩、烧的都在内。近几年农民改造旧房积极,我市农民对旧房更新换代在全省比较突出,这方面的消费还没有完全统计进来。二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现在农民工工资有所增加,包括清欠的在内,人均增收50元以上,再增加一些也完全有可能,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第二位,全国看可能已占第一位。三是转移性收入,包括免农业税、各种补贴、救济和无偿扶持等,人均增收要超过16元。四是其他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在内,测算下来至少人均增加5元。农民今年减收的因素也有,主要是燃煤价格上涨,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的因素究竟有多大,这些都要作具体调查分析。
第二、要大力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还要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增加粮食产量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就要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这就必须依靠科技。按现有的科技水平,优良品种加育苗技术加分带轮作加地膜覆盖,只要普及率提高,在现有农田的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科技的推广工作不力,覆盖农户面不广,农民的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的叫农技服务中心,包括农、牧、林、水、农机、气象、农经网等基层机构,经过几年的建设,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主要问题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中心工作占据时间多、深入指导农户少、推广经费不足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两个80”的目标,就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80,从事技术推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80,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人员不平衡的,县要进行调整。对非专业技术人员,一是要逐步调出,只出不进;二是安排学习培训,取得技术职称资格。参与包村的农技干部,要以业务为主,包技术指导服务,包试验示范样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进行改革,将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科技人员开展经营性服务,要给予积极鼓励支持,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科技人员在岗兴办实体,从事经营性服务,收益按有关规定分成。
第三、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实现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名优产品,按区域布局建立农产品优势产业基地,把规模做大做强,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许多资深专家的调查和规划,我市的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强的农产品主要有草食畜牧、茶叶、蔬菜(山野菜)、马铃薯、经济林果、中药材,称“六大产业”,其中没有包括烤烟,烤烟也是我市特色产业。这六大产业包括了近期的和将要发展的在内,具体内容是稳定粮食、烤烟产业,巩固提高现有茶叶、马铃薯产业,加速发展草食畜牧、高山蔬菜、特色果品、优质茶叶和中草药产业,适时开发山野菜资源。粮食不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但粮食是解决群众温饱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不保,结构难调。如何处理好稳定粮食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关系?我认为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从农民角度看,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只要有钱就有粮。粮食安全是政府的事,政府要保障粮食供需平衡和质量安全,只要你通公路,粮食就能保障供给。所以讲优化结构,就是效益优先,要放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要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要继续挂钩联系和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个别的市级龙头企业要进行调整,该除名就除名。要加大力度把马铃薯加工产业做成功,争取形成今年新的亮点。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优质、绿色、富硒、有机、无公害”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区域化布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搞行政命令。一种方式自下而上,一种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通过农民典型引路发展起来,自上而下是由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农户带出来的。政府的作用就是积极引导,加大扶持,推波助澜。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是靠企业机制,二是靠企业家,没有好的企业家,龙头企业也办不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转变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树立商品生产意识,这个问题在马铃薯产业上非常突出,要结合基地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农民更新观念。
三、当前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当前已进入春耕备耕阶段,春耕大忙季节已经到来,农村工作要以春耕生产为中心,一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春耕备耕工作。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督促,农业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加强指导,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农机增粮”、“农机科技进万家”活动。对双杂良种、脱毒种薯、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缺口,农业和农资部门要集中力量,加大组织力度,千方百计保证供应。金融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对个别地方出现的高价尿素,物价、工商、供销、农资等部门要迅速组织检查,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失。马铃薯种植要加快进度,特别是10万亩商品薯基地种植,要保质保量按计划要求完成。烤烟育苗要保证在3月中旬全面完成,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按计划要求落实好10.5万亩种烟土地。水城县今年全部推行漂浮育苗,要加强技术指导力度,确保成功。要抓好烤房的新建和改建,水城县必须加快烤房建设进度。小麦、油菜去年由于干旱的影响,播种期推迟,长势不够理想,要加强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生长。对农民群众春耕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今年市级增加了对农机具补贴,从预算的10万元调增至30万元,县级也要加大力度,增加补贴,抓好落实。农机部门要作好安排,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确保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大农机安全的监管工作力度。
2、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防汛抗旱和人工防雹的一切准备。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进度偏慢,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各项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扫尾工作,原有水利设施要搞好维护和岁修,确保今年在防汛抗旱中发挥作用。要认真落实农民兴建的小微型水利设施,国家适当给予材料补助的政策,各地除了将正常渠道资金用于补助外,要确保落实好县级土地出让金20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结合我市实际,主要用于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同时要按规定,明确产权归农民个人所有,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投工投劳兴修水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要做好人工防雹的各项准备工作,人员要培训到位,加强与机场联系和组织指挥工作,减少冰雹灾害的危害。
3、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工作。今年春节前后,由于气候原因,森林火警频发,火灾不断,全市上下全力防护,尤其是林业部门干部职工、消防、武警战士、民兵、护林人员和各级领导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大年三十晚上,不少干部群众是在山上度过的。针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市级将防火经费从原来预算的20万元调增至40万元,要加强森林灭火器材的购置和装备,增加一定数量的临时护林人员。当前气温逐渐回升,风干物燥,农业生产用火增多,是森林火险易发高发期,各县要加强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搞好防火物资的储备,加大护林人员巡山守护力度,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对重点林区加强防范和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坚持防火期24小时值班制度。森林公安要加大火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故意纵火行为,同时要教育群众遵守法规、改变不良习惯,严禁在晴天大风天气上山烧灰积肥。各级林业部门要抓住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抓紧抓好营造林工程的规划选点、作业设计和苗木准备,切实搞好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确保造林计划的完成。
4、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我市动物疫情形势始终严峻,不容轻视。春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动物五号病等重大疫病高发季节,畜禽及其产品的运输和交易流通频繁,为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全市上下必须高度警惕,严密防范。要全面提升我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要做好春季防疫注射等项工作,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五号病免疫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一旦出现疫情,各地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快速应急反应,立即出动就位,采取坚决果断的综合防治措施,消灭病毒,控制源头,同时做好相应的群众工作。
加强农村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发奋图强,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市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省“两会”结束后就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汇报,专题研究,**书记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继敬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总结了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讲的很全面、很具体,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在应对危机中充分肯定农业农村工作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农业平稳较快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一是粮食连年稳定增长为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大灾之年,全市夏秋两季粮食生产双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4.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稳定增产,连续4年超百亿斤。特别是新增粮食2.36亿斤,占全省新增粮食5亿 斤的近一半。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年份为我市扩内需、保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应对危机做出了特殊贡献。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一产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为--%,农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农民收入也在逆境中实现较快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增长8%,高出全省1个百分点。三是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为应对危机提供了坚强支撑。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依托现代农业技术,着力发展现代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品牌农业效应凸现。全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97家,增加80家,增长40.6%。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1家。现代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应对危机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实施省 “十大实事”和市“双十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全饮水、沼气建设、农村道路、农村用电、移民迁建、农民住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内需、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启动农村改革试验为应对危机带来了强大动力。**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以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围绕6大目标,全力做好8篇文章,农村改革在先行先试中如火如 荼、突破不断。在土地流转、资金投入、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人才创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创造了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六是农村党建得到加强为应对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扎实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大力学习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在应对危机中为发展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市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要在时局维艰中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增多:有中央、省委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种补贴和投入大幅度增加;有多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有连续多年农业生产好形势,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总量持续稳定增长;有多年建设形成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投资环境优越,开放环境趋好;有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的看到:同时各种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极端天气影响明显增多,持续提高粮食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就业压力大,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越来越多;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农业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大的现状依然未改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紧迫性越来越强。
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上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现阶段“三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中央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二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 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会议明确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会后印发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三是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指导思想,要求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出了较高的发展目标。郭庚茂省长特别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工作思路,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四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大工程和七大行动。这次会议就是一次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行动。农业农村经济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好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 展的良好态势,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三、要在城乡统筹中认真谋划农业农村工作
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郭庚茂省长详细地解读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他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根本出路在于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统筹财政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构建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建立社会资本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要统筹资源配置。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引导鼓励企业捐资建设农村公益事业。要统筹城乡就业。统筹谋划城乡就业,坚持城乡就业一视同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加强输出输入地的就业岗位信息对接,提高转移就业率。进一步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带动农民就地就业。要统筹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产业融合,逐步形成城乡分工合理、产业链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链接。进一步完善农产 品流通体系,实现城镇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优势和农村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产业间合理流动。要统筹公共服务。结合落实省市“民生工程”,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进入农村,努力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思路,谋划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关于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同志已作了全面安排,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明确“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积极推进**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稳定增长。要抓住我省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在稳定粮食面积基础上,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搞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突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进一步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稳步增加粮食单产。要支持开展农业保险,增强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要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要继续抓好“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花生种植,加快实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巩固提升油料产业,油料总产要达到45万吨以上。要全面实施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畜禽良种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畜产品精深加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六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肉类、禽蛋总产稳中有升,畜牧业增加值增长--%以上。要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水面,扩大养殖规模,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库区养殖,力争水产品产量增长--%以上。要继续发展壮大茶产业,建好新茶园、管好老茶园,全市茶园面积要达到---万亩。在抓好春茶开采加工的同时,夏秋茶叶资源开发要有重大突破。要重点抓好茶叶产业园和茶叶新科园建设,拉长产业链条。要着力抓好蔬菜、花卉、食用菌等园艺产业发展,力争全市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生产规模有较大增加,特别要发挥我市生态环境优势,按照标准化要求,积 极发展高品质、高档次的园艺产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
(三)全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增长势头。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要着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林果业,积极发展花卉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要着力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加强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搞好就业服务,促进更多农民转移就业。要大力支持农民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更多农民增收。
(四)继续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农村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亟待解决。对农村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抓住国家投资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机遇,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进一步有效整合支农资金,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农 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加快连锁超市、邮政网路、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公路路肩培护任务,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作。要进一步加快就业创业、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要打好库区移民迁建攻坚战,安排好移民迁建和稳定发展工作,要把移民迁建、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优化美化人居环境,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五)积极开展农村改革,推进六区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围绕“六区建设”,全力作好“八篇文章”,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要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流转市场,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二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特有的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了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较好地发挥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其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三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尽管我市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金融组织和信用担保机制,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四是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县级供销社改革,落实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试点政策,切实搞好“一事一议”。
四、要在真抓实干中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工作
一要坚持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作了强调,指出“三农”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等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内 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三农”,重视“三农”,把握“三农”,推动“三农”,更加主动、自觉、扎实地做好“三农”工作。
二要形成整体合力。要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工作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党委副书记要协助主要领导抓好工作,分管领导要切实承担起直接责任。“三农”工作综合机构要牵头抓总、搞好协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改变那种解决“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农部门事情的片面认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各方智慧.动员各方力量,协调联动,打整体战,形成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业战线的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亲民爱民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勤政廉洁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开展调查研究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新特点,不断探索“三农”工作的新途径,确保取得“三农”工作的新成效。
四要加强农村党建。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班子,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工 作,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要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升”工作法,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开展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试点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五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级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中央、省委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通过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推进**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做好今年各项“三农”工作,为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新的饿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