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
****2010年度殡葬改革管理
工作目标
责任书 中共****委员会 ****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
****2010年度殡葬改革管理
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认真做好我乡的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力度,推进我乡的殡葬改革管理工作。根据市、县殡葬改革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年度目标责任书。
一、必达目标
(一)加强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各村对本辖区殡葬管理工作负总责,村长为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殡葬管理服务机构,落实人员,将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列入村议事日程,制定辖区内殡葬改革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殡葬改革管理专项治理执法及监督检查工作。
(二)完善殡葬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实行村委会干部分片包干,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民小组的干部、党员、共青团员包户责任管理制度。村委会设置专(兼)职的殡葬管理服务人员,开展日报告制度,随时向乡为民服务中心设置的殡葬管理服务店汇报情况。
(三)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经费。
为确保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殡葬事业经费列入我乡政府财政预算。公益性公墓建设经费由乡、村两级共同承担为
主,县级补助为辅。
(四)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火化和补助标准。
从2010年11月18日零时起,各村委会辖区内死亡人员按****发[2009]32号文件规定实行火化(国家规定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除外)。
(五)加大对殡葬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1.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辖区内“活人墓”的平毁工作。
2.化火区内的村民擅自将遗体进行土葬的,由各村委会协助乡和县级有关部门进行火化。
(六)加快推进我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
按照****发[2009]32号文件规定,今年内完成我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七)加大“三沿五区”整治力度。
对辖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坟墓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2011年内实现县有关部门要求的“见树不见墓”目标。
协助乡工作小组,对“三沿五区”内的老坟,2010年12月20日前进行绿化遮挡,植树遮挡无法达到“见树不见墓”效果的必须进行改造。在12月20日前还无法达到效果的,进行强制拆除。
(八)配合乡工作组,做好辖区内老龄人口管理台账。完成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的普查工作,准确掌握老年人
底数,将信息汇总乡里,进行老龄人口台账管理。
(九)加强辖区丧葬用品市场的监管。
加大对丧葬用品的清理整顿工作,辖区内出现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店铺和个人,应及时向乡政府报告,并进行严肃查处,做到村管辖内无棺材、土葬墓碑的制作和销售行为。
(十)协助乡工作小组,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和文明祭祀工作。各村宣传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案。加强“清明、冬至”殡葬改革宣传和安全文明祭祀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去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向村民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为殡葬改革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创新发展
各村委会在殡葬改革管理工作中,要在达到目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打出亮点,突出重点,展现特色。
三、完成其他任务
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专项、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考核奖励办法
(一)考核办法。
1.自查自评。各村组织自查自评,并将本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和有关材料报乡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考核检查。每年年末,由乡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村委会成员对村落实本年度《****2010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检查。
3.检查验收。乡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将评审结果报乡人民政府。
(二)奖惩办法。将殡葬改革管理成效作为村综合考核和村领导政绩考核,对成效优异的乡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行政问责,取消村下年的评优资格。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双方各执一份。
中共****委员会 ****————————————
****人民政府 村委会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二○一○年 月 日 二○一○年 月 日
第二篇:2012殡葬改革工作目标责任书
新街村委会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为认真做好我村殡葬改革工作,深化殡葬管理和改革,推动全镇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阳宗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法规规定,结合市委、市政府对水源地及“三沿五区”坟墓整治的目标要求,确保全面完成2012年殡葬管理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以下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
一、责任单位:9个村民小组
二、共性目标
(一)加强殡葬管理体系建设,村委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各小组辖区内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组织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本小组辖区内日常的殡葬管理工作。
(二)各小组按照村委会制定的殡葬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大殡葬改革力度,成立殡葬管理执法队伍,积极配合镇政府查处辖区内的殡葬违法、违规行为。
(三)设置殡葬管理专职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上报辖区内的殡葬管理情况;按时向村委会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报送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统计报表。
(四)查处辖区内偷埋乱葬和将遗体、骨灰装棺土葬行为。打击买卖墓地和修坟造墓行为。取缔辖区内销售、制作墓碑、棺木点。
(五)加大殡葬改革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011年12月19日前,将政策告知书发放到户签字表交村委会。),严厉打击封建迷信活动,提倡厚养薄葬,促进文明节俭丧葬新风。
三、具体目标
(一)确保100%的火化率。辖区内的死者遗体全部进行火化,从
2012年1月1日起,实现火化率100%、骨灰100%进入公墓安葬。
(二)继续加强“三沿五区”坟山墓地整治工作。对原有的“三沿五区”可视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植树遮挡。到2012年6月30日止完成昆石高速公路两侧面山片区,实现“见树不见墓”的目标。
(三)对新增坟墓和“活人墓”一律平毁。
四、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时段: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
(二)考核办法:12月底,由村委会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小组进行考核。查阅殡葬改革宣传图片记录资料、《殡葬改革监督执法队伍名单》、《殡葬改革工作信息员名单》、《殡葬改革死亡人员登记台帐》、殡葬改革工作月报表。
(三)奖惩办法
殡葬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全村年终目标考核范围,辖区内殡葬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殡葬管理目标完成的,将给予奖励,对殡葬改革工作不力,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
五、责任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六、本责任书一式两份,村、组各执一份。
新街村委会(盖章)组(盖章)代表: 责任人:
2011年12月15日
第三篇: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二)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农六师五家渠市殡葬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和《农六师五家渠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师市的殡葬改革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经师市领导同意,特制定火葬区各团场、街道办事处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一、各单位成立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和各基层单位签定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各团场、街道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民政科长(民政业务员)为第二责任人。并结合国家、自治区、农六师有关殡葬法规和本单位实际制定殡葬改革管理实施方案。
二、2011年火葬区各团场、街道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一是有迁坟任务的团场、街道要认真做好本辖区迁坟前的宣传、普查、动员工作,今年要完成本辖区迁坟总数量的60%。二是提高去逝者火化率2011年10月以后,党员干部去世后,必须全部实行火葬;一般群众去世后,要积极倡导火化,火化率要达到百分之七十。三是公墓埋葬率100%。
三、各单位必须将国务院、自治区、农六师有关殡葬法规纳入本单位普法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业务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一同布置安排,使殡葬管理条例、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各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报殡葬业务统计报表,建立殡葬管理当案,五、各单位要对本管理辖区的丧葬品生产和丧葬品销售的进行管理。凡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写申请,经本单位民政科审查后报师市民政局和工商部门审批。严禁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棺木、墓碑、骨灰盒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六、按责任书规定的内容实行百分制,经师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当年达到100分的火葬区各团场、街道,总人口在3万人以上,年迁坟率达到60%、火化率50%,公墓埋葬率100%。其他全部达到责任书标准的奖励人民币8000元;总人口3万人以下,2万人以上的奖励人民币6000元; 2万人以下的奖励5000元(年迁坟率、火化率、公墓埋葬率每减少1%扣10分,迁坟率达到60%、火化率达到50%分以上给予奖励)。第一、第二责任人奖金不少于兑现奖的50%。
七、经师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年迁坟率未达到60%、火化率未达到50%的单位,公墓埋葬率未达到100%对该单位第一、第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处以罚款。
目标管理单位: 师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
负责人: 负责人:
日 期: 年 月 日
第四篇: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为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XX省殡葬管理条例》、《XX县殡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推进我镇的殡葬改革事业,特制定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一、工作目标 1、2015年XX月XX日前完成一所规范型公益性公墓建设。2、2015年XX月XX日零时起全面实行遗体火化和公墓集中安葬,确保火化率、公墓集中安葬率均达100%。
3、对辖区内“活人墓”和公墓范围外禁葬区域新增坟墓一律平毁,杜绝遗体土葬、骨灰入棺土葬和乱埋乱葬现象。
4、杜绝占用公路、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和沿街(路、巷)搭设灵堂(棚)、吹奏哀乐、沿途抛撒冥纸、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治丧行为。
5、做好高速公路、国省道视野可见范围内的坟墓的清理整治工作。
二、保障措施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作为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主要议事日程。
1、成立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明确殡葬改革信息联络员,确保有人抓、有人管。
第五篇:殡葬改革
对加强和改进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思考
董 跃 民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汉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死后留全尸”和“入土为安”的习俗和传统。这种丧葬观念在当前河南农村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殡葬改革是丧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封建丧葬观念的挑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河南城镇居民的丧葬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土葬到火葬的转变。所以,我省殡葬改革的重心集中在农村。农村殡葬改革的进程决定了全省殡葬改革的成败。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是,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在农村更为显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要与时俱进,迈上新台阶
1999年以来,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稳步推行下,逐步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火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上半年全省火化率为5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在全省广大农村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宣传发动到位,管理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的殡葬改革就会不断得到深化。
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其核心是禁绝乱埋滥葬,改革愚昧落后的丧葬习俗。《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从这些法律规定而可以看出,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葬法改革,二是葬礼改革。前者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后者是为了革除传统习俗中的丧葬陋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从十多年的殡葬改革实践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改革设计。普遍存在的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既没有节约土地,也没有改变传统丧礼。
(一)殡葬改革是在河南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节省耕地的必由之路
当前河南省农村较为普遍的土葬制度,加速了河南省现有耕地的流失。农民没了土地,农村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务院要求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要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落实国务院要求,就必须确保河南耕地面积不能减少,这是农业的根基和命根子。而侵占、蚕食耕地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业用地和农村丧葬用地。
(二)很多地方在殡葬改革中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时的“以罚代法”为土葬和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留下空间
在我省部分地区,政府与殡葬管理机构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中的“以罚代法”,对于已经执行火化的丧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导致丧户在火化后二次装棺现象开始在农村泛滥。丧葬改革的效果与基层政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同地区丧葬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基层民政部门的管理造成的。有的基层民政部门管理的比较严格,尸体的火化率就相对较高;有的地方管理较松,所以就存在偷埋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基层民政部门基本上就没有真正落实殡葬管理条例,所以传统的丧葬仪式依然在继续。调查发现,实行土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耕地资源少,不能让死人跟活人抢地。不过事实上在河南许多地方,人们即使选择了火葬但他们仍然会“二次土葬”,同样挤占耕地,一般还不会被追究责任。由于二次装棺火化导致丧户多花费近千元。丧家既承担火化费用又要购置棺木进行安葬,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重了经济负担,又违背了节约丧葬用地、节俭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基层政府的“以罚代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而且导致了农民的极大不满。一些农民误认为政府推行火葬改革就是为了“想收几个钱”。
二、对河南农村殡葬改革方法与途径的思考
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殡葬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扎实推进农村殡葬改革,首先就必须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1、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和村级骨灰堂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很多地方只强调火化率的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强迫群众实行火化、查处偷埋案件上,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南阳市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就没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推进。随着殡改工作的全面推进、火化率的稳步提高,解决好农村群众骨灰安放、切实减轻群众办丧事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等问题,已成为深化殡葬改革的主要课题。2008年1月5日,永城市顺和乡高平房村一丧户的骨灰被安放进了村里刚建成的骨灰堂。这是永城市首例农民骨灰放进骨灰堂。高平房村共1768人,耕地2300亩。随着人口的自然更替,在耕地中建坟立冢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耕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2007年10月,村两委多方筹资,建成公墓骨灰堂。该骨灰堂占地3.5亩,可利用面积420多平方米,可安放骨灰盒1300余个,预计能满足未来200年的存放需求,村民均可以免费在此存放骨灰,一人安葬费用就可节省资金5000余元。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共墓地是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其在规划、建设以及服务对象,都面向农村、农民。再者,城乡群众的收入还呈明显的差距,因此,强调公益性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河南省郑州市站在关注民生、保护土地、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大对殡葬事业发展的投入,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得实惠落到实处。2007年8月郑州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协助,县乡政府积极配合,在广泛听取村委会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新郑市、中牟县多个乡村,先后完成了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的试点工作,并拟定了《关于加快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并出台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建筑面120㎡,总投资7万元;②1000-2000人的村,建筑面积130㎡,总投资8万元;③2000人以上的村,建筑面积140㎡,总投资9万元。公益性公墓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占地2亩;②1000-2000人的村,占地4亩;③2000人以上的村,占地6亩。总投资均为1.8万元。资金安排规定:按照分级负担办法,由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给予资金资助。市本级资助标准平均为骨灰堂2.7万元、公墓0.6万元。实行先建后补,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奖补一批。截止2010年9月,郑州市财政累计下拨资助资金2996.1万元。同时,县(市、区)级财政匹配了相应的资金;部分乡(镇)匹配资金也已到位。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郑州市新建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总数目前已占全市村委总数的58%,加上2006年前各村自建数,基本上实现了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为农村群众的骨灰安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全面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2、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政府近几年逐渐加大了对民生方面的财政支付力度,但是对殡葬事业的财政支持不足。就连本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殡仪馆、火葬场这几年在许多地方政府预算中也被挤掉了,常常是不拨或改为差额拨款。近十几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环保法规的要求,许多地方的殡葬事业单位都面临着场馆搬迁和设备更新的问题,许昌市还有两个县没有殡仪馆,需要建馆。由于县政府财政拮据,无钱投入或投入不足,致使这些地方的殡仪馆要么无力搬迁和更新设备,要么借债为之,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南阳市部分县市对殡葬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有的县民政部门还背着沉重的债务。新建的方城、淅川、内乡、社旗、桐柏、西峡等6个殡仪馆,财政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全市有42台运尸车辆,总投资366.09万元,财政拨款仅占11%;18台火化炉,总投资473.4万元,财政无任何投入,资金主要靠当地民政部门筹措。新野、邓州、南召、镇平等县市的殡仪馆建设年代久远,长期缺乏维缮,致使建筑用房老化陈旧,破损比较严重,基本处于维持使用状态。殡仪馆火葬场的建设是个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本收益率低的事业,因此说,火葬场、殡仪馆的建设没有政府的投入,最终受害的将是人民群众,这个建设成本最终将转嫁到群众身上,由他们买单,而政府的不投入、少投入也是对殡葬改革事业的不作为,是对殡葬事业单位公益性质的否定。同时,要使殡葬改革深入人心,让群众易于接受,应实行火化费补贴制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这样可减轻群众因实行火化而增加的负担。2007年,河南省栾川县政府研究决定,为减轻群众负担,强力推进殡葬改革,自2007年6月6日起,对栾川籍火化丧户一律免收运尸费(200元-400元)、火化费(280元),这部分过去由丧户自己负担的殡葬费用现在全部改为由政府“埋单”出钱。栾川县政府免收殡葬费用的举措在全国属第二例,在全省尚属首例。
3、研究建立农村农民的丧葬补贴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但是在丧葬补贴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2007年,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等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离退休(退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所在省辖市上企业离退休人员3个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发给。在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职工死亡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20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其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养老金20个月的标准发给。目前,全省一次性抚恤金人均1.6万元。而农民则完全被排除在丧葬补贴制度之外。这种制度强化了城乡差别,是新时期对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歧视。它不符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平等的原则。2009年3月,从北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具有北京市户口、且未享受北京市丧葬补助费待遇的城乡居民,去世时均可享受每人5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定额丧葬补贴。它意味着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丧葬补助待遇城乡同标准、全覆盖。如果河南能够参照北京的作法,给予农民一定的丧葬补贴,它将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调节手段,加速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三)当前和今后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绿色殡葬 殡葬改革工作不能全省一刀切,在不违背殡葬改革精神的范围内探索新的丧葬形式。2001年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提倡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殡葬。河南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平原地区人多地少,耕地锐减,应以自然村建设骨灰堂为主;丘陵、山区等非火化区则可以采取尸体深埋树葬,既不占耕地、林地,又绿化、美好了环境,同时也有可供后人祭奠的标志。
1、建议在农村推行“生态葬”法。“生态葬”是指人死后(或骨灰)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种树取代墓碑,或实行“自然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土地处理遗体或骨灰的葬法。2.“骨灰生态葬”。即将骨灰装入环保骨灰盒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树代碑的葬法。
3、大力发展“生态墓园”行业。农村应当以村为单位建立公益性墓地,以方便群众祭奠亲人。墓区统一规划,按顺序安葬,骨灰实行树葬、深埋,形成“一块公墓一片林”。墓地必须是不适于耕种的山坡地、荒地与不宜垦种的贫瘠地,对墓区必须严加管理和审批,防止变相为土葬。
总之,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既要贯彻殡葬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又要尊重农村的传统习俗、尊重农民的感情,要在充分了解民意、体恤民情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既不伤害农民感情又能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道路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殡葬改革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政策。
作者: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