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以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推动我校体育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达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我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体育条件
(一)、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在建校初期积极制定一系列体育管理办法、采购体育器材、招聘专业体育教师。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育理念先进。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教课,能训练、能开展科研活动,能组织大型集体活动,精通裁判知识。
(二)、面临的困难
1、教师问题
师资不足,外出交流、探讨、协作的机会不多、思想上不重视体育课堂质量,课堂内容单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生体质问题
学生体质偏低、体重不达标、营养不良、运动能力差,活动时间少。
3、家长问题
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学生的体质从不过问,不了解学生营养是否满足其身体的成长需要。
二、体育工作思路
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为目标;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为理念;以“走进阳光”的孩子是幸福的,走出阳光的孩子是自信的”为追求。横涧一中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为每一位学生的美好未来做好准备”。让每一个阳光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探索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体育课每班每周从原有的2节增设至每班每周3节,开设体育特长班。按国家标准配备专业体育专业教师,逐步使学生接受专业体育知识。根据合格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并规范管理。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体育锻炼。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体质测试,并把学生的体质状况纳入家校联谊书通知学生家长。
(二)、完善阶段(3014年9月-2015年8月)
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每学期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校外交流学习1-2次。把体育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列入考核范围。体育特长班训练工作有序进行。做好实施训练的纪录和测试成绩纪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运动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体质测试仪器,使学生体质更加精确,评定更加科学。定期邀请外校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到我校指导体育教学、训练工作。填充课堂内容,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三)、稳定阶段(2018年9月-2016年)
体育师资、器材完成配备,课堂内容、场地安排上得到有效保障。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达标率超过85%,群体活动形成系列,具有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每学期的体质状况并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的体质做坚强的后盾。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不同类别的体育竞赛,体育训练有序进行。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并进行宏观调控。
2、完善现有体育规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保障作用。
3、加强组织与协调,统筹安排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并抓好“计划、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环节,确保活动的有效落实。
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站宣传普及体育知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构建人人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局面。
5、继续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档案,并抓好档案规范化建设。
(二)、优化教师队伍、落实体育内涵发展
1、积极开展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体育专职教师,特别是与兼职体育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探讨,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一堂专题性公开课,并进行评课与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及业务能力。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把此作为对每位体育教师的管理与考核的依据,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体育教师的上课方式有全新的转变。
(三)、优化教学、提高体育学科质量
现有的体育专职教师,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一方面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体育常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将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加强体育师资的建设,逐步实现体育教师专职化。并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2—3年的努力,所有体育教师在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及个人素质上均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体育特长班的管理,训练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并对体育特长班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估,作为组内对每位教练员的考核。进一步提升篮球赛、拔河赛等已有的大型学生体育活动品牌,再树一批有影响的新品牌。开发和推广“集体体育竞赛项目”,如“全校师生健身周”活动、“假日体育”、“休闲体育”、“趣味娱乐体育”等特色学生体育活动。
五、支持与保障
学校一是重视抓好基础性工作,从创建计划的制定到各班组队,日常训练和活动以及每年一次的班际比赛保证有序进行,营造创建氛围;二是要保证创建经费的投入,及时添置创建所需的设施、设备,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要重视抓好师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让带队教师赴外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为创建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继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补充体育器材、设备,保证教学、训练以及群体活动的开展。体育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与合理的分类,器材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做好运动器材、设备和运动服装的选购工作,及时满足体育教学发展中各种物质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年登记损耗的各种器材数目与数量,及时补充。使我校的体育器材设备达到省级标准。
第二篇: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哈尔脑初中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辽宁省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辽教发[2013]47号)、《朝阳市贯彻落实辽宁省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朝教[2014]12号)精神和北票市教育局文件要求,推动我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哈尔脑初中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着眼点,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世林
副组长:杨景瑞 于学峰 孙孝霞 组 员:张广辉 邵北北 韩 阳 王永礼
米 籴 隋少伟 刘微微 孙 欣 于秀琴 李继岩
王新华 王彦龙 韩明明 王文霞 鞠 伟
三、工作目标
以实施学校体育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力争到2015年末,学校体育场、设施、器材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近视新发病率明显下降。
四、工作内容
(一)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天开展一次早操、一次眼保健操,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在下午安排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开展每天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大课间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不断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推广第二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
(二)全面实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要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保证每周3课时。按照省教研中心下发的《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体育教师要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编写学年、学期、单元(模块)和课时计划,并严格执行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有计划地进行。
(三)实施学校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施学校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优秀体育教研组、优秀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精品课、优秀体育论文评选活动,多角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学校要严格管理体育课堂教学,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学常规和评价机制,以课堂体育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入手,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利用地域和传统优势,立足本地本校实际,结合“2+1项目”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是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四)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加强教体结合,打造精品赛事。
每年举办一次全校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一次男女学生篮球赛;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单项竞赛活动。要成立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技能的各类体育兴趣活动小组,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切实保证体育特长生必要的训练时间,积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五)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公示制度。
学校要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学校审核后上报市教育局,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及上报数据工作必须达到100%。学校要加强管理,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公示制度。学校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将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向家长通报,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要加强数据分析,逐步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加强学生近视眼的干预与防控工作,切实做好眼保健操工作。
(六)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学校场地、设施、器材状况。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到2015年末,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七)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方案、制度,责任到人。学校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切实保证安全。积极开展学生锻炼的科学指导,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意外伤害责任险,确保体育锻炼的人身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扩大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我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支持,把学校场地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体育部门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把增强学生体质纳入学校办学的基本目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确保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学校要按照省教师培训工作统一安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实施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切实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将体育教师开展的教、科研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常规性学校体育工作合理纳入工作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劳动保护、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四)强化工作督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制度,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哈尔脑初中 2014年3月10日
第三篇: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XXXXX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XXXX-2XXXXX)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XXX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XXXX-2XXXX)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XXX—2XXX年)。
一、阳光体育运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阳光运动、健康成长
(三)实施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
1、每天安排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我校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构成为:25-30分钟的大课间、40分钟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组织 1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眼保健操,共为每天 65-7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大课间:每天上午第二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25-30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
(2)体育课:小学 1-2年级每周为 4节体育课,小学 3-6年级每周 3节体育课;
(3)课外体育活动:各学校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 1课时的体育活动。即:确保体育课时外,还必须组织每个班级每周开展1—2次课外体育活动;
(4)眼保健操: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确保组织学生做好 1次眼保健操。
(五)活动内容安排。
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组织广大青少年中小学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其活动内容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实际进行,做到既有规定项目,又有各学校特色,同时,所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真正起到运动效果的作用。
1、活动内容。
(1)早操的活动内容:第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或自编操、麦西来甫操等,以集体操为主;
(2)大课间活动内容:校园集体舞、第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分班级特色体育活动,如(羽毛球、小足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跳绳、麦西来甫等项目)等,(3)体育课内容:按照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以班级为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投垒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及“快乐体育活动”。在开展以上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且末县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六)活动的组织实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我校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学校是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开展的关键,我校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德育、少先队、后勤、体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建立由学校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学校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2、我校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确保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我校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方案。一是要将本《方案》规定的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纳入到学校的作息时间统一执行;二是要结合学校特色确定体育活动内容;三是要做好组织工作,确保活动时间和内容的落实;四是要加强对学校落实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和检查。
3、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施行。我校学生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实施者。学校按照本《方案》和确定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具体、细致、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明确落实责任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确保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学校校长是落实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学校分管校长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学校教务、德育少先队、体卫、负责人是落实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责任人,教务处负责活动时间的安排落实;体卫室负责活动内容、场地器材的安排和方案的制定;后勤负责活动器材设施的添置和维修管理等保障工作;德育处、少先队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积极协助做好活动的开展;卫生保健室负责活动的医务监督。我校全体班主任、体育教师是落实每天 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责任人,早操、大课间、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指导;体育课教学由体育教师按照有关要求负责组织落实。
二、创建绿色运动特色学校
为了创建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突出强调学校有体育特色,我校把“乒乓球,足球”作为我校教学体育特点。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适应我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绿色运动进校园活动,以校园活动为主,校外活动为辅,积极行动,力求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卓有成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点,努力打造学科品牌、提升学科地位,为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的布局。
20XX-20XX、20XX-20XX学年把我校努力建立体育特色学校。(从足球、乒乓球等项目着手,结合实际建成特色学校)。
20XX-20XX年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成果,我校普及实现特色建设,形成每个学生都有艺术及体育特长。
(二)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的条件与要求。
1、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体学生必须学会一至二项体育健身技能和方法,初步掌握本校普及的特色项目运动技能。
2、学校有班级、年级、学校特色项目运动代表队,全校运动会形成制度,并将特色项目列为运动会比赛项目。
3、学校绿色运动特色项目代表队课余训练经费有保障,代表队每周训练不少于三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
(三)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的运动项目。
田径(中长跑等单项)、篮球、排球(含软式排球)、足球、乒乓球、毽球、棒球、跳绳、武术、棋类、健身操、腰鼓等运动项目。
(四)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的训练与竞赛。
1、绿色运动特色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坚持群众性、广泛性、趣味性。
2、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特色项目课余训练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严禁超负荷。
3、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竞赛应当坚持小型多样、就近比赛的原则,广泛组织班级、年级、校际之间的比赛,形成制度。学校绿色运动特色项目代表队要积极参加上一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
4、学校绿色运动特色项目代表队应当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
(五)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的经费扶持。
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每年给予各绿色运动特色学校专项经费补助。各学校应从本校经费中设立专门经费,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
(六)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的管理。
1、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将健全绿色运动特色学校管理机构,加强对绿色运动特色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与检查。
2、绿色运动特色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3、绿色运动特色学校应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干部和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室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医务监督。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三、形成合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运动项目的训练和竞技水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将根据各学校绿色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加强体育工作的力度,适时举办或者推荐参加上级有关项目培训班。
(一)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与测试制度。
各学校每年对全体学生开展 1次健康检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每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向学生家长通报。
(二)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等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
(三)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维修改造有关专项和教育费附加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逐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
(四)推进体育场设施共建共享。
县文体、教育部门要密切合作,尽量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安排在学校或周边。文广系统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对外开放,(五)推进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学校有开放条件的室内外体育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及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锻炼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到 20XX年底前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开放学校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争取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学校每天开放应不少于 2小时。对向社会开放体育场体育设施正常运行、维护和购买公众责任险给予经费补助。同时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开放学校添置和更新体育器材。开放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开放公示、来校锻炼居民备案、安全保卫、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等制度。
(六)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
每年举办一届全校小学生运动会,学校每年至少举办 1次校运动会,因地制宜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或竞赛。
(七)实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多渠道配备体育教师。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多渠道配备好学校体育教师,到 20XX年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加大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双向交流力度,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安排承担训练任务的体育教师走进体育部门优秀运动队学习;体育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定期选派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完善体育教师保障政策。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折算计入教师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四、加强领导、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学校体育工作和深化体教相结合,学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统筹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利用现有渠道,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加大投入力度。牧区边远地区学校体育工作。
(三)实施评估制度。从 20XX年起,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创建绿色运动学校情况、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县教科局和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
(四)强化督导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督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被督导单位要根据督导意见认真整改。
(五)健全奖惩机制。学校要把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教结合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
(六)营造良好环境。学校要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中小学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XXX小学 20XX年9月
第四篇:蒲团中学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蒲团中学体育工作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13-2015年)
蒲团中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体育,根据国务院转发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要始终坚持育人宗旨,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励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出发点。
(二)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改进体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加强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四)安全性原则。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总体目标
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人至少参加2项阳光体育项目,用3年时间,通过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发课程,努力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研质量,使硬件建设、管理水平、师资配备、教研水准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需求,确保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20%以上的学生达优秀以上等级。
四、重点工作
(一)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到2013年,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20%以上的学生达优秀以上等级。
2.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档案制度。学生的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卡和学生素质报告书;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
3.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向家长通报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同时要加强数据分析,逐步实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抓好体育课堂教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备课、教案、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入手,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地域特点,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增强吸引力,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抓好体育课外活动。坚决落实“两操两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加大课外活动力度,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时间,充实内容,多设简便易行、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大力推广广播体操,开发推广特色项目,如跳绳、踢毽子、拔河、武术等,严禁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
(三)致力培养学生体育特长
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能、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发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体性、趣味性竞赛项目,增设阳光体育项目,扩大参赛人数,突出健身、怡情、娱乐功能。
1.每年举办一届运动会,组织一次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
2.每学期要经常举办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单项竞赛活动。
3.要成立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技能的各类兴趣小组,组建班级代表队、校级代表队,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切实保证体育特长生必要的训练时间,积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4.抓好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以省级传统项目小足球、田径为重点内容,健全组织,确定专人,制订训练计划,保障训练场地、时间、器材和经费,抓好项目的训练。
(四)创建“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
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以创建工作推动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五)搞好体育课程建设
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开发1至3项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六)抓好体育教改教研
1.完善体育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改革,探索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学校体育评价制度。
2.探索长效机制。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探索科学、高效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模式,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阳光体育”运动“蒲中模式”、“蒲中经验”。
3.健全教研班子。由教导处牵头“阳光体育”教研工作,形成“主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的“阳光体育”校本教研队伍。
4.开展课题研究。构建完整的课题研究体系:申报并完成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设立多个校级课题。
5.搭建交流平台。在校刊上开设“阳光体育”专栏,使其成为学校和教师交流经验、研究问题的平台,推动教研教改工作深入开展。
(七)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引进优秀体育专业教师,培训现有体育教师,完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使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满足实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的需求。
1.配齐配足专业教师。根据我校体育师资队伍状况,通过教育局选调配备专职体育教师,2013年学校师资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的合理梯队。
3.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升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技巧和智慧。
(八)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3年内完成学校的运动场地改造及运动设施更新,确保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1.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力度。
2015年,完成学校塑胶运动场改造任务,并按要求配备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的测试器材,学校场地器材达到《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要求。
2.完善学校体育器材配备。
(1)学校2013年底前按《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2)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的测试仪器设备,学校要在2013年年底前配备齐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组长由赵振华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田金华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教导主任姜治锋任办公室主任,体育教研组长严胜焱任副主任。
(二)确保经费。设立“阳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阳光体育”的基本开支和事业发展。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阳光体育”工作。
(三)课程奠基。成立“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校本课程,突出本校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格局。
(四)师资保证。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提供必要条件,落实待遇,加大培养力度,形成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能力出众、作风踏实的体育师资队伍。
(五)评价引导。将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纳入综合考核评价的核心内容;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评优。探索体育教师评价新机制,把参与“阳光体育”工作情况纳入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和职称评定方案。
(六)健全奖惩。定期召开学生阳光体育经验交流会议,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第五篇: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 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 发〔2012〕5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结合的意见》〔皖政办〔2013〕5号:),进一 步推动合肥市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 我市实际,特制定《合肥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理念,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目标,以中小学校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本条件达标为切入点,以重普及、促提高为原则,着眼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合肥市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县级巢湖市,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行政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2一
14个省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 万人。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18所,其中中等 职业学校86所,普通高中113所,普通初中250所,小学964 所,幼儿园69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中等及以下学校在校生114.8704万人,教职工1.67万人。
全市中小学基本能按照部颁标准开设体育课,基本开足体育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开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 + 1项目”试点工作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制定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通知》,督 促全市中小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 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把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人人踊跃参 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的良好氛围。
2010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 局、人社局、卫生局、体育局、团市委、妇联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合肥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 了政府、职能部门统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坚持组织开展初中 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不断调整优化测试项目和方式,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并计入升学录取总分。学校体育工作已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
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要求不相适应,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还没有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教学资源与《国家学校 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仍有差距,一定程度制约了青 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学生体质明显增强,体能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体 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体教结 合机制更加健全;青少年体育竟赛活动日趋活跃,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达到国家标准,逐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 制。全面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2015年,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不低 于 20、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体育课程,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课间活动 因校制宜,自主多样,全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 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探索创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 容、方式和载体。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落实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 小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3、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体育与艺术2+1”活动,致力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4、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竟赛活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共同组织实施中小学生竟赛计划。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 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综合性运动会,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节(周〕、专项体育竟赛,增设竟技体育项目外的健身、娱乐类运动项目,广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5、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通知》(体群字【2009】54号)精神,打造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创建合肥市高中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立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足球联赛三级联赛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
(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水平纳入中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中。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 健康状况等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及 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2、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探索将学生曰 常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体育考试总分之中。
3、将高中学生健康素质纳入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发挥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 作用,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 开展,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作用,丰富高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实现857。以上的学生能 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目标。
(三)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科学合理规划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布局,做好我市体育运动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训练衔接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办校办运动队,体育部门对承担参赛省级比赛和省运会的校办运动队队员,给予市级训练单位队员的同等待遇。
2、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教【2012】171号)要求,组织 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建立体育特长生“绿色通道”入学保障 机制;优化全市学校体育项目络布局,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以上;国家及省级青少年体育倶乐部10所以上;省 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所以上、体育专项特色学校2所以上;市 级单项训练基地10所以上。
(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3】11号)要求,多 渠道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到 2015年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2015年,配齐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
2、完善体育教师保障政策,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按照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原则,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体育 竟赛、外出学习培训、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等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范畴。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 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五)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 支持力度,逐步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将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安排在中小学校或周边。2015年,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初步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学校体育 场地、设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六)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开放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佘和节假日坚持向学生开放,体育部门管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科研设备为学校课外活动、课佘体育 训练提供便利。全市〔区、县)公办中小学校符合开放条件的室 内外体育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及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佘锻炼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到2013 年底前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各县(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设 施向社会开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参照市级学校体育设施 向社会开放经费保障办法,县(市〕、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保 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有序运行。体育部门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资助开放学校添置和更新体育器材。
(七)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和报告制度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中小学校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公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中小学体 育工作评估,各区、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开展自评,市级教育 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与认定,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实行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 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监督电话等。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本行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公示,定期通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八)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健全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与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应 急机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等学 校体育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各学校要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 责任制。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 安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与分工
认真履行职责,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参与,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指导 和监管,将体育工作纳入各类教育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把提高青 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财政部门完善支持投入政策,并给予必要倾斜; 体育部门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 度。充分发挥市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与推进。
校长为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公告制度
各学校每年分别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健康检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以检查及测试结果为基础,给每名学生建 立健康档案。到2015年,学校普遍建有学生体质监测室。建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制度,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 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 健康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导检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奖恁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研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督
导检查办法,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
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把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教结合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 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学校、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评优 评先、学校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的政策要求、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釆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健康 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 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