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

时间:2019-05-12 01:3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篇: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

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

主要问题和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禽水产品已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主要食品,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重视,对畜禽水产品安全卫生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由于没有完善的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我市作为畜禽产品的生产大市,也经常由于质量安全问题而受到影响,导致我市畜禽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优势无市场.迅速提高畜产品质量,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我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近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适应这种大环境,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以求得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据我局执法大队、检测中心和检疫站介绍,近两年组织抽检组,对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厂进行了样本抽检,通过对尿液检查,合格率95%以上;没有因为畜禽安全问题而受到禁运。

3、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发展明显加快。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建立了生猪无公害示范基地 个,出栏优质生猪 万头;家禽无公害示范基地 个,出笼优质湘黄鸡 万羽;水产无公害示范基地 个,产地认证面积 万亩;同是,无公害产品认定 个。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明显改善。

4、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作用明显发挥。这些年来,我市县两级逐步实现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监督检验所需要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人员等要素的综合,依法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制订了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在管理上,逐步实行“一个养殖场(户),一名技术员,一套标准化技术资料,一本标准化生产管理档案。”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1、宣传引导不够。近年,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力度,没有真正把这些政策、制度、要求完全灌输到生产者中去,生产者没有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真正变成自身生产的自觉行动。

2、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我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跟上来。过去由于长期受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等的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只求得“产品丰富”,而忽视了“质量净化”。笔者近来通过对部分养殖(经营)户代表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普通认同的观点是:畜禽水品价格偏低,而饲料和原料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的多,产出后回收的少,科学用料和用药难做得到。只是想依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来增收,而不是求得质量安全。

3、标准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生产、管理、运输、销售等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进入国际大流通,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这些众多的经营主体很难统一起来,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极大程度地制约了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4、畜禽产品涉及面广,监控难度大。一是来源于饲养过程,有的养殖者及养殖场为了达到防病治病,减少动物死亡的目的,实行药物与日粮同步;二是来源于饲料,目前饲料 中添加药物主要有四种: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三是加工过程的残留,目前部分动物性产品加工经营者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为使动物性食品鲜亮好看,非法过量使用一些碱粉,芒硝,漂白粉或色素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同时,畜产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5、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较薄弱。我市畜禽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还很不够,畜禽水产品体系不健全,多数县级都无机构、无技术人员、无设备,无法正常开展畜禽水产品安全检测工作。技术水平不高,检测设备落后,追踪服务欠缺,缺乏督查力度,管理体制不完善。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1、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畜禽水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养殖户,只有让广大养殖户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才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无公害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必须加大宣传,通过干部下村,分片包干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讲国家产业政策,大讲生产标准化,大讲无公害生产的高效典型,引用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 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对人身、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引导、说服群众,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不进行无公害生产就销路窄、效益低、无前途,这样,使群众把无公害生产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近几年来,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我市积极推进,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我市畜禽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更好地全面地推行我市畜禽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首先,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推行联防联保。一是在基地环境管理上,依托环保、卫生等部门,建立基地环境定期监测制度,提出净化环境措施,控制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通过对产地土壤、水质的监测评价,控制外源污染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对产地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标准;二是在基地投入品使用上,推广实行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确保投入品安全使用;三是在生产过程中,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基地和基地负责人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通过检测,制定病疫病防疫方案、动物药品使用方案,建立生产档案等措施,建立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档案记录员组成的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宣传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指导基地生产者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其次,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畜禽水产品安全生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建 5 设、产品例行监测等工作投入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生产稳步进行。

3、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畜禽水产品市场流通,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和“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的要求,今后将重点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准入,今后上市的畜禽产品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或网址、检测合格证明等,同时,将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入市的要求,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第一,必须不断加强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建立无公害畜禽产品检疫检测室,并配臵必要的检测设施,设立流动检测站,不定期抽检和定期检测。第二,必须加强投入品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第三,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在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检测点,对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监控;二是实行批发市场与生产者、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加强跟踪管理;三是对畜禽水产品实施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明获得市场准入资格,进入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营区;四是加大对流通市场的检验力度,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产品予以公 布曝光;五是加强产地源头管理,逐步建立异地定点采购和检测制度;六是稳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专卖点的网点,严格履行保证质量的承诺。

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的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主要由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兽药、饲料监测与生产管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体系等组成。这几大体系为畜产品质量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保驾护航作用,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在机构设臵、仪器装备、人才引进及管理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政府要加大投入,真正发挥畜禽水产品监管体系的作用。

5、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将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向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屠宰加工场、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信用档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检测,只要有涉及畜产品安全的制假造劣行为,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查实就将被记录在册,根据企业的记录由相关专家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认证。达到国家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可以进入市场,而达不到信用等级的将被清除出市场。

1.加强畜产品产前环节监控

首先严把种畜引进关.其次,对饲料兽药的监控,不仅要抽查产品质量,而且要经常检查生产过程.要在生产企业大力推广GMP(良好作业规范),ISO制度等,逐步强制生产企业达到上述标准,通过对企业生产环节的控制来达到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目的.再次,水源,环境要达标.饲养场选址是保证环境水源达标的前提.有关部门应作好调查工作,并定期公布各区域适宜养殖指数以及养殖品种,可以指导企业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农村选址,以减少污染,使环境和水源达标,增强牲畜身体机能,从而减轻监控难度.2.加强饲养,加工环节监控

第一,加强对畜禽生产企业规程的监控.要求饲养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要符合规范,运用良好作业规范(C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及饲养方法(5s),从原料开始对生产环节进行监控,保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并将多种规范整合运用,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来作为推广平台,用GMP作保证,HACCP进行监控和纠正,用5s的生产现场管理使各要素达到控制,从而保证畜产品质量.第二,加大对散养户饲养来源,生产条件和动物免疫控制.要依靠基层站点,增加对散养畜禽的免疫服务,控制 疫病传染.加强对圈舍卫生的指导和检查,预防病害,同时要指导养殖户科学地饲养,用药,减少兽药残留.第三,严格执行加工资质认证制度,逐步规范加工企业的从业资格,推广和完善定点屠宰制度,逐步形成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畜产品产销体系.3.加强流通环节监控

流通环节监控是把好畜产品质量的最后一关,对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首先,要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验检疫制度,对异地销售的畜禽一定要严格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其次要加大市场环节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决不徇私.执法人员决不能以罚款替代管理,更不能以人情替代监控.执法的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集市等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地,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畜产品从这些地方流入市场.再次,要结合可追踪体系的建设,严格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一旦经营者违规经营,要严肃处理,严重的坚决取缔其经营资格.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伴随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各类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也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危害。针对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提出了今后工作应采取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明确管理主体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检测标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等相应对策。关键词:畜产品

质量安全

对策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和国内市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技术壁垒。目前,中国的猪肉、羊肉和禽蛋生产居世界首位,家禽生产居美国之后位于第二位,牛肉生产居美国和巴西之后的第三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伴随生产与贸易的发展,各类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98年香港17名居民因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猪内脏而发生中毒;2001年又发生了广东河源的瘦肉精事件,有400多名市民中毒。2001年广东省兽药监察所提供的一份报告说,广州市上年初对待宰生猪进行抽检,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阳性率高达59.4%;2002年1月,浙 江省杭州、金华、嘉兴等地相继发生六起食物中毒事件;2002年10月18日上午,辽阳市区39人食用猪肉中毒。北京市卫生局在6家集贸市场采集了53件生猪肝样品进行盐酸克伦特罗检验,结果有4件阳性,阳性率为7.5%。内蒙古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呼和浩特市的部分屠宰场猪尿进行抽检,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阳性率约9%。2003年国家农业部完成畜禽产品样品兽药残留和违禁药品检测18023个,有检出的样品1355个,其中超过残留限量的样品907个,占已分析样品总数的5.03%。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目前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兽药残留、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动物疫病的流行和人为掺杂使假。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也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00多种,主要是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重金属如铅、汞、镉、砷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动物疫病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大隐患。重所周知,近期在我国部分省市爆发的禽流感疫情必将对我国的养禽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也对我国的疫病防治产生严重的威胁,如最近东南亚爆发的禽流感和蒙古国 爆发的口蹄疫等疫情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畜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问题非常严重,已对国内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主要有注水肉增重;利用病、死畜加工熟食品出售;在畜产品中添加违禁用品以增加保鲜时间和色泽等。同时,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这些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出口畜产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使我国畜产品信誉受到影响,出口贸易遭受巨大损失。1990年出口日本的一万吨肉鸡,由于检测出抗球虫药氯羟吡啶的残留量超标,要求我国政府销毁所有产品,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年,出口到德国的蜂蜜由于农药“杀虫脒”残留超标而被退货,接着欧共体、美国、日本也相继拒绝进口我国蜂蜜,使我国蜂蜜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发生严重困难。近年,发生荷兰销毁我国畜禽产品事件,给我国部分畜产品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995、1996年,欧盟兽医委员会派员对我国进行了考察和评估,认为我国的兽医卫生状况达不到欧盟的要求,于是做出了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决定。1997,1998年欧盟又派员来华考察,结果仍达不到其要求。

尽管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立法和检测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没有跟上,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阻碍了我国农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心身健康。为加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同时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官方取样程序》和《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但目前还没有一部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畜产品卫生、动物防疫检疫、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畜产品中兽药、违禁药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机制、市场准入、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检测标准体系等法律和法规。

二、明确管理主体提高监督管理效率

要改变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割的局面,应由农业部统一领导,协调畜产品生产与经营部门、动物疫病防治部门、兽药饲料监测与生产管理部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执法部门等组成的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要逐步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垂直管理”,打破地方分割局面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减少各部门的重复设臵和避免地区之间的矛盾,提高行政效能。同时,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监控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人员检疫检验和监督的效率,为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和运转机制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 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畜产品规模化生产、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我国加入WTO,制订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从养殖到产品加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已成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现实生产中的迫切需要。

同时,应加强检测标准体系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400余项,行业标准1200余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199项,农业地方标准1.6万余项,组建全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多个。标准范围从农作物 种子、种畜禽发展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热带作物、饲料工业、农机化、农村能源与环境、农业高新技术等各个领域。虽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些标准只侧重于农产品,而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与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还相差甚远。为适应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应加大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的力度。标准的内容从原来的产品标准延伸到关键技术以及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的建设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主要由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兽药、饲料监测与生产管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体系等组成。这几大体系为畜产品质量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保驾护航作用,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畜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适时把握入世机会,迎接挑战,建立一套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对畜产品的安全性实行有效的监督检验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利益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在机构设臵、仪器装备、人才引进及管理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切实发挥其作用。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为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便开始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建立水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认证中心并投入运行。但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应尽快建立含盖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与检测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认证认可体系建设。

六、全面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于200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实施,2003年开始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但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仅在部分省市推行,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今后应在全国全面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七、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将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向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屠宰加工场、畜产品批 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信用档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检测,只要有涉及畜产品安全的制假造劣行为,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查实就将被记录在册,根据企业的记录由相关专家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认证。达到国家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可以进入市场,而达不到信用等级的将被清除出市场。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1、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才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必须加大宣传,通过干部下村,分片包干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讲国家产业政策,大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大讲入世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大讲无公害生产的高效典型,引用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对人身、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引导、说服群众,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不进行无公害生产就销路窄、效益低、无前途,这样,使群众把无公害生产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我县早在2001年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为香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近些年来,香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我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更好地全面地推行我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培管,首先,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推行联防联保。一是在基地环境管理上,依托环保、卫生等部门,建立基地环境定期监测制度,提出净化环境措施,控制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通过对产地土壤、水质、大气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价,控制外源污染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对产地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标准;二是在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高毒农药。设立基地农药专卖点,实行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三是在生产过程中,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基地和基地负责人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通过检测,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建立田间生产档案等措施,建立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田间档案记录员组成的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宣传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指导基地生产者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其次,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制定、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建设、产品例行监测等工作投入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生产稳步进行。

3、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农业部2006年正式启动的“九大行动”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和“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的要求,今后将重点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准入,今后上市的农产品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或网址、检测合格证明等,同时,将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从2006年起,我省将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又正式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五种农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入市的要求,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第一,必须不断加强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疫检测室,并配臵必要的检测设施,设立流动检测站,不定期抽检和定期检测。第二,必须加强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建立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严格按《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登记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承诺,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经营。适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品种和范围,抓好基地和市场的抽检和自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责任市场追溯制度。第三,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检测点,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监控;二是实行批发市场与生产者、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加强跟踪管理;三是对农产品实施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明获得市场准入资格,进入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营区;四是加大对流通市场的检验力度,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产品予以公布曝光;五是加强产地源头管理,逐步建立异地定点采购和检测制度;六是稳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专卖点的网点,严格履行保证质量的承诺。

三、中国畜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使导致质量安全隐患。

生产经营者都希望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利益动机驱使表现得十分明显。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方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处于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面对多种畜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这为经营者获取非法利润创造了条件。从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部环节看,利益动机都是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动因。

2.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1)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缺少能够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都有效发 挥作用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律。

(2)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落后。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其中大部分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中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由于中国的许多畜产品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从而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成为扩大出口的障碍。这种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500亿美元,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削弱。在进口方面,由于中国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和统一,技术手段落后,很难起到合理、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目的。

(3)质量标准法律效力不够。中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性法规的制定,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出台等,但是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影响力有限。一些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对生产保护较多,惩罚一般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为主,至多取消营业执照,只对极个别社会危害极大的案犯实施刑罚。

(4)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中国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多数属于部门性法规,经常产生同类案例有不同处罚结果的情况。

3.畜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

(1)管理组织体系不协调。目前,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兽医兽药部门、流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食品工业部门、饲料工业部门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但是中国参与管理畜产品的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清、职能重叠,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部门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形成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如发证、设卡、检查等工作,各部门都根据相应的规定参与对畜产品的管理,而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时,各部门又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局面出现。

(2)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管理监督机构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素质不强也是畜产品品质问题的重要原因。部分动物疫病无法及时查处,导致疫病传染面和传染概率增大。

4.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落后。

(1)畜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技术落后既制约了畜产品产量提高,也引发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第一,饲料和兽药生产技术落后,严重不适应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第二,畜禽品种不良,抗病能力差,加重了畜产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三,饲养方式落后加剧了畜产品质量问题的危害;第四,畜产品加工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技术和生产流程落后,增加了畜产品被污染的可能性。

(2)质量检测手段落后。质量检测由企业内部检测和行业主管机构监测2部分组成。就企业检测而言,一般不能 对农药、兽药的残留进行检测,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难达到严格的质量标准。中国畜产品质量行业主管机构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在较长时期内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投入,在设备、人员和方法上都相对落后。检测机构越向下延伸,其检测手段越落后。

5.地区生态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长期的超剂量使用农药,对农田造成了严重污染,经过农作物的吸收富集作用,形成农药残留,然后通过饲养进入畜禽体内,形成一种难以控制的农药残留。空气污染是畜牧业发展的又一不利因素,工业生产中产生和大量废气对畜禽身体造成极大危害,导致体质下降、疫病增加。

6.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下。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第一,饲养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饲养管理粗放、科学饲养的成分少;第二,畜产品商品率低;第三,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少;第四,畜产品产业链不长。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对畜产品质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首先,小规模的家庭式饲养不利于加强防疫;其次,小规模饲养阻碍先进技术推广使用。小规模饲养的收益少、采用先进技术的成本高,养殖户不愿意采用。由于缺乏产业 组织的帮助,养殖户对品种、市场需求、养殖技术等信息了解少,也是阻碍新技术推广的原因。因此,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是造成畜禽品种老化、畜产品质量不高的又一影响因素。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如何突破现行管理体制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制约,努力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全面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动物疫病 目前在广大农村,由于散养比例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很难落实动物防疫、检疫的卫生要求。更有部分养殖者,动物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既不主动向防疫部门报告,也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成为疫病发生的源头。

假劣兽药和饲料 许多养殖企业尤其是小规模散养农户,受利益驱动,不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甚至非法使用违禁兽药,造成畜产品中磺胺类药、氯羟吡啶、四环素等兽药残留量普遍超标,氯霉素、己烯雌酚和“瘦肉精”等 违禁兽药时有检出。

落后的生产方式 传统养殖模式由于忽视动物福利、养殖环境差、生产工艺不合理、品种不纯及生产标准不统一,造成畜禽体质软弱、精神委靡、忧郁烦躁、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肉质和口感。

不良品种 那些生长发育迟缓、畜禽产品质量差、抗病力低的畜禽品种,养殖效益低,并且更易感染疫病。

环境污染 畜禽生长过程中,工业“三废”、化肥、农药中的重金属如汞、砷、铅及其他有毒成分等污染物直接进入动物体内,并在畜禽体内大量蓄积,造成畜产品不安全。

落后的屠宰加工条件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和县城屠宰场中,绝大多数属于半机械化生产,有的屠宰场还采用传统手工操作,难以保证肉品安全卫生;此外,畜禽屠宰和肉品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病害肉、注水肉现象时有发生,私屠滥宰情况还没有彻底清除。

流通环节的二次污染 畜产品的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有可能出现:(1)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2)不法畜产品经营者使用化工制剂处理鲜活畜产品;(3)运输过程中违反操作要求造成生物、化学物污染或包装破损受到污染。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法制体系。通过完善的国家立法及地方或部门法规,进一步明确畜产品生产者、供应者及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认真组织相关标准的实施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畜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

标准体系。清理和整顿过时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并认真参照畜禽养殖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对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的技术指导;普及推广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严格执行HACCP、ISO9000标准体系和良好操作规范(GMP)等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已经在饲料行业、药品生产行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中开始推广和应用,但是目前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抓紧修订《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尽快完善养殖、屠宰、检验、加工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和检测方法。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强力推行免疫标志制度;集中力量加强动物疫病预防冷链建设;完善兽医实验室体系,加强动物疫情测报、流行病学研究、风险评估等动物疫情管理基础工作。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层次分明的繁育结构,形成宝塔式种畜禽生产链;实行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和方向;建立公正、权威的种畜禽质 量检验和监督机制。

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根据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科学设臵、有效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资源;适当增加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县级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建立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系统

养殖环节的质量控制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养殖小区等集约养殖模式,并指导养殖企业科学选址,远离一切污染源。

选育优良品种。深入贯彻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强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育种、繁殖、推广相互配套,科学高效、监督有力的良种繁育体系。

确保投入品安全。严格执行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从源头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篇: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议及对策

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议及对策

虽然,目前我县尚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但是,隐患不小,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全面防控,标本兼治。治标,首先要健全机构,壮大队伍,完善设备;其次,要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即“行政管理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做到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不漏死角。治本,则应增强广大养殖户的安全意识,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把握源头生产、屠宰加工和经营流通三个环节。综合对策:

(一)着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应大力推广农牧户家庭式规模养殖。二是要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政府要加大投入,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予以扶持。Xxx畜牧兽医局要科学制定标准和养殖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养殖规范和系列化配套体系,并组织实施。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大力推广“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搞好产销对接,逐步实现统一采购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积极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努力做到互惠双赢。

(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安全意识 畜牧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加工的主体是企业,流通的主体是经营者,三者受利益驱使的可能性对大,他们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危害性、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及相关政策、法规。二是农业和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开展培训和推广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快捷方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三)强化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上市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虽然是一项治标性的工作,但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贯穿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因此,要想全方位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必须有健全的机构、高素质的队伍和完备的设施。

1、健全机构,壮大队伍。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积极争取编制,招收高素质人才,做到上下对口,衔接合理,覆盖城乡、甚至到户。使日常监管工作有序运转,不出纰漏。

2、完善设施,增强检测能力。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按照市级标准配备设备,以增强检验检测能力,确保速检和日常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把握重点,强化监管。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是源头生产、屠宰加工和市场流通。在源头生产监管方面:一是要规范投入品管理,确保用药、用料安全。二是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三是要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屠宰加工方面:一是强化定点屠宰,加强动物防疫合格条件动态审核,建立健全监管档案,依法规范屠宰企业的经营行为。二是全面推行牛、羊、生猪宰前尿样快速检测制度,扩大监测频率和范围,严把牛、羊、生猪屠宰入口关。三是进一步规范检疫行为,严格出证条件,确保检疫质量。流通经营方面:一是全面推行流通环节巡查制度,确保“病害肉”、“注水肉”、“私宰肉”等不合格畜产品上市。

二是成立“瘦肉精”检测采样组,制定“瘦肉精”检测日程表,不定期的对各乡镇育肥户、活畜市场、屠宰场进行检测,计划检测1100头牛、猪,严厉打击在饲料中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三是对生鲜乳进行整顿。对辖区内17个生鲜乳收购站进行有效监管,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行为,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准入。加强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抽检生鲜乳收购站17个,51批次,运输车51辆,153批次,主要检查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和黄曲霉毒素,防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及运输环节掺杂掺假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四是对饲料生产经营进行整顿。对新源县辖区内的21家饲料生产、经营单位(个人)进行督查,严格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第三篇:少数民族区域医疗卫生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

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医疗卫生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九月份,我局组织人员针对鄂伦春族医疗卫生现状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人口1044人,主要聚居在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和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还有一些鄂伦春族人口居住在其它县区。两个民族乡分别设有乡卫生院,卫生院担负着全乡的医疗救治、卫生预防保健、地方病防治、传染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爱国卫生运动和结核病防治等项工作。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卫生院占地370平方米,设有门诊住院部、药局、手术室、X光室、处置室、母婴室。全院职工14人,其中医护人员11人。各诊疗科室设备较为齐全,能开展一些常见的手术,基本上能满足各族群众的就医需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卫生院(塔河县第二医院)占地4084平方米,门诊楼1600平方米,结核病房680平方米。为改善民族乡医疗卫生工作环境,2002年,省民委、大兴安岭行署共拨付资金280万元,建成了1600平方米的门诊楼。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物理诊断室,手术室等16个科室,全院职工59名,其中,医护人员50人。几年来,地、县投入资金购买了必备的医疗设备,与此同时,日本也无偿捐助了医疗器械,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的医疗硬件建设,为更好地服务于各族群众提供了条件。

二、民族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来,地、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主管部门加大了对两个民族乡卫生工作的管理力度。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帮助改善了民族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全体医护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了医疗水平。目前,民族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区民族卫生事业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卫生院的硬件建设得到加强。2002年,行署为两个鄂伦春族乡投入260万元,兴建了卫生院门诊楼;投入70 万元,购置了医疗设备。近年来,通过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卫生院购置了双床程控500maX光机、B超、脑地形图仪、美国进口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日本无偿捐助的价值60万元的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的更新,从而提高了初诊准确率,改善了卫生院医疗条件。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年卫生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医护人员分批进行培训,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到省、地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选派3—5名医护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每年都邀请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专家到卫生院教学或现场指导,县政府还选调县医院的优秀医生到乡卫生院任职。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的培训工作,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鄂伦春族乡妇幼保健工作初见成效。鄂伦春族乡学龄前儿童全部接种了乙肝疫苗,接种率100%;产妇100%住院分娩,产妇死亡率为0,新生儿死亡率为0。四是,鄂伦春族医药费采取全额报销政策。根据省政府关于鄂伦春族农民享受全额核销医药费的政策,我区鄂伦春族医药费由县政府拨款,采取实报实销的政策。据统计,从1993年——2003年,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享受该待遇人数为242人,县政府从1993年——2002年,每年拨付5.5万元,共计55万元,从2003年起,医药费拨款提高到15.5万元,从1993年-2003年,呼玛县政府共拨付了鄂伦春族医药费70.5万元。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享受该待遇人数为521人,县政府从1993——1997年共拨付医药费196万元,从1998年起每年拨付34万元,共拨付医药费40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1、相当一部分鄂伦春族农民因疾病导致贫困①由于鄂伦春族原来以游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结核病的患病率非常高,一些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或是一人得病传染全家。结核病严重影响鄂伦春族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致使生活十分贫困。2003年,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鄂伦春族村81户农户,鄂伦春族农民人均收入 1258 元,有74户年收入在1300元以下,90%处于温饱线或温饱线以下。2003年,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鄂伦春族村177户农户,鄂伦春族农民人均收入1210 元,有152户年收入在1300元以下,86%处于温饱线或温饱线以下。②因高额药费导致返贫。由于药品价格上涨,导致鄂伦春族患者医药费支付费用大,一些鄂伦春族患者因支付高额的医药费而返贫。2003年,十八站鄂伦春族村孟秀云患脑积水脊髓空洞,共花去医药费3.7万元;梁祺秀患白血病,共花去医药费13万元;李雷患肝肾综合症,共花去医药费10万元。目前,他们因为花去高额医药费,生活已经相当贫困。我们建议:对这些因病返贫的困难户,政府应采取特殊政策,无偿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政府及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条件,在给予他们经济救济的同时,根据康复程,度帮助安排其从事一些轻体力的劳动,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痛苦,早日脱贫。

2、卫生院硬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两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老化陈旧,已不能满足各族群众的就医需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卫生院设有600平方米的病房,病房低矮潮湿,并且病房属于危房影响病人康复。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卫生院没有设立结核病专科病房。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帮助两乡卫生院购置必备的医疗设备,如购买血磁疗机、细胞计数仪、尿分析仪等设备;二要省、地、县尽快下拨专项资金,为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卫生院和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卫生院新建结核病房,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

3、一些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缺少专项人才。现在,两乡卫生院只能对一些普通的患者进行救治,对一些疑难、危重的患者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导致一些危重患者丧失了有效治疗时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分批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到外地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并且邀请著名医师到民族乡开展实地培训和为鄂伦春族群众治疗疾病。卫生院可采取与较先进的大医院建立友好医院的方式,取得他们医疗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接受捐赠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乡卫生院的医疗水平。

4、鄂伦春族医药费拖欠问题为了更好地为鄂伦春族患者服务,改善以往鄂伦春族药费管理混乱的状况,塔河县第二人

民医院(乡卫生院)制定了《塔河县第二人民医院关于鄂伦春族医药费计划使用的报告(试行草案)》,对鄂伦春族医药费使用做出了详细的计划,并且成立了鄂伦春族医药费监管组织,该组织由县卫生局、乡政府有关人员组成,制定了每人每年核销医药费的额度,并设有大病医药费统筹管理方案,对转院、住院的鄂伦春族患者制定了核销细则,从而更合理有效地使用鄂伦春族医疗经费。呼玛县从1993年—2003年,实际发生药费105.6万元,拖欠鄂伦春族医疗费35.5万元;塔河县从1993年—2003年,实际发生医药费428万余元,仍拖欠鄂伦春族医疗费39.76万元。目前,我区共拖欠鄂伦春族医药费75.26万元。由于拖欠医药费数额较大,两县财力无力支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可否由省政府一次性解决拖欠医药费,或是由省、地、县三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核销这部分拖欠医药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积极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法规,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好务,在我们的努力工作下,鄂伦春族卫生事业一定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民族宗教局 郭红二0 0四年十一月十日

第四篇:应采取的对策

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

(一)确定一个标准

即自我批评不躲闪; 互相批评不回避; 摆上桌面做批评;紧扣中

心谈问题;查摆问题不怕丑;剖析问题触思想。

(二)营造三个氛围

1、营造理论学习的氛围。

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的思想武器,用理论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思想修养水平,形成讲党性、讲原则、讲政

治、讲正气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

2、营造班长带头的氛围。

班长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带头开

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严于解剖自己,不怕丢面子,不怕得罪人,为班子其他成员起示范作用。要胸怀大度,不怀小人之心、不打击报

复提意见的同志,使班子其他成员没有戒心,没有怕心,敢于讲真话,3

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加强党内生活准则教育,严格执行党 内生活制度,扩大党内民主,使每名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认识 到,在党内组织生活中,不管职务高低、权利大小,每个人都是平等 的,都要自觉遵守党内生活制度,都要自觉接受其他班子成员和党内 外的监督批评。

(三)抓住三个环节

第一,搞好会前准备。重点做到四个掌握,即: 1、掌握全面情 况,就是注意掌握班子成员平时的思想和言行,为搞好批评与自我批 评提供真实全面情况; 2、掌握重点问题,就是对组织上掌握和群众 反映的问题,以及上级指定解决的或专题民主生活会确定解决的问题 进行调查,使批评与自我批评事实清楚,依据准确,有的放矢;、掌握召开民主会的时机和主题。

一般情况下,召开民主生活会是按上 级规定的时间和主题,也可以自选时机和主题。主要是在班子对某项

工作和某个重大问题发生重大分歧时; 在班子成员发生具有共性或倾 向性问题时;

在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时;在做出生产经营重大决策 或发生重大失误或生产经营发生较大困难等情况时,班子党政主要领 导先行沟通,确定民主生活会时间和主题,然后班子会讨论研究形成 共识后,再召开民主生活会,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针对性、实效性。4、掌握班子成员性格气质特点。掌握班子成员不同性格气质特点,预测和掌握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存在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使批

评与自我批评既解决问题,又使班子成员心情舒畅,达到会议目的。

第二,注重会中引导。1、主题引导,就是要牢牢把握民主生活 会的主题,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标准和方针,防止脱离主题。2、班长带动引导,就是“班长”要带头搞好自我批评,勇于自暴其

丑,并虚心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同时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

导大家围绕主题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当面讲。3、批评与自我批评

技巧引导,就是针对不同班子成员、不同性质的问题,分别采取一针

见血式、含蓄式、提醒式等批评方式。4、异常情况引导。当出现班

子成员自己有问题不主动讲时,应通过会前谈心,提出问题和要求,教育其主动开展自我批评。如果在会上仍不讲自己问题的,应进行有 针对性的引导,或者在会前有意识安排其他班子成员提出问题,促使

其讲清问题。当出现与会者不发言或不说真话,明知不对不批评时,应要求班子成员会前都要写发言提纲,要求会中人人发言; 参加会议 的上级领导或班子主要领导对每名班子发言进行点评; 有条件时,邀

请基层干部或党员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会议,进行监督。当出现批评

言辞过激或发生“顶牛”吵架的时,要注意从正面教育,指明大家的

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弄清问题,增进团结,教育引导班子成员正确

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当“顶牛”争执不休时,要暂时休会,班

子主要领导分别同吵架双方谈心,促使双方谈心,消除误会,在此基

础上再复会。

第三,抓好会后整改措施落实。(1)建立《个人整改情况表》,班子成员每人一份,将班子成员和其他方面提出的批评填写在表上,班子成员要表达意见,并填写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在班子会上宣

读,本人和党委书记签字。(2)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暴露出来的有

关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或尚不够党纪政纪处分,但有较大影响的问

题,要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3)

做好被批评同志的思想工作。

班子主要领导要同被批评的同志谈心,使其正确对待,放下思想包袱; 对在会上有对立情绪、有误会的同志也要进行谈心,在做好双方思想

工作的基础上,让双方谈心,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

对个别思想态度不端正的同志,要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提高认识,改

正缺点毛病。(4)要强化督查促进落实。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汇报整改情况;班子成员每年年末的职代会述职,要有整改

情况;定期组织党代表或职工代表检查评议班子成员整改情况。

(5)

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功经验,固化为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班子建设

制度。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生的问题,制定预防性的制度规定,形成班子民主建设长效机制。

(四)做到四个结合要讲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批评与谈心相结合。

坚持把批评贯穿于谈心的全过程,可

以在会前谈,也可以在会后谈;可以就一个问题谈,也可以在发生问

题后谈。

二是批评与提醒相结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不拘形式、不失时机地相互帮助提醒。三是集体批评与个别批评相结合。对普遍

性问题、倾向性问题、违纪问题,一般都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集体批

评帮助;对个别问题、作风方面的问题,一般采用个别批评的方式,注意尊重和维护被批评者的人格和自尊心,增强批评的效果。四是相

第五篇: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推荐)

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王更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均已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是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对畜牧业生产的污染造成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并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阶段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现实意义

1.1 是保障畜产品消费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也是人们增强体质的最主要营养来源。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以降低消费者市场搜寻的成本和购买风险,降低支付价格,使消费者福利得以增加。不仅如此,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它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1.2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其前提是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要创建无公害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首先要保护和改善畜牧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是与国际接轨和增强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畜产品安全性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在各国畜牧业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畜牧业乃至农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提升我国畜产品的安全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国内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跨过国际贸易中不断增高的绿色壁垒。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利益。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分析 2.1 兽药残留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饲料的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疾病,生产中常常使用各种兽药及药物添加剂,这样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目前,对人畜危害较大的兽药及药物添加剂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动物治疗和预防用药一般是间断的、个别的,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药是持续的、普遍的,累计量较大,往往在畜产品上市前才停用,很容易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

兽药残留的发生与养殖户的趋利思想是分不开的,一些养殖企业及个人为了追求利润,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如一些奶农为了防止细菌大量繁殖,抑制原料乳中酸度的提高,提高保质期,人为添加青霉素等抗生素。而畜产品是否有兽药残留一般消费者是没有能力识别或检验的,政府只对畜产品是否有传染病、寄生虫病、外观卫生和是否注水等较为关注,对药物残留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药物检测仪器和设备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对饲养、屠宰、流通的畜产品检测还停留在只检疫不检残留的阶段。因而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和政府之间对兽药使用及残留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也就导致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时有发生。2.2 饲料质量

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饲料的质量不仅与动物的生产能力有关,而且与动物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饲料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性,同其他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相比,饲料中的不安全因素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在饲喂过程中蓄积在动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通过人体蓄积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

从饲料生产经营者的角度看,保证饲料的质量与安全性需要较大的投入、较好的设备,如计量、检测设备精度要高,混合设备要有好的均匀度,而且要选用优质原料。与饲料的安全性相比,饲料生产经营者更看重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了争夺饲料市场,一些饲料企业利用饲料监测不严格和农村养殖户专业知识不全面的特点,进行低成本操作,甚至进行欺骗性生产和销售。饲料是工业资产专用性很强的行业,生产设备很难转向其他用途,因而即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许多经营者也不得不继续维持生产。2.3 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动物患有疾病时,不仅会使畜产品质量降低,而且通过肉、乳、蛋及其制品将疾病传染给人,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疯牛病、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等是近年来危害较大的疫病,对各国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2.4 环境污染

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是在畜禽生长过程中,在呼吸、吸收或进食、饮水时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畜禽体内,从而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物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可以通过执行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削弱或避免,然而养殖者基于成本考虑或受暂时的利益驱动,通常不能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使众多的环境污染物对畜禽构成威胁。有的养殖者往往为了减少投资,在有限的舍棚内饲养过量的畜禽,并且分群不合理,减少了每一畜禽的生存或活动的空间,致使环境中的微生物、有害气体和刺激性尘埃的浓度过高,导致畜禽发生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病。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还需要技术和管理措施做保障。结合我国国情,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思路是:以控制兽药残留为重点,以提高饲料质量为切入点,以发展绿色品牌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畜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为基本点,同时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3.1 严格控制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问题是制约畜产品出口的瓶颈,因此要树立生物安全理念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减少在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要做好药物来源、用药品种和数量登记,科学用药,以消除药物残留的危害。

3.2 提高饲料质量

全面启动动物饲料安全工程,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饲料标准化体系,建立饲料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饲料行业管理水平,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为饲养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对违法生产、经营、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影响饲料和养殖业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处罚。加快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推广,通过宣传和教育,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消费的良性研发,并提高使用者对饲料安全因素的认识,确保饲料安全可靠。3.3 防止源头污染,大力实施绿色动物产品工程

畜禽饲养场或饲养小区应建立在地势干燥、有利于防疫,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要求的地方,远离工业污染;与屠宰加工厂、畜产品交易市场、居民区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饲养场应优化饲养条件,防止环境污染,肉品加工企业厂区应符合动物防疫和环保要求,生产区布局合理,建筑材料和工艺流程符合有关规定,无害化处理消毒设施齐全。规模养殖废弃物实行沼气生产,制造有机肥,废渣还田等综合措施,强化和促进生态养殖业的发展。3.4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动物保护工程

要以动物保护工程项目和无动物疫病区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加强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动物疫病预防冷链建设;完善我国兽医实验室体系,加强动物疫情测报、流行病学研究、风险评估等动物疫情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与WTO原则接轨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行FAO制定的良好 “疫情管理规范”,确保兽医防疫有关技术措施、技术标准和管理程序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相一致。3.5 加强畜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畜产品信息可追溯制度,畜牧信息档案必须反映动物进圈、兽药和饲料使用情况,以及防疫消毒、隔离治疗、休药期、出栏、屠宰、检疫检验、冷却、销售等原始数据,对没有有效免疫标识的畜禽一律不准上市流通;出现问题的畜禽,将按标识号码索查免疫档案,并追究有关责任。实践证明,在畜牧业中广泛推广信息可追溯制度对于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实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3.6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公民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促使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依法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绿色证书等手段对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下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大宁县畜牧中心 2012年1-5月份肉食品安全工作执法 情况汇报为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让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安全肉”,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有关文件和会......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 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产品标识标注规定......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2009年,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按照省......

    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长宁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适用于规模畜禽养殖场) 承诺人(单位): 为了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我(单位)作出如下承诺: 一、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

    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本人承诺: 一、不销售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 二、不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 三、不收购、屠宰含有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最终定稿)

    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三)一、禁用物质三聚氯胺在饲料中添加有哪些危害 三聚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白色结晶粉末,无味。它本身毒性很小,被动物食入后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影......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

    大宁县畜牧中心 2012年1-5月份肉食品安全工作执法 情况汇报为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让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安全肉”,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有关文件和会......

    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为保障我县的动物及其动物产品安全,规范养殖企业(小区)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安全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稳定。根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