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现阶段建设工程招投标中 围标、串标的解释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围标、串标”现象的思考
糜国才 王小平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目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一些企业利用其资质充当只投标不中标的“陪标经纪人”,致使约有70%以上的招投标工程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围标、串标”现象,其危害性越来越恶劣。为更好地促进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建设,坚持公正、公平、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现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和思考。
一、“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围标、串标”一般是由招标(代理)人与投标人之间或投标人相互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投标项目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损害招标人利益为目的,从中谋取中标的行为。这是一种企业严重缺失诚信的投机行为,其实质是企业之间串通哄抬标价,谋取不正当利润。
(一)“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较复杂,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三种: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投标人与专家评委串通。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与投标人串通的主要手段:一是,招标(或代理)人通过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评分细则等办法设定有利于指定投标人的限制条件,图谋指定投标人中标;二是,招标(或代理)人通过肢解、分期分批等办法降低工程规模,或者通过领导审批达到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目的;三是,招标(或代理)人通过合理最低价评标办法,串通暗定的投标人用大大低于成本价的低价中标,中标后采用变更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决算价格;四是,招标(或代理)人通过规避招标等其他方式另行发包,达到指定投标人中标的目的。2.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串通的主要手段:一是,某一投标人与其他投标人相互约定,以多胜少排挤竞争对手(或者全部串通),操纵抬高或降低投标报价,达到本企业中标的目的。二是,投标人之间内部协调,内定中标人,轮流以高价或者低价中标。三是,某一投标人通过借用资质、非法挂靠、故意废标、收买(或出卖)投标文件等手段从中获利,谋取中标。
3.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投标人与专家评委串通的主要手段:是招标(或代理)人、投标人通过招标交易中心关系或者其他途径,熟悉评委并授意、串通甚至收买专家评委故意压低其他投标人的评分,达到指定投标人中标的目的,在综合评标办法中较多出现。“围标、串标”的手段非常隐蔽诡秘,一般难以辨别真伪,但是我们只要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用法律手段和规范管理制度为武器,也不难找出其中破绽。
(二)“围标、串标”的危害性。“围标、串标”的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它扰乱招投标市场正常秩序致使招标制度流于形式,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直接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履约失信和质量隐患,贻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浪费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财富,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总之,“围标、串标”已经成为招投标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新难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应当对这一不正当竞争行为高度重视,通过专项治理、完善制度、信用建设等办法有效遏制其不良势头,维护好我市建筑市场正常秩序。
二、“围标、串标”现象的存在原因
(一)建筑市场竞争中的利润驱动。一些建筑业企业偏面追求利益最大化,挖空心思牟取最大物质经济利益,而忽视企业“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等社会形态利益的建设。这些企业不顾自身实际能力,通过“围标、串标”等不正当行为获得中标后,进行分包克扣,或者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挂靠等手段转嫁经济风险,谋取最大利润。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最宝贵的形象和信用,而且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这些企业殊不知“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要求企业应当通过优势的实力、科学的决策、诚实的信用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利益。
(二)建筑队伍和建设任务矛盾突出。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队伍相对建设施工任务显得比较庞大,企业数量偏多。在建设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一些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千方百计谋求施工业务,或是以超出合理成本价的标价中标,或是采取“围标、串标”、挂靠等不正当行为谋取中标,甚至以放弃中标为手段,出卖、出借资质,图谋不正当利益。
(三)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尤其是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目前对建设交易市场的过程监管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亟需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加强建筑企业诚信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行为,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
(四)“围标、串标”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界定。“围标、串标”违规行为的隐蔽性,手段技巧的诡秘性,法律法规依据的缺乏性,也往往导致对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界定,增加了防范和打击的难度。1.企业资质通过审查并领取招标文件,却不进行实质性投标,有的甚至在开标前假借迟到、缺少委托书、身份证、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证书原件等各种理由退出。
2.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空泛没有针对性,与参与投标的项目情况不相符合,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投标文件装订装帧简单,编写格式多处雷同,施工方案如出一辙。
3.故意制造无效投标或者废标。其手法在投标报价中明显漏项或重复计价;在投标文件中漏盖或者错盖公章;文件份数不够;等等以造成在一个标段中只有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做出了实质性响应。4.专家评委在评标过程中交头接耳,频繁如厕和使用手机等,对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化建议等一些弹性分值,集中在某一投标文件上评分偏高。这些表现仅仅是一种推断可能性,没有相应的认定依据或者严格的管理规定,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遏制“围标、串标”行为的防范措施和思考
(一)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维护交易市场秩序。继续提升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分包市场,规范招投标行为,防止规避招标、肢解发包、围标串标、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发生。
1.深化工程担保试点工作,实行差别化担保管理。进一步完善支付担保、履约担保、差额担保、保修金担保的操作程序和办理流程。对于大大低于投标平均价的中标价实行差额履约担保,即最低价的中标人除按规定提供工程担保证明材料之外,对按一定比例折算后的投标均价与最低中标价的差额部分实行等额担保,防范投机行为。对重大项目投标保证金一律采用投标人基本账户转账方式缴纳,严禁在投标保证金退还过程中将保证金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任何个人。2.严格贯彻实施招投标资格审查办法,严格规范评标机制和评委考核办法,加强各个评标环节管理。
(1)尽快规范和完善有形市场的运行机制,全面实施招投标网上申报、网上监管,积极开展网上招投标工作,开展网上评标的探索试点,避免人为干扰,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有形市场发布公告、资格预审、发标、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投标全过程的工作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2)严格按照规定把好资格审查关。一是招投标管理部门对参与竞标的投标人资质应进行严格审核,提高资格审核人员工作素质,建立岗位责任制,防止行私舞弊行为发生。评标时取消常规技术标评审,加快技术评标进程,改为在资格预审中对单位资质、项目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投入等方面实行严格审查。二是严格规范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的招标行为,完善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为投标人设定公开市场准入门槛,提供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将招投标全过程信息公开,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资格预审条件的审核,对以不合理的条件排斥和歧视潜在投标人的,坚决予以纠正,防止设置歧视性条件,防止弄虚作假。三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倡采用资格后审办法,在开标前不公布参与投标单位名单,使“围标、串标”生存失去土壤。
(3)加强评标和定标等过程行为监管。一是完善评委自动抽取管理办法,在开标前一定时间内,实行电子随机抽取(或者异地聘请评委进行评标),电信语音信息自动通知,评委及时回复的办法,开标前对评委实行诫勉谈话,防止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投标人通过不正当渠道串通评委。二是加强对评标活动过程声像监管,实行评委隔离独立评标,评分权数平均,保持独立公正评判,严禁评委互相交流、串通,防止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化建议等分值评定不公正。三是在评标中应加强对投标项目经理本人面试和答辩,尤其要考核项目经理对投标项目的图纸熟悉程度和技术难点处理能力。四是应加强评标结果公开管理,建立评标结果公示制度,允许投标人按规定程序进行质疑和查询。五是招标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评委行为动态管理,对评委的个人评标分值与平均分值进行比对和数理分析,淘汰一些技术水平差,数理分析离散性大的评委,提高评委的公正性和评标能力。(4)探索合理有效确定中标人的办法。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这个规定明确了两种确定中标人的基本要求,是完全科学和合理的。但是,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合理细化和完善,对“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的界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细则,应当建议或者限制招标人慎重采用合理最低价评标办法。为避免对合理最低价中标办法的歧义或争议,招投标管理机构可以探索规定合理最低价评标的操作办法,一种是规定投标人按一定权数求得平均价为基准价,低于并最接近基准价的投标价确定为合理最低价,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投机行为,有效防止恶性竞争。另一种是对“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制定具体界定办法和实施细则,保证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5)扩大投标单位人数,提高围标串标成本。凡是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均可作为正式投标人参与投标,不再通过摇珠、抽签、积分排名等方式限定9家投标人,提高围标串标的成本和难度,杜绝一家投标、几家陪标、事后“利益均沾”以及买标卖标等违规行为。3.加强对招标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一是依法严肃查处“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行廉政准入制度。加强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违反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指定或者暗定中标人,串通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一经查实作为“围标、串标”行为从严处理,并及时向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公示曝光,实行联动监督制约。二是加快建立投标人的信誉体系。对投标人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出诚信评价标准,对诚信度差的投标人应禁止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活动。对投标人的只投标不中标、故意废标、不参加开标等行为,在招标文件中作出除法律规定以外的惩罚性约定,如投标人“围标”、“串标”或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一经核实,无论中标与否均没收其投标保证金,并作为不良行为纪录在网上公布,发生两次以上的,作为“围标、串标”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一定时限内限制其参加招投标活动,情节严重的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实行廉政准入,招标人、招标代理人、投标人、评委应按照规定,在招投标活动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办事,杜绝行贿受贿。4.健全招投标投诉举报制度,增加招标工作透明度。招投标管、传真和通讯地址向社会公布。对招投标利益关系人的投诉事项,要认真调查核实,对有故意弃标、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符合进场条件的招投标活动一定要进场交易,对不按规定进场交易的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理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制,防止“问题出在内部”的现象,设立举报信箱和电话,将监督管理部门的受理电话
(二)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构建和谐市场环境。加快改革和创新建筑市场监管体制,健全和完善建筑市场运作机制,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经济制衡”的监管模式,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
1.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提升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制定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中标后违法分包、转包、不履行合同等方面的跟踪监管,定期组织对建筑业企业诚信行为综合考核和评价,定期在信息平台公布企业、项目和个人诚信情况,尤其是对无故退出投标,故意废标和无效投标等屡次屡犯的行为,加以曝光并实行制约措施。建立网络联通、数据共享、信息公开、评价公正的诚信管理体系,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检测等单位的市场行为实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综合监管,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进一步健全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实行联动管理。
(1)研究和顺应新的资质标准要求,强化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积极引导企业平稳跨入新门槛,通过新资质就位淘汰或兼并一批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弱、市场信用差的企业;进一步规范企业及人员的管理,以惩戒失信行为为手段,对失信企业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资格等措施,严格市场清出。同时加大对出具虚假资信报告、虚假评估、虚假鉴定、虚假公信证明的打击力度,严格市场准入。
(2)对大大低于成本价的中标单位实行部门联动跟踪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合同履约进行跟踪监管,对工程计价和工程款支付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施工过程中分包等市场行为进行考核,同时加大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监督,重点检查关键工序和隐蔽验收,遏制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的发生,防止克扣和拖欠民工工资的发生。
3.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依据管理,制定完善清单计价配套措施,严格规范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计价行为,提高清单计价实施水平。探索对合理最低价是否超出成本价的界定方法,防止一些施工企业利用管理薄弱环节投机取巧。
(三)加强各方主体自身建设,自觉维护企业诚信行为
1.从源头抓起,提高招标人法制意识和依法秉公办事能力,提高招标事项的公开透明度,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建立招标人信用档案,对有不良行为纪录的招标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公示,在不良记录公示没有撤销之前,对该投标人限制办理后续工程的建设手续,包括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等等。防止和杜绝规避招标、肢解发包、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加强招标代理机构自身建设。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从业人员注册登记备案制度,对招标代理人实行信用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挂靠、出借、借用资质的行为,禁止招标代理人出卖招标人利益或者顺从招标人不合理要求,禁止招标代理人串通投标人进行围标串标,对代理机构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从严处理。
3.加强施工队伍建设,顺应市场发展需要。首先,支持建筑业企业开展以混合所有制产权为目标的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实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重组,实行产业集中、企业集群、资源集聚,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建设项目的施工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其次,对现有企业进行排序分类,形成梯次,积极鼓励和培育高等级资质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大中型建筑队伍。再次,引导企业拓展国内外建筑市场,适应建筑市场国际化竞争趋势。为企业发展海外工程承包提供有效服务,打通管理环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4)依靠施工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其次,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再次,依靠科技进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鼓励企业通过施工技术进步,制订企业标准,缩短劳动时间,节约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润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总之,“围标、串标”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其危害不仅严重扰乱建筑市场正常秩序,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从源头上遏制和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建立严密的监管体制和程序,而且也应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当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才能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和谐市场环境。
第二篇: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问题
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招投标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招标投标的行为逐步规范,招标投标事业发展迅速,在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封锁,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益,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预防和减少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围标串标现象严重,这已越来越成为招投标过程中的毒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招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行为的表现形式,出现的根源,造成的危害,从而试图找到解决围标串标的办法。
一、围标串标的定义
所谓围标,是在某项建设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同一投标人挂靠几个施工企业或多个施工企业约定轮流“坐庄”,并做出多份不同或雷同的投标文件,以各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承揽工程项目。
所谓串标,是投标人通过“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彼此之间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就投标报价的形式相互通气,达到避免相互竞争,共同损害国家、招标人及合法投标人利益的目的。
围标、串标既属于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属于犯罪行为(见《刑法》第223条),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广义上讲,围标以串标为基础又高于串标,围标是串标的发展和深化。
二、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的表述和现实招投标活动中发现的围标、串标现象来看,围标、串标主要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利用限制性条款实施排挤竞争对手公平竞争;招标者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有针对性地决定取舍;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换报价;招标者向投标者泄漏标底;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另一类是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2010年1月,广州市出台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更是以法规形式列举了11种串通投标情形。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往往发现五六个标书,事实上是同一家企业或某个“包工头”进行暗箱操作的现象 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运行。有的是一家企业在投标报名前,借用多个企业的资质来报名,最后入围、中标的企业实际上还是同一家企业或某个“包工头”;有的是同一投标人挂靠几个企业,以各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尽量加大中标面来承揽工程项目;有的是事前商量好,一家公司中标后,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段,由同谋的几家公司来承担具体的工程施工,客观上形成了工程分包现象,正常的招投标活动事实上变成了“走过场”。围标串标行为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投标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以达到中标,从而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三、围标串标产生的危害
(一)扰乱了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过程中,通过采用围标、串标手段来中标,比其它的恶意压价,通过行贿等手段中标等不法行为更加难以被人觉察,更具有隐蔽性。有时,即便是被人发现,招标人和招投标管理部门也难以进行有效制裁,往往只有通过刑事立案侦查,才能有效制裁。
(二)侵害了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围标串标现象实质上就是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造成的一种无序的、恶意竞争的行为,必然会使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使有优势、有实力中标的潜在中标人被挡在了门外,这不仅破坏了工程建设市场的正常管理和诚信环 境,严重影响到招标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而且还会侵害大多数投标人的利益,同时也给招投标监管公信力带来质疑。
(三)损害了招标人的利益。当无标底招标而又不采取最低价中标时,由于参与围标、串标的企业一般会有某种形式的利益分成,导致他们操纵的标价超出了合理低价范围,从而加大了招标人的成本。
(四)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参与围标、串标的企业诚信度不高,自身素质较差,在赌博心理占了上风的情况下,多数企业编制的投标文件着眼点仅仅放在价格上,对施工方案不认真研究,无合理应对措施,即使中标,也不大可能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会对工程建设留下隐患。
四、围标串标产生的原因
(一)招投标法制不尽完善。虽然我国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招投标法》、《刑法》、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也对围标、串标行为作出了处理规定,但在认定围标、串标行为的具体规定方面还不健全。而在实际发生的围标串标工程中,往往是由组织围标串标的投标人给予了其他投标人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所以其他投标企业往往不会举报或投诉围标串标的行为,政府工作人员事后难以查证。再者即使查证属实,相关的处罚力度也不够。一方面,法律法规中对投标 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罚金数额规定较小,其违规违法的成本远小于所得,难以有效遏制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从规定上看,处罚对象应是所有参与串通投标的单位,但是从实际处罚案件来看,如果串通不成一般是不会受到处罚的,发现串通投标的单位中了标,有关部门在处理时一般往往只是针对中标者,而对其它参与串通的单位多数不予制裁,助长了围标、串标行为的继续发生。
(二)投标人诚信度较低。围标、串标是一种目光短浅、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就在于当前工程建设领域里的诚信缺失。一方面部分投标人投机心理严重,不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来增强竞争力,经过公平竞争达到中标的目的,而是注重短期行为,想通过串标获得一点眼前利益或谋取中标。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招投标,充当陪标的角色已经成为部分企业的重要“经营收入”而轻松获利。
(三)分包转包的客观存在。施工企业允许外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而使多家挂靠行为成为可能。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围标串标中标的企业都不是实际建筑施工人。大量的工程往往通过围标串标中标后,层层转包,层层分包。中标企业或个人往往不实际参与工程的经营或管理,只是通过非法手段承包工程,从而获取非法承包工程的高额利润。
(四)中介机构违规操作。目前,招标代理机构过多过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招标代理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揽到代理项目,往往会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共谋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掩盖招标人的一些违法行为。事实上,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导致一些靠各种关系搞违法违规操作的招标代理机构能揽到更多的业务,而一些资质信誉好、业务能力强、依法办事的招标代理机构反而代理业务较少。这种不良市场导向使越来越多的代理机构违规操作,导致不正之风盛行,各种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五、围标串标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招投标法制体系。推广广州市的经验,以立法形式明确围标串标的情形,加大对围标串标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招投标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招投标活动有法可循。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的法律原则,还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大力开展招标投标法规的宣传,教育招标投标双方及代理中介组织、行政监督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法、自觉用法、自觉守法。
(二)建立市场诚信机制。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放开招投标市场,多引进外来企业参加竞标活动,采取“不良档案”记录管理办法,让诚信守规的企业和招标代理机构准入市场,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一旦发现有单位暗箱操作、查证属实后,把这些单位列入“黑名单”,在规定的年限里不得进入招投标市场。
(三)强化招投标全程监督。事前,抓好宣传教育和资格审查工作,严把入口关,以宣传造势,震慑违纪违法行为;事中,推进投标人资格会审,要求项目经理为投标委托代理人,本人必须持身份证、法人委托书、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建造师)证等原件全程参加招投标活动,投标保证金由投标单位基本帐户划入专用帐户,剔除挂靠资质、借用资质的投标主体,采取规范、改进、优化评标程序来杜绝围标、陪标、串标行为;事后采取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现场监督等办法,严厉打击肢解、分包工程行为。
(四)推行拦标价审计制。严格设定作为上限价格的预定价格,大力推行拦标价审计制,对所有政府投资达一定数额以上的标底,开标前必须经当地审计部门审计认定。尽量减小串标的作用,让企业即使串标也不会取得过大收益,从而有效地遏制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
(五)加大中标悔约追究力度。对于中标人有放弃中标、提出附加条件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不按招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的规定与招标人订立合同、拒不提交履约保证金等情形的,招标人有权取消其中标资格,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同时责成违约方赔偿招标人发包价与原中标价差额的等额违约金。
作者:朱仕军 应城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
第三篇:如何防治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
浅析如何防治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
【摘 要】通过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串标、围标等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并在预防与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形建筑招投标市场日趋健全和规范。
【关键词】串标围标分析预防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招投标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加大了管理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力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修订版的出台,更加扩大了公开招标的实施范围和突出了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招标工作发现,在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环节,不正当的竞争还是客观存在,在履行程序的过程中仍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实际问题等待研究解决。招标投标活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的手法亦不断翻新,行为越来越隐蔽,尤其是串通投标(包括围标、陪标)等现象比较严重,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业主的利益,而且严重制约了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招投标监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串标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
串标包括有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代理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代理与招标人串通招标的几种情况,其中以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最为突出。当串通投标的当事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形成围标。尤其在中小型城市,由于当地潜在投标人数量不多,各投标人之间由过去的“竞争”走向如今的“联合”,在给予一定利益承诺之基础上,串通其他所有或部分投标人,进行围标或陪标。他们采取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报价,或先在合作投标人之间进行价格协商,然后在投标过程中采取“弃权”、踩红线等手法,确保约定的中标人中标,以后的投标项目,则轮流坐庄;或串通其中一部分潜在投标人通过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内部竞价拟定中标人,或泄露各自的投标信息,排斥其他正常投标人,垄断投标行为,哄抬投标报价等等。笔者通过长期从事招标和评标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及格式存在非正常的一致现象;
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或不同的标书出现相同人员;
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或报价组成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
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错误之处竟然一致,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数量或计量单位等发生一样的错误,技术标中施工进度安排、网络计划图表、质量与进度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错漏一致;
5.投标人数量较少时,其大部分或全部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经评审均高于社会平均价格,且其报价组成中的人工、材料、机械费明显偏高或不合常理;
6.有些甚至不遗余力到外地借用他人资质进行多重身份投标,公开报名资料中不同的两家投标人竟出现相同的联系人。
三、串通投标的原因分析
串通投标问题主要是发生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基本上都是当事人的口头协议,无书面证据,查找取证较为困难,给防范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仅是对我国的招投标法律法规的极大亵渎,也是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极大侵犯。
产生串通投标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有法规体系缺陷留有弹性操作空间
现行工程招投标依据的相关法规本身,一些条款自相矛盾,不严谨,给招投标留下弹性“操作”空间,对当事者的法律约束不强,特别对政府投资工程,缺乏严厉的规章约束,很难避免产生人为因素。
2.施工企业的现状为串标提供了操作可能
我国施工企业尤其是较高资质的施工企业,仍是国有和集体占主导地位,同时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个体(包工头),以法人名义参加工程投标,企业过多过滥,只进不出,使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将投标风险转移给“挂靠者”,企业管理者不但不承担风险,还可以有隐性收入,维持企业生存。对“挂靠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有能力维持一家企业独立运营,即使有能力,也较难在短期内就能创办一家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还要承担维持企业运转所需管理费用的风险等等。正是这种不良施工企业现状,造成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挂靠、串标盛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出现专以投标谋利的个体或施工企业存在于招投标市场之上。
3.评标及专家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目前我国全过程评标运作电子自动化、交易活动管理科学化水平还不高。现行法规规定实行专家评标制,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决策的民主,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目标。由于评标专家主要来自于各建设行业,专家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关系复杂,县(市)级符合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现在招标项目众多,专业差异很大。对部分项目而言,评标标准不细,审查不严,评标时间又短,往往是敷衍了事走过场,帮助业主履行法律程序而已;即使有时发现有串标围标现象,评标委员会也不深入追究,一查到底。从而导致串标现象失去最后的监督和控制。
4.权钱关系与缺乏诚信基础交汇滋生了串标市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束缚,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易衷情或屈服于“权力”、“关系”,权钱交易、投机取巧能够带来好处,诚信经营缺乏动力。当人们能以极小的风险获得个人利益较大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某些领导干部暗中干预招投标的现象客观存在;招标人(或代理机构)少数人员素质不高;少数评标专家参与违规操作;少数招投标监管服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招投标双方非平等交易,带资、垫资现象存在严重,工程双向担保机制发育不全;现存的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作梗等等,都会给串通投标者提供机会和市场。
四、预防对策和治理建议
解决串通招投标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做到防在先,管控严密,执行有力,令行禁止。要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治理,笔者提出如下防治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1.清理整合现行法规文件,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针对招标投标环节中易产生串通投标行为的问题,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国有资金项目招投标操作规程以及监管标准,并将行业监管信息和社会评价、举报投诉等信息相结合,建立招投标基础信息库
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统一并公开监督评价标准和奖惩办法,联合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行政、社会经济、法律等综合措施,对优秀的诚信施工企业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对失信和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曝光或予以行政、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使其在无形资产上声名狼藉,在对外融资和银行信用担保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以加大失信成本。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并追究刑事责任,真正建立信息通报、案件会商制度。用市场手段加大违约失信的成本和惩戒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严厉打击违规担保、借用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2.加大招投标法律政策的宣教,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正确引导投标企业实行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精湛的技术赢得招标单位的理解、信赖与支持,逐步由单一的竞价中标机制向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投标报价优的投标人中标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监管部门及业主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各主体多赢的良好局面。
3.完善招投标资格预审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格预审条件
改进资审入围办法。每半年或一年集中进行资质联合审查,审查合格的企业,报名时免审,外地企业进入,经事先核准,与本地企业相同待遇。
一般情况下凡符合相关资质条件报名的应全部入围,技术特别复杂的工程可对投标人提出类似工程业绩的要求。让尽可能多的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投标竞争,即使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并大幅度提高评标成本时,也要使用随机抽签等方法确定入围投标人,从而大大压缩串标的操作空间、显著提高串标成本并大大降低串通招投标成功的概率。确保投标单位入围的公开、公平、公正。
4.实行项目建造师备案制,确保无挂靠现象产生
实行注册建造师考试制度后,我国施工项目管理将逐步实行项目建造师责任制,由项目建造师负责工程的全过程的施工管理,而目前我们国家对于相应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到位,特别是近年来建造师挂靠现象比较严重,建议主管部门及时建立建造师工程管理备案制,防止项目建造师多工程多单位进行投标。且建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中标人在进场和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建造师,以防止项目管理不到位及虚假投标,杜绝恶性竞争。
5.完善评标专家库,建立评标专家信誉评价体系
要规范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和运作机制,防止“随意性”和走过场,确保人员组成的随机性和保密性,确保评标专家能够服从良知,在评标过程中独立体现个人意志,充分体现其公平、透明的立场,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认真审核和比较,合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投标人并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在评标过程中要勇于暴露阴暗,对一些串标围标要做到早发现、早查处;对于投标报价总价及清单项目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以及主要材料设备、机械费用高于最高限价或明显高于社会平均费用水平的,评委会可将其投标报价进行重点评审,亦可进行质询要求投标人给予合理解释,如果在本项目招标投标中,大部或全部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均出现类似现象,有围标串标嫌疑,背离合理低价、择优原则,损害招标人权益的,评委会可宣布本次招标失败,不推荐中标候选人,建议招标人重新组织招标,并将评标情况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实施中标项目的后续监管,实施全过程监督
应该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在招投标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其监督职能,有条件的应实行全过程监督管
理,通过对中标后的工程进行审核、评议、纠错、追究,使侥幸过关者在中标后的跟踪管理中原形毕露,从而信誉扫地,被清出市场并受到法律制裁。
7.加快资源共享和电子评标步伐,杜绝隐蔽串标现象
由于评标时间短,内容多,很多串标现象十分隐蔽,很难被评标委员会和招投标监管人员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技术采用电子评标,利用电脑快速准确的查处一些隐蔽的串标行为,协助评标专家发挥其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和监管的作用。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精心打造一个标准明确、功能完善、职责分明、电子化、一厅式一条龙运作和监管服务的平台,通过科学化的手段,严密的招投标操作细则,统一规范的监管和服务标准实施监管服务,以尽量克服当前人工操作为主,透明度和相互制约不强,易产生不轨行为的现象。
五、结束语
串标实质上是一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行为,它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妨碍了竞争机制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往往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把有实力、有优势的潜在中标人拒之门外。要着力纠正外围运作,进场走形式的问题,使招投标全部活动都能真正在有形市场内运作并接受全过程监督。真正发挥有形建筑市场在招投标中的作用,推进招投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陈 芳
湖州市中兴建设开发公司沈琰
浙江天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袁波
第四篇:关于招投标中的围标和串标问题
关于招投标中的围标和串标问题
围标
围标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它是指几个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通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手段和行为。围标行为的发起者称为围标人,参与围标行为的投标人称为陪标人。围标成员达成攻守同谋,通常在整个围标过程中陪标人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要求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并对整个围标活动全过程保密。串标
串标就是串通投标,即投标人为获取中标而互相串通、损害项目业主利益,或是投标人与发标人、代理机构互相串通,损害其他投标人或项目业主利益,是招投标领域常见的一种企图非法获取中标的手段和行为。狭义上讲,一般所指串标(俗称串标)是指除围标外的串通投标,即排除围标现象的一般串通投标行为,包括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之间串通和两个以上投标人松散型非正当合谋投标(即未达到围标的操纵强度和影响)。狭义上的串标与围标处于平行关系 是同为串通投标的两种类型,即围标加一般串标等于广义串通投标,通常所说的串标可理解为狭义串标。由此可见,广义上讲串标外延和内涵比围标更加广泛,围标是广义串标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如果把串通投标作为全集,则围标和串标(狭义)是子集并互为补集。围标首先表现为串标,即围标以串标为基础又高于串标,围标是串标的发展和深化。
一、形式
1.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
主要表面形式有:实施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行为,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换报价;招标者向投标者泄漏标底;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 2.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
主要表面形式有: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他们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不正当竞争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以达到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目的。
二、后果
1、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逃避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易滋生腐败现象。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过程中,通过采用围标手段来中标,这种方式与其它的恶意压价,通过行贿等手段中标等不法行为相比而言.围标更加难以被人觉察,更具有隐蔽性.有时.即便是被人发现.招标人和招投标管理部门找不到有效制裁其作弊行为的办法。
2.围标直接伤害了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围标现象实质上就是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造成的一种无序、恶意竞争的行为.必然会使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使有优势 有实力中标的潜在中标人被挡在了门外。不仅会破坏建设市场的正常管理和诚信环境.严重影响到招标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而且会伤害大多数投标人的利益。
/ 4
3.当无标底或复合标底招标而又不采取最低价中标时,围标常常会导致中标价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加大招标人的成本。因为参与围标的企业一般会有某种形式的利益分成.这就会使他们操纵的标价超出了合理低价范围。
4、参与围标的企业诚信度不高.企业自身素质差。由于赌博心理占了上风.多数企业编制的投标文件着眼点仅仅放在价格上.对施工方案不认真研究,无合理应对措施.即使中标,也不大可能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会对工程建设留下隐患。
三、原因
1.招投标法制不尽完善
从环境上看.虽然我国的工程建设体系日益完善.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由于较晚,缺乏长期实践考验和及时修订补充.在行业管理上又政出多门.因此使法规体系存在不配套、不细致、不完善和不严谨的问题.使不法行为有机可乘。如:对投标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罚金数额就较小.其违规违法的成本远小于所得.难以有效遏制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又如:处罚对象从规定上分析应是所有参与串通投标的单位,但是如果串通不成一般是不会受到处罚的。发现串通投标的单位中了标,有关部门在处理时一般往往只是针对中标者.而对其它参与串通的单位多会不予制裁。这一点.罚则规定就不甚清楚 再如:规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按部门分工,工程建设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管理.但实际上工程建设是根据其投资性质和行业类别分部门来管理的,各行业、各部门根据国家法规又分别制定一些部门规章。各行业规章往往尺度不一.执法的力度和水平也有差别.缺乏协调统一.难免会给不法行为留下空子。为加大工程建设反腐败力度.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积极介入工程招投标的监督,招标公证也基本普及。这些措施.对维护招投标的严肃性、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则存在职责不明.主次不清,流于形式的问题 参与监督的各部门角度各不相同.没有明确分工.参加人员也是临时指派.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使监督流于形式。2.建筑企业诚信度较低
围标是一种目光短浅.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就在于当前工程建设领域里的诚信缺失。作为围标的行为主体施工企业多是内部管理落后.注重的是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效益.由于长期忽视企业诚信建设.出现不讲职业道德.屡屡“闯红灯”也就习以为常。3.招标方案存在漏洞
评标环节把关不严.导致串标的产生。当前.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工程.投标的单位往往是一个系统的多家企业参加。它们虽然表面上看都是企业独立法人.但实际上由于行政体系问题彼此还存在某种关联.业务配合密切.人员相互熟悉。如果想要串通投标.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如何防止又不违法,招标人就要多想办法.资质审查要严.预防措施要有针对性.评标专家也应提高自身识辩能力.严格堵塞招标环节中的漏洞。
四、途径
1.健全配套法规
从源头上防止围标等现象的发生。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2003年3月8日国家七部委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的有关条款对之作了较为详尽的法律界定也有“串通投标罪”的相关条款.是对围标行为处置的法律依据。因此.作为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招投标工作
/ 4 的监管力度.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定量、定性指标.使那些围标的投标企业应付出巨大的行为成本.并使行为成本远远大大高于其风险收益.从而对围标者形成威慑。另外.还应建立公示制度.使失信者记入不良行为档案.严重的要予以公开曝光.并剥夺其招投标资格。2.改进评标办法
推行最低价评标法。“围标”的核心是中标价.因此采用最低价评标法是防止 围标 的最直接方法.这也是国际惯例;采用综合评法的要科学设置拦标价.把不合理投标报价拒之门外 它抓住了招标的本质.大大简化了定标的原则.节约了建设资金。勿庸担心.最低价评标法并不会因为价格优先的原则而使投标人忽视投标方案的设计.而恰恰由于是最低价中标.投标人会在投标书上更下功夫.千方百计优化施工方案,从而达到低价中标、优质施工、实现合理利润的目的。3.加大招投标过程的监管力度
首先.应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其次.各有关部门应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招标监管工作。一是要重点审查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公平性.公正性.监督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违法违规操作。二是加强工程项目中标后期的监管,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要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发现有挂靠围标现象的要及时依法处理。同时.还应加强招标代理、招标公证等中介的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优化招标环境
扩大招标公告发布媒体的层次和范围.适当延长资格预审文件出售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准入门槛.力争使更多潜在投标企业参与竞争。投标企业较少时(尤其刚好为三家).招标单位应主动邀请信誉好,有资质而没有报名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以确保形成有效竞争。投标企业不足三家的.应及时予以废标.防止招标代理机构或投标企业找人陪标。5完善招标程序
做好招投标的保密工作。我国《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招标单位不得向他人透漏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者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但这些规定在实际中很难把握。因此,建议取消投标报名和资格预审.可采用不记名方式购买标书、图纸;取消现场踏勘,可在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明确告知工程项目的概况,工程地点、周边环境、施工现场状况、投标条件等.并告知投标企业对投标文件和现场状况提出质疑的时限 取消集中答疑.招标单位可在招标公告发布媒体予以答复。全面推行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统一范本,最大限度消除人为设置投标陷阱。搞对号如入座的现象。
五、预防
1.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1)由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围标”现象,总结特点,探索应对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使“围标”、“串标”现象失去生存的土壤。
2)进一步完善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将招投标全过程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进一步加强资格预审条件的审核,对以不合理的条件排斥和歧视潜在投标人的,坚决予以纠正。
2.进一步发挥有形市场的规范监督约束作用
1)依照《招标投标法》及《**省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符合进场条件的招投标活动一定要进场交易,对不按规定进场交易的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 4
2)尽快规范和完善有形市场的运行机制,严格有形市场发布公告、资格预审、发标、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投标全过程的工作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
3)严格落实国家及省上有关评标专家的管理办法,建立评标专家信誉评价体系,对违法违纪的评标专家给予严肃处理。3.网上招投标优势
以招投标有形市场为依托,加大投入,加快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招投标
网上招投标有着其他招标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1)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不见面,减少“围标”、“串标”的机会。2)投标人相互不见面,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只能托出实盘投标,充分实现公平竞争的竞争原则,实现招投标的初衷目的。3)大大降低招投标成本,有效减轻招投标各方的费用负担,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加强对招标人的监督管理
加强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依法办事的意识,使招标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和事,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理。按照《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严格规定招标投标程序,提高评标委员会在评标、定标过程中的地位,提倡招标方技术经济专家进入评标委员会,避免领导直接参与,削弱和减少招标人在评标、定标过程中的诱导和影响作用。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挂靠、出借、借用资质的行为,对代理机构违反资质管理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从严处理。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从业人员注册登记备案制度,保持稳定的从业人员队伍。定期开展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执业精神和执业素养。5.加快建立投标人的信誉体系
招投标管理部门对投标人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出诚信评价标准,对诚信度差的投标人除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罚外,还应禁止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活动。对投标人“围标”、“串标”的行为,在招标文件中作出除法律规定以外的惩罚性约定,如投标人“围标”、“串标”或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一经核实,无论中标与否均没收其投标保证金,并承担法律责任。
/ 4
第五篇:浅析如何防治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1
浅析如何防治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行为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招投标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加大了管理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力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修订版的出台,更加扩大了公开招标的实施范围和突出了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招标工作发现,在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环节,不正当的竞争还是客观存在,在履行程序的过程中仍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实际问题等待研究解决。招标投标活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的手法亦不断翻新,行为越来越隐蔽,尤其是串通投标(包括围标、陪标)等现象比较严重,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业主的利益,而且严重制约了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招投标监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串标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
串标包括有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代理与投标人串通投标报价,招标代理与招标人串通招标的几种情况,其中以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最为突出。当串通投标的当事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形成围标。尤其在中小型城市,由于当地潜在投标人数量不多,各投标人之间由过去的“竞争”走向如今的“联合”,在给予一定利益承诺之基础上,串通其他所有或部分投标人,进行围标或陪标。他们采取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报价,或先在合作投标人之间进行价格协商,然后在投标过程中采取“弃权”、踩红线等手法,确保约定的中标人中标,以后的投标项目,则轮流坐庄;或串通其中一部分潜在投标人通过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内部竞价拟定中标人,或泄露各自的投标信息,排斥其他正常投标人,垄断投标行为,哄抬投标报价等等。笔者通过长期从事招标和评标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及格式存在非正常的一致现象; 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或不同的标书出现相同人员; 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或报价组成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 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错误之处竟然一致,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数量或计量单位等发生一样的错误,技术标中施工进度安排、网络计划图表、质量与进度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错漏一致;
5.投标人数量较少时,其大部分或全部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经评审均高于社会平均价格,且其报价组成中的人工、材料、机械费明显偏高或不合常理;
6.有些甚至不遗余力到外地借用他人资质进行多重身份投标,公开报名资料中不同的两家投标人竟出现相同的联系人。
三、串通投标的原因分析
串通投标问题主要是发生在公开招标过程中,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基本上都是当事人的口头协议,无书面证据,查找取证较为困难,给防范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仅是对我国的招投标法律法规的极大亵渎,也是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极大侵犯。
产生串通投标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有法规体系缺陷留有弹性操作空间
现行工程招投标依据的相关法规本身,一些条款自相矛盾,不严谨,给招投标留下弹性“操作”空间,对当事者的法律约束不强,特别对政府投资工程,缺乏严厉的规章约束,很难避免产生人为因素。
2.施工企业的现状为串标提供了操作可能
我国施工企业尤其是较高资质的施工企业,仍是国有和集体占主导地位,同时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个体(包工头),以法人名义参加工程投标,企业过多过滥,只进不出,使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将投标风险转移给“挂靠者”,企业管理者不但不承担风险,还可以有隐性收入,维持企业生存。对“挂靠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有能力维持一家企业独立运营,即使有能力,也较难在短期内就能创办一家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还要承担维持企业运转所需管理费用的风险等等。正是这种不良施工企业现状,造成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挂靠、串标盛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出现专以投标谋利的个体或施工企业存在于招投标市场之上。
3.评标及专家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目前我国全过程评标运作电子自动化、交易活动管理科学化水平还不高。现行法规规定实行专家评标制,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决策的民主,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目标。由于评标专家主要来自于各建设行业,专家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关系复杂,县(市)级符合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现在招标项目众多,专业差异很大。对部分项目而言,评标标准不细,审查不严,评标时间又短,往往是敷衍了事走过场,帮助业主履行法律程序而已;即使有时发现有串标围标现象,评标委员会也不深入追究,一查到底。从而导致串标现象失去最后的监督和控制。4.权钱关系与缺乏诚信基础交汇滋生了串标市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束缚,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易衷情或屈服于“权力”、“关系”,权钱交易、投机取巧能够带来好处,诚信经营缺乏动力。当人们能以极小的风险获得个人利益较大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某些领导干部暗中干预招投标的现象客观存在;招标人(或代理机构)少数人员素质不高;少数评标专家参与违规操作;少数招投标监管服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招投标双方非平等交易,带资、垫资现象存在严重,工程双向担保机制发育不全;现存的地方和行业保护
主义,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作梗等等,都会给串通投标者提供机会和市场。
四、预防对策和治理建议
解决串通招投标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做到防在先,管控严密,执行有力,令行禁止。要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治理,笔者提出如下防治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1.清理整合现行法规文件,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针对招标投标环节中易产生串通投标行为的问题,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国有资金项目招投标操作规程以及监管标准,并将行业监管信息和社会评价、举报投诉等信息相结合,建立招投标基础信息库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统一并公开监督评价标准和奖惩办法,联合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行政、社会经济、法律等综合措施,对优秀的诚信施工企业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对失信和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曝光或予以行政、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使其在无形资产上声名狼藉,在对外融资和银行信用担保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以加大失信成本。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并追究刑事责任,真正建立信息通报、案件会商制度。用市场手段加大违约失信的成本和惩戒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严厉打击违规担保、借用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2.加大招投标法律政策的宣教,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正确引导投标企业实行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精湛的技术赢得招标单位的理解、信赖与支持,逐步由单一的竞价中标机制向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投标报价优的投标人中标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监管部门及业主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各主体多赢的良好局面。
3.完善招投标资格预审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格预审条件
改进资审入围办法。每半年或一年集中进行资质联合审查,审查合格的企业,报名时免审,外地企业进入,经事先核准,与本地企业相同待遇。
一般情况下凡符合相关资质条件报名的应全部入围,技术特别复杂的工程可对投标人提出类似工程业绩的要求。让尽可能多的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投标竞争,即使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并大幅度提高评标成本时,也要使用随机抽签等方法确定入围投标人,从而大大压缩串标的操作空间、显著提高串标成本并大大降低串通招投标成功的概率。确保投标单位入围的公开、公平、公正。4.实行项目建造师备案制,确保无挂靠现象产生
实行注册建造师考试制度后,我国施工项目管理将逐步实行项目建造师责任制,由项目建造师负责工程的全过程的施工管理,而目前我们国家对于相应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到位,特别是近年来建造师挂靠现象比较严重,建议主管部门及时建立建造师工程管理备案制,防止项目建造师多工程多单位进行投标。且建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中标人在进场和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建造师,以防止项目管理不到位及虚假投标,杜绝恶性竞争。5.完善评标专家库,建立评标专家信誉评价体系
要规范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和运作机制,防止“随意性”和走过场,确保人员组成的随机性和保密性,确保评标专家能够服从良知,在评标过程中独立体现个人意志,充分体现其公平、透明的立场,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认真审核和比较,合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投标人并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在评标过程中要勇于暴露阴暗,对一些串标围标要做到早发现、早查处;对于投标报价总价及清单项目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以及主要材料设备、机械费用高于最高限价或明显高于社会平均费用水平的,评委会可将其投标报价进行重点评审,亦可进行质询要求投标人给予合理解释,如果在本项目招标投标中,大部或全部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均出现类似现象,有围标串标嫌疑,背离合理低价、择优原则,损害招标人权益的,评委会可宣布本次招标失败,不推荐中标候选人,建议招标人重新组织招标,并将评标情况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6.实施中标项目的后续监管,实施全过程监督 应该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在招投标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其监督职能,有条件的应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通过对中标后的工程进行审核、评议、纠错、追究,使侥幸过关者在中标后的跟踪管理中原形毕露,从而信誉扫地,被清出市场并受到法律制裁。7.加快资源共享和电子评标步伐,杜绝隐蔽串标现象
由于评标时间短,内容多,很多串标现象十分隐蔽,很难被评标委员会和招投标监管人员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技术采用电子评标,利用电脑快速准确的查处一些隐蔽的串标行为,协助评标专家发挥其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和监管的作用。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精心打造一个标准明确、功能完善、职责分明、电子化、一厅式一条龙运作和监管服务的平台,通过科学化的手段,严密的招投标操作细则,统一规范的监管和服务标准实施监管服务,以尽量克服当前人工操作为主,透明度和相互制约不强,易产生不轨行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