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社区治理的“六化”方向
城乡社区治理的“六化”方向
城乡社区是指城镇的社区和农村的行政村的总和。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社会治理的单元、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区现有城乡社区共128个,其中行政村(农村社区)59个、社区(城镇社区)69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行政村(社区)区域优化、“三社联动”、“政社互动”、“减负增效”、“四级联动”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为使全区城乡社区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把握当前城乡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确保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居民自治化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按照各自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传统的“四个民主”没有过时,必须坚持,这是群众自治的核心内容,但四个民主的实现方法和媒介要与时俱进。民主选举要向直接选举和一次性直接选举(海选)发展;民主管理可以结合村(居)委会成员和村(居)民小组长的工作职责建立奖惩机制;民主决策要通过民情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事协商会、居民代表会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民主监督要在监督的渠道和村务公开的手段上要与“互联网+”时代同步,1 使一些重要的村务居务工作真正公开透明。
为防止城乡社区“小政府化”和负担过重现象,近年来各级政府推动的“减负增效“、“政社互动”、社区工作准入、民主协商等工作,都是力求回归群众组织本位,推进依法自治工作。
要加强自治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除行政村、社区的道路、环境等建设外,要重点搞好“一箱两栏”(意见建议箱、宣传栏和村(居)务公开栏)和室外健身广场建设,室内通常要建立五个片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片区(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片区(计生卫生、综治调解、心理疏导等单独服务)、办公片区、教育培训片区、文体活动片区。提倡有条件的地方新建办公大楼;提倡资源共享、一室多用;提倡根据功能分设片区、方便干部群众;大力提倡社会组织全面融入城乡社区服务工作;提倡一楼门口建设无障碍设施;提倡涉及残疾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放在一楼;提倡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红白喜事办理场所。
二、服务网格化
传统的村民小组和居民小组的管理模式已经被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模式取代。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简称“网格化”)就是以城乡社区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地理空间和人口分布,将城乡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状单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的一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方式。网格化的优势一目了然,在于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个性化。网格化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工作原则。以“完善组织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延伸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通过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社区管理无盲点。
是要科学划分网格。实行社区网格化,科学划分网格是前提,要综合社区类型、社区资源等因素设置网格。规模要适当,原则上城镇社区按照250户左右的规模设置一个网格,农村社区(即村委会)按照150户左右的规模设置一个网格;界线要明晰,以村(社区)现行管辖区域为基础,要充分考虑群众对管理主体的认可度以及小区分布的完整性;管理要属地,要把居民楼群、驻区单位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同时,最好将社区服务的网格与党小组、城管、综治等网格有机相结合。避免“多网相交”或者没有“网住”的死角。
要强化服务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就是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网格长责任,整合社区内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形成网格内管理服务合力来满足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一是明确组织架构。按照“1+X+Y”的模式设置网格管理员,“1”为社区干部,负责社区内1-3个网格,为本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即网格长;“X”为协理员,主要指村(居)民组长、治安联防人员、物管人员等,协助网格长处理相关事务;“Y”为信息员,必须为本网格内的居民,主要包括村(居)民代表、楼道长和居民志愿者等。二是要明确工作职责。网格管理员在村(社区)“两委”领导下,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3 居民事务协管员和民主管理监督员等职责,日常工作主要由社区干部和村(居)民小组长承担。三是要明确基本工作规范。要建立网格管理员巡查,走访、报告、协调等制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应抓好服务机制的载体建设,具体要做到“八个一”:即建立一支民情信息员队伍,构画一张社区网格图(张贴在公开栏),设立一批网格宣传栏(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或者楼道内),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建立一本民情日志,推行一项民情约谈制,出台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制定一套考核办法。通过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机制,使社区服务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活动社团化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建立联运机制(“三社联动”),这已成为当今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对于分担社工工作压力、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有序开展志愿活动等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社会组织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 4 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基金会是利用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基层社会组织以社会团体居多,包括一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文艺体育团队,另外,也有一些为老、助残、便民等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极个别的村也有基金会。基层社会组织按其开展活动的内容大致可分:一是公益类:如志愿者协会、科普协会、慈善协会等;二是服务类:如家电维修队、水电服务队、居家养老服务站、四点半课堂、老娘舅调解室、巡逻队等;三是文体类:如文体协会、艺术团、表演队、健身队、舞蹈队、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钓鱼协会等;四是参与类:如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基层社会组织按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又有十大重点类别,也是当前社区服务的重点需求:
一、婴幼儿活动益智类;
二、青少年教育培训类;
三、中青年健身兴趣类;
四、老年人居家养老类;
五、困难群众关爱帮扶类;
六、居民文体活动类;
七、劳动就业服务类;
八、辖区治安调解类;
九、才艺展示培训;
十、家政中介服务类。
城乡社区要为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条件。尽量为主要的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活动、服务场所。要加强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宣传,让更多的居民群众知晓,动员他们参与或者接受服务。可酌情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一些低偿的服务工作,为社会组织提供一些工作经费补贴,影响较大、工作突出的社会组织还可以为他们申报公益创投项目。
着力做好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一是要梳理已 5 有的社会组织,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取舍和必要的调整、整合;二是发展社区急需的社会组织,结合群众需求、社区需要进行发展,重点挖掘居民特长和志愿、周边个体或者企业特点等,主要发展为幼儿、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具体发展文化体育、手工制作或编织、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等行业社会组织;三是进驻重点的社会组织,每个社区力求进驻一批“实体性”社会组织,最好2-3个以上,现场开展服务活动或者活动成果展示;四是要集中展示所有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交流、活动、宣传场所,建立社会组织活动站。五是要引进成熟的社会组织,社区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引进一些其他地区开展社区服务比较成熟的社会组织,定期为居民开展服务活动,或者有关知识讲座、人才培训、运行模式交流等。
四、管理治理化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关系到社区各类组织和单位如何形成工作合力,意义重大。社区治理就是要建立“多位一体”工作模式,即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社区工作站的服务职能和行政职能,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主要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为依托,以联席会议制度为纽带,发挥社区上述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由社区党组织负责组织召开社区“多位一体”联席会议,组织、协调、研究、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居委会指导、督促、帮助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等,通过横向协作,整合资源,同筑温馨家园,共建和谐社区。
城乡社区“多位一体”模式中,要坚持基本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在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多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在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上。二是坚持服务居民原则。鼓励和支持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站工作,参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选举,通过法定程序,当选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三是坚持权责分明原则。各社区组织之间应遵循各自的职责权限,遵守社区联席会议的决定,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四是坚持民主协商原则。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为宗旨,坚持民主协商,相互配合,共同遵守社区联席会议的决定,搞好社区服务,改善社区环境,开展各项活动。
推进“多位一体”模式,要把握工作重点:一是各镇、街道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推行“多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二是明确各方职责。详细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各方的工作职责,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开展工作。遇有交叉事项或社区重大事务,再通过“多位一体”模式协调处理。三是科学建立工作制度。“多位一体”中各镇、街道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责任落实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多位一体”扎实有效推进。
五、沟通信息化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工与居民、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的沟通联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城乡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社区信息化工作应运而生。城乡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采取窗口服务、电话服务和网络服务等形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社区信息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改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2015年我区作为全市城乡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试点单位,已全面开展了社区信息化工作。启用了城乡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了社区居民信息资料和社区电子台帐,开通了社区网站(网上城乡社区),并健全了居民诉求网上“四级联动”机制。目前,我区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社区信息化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面投入运行。
下一步工作重点为:一是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作用的发挥;二是开发功能,如与平台相关联的微信公众号、微网站、手机APP(居民用)、社工手机软件等,使平台更接地气,更加便捷;三是要加强宣传,让广大居民周知;四是要与传统的宣传栏、短信、电话、“脚板”、QQ群、网格走访等手段相结合,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四是各有关部门要将相关的系统和软件尽量整合到社区信息化 8平台,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六、特色品牌化
城乡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8个方面,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会保障、教育文体、计生卫生、治安调解、小区环境和社区便民服务。但不同的城乡社区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建设,满足当时居民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社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社区自身实际情况主要应考虑居民成分、社区干部特点、人员特长、地域特点、上级领导要求等等,组织社区干部和相关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了解和科学分析,在全面开展社区工作的同时,研究制定本社区的服务特色和品牌。
通常,社区老年人口多的,可以重点开展居家养老、老年等服务老年人的养老型社区;失地农民聚居、就业人群较多的社区可以组织劳动中介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建设就业型社区;青少年人群密集的社区可以针对青少年开展课程辅导、才艺培训、心理疏导等,创建青年型社区;残疾人多,或者贫困群众多的社区可以组织爱心人士和企业募集资金、捐赠物品,大力开展扶贫助残工作,建设慈善型社区,等等。
第二篇: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精选)
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领,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城乡社区治理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部署,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习近平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习近平[原因]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长期稳定的目标,必须以基层为基本载体。
„„ [意义]
这是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积聚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但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目前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投入不到位、动力转换不充分等瓶颈问题。构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可以有效防范化解社会„
参考对策
一是要把握城乡社区治理的思路导向。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城乡社区延伸。切实履行基层政府城乡社区治理主导职责,制定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完善扶持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第三篇: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厚庭村开展“城乡社区治理2020年行动计划”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福州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福州高新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和要求,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现就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出厚庭村2020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推进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确保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治理、人人共享。
3、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积极促进城乡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当地资源、基础条件、人文特色等实际情况,统筹谋划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
二、工作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社区公益精神,塑造社区公序良俗,积淀社区文化传承,积累社区社会资本,构建文明有序、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打造开放包容、人本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组织领导
为全面有序推进本方案落实,村成立推进社区发展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陈豪
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碧元
领导小组成员:江光明,姚丽香,陈辉,陈忠,陈钦,陈锦松,谢时华
四、工作重点
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作用,构建多元参与、民主协商的社会治理机制,细化行动项目,形成工作清单,推动村持续发展。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工作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做实村党建服务中心功能,发挥其在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基层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每月召开1次,党课每季度上1次,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党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积极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制度。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
(二)巩固和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切实收集社情民意、采集相关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社区居民等。规范民主选择程序,通过依法选举,逐步提高本社区两委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居民民主选举权利,推行党组织与基础群众自治组织联席会议、议事协商和社区居民议事会议制度。推行垃圾分类任期目标责任制,坚持让利益相关方集体协商,引导居民依法参与社区事务、财务和公益事业等工作的管理。
(三)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以民生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和利益纠纷,由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和利益相关方协商解决。培育塑造积极向上的社区价值观和文化凝聚力。加强城乡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组织和管理。丰富流动人口社区生活,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
(四)提高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城乡社区各类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广泛动员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等深入群众,对医患纠纷、家事纠纷、征地拆迁等容易出现潜在性、苗头性问题等领域进行网格化排查。将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
第四篇:社区2020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计划
社区2020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新区党工委以及**街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坚定不移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落地落实,努力推进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社区建设为平台,强化社区功能,拓展社区职能,整合和带动辖区内各方面要素,以此推动工作全面进步”为发展模式,分三步走切实解决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及城市品质提升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使居民居住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区服务更加高效、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社区居住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公共安全度全面提高,努力建成高品质和谐优美生活社区。2019年主要以提高社区服务为突破口,以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安全社区为重点,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会各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打造“3“微治理模式
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协同参与,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出发,将党建服务着眼于“微”,为党员、群众提供精巧细致的服务内容,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活动方式,满足了党员群众个性化、共性化服务需求,探索了一条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新途径。
“微”平台:搭建“微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运行,收集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零距离服务群众,依托微信群、qq群、led显示屏、短信平台等,发布各类信息,让居民足不出
户就可享受社区便捷服务,随时随地参与社区管理,随时随地了解社区活动。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利民。
“微”改造:结合社会保障资金项目,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微改造”,拟开展“社区轮胎文化建设、开心农场、墙体彩绘”等活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居住环境,使社区的老旧街区风貌得到大的改善,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更漂亮、更宜居。
“微”服务:采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搭建以党员干部为骨架、社区骨干居民为支撑、志愿活动为支点的“党群志愿服务队”,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微服务“,通过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引领推动作用,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让社区党员带动影响群众,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增强群众共治决心。
(二)全面推行“街长制”,加大城市营造,促进社区品质提升
1、依托网格管理及“一标三实”工作,进一步推进“街长制”管理新方法。一是深化社区与辖区住户、商家沟通交流平台,加强线上、线下联系,并建立“1+3”动态管理档案台账(即一个档案+住户、商户、租住户“一档三户”信息)。二是采取各级街长不定时巡查的方式,围绕市容秩序、广告亮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建立“一本账”,逐步解决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多元参与、齐抓共管,逐步转变街长和辖区居民的角色认知,转变街长工作只是上街拍拍照、传传照片的认识,转变辖区居民事不关己的认识,让居民真正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最终达到街长和群众共建共享的成果。
2、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群),构建“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网格员、两委成员、社区民警)”的组织体系,调动居民(房主)、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党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对辖区流动人口实行
“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的动态管理新模式。并结合社区治理工作,引导商家住户参与其中,落实好“门前三包”,打造整洁有序、和谐优美的城市形象;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理念。
(三)创建和谐稳定的平安社区
1、建立社区“大安全”共建体系,切实摸清辖区的人口、房屋、单位底数,利用“1+3”动态管理档案台账,建立健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维护常态化机制,把“一标三实”工作做细、做实,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2、进一步增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实效,全面建设平安社区,依托社区“街长制”和“一标三实”工作,入户排查辖区内居民、商家电、气等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群租屋重点人员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形成整改台账,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完善消防栓等相关配套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干部及小组长为成员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五大行动”落地落实。
(二)措施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led、微信、qq、短信平台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及驻片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三)经费保障。一是合理合规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充分发挥公服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投入社区发展治理。
第五篇:社区网格化服务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网格化服务治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以推进网格化服务治理为切入点,夯实基层基础,创新治理措施,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服务“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取得显著提升。
一、聚焦“三个突出”,夯实基层基础,激活网格服务“红细胞”。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资源下沉网格,推动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一是科学划分网格,突出精细化。按照常住居民150—200户、商户100—150户为单元,重新划分城区基础网格1504个、专属网格312个,乡镇基础网格723个、专属网格146个。二是强化党建筑基,突出引领力。把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上,把网格内党员编入楼栋党小组,把党员中心户设在单元中,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目前,全区共建立423个网格党支部、235个楼栋党小组。三是探索网格服务站建设,突出实效性。依托居民小区红旗驿站、物业服务用房等资源,在新区街道探索建立社区网格服务站,打造集网格党建、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延伸平台。二、聚焦“三网融合”,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网格服务“硬内核”。
进一步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突出协调联动,强化优势互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是推动网格化与智慧**建设相融合。整合智慧东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资源,建立区综治中心,搭建区—镇街—村居三级贯通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提升网格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是推动网格化与法治**建设相融合。对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立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矛盾调解中心相融合,推动矛盾在线化解,群众难题在线解决。三是推动网格化与网格员服务终端相融合。
网格员依托网格服务终端对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等基础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互通互联、信息共享,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今年以来,网格员通过服务终端上报事件38万余件。三、聚焦“三化一体”,优化队伍结构,增强网格服务“原动力”。
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促使网格治理更高效、更便捷。一是推进网格队伍职业化。从退役军人公益岗、劳务派遣、警务助理等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人员中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2227名,其中本科学历138人、研究生学历3人、具有社工专业资格65人。二是推进下沉力量专业化。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推动150名区直机关干部、98名镇街干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吹哨、党员报到”服务机制。三是推进网格团队规范化。按照“1+1+N+X”模式(即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多名兼职网格员和若干执法队伍),组建网格服务团队423个,吸纳91名人民调解员、104名法律工作者、107名“两代表一委员”、1203名物业人员等参与网格工作。四、聚焦“三制联动”,注重高效运转,贯通网格服务“内循环”。
坚持以“格”为工作基础,以“网”为依托,建立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问题的网格工作机制。一是在运行机制上“出实招”。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平台和APP服务终端,建立“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级分流—部门限时办理—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闭环运行机制。二是在议事机制上“下功夫”。以社区网格服务站为载体,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健全由网格服务站、红旗驿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方参与的议事协调协商机制,实现“社区一张网,小事不出格”。三是在保障机制上“提动力”。
将网格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2500余万元用于网格员基础绩效工资,投入180余万元用于奖励优秀网格员。关心关爱网格员成长,对表现优异网格员优先纳入党员发展计划,优先推荐为社区工作者。同时,每年分批次对网格员进行业务轮训,提升网格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