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示范校典型材料
体验成功 放飞梦想 快乐成长
----记十里铺镇中心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综述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资队伍不断增强,科技活动丰富,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和主管教学副校长挂帅的工作小组,制订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把学校科技教育作为争创特色学校的特色项目来抓,初显成效。
一、组织机构全,责任重落实。
“学科技、研教学、勤学习、创特色”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总体思路,学校的目标是争创镇内一流、达到县级具有一定影响的科普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都呈稳步上升趋势,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愈来愈好。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逐步深入,学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领导力度、资金投入以及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科技教育成果显著。学校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以金瑞国校长为组长,樊文安、田瑞丽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科技辅导员、校委会为组员,科技领导小组经常研究、部署、督促、检查科技教育工作。学校在实施每一项重点的科技活动时,领导小组总是及时召开会议,详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得科技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使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取得应有的实效。在科技教育经费上,也给予充分保证。科技活动中,只要需要、合理,总是予以优先考虑。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年初,学校制订科技教育活动计
划,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部分内容。从而促进了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效果显著。
二、认识重思想,科技队伍强。
学校不断规范科技教育活动程序,凡是涉及到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案措施,都由教导处发通知,提出统一要求,由科技辅导员负责具体落实。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实现学校科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切实提高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丰富的资源,保证各类科技活动有效开展。学校征订了《少儿科技报》、《科学画报》等杂志,为科技辅导员、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学校宣传橱窗定期布置科普材料,班级黑板报有科技教育内容,校园广播定期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科技成果、教科研项目等科研工作相关内容。
(二)培养教师的科技素质。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统一认识,决定加大对科技辅导员的管理,做到三精心:一是精心调查,掌握情况。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选择一名有能力、有方法、能吃苦、能奉献、热爱科技教育活动的辅导员是开展好科技活动的第一关。领导小组对教师各方面进行调查,全面掌握了情况后,择优聘任科技辅导员。二是精心培训,提高认识。辅导员确定后,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对科技辅导员做了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分为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技术培训内容为科技活动特点;开展科技活动的方法、科技活动的原则等。思想培训主要是要辅导员明确开展科技活动的意义、目的以及自己身上的担子。同时要
求辅导员做到每学期的科技工作计划;做好科技活动的日常管理;做好科技活动的准备工作;每学期都要有一项创新活动。三是精心指导,提高水平。在辅导员上岗以后,校科技领导小组不断为辅导员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指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搞讲座、搞研讨、看录像、外出参观、校外培训等,极大地丰富了辅导员的科技知识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同时也坚定了辅导员们认真开展科技活动的思想意识。
(三)科技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学校努力把科技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结合各科教材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严谨治学、勇于实践、献身事业的科学精神,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为主的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教育周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把立足点放在科技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上,成立了科技教研组,组织科技辅导员学习科技活动课的有关理论,共同探讨科技课的教学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质量较高的科技活动课,为学校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以点带面抓,活动内容广。
学校定期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9至10月举行“科普日”宣传活动;11至12月举行学校“科技创新活
动月”;3至5月开展科技教育特色活动;5至7月开展科技教育特色展示活动。各类活动主要以进行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科普征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等,这些科普活动注重普及,强调班班行动、人人参与。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活动月”上,学生的科幻绘画、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征文等作品可达四十余件,学校从中挑选30%的作品给以表彰与奖励,我校学生李一佳、张子航、曹明天等同学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开展科技活动时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四点意见即:抓宣传,促认识;抓典型,促普及;抓展示,促提高;抓研讨,攻难点;抓活动,促兴趣。
(一)抓宣传,促认识。宣传是开展活动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宣传到不到位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因此,学校特别重视活动之前的宣传工作。每年在爱科学月到来之前,学校首先抓住宣传工作不放松,通过板报、广播、专栏等宣传形式向学生大力宣传爱科学月的主题,将要开展的活动形式、内容等,并向学生发出倡议,鼓励学生每人选择参加1至2项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学生不断更新的科普意识和科技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的强烈欲望。
(二)抓典型,促普及。在活动中,学校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普及的目的。主要分三方面进行:第一,发现典型班级:在班级
科技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学校根据科技活动的成绩,每年评选典型班级,作为全校的示范,并给与奖励。有效地促进班级科技活动的开展,使科技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每个班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中来。第二,奖励典型个人:学校利用开学典礼之际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生给予总结表彰,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参与活动地积极性。
(三)抓展示,促提高。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可以达到校级班级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振奋师生精神,启动学校活力,赢得社会支持的目的。学校每年学期末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展示活动中,要求教师学生全员参与,选择特长项目参加展示活动。
(四)抓活动,促兴趣。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生的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四个层次的科普活动,诱导学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创造力。一是组织科普知识讲座。一方面,学校(每周星期四下午)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由各教研组轮流安排,结合学科特点,搞好专题讲座。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防疫、法制等讲座。本年度,我校积极邀请镇派出所辅导员到校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练、法制等讲座,同学们通过听讲座、观摩,大大地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安全防范、远离毒品、远离浸害的思想意识。二是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每周有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活动指导老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三是技能训练型活动。为让一些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的机会,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
性。学校把科技制作活动与学科技能训练相结合,深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四是创新作品制作活动。为让每一个想做科学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导,并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让对科学有特殊爱好和有才华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导师。学生的小课题一旦得到导师的确认,就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时间、空间和经费的支持。学生们只要向自己的导师提出申请,就会得到导师的全程指导,教师会鼓励他们在科学课堂和生活中寻找研究的线索,提出各种问题,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研究、制作和改进。
四、师生共努力,科技显成效。
本年度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组织发动征订《学习方法报》100多份,科学杂志300余份,在科技活动中,教师的科技论文先后向县教体局教研室、陕西教育等报刊投稿,共有12篇发表;学生的科技小论文在科技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张子航、曹明天、蔡梦芸、孙佳琪、程佳乐的“晒出你幸福的故事” 2014年4月荣获商洛市第九届少儿书信文化活动三等奖;学生崔肖的“感恩,因为有你”荣获商洛市第四届少儿书信大赛三等奖;教师曹斌的“水文报警器”获得山阳县第28届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学生作品中有李佳、姜晓楠的泥塑;杨科、王国庆的塑料品制作(罐车、面包车);李小禾的纸剪作品(向日葵);秦枫垚、张志运、王垚的木刻作品(宝剑);杨宇航的绘画作品(松鹤图)、木工制作作品(塔);李晴、崔蕊、南梦瑶的手操报等作品分别获得我校第三届科技创新活动大赛一、二、三等奖。
教师徐丽娜的编制作品;孙晓静的工艺画;仝会存、兰淑莲的装饰画;崔传启、金芝萍、张琴、仝会存等教师的石刻作品(红梅、童年梦、清莲、相似满天);李福霞的油画;樊文安的电磁铁演示器;分别获得第三届校园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教师杨莉、黄彦筱等同志的论文受到县级表彰与奖励,教师催传启、杨建红、李菊婵、仝会存、樵晓云、兰淑莲、张琴、李宁、金芝萍、杨丽丽、吴娟、杨莉等同志分别发表了教学论文。教师樵晓云、李宁、张丹、韩琴、张晓涛、程韵、吴娟、田瑞丽等同志的教案分别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2013年12月学校在“316”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受到县督导室的表彰;学校积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会精神,于2014年4月,授予陕西省“红十字会”示范校;2014年5月胡文琦、张志豪等66名学生在“红十字运动及青少年减灾防灾”知识竞赛中受到县级表彰与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以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全面发动师生创作优秀作品参加比赛,成绩喜人。二是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围绕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工作安排搞好系列活动:高年级的科普黑板报比赛、科普演讲赛;低年级的科技小报(剪报)比赛。三是以校园能手为载体,开展了泥塑、绘画、贴画、剪纸、板报设计、科技小论文等能手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小能手。四是以周二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办了 “泥塑小组”、“科幻绘画小组”“科技小组”、“电脑小组”、“趣味数学小组”等科技兴趣小组,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五是以校园红领巾广播站为载体,定期利用周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学习《科技报》、《学习方法报》(自然科学版)等报刊的科普知识。六是以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
学生参观十里铺镇养殖专业户、果树嫁接、砖块制作、豆腐加工等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见识。七是以班级、校园文化建设科技浓厚氛围为阵地。学校精心布置了“科技长廊”很好地展现了学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宣传橱窗,有老师专门负责宣传资料的选择、张贴、更新和管理;各班开辟了“图书角”,让学生学习科学;同时利用班级黑板报这个平台,各年级在黑板报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科普角”,作好科普知识的宣传。
特色的教育教学科技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社会交往能力、审美鉴赏等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广泛涉猎,从中吸取了大量知识,这为学科知识的构建创造了条件,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校科技教育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孩子需要科技教育滋养,我们坚信,有这样团结奋进、勇于奉献的教师,有勤奋好学、品德兼优的学生,十里铺镇中心学校的科技之花会越开越绚丽。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 2014年7月8日
第二篇:示范校典型案例
结合两江新区发展
发挥专业技能优势
做响“渝北技师”品牌
——渝北职教中心实施国家示范中职建设计划典型案例
按照《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所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就是指那些能够代表国家职业教育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其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示范学校‛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一所‚示范学校‛并非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疵,它只要在某一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突破,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果、做出了表率,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广泛的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的‚示范‛探索都应该算是成功的。多年来,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创品牌学校,办精品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在大力探索培育‚渝北技师‛品牌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
【实施背景】
一是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几乎耗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可避免。用一些专家们的话说,今天的中国人口红利已到了拐点,必须强调人才红利。所谓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 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获得的经济收益。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技能人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使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发展,提高行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需要大批研发人才,更需要一支懂技术、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去传承、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柱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21世纪是人才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期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未来的经济发展靠的是人才推动,特别是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推动。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化的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中国制造”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培养和造就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艰巨的实践课题,对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 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渝北区特殊的战略定位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渝北区坐拥两江新区的核心,作为中国第三个副省级行政开发区,自从两江新区的成立开始,渝北区一下子就被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两江新区作为国家西部战略的支撑点和桥头堡,各种发展的资源要素和黄金政策齐聚于此,渝北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抓住并用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渝北区打造成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和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迈向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要推动产业迅速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近年来,渝北区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根据规划,在摄人物期间,渝北区将形成6000亿元工业、2000亿元服务业的产业规模,需要百万计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每年新增的技能人才需求至少在5万人以上。两江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而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的不足,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两江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五是创建‚渝北技师‛品牌是历史赋予渝北职教中心特殊的使命。结合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渝北职教中心先后开设了电子、机械、汽车、计算机、旅游服务、综合六大类共30个专业,优化了电子电工、机电、数控机械、计算机操作、汽车维修、商贸物流、航空旅游服务、飞机制造、会展餐饮服务、服装设计与制作、建筑、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蔬菜栽种、花卉栽培、柑橘栽培实用技术等近20个专业的设置,其中计算机、机械、机电、汽车、旅游服务、电工电子、数控机械等专业已成为我区的品牌专业,‚电子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职成司遴选为‚全国示范专业‛,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还建成电子电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最近5年,渝北职教中心的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7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5%以上。这些都是渝北职业教育宝贵的资源和资本。为解决高速发展的两江新区的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渝北职教中心近年来紧紧抓住‚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率先在推出了‚渝北技师‛培养制,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量身定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目标】 实施‚渝北技师‛培训计划,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建立完善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职位的选拔标准,为渝北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梯队。使技术专家、高级技师、技师等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探索,渝北职教中心创新实施了‚1+X‛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生在拿到1个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对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实行跟踪培养,完善技能人才成长链条,每年选择1000名优秀中职毕 业生或区域所在地企业的优秀骨干青年进入‚渝北技师‛后备人才库,每年通过在各行各业评选一批‚渝北技师‛,通过培训选拔、校企互动、量身打造、培养‚渝北技师‛500名,从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渝北职业教育的特色,做响‚渝北技师‛的品牌。
【实施过程】 第一,学校制订了《关于打造‚渝北技师‛品牌的规划纲要》。鉴于渝北面临两江新区开发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机遇,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推动全区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渝北职教中心抓住机会以打造‚渝北技师‛品牌为着力点,大力助推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职业教育品牌,推动渝北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第二,学校培训部负责组织实施‚渝北技师‛专家团队建设计划。通过外聘、内培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专家一个团队”和“人才+项目”的‚渝北技师‛培训管理模式,推进‚渝北技师‛人才培训创新团队和技师工作室建设,组建‚渝北技师‛专家培训团队 个、建成‚渝北技师工作室‛ 个。第三,实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渝北和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选拔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培养潜力的优秀毕业生或企业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建立‚渝北技师‛人才信息库,强化日常跟踪管理和定期开展针对性培养等措施,每年评价产生、跟踪培 养‚渝北技师‛100余人。第四,用好社会和学校两个实践平台,加大技师培训力度。通过加大高级技师、技师的评价和考核力度,采取“N+Y”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特别是通过参加国家、市、区级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等措施,推动‚渝北新技师计划‛,培养、评价产生一大批‚渝北技师‛,使每一位‚渝北技师‛都达到‚精一能二‛的素质目标,在工作中能够以一当
十、独挡一面,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实施条件】 第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是成功实施‚渝北技师‛培养计划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职业教育作为撬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杠杆,大力推动全区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的全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渝北区要‚率先在全市推出‘渝北技师’,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决策。会议要求渝北区要以打造‚渝北技师‛品牌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积极支持高职教育,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全区职业教育,推动渝北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突破。渝北职教中心正是承担‚渝北技师‛培养的主要力量。第二,渝北区推进经济实现新一轮大跨越为‚渝北技师‛的培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渝北区按照‚开放引领、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围绕大都市做优做强 农村产业,促进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实现万亿级工业、千亿级服务业、百亿级都市农业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新的目标要求必须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必须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的层次和档次,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品牌,‚渝北技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正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第三,渝北职教中心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实绩,具备了打造‚渝北技师‛品牌的软、硬条件。渝北职教中心是重庆市最早的一批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最早的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重庆市最早达到规模上万人的中职学校,近年来,学校的开展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更是达到了‚双过万‛的目标。办学20多年来,学校已建成20多个特色专业和6大品牌专业,其中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3个,同时还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多年来,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各级大奖的人数超过100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等级鉴定50000余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第四,开展校企合作的丰富实践为实施‚渝北技师培训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渝北职教中心培训部紧紧抓住技师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宗旨,实行校企和校校合作的开放办学制度。重视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 合作培养技师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了‚订单式‛教育,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一对一地对口培养。二是依托骨干企业,成立重点专业指导委员会,借助相关专家、学者力量来进行专业开发,设计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校人才培养更贴近于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三是搭建了校企双方进修平台。学校派教师到企业下厂锻炼,以提高实践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学校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行手担任专业建设外聘专家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开拓专业视野;依托学校场地、师资、设备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员工提供岗位技术培训。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实验室,通过校内实习工厂开展对外产品加工业务和技术开发业务,推行技师研修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典型技术难题的能力。五是学校成立有技师综合评审委员会,技师综合评审委员会由企业、行业(或政府部门)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将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考试、考核与专业评价、综合评审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
【主要成效及成果】通过近几年我校‚渝北技师‛培养的实践,学校已形成技师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制度的共识,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渝北技师‛的新形式,力求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渝北技师‛培养新机制。目前,渝北职教中心的‚渝北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渝北技师‛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2010年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 名‚渝北技师‛。其中高级技师 名,一般技师 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校办学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品牌,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来,形成校企结合、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体会及思考】
‚渝北技师‛的培养与职业中学的职业培训、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校企合作办学是‚渝北技师‛培养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大亮点,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师的基本模式。‚渝北技师‛的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是学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坚持‚服务、互动、共赢、发展‛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学校成为育人基地的同时,也成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信息、人才的交流平台,而企业、社会则成为技师人才培育的母体和土壤,才能有效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篇:依法治校示范校典型材料
依法治校示范校典型材料
依法治校创建西五小学平安校园
少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加强依法治校,全面提高少年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校在实施依法治校近期目标工作中,把依法治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学校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法为准”的宗旨,抓好依法治校各项措施的落实,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推动我校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与教育事业同步发展。通过依法治校,促进了学校走向规范化管理道路,创造了良好育人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
组织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分校长高泰赢任组长,并制订了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认真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我们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加强法制教育,夯实依法治校的基础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中央综治委和司法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把法制教育作为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规范日常行为中接受法制教育,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法律知识,又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充分运用学校板报、墙报等学校最常规的法制宣传阵地普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举办兴趣小组,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法制教育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育素质相结合,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前提;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我校通过开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使少年学生全方位地受到法制教育和熏陶。第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
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
第二,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使家长形成正确家庭教育观和人
才观。第三,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和支持学校法制教育,完善管理制度,更好指导和开展
法制教育活动。
四、加强管理机制,推行校务公开
自觉接受中心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充分发挥校委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
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提高校
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位,广泛征求民
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设置家长来访接待日和家校互访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办学治校的建议和意见。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依法治校的实施
建章立制是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情
况,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
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
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保证学校各岗位工作有序高效运
作,使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这些措施,有效的激励、督促教师认真执教,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文明教风的成。
六、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一段时间,个别社会渣滓、地痞流氓到学校寻衅滋事,小商小贩违章在校门口设摊
摆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现在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一方面,由于上级有
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活动的开展,使这类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由于
加强了依法治教工作,学校拿起了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向这些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学校正
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宣战,从而优化了学校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实践证
明,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能推动学校各项
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正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地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师生员工守法、护
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预防违法
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平安和谐校园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要发展、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走“抓治理,促管理,出成效” 的道路,才能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教书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机统一,才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做保
证。
平台镇中心校西五小学
2011年4月
第四篇:科技示范校汇报8
打造科技示范学校 提高师生科学素养
--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汇报 奇台县第四小学创建于1962年,位于奇台县城东关街90号,是一所民汉合校。隶属奇台县教育局直管。学校占地面积17654平方米,建筑面积5219平方米,有200米环行塑胶跑道标准草坪田径场一块,近年来,随着奇台县学校布局调整,有哈、维、回、蒙、塔塔尔等9种民族学生在我校就读,实现了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和“双语”教学,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其中“双语”班3个,学生总数1888名,其中民族学生321人。教职工106人,其中汉族91人,民族15人,(维族2人,蒙族3人,塔族1人,哈族8人,回1);教职工中男10人,女96人;年龄25岁以下2人,26-30岁9人,31-35岁17人,36-40岁20人,41-45岁21人,46-50岁20人,51-55岁15人,56-60岁2人;学历合格106人,其中中专学历9人,大专学历60人,本科学历37人;职称小学一级14人,小学高级及以上91人,工人1人。
几年来,我校从强化德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加强科技教育,围绕教育、教学、活动、比赛四个环节,全面展开科技活动,着力打造技能型学生,凸显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一、成立科技领导小组机构网络,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的领导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畅实施,我校成立了科技特色校建设领导小组,副校长吴晓慧任组长,教务主任吴慧荣、德育主任王雯燕任副组长,各年级科学专职教师优秀专业老师郑媛媛、胡香蓉、崔建平、张辉、郑娜、赵丽萍、程桂荣、冯丽等为成员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以教务处主抓,学校各年级科学教师为主稳定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务处工作工作计划,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有教务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总结,具有科技特色、开展的科技活动在奇台县乃至昌吉州具有一定影响力。并通过健全奖励制度、定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技知识竞赛,科技手工制作竞赛,科技教具制作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唤起他们科技创新的热情。
二、坚持“四抓”重特色,全方位落实科技教育工作(一)抓宣传,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生态校园建设活动。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低碳环保”为原则,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改造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用艺术的手段建设美丽校园,提出了“让动手动脑成为习惯 让科技创新溢满校园”的号召,走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结合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主题征文、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的意义和对学生、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让科技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甚至家长的心中。
(二)抓培养,扎实开展各种科技培训。为了不断提高我校科技教育的水平,学校全力以赴培养科技教师,2011年送科学教师张伟新赴上海学习22天,赴克拉玛依学习7天。2012年送科学教师胡香荣参加国培科学专业学习3个月,2012年派科学2 辅导员郑媛媛、张伟新参加奇台县航模制作培训。2013 年送科学教师郑媛媛先后两次赴自治区航模培训11天、赴克拉玛依参观学习自治区航模比赛共计3天。2011、2012、2013年学校共投入科技辅导员培训、科技活动经费5万多元。为提高我校科技教育、科技活动水平提供了保障。学校还聘请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等任校外科技辅导员并开展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主渠道。我校就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了探索,把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课堂,其他各科教师也在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寻找最佳的渗透点和结合点,把科学的种子播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三)抓活动,让科技在活动中入脑入心。先后完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如航模课外活动小组,科学科技课外活动小组,实验种植课外活动小组,科技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小组,美术科幻画课外活动小组,科学课外延伸动手活动小组,语文科普文章阅读、科普作文、科学幻想写作小组等。学生参与达到95%以上。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实践探索。一切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发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科学课,增加了许多趣味小试验和小制作活动,如航模训练、制作各类种子标本等。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种植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种植试验,开展围绕“让校园从我手中美起来”的一系列实验种植活动,美化室内外环境,让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一年 四季,处处有绿色。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自己动手测量、填写报告,在教学中开设了科学专题活动课,融实验、兴趣、创新为一体的小组活动采取了实验、制作、讲座、游戏、竞猜、阅读、等形式,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在语文课上,各种科技小论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在综合课上,各种科技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美术课进行科幻画比赛,信息课进行计算机操作设计。同时充分利用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如学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居住区环境调查活动”、“学生家庭节约与浪费情况的调查”活动等。学生们在活动中进行了考察、小试验、宣传环保知识、进行收集废旧电池等活动,扩大科技活动的影响力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此同时我校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系列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科技教育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及认识水平开展科技教育:低年级掌握简单科学知识,参与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标本制作的活动;高年级掌握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并能讲给同学听,参与小论文、科技活动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活动。由于学校开展的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率达95%。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抓比赛,检验创新活动效果。我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兴趣浓厚,能积极踊跃参加自治区以及州县(市)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科技教育活动已经沁人心肺,人人都有展示的平台。近两年我们学校每年五月底进行科技节活动。在科技节上,学生的作品展示,海陆空模型齐上阵,小发明、小制作、工艺作品件件有特色,科幻画、科技小论文数量可观,科技教育的群体效应非常明显。学生们通过活动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展现了学校科技活动的面貌。积极参加本县小学生科技展示比赛活动,参加航模比赛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有多件科技作品获奖、多件科幻画获奖、若干电脑作品获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我们扩大了奖励面大,科技辅导员设专项辅导奖、年级组、到班主任设组织奖、学生设成果奖。这样全校师生都融入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浓浓氛围中。我校科技教育特色、科技教育成果、科技教育影响的华彩乐章为学校先后创建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区级课程改革样本校、昌吉州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昌吉州绿色学校、奇台县教学先进学校、奇台县学生“春蕾杯”综合素质大赛团体一-二等奖。奇台县航模比赛中获一等奖,浓墨重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科技特色学校创建的积极性
我校每年都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奖励考核内容之中,每学年表彰优秀科技教师和参加科技活动表现突出的学 生,重视科技教育活动的经费投入,并逐年增加。科技辅导员任务完成顺心,学生发展舒心、得到认可开心。
一枝独秀景色平,万紫千红才是春。我校将不断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自觉落实全面育人质量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思维,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篇: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
《建设专业数字资源 解决化工教学瓶颈》
化工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化学工艺专业面临着教学过程可视化的难题,面临着企业实习局限性的问题,面临… …,集聚行业优质职教资源,开发专业数字教学资源,解决专业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瓶颈,促进专业教学内容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
一、建设专业数字资源的内外因素(背景)
1、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上海市目前对化工行业提出了“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行业面临重大转型。首先是实行总部经济,在上海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生产企业,在兄弟省市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如何服务上海产业转移,为当地企业培养所需技能人才,是化学工艺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建设优质教学资源、辐射教学方法成为迫切要求。
2、化学工艺专业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非常特殊,化工生产具有原料、产品、生产方式多样化、设备结构复杂、工艺过程变量多且不可视的特点,企业生产运行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不可动),突发异常工况处理更不能在企业岗位上进行训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解决教学中很多问题,增加可视性和模拟性,最大程度地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此,虚拟仿真和素材库建设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资源建设三个目标
1、建成专业数字资源库
建成化学工艺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促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开发过程和使用方法都具有典型性。
2、建成虚拟仿真网络平台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的真实数据模型,建成网络化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异地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3、实现远程教研与教学 使上海化工职教集团所属员工和师生能够共享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库,实现远程教研教学和培训,辐射先进的教学方法。
三、数字资源开发的四段九步法
在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已摸索出一套数字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步骤,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开发、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发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图1 数字资源建设步骤图
1、典型案例的调研阶段
以“现代化工操作工的核心能力”为课题进行调研,选择不同类型、代表发展趋势的典型企业,如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等,生产过程选定间歇式、连续式不同的生产操作方式,分别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和操作工代表进行采访,跟踪岗位工作过程,收集包括岗位职责、能力要求、技术水平、工作过程、培训考核等具体信息。
调研结束后形成了《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策略研究》,内容由生产方式、操作工岗位、操作工“量”与“质”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职业兴趣、综合运用化工知识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兴趣等几部分组成,现已作为成果发表。
2、校企合作的设计阶段
邀请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专家进行研讨,组织教师去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学习和培训,开拓思路、比较方案,经过多次研讨,最后设计出专业资源库的基本结构、资源组成和使用方法,形成《化学工艺专业数字资源设计方案》。整体结构由课件及教学资源管理、题库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用户管理四部分组成,遵守IEEE标准,符合IEEE标准的课件和单个文件存放在资源库中扁平化管理,以后可实现资源重组,通过授权可实现校际学习资源跨平台互换与共享。
按课程学习情境、项目目录结构组织课程,资源类型包括教学案例、教案、课件素材、实验数据、电子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的表现形式有在线浏览和下载二种,包括文本文件、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兼顾教学与培训,可用资源素材灵活组成课件、动画展示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仿真软件模拟生产过程、3D动画模拟企业环境、仿真工厂进行异常工况判断处理,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3、专业化分工制作阶段
由于数字资源建设经历了二年的时间,在建设初期采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在示范校建设中期进行的共建共享精品课程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进行。
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资源建设,行业专家负责提供企业案例,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实际;教师负责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计算机专业公司负责技术实现,达到教学设计要求,专业化分工使各方优势互补、取得共赢。
在资源建设中由教研室至少组织二次成果预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计算机专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专家组成评审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由学校教研室向有关教师反馈修改建议,并共同讨论修改方案,听取课题人员的意见,交流顺畅、理解充分、修改高效。
组织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用资源,收集使用意见,用效果测评表进行测评,对比学生使用资源前后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获得第一手数据。
4、成果入库的使用阶段
根据试用情况再次修改数字资源,由学校教学研究室组织结题评审,课题评审通过则导入学校专业资源库中。制定专门的资源库使用手册,包括上传途径、审核流程、审核标准、使用权限、下载范围、在线使用等方便教师使用。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第二期数字校园建设即将完成,云技术会使资源储存和使用更加便捷、流畅。
四、取得资源开发良好成果和成效
1、形成一整套专业资源库开发成果(1)具有可远程学习的教学资源平台
平台基于.NET技术、C#语言开发,采用三层架构,基于Internet 的B/S模式,可以进行教学培训远程实时跟踪和反馈,学员只要注册,就能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交流互动。
图2 数字资源平台首页 图3 数字资源平台目录图(2)教育部共建共享课程成为资源精品
牵头组织全国中职校完成化学工艺专业七门化学工艺专业精品课程,包括流体输送与传热、传质与分离、HSEQ与清洁生产、化工生产认识、化工生产工艺、化工生产综合实训、化工设图等,在全国确立了该专业数字资源建设领衔地位,课程也成为资源库内容精品。
图4教育部共建共享化学工艺专业精品课程
(3)形式丰富的化工虚拟仿真资源 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仿真软件,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实操性,解决了化工操作技能教学可视化的难题,通过仿真软件可以满足化工产品的全流程学习和模拟操作,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图5-8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界面
(4)建立有实物控制对象的外延数字资源
目前数字资源除了网络资源以外,丙烯酸甲酯仿真工厂成为外延数字资源一种形式。以丙烯酸甲酯化工生产操作的真实数据建模,采用数字信号代替化工物料的全仿真技术,涵盖了丙烯酸甲酯装置的DCS中央控制和化工生产装置两大核心生产流程,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特别是异常工况判断和处理,突破了化工职业教育的瓶颈,历次操作过程所有数据全部储存在服务器中,可以进行学习过程反思、教学案例讲解等,使学员的操作经验能够得到快速积累。
图9 化工仿真工厂DCS控制室 图10 化工仿真工厂装置区
2、数字资源库应用取得四大成效
(1)锻炼了一支数字资源开发的合作队伍 在专业数字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计算机公司专家一起,完成整体设计,技术分类、脚本撰写、应用方法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从传统的方法逐步转变为能用信息化手段思考和实践教学过程的高手,并在应用资源库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前瞻性探索者,化学工艺专业所有教师都通过学校自定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授课,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
(2)形成共享机制培养跨市企业所需技能人才
按照上海市政府对化工行业跨市发展的要求,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上海化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安庆市建设华谊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在企业立项的同时,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安徽化工学校三方共同联合培养化工操作工,由企业提出培养要求,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化学工艺专业联合教学实施方案,在安徽化工学校进行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的教育,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进行专业综合训练,最后由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提供顶岗实习。数字资源库建设为教学过程提供优质教学课程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能继续开发教学和培训延伸性课程
丰富的数字资源可以任意组合,开发延伸性课程,提供教学和培训个性化的方案,现已开发华谊集团总控工技师班培训课程、涂料公司高级技师班培训课程、云南班化工仿真实训课程、华谊丙烯酸安庆班培训课程、化工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如开发了《化工仿真综合实训》课程后,上海华谊丙烯酸安庆分公司50名员工因倒三班不能集中理论学习,通过专业资源库网上学习提高了解决了这个难题。云南省对口合作学校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县,2012年50名学生通过网络选修总部学校同一核心课程,进一步辐射了总部的优质资源。
(4)教学和培训质量大幅度提高
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启用资源库后,由于形象生动、使用方便,教学和培训质量大幅度提高。近两年学生《化工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及格率从90%提高到98%以上,有机合成中级工考证合格率从82%提高到98%,2010级学生目前已经有一半被巴斯夫和拜耳等世界500强企业录用。2012年通过资源库培训总控工和有机合成工中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人数达到640人次,比资源库建成前提高了约50%,其中上海市所属企业300人,外省市所属企业100人,本校学生240人。五、三位一体的支持保障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校长室组织专题调研组和上海市经信委、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及化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大量调研得到丰富的信息,为建设数字资源提供信息支持。
学校教研室协助邀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教科院职教所、华师大职教所专家从职教理念、方法论上开拓思路,为建设数字资源提供理念上的支持。
在具体资源建设施中,学校制订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教师第三类工作量统计规定》,把以数量为主的激励逐步转到追求质量、创新的更高层次,为资源持续建设提供激励支持。
六、建设专业数字教学资源的启发
化学工艺专业资源库的开发和应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上海市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教学形式要顺应这种变化,深入了解企业典型岗位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整体设计,才能达到预定的成效,本案例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实践证明具有典型性、先进性。
数字资源开发也存在技术标准选择问题,开发一般要几年时间,期间技术标准可能已经有了更新变化,如何对待已经开发完成的资源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有关部委、专门教学工作委员会、省级教学行政部门都颁布了一些资源技术标准,因涉及到各自验收主体不同,目前只能按任务来源、验收主体选择技术标准,但也带来一个资源库中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有高层次权威统一规范。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数字资源开发中理念、形式内容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及时更新,需要时间、资金和人力的保障,为此学校需要从专业建设整体上深入思考、作好专题发展规划,才能使专业数字资源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