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榕老师的报告当好新时期的班主任
丁榕老师的报告《当好新时期的班主任》
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产生困惑,那么解决困惑,就要反思。
我的反思是——观念上存在“四多四不够” 1.研究教育的外化过程多,研究教育的内化过程不够
2.研究事多,研究人不够
3.研究共性多,研究个性不够
4.研究思想教育多,研究心理教育不够
由此产生了我的思考:找到结合点,做到四结合1.把教育的外化教育与内化教育相结合。
2.研究人与研究事相结合。
3.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4.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第一 把教育的外化过程与内化过程相结合(一)为人格完善创造机会
丁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令我折服。虽然她是一位从事初一到高三的班主任教师,但是她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我们小学班主任工作有着息息相通之处。尤其是“把教育外化与教育内化相结合”给我启发很大,受益颇深。这一观点体现了“从人本的角度宽容人,对学生的教育最终是变为„要他做‟为„他要做‟”。
下面就是丁榕老师三节成功班会的案例:
那是丁老师又新接一个高一班时,她发现来自各校的48名学生存在的问题非常大,自私到有一个学生近视想与同学串一下座,却无人理睬,丁老师当时很气愤,于是静下心来,她精心地设计了第一节班会课,题目是“难忘的初中生活成果展示会”,让每一个孩子尽情展示初中最闪亮的时刻。开班会时,她将桌椅摆成“u”型,请每个学生把最能展现初中实力的成果摆在桌子上,当同学们互相观看时,丁老师发现,在一堆生日卡桌前围的人最多,并听到一个男孩正读生日卡上的话:“你是校花,连哭都美。”再看看那个持有生日卡的女生,脸上神采飞扬,正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时在校受宠时的情形,这节班会课的召开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无声的教育,通过展示发现最棒的自己已属于过去。
借着这个发现,丁老师又及时设计了第二节班会课,题目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演讲比赛,会上有一个学生讲述了她初中一位化学老师,当他发现自己患了晚期喉癌后,第二天毅然地来到课堂,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认真地给学生讲课,学生们劝他休息,可化学老师却说:“人的生命就是自然燃烧,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你们上课。”一直到他说不出话来,还坚持用手势给学生上课,学生们每天都是含着眼泪,认真地配合着化学老师,在中考成绩中她班的化学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听到这后丁老师和全班同学都被感动了,这时有学生提议请丁老师也说说心里话。
面对一张张真诚的面孔,丁老师直言不讳的说:“说句心里话,现在的我真的不爱你们。”我爱的是刚刚送走的高三毕业班,因为他们和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感情历程。那是在一个新年元旦晚会结束后,当我把最后一个学生送回家,踏进自己家时,发现我唯一的7岁独生子被旁边盖楼的推土机砸死,学生和家长们闻讯后纷纷赶来,学生们哭着说:“老师,我们就是你的孩子。”有一个男生领来自己7岁的弟弟,让我留下一个,此时丁老师的心颤动了,她没有失声痛哭,更没有被这残酷的事实所击倒。第二天,她平静地走进课堂和学生们一起上课。听到这全班48个学生哭了,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喊到:“妈妈”。丁老师静静地说:“过去已属于死神,现在才属于自己”。今天的我,有决心想让你们变成最好的班。让它成为我们温暖的家,紧接着,丁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家”字,并说到:“家有了,我们应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她给每个人一张纸,请写出自己的想法。”
晚上,看着收上来的48张纸条,有34个想当班长,充满教育智慧的丁榕老师不失时机地设计了第三节班会“下棋”。
丁老师将全班学生每4人一组,一男一女下棋,余者观棋,其中有意给一组少发一个棋子,由学生自己找东西代替,活动结束后,请同学们说体会,通过交流,学生们认识到活动中缺一个人也不行,少一个人也不能称之为集体,人人心中要有大局,要顾全大局,而全班的各项工作就是一盘棋,她出示了一张大棋盘纸贴在黑板上,并写出:生活要找准位置,请每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有的学生主动要做小卒,没有棋子的学生把自己找来的东西贴到棋盘外,边贴边说,哪里需要我,我就是那个棋子,此刻,丁老师趁热打铁,给学生发了48张聘书。
从此,学生们乐此不疲地为这个新建立的家做着自己的工作。由于人人有事做,班级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正如雨果所言:生活就是要找准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价值。
(二)从人格的角度完善人——助人自助 促人自悟 我要接着来谈的内容是丁榕老师讲座中的教育的内化教育与外化教育相结合中的另一个方面:从人格的角度完善人——助人自助促人自悟。
丁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学生经常打架,每次打完架自己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想改,可每次忍住了第二天,第三天早早的就得打上一架。班主任老师领这个学生来到教育专家那里寻求帮助。专家给了这个孩子一块木板。木板上画满了格子,专家还给了她一些钉子,并且告诉他,每次打完架就在木板的格子上钉一个钉子,等钉子钉满了,再来找我。那个孩子拎着木板回去了,以后每次打架就在木板的格子上钉一个钉子。终于有一天,格子钉满了钉子。那个孩子拎着木板又来到专家那里。专家笑着说:“很好,比我预想的时间长了许多,以后你每次打架不钉钉子了,忍住一次打架,在木板上拔掉一根钉子,等钉子都拔完了,再来找我。”孩子拎着木板回去了。从那以后,他每次想打架都想我要忍,忍住一次,就从木板上拔掉一根钉子。终于有一天,木板上的钉子都拔完了。孩子很高兴的又来到专家那里。专家说:“看来你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可是你看,现在的木板和原来的有什么不同?”孩子难为情的说:“比原来多了很多的眼儿。”专家说:“对了,你每次打架都会给对方的心灵造成伤害。”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真的改掉了爱动手打架的坏习惯。
丁榕老师还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在高三的一个班里,老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浓,学习劲头不足。于是班主任老师想了这样一个方法。他带领全班同学填了三张到人才市场去求职的履历表。第一张填的是假如你高中毕业了,你的学历是高中等一些其它的情况。第二张表是假如你现在在理想的大学毕业了,学历是大学本科,第张履历表填的是假如你出国留学回来了,你的学历是留学博士生。填完三张表,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到人才市场。先拿出第一张表格,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高中学历太低了。然后换一家用人单位,拿出第二张表格,用人单位看到大学本科毕业,基本达到要求,比较满意。第三次拿出第三张表格,用人单位一看是留学博士生,马上态度就变了,又端茶,又拿椅子。应骋回来后,这个班的学生再也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都能自觉学习了。
所以说,教育学生要从教育学生的心开始,学生认识的角度提高上去了,不用别人管效果一样好,可见助人自助,促人自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第二 研究人与研究事相结合
更新育人观念—以人为本是这次培训上丁老师的核心话题。她指出,现代教育要做到人和事结合是因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要求教师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不能脱离孩子的认知规律,更新过去教育中研究事多而研究人少的观念。因为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只有把人和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育人的真谛。丁老师刚开始说了这么一句话: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他,你就会理解他,但也不是光要人性,不要原则。对这句话,丁榕老师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和一个心理咨询老师的对话。学生:我真想不通,为什么我们不想做的,老师、家长却非要我们做不可呢?
老师:你说对了,老师和学生想的都一样了,还要老师干吗?老师就是要帮助你们尽快地成熟起来,让你们的想法和家长、老师的想法尽快地一致起来。
学生:难道老师每天研究的就是不许我们做什么吗?这不就是老师和我们“对着干”吗?
老师:你不能这样想,这不能叫“对着干”,这叫“教育”,不然,要老师干什么呀?
学生:难道教育就是“不许”我们做什么吗?……
长期以来,我们研究的大多是“我们(教育者)的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什么”、“我们不许学生做什么”,而很少去研究“学生需要什么”、“我们的需要学生能否接受”、“我们许学生做什么”。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研究;忽视了对人的研究。
学生所困惑的“老师为什么总和我们对着干”,老师烦恼的“我都是为他好,可他为什么就是不听”,这一对矛盾的出现,反映了不同的“需要”的抗争。
我们要多研究学生的需要,对正确的、过分的、错误的一一进行分类,不能凡是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一概视为“不许”。
针对学生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
对合理的需要给予满足;
对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 对错误的需要进行纠正。
在这样的前提下,这对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为此,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把 “教育=不许学生做什么”改写成“教育=许学生做什么”。
这“许”与“不许”的一字之差,做起来不但教育观念、方法要转变,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更新。对此,丁老师讲了一个案例:
一个毕业多年已40多岁的学生来看他,这个学生的话让丁老师很有感触。这个学生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老师有那么多的“不许”,上课不许说话,下课不许打架,墙上不许乱画……反正我们最喜欢干什么,学校老师准保就不许我们干什么。
他问:丁老师,您说是不是教育就等于“不许”啊? 当学生时觉得老师真伟大,夜深了,人静了,老师还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当时总想知道,老师亮着灯是在准备什么呢?后来看见老师有个本子,原来老师晚上想的都是明天不许我们做什么?于是对老师的感情就越来越浅了。”他说,这么多的“不许”都没有教育我,真正教育我的是一位老师“许”我做的一件事。因为他上课爱淘气,爸爸给了他一张电影票,说:你如果一个星期上课不淘气,我就让你星期六下午看电影去。整整一星期,他约束自己老老实实听课,每天都在心里数着日子,因为那是他最想看的一部电影。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六第四节下课了,老师却说:“今天下午咱们学雷锋,刨树坑。”他心里想,这下一个星期的努力全泡汤了。但还是忍不住去找老师,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电影票的事,出乎意料老师说:“我许你去。老师知道你又想学雷锋刨树坑,又想看电影。这样吧,大家吃午饭时你挖树坑,下午大家挖树坑时你看电影,看完了再回来接着挖。”这个学生说,老师这一个“许”字,让我永远不忘。
再有这么一个案例:
一天,当丁老师背向学生在黑板上写字时,有一名学生吹了一声口哨。细想想,这样的事情我们身边也经常会遇到,我们会毫不犹豫的追问是谁做的,然后把他训斥一顿。而丁老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他微笑着转过身对学生说:“刚才你们都听见有人吹口哨了吧,可这位同学是在老师背过去写字时吹的,这说明他是有脸面的,并且也知道错了,那我们就给他一次承认错误的机会,老师还是背过去,咱们同学都趴下,做的同学你把手举起来承认错误,然后放下。”就这样过了一会老师转过来让同学们抬起头来说,做的同学已经承认错误了我们就原谅他一次吧,然后继续上课。这样就解决了这件事,而且以后再也没有发生此类事情。
这件事的解决不仅给了犯错误的同学一次机会,同时也给老师留有空间,他就巧妙地抓住了学生心理把人和事结合起来。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做人特别是做老师要宽容,有时委婉的说服要比强烈的干预更有说服力。许许多多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许”与“不许”虽只一字之差,但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许”没有协商、没有尊重,体现不出“人”的平等;而“许”是一个研究人的过程,一个研究需要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内化的过程。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突破思维定势,跳出老圈子,学会开拓创新。变教育==不许,为教育==许。这样即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下面我谈一下她说的第三个结合即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的理念。
(一)没有“优势”,寻找“优势”
丁榕老师说:“研究共性多,研究个性不够”是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校心理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他把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切入点。在个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优势,我们应该努力为其寻找优势。
丁老师举了这样的一个案例:
她说她曾看到一张动人的照片:一个漂亮的年轻人跟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年轻人长得浓眉大眼,仿佛是旁边老人的翻版,只是在老人斑白眉毛下面有一双失明的眼睛。老人一侧是个中年妇女,或许是那年轻人的母亲吧,竟然也是位盲人,看那标题为《心灵璀璨与光华》的文章,才知道年轻人是著名的摄影家陆沙舟,她介绍到,陆沙舟家里穷苦,还没上小学,就得每天晚上带着父母去为人按摩。父亲吹着笛子把手搭在陆沙舟的肩上,母亲又拉着父亲,三个人连成一串,走在暗暗的长巷里。上小学之后,陆沙舟开始逃避,逃避不完整的双亲,也逃避同学们的眼睛。进入青春期,就变得更叛逆了,不但功课不好,而且常常闯祸。有一天又闯了祸,被主修工艺美术的老师罚锯木版,陆沙舟存心捣蛋,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了图形相反的木块,原以为老师一定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导师居然看出他的才华而大加赞赏,于是激起陆沙舟对美工的兴趣,一步步努力终于进入职业美术学校,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家。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没有优势,我们可以努力为他寻找优势,最后的结果将是非常美满。
(二)忽视“劣势”,利用“优势” 丁榕老师又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她说她在做社会调查时,来到一个社区的存车棚,看见车子摆得既整齐又有规律,丁榕老师夸看车的师傅工作认真负责,看车师傅却说:“那不是我干的,你瞧,是那个傻子干的。”丁榕老师抬头一看,只见一个满脸脏兮兮的傻子,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单腿跪下正在那边摆车子呢。丁榕老师很生气地说:“你看他都傻成那样了,他还能让他干活。”看车棚的师傅却说:“这是傻子自愿干的,他每天都到这里来玩,但别看他傻,摆起车来却有一套,他能使出他的全部细心,他能像木匠吊线一样,看每一台车是否整齐。社区的人看到他如此能干,又如此可怜,就让他负责看车,每月还给他150元钱的生活费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劣势,我们真的可以忽略,从中利用他的优势,也能改变人的命运。本案例中的他虽然是个傻子,却找到了他的用武之地,为人们做了贡献,又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体现了他的价值。
(三)变“劣势”为“优势” 丁榕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位美术老师在上美术课时拿到一幅事先画好的画,让学生想像,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这个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有的学生回答:好像是在练武术,蹲马步吧!接下来又有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时有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这个小男骇学习成绩不好,平时上课就爱调皮捣蛋,很多老师见到他就头疼,一看到他站起来了,美术老师就问:你说说画上这个人在干什么?小男孩说:“我看这个人在拉屎。”还没等美术老师开口说话,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小男孩的脸当时就红了,美术老师问:你们笑什么呀!这话没什么可笑的呀!转身对小男孩说:“你说得太好了,你的思维太敏捷了,你简直就是个天才,你就是画画的料,因为你的想象力丰富,画画就需要有灵感。你太棒了!”美术老师把这个小男孩夸得美滋滋的。美术老师又说:“如果用你说的做个医药广告,那商家就乐坏了。不过做广告,广告词很重要,你能再想一句广告词吗?”学生想了一会,马上走到黑板前,大笔一挥写上了这样几个字:从此不再痛苦,美术老师大声说:“好,就你设计的广告,商家保准会出高价。”就这样,一堂美术课过后,这男孩就喜欢上了美术老师,天天围着美术老师身后转,从此以后对美术特别感兴趣。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很有名气的画家。
通过这个案例,使我知道老师看问题的出发点很重要,说错一句话,会毁掉一个人,老师应该从人格的角度去开发人。
(四)劣势≠缺点
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位科学家要坐船过江,他上船后就一直在同划船的人一直不讲话,科学家很奇怪的说:你又不是聋哑人,而且面对这如此优美的景色,你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划船人还不说话,科学家又说:“像你这样,有话也不说,真是白活。”说完之后,自己就转过身去,在船上自言自语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船划到了江心,突然狂风大作,小船不停地摇晃。这时不爱说话的划船人终于说话了。他问科学家:你会游泳吗?科学家说:不会。划船人不紧不慢地又说了一句:我看你不会游泳,才是白活了一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都有优势、劣势,一个人也同样有优势劣势,但劣势并不等于缺点。
我班有个男孩在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期还在和平小学读书,后来转到上海,今年开学又转回我们和平小学。认识他的老师见到他回来后,都说:他怎么又回来了,他能把班级的学生搅得乱七八糟的,开始,我还不信,后来很多事证明,老师们说的太对了,只要我不在班级,只要不是我的课,他总是忘不了捣蛋,他的捣乱正好让那些不能自觉学习的学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他们的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其他同学都能渐渐地改掉自身的缺点,只有他表面承认错误,并说要改正。但你一走他又原形毕露,他成了我的烦恼我的心病。我只有对他格外用心,我发现每次站课间操时,他都在下面小声地和体委一起喊口令,我经过了侧面调查,发现他特别喜欢体委这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和推敲,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我决定让他做他喜欢的体委这项工作。他知道后高兴的大叫起来,看到他那特别高兴的样子,我知道这正是我与他拉近距离的好机会,还没等我跟他谈怎样才能作好这项工作时,他却先主动地找我谈起了这件事,我们很高兴地结束了这次谈话。第二天,他去做这项工作时,他很努力,很认真,虽然还是有犯错的时候,但这是难免的,同学们都说他的变化真大,都为他的变化感到意外和惊喜,我也为他的变化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事例,我们也曾像丁榕老师那样,努力地去做,但有些事处理得还不够好,是因为我们没有主动先去了解学生以前的背景,没有多问自己几次:他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去想办法教育他,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主动,用心地去了解,所遇到问题、难题相信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四、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丁榕老师强调我们的教育过程就是要做成一个“助人自助,促人自悟”的过程,真正做到转变观念、以人为本。要做到这点,就要找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德育工作是一只大鹏,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正是这只大鹏的两翼,它必须同时煽动,这只大鹏才会腾空万里,展翅翱翔,德育才会呈现出无比的生命力。
丁老师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男生宿舍老是丢东西,丢什么,丢的都是吃的,结果被学生蹲守抓住。是谁呢,他就是这个宿舍的舍长,还是学生会的干部。而且宿舍里每次丢东西,第一个向老师汇报的就是他,记录的还非常详细,丢得都有什么什么。学生们都不明白,想揍他,说他欺骗了大家的信任和感情。事情发生后,家长将其领回家反省了一个星期,但回来后又偷吃,学校准备给以处分、开除。家长拿出来一份医院的诊断书,上面的诊断结果是: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心理问题。学校领导对诊断书产生怀疑,去医院找医生对证。心理医生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分析,给老师们上了一堂心理健康现场课。可以说,很多家长、老师都错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当成道德品质问题,错误的进行着压制教育,毁了一批人。我想问一个问题:“一个医生诊错了病、下错了药,要负法律责任,一个老师说错了话,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该负什么责任?”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求我们把了解学生放在心理教育的第一位,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并能挖掘自身的潜能。丁榕老师说,我们学校都建立了学生的学习档案、身体档案,就是缺少“个性心理档案”。丁老师想到的心理档案与我们的成长手册、成长袋有些类似,进行一些量化和非量化材料的搜集。
例举:非量化方面:
年龄段
发生的事件(绘画)
文字编辑(事情介绍、反思)
量化方面:
问卷调查(检测学生的内、外向性格分类,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因人施教,并作为以后分班的依据)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科学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古希腊有位医学家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会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如果把它用在心理教育上就是“了解什么样的学生会出现问题,比了解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我的工作必须从了解学生心理入手。让心理教育走近我们的学生,走近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思维以及接受能力等特点,她认为最好选择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线的心理教育途径。小学生年龄小,自我认识能力弱,有时很不开心,但自己又说不出为什么,经常因为他们自我觉察能力低,缺乏主动求助的意识与勇气而导致出现心理掩盖,心理压抑等不正常心理状态,并贻误了最佳辅导时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怎样看待自己,对他一生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的任务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到能为学生创造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条件,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悦纳自我、实现自我支持的优良人格。另外,我认为谈活法也是我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之一,由于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我和学生谈话时就不能使用同一模式,有的学生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他谈话时记得慢言细语,以柔克刚。有些学生自尊心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他谈话时就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优点入手,从侧面指出缺点或错误,或借周围其他同学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让他自己体会和领悟,还有一种学生性格内向,胆子小,自卑感强,任凭你怎么启发,他半天不说一句话,跟他谈话时就要特别谨慎,不能半点急躁,要让他始终觉得我和蔼可亲,总之让学生感到我的关心、爱护,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断地进步。这样在工作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心理健康咨询辅导这方面,假期里我还阅读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很有收获,以后抽时间与各位老师进一步探讨、交流。通过学习我更加感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只研究我们的需要,更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不能只研究班集体如何建设,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如何发展与完善,不能只研究如何教懂学生,还要研究如何挖掘学生潜能。
最后: 班主任工作八字诀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学校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爱”,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
“勤”,做好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一个“勤”字。即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家庭,勤与学生沟通,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勤同学生家长联系,从而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不使问题与矛盾扩大和激化,不给管理工作留下隐患。
“细”,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个“细„字。首先了解情况要详细、要认真,全面观察和了解;其次发现问题要仔细,不让任何问题的蛛丝马迹逃过自己的眼睛;第三处理问题要细致,不能急躁、简单、粗枝大叶、甚至粗暴。第四要详细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晓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全”,做好班主任工作应注意一个“全”字。第一对班级工作要全面抓。班风、班纪、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要重视;都要搞好。不能只抓学习,放松或放弃其他工作;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贫富之别、亲疏之别;第三对学生成长要全面关注。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生理心理,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严”,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把握一个“严”字。努力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首先要严而有“章”,即: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照章管理,即:要严格按照校纪、班纪办事,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到严而有恒,善始善终,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第三要违章必究,即:要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违犯纪律的人和事,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要严而有度,即: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要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要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法”,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字,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依法,即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各类教育行政法规、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校纪班规等。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因时、因地、因性别和性格的差异,采取适合各自情况且行之有效的不同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方法和手段去管理班级、去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总之,要注重处理问题的效果,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取得的和谐统一。
“学”,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一个“学”字。要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要向书本去学,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二要向同行去学,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三要干中学、学中干,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班主任工作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也会随时产生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就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心”,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心”字。即对工作要热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想工作要耐心,做事情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真心想做好,真正要做好,且用心去做好,那么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
丁老师提出班主任应具备的12种能力:
自我学习、组织活动、搜集班级信息、计划总结、预见指导、语言表达、多面手工作、读懂学生心理、情感控制、教育科研、社会交往、教育评价。
作为教师: 千教万教,你的人格影响;
道德你高尚,学生就高尚;
知识你丰富,学生就好学;
你的创新意识,引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送大家一句话: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学校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爱”,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
“勤”,做好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一个“勤”字。即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家庭,勤与学生沟通,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勤同学生家长联系,从而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不使问题与矛盾扩大和激化,不给管理工作留下隐患。
“细”,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个“细„字。首先了解情况要详细、要认真,全面观察和了解;其次发现问题要仔细,不让任何问题的蛛丝马迹逃过自己的眼睛;第三处理问题要细致,不能急躁、简单、粗枝大叶、甚至粗暴。第四要详细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晓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全”,做好班主任工作应注意一个“全”字。第一对班级工作要全面抓。班风、班纪、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要重视;都要搞好。不能只抓学习,放松或放弃其他工作;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贫富之别、亲疏之别;第三对学生成长要全面关注。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生理心理,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严”,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把握一个“严”字。努力做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首先要严而有“章”,即: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照章管理,即:要严格按照校纪、班纪办事,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到严而有恒,善始善终,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第三要违章必究,即:要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违犯纪律的人和事,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要严而有度,即: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要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要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法”,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字,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依法,即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各类教育行政法规、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校纪班规等。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因时、因地、因性别和性格的差异,采取适合各自情况且行之有效的不同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方法和手段去管理班级、去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总之,要注重处理问题的效果,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取得的和谐统一。
“学”,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一个“学”字。要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要向书本去学,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二要向同行去学,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三要干中学、学中干,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班主任工作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也会随时产生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就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心”,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心”字。即对工作要热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想工作要耐心,做事情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真心想做好,真正要做好,且用心去做好,那么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
第二篇:听丁榕老师报告
听丁榕老师“班主任的幸福人生” 心得体会
2013年11月16日,我多么幸福的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著名特级讲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丁榕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我不在以为自己岁数大了,我不在抱怨力不从心,而且我有点心怀感激,我多么幸福的听了这次讲座,多么幸运的享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丁榕老师,69岁了,她就那么站着给我们讲,一口水也没有喝。
一、尊重学生
因为您的身体力行,因为您的率先垂范,我想尊重学生我应该从内心做起。您尊重我们在座的每位听众,那么大岁数,您就那么站着,始终满怀激情,面带笑容,一口水也没有喝,我在下面多么希望您赶紧喝口水吧,怕你身体受不了,那么大岁数了生病怎么办?我也要像您尊重我们一样的尊重我的学生。因为您的尊重我很受感动!
二、角色定位
1、做老师,为人师表;
2、做父母,无微不至;
3、做姐妹,亲密无间;
4、做朋友,心心相印;
5、做大夫,治病救人;
6、做心理咨询师,走进心灵。只有给自己的角色定好位置,那么我们才更容易做好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工作,让我们有一个服务意识,我服务学生,让学生喜欢。
三、敬业新说法 作为班主任,不重复别人的路,也不重复自己的路。教育是门艺术,我们的班级要搞出自的特色。乍一听,好像不好做,可是丁榕老师用具体事例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有一种马上试一试的冲动,因为丁榕老师带着她的班级,做了许多班级活动,每一种活动都是针对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的别致的主题班会,不只是室内,还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果你做不好,没关系,有句名言等着你“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是的,听丁榕老师的讲座,我真快乐,让我们感化别人,把我们的爱,微笑,带给每一个人,这是幸福的,幸福不是结尾,幸福是过程。
四、做发展型教师
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方法,拓宽思路。是的,作为现在的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也要有教育的全局意识,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做专业化班主任。丁老师做的,我们听着觉得特别简单,可是做起了要是没有足够的爱心是绝对完不成的。您的班级的学生,您留下了什么,您教的班级的学生的作业还留着吗?学生给您写的纸条还有吗?学生的第一次作文还有吗?说心里话,我还真想过留学生的作文,那是我教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写的文章很有意思,我就说,孩子们老师给你们留着,等你们小学毕业了老师在还给你们,结果过了一个月,我就把孩子的作文当作烂纸扔了,太难看了,留着占地方,可是今天看了丁老师的宝贝,他留学生的纸条,留了五十多年啊!我的天啊!所以说,丁老师做的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的我们都没有能做到,我想我们也许缺少的就是这种对学生的爱吧!这种对学生的爱,当丁老师再拿出来让学生看的时候,这种幸福除了丁老师能懂,我想我们也会被感动!
最后我想说,做一个有心的老师不难,如果我们坚持了别人不能坚持的,那么奇迹就出现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自己,那就让我们适应这个环境,正如丁老师所说的,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让我们的心放轻松,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讲座结束了,我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看到老人家温馨的真诚的笑容的时候,我想,我的脚步更坚定更有力了!
中心小学
第三篇:听丁榕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做一名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听丁榕老师讲座有感
上周六,我多么幸福的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著名特级讲师丁榕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同时也感到很幸福。丁榕老师,69岁了,她就那么站着给我们讲,一口水也没有喝。我很敬佩她。
一、尊重学生
因为您的身体力行,因为您的率先垂范,我想尊重学生我应该从内心做起。您尊重我们在座的每位听众,那么大岁数,您就那么站着,始终满怀激情,面带笑容,一口水也没有喝,我在下面多么希望您赶紧喝口水吧,怕你身体受不了,那么大岁数了生病怎么办?我也要像您尊重我们一样的尊重我的学生。因为您的尊重我很受感动!
二、角色定位
1、做老师,为人师表;
2、做父母,无微不至;
3、做姐妹,亲密无间;
4、做朋友,心心相印;
5、做大夫,治病救人;
6、做心理咨询师,走进心灵。只有给自己的角色定好位置,那么我们才更容易做好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工作,让我们有一个服务意识,我学生服务,让学生喜欢。
三、敬业新说法
作为班主任,不重复别人的路,也不重复自己的路。教育是门艺术,我们的班级要搞出自己的特色。乍一听,好像不好做,可是丁榕老师用具体事例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有一种马上试一试的冲动,因为丁榕老师带着她的班级,做了许多班级活动,每一种活动都是针对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的别致的主题班会,不只是室内,还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果你做不好,没关系,有句名言等着你“只为成攻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是的,听丁榕老师的讲座,我真快乐,让我们感化别人,把我们的爱,微笑,带给每一个人,这是幸福的,幸福不是结尾,幸福是过程。
四、做发展型教师
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方法,拓宽思路。是的,作为现在的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也要有教育的全局意识,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做
专业化班主任。丁老师她做的,我们一听觉得特别简单,可是做起了要是没有足够的爱心是绝对完不成的。您教的班级的学生,您留下了什么,您教的班级的学生的作业还留着吗?学生给您写的纸条还有吗?学生的第一次作文还有吗?说心里话,我还真想过留学生的作文,那是我教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写的文章很有意思,我就说,孩子们老师给你们留着,等你们小学毕业了老师在还给你们,结果过了一个月,我就把孩子的作文当烂纸扔了,太难看了,留着占地方,可是今天看了丁老师的宝贝,他留学生的纸条,留了五十多年啊!我的天啊!所以说,丁老师做的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的我们都没有能做到,我想我们也许缺少的就是这种对学生的爱吧!这种对学生的爱,关怀,当丁老师再拿出来让学生看的时候,这种幸福除了丁老师能懂,我想我们也会被感动!
最后我想说,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并不难,如果我们坚持了别人不能坚持的,那么奇迹就出现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自己,那就让我们适应这个环境,正如丁老师所说的,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让我们的心放轻松,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讲座结束了,我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看到老人家温馨的真诚的笑容的时候,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
第四篇:听丁榕老师讲座有感
听丁榕老师讲座有感
任兴焱
从“神六”太空仓里俯瞰地球,哪怕只有一角,看不见全貌,哪怕不能亲身经历,也会被她的那种美丽所折服。那是自然之美!因为有山川湖海、花鸟鱼虫。是万物给了这个星球活力,人类又给了她灵魂。人是属于自然的,不可避免的有自然的共性:有鲜花,也有绿叶,有青松翠竹,也有枯藤老树,都是一道风景,就看你如何去欣赏了。
我是一位教育者,在忙碌的继续教育和“新课改”中,我的灵魂一次一次地得到净化,我的思想在一次又一次的讲座中得以升华。我由衷的佩服那些教育的成功者们,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们在无私的“为了孩子的一切”;他们的能力可以做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他们的水平可以“让百分百的学生成绩达到及格”;他们上知天文、下知法理,他们能赋予学生充分的权利,他们把所有的义务留给自己一肩承挑。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口号还是一种观念,不过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是没有“绝对”的,可他们却在做着一些“绝对”的事情,难道教育真的是万能的?如果真的象他们所说的那样,我就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尊敬的长辈们,我想问孔老夫子:为什么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贤人?要按百分制计算岂不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优秀率?这只不过是一位普通教师的水平啊,我们为什么还尊为圣人?;我还想问鬼谷子老先生:为什么只有孙膑能铸就《三十六计》的辉煌,而其他弟子却不能有所建树?我还想问„„我是如此的迷茫,哪里有标准答案?
也许是我的信息太闭塞,也许是我的思想太落后,也许是这个时代的脚步太快我跟不上节奏。总之,我是落伍了!我不能尊学生为“上帝”,因为我不是“上帝”的子民;我做不到表扬学生的错误,因为我担心学生会因此而一错再错,误入歧途;我更做不到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百分百及格,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单有绿洲还有荒漠。
我相信老师是对的,为孩子着想是他的职责,教会孩子是他能力水平的体现,是他的业绩。母亲也没错,教会了孩子贤良淑德,虽学业不成也能在将来构建美满家庭。那么,只有是孩子的错了?亦或教育本没有对错,只是教育者的出发点不同而导致受教育者的水平程度不同而已。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要“因材
施教”的原因吧。
有幸听了一次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的讲座,她说前几年赵忠祥老师采访她时问了她一个问题:教育工作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可是现在,一直做着学生心理研究的丁老师不再那么豪情万丈,她意味深长的告诫我们:教育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切实需要,特别是心理需要,要做到“按需施教”。
我想这就是丁老师之所以是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理由吧,我也因为她的谆谆教导而顿开毛塞。“按需施教”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已不单局限于书本,心理的渴望也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变换,我们的教育即便不能引领潮流,最低标准也应满足新时代学生的一般需求。固然有各种花样翻新的及格率在束缚我们的手脚,可学科知识的多寡毕竟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学生是社会的,是自然的,有自然的共性,也如自然一般百花争艳、绿树成荫,这是自然的需要,是自然之美。倘若这个世界只有鲜花没有绿叶,倘若青草和绿树一般高大,倘若有圣人能做到让人有一样美丽的心灵,那么地球的美丽与太阳有什么两样!
2011.11.23
第五篇:听丁榕老师报告心得体会2
听丁榕老师“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报告
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的《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的专题教育报告。丁老师的报告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有扎实的工作,没有空洞的口号,但有具体的实例。
丁榕老师用了大量生动、详实、感人的案例,分析了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德育工作问题上,丁榕老师建议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改进教育方法——按需施教、拓宽教育途径——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教师群体、家庭、社会、学校、媒体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立德树人。在报告中她强调,教育是情感的付出,是科学的创新,是艺术的创造;教育是爱的传递,其责任、义务、使命是永恒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观念必须更新,教育的方法必须改变,教育的途径必须拓宽。
丁榕老师睿智的话语、激情的演讲、丰富的情感、精彩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案例,充分展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使我学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
丁榕老师的情感教育是德育过程中最深层的教育。她从情感入手,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把爱倾注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老师对学生的爱奠定了育人的感情基础。然而,学生对老师的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的激发、诱导出来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搞好班工作的保证。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有更多的理性色彩。要爱事业,爱学生,就须投入,就需要奉献。丁榕老师真诚地关心、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幸福、快乐的成长。
丁榕老师用多年的经历总结出:爱心加智慧、奉献加魅力、经验加创造、阅历加激情、专业加专家。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深入的了解学生心理,做到严中有情,情中有爱,不断摸索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来完善自己,做一个快乐、幸福、有成就的班主任。
一、当班主任的“快乐、幸福”五步曲。
1、择业。丁老师告诉我们:找准位置,做最合适的你。无论是你选择了教师职业,还是教师职业选择了你,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接受你改变不了的,改变你能改变的。做不了高山上的青松,就做大树;做不了大树,就做路边的小树;做不了小树,就做灌木;做不了灌木,就做一棵小草。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
2、创业。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3、乐业(当好班主任的五个角色):丁老师认为要乐中施爱,尽自己的能力让学生高兴。怎样让学生高兴?必须做好六种角色:
(1)传授知识做老师,诲人不倦。
(2)关心疾苦做父母,无微不至。
(3)一起生活做姐妹,亲密无间。
(4)交流思想做朋友,心心相印。
(5)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心理医生,走进心灵。
(6)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象医生,治病救人。
4、敬业。丁老师认为现在看一个老师敬不敬业,要先看她是否有创新。因为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骨髓在于是否有创造。给我深刻的一句话:不走别人的路,不走重复的路。让学生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5、爱业(学生成功师之福)。给我深刻的一句话:用心才能有快乐,不求回报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
丁榕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她自己的亲生儿子7岁那年被电线杆压死了。她是为了别人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骨肉的。她难过,但并没有被不幸所击倒,而是用自己真诚的爱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更多孩子的爱。
二、观念的更新----以人为本
她以人为本,严中有情,严中有爱。在严与慈中饱含着对生命体的尊重,在一时一事中透露出对学生一生一世的影响。
她以人为本,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按学生所需施教,智慧地变“要你做”为“你要做”。尊重个体生命的需求,宽容地俯身,静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她以人为本,以心理教育作为突破口,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亦友亦亲。“亲其师,信其道”,不是一句冰冷的古语,而是有着人格温度的行为引导——引导她的学生阳光、良善,引导我们去爱,去收获爱的回报。
总之,丁老师在她的演讲过程中,说出了很多闪动着智慧光彩的话语,也指出了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是我们学之不尽的。虽然我对此有着很多感想,但因时间有限,水平有限,未能进行更多的、更完整的表达。希望学校能给我们班主任更多的机会外出学习,开阔眼界,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