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迭部县初级中学简介
迭部县初级中学简介
迭部县中学座落于县城兴迭东街38号,始建于1967年9月,是一所全日制普通类中学。2001年8月,该校高中部分设办学,现存普通初级中学。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遵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实践,构建和谐校园,创办全县窗口学校。
一、取得的成绩
近十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以团结、稳定、和谐、改革、发展、提高”为办学思路;“以爱为源、因材施教、和谐办学、稳定发展”为办学理念。学校围绕长远发展这一命题,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求实性的探索与努力,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重点难题也得到了科学有效的解决。学校先后获得“甘肃省首届十佳文化校园”、“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先进单位”、“第十七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甘南州教师队伍建设示范性学校”、“甘南州管理示范性学校”、“甘南州学校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 第六批甘南州文明单位”、“全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初中毕业会考普通类第一名”、“甘南州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甘肃省绿色校园”、“甘肃省集体园丁奖”、“甘肃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2013年连续获得“甘肃省两基先进单位”、“甘南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迭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90多项省州县级荣誉。近几年来,有76名 教师获州级以上的“指导教师奖”,有62篇论文在地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有68名教师获县级以上的表彰,其中,教师获省级园丁奖3人,省级电化教育先进教师1人;州、县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共16人,校长黎龙同志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特殊贡献奖和突出成绩奖”、甘南州“两基攻坚”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甘肃省园丁奖”、“甘南州园丁奖”、2013年获迭部县“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党支部书记王虎英同志获得甘肃省“爱心人士”、“州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获“陇原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有233名学生获得了省、州、县各种不同类竞赛的奖项和荣誉。
二、教学设施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总面积24080平方米(34.9亩),生均21.9平方米,其中各类校舍建筑面积 12000多平方米,生均8.8平方米,图书室1个,藏书35000多册,电子藏书2万余册,生均40.3册,有占地50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一个,教师阅览室一个;订有报刊杂志100多种,并创办校刊“向日葵”;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工会活动室;有国家Ⅱ类实验室7个(物理力学、电学,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两套),有设备先进的“校园之声”广播网;科技室1个;有音乐教室一个;美术室一个;舞蹈室一个;荣誉展览室一个。教室均达到了“四新一亮”的要求。体育场地8176平方米,生均占有量为7.8平方米;建成了200m塑胶跑道和塑胶篮球排球场地。绿化面积4918.6平方米,生均占有量为3.6平方米; 硬化面积3289.5平方米,生均占有量为2.4平方米;学校新建修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及塑胶体育场地5800.6平2 方米,生均占有量为4.3平方米;目前又新建52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并且投入使用。
三、和谐向上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秉着一切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转变观念,学习外面的先进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创造条件为教师成才铺路,先后通过名师、骨干教师开展新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讲座、以老带新帮扶活动、新教师“公开课、汇报课、提高课、过关课”、青年教师宣誓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帮助年轻教师总结经验,积极反思,以便尽快进入角色,较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打造了一支强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认真抓好班主任队伍的有效管理,优化班主任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支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拼搏的班主任队伍。现在,初级中学校园内外师生的形象、精神风貌受到了上级领导、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的赞许。以德治教,以德治校,打造和谐向上的名师团队,就是本校发展的最具有吸引人的亮点。学校结合实际的发展还提出了教师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现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有教职工117人,男教师:70人,女教师:47人。专任教师114人,其中党员有5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5.3%,具有本科学历6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8.1%,专科学历4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5%,中专学历3人,高中3人,初中1人,学历合格率100%。专任教师中获中学高级职称10人,占专任教师的8.6%;中级职称28人, 占专任教师的24.6%;初级职称49人, 占专任教师的 3 42.9%;未评27人,占专任教师的23.7%;工人3名,专业技术职务合格率是100%;教师资格合格率是100%;岗位胜任率是100%。平均年龄32.6岁,平均教龄13年。现有教师中有9人参加函授学习,教 师网络继续教育实施率达到100%。
三、学生发展及管理建设和基本情况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大力提升办学品位,做强做实教育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弃旧扬新”一直是学校教改的方向,在升学率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学校致力于教学理念的转型。通过建立“立足课堂,课外延伸,立足学校,校外拓展,在开放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模式,学校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足、开齐全部课程,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实验动手教育和兴趣小组活动教育的比重,既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实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对学生管理做到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和全员管理,组织班主任和跟班的生活指导教师进行走访活动,重点了解,解决借宿生、学困生面临的困难,结对进行帮扶,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在班会上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约班规,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家庭,热爱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各年级由领导分工管理,细化各年级管理目标,抓一周常规管理。学校要坚持学校主要领导,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的轮流检查制,对值周中发现的问题和检查评比的结果要及时在评比栏上公布,并在周末公布一周评比结果和讲评本周情况。学生管理上采取校领导包年级,中层领导包班级的办法,抓紧量化考核。为更准确考核教职工在学期内的工作实绩,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本校《教职工学期量化考核办法》期末对每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计算考核分值及结果,突出教师工作实绩,在竞争中调动教师积极性。由于学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教学成绩突出,因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教学班级29个,在校学生人数1363人,其中七年级10个班419人,八年级10个班473人,九年级9个班471人。在校学生人数中男生663人,女生700人,其中藏族1188人,汉族167人,其它民族8人;团员224人,城镇328人,农村1035人,外籍58人。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建设
学校以领导班子团结为抓手,同心同德,团结务实与时俱进,确立了“校风正、质量高、校园美”的奋斗目标,抓好常规管理,以“弘扬正气”为精神导向,以“主动作为”为行动导向,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导向,以“全面提升学校精神”为文化导向,推行“全员自主化”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管理局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准备”的办学思路,坚持以管理促进教学,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全程、全员、全面管理”模式。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意识。依法治校,依制办学,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政策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内部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校上下“人心所向”,积极营造民 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因势利导,知人善任,在人尽其才中使更多的教师有工作上的归属感。学校在教师人才的管理上特别关注教师的身心状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去内地特色城市、著名风景区旅游参观,引导教师经营生活,享受生活,追求事业,从而提升人格魅力,丰富职业内涵。这些活动在学校里形成了团结强大、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为学校的教育创新孕育了无限的创造力。
组织机构基本情况
学校有党支部、校委会、工会、妇工委、校团委、教导处、政教处、教研室、总务处、语委办等组织机构20个。支部书记1人,正副校长5人(2正3副),股级处室9个(工会、妇工委、教导处、政教处、教研室、总务处、团委、语委办、文秘室);团委书记1人,辖29个支部;工会主席1人;妇工委主任1人;年级组3个(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组长各1人);教研组6个(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组长各1人)。
第二篇:初级中学学校简介
初级中学学校简介
某某县某某乡第二初级中学位于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某某街东岗。我校通过路面硬化、种植绿化、治理净化和渗透文化,创设了全方位、多角度、人性化的育人环境。这里的学习环境幽雅、舒适、清新。既展现自然风光,又彰显人文特色,是教与学的乐园。
我校创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16775平方米,在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为办学理念,在环境育人、创新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在县教体局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先后获得了“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县“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县“中招中职招生先进单位”、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县“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余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专科学历18人,本科学历20人,全部达到合格水平,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1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标准化教学楼、实验楼共三座,两栋学生宿舍楼。校舍总建筑面积4886m2,其中餐厅面积504m2,生均1.05m2,并配有餐桌餐椅,完全满足学生就餐需要,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体音美器材室,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自创建以来,尤其是2008年秋期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效益越来越好,中招成绩及升学率年年攀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源非常紧张、学生基础偏差的形势下,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在2012年中招考试中,我校有7人被某某一高录取,19人被友兰高中录取,5人被四高中录取,10人被实验高中录取,高中上线率达64.4%.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某某二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谱写新的诗篇,增添新的光彩,这是我们二中人的职责,我门将一如既往!
第三篇:方山初级中学简介
方山初级中学简介
方山初级中学,始建于1964年,学校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4213平方米。教学班12个,教职工49人,现有学生509名,其中留守儿童315人、占61.9%。配有师生食堂,无餐厅,就餐人数500人以上。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研促教,努力实现教师队伍优质化、学校管理制度化、办学条件规范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以“育人为本,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理念,努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外,成立了校报和校本课程编辑部、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开设了书法艺术、快乐英语、文学沙龙、手工制作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搭建了平台,特色兴校逐步形成。
近年来,有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有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有8人参加市、县级优质课竞赛并获奖,有5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有42名同学获得中学生体育二级及艺术B级证书,有2名同学参加市运动会获得银牌,教育教学成绩逐步提升,高中升学率超过60%,毕业率达到100%。
第四篇:初级中学简介(小编推荐)
初级中学简介
xx街镇初级中学位于县城西北部22公里处,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校园整洁,环境优雅。学校始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9780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服务于11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服务人口9390人,服务半径10千米。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346人,教职工33人。近年来,学校坚持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质量”为办学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与时俱进,2009年创建为县级文明校园,2010年创建为市级文明校园。
继“两基”、“双高普九”、“双高双普”等相继达标以来,学校按省颁标准,先后建成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地理教室、电子备课室等26个功能部室,并配齐了各类设备设施和实验仪器,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开通了数字化“班班通”,建成了校园网站、教学资源库和校园电视台,各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快了学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经过几代元中人的不懈探索,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集,提炼出“拼搏、开拓”为校训,“励志、崇德、创新、有为”为校风,“严谨、民主、博学、爱生”为教风,“厚积、有恒、善思、乐学”为学风;确定了校徽:运用“xx街”三个字母首字母进行变形,象征元中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图形中的火箭之形,象征着学校“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预示着学校的内涵发展;校歌《追梦》,吸收了学校校训和校风的基本要素,将淳淳教诲与勉励希望融为一体,是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校园主力文化形式。并不断拓展文化内涵,“名人文化”的文化主题应运而生,这一鲜明的主题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浓郁的亲和力,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师生,营造全校师生“读名著、听名曲、学名人”的浓厚氛围。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起了师生餐厅,配备餐桌15套,可供80名学生就餐,为学生宿舍购置了钢架床52套,达到一人一床,配备了储物柜、脸盆架、统一配发了被罩、床单、枕巾,整齐化一。强化管理,悉心服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学校长期以来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强化“学生的笑脸就是学校的阳光,家长的满意就是学校的生命,教师的幸福就是校长的追求”意识。
近年来,我校在不断完善健全人才引进、培训、选拔机制的基础上,实施骨干教师培养系统工程,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选拔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2011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国培计划(2011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国培计划(2012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新课标教育教学能力远程培训等项目,培训学科覆盖初中所有学科,受训学员达32人(次);利用暑假,选拔教师参加市、县级阳光师训,培训学员48人(次)。通过国、省、市、县、校各个层次的轮回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新课标教育教学能力普遍提高,自制教具、指导学生自制学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具、学具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进一步增强。三年来累计完成教育教学论文192篇,教学设计88篇,教学随笔72篇,教育叙事65篇,课件制作206件,教具制作47件,学生的学具制作、小发明、小制作、书法、美术作品210余件。
学校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体、音、美兴趣活动小组为载体,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近年来,培养一批艺术爱好者,为县中输送20多名特长生。学校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有效,硕果累累,教育质量连年攀升,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被授予“质量立校先进单位”。
第五篇:定宁初级中学简介(本站推荐)
定宁初级中学始建于1946年,学校占地面积21740平方米,建筑面积6220平方米。2012年春在校学生1017人,教学班18个,在编教师64名,其中本科学历50人,专科学历13人,高中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为98.4%。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6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人,县级青年教学能手5人,县级教坛新秀4人。学校各室齐全,设备配套,有图书23463册,生均24.1册。实验室建设及仪器配备达到了基本标准,有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学生餐厅也正在紧张建设中,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学校设施能基本满足现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以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为重点;以教育改革和教学探究为动力;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突破口;以建成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环境美、特色鲜的新型学校为目标;树立了“关爱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严谨、进取、创新”的校风,努力办好“让学生成才、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均居全县前列。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已全面硬化、绿化,2007年被评为市级“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学校建有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各功能教室以及琴实、画室;配备二类标准实验室,既保障了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广大教师学习新理论、研讨新教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授予“武威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学校获古浪县教学成绩二等奖,2009年学校获古浪县教学成绩三等奖,2010年获古浪县教学成绩三等奖。自2005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有5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其中学校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体育、艺术教育对学生潜能的开发》经专家评审、鉴定通过,并获“省级教研成果三等奖”;先后有500多名学生获得各级部门的奖励。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校以《古浪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成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膳食管理委员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食堂建设和管理,规范经费管理,加强师生营养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健康和营养档案,建立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使全校学生全面纳入计划实施范围。自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以来,按学生在校时间每天3元标准使全校学生吃上卫生、营养、可口的课间餐。
本学期住宿生补助形式由发放资金转变为为家庭困难住宿生提供一日三餐,学校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健全领导机构,改建学生食堂五个,招聘食堂炊事员10名,使享受寄宿生补助的家庭困难学生能够按国家补助标准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现在投入资金9.2万元的学生餐厅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力争使学生能够早日在宽敞明亮的餐厅内就餐。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争创教育名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