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2 11:4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

第一篇: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

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

[关键词]历史文化网站,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实践,思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3-0063-04

“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美国Ciseo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钱伯斯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对互联网时代的经典论断。英国政府早在1998年11月就投入1.05亿英镑启动了国家学习网(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简称NGfL,http://www.xiexiebang.com/fangIlong)。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课件、历史教案、趣味历史、历史论文、史料收集、历史文物、历史图库、新课程标准和高考、中考专题等,也拥有自己独立的论坛。

7月至9月,应初中语文教研组的要求,网站论坛开辟了“初2008级语文暑假作业专区”。老师任版主,师生共同转载美文,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并给学生答疑。学生还发起了“哪部书最经典?”的投票活动,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学生时代四大恶习,你占几个?”及“下学期的期望”等。当然,学生涉及的话题远不止这些。学生在完成暑假作业的基础上,还浏览了网站趣味历史论文,并在很多文章后面做了评论。比如。学生阅读了《抗战军魂张自忠》,有的感叹“有这么多勇敢的人,才铸造了我们今天的中国”。

受此次活动的启发,我们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实现“高2009级的研究性学习”。每个课题申请一个163邮箱,并在方红网络――新青年论坛开“高2009级研究性学习专区”,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网站还专门提供了数字化图书馆的链接。学生先把收集的资料发到论坛共享,并进行课题讨论,最后把各自整理出的资料上传到邮箱,由两三个人执笔写出论文。最终成功完成研究性学习计划,课题论文《从西方文化与近代欧洲之崛起反思近代中国文化的传承》获校内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等奖。

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深深地激发了我建站的热情,同时,我深感学生缺少一个可以好好学习历史的平台,老师自己也缺乏有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历史教学的方式。

2007年2月,我申请了自己的国际顶级域名(http://www.xiexiebang.com)。8月,“历史联盟网(http://ls.zi66.com)”建成,目的是弘扬我们民族的历史,用联盟的力量将我们的历史发扬光大,也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学习历史和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

我制定了初中2010级国庆期间历史学科的活动安排:以历史联盟网的知路论坛(http://bbs.zi66.com)为平台,完成川教版课标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课学习主题,第2、3、4课的课后学生活动作业。

版主(老师)在论坛上发表《圆明园》《甲午风云》等视频和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由学生来自主学习,共同赏析,并通过回贴的方式完成以下作业(发帖或回帖必须注明班级和真实姓名)。

(1)写历史小作文。

建议:①以“勿忘国耻”为主题。每位同学写一篇历史小作文。

②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③选出优秀作品,发表在历史联盟网。

参考题目:《圆明园,我为你哭泣!》《难忘1860》《把强盗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站在圆明园废墟上的思考》《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2)影视欣赏:观看电影《甲午风云》或黄海大战的有关资料。

(3)搜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的有关资料(包括文献、图片、影视),并编写说明文字。通过论坛发帖的形式发表在知路论坛(http://bbs.zi66.com)。

这次活动,共有7个班,283人参加,发表历史小论文235篇。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我们应该自强,我们不要让这段历史再次发生”“这件事告诉我们,腐败是失败的罪魁祸首”“我们要好好学习,再建个圆明园”。学生感叹:“秦老师你的网站办得真好!我们也有交流的空间了。”

二、关于创建优秀历史文化网站的计划

(一)优秀历史文化网站要面向学生。

①在线测试,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上的限制。

②历史视频展示(播客),实现视频的共享。

③建立趣味圈子,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趣味圈子,也可以加入别人的圈子,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进行学习和交流。

④利用好论坛(知识抢答、设置精华、书籍交换)

⑤提供电子书籍下载。

⑥定期推荐书籍和影视。

⑦进行学法指导。

⑧建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历史联盟网(http://ls.zi66.com)的资料)。

(二)优秀历史文化网站还要为教师服务。

①提供优质备课资源。

资源是制约教学应用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京就开始建立区域优质资源,现在北京教育资源网已有20余万正式注册用户。因此,优质而丰富的备课资源是优秀的历史网站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已经注册了新的国际顶级域名(www.xiexiebang.com),“中学课件吧”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所有课件不需要注册就可免费下载。

②建立区域教师博客群。

教师博客自2004年进入人们的视野即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它的兴起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亮点。据有关统计,从GOOGLE关键词检索“教师博客”记录条数高达807万条。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设项目”,教育博客的使用被纳入到培训内容和活动中。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教育博客必将变成像Word一样人人会使用的基本的信息工具。

③教育信息发布(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教育新闻,各种征稿活动)。

④教法探索。

通过文章评论、博客交流、论坛讨论来进行教法探索,同时提供优秀教学论文供教师参考。

(三)优秀历史文化网站要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通过论坛和网站留言本实现在线答疑,组织教师定期回答相关的历史问题。网站还增加“在线QQ咨询”,尽量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回答彼此提出的问题,对答对的同学以加积

分进行奖励等。

(四)用网站来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①“家有珍宝”历史文物巡回展。

在论坛开“家有珍宝”专栏,学生和老师把自家的文物先在论坛上进行展出。时机成熟,论坛就在自愿的原则下组织学校间“家有珍宝”历史文物巡回展,在各个学校间进行巡回展出。

②书籍交换。

论坛以学校为单位,开设“书籍交换”专栏。首先,学生平常自己发布书籍供求信息,适当时机每个学校就组织“书籍交换”活动。当然这要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③历史讲座。

首先,以学校为单位,定期进行历史讲座。在作者自愿的基础上,将每期讲座的原稿、语音或录像发到论坛,供更多人享用。热门的内容。可以邀请老师在各校间进行讲解交流。

④古色古“乡”自助游。

论坛开设“古色古‘乡’自助游”栏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古老的历史遗址或建筑并在论坛上发布。时机成熟论坛就组织自助游,游历古建筑或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后,在论坛上进行讨论或进行相关研究。

(五)用网站实现校际协作学习。

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项目。日本的“100校?新100校计划”就是典型案例。在国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徐晓东教授是最早开展有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学者。另外,天津市和平区逸阳小学也参与了《“跨科、跨校、跨地”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优秀的网站则是今后校际协作学习的重要桥梁。

三、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创建优秀历史文化网站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老师、家长和学生对网络认识的变化。

自己建站活动的成功,让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有了答案。长期以来,对于网络,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谈网色变”,甚至学生也认为上网就是游戏、聊天或看电影。

但不管家长和老师多么憎恨网络,互联网却已经无可阻挡地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就像近代资本主义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一样,既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灾难和屈辱。也促使了一些国家的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是一种趋势,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然而,我们教师迟到了、落后了,或者说教育落后了,我们没有主动去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没有从教育的角度去探索和开发。我们失去了最早的一片互联网市场。它们被游戏开发商、企业和商家占领了。

时代在前进,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我们就要被时代、被学生所抛弃。互联网应用于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学生今后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作业。优秀历史文化网站的创建并引入教学,势必使我们重新审视互联网,抛弃成见,勇敢地用它打开教育和学习的新空间,使我们的历史教与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能否实现,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大小密切相关。网络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在电脑前,学生的地位真正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网络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历史资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还会把这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带入课堂,带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三)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建立丰富的备课资源库将会有效弥补课程资源缺乏的现状,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资源的唯一来源和教学知识的权威,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乃至学生的学习伙伴。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而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交流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即使学生有错误的地方,也要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合作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网络走进我们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而且还要运用网络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区域教师博客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可以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上网遇到的优秀文章、课件,写过的工作总结和教学反思,及时上传到博客,以便今后借鉴和使用。博客还可以成为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天地。河北冀州市中学的韩玉珍老师在她的《学海无涯“网”作舟》一文中就感叹到“教师博客,一个我思想柄息的港湾”。

(五)可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不论教育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多么完善,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多么高,教育技术多么先进,如果学生没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没有强烈愿望的求知和激情,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我用历史网站来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在课余时间,学生开始翻开历史书浏览;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请教我历史问题;考试复习也更加自觉和认真了。

我相信优秀的历史文化网站,将成为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它将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有利于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从长远来看,这将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观念发生变革,也将促使中学历史教学面貌的改变。

四、待解决的问题

(一)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首先,计划中的部分内容,如最新教育信息需要主管部门提供;学校间“家有珍宝”历史文物巡回展,校内“书籍交换”活动、历史讲座;校际协作学习等就需要相关学校积极支持。其次.要建立庞大的资源库和进行视频储存,需要大容量的服务器,也要得到一定的支持。再次,区域教育博客群的建立需要以学校或地区为单位来组织。

(二)需要更多相关学科的人员加入管理。

资源库、论坛、博客、留言本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更新。这需要得到更多的热心朋友的支持,也需要学校对加入管理的老师的工作加以肯定。

(三)区域教师博客群的成长存在后续问题。

比如,一些博客开通时间不长并无人问津,日志不过寥寥数篇或许久不更新;日志中更多的文字可能出现教师情感的宣泄和生活的记录。这些都可能使教师博客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用相应的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通过教师博客的公开化,举行教师博客大赛,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网络化来实现。

(四)关于学校和学生网络条件的问题。

我认为这不应当成为阻碍我们的因素,比如:欧盟也是在里斯本战略实施了3年多,在2003年底才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93%以上学校才接入因特网。现在我们或许有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就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以上是我个人就“创建优秀历史文化网站,推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不足之处,还其广大同行给予帮助和指正,也希望更多的中学历史教师加入到这样的网站建设中来。

责任编辑 杨莲霞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

浅谈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初中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高中历史课标尚未正式出台,这不等于说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等闲视之,何况大纲和教材已有了较大改动,至少在理念与方法上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

第三篇:课程改革呼唤历史教师角色创新

课程改革呼唤历史教师角色创新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全面铺开,新课程也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其在思想理念,教材处理,以及对学生的评议等问题上的角色扮演,直接影响着新课程能否被正确执行到位的问题。

只有教师成为新课程理念最透切的领悟者,才能成为教学实践最有力的指导者。要解放课程,首先就应该解放教师。

一、教师要由纯历史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强化两种意识。第一是民主意识。第二是人本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段话也集中体现了民主和人本主义思想。所以,树立人本意识,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创新的首要任务。

二、教师要由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1、教师对新教材的开发和设计。

“以校为本”的思想为我们带来了必要的支持和机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胆更新观念,主动出击,勇于承担起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任务,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开发设计出我们心中理想的历史教科书。让教科书给人的感觉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风趣活泼的。其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在于:它是满足社会大众需要的史学,是全社会成员可以享用的巨大人文精神资源,而不仅仅是为了服务“鉴往知来”的政治工具。2、教师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

对新课程组织实施,这是教师角色创新的关键。不管新课程的设计是如何先进与科学,归根结底是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并严格执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历史课堂存在的“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最根本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

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也是新课程的组织实施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课程的开发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组织和实施,反过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又能促进新课程进一步开发。

三、教师要由考试的裁判者而成为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激励者。1、把握情感性原则。

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中,不能像法官和裁判那样超然于对象之外,而应与之共同介入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之中,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只有这种用心灵呵护出来的爱心教育,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引入正确的情感轨道。2、把握前瞻性原则。

教育的滞后性警醒我们:不可能通过周密详细的计划,分门别类地培养每一个专业,每一种职业甚至每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设想,只能是善良的愿望。就像计划经济永远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一样。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3、把握差异性原则。

在传统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中,不少老师习惯于把考试成绩落后的学生视为是天生的“笨”而毫无发展的可能。他们试图严格按照某种模式把众多的学生培养成理想中的“人”。其实,学校不是工厂,教师也不能像工人生产标准零件一样来培养标准的国民。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异。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分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立“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在其总体思路中明显反映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一门学科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人员的探索而不断得到拓展,这是学科发展史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它需要全体历史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创新角色,为推动历史课程改革不懈努力。

第四篇:课程改革

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课改六个目标:

1、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即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观: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发展观: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程观: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第五篇:课程改革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A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B重建新的课程结构;C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建构的学习;E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F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A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B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C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A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B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C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4、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a、建构主义的知识观b、建构主义的学习观c、建构主义的课程观d、建构主义的教学观e、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5国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6、课程改革的内容(1)、课程目标a 基础知识的掌握b基础能力的培养c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d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2)、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a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b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c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d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1、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体系。

2、课程结构的确定:(1)厘定各类课程或具体科目所具有的价值(2)需要审视既定的课程目标(3)要谋求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的对应与吻合。

3、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1)描述性方式(2)数量化方式(3)应用性方式

4、课程结构调整的三大原则:(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5、学习课程计划分别以综合性与分科性两种方式呈现出来。课程计划中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6、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8、综合实践活动理念:(1)坚持学习的自主选择和主动研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乃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9、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个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探究课题或问题。

10、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11、课程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第三部分 教学理念与策略

1、文本与对话:教学规范的转型。A、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B、文本与对话:“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建;文本有助于推动对教学的功能机制与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并对教学的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C、教学规范的转型。课程设计要摆脱传统的3R(读写算),超越现代的“泰勒模式”,代之以失衡、关联、情境化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生产性的,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失衡、再平衡是教学设计中的必要成分。新型的教学规范应该具备多尔所指出的“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

2、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3、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率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具备反思的能力

5、一套策略。

4、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测量的3、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4、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5、教学评价策略:A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B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C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D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E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F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G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

6、国外学习方式的研究:

1、研究性学习

2、hang-on3、在计算机下的学习

4、小课题与长作业。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因:

1、基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3、对课堂上的收获的理解。

7、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教师的职责

2、开发教育资源

3、确立新的教学观。

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本次教学改革在下面几方面的突破)A、整合教学与课程B、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C、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D、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E、转变学习方式。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材评价

1、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

2、过程取向的评价

3、主体取向的评价

2、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1、质性评定—量化评定

2、侧重甑别—侧重发展

3、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反应方式

4、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5、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得出结论的过程。

3、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评价主体互动化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

4、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记录成长

4、反思总结

5、积极导向。

5、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A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

2、可行性

3、灵活性

4、有创意。

第五部分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分三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

1、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责权统一

3、开发校内外课程

4、正确处理三类课程的关系。

4、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的目标(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2、开发的主体(教师)

3、开发的方式(选用、改编、新编)

4、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5、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需要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评价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课程改革与教师

1、新课程与教师成长:A教师的关注与教师成长

(一)教师关注的不同

(二)从教师关注的变化看教师成长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三)教师关注的升华B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

(一)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课程对课堂中知识的影响;

2、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影响;

(二)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

(三)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1、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

2、新的课程环境;

3、教师创新的潜力;C教师的工作方式与评价

(一)教师的合作

1、与教师的合作(1)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2)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3)教师间交流的益处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交往与合作的技术:倾听、谈话、沟通;

(二)教师的评价。

2、教师间交流的益处:A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B新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C示范合作——我们需要展示给学生:在我们说合作很有益时,我们也在力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D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罚更多的成绩。E减少工作负担——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F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G支持变革——人们试图单独实施革新时,往往不会发生革新的变化。调查表明,当教师集体参与时,教育改革会更成功。

1、什么叫课程?

答: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3.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答: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地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甄别和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4、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学生评价(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2)教师评价(1)打破“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课程实施评价(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4)考试改革(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作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核心课程的本质:

1):是社会取向的核心课程观;2):是经验取向的核心课程观;3);是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4):是混合取向的核心课程观

6、什么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修修读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历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 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 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7、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散性和普遍性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 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8、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那些主要特点?

特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自主性5生成性

9.在实施农村“绿色证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坚持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

3)、要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农村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情况,并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 4)、严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开发,也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领域中去,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1.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二.合作学习三.探究学习12.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有那些转变? 一.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为此,教师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开发教育资源 2.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 3.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2.教学资源的建构性.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3.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1、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注意师生的交流

4、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二).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教师应做到 : 1.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做到这点,教师要 :1.积极地旁观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者自我评价

三.)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应当是 : 1.在学习评价中主要运用质性,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量性评价方法.2.针对不同学生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4.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许、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5.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答: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16.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牢固、熟练、深入的掌握所教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语言应正确、精湛、生动、形象,避免摸棱两可、可有可无的语言。普通话发音准确。师生的眼神也是一种交流语言。

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

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还很多,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17.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答: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8、创新型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征?

(1)教学目标多样化(2)教学活动主体化(3)教学方法灵活化(4)教学氛围民主化(5)教学过程动态化

19怎么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0.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材的灵活应用 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产生的误区

1、形式化,为了更换而更换,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联系生活实际,却忽略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下载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历史文化网站,推动历史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的制......

    历史专业网站

    历史专业网站 1、史学研究网: 各个专题收集有思想文化科技、历史的奥秘、中外通史、历史故事、历史文化遗产等历史知识,而战争专题史、民主专题史、社会经济生活等栏目则体现......

    创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方案[精选五篇]

    创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

    创建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汇报材料(5篇可选)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 创建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汇报材料我校是xx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传统名校和龙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

    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厚道笃学和而不同--南湾学校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工作汇报各位评委、专家,各位教育同仁:下午好!十分荣幸在此接受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复评,谢谢各位评委,你们辛苦了!一、课改背景南......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2008年,宜春市制定下发了《宜春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该市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公务卡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这项改革开展......

    国企如何推动薪酬改革

    A企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内部薪酬制度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企业薪酬改革工作。整个工作历经二年,截至2003年7月已经全部结束。从反馈的情况看,运行平稳,成效显著。下面以......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标;紧紧依靠人民,这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