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时间:2019-05-13 05:0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第一篇: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标;紧紧依靠人民,这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力量源泉。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论述,开宗明义地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这一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无论是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还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着中国社会步步向前。可以说,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多领域多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聪明智慧。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缺少群众拥护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也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基本立场。今天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越是面对繁难复杂的改革任务、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越要善用群众的参与热情、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完善群众的参与机制,让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紧紧依靠人民,就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何愁改革不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展焉能不飞得高、跑得快?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唯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回应群众诉求、真情顺应群众期盼,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从而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鲁迅先生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历经30多年的飞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全新期待。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在上下同心、共同参与中,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第二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改革伟业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准确把握、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应从思想深处认同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伟业。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社会发展趋向,代表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规律。任何阶级和政党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前进,就必须反映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愿和要求。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向前运动发展,人民群众自身也在不断发展。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越来越自觉,其主体作用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仅是决定性的,而且这种决定性作用是不断增强的。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不断获得改革事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智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人民群众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

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是生产力构成中“物”的要素,只有同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无论它们在生产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归根到底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成果。换句话说,生产力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人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并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最终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在物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观念创造活动。因此,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能从范畴、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应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范畴和观念。唯物史观把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认为实践在不断发展,认识也跟着不断发展。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并且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检验这些举措,逐步完善这些举措,以实现改革目标。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作用都不为零。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认为他们起着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团结率领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也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历史任务的完成。但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是同他们作为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的代表分不开的。杰出人物能发挥历史作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的作为概括了人民群众的经验、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他们的思想引领、组织领导就会失去现实对象,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就会失去深厚的根基,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战略策略就不能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历史性活动,任何杰出人物都难有作为。还应该看到,政治上的杰出人物是群众运动的产物,个人作用不可能取代人民群众作用;他们不管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人民群众。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就要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内在包含人民是价值主体之意。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旨归,自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意志统一起来,切实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为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他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他说,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第四篇: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2008年,宜春市制定下发了《宜春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该市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公务卡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这项改革开展得怎样?改革成效如何?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带着以上思考,笔者深入我市部分区县,对基层公务卡改革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宜春市公务卡改革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五年的实践探索,宜春市公务卡消费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面迅速扩大。从县市看,除三区外,均启动了此项改革,实现了县市全覆盖。从改革单位看,2013年,全市开展改革的预算单位共计1 661个,比上年新增958个,占预算单位总数的89.6%,基本实现了除乡镇以外单位的全覆盖。二是发卡量和消费金额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累计发卡11 583张,比上年底增加8 094张,累计刷卡消费7 062万元,比上年增加5 569万元,增长近4倍。三是单位用卡意识逐步提高。目前,大多数预算单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使用,逐渐养成了勤于用卡且乐于用卡的好习惯。

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了财政财务行为,减少了现金支付结算,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和现金风险。改革进程中,部分县市结合本地实际摸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上高县将公务卡改革工作列入政府重点督办工作,由财政、纪检等部门具体落实;万载县大力压缩授权支付额度,严格控制预算单位使用现金消费;奉新县根据年初部门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情况,结合本县实际,分单位下达公务卡消费参考目标,督促各单位落实;靖安县严格对照强制结算目录审核每一笔项目支出,违规支出一律不予报账。四县2013年公务卡消费金额分别为1 872.4万元、1 276.7万元、816.8万元和621.9万元,消费总额分别居我市10个县(市、区)前四位,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26.5%、18.1%、11.6% 和8.8%。

二、宜春市公务卡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尽管我市公务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总体进度偏慢;二是县市间改革进度不均衡;三是乡镇改革明显滞后。

具体分析起来,阻碍我市公务卡改革进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改革触及不当利益,部分单位找各种借口延缓改革。公务卡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特点,将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堵住了过去现金结算“无迹可查、无据可寻”的漏洞。因此,公务卡改革触动了在财务工作中存在“浑水摸鱼”情况单位的利益,导致部分单位视公务卡为“杀伤性武器”,从而找各种借口拖延改革。如有些单位认为公务卡姓“公”,届时会导致单位承担私人消费引致的所有责任,又认为参与改革后单位所有职工都必须办理公务卡,反而不利于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有些单位表示对刷卡消费不习惯、嫌保管POS机小票麻烦、对公务卡消费信息的保密性不信任,即使发了卡也不想使用。有些单位认为公务卡报账程序繁琐,即使使用了公务卡消费,但仍按原程序报账。理由五花八门,看法莫衷一是,导致一些单位采取观望态度,能拖则拖。

2.刷卡条件有限,公务卡消费完整性大打折扣。因为公务卡消费主要通过POS机完成,所以公务卡的使用频率和POS机的布设情况直接相关。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商家安装POS机积极性不高。由于刷卡手续费均要商户承担,且公款消费均要索取发票,导致商户经营成本上升,部分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不愿安装POS机。这种现象在小县城、乡镇尤为突出。二是有POS机不用。有些商户出于成本考虑,经常以网络不通、设备故障或可以提供付现优惠等借口来诱使客户支付现金。三是许多单位将公务接待转移到刷卡环境较差的地方。为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一些单位在公务接待中,纷纷将餐饮招待由高档次酒店转移至乡下、学校食堂、私人会所或普通小店,这些地方刷卡环境更差。因此,受以上因素影响,许多消费无法通过公务卡来进行,公务卡消费的完整性大打折扣。

3.公务卡结算体系不完善,制约改革进程。公务卡结算体系主要由银行反馈消费信息――公务卡结算软件读取信息―按操作流程还款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构成。公务卡还款是否方便快捷,主要取决于结算体系的完善度。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三个环节均有待完善。一是银行消费信息反馈速度偏慢。受制于跨行网络清算系统,不同代理银行间的用卡信息传递至少需要三天,如果代理银行经办人员未能熟练掌握相关业务,信息传递时间可能更长。2012年,奉新县某银行就出现过由于岗位变动,公务卡业务衔接未能到位,一段时间内信息传递均超过十天的现象。二是银行信息系统和公务卡结算软件的契合度不强。有时银行信息数据早已发送,但用友软件显示未接收到银行信息,反复查询后仍难以明确是在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奉新县曾出现因系统不能读取信息,最终持卡者逾期还款而在银行卡征信系统中留下了“污点”的情况。三是公务卡结算软件的成熟度不高。我市于2012年上线用友政务软件大平台,距今仅使用不到两年,软件的部分功能仍需完善。部分县市反映,公务卡结算模块存在着反应速度不够快、报销流程稍显繁琐、界面功能复杂等情况。公务卡结算体系的不完善,会让持卡者觉得公务卡是“麻烦卡”,会采用各种方式抵触使用公务卡。

4.相关问责机制落实不到位,对改革不力者威慑力

不强。现行公务卡管理制度虽然对使用公务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如何对未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各地还处于观望阶段。一是相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公务卡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需要由财政、监察、审计、人行等部门分工协作,配合推进。但即使在改革进展情况较好的县市,现阶段也主要是由财政部门“单兵突进”,县市反映,财政部门虽然可以利用会计核算和资金拨付等方式来规范单位的公务卡消费行为,但这仅仅是推进改革的一种技术手段,一旦遇到深层次的问题,财政部门就显得力不从心。二是问责机制未有效执行。在公务卡改革制度设计中,明确了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弹性过大,由此造成对未参与改革或改革不力者网开一面,改得好理所当然,改得不好也安然无事,无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问责机制落实缺位,没有对改革不力者起到应有的威慑力,同时也挫伤改革执行较好单位的积极性,更引起一些县市对公务卡改革观望情绪仍然浓厚,改革难以进一步深入。

三、推进我市公务卡改革的建议

公务卡制度改革作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在我市已开展5年之久,目前已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关键期。如不继续力推,改革将会半途而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完善建议。

1.加大公务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改革深入人心。一是加大宣传,有的放矢。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对公务卡改革进行进一步的全方位宣传,大力介绍公务卡改革的相关知识等,使各预算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对公务卡改革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其积极参与改革中来。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将公务卡业务培训纳入部门决算培训范围,邀请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公务卡还款的流程和操作要点进行仔细讲解,以强化对各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同时也可以解决单位财务人员因新老更替出现的业务操作脱节问题。

2.优化公务卡的使用环境,不断完善公务卡结算体系。一是加大对POS机的布设力度。鼓励银行抓住2012年底POS机刷卡手续费大幅度降低的契机,并将公务卡制度政策优势积极融入POS机营销理念,积极推广移动POS机,财政部门可考虑将银行的公务卡代理业务工作纳入对银行的工作考评,给予一定奖励。二是提高公务卡的结算效率。由于刷卡信息源均在各省分行,因此可向省财政厅反映相关情况,寻求高位推动,缩短刷卡信息反馈时间,并同时要求银行做好对本行公务卡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公务卡结算模块中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用友公司做好软件优化等服务工作,做好银行信息系统和公务卡结算软件“无缝对接”。

3.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客观评价改革情况。目前,各地公务卡仍处于“散兵游勇,各自摸索”的阶段,上级有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评判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用于指导评价各地改革开展。一是统一全市评价体系。将单位覆盖面、发卡量、开卡量、刷卡消费额等量化数据整合起来。对照公务消费量、强制结算目录情况,同时考虑县市经济发展程度、刷卡环境等因素,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公务卡改革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将公务卡改革纳入县市工作范围。可利用公务卡改革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县市改革工作的考评。对公务卡改革进展快、效果好的地区和单位,应给予通报表彰;对改革滞后的地区和单位,可以先予以口头警示,限期整改,到期仍“按兵不动”的,将进行约谈或进行全市通报,以达到激励和鞭策的效果。

4.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严惩公务消费中违法违纪行为。一是高位推动,密切配合。将公务卡改革进程列入政府督导工作内容,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核查小组,不定期对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的情况进行抽查监管,对于未使用公务卡结算或不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单位,可先进行提醒、警示,并限期整改,未及时完成整改的,暂停办理该单位的现金支出业务、暂停审批该单位的授权支付计划,达到震慑作用。二是落实制度,追究责任。完善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逐渐建立起使用公务卡的刚性机制,对于故意不使用公务卡、违反财经纪律或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姑息。

(作者单位:宜春市财政局)

第五篇:国企如何推动薪酬改革

A企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内部薪酬制度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企业薪酬改革工作。整个工作历经二年,截至2003年7月已经全部结束。从反馈的情况看,运行平稳,成效显著。下面以A企业为例探讨国企如何进行薪酬改革。

最大的症结在哪

A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是将员工的月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其中固定工资包括技能工资、基础津贴(野外津贴、艰苦岗贴、工龄补贴、生活补贴)、特殊津贴(技师津贴、回民津贴、特驾津贴、优秀人才津贴、高技能工人补贴)以及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是员工在企业的累计工作年限、贡献的体现,基础津贴是员工的工作环境好坏、工龄长短等因素的综合反映,特殊津贴是对企业特殊人群的一种补贴,岗位工资是岗位差别和岗位工作年限的体现。浮动工资包括奖金和加班补贴,奖金与单位的经营考核情况挂钩,加班根据职工的考勤情况发放。员工月度工资分配主要与出勤挂钩,根据员工本人的出勤率考核发放。

从以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A企业原有的薪酬体制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工资虽然有固定、浮动之分,但由于没有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明显存在两方面的弊病一是对外没有竞争性,重要的管理、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收入水平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人才队伍不稳定,部分简单易替代岗位的收入水平却接近和高于市场价位,居高不下;二是对内没有激励性,企业内部岗位只有单位间因效益不同引起的收入差别,单位内部差别非常小,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

2.重复考虑积累贡献(工作年限等)的因素技能工资、工龄工资、岗位工资等都与工作年限有关。“基础津贴”更多反映的是员工的静态的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反映员工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劳动价值,使得薪酬分配出现错误导向。奖金主要是单位的经营情况考核结果(组织对组织),分配时主要依据的是员工工作态度(出勤率),缺少对工作能力的量化考核指标,使得薪酬分配没有有效的考核支撑,薪酬分配失去了应有的激励效应。

新体系的重点在哪里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管理机制

引入市场价位机制,调整分配关系。新的分配制度参照劳动力市场价位,重点向关键管理、科研技术岗位以及企业主体生产岗位倾斜。将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增资幅度提高,使其接近和超过市场价位,同时降低与市场价位接近简单操作服务岗位增资幅度,拉大岗位间工资差别。通过在内部工资分配中引进劳动力价格机制,使劳动力价格能够起到调节各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差距的作用。

2.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体系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设计以岗位差别为主、兼顾能力差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标准按岗位职责确定,拉开同一职级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收入差距,解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分配中的“大锅饭”。操作服务人员岗位工资按岗位和技能要求确定,根据技能水平不同适当拉开同一岗位职工间收入差距,充分调动操作服务岗位人员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整个岗位工资体系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为价值导向,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获得更高的报酬。

3.在坚持效率优先分配原则的同时,兼顾职工的历史贡献

国有大型资源性企业的老职工为国家和企业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大部分都退居在辅助和服务岗位,工资分配引入市场机制强调以岗定薪后老职工在岗位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为了确保薪酬制度改革的平稳推进,在这次改革时,设置了保障工资。对于老职工将体现职工历史贡献的技能工资和工龄工资合并为保障工资,充分兼顾了职工的历史贡献;对于新职工,直接将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线作为保障工资。保障工资一旦确定,不再调整。

4.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将员工的工资分配直接和个人工作业现挂钩

除保障工资和部分岗位工资外,将其他工资全部列入考核范围,加大考核发放工资的比重(占个人收入的70%)。这样就将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传递给员工,并以员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在工作中的表现为价值导向,将月度考核结果和员工收入挂钩。

解决方案从哪入手

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摸索,确定了新的薪酬制度模式:引人市场价位机制,结合单位实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为此该企业加强了与薪酬制度改革配套的组织、人事、机构、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了各类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并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岗位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1.加强定编定岗定员管理,优化组织和人员结构制订下发了《组织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定员管理暂行办法》,大力精简机构和富余人员。

2.全面推行工作分析,细化岗位管理制订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工作分析的通知》,对企业内部岗位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编写岗位说明书。

3.加强员工动态管理制订了《推行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暂行办法》、《操作服务岗位主体工种及其相关工种技能标准》,进一步推进了员工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工作。

4.开展了岗位分类评价归级工作明确管理、基层管理以及技术、专业技术和操作服务人员的划分标准,并合理确定了各类岗位间对应关系。

在以上工作逐步到位的基础上,该企业还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重新设置了岗位,确定了岗位工资标准,并大力推行员工绩效考制度,改革完善现行的保险福利体制。具体工作如下:

1.引入市场机制,调整分配关系根据当地省会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价位编制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参照价位,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内部标杆岗位的劳动力市场参考价位,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企业内部全部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矗立置贡献、重业绩分配机制分公司制订了《加强绩效管理推进业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把绩效考核纳入了管理指标考核范围,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体系等基础工作。

3.改变传统单一的福利模式,重视员工的福利愿望打破传统整齐划一的福利计划管理模式,根据单位效益,制定灵活多样的福利项目规划。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现出一些福利项目,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总值,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改革过后的几点感受

1.配套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础薪酬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相应配套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单纯的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考核是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持久的保证。健全考核组织、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以及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分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制度,是完善用人用工机制,提高培训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2.对于企业来说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是一种较为适用的选择,但作为一种基本制度而言,仅有岗位工资是不够的因为,单纯的岗位工资制度缺少一种灵活的增资机制,而且保障不足、激励有限。另外,单纯的岗位工资只能反映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却无法反映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在同一岗位上的劳动差别。

3.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绝对正确的薪酬制度所以企业在建立薪酬体系时没有统一的定式,只有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在不断地探讨和摸索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薪酬福利体系.

下载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心得体会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

    一切依靠人民专题党课培训稿

    一切依靠人民专题党课培训稿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证明了的科学真理。这一真理性认识,随着时间的锤炼和实践的检验而......

    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依靠人民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讲话阐述的保持和发......

    文化建设:依靠人民和教育人民

    文化建设:依靠人民和教育人民于平2013-2-25 11:08:17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3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专节论述了“五位一体”建设中......

    党员干部要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党员干部要带头推动殡葬改革 人民日报评论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

    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汇报材料

    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汇报材料近年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对文化市场“不规范、不顺畅、不健康”等......

    改革推动供销创新发展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 推动供销事业创新发展 紫阳县供销联社 2016年以来,紫阳县供销联社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从紫阳县供销系统的实际基础出......

    全面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荐)

    全面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 全面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 6月4日讯(王玉亮)今天上午,河北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长张庆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