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调研后的思考
家访调研后的思考
大黑沙土镇中心校 李占河
随着教育科技体育系统“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党员、干部教师于6月中旬集中时间展开教师家访、学生体验生活活动。
我校专任教师干部16名,根据我校党支部安排,16名教师干部家访活动,家访学生64名。本次家访活动形式多样。有的通过微信平台交流,有的借家长会和家长座谈,大部分教师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村户到学生家庭进行零距离交谈。
目前,根据课堂反映及对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农村的孩子们,严重缺失对父母生活的认识,对劳动的体验,以致于对价值观,生活观严重误解。学校根据这种现象,专门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讨论了精准扶贫政策,学生生活的缺陷,并争得家长同意,安排一天随父母劳动一天的劳动生活。全校121名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劳动体验内容与学生年级不同而不同。1-3年级孩子可在家帮父母洗碗,洗衣,整理院落。4-6年级的孩子可随父母到地里干活。根据学生返校交来的劳动体验稿来看,参加劳动体验47人,参与率38.8%。一年级参与率91.6%,二年级70.5%,三年级33.3%,四年级0%,五年级50%,六年级15%。
劳动体验随着年级的提高,反而下降。个别调查结果,导致劳动体验率不高的原因有:
1、有的父母不让孩子参加,怕累坏孩子;
2、有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
3、有的父母没参加家长会,不知道任务安排。
根据学生体验稿来看,劳动体验是的一定收获的。
一、孩子们劳动体验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孩子回家给帮妈妈扫地,有的给奶奶洗脚,有的帮爸爸剪羊毛,有的搬砖,有的帮奶奶梳头,有的和父母一地里拔锄草,还有的替妈妈看地。
二、孩子们经过劳动体验,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收获。如“在这次打农药中,我感受到了爸妈的辛苦,感受到钱来的有多么难!所以以后我要珍惜每种东西,珍惜每个人的劳动。”(五年级郭丽)。“我试着给爸爸做饭,爸爸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二年级古雅婷)。“第一次扫地和拖地。今天中午,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星期要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回家后,我决定要帮妈妈拖地。回到家里,我赶紧拿琮一把扫帚,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接过妈妈递给的拖布,认真的拖了起来,最后我终于拖完了,我累得满头大汗,看着干净的地板,我开心的笑了,妈妈也夸我是一个好孩子。”(一年级李博超)。
对教育的思考:
1、学校教育过多的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了生活实践与课堂教育的结合,导致学生缺失零距离生活体验,失去对劳动观、价值观的认知。
2、家庭教育的盲失,导致自家孩子对劳动的无知。现代家庭由于一个孩子的多,所以家长对孩子教育出现误区。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要校读书就行,物质供应是家长的事,钱,物品都由大人全包,孩子回家,也是好吃好喝招待,不让孩子们干一点儿活,导致不珍惜钱,不珍惜父母送来的东西。
所以学校教育肩负的任务是很重大的。教师深入学生实际,深入农村实际,也是不能或缺的。
2018.6.14
第二篇:家访后的几点思考
家访后的思考
——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家访有效地拉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令师生关系融洽,更亲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倘若辛苦一次能达到一石三鸟的功效,哪有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整个社会在不断迅猛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当然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展着,当我们在狠抓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却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日显突出,大量的青壮年农民为了更好的生计不得不抛下老人和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老人缺少儿女们的孝敬。那么农村儿童的身心发展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要持久的发展下去,对于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迫切的紧要问题。
我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和进段时间的家访、开家长会、和留守儿童的访谈、密切接触,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有自己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思考
一、本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父母在外打工时间拉长、距离变远
经走访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时间通常在三年以上,最长的达到七八年之久,并且父母回家的机会很少,一般情况只有春节回家一趟。有的孩子从出生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抚养、亲戚家寄养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寥寥可数,体会不到多少父母在身边的温暖。父母打工的地点一般集中在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重庆离家较远,并且夫妻双方60%是分居两地打工,更不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很少有留守儿童能和父母到城市生活,即使寒暑期长假大多数孩子也是在家中度过,极少数和父母团聚。甚至有10%的父母亲在外地打工分居两地,长期不在一起,导致离婚,这样的孩子更是性格孤僻,内向、悲观、自私任性。一少部分家长弃妻儿不管,自寻新欢。真叫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稳定和谐从何谈起。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为老年人,且负担较重
据我校各班的统计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98%的为老年人,且年龄均在50至70岁之间。60%的老年人要带几个子女家庭的孩子,最多的两个老人带4个小孩。除了带小孩外,老人还要负责田里日常的农活,解决日常开销。我们这次家访过程中,30%的老年人是提着锄头回家接受我们家访的。还有20%的寡居老人是和孩子相依为命的生活,还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老人除了照顾自己还要抚养孙子和承担自家田地的农活,随着子女外出的增多,老人需要抚养的孩子增加。哪叫安度晚年啊!
(三)留守儿童性格古怪、孝顺、勤恳,总有性格缺陷的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内向、自卑、孤僻、悲观、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为此我们在家访之前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
在家访过程中,80%的孩子都会受到老人的埋怨,孩子在家里除了要学会自理日常学习生活,还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并在家里负责相应的农活。60%的孩子都要负责照顾家里的牲畜,20%的孩子活泼开朗,在学习上有竞争意识,有理想,有抱负,会对真诚了解关心他们的人们产生感情依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四)留守儿童学习竞争意识减弱
留守儿童学习竞争意识减弱,在家长会上就能看出。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无所谓,除了悲观,什么都没有?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也不难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在老年人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理想、没有报复,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一是老人的教育方法有限,二是老人本身的文化功底不牢,无法辅导孩子。导致竞争意识淡薄,自信心和自尊心减弱。
(五)留守儿童的群体在不断扩大
在走访的片区中,85%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进行活动的太阳民族小学遍布全全乡7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老人监护的孩子其年龄也越来越小,30%的家庭孩子刚出生不久就交由老人抚养。
(六)手机在留守儿童群体普及
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0%的留守儿童是拥有手机的,并且他们和父母的交流通常是通过电话的方式,大多数孩子1到2个星期能接到父母的电话,会被询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老人的健康状况。孩子都是以泪水洗面,有说不出的心酸。
思考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经济状况迫使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
在家访过程中,从老人和孩子口中,我们得知大部分家庭父母出去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且附近村落有打工致富的前例,迫于生活压力和对更多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青壮年夫妻都加入到打工的行列当中。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遇到过家徒四壁、土砖做的房子,甚至有老人用原始的织布机在家织布,其家
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薄弱导致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滞留在外
我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待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使春节归家也最长不超过半个月,有的一个星期左右就重回工地工作。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是在私企工作,随时有被辞职的可能,为了更多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大多数家长会牺牲和孩子团聚的机会。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5%的家庭父母常年滞留在外,是因为工作受伤,私人老板推卸责任,父母只有借债治病,为还债无法归家。
(三)科技进步让孩子能经过其他途径受到教育
我们家访的过程中,即使家庭条件再差,100%的家庭都有电视,孩子们除了老师布置的日常学习外,更多娱乐是通过电视。通过电视媒体,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当地的孩子拥有手机的不在少数,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能够通过手机进行,大多数家长都会在1到2个星期内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其生活学习状况,教育其尊敬老人要孝顺,有助于实现家庭教育功能。
三、留守儿童现状解决途径探讨之我见
(一)从劳动输出地政府职能上,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一般出去打工的父母都是因为自己家庭生活困难,才不得不抛下孩子和父母外出。外出打工回来的家长表示,他们也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生计就近照顾孩子孝顺老人。笔者呼吁政府在狠抓当地经济的同时,适当照顾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给予优惠的政策帮助其就近找到工作。或者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创业基金,通过合理的资金支持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创业真正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从劳动输入地政府职能上看,要保护外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其维权的成本
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注意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就遇到过留守儿童父母因外出打工发生事故,由于工作单位的推诿,不得不因为高额医疗费而滞留在外地无法返家的情况。减少维权的时间和经费成本,让更多的农民工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了经济保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返家,才能真正使孩子获得家庭的温暖,获得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才能真正得到释放。
(三)从教育体系上,我不建议加大建设寄宿学校的力度
虽然寄宿学校能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问题,但是寄宿学校是封闭式教育,不利于留守儿童自由自主的寻找沟通对象,他们的心理疏导难度因此加大。从老师配备上来看,农村教育的师资依然不充分,一个老师可能至少需要带50多个孩子,僧多粥少,教师个人的家庭的生活需求也不可能全天关注到孩子,因此很多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的解决。从同学中间,不论同龄还是高年级的孩子都处于青少年的心理困惑阶段,他们只能提供交流却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甚至一些不好的习性会因此在孩子之间相互感染,没有良好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教育。
我认为除了特殊情况,让孩子生活在村落、生活在老人身边更为适宜。因为一般的自然村落,村民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各家之间相互扶持、帮助更能保持孩子纯朴的天性,在平常的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才能体会到普通人的生活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
(四)从社会功能方面,要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
1.利用“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与我们的留守儿童结对因为高校有丰富教学资源和优秀心理辅导人员,这些正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需要的。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地70%的孩子都有利用假期学习英语,补习功课的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可能实施。高校拥有大批优秀的高等人才能够教授小学甚至初中留守儿童所需要的课程如英语、奥数等。高校学生依旧处于学生时期,与留守儿童存在共同语言,年龄相对差距不大,容易和孩子亲近,博得他们的信任,进行心理辅导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并且高校也提倡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与农村孩子的交流能使他们肯定自身的价值,农村孩子的朴实孝顺坚毅也能感动更多被父母呵护的城市独生子女。而以校为单位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情感的习惯模式,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很难和自己沟通,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同校的好友分享,互相帮助,以村为单位可以增强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欲和主动与他人交流的勇气。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与校结对定期开展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社会实践。不过,为了保证活动的宗旨,在选择高校志愿者时,组织单位也要本着对留守儿童安全负责的原则,选择那些课业成绩良好,思想品质优秀,且有一定心理辅导经验的学子。
2.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热线及时给予孩子心理疏通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方面都存在自己的困惑,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信赖的人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在问卷结果中,不难发现,孩子的倾诉
对顺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于现代媒体的发展,孩子的心智早熟,小学生就开始对人、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一般会选择年纪相仿的孩子作为第一倾诉对象,老师排在第二,监护人作为第三选择,因为一般老年人的听力不是很好,且理解方式有异。有20%的孩子会选择将心事放在心里,不愿意被人知道。我认为心理热线能在此种环境下起到很好的作用,现代通讯发达,留守儿童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向有心理辅导经验的爱心人士解决困惑,通过匿名的方式,获得帮助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易于接受。
3.有效利用现代媒体资源,给与留守儿童更多关怀
在家访过程中,我见到的最多情形是空闲的孩子们坐在电视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没有限制,想看多久均可。我认为当地的电视媒体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适合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包括学习讲座,兴趣爱好培养,世界见闻等多种节目,甚至可由当地文化站和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利用孩子经常接触的电视媒体,播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节目,有利于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电视节目潜移默化的教育甚至能够改善孩子的精神面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流动电影播放团队,为精神文化不多的村民准备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进行播放,寓教于乐、有助和谐、稳定、发展。
太阳民族小学德育处
2011.11.15
第三篇:家访调研报告
用真情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平山镇中学“万名教师访万家”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校按照上级部署“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活动第一阶段,认真开展了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校106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村入户,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进行心贴心的交流,面对面的访谈,用真情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两周多的时间,学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1000多户,撰写家访笔记1000多篇。
一、“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让广大教师接受教育,让人民群众受实惠。为此在活动开展初期,学校对“万名教师访万家”进行了安排部署,“领导班子成员入户访问不少于6天,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不少于5天,教师不少于本班学生人数的1/3,访问全校贫困家庭学生一户不落。”
首先学校组织全体领导教师,认真地学习了“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要求。明确教师家访的责任。教育是爱与责任同行的事业,教育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纯真梦想、编织着每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一个学生在班上、在学校不过是几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重的期望。我们学校全体教师是本着负责的心态积极投身到这次家访活动中来。
其次树立一种家访“上门服务”理念。教育是一种服务,所以家访工作就是一种上门服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家访应是老师的必修课,是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成功的家访对教师是一种锻炼,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对学校工作是个促进。
二、坚持领导带头,抓真的,来实的,严密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收到实效。
本次家访活动学校制定了家访计划,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部署。家访十几天来,全体教师分组、领导带队,按照上级和学校统一要求,结合自己的家访计划和日程安排,不顾辛苦地奔波在的学生家庭中,对学生家庭进行了大面积的家访,足迹踏遍了学校周边村庄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平等的、面对面的、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了解了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另一面,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增加了教育的力度。老师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与家长共同探讨育人方法,家长们也针对自己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与我们的老师交换了彼此之间的意见。老师们主动帮助家长及其子女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些教师对收到的家长意见,及时给予了答复;有些教师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师情况,耐心地解释家长们提出的疑问;教师认真撰写家访笔记,互相探索交流。家访结束后,我校还进行了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家访工作有关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归纳存档。家访活动让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一学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及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师情况,并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家长共同探讨育人方法,为今年后的学生教育发展打下基础。
三、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锻炼了教师,增进了学校工作针对性。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是广大教师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相比,我们的生活工作条件比较优越,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够再怕苦怕累,怨天尤人。更重要的是,收集到了更多学生家庭信息,加强了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性,增进了了解,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1.积极的信息: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38--45之间,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高,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大多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渴望子女成才的愿望,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有着培养子女成才的强烈愿望。家长普遍能满足孩子学习体育方面要求,为孩子成长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
2.不利因素:(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长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习惯。对子女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没有能够有效说服制止,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2)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某些工作开展很不顺利。(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出现了部分留守儿童。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增加了学校教育工作难度。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4)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及诸多的黄色、暴力等糟粕,还有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学校教育构成了新的的挑战。四.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反思:
1.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我们做到了“六回访”: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留守或单亲的儿童家庭进行了回访,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外地进城务工子女家庭进行了回访,残疾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
2.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有了方向还要注重方式。我们做到了“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3.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内容也随着改变。对家长的职业、阅历、经济、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内容方式都千篇一律,必定会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会遇到适得其反的尴尬局面。还有家访时,也要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用旁敲侧击地去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
在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我校后续工作亟待加强,反馈信息要及时汇总,分类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我校的家校共建工作更加精彩。
第四篇:家访情况调研报告
家访调研报告
东田一小李德乔
家访时间:2010年10月
家访地点:薄井辉家
家访对象 :薄井辉、孔凡富、班爱 及他们的家长
本次家访,我请三家的家长一起薄井辉家,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及时向家长反
映情况,并听取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互相沟通,让孩子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心中有数,老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家访中,老师告别家访告状的以往做法,先是通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军的个性表现,反映他们的优点,让家长敞开心扉,谈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这样
以来,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了解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在一旁听的孩子也对老师的评价心中有数,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
本次家访,看到家教中可取的方法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舒心地
生活。有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关心帮助他人。薄
井辉的家长一直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有耐心,不急不躁,培养了孩子温和坚韧的性格。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中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庭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家庭 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1,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随意打骂孩子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不打 不成才”、“棍棒
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板儿响,学问 长”„„这些俗语足以
说明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普遍性。许多家长崇尚打骂教育,采用打骂方法强
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 和做法。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但是对
孩子冷言 冷语,讽刺挖苦,使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严重伤害,留下了难以愈
合的心灵创伤。粗暴施教的结果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了野蛮、仇视、残忍或是怯
懦、畏缩、虚伪、抑郁、孤独的不良种子。西方有 选样的谚语:“孩子仇恨打
他的人。”中国也有这样的说法:“小的 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
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简单粗暴的教育,总有一天会产生出灾难性
2.对孩子期望过高,了解太少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表现在对待孩子的家访 教师 :李德乔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
学习,一味盲目追求高分。当今家庭普遍存在 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
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最为集中和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家长
对子女的智力 发展非常关注,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再加上目前盛行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许多父母都会讲同样的话:“孩子,只
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在不少 地方,小学毕业考试是一
场生死大战。据一项调查发现:中小学 生父母92%希望孩子上大学,也有些父
母希望孩子今后 成为博士和博士后。一些家长也在这种影响之下,把家庭教育
等同于家庭智力教育,严重忽视孩子人格品质的教育。这些家长对 子女寄以厚
望,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智力投资力度,甚至 盲目攀比,对孩子施加
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却缺少关心,甚
至放任不管,有时还采取 错误的引导,对孩子的需要感受也很少了解和关心,使孩子身心 受到摧残,情感性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父母无视孩子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小学阶段便 开始神童教育,画画、练琴、学电脑、学英文、学书法、进奥校„„ 在这些追逐梦想的活动中,父母则做着最忠实的“陪读”、“陪 练”。殊不知,这些最忠实、最具有爱心的父母却在干着“最愚 蠢”、也不人道的事,他们毫不留情地扼杀孩子童年的天性,剥夺孩子童年的自由。许多家长津津乐道、孜孜以求,对孩子来说,可
能是“苦役”,是“人间地狱”。不难想象,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孩子必然会
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活泼的天性,甚至失去自信和生活的乐趣。过高的期望和压力,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致使身心俱伤。有不少父母把自己一生的赌注押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 父母存在的意义与价
值。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甘愿一 生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直到心血耗尽。父母该爱孩子,但缺乏理智的爱只能是溺爱。随着独生子女越来
越多,对子 女的溺爱也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有些家长自己吃过不少苦,受过 许
多挫折,因此,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做到的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除此之外,一切都由自己代。替包办。他们惟恐孩子食不
香甜可口,穿不漂亮美观,住不舒适; 怏乐;行不方便自在,事无巨细,事事
过问,件件代劳,每天晚上要为孩子准备书包文具,甚至孩子在学校的值日工作
也要帮着 去做。在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呈众星捧月 之势,成为孩子的奴隶。家长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与宽容,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的错
误袒护迁就,过分姑息。在这种过度的关 爱之下,“小皇帝”、“小太阳”、“长不大的一代”现象大量涌现,其 结果往往形成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任性、4,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爱无教
幼稚,不能与周围的 人和谐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
深深的忧虑。
5,管教过多,疏导太少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可谓管教不严,但往 往缺乏实效;其
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管轻导。具体表现为
一是只提要求。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小学生不会有 自己正确的见解和合理的要求。对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总是以严格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在大人的要求下做事,毫无商
量余地。由于缺少相 应的指引或指引不力,孩子虽然“服从”了,却难以
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难以使要求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处于被
动 的角色,成为大人严格管理和要求的对象,在大人管着、盯着的 情况下
才能完成交给的任务。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间长了
也滋生了惰性。就是一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 苎的活动,他们往往也缺乏应
有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更不用说发 挥主观能动性了
二是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看法。许多家长对 孩子的想法、愿望不闻不问,孩
子的个人见解得不到表达,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健
康成长极为不 利。是对孩子犯的错误,不能正确疏导。父母往往局限于指出 孩
子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却不从道理上让孩子心服口服,正确认识症结所在。
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真实内心缺乏具体了解,教育简单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 和错误,孩子在“压服”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也难
以得到正常排遣和消解。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对父母隐
瞒内心世界,封闭自己,不信任他人,给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酿成悲剧。
第五篇:家访情况调研报告
家访情况调研报告
东七汲学校戈义玲
一、家访过程
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听取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互相沟通,让孩子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心中有数,老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家访中,老师告别家访告状的以往做法,先是通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反映他们的优点,让家长敞开心扉,谈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这样以来,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了解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在一旁听的孩子也对老师的评价心中有数,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
二、家访情况分析
1、情况反映出,学生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学生的品德和学业的好坏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2.在家访中家长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孩子都靠你了啊,我们为了生计忙着打工,实在是没时间管啊!看得出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厚望,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我们也想说:家长兄弟,您的孩子,也是我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再忙也不要忘了孩子的学习啊!
3、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
在家访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了一定比例,因为缺少爱,导致这些学生思想偏激、忧郁、不合群,这对家庭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家访的启发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通过家访,教师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我们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
2、家访要及时进行。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学生的问题刚露出头的时候,抓住时机及时展开调查,以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情绪反常、学生生病都要及时进行家访,这样取得的效果往往比滞后解决要有效益多。
3、家访应该有准备的进行。
教师应该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在家访前,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想好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最好在心底打下一个腹稿,到时可以侃侃而谈,既可以体现教师对工作的负责,也体现教师的品位和档次,对家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家长的倾听也会认真的。
4、家访不是“告状”。
根据人的心理因素,愿意听到佳音的人占95%以上。因此,教师家访时候,不要把与家长商讨共同教育孩子的好事情演变为“告状”,这样容易导致家长打骂惩罚孩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极力不满,形成抵触对抗情绪。如果多次这样做,还会引起家长的厌烦和不满,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家访中一定要注意到,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在文明民主的融洽的气氛中探讨中进行,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正的关心自己的成长。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5、要注意反馈和总结。
教师家访后,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的变动,了解的信息,检验家访的效果。同时对家访及时记录,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成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6、教师加强本身修养。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师德和事业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7、教师对单亲的学生,要多给他们的爱,让他们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在爱的天空中享受
人间的真情。
8、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让教育深入人心,教育不是学校“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出谋划策。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振兴民族,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更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