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的分析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关于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的分析报告
分校(站、点):
年级、专业: 教育层次: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I
一、现状综述 „„„„„„„„„„„„„„„„„„„„„„„„„„1(一)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背景 „„„„„„„„„„„„„„„„1
1、分析研究的目的 „„„„„„„„„„„„„„„„„„„„„„„„1
2、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二)分析对象的现状 „„„„„„„„„„„„„„„„„„„„„„„2
1、五角场镇老年人的现状 „„„„„„„„„„„„„„„„„„„„„2
2、五角场镇为老服务的机构设置,形式和内容 „„„„„„„„„„„„2
二、问题分析 „„„„„„„„„„„„„„„„„„„„„„„„„„3(一)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
1、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中的法律维权工作问题 „„„„„„„„„„„3
2、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养老床位工作问题 „„„„„„„„„„„3
3、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居家养老推广工作问题 „„„„„„„„„3(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
三、分析研究的结论 „„„„„„„„„„„„„„„„„„„„„„„5(一)如何解决老年人法律维权的问题 „„„„„„„„„„„„„„„„5(二)如何解决老年人养老床位紧张的问题 „„„„„„„„„„„„„„6(三)关于居家养老的完善和推广 „„„„„„„„„„„„„„„„„„6 致谢 „„„„„„„„„„„„„„„„„„„„„„„„„„„„„„7
内 容 摘 要
随着全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为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为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本文首先对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进行了概述,在明确了为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法律维权以及居家养老等基本概念后,主要对为老服务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写了养老机构的设置在本市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着基于我国老年人维权意识的发展现状,分析概括出老年人法律维权中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对五角场镇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对居家养老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举出现阶段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实施的状况和在老人反响中取得的成绩来说明为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本文最后立足于完善各项养老设施,增进老年人维权自主维权意识和居家养老方案的完善推广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养老;为老服务;老年人法律维权;养老床位紧张;居家养老
I
关于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的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整体面临着社会老年化问题,而老有所养的问题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为此政府也积极进行了面对老年人的为老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建立了相应的帮助服务机构。但是由于为老服务牵涉到不同的职能部门,需要调动各种资源,这使得为老服务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极大的挑战。
因此,将为老服务调查设为一个项目,引入当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是政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选择。随着新型为老服务模式的扩张和发展,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而对于政府这样的机构,百姓的生活满意度是其生存之本。为此我们对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
一、现状综述
(一)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背景
1、分析研究的目的
关于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的分析,目的在于对现阶段五角场镇街道对辖区内的老年人现状,社区为老服务的机构设置,为老服务的形式及内容和成效等多项因素进行实际了解。并对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工作难点及老年人对为老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给出相应的建议。
2、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关于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分析的背景处于我国整体社会结构面临着老年化的现状,而为老服务的问题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为此政府也积极进行了面对老年人的为老服务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并为此建立了相对应的服务管理机构。
关于五角场镇为老服务工作的分析,意义在于通过这项研究活动,对社区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重新认识,以及对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养老内容和实施时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全面的实际了解。对政府的为老服务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以“一切为了老人”为宗旨,五角场街道始终坚持把为老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社区为老服务效能;用社会化的方法,完善社区为老服务机制;用多样化的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多元化的需求;用制度化的模式,长效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而对其调查研究分析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了,便于将来总结改善。
(二)分析对象的现状
1、五角场镇老年人的现状
截止到2011年底,五角场镇共有60岁以上的老人22436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1.6%,其中:男性10912人,女性11524人,独居老人1309人,70岁以上纯老家庭1645户。
镇辖区内有敬老院3个,养老床位270个,其中镇办敬老院床位数140个,日间照料中心1个,现有入托老人37人。
截止到2012年3月,居家养老含日间照料完成1975人,享有政府补贴的是682人,其中,80岁以上的是91人(40人享有50%的补贴)
2、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的机构设置,形式和内容
五角场镇社区对为老服务这一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在机构设置上分为政府背景和社会组织养老两大类。
社区为老服务以政府背景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等事业单位,敬老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社区老人以居家养老方式为主,机构养老方式只能是辅助和补充。
其服务内容多为向老人开展相应系列的医疗、养老、生活照料服务等。
二、问题分析
(一)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1、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中的法律维权工作问题
在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的实际过程中,由于社区街道的特殊性质在替老人进行法律维权的道路上的确是存在着很多实际的困难的。镇社区街道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因居委会工作人员少,法律知识也不足,对于一般社老纠纷只能求和,对涉事双方加以劝解引导。因此,工作效果不大。而且,所面对的老人大多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较为薄弱。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没有头绪,不知向何处咨询。还有一部分老人长期独居或性格孤僻,从而导致镇街道在实际援助中的推行不利,交流不畅。所以说,这是一个双向问题。
2、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养老床位工作问题
在五角场镇辖区内只有敬老院3个,养老床位共计270个,其中镇办敬老院床位数140个,就目前而言养老床位的确紧张!五角场镇在养老院的设立上也的确是非常苦恼。上海寸土如金,而五角场镇又人口较为密集,土地规划较为紧张。养老院的创立实属不易。而且运营中的养老院收费也是个问题,单单仅靠现有收入维持日常运营的压力都会很大。即使房租可免,但是其它的各项开支巨大,也使得每年几乎没有盈余。没有政府的补贴帮助,公办的养老院基本办不下去,更别提扩建和再创立。
3、五角场镇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居家养老推广工作问题
五角场镇社区员工在克服各类困难的同时对辖区内的老人尽力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居家养老的推行便是一大体现。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依然遇到问题
首先,缺少政策环境。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福利事业,理应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但目前缺少有利于推进这项工作的相应政策环境,缺少经费投入。因为居家养老服务也需建立一些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托站”、“配送餐服务”、“一键通呼叫”等设施,这些项目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想要由社区去解决这些硬件建设和日后的运行费用,这无疑是强人所难或成为无米之炊,如果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导致服务项目难以创新发展,难以搭建个性化服务的平台,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社会服务,也很难使居家养老服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而且由于缺少对相关服务人员系统地进行教学和培训,可能会导致管理和服务上的乏力,服务理念难以升华,服务质量也难以跟进。
3(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整体又面临着社会老年化问题。因此老有所养的问题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为此政府也积极面对为老年人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相应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为老服务牵涉到不同的职能部门,需要调动各种资源,这使得为老服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难点众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已成为老年人的聚居地,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尤其随着人口高龄化,老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对社会的依附性也越来越强。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社区为老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五角场镇社区街道很清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社区的责任,但又苦于居委会工作人员少,法律知识也不足,对于一般社老纠纷只能是以和为贵,对涉事双方加以劝解,遇到混不讲理的还常常受气。因此,老年维权工作薄弱。而且,所面对的老人大多因历史原因,而没有受过正规且系统的教育,对法律意识也较为单薄。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与子女间的往来沟通也因子女生活及工作原因而变得不通畅,导致无人可以及时咨询。还有一部分老人长期独居或性格孤僻,从而导致街道在实际援助中的推行不利,交流不畅。所以说,这是一个双方面的问题。
至于,养老院床位不足的问题,已经被这个社会上多数的人意识到了。随着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了养老院,各种养老机构发展的很快,但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的养老院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和危机。
由于中心城区高龄老人相对密集,床位稀缺,上海的养老院也压力重重。而五角场镇在养老院的设立上也是非常苦恼。上海寸土如金,而五角场镇又人口较为密集,土地规划较为紧张。养老院的创立实属不易。而且已在运营中的养老院的费用也不能说涨就涨,但仅靠现有收入维持日常运营的压力都会很大。即使房租可免,但是其它的各项开支巨大,也使得每年几乎没有盈余。没有政府的补贴帮助,公办的养老院基本办不下去,更别提扩建和再创立。更何况,一个养老院不是单单拥有房间就可以了,还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和大量的特殊从业人员。就目前而言,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和医疗康复人员普遍缺乏。即使,已经从业的该方面服务人员能力也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专业的培训管理和职业资格审核。另外,对养老产业的定义不清、政策不足、法律不全,因此社会资本也不敢轻易介入。这也更好的说明了五角场镇养老床位不足的局面。
所以说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建立老年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社区的优势在于贴近老年人,最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方便就近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管理服务必须通过发展社区服务来承接,这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而五角场镇也将面对自身所需要面对的问题经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从而针对原因经行处理!
三、分析研究的结论
(一)如何解决老年人法律维权的问题
为了解决老年人法律维权问题。就要坚持以普法宣传为先导,以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忧烦为宗旨。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开展搭建以司法、公安、律师部门参与社区老年维权工作平台。加大社区老年维权工作力度,提高居民群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营造社区尊老敬老氛围,促进地区法制化建设。
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建立了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老年法律援助机构,按照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原则,有利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想解决好法律维权,就要优先加大相关宣传工作!宣传《老年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推动街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采用文艺演出、宣传专栏、黑板报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手段宣传《老年法》和老龄工作,在全镇营造人人关注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使《老年法》家喻户晓。狠抓《老年法》宣传普及活动,通过积极宣传和表彰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好人好事,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人物,营造了良好的尊老、敬老氛围。
还要建议建立“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站”。老年维权站下设老年维权监督队、涉老纠纷调解队、法律咨询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四支队伍。老年维权监督队由社区法律维权志愿者担任,负责了解掌握社区维权工作信息,以便早发现早处理。涉老纠纷调解队由社区民调委员和社区老年协会组成,负责调解涉老纠纷,使老年人的事情及时有人管。法律咨询服务队以五角场镇选出的律师事务所为主,根据老年人的具体事由,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队由街道和五角场镇派出所承担,负责对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护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另外,老年维权站应首先开设一条社区老年维权服务热线电话,做到对老年人有问必答,态度热情;其次,为每位老人制作一个法律爱心联系卡,公开老年维权站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法,并请老年人和社区群众监督;第三,对空巢、孤寡、低保、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专人负责和定期上门服务。
此外,还要以积极开展法律宣传为基础,增强老年人自我维权意识,促进社区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广泛开展法律学习和咨询服务活动。维权站定期开设法律课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咨询活动,宣传老年法律法规。结合法律知识,指导老年人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以便通过这些活动,使整个五角场镇社区居民们都可以学到了法律知识,提高为老年人法律维权的意识。
还需要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工程”和评选敬老先进家庭活动。在广泛开展老年法律宣传的基础上,在社区大力提倡“睦邻友好工程”。即由社区干部包楼、楼门组长包楼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人员包户,让困难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帮。通过这些工作,居委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维权需求和生活情况,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和温暖。同时,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评比活动,经楼门组长推荐,社区居民代表会审议,对评选出的优秀事迹进行表扬鼓励,并在社区宣传栏予以展示宣传,在社区树立尊老敬老为荣的理念。以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为重点,不断提高社区老年维权服务水平。
5(二)如何解决老年人养老床位紧张的问题
由于街道公益性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床位长期短缺,这需要政府方面加大财力投入;民间养老机构和养老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需要政府方面以财政税收和政策性的优惠予以支持;短期内这个困局将较为突出。一边是公办养老院排长队、住不进,一边是床位流动率低。老年人口持续上升,养老院、养老床位等公共养老资源却十分有限,这样一来,那些养老需求最急迫的老年人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研究问题后,我们认为因该先让最需要照顾的老人优先入住。
上海公办养老院每年有40%左右的流动率,这相当于腾出了很多空间给排队的老人。原来,上海推出了一个叫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评估办法主要借鉴国际通用的评估工具,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再根据得分高低,确定哪些人员能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那么,作为地处上海的五角场镇一样可以照搬模式。对申请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给予合理合规的评估。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三类主要情况,以及认知能力、年龄和特殊贡献三类附加参数。
这样一来,失能、空巢、高龄和经济困难老人就可以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确保社会福利资源公平使用。而对机构本身发展来说,这相当于,资源紧缺的公办养老机构有了自己明确的定位,他们服务的就是最需要照顾的老人。
当然目前,民间慈善组织承载养老功能也极为可行,政府应大力倡导并给予相应的支持。而作为镇政府也应该积极配合予以指导和帮助。(三)关于居家养老的完善和推广
由于五角场镇用地紧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养老床位级相关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居家养老服务应逐步加大推行,积极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大招募培育社区志愿者从事日间照料、精神慰藉、日托护理、家政服务等多种服务。还可开展家庭病床和上门诊疗等服务,为全区老年人建立一年一度的健康档案。同时要加大政府层面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各部门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强化舆论媒体的宣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当然还必须要尽快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因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长期和关系千家万户的工作,要使该项工作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政府要建立投入机制,对它的投入应列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畴,政府尽量每年核拨一定额度的启动经费及运行经费给镇政府或社区。并由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五角场镇街道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套资金,为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提供财力支撑。最后,一定要加强业务培训,为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提供专业人员。
这样做,从一方面也的确可以减轻老年人养老床位紧张和不足带来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能对老年人养老人群经行一定的合理分流。能使一部分尚有一定自主能力的老人可以拥有更多的个人生活空间和社交活动空间。在五角场镇该模式目前也正在大力推广建设中。
致 谢
在写作毕业论文中我得到了杨浦区五角场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的大力协助,他向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同时指导老师也悉心指导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特此感谢!
第二篇:为老服务工作典型材料(通)
“为老服务优秀社区”创建汇报材料
**市***社区
(20**年**月**日)
**社区地处****,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设*个村,现有住户**户,**人,60岁以上老人共**人,占辖区总人口的**%。其中:60--69岁老人**人,70--79岁老人**人,80--89岁老人**人,90岁以上老人*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其中离退休老干部21人(离休**人,副县级以上**人,正科**人,副科**人)。近年来,针对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的趋势和辖区内老年人多的实际,我们始终把为老服务作为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体现,作为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强化落实,为老服务各项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
一、健全组织,建立为老服务工作制度,为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提供保证。在原有为老服务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为老服务优秀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八有五好”为目标,全力推动为老服务工作提档升级。一是及时成立了社区为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副书记、社区副主任任副组长,专门安排一名进村进社大学生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成立了老干部工作党支部两个,爱心黄丝带服务工作小组一个,并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做到了各项活动有记录、有总结。二是通过上 1 门实地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辖区内老人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调研摸底,并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按离退休老干部、低保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特困老人等进行分类,确定服务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将重点服务对象分成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瘫痪老人三类,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及遗属服务、需求信息档案**份。三是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社区为老服务工作计划,并结合网格化管理,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口居住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的提出服务对策。同时,建立了为老服务学习、走访慰问、活动、特困帮扶等八项制度,推动为老服务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二、夯实基础,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为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社区依托辖区内各类资源,大力推进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为老服务新格局。特别是在开展“为老服务优秀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通过与**积极协调争取,投资**万元,将***原职工活动室改建成了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通过粉刷翻新、充实学习资料,建成集学习、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室**间,利用原职工活动中心活动设备,建成老干部活动室*间。为了给老年人活动提供更多室外活动场地,社区与市**积极协调,对辖区内***小广场进行了扩建,使老年人室个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同时,不断强化为老服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了敬老助老服务队、2 便民利民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为了提升社区服务老干部的能力,今年,我们积极探索实行了激励促进机制,实行通报表扬、授予荣誉以及物质奖励等形式,鼓励社区干部报考养老护理员,以此推动为老服务人才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结合“多元文化社区”的品牌创建,我们结合不同老年人群的兴趣爱好和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以老年人精神慰藉为主的精神赡养服务,为老年人搭建文化娱乐平台,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四个就近”的原则,在社区成立了***老年健身队和快乐老年健身队,主动邀请老干部、老党员参与。在今年,我社区举办了*第二届社区健身操比赛中,**老年健身队精心编排的健身操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结合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对社区老干部进行了一次普遍性的走访,召开老干部座谈会**次,广泛征求老干部们的意见建议,让他们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老干部的各种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让老干部以身说法,影响带动周围党员、群众,通过参与使老人们即得到了锻炼,又得到了快乐与健康。同时,积极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除老干部晚年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让老干部在社区安度晚 3 年。坚持做到了“三个到位”、“六个必访”。“三个到位”即:管理到位,建立了社区老干部档案,落实社区老干部联系人;制度到位,制定定期关心、定期走访、定期会议制度;服务到位,围绕老干部的需求,确立服务项目,落实服务人员,为老干部提供各种生活便利服务,满足老干部的精神需求。“六个必访”即:生病住院必访、生日寿辰必访、新春佳节必访、生活困难必访、矛盾纠纷必访、丧葬大事必访。社区还充分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开展节日慰问、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的救助孤寡困难老人活动,做好孤寡老人的救助服务。今年以来,通过电话访问和入户走访共计***多人次,累计发放慰问金**万多元,接待心理咨询**人次,为老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次。组织志愿者每周四、周五到独居老干部家中定期与老人交谈,使独居老人的精神得到慰藉。并对辖区内***位独居老人给予政府资助居家养老服务,实行“一对一”的结对服务,对所有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登记,每半月报一次平安。为发挥老干部政治资源优势,我们建立了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青少年关爱室,成立了“五老”队伍,创新开展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的老干部还自愿担当治安巡逻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矛盾调解员等义务岗位,为平安和谐幸福社区的创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我们在“为老服务优秀社区”创建活动中的一些做法,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到位,通过这次与同行们的交流,我们将 4 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懈努力,全力推动“为老服务优秀社区”创建活动上台阶、上水平,让广大老干部们满意、让社区所有服务对象满意。
第三篇:为老服务调研
2007年湖南社区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吴海光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民生精神,了解湖南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现状,推动社区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努力完成本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奋斗目标,在湖南社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由社会保障科牵头,组织了一次对全社区为老服务现状的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先后对社区助老服务社、特需服务社、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敬老院等机构展开实地考察,召开了相关专题座谈会。
一、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以及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其养老规模和能力明显不足,加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社区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中的重要载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同时,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些都要求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城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 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的有限性,使得养老保障服务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服务项目少等不足;同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以及老龄化速度快的现实,也使得社会养老保障系统的养老规模和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府将原本属于社会的大部分经济和社会职能剥离;同时,随着单位制的解散,原有的单位养老功能从企事业单位中脱离。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完全,社会无法承接这部分被分离的职能,因而,这部分职能就理所当然由社区来承担,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服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大局,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湖南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一)基本情况
湖南街道是全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527人,占街道总人口28.2%,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有3853人,占老年人口26.5%,独居老人2375人,占老年人口16.3%,离休老干部1160人,占老年人口8%,呈现老龄高龄化。近年来,我们把社区老年事业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臵,改进为 老服务方式,健全为老服务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共同参与”老龄工作新格局。
(二)发展现状
1、党委领导,把抓好老年工作看作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社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事业,制订《湖南街道贯彻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湖南街道关于进一步开展纯老年人家庭结对关爱行动的意见》,形成比较完善的老年生活保障机制;健全为老服务三级网络,建立了湖南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在街道、居委、居民楼三个层面形成了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
2、政府主导,加快老年事业发展
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湖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湖南助老服务社、湖南特需服务社,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注重老年教育,开设形式多样的学习班,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关注特殊群体,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社区老干部服务网络;搞好老有所医,健全卫生工作网络,完善医疗保健体系。
3、社会支持,筑起社区助老爱心网
构建“助老爱心网”,积极发动志愿者与困难老人结对帮困,目前,已有1887名社区志愿者与社区老人结对;构筑社区医疗服务网、生活关心网和帮困服务网,发展社区为老服务等公益设施,建立两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点;提供理发和餐饮服务,为1500位独居老人发放餐饮券或餐饮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
4、共同参与,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挖掘老年人优势,发挥老年人特长,聘请政治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广泛的老干部指导、监督社区政治经济建设;聘请艺术修养高、文化内涵深的老艺术家参与、指导社区文化建设。
(三)面临问题
1、社区资源紧缺,分配不合理。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缺口大,资源紧张,例如社区敬老院只有老年人床位数66张,仅占老年人口的千分之四,远远低于按照“9073”的标准(3%:7%:90%的养老比例模式,即3%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7%的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90%的老年人需要家庭养老);此外,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人配膳中心和日托所等场地严重缺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管理不善,缺乏协调,各自为政,造成本来就比较有限的服务资源又大量闲臵、浪费。
2、调查研究不充分。了解老年人实际需求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不同的老年人实际需求不同,我们应当根据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实际需求的掌握程度将严重影响为老服务质量。但是目前我们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掌握情况不如人意,例如在特需服务工作中,由于对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状况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因此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导致在工作中出现部分拥有保姆、非独居等无特需关爱需求的老年人也列入特需服务范围之内的情况,使得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
3、宣传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是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致使社区养老事业仍处于政府主导状态,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具体工作中宣传工作不充分,例如在居家服务中,由于缺乏对居家服务员性质和服务内容的宣传和解释,导致许多老人简单地将助老服务员与普遍的家政保姆等同起来,对助老服务员不够尊重,个别的还存在打骂的现象。
4、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参与为老服务建设的积极性仍然不够,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的为老服务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
6、专业人才缺少。目前,活跃在养老助老服务中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很多工作如医疗保健、护理老人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尽管我们的为老服务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但由于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并不理想。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匮缺,不仅影响了为老人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三、湖南社区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社区发展将社区养老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共建共享;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作用,整合资源,发掘潜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参与,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工作局面。
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原则。社区养老是一项福利性事业,因此要继续坚持以政府主导社区养老事业,同时,社区养老是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所以,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养老事业建设中来。
2、坚持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原则。“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主要养老方式,“尊老敬老,偕老扶幼”也一直是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传统民族美德;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综合国力仍然有待提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相比,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国家养老,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
3、坚持社区养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原则。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与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支持,社区只有拥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环境,充足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敬老爱老文化,社区养老事业才能良性发展;同 时,老年人也常年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发展在社区,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对社区建设构成一定的影响,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社区文明和谐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此,必须把社区养老事业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来,统筹规划,使社区养老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坚持全方位服务和因人而异相结合原则。湖南社区是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多,文化素养和经济生活状况不一而同,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人而异,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5、坚持为老服务与发挥余热相结合原则。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老年人又具有经验丰富、空闲时间多的优势,为此,我们在做好为老服务的同时,也要为老年人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利用老年人的智慧,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调研,深入基层,切实掌握老年人实际需求
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获得正确认识、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毛泽东曾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湖南社区是一个开放型社区,老年人基数大,来源多,因而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参差不同,差异较大,其实际需求也纷繁复杂。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对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争取主动、准确地掌握老年人的真实情况和根本需求。在具体调研中,要注重“求实”: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奔向第一线,掌握最新动态,了解真实情况;要注重“创新”:不断发现老年人的新问题,研究老年人的新情况,开辟为老服务新思路,总结为老服务新方法;要突出“重点难点”:紧密围绕独居老人、困难老人和残疾老人等重点、难点对象,广泛深入、周密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二)政府主导,加强领导,全面统筹和推进为老服务事业 由于社区养老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事业,加之公民社会发育不完全,社会养老的条件不成熟,因此,政府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社区养老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街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社区养老事业认识越正确,推行社区养老事业的行动就越自觉。为此,要加强对为老服务事业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引导和帮助群众特别是广大街道干部提高认识,消除疑虑,打破习惯势力与传统落后观念的束缚,增强信心,排除障碍,提高自觉性与责任感。
2、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资金是行动的保障,目前湖南街道在为老服务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04年2万,05年4万、06年24万,07年达到45万,但是基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基础设施的欠缺、投资主体的单一以及社会为老服务力量的缺失的现状,街道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适当增加补贴,为社区为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与其他街道相比,目前湖南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缺口大,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为老服务的质量,例如:社区老年活动室面积小,无法正常有序开展老年活动;社区缺乏统一的老年配膳中心、托老所场地,无法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由于湖南街道原本就存在土地资源紧缺、地价高的问题,因此,要专门建立托老所或者配膳中心等基础设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街道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的利用率;对于有些资源可以根据“时间差”反复利用,比如:老年活动室在非用餐时段供老年人活动,在用餐时段可以作为配膳中心;同时,在有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腾出空间,用我们的“空间”换取老年人的“舒适”。努力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
4、发挥街道各部门积极性。社区养老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不仅需要民政部门积极发挥领导作用,而且需要街道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为此,在继续加强民政部门领导作用的同时,其他各部门要在思想上提高对社区 养老事业的认识,工作中加强对社区养老事业的支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工作。
(三)整合资源,创造合力,开创为老服务新局面
社区养老事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更需要广大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此,必须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求,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入。
1、加大“敬老爱老”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养老”良好氛围。目前,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对社区养老事业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为此,街道要充分利用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采取经常性宣传和节日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宣传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走进社区,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宣传阵地,贴近群众,广为宣传;三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社区中形成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2、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引入为老服务市场机制。在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福利性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将之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老年人照顾服务业,鼓励个人和社会各企事业团体走进社区兴办各类老年人服务机构,并对那些愿意在社区建立这种服务机构的投资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3、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社会力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平台的缺失,很多社会热心人士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缺乏为老服务平台而无法提供服务。为此,街道必须加快搭建为老服务平台,努力构建服务载体,组建诸如救助社、慈善爱心委员会等慈善机构,为发挥社会热心人士力量创造舞台。
(四)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需求
湖南社区老年人口众多,需求不一,为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社区生活照料服务。一是高龄老人、非自理老 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低龄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因此,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还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三是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四是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
(五)丰富内容,严格标准,完善为老服务工作机制
丰富为老服务内容。要做好“生活照料服务”,从买菜、洗衣、做饭等做起,做到体贴入微;做好“健康关怀服务”,为老年人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老年人健康;做好“精神关爱服务”,从陪老人聊天、读书读报、散步、逛公园、看电影做起,排解老人心理孤寂;做好“求学服务”,办老年学校,建图书馆,开设老年课堂,讲授法律知识、健康知识,丰富老年人生活;做好“法律救助服务”,解答老年人提出的法律问题,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好“平台搭建服务”,发挥老年人一技之长,使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服务社区。
严格为老服务标准。首先,要明确为老服务对象:每一项措施的出台必须明确规定其服务对象,严格准入制度,以免造成财政上的困难和社会上的不良效仿。其次,要确定为老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同时做好服务标准和内容职责的宣传,让广大老年人了解服务性质和内容,避免造成对服务性质的误解。最后,要明确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规定服务时间,服务频率,形成标准服务流程。
(六)准确定位,合理发展,正确处理“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 的关系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养老服务,必须对其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如果把社区养老放在主要养老方式位臵上,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将不堪重负。同时,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可见,“家庭养老”具有社区养老无法替代的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努力构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针对目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子女养老责任感日渐缺失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加大“孝行文化”的宣传力度,以老年节为契机,宣扬“扶老携幼,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同时树立典型榜样,发挥榜样力量,示范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敬老爱老,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有机结合,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七)加强交流,开拓眼界,提升为老服务内涵
要开拓眼界,拓宽领域,放眼全上海乃至全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努力向其他社区学习社区养老经验。例如,康健社区“社区养老事业”走在徐汇区前列,其硬件设施健全,不仅拥有助老服务社、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本设施,而且还拥有托老所,老年人配膳中心等特殊服务机构。当然,湖南社区的现实状况不允许我们另辟场地建立托老所、配膳中心等基础设施,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康健社区的这种服务模式,利用现有资源来建立相应服务设施。
(八)加强培训,拓展训练,提高为老服务技能
为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对为老服务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养护员的素质。要建立社区实习基地,请专家教授对为老服务员进行培训;要规范培训内容(包括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老年心理特征、老年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职业道德规范等几大类),规定培训时间,并且组织定期考试巩固培训知识,同时为考试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结语 关注老人的今天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明天。湖南社区养老事业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相信,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社区的为老服务事业将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体制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为老服务新格局,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四篇:为老服务培训计划
据自治区老龄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社区服务大体包括:供养和生活料理服务、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参与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及其它方面的服务。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
·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
·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
·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
·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
·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
·推广 | 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独家: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中国
[日军国主义不会复活][中华民族自信心重建]
·深度 | “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 | 美军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
·博客 | “砖家”点评快女 赌城结婚的明星
·互动 | 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广 |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 即获QQ会员
供养和生活料理服务:一是街道、社区提供长期性和临时性养老(托老)场所,如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日托站、老人食堂等;二是成立老人家庭服务帐,上门帮助料理生活;三是资助老年人活动辅助器材;四是进行适当的康复医疗知识教育和咨询,使家庭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问题和需求;五是在社会服务业中,增设老年人生活服务点,如老人商店、专柜等,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方便。
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建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并建立80岁以上寿星老人健康档案向老年人提供常见病的护理和治疗。
教育服务:开办各类老年学校、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再学习、再教育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
社会参与服务:为老年人晚年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条件,如加强老年人和青少年以及社会的联系,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在公共场所、桥梁、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要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设施;组织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技术服务部、科学技术咨询服务部、老年人协会,义务协助和参加街道居委会工作等。
文体娱乐服务:兴办各种文体娱乐设施,组织老年人成立各类协会、研究会,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如建立老年人活动室、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书画社、旅游服务部、戏社等。
其它方面的服务:如开办老年婚姻介绍所,帮助老年人再婚和重建军爱听,并在就医、乘车、旅游等方面提供优先照顾老人服务。
目前,我国60岁以
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5亿,其中44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区,老年化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社区作为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成为养老服务社会化在城市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在养老服务领域大胆创新,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据介绍,全国各地通过兴建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使社区老年人享受到了收养服务;通过举办老年学校、老年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帮助社区老年人尽快适应老年生活;组织老年人投身社区服务,成立各种老年协会,开展互帮活动,以老助老;一些医疗和福利机构还利用自身优势,在社区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咨询站等,常年为体弱多病和伤残老年人服务。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提倡社区为居家的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的“空巢”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为老服务业务。
老年人日间照料,是一种介于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新形式,对于社会众多独居、“空巢”老年人来说,由于退休金不高,加之老人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他们宁肯“独守空房”,也不愿到养老院。而对于一些子女工作繁忙,白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来说,“日间托老”也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养老服务方式。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的建立不仅为政府减轻了压力,也使老年人切身受益,为社区养老事业搭建了新的平台,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老年人日间照料为满足养老多样化需求,拓展老人日间照料空间,开展服务项目有: 医疗保健服务载体,开展老年人医疗咨询、保健讲座和理疗康复服务;文化服务载体:让老年人享有阅览图书、书法绘画、歌舞培训、打牌下棋等文体服务,组织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社区老年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咨询指导、上公开课等形式,解决老年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培训服务载体:以社区老年课堂为主阵地,聘请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公益课堂义工讲师团,对老年人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等各类知识。
还为老人提供用餐、午休、康复等服务。老人可以早上来,晚上回去,中午在这儿吃饭、休息,还可以在里面聊天、看电视、打牌,日间照料站也可以派人陪老人外出散步逛街。如果老人身体不适,日间照料站应请社区医生给老人治疗,日间照料站还应当邀请志愿者为老年人们提供各种义务服务。在收费标准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收取老人们最低的费用,让老人们享受到最优质服务和精神慰藉。
服务内容
供养和生活料理服务:一是街道、社区提供长期性和临时性养老(托老)场所,如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日托站、老人食堂等;二是成立老人家庭服务帐,上门帮助料理生活;三是资助老年人活动辅助器材;四是进行适当的康复医疗知识教育和咨询,使家庭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问题和需求;五是在社会服务业中,增设老年人生活服务点,如老人商店、专柜等,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方便。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建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并建立80岁以上寿星老人健康档案向老
年人提供常见病的护理和治疗。教育服务:开办各类老年学校、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再学习、再教育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社会参与服务:为老年人晚年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条件,如加强老年人和青少年以及社会的联系,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在公共场所、桥梁、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要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设施;组织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技术服务部、科学技术咨询服务部、老年人协会,义务协助和参加街道居委会工作等。文体娱乐服务:兴办各种文体娱乐设施,组织老年人成立各类协会、研究会,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如建立老年人活动室、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书画社、旅游服务部、戏社等。其它方面的服务:如开办老年婚姻介绍所,帮助老年人再婚和重建军爱听,并在就医、乘车、旅游等方面提供优先照顾老人服务。
编辑本段同名网站
相关背景简介
中国老年服务网是民政部、国家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公益性网站,网站于2009年10月26日(九九重阳节)正式上线运营。通过旗下老年产业联盟、老年一卡通联盟、诚信联盟,形成了“网盟联动”模式,组合传播的独特形式。中国老年服务网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大力发展中国老龄事业的中心思想,积极深入“十一五”规划关于开发老年产品和老年服务产业的精神,促进老龄产业、加速和谐发展;为解决当前老年产业供求不均,市场规划缺失的矛盾,扶植老年产品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带动老年公益事业的长足进步为己任。网站依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健康基金管理委员会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相关政策支持,以其独特的受众精准性、内容洞察力、平台整合力、及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成中国最权威的商品、服务和信息综合门户老年服务平台。
网站宗旨
解决老年产业供求不均,市场规划缺失的矛盾;扶植老年产品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带动老年公益事业的长足进步。
涵盖范围
老年行业B2B电子商务、老年行业品牌招商、老年养生旅游、老年公益、老年社区服务、助老信息服务、家政中介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
网站功能
1、老年公益捐赠频道:通过中国老年服务网的这个网络平台,与中国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帮助更多的贫困老人、孤寡老人和需要救助的老人。
2、老年行业B2B电子商务功能:为老年行业产品生产商提供先进即时的交流交易服务平台。
3、老年行业品牌频道:解决当前老年用品厂商无序的现状,为厂商和加盟人士提供了解、交流、选择的平台。
4、老年养生旅游频道:为老年人提供异地养老、休闲度假服务。推荐选送当地条件较好,服务优异的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疗养院、福利院等作为网络接待机构,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服务。
5、老年乐园、老年博客、老年论坛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交流平台,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各类需求。
第五篇:为老服务协会典型材料
为老服务协会典型材料
一、依托“334”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一)“三社”互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老服务。即社工机构、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力量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协作共赢,成果共享。协会与政和园社区协商共用1500平方米活动阵地,共同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和维护工作。阵地设有日间照料室、老年人幸福驿站、棋牌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演艺大厅等为老服务场所,可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协会通过公开招标,从理发、家政、维修、送餐、送医等方面与7家服务商签订了长期、全面的助老合作协议,规定服务细则,并对其所承接的服务开展中期和终期评估,对于违反合作协议的,解除合约并重新确定服务合作商。并与服务合作商洽谈,以集团消费、引入竞争机制等形式降低服务成本,通过合作宣传、互惠双赢来增加无偿服务项目、减免服务付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老服务。协会还与服务对象、社工人员分别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居家养老服务达到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并严格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仪容仪表等方面做出规定,倡导服务人员将“用爱心、真心、热心为每位老人服务”做为服务宗旨,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二)“三工”联动,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特色化“五助”服务。即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义工志愿者优势互补、交叉协作开展服务。协会110名社工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老人难题,提供专业化服务;40余名社区工作者开展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落实政策等多样化服务;180余名义工开展环保、巡逻、助老等特色化服务。协会还根据工作人员的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了18支各具职能的服务队。“三工”深度融合、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同步服务,为受助老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医“五助”居家养老服务。在“三工”的共同努力下,协会利用5个月的时间完善了基础数据库。重点针对乌兰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服务需求进行了广泛的摸底调研,通过收集、整理、归类各类调查问卷,建立了《鄂托克旗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框架)》,完善了包括居家养老、司法援助、心理咨询、日间照料等为老服务项目,建立了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确定了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为协会开展为老服务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完善了群众需求信息数据库。及时与乌兰镇各社区对接,了解各楼、户、人等各类信息,发放了需求征集表、调查问卷、服务申请表等共计3000余份。经统计,共有符合协会提供无偿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老年人213人,目前已有12名老年人与协会签订了服务协议。
(三)“四大”体系,提供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即构建“以人才发展体系为支撑、制度保障体系为依托、满意度评估体系为标准、多元服务体系为核心”的运行体制。对各类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轮训,鼓励其考取社工资格证书,并吸纳优秀社工人才,形成良性人才发展体系,保障协会长远发展。使各类人才各尽所能,构筑多元服务体系。此外,协会还成立了由协会社工、考评小组和第三方共同组成的评估小组,依托上门服务、激励保障、服务评估、满意度测评等制度,构建了制度保障体系和满意度评估体系,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和服务价目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保证服务规范、到位。
二、充分利用活动阵地,不断深化为老服务内容
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成立以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与需求,积极开展特色化服务。一是充分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幸福驿站、棋牌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大厅等阵地优势,开展文化娱乐、康复健身、健康讲座等精神文化活动。二是积极联系辖区内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周期体检、健康咨询、医疗保健等专业服务,通过与辖区内个别理发店、超市、饭店等协调沟通,建立老年人优惠定点服务点。截至目前,协会共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20余次;通过与卫生服务站积极协调,给千余名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并为符合受助条件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三百多张爱心理发卡和一千多张为老服务代金券;先后组织30多名社工、20多名志愿者对老年人开展了200余次上门服务。
三、加大为老宣传力度,不断拓展为老服务领域
为使更多的居民关心老年人,了解老龄化状况,协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一是上门为辖区老年人宣传我旗高龄津贴发放、残疾、贫困老年人补助政策,确保老年人及时享受到各项惠民政策。二是定期组织辖区老年人参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学习,提高老年人的法律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是针对一些空巢、独居、孤寡、残疾等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老年人,招聘社会工作者定期上门为他们提供打扫卫生、代购、读报、聊天等人性化服务。四是以志愿者结对帮扶的形式,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贫困老年人,送上礼品及慰问金。五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为辖区老年人过老人节,为部分高龄老人过生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为老服务内涵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协会于20**年5月组织社区有文艺爱好和特长的老年人成立了老年文艺团和老年秧歌队,每周一三五定期组织老人们在社区三楼多功能演艺大厅进行排练。在每年的重要节日、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组织老年文艺队为居民演出,每年为社区居民演出不少于4场次。他们还先后到木凯淖尔镇、棋盘井镇演出30多场次,因为节目内容贴近生活,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年7月,协会组织成立了老年广场舞队,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全旗各类广场舞比赛。协会还经常组织老人进行书法、棋牌等益智类游戏的比赛,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健康讲座、座谈会,动员有活力的老年人参加文化、宣传等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让他们能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
五、下一步发展思路
当前,我旗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口数字每年都在增长,而为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坚持贯彻落实下去,才能真正产生实效。为此,协会抱着打持久战的思想,迎难而上,力争在资金、人员、组织上保证养老服务工作长期有效推进。
(一)加强对外宣传,强化公众监督。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活动,加深社区居民对为老服务的概念;广泛宣传为老服务理念,发动志愿者深入每个家庭,引导鼓励经济条件较充裕的老人自愿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建立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网站及管理系统,方便群众了解服务内容、查询服务情况、周知服务动态,同时坚持月报信息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协会工作动态、服务信息和工作计划。三是是注重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载体,广泛宣传协会为老服务工作的做法、成效,并在乌兰镇1-2个社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为老服务宣传册,提升群众关注度、知晓度和参与性。四是总结、提炼协会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鄂托克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论,打造鄂托克为老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品牌。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服务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协会今后要在完善培训制度,细化培训内容上下功夫,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为老服务相关培训。重点学习为老服务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三)加强政策吸引,扩大招聘范围。协会将重点面向辖区单位、党员队伍、大学生、团员等队伍招聘助老社会工作者,吸收一批乐于奉献的低龄老人、中青年群众,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拓展为老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为老服务领域。今后,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的优势,努力构筑一个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温馨和谐的养老环境,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