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3
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作者:侯自强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然而我们周围的老师许多一直沿袭传统的备课模式: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书,抄抄写写就成了自己的备课笔记。也许十几年书教下来,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观,甚至在我们周围有的老师干脆拿出旧的备课笔记本抄一下,那样就算备课了。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
一、教师备课的现状和背景
在实际工作中,对备课工作的态度及管理,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废除教案的呼声不断。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关于教案的要求有很多,在条条框框中形式主义的成分居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为了保持备课本的整洁、保持书写规范„„,使得写教案蜕化成了一项机械、呆板的体力活。由此对写教案产生了反感,认为是一项负担,极想摆脱,要求彻底改革,废除教案的呼声经常听到。
2、抄写教案的现象不少。一种是抄写别人的教案。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教师备课手册,且都是名师、特师的作品,仔细翻翻,确有许多精妙之处,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刚上岗的老师会有许多启迪和帮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名师特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不可能完全体现在课例中,而且他们的教案都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如果备课时,只是一味地抄写,不作研究再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备课有何用?更有甚者,是在课后补抄的,实在误人子弟,荒唐!
另一种是抄自己的教案。常听有的老师讲,这是我当年花了很多心思备的课,现在我可以省省力了,抄抄么好了,反正教材也没有多大的变动。于是一本老教案抄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明白,这样的备课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还有一种是备课于书。有的教师是凭自己钻研,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以此作为自己讲课的教案。但为了应付领导检查不得不另写一份教案,但教案往往只写个简单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课本上。事实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育培养的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不同的人,怎么可能用同一套方法去教育人,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每一位老师都懂得“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那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更应“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3、教学目标有偏差。
教学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总目标服务的。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据此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
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常常会有以下几种不足:
(1)、往往从“应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即可能检测什么就以什么作为目标;
(2)、常常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情感方面的目标,至少是对情感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
(3)、过分强调所谓的“行为目标”的可见性、可测量性,阻碍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4)、往往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掌握),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体验。
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系列文件,在这种形势下,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减时增效”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教师课前务实高效的集体备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与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以为小学集体备课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现就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共享。
2、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日趋激烈的广阔竞争背景下,个体的优势已显得力不从心。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将一步步得到质的提高。
3、有利于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前都要精心准备,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如对某一教材内容的教法、学法、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和处理等。
4、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通过集体备课,一个人的备课资源与成果同时供多人享用,这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5、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专长各有不同,集体备课时大家围绕某一教材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这样的举措,最终是要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
年轻教师喜欢年长教师的丰富经验,年长教师喜欢年轻教师的思维,“集体备课制度”,对顺利实施新课程,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搭建了一个舞台。
总之,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环节是集体研讨,前提条件是教师个人的思考、分析;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集体备课的困难和问题
集体备课在学校实施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组织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局面。
当前,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 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流于形式。会形成以下现象:
(1)、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2)、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3)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4)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否则,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集体备课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2)、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3)、制定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方案。
1、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3、集体备课的实施步骤。
五、集体备课的质量保证和实际效应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 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六、集体备课的考核与管理
教师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把握新课标、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当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保证。
1、做到“三定”和“五备”: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解决研讨小专题,提出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2、各小组均设一名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主持本组的备课活动,并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每次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气氛、有所得。
3、每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主备人,主备人必须提前做好研讨交流的准备工作,必须要有说课稿、教案初稿。(将教案初稿打印好,在集体备课时发至每个教师手里,以便于讨论修改。)
4、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在集体备课时要围绕重难点的确定、突破方法,例题、作业的选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方法、技巧等各方面开展积极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5、集体备课不能走形式,做样子,要突出针对性、预见性、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以学定教。要避免搞“拿来主义”的依赖性,杜绝把集体备课活动的做法变成一人写教案,大家“受益”现象的发生。
6、集体备课活动时,先对前面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总结好的做法。然后围绕本次研讨的重点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进行研讨,各教师要做好笔记。
7、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言,各抒已见,表明观点和看法,不得做与备课无关的事,不说与备课无关的话,做到有话题、有见解、有创新、有作用、有笔记。对没有笔记或笔记记录不认真的教师,将全乡通报批评。
8、中心发言人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以予展示,加以推广,在集体评议中,争取有所发展。
9、备课活动必须全员参加,严格考勤制度,实行签到签退制,任何人不得缺席、迟到和早退,确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向备课组请假。
10、备课形式要力求创新,教案要突出个性特征,树立本组特色,形成品牌优势。
11、学期末,中心校组织对各备课组的工作进行评比,将评出两个优秀备课组,每组评出一名优秀备课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篇: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作者:侯自强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老师许多一直沿袭传统的备课模式: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书,抄抄写写就成了自己的备课笔记。也许十几年书教下来,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观,甚至在我们周围有的老师干脆拿出旧的备课笔记本抄一下,那样就算备课了。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
一、备课的现状和背景
在实际工作中,对备课工作的态度及管理,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废除教案的呼声不断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关于教案的要求有很多,在条条框框中形式主义的成分居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为了保持备课本的整洁、保持书写规范„„,使得写教案蜕化成了一项机械、呆板的体力活。由此对写教案产生了反感,认为是一项负担,极想摆脱,要求彻底改革,废除教案的呼声经常听到。
2、抄写教案的现象不少 一种是抄写别人的教案。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教师备课手册,且都是名师、特师的作品,仔细翻翻,确有许多精妙之处,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刚上岗的老师会有许多启迪和帮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名师特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不可能完全体现在课例中,而且他们的教案都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如果备课时,只是一味地抄写,不作研究再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备课有何用?更有甚者,是在课后补抄的,实在误人子弟,荒唐!
另一种是抄自己的教案。常听有的老师讲,这是我当年花了很多心思备的课,现在我可以省省力了,抄抄么好了,反正教材也没有多大的变动。于是一本老教案抄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明白,这样的备课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还有一种是备课于书。有的教师是凭自己钻研,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以此作为自己讲课的教案。但为了应付领导检查不得不另写一份教案,但教案往往只写个简单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课本上。事实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育培养的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不同的人,怎么可能用同一套方法去教育人,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每一位老师都懂得“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那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更应“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3、教学目标有偏差
教学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总目标服务的。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据此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
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常常会有以下几种不足:
(1)、往往从“应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即可能检测什么就以什么作为目标;
(2)、常常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情感方面的目标,至少是对情感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
(3)、过分强调所谓的“行为目标”的可见性、可测量性,阻碍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4)、往往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掌握),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体验。
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系列文件,在这种形势下,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减时增效”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教师课前务实高效的集体备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与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以为小学集体备课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现就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共享。
2、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日趋激烈的广阔竞争背景下,个体的优势已显得力不从心。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将一步步得到质的提高。
3、有利于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前都要精心准备,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如对某一教材内容的教法、学法、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和处理等。
4、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通过集体备课,一个人的备课资源与成果同时供多人享用,这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5、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专长各有不同,集体备课时大家围绕某一教材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这样的举措,最终是要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
年轻教师喜欢年长教师的丰富经验,年长教师喜欢年轻教师的思维,“集体备课制度”,对顺利实施新课程,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搭建了一个舞台。
总之,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环节是集体研讨,前提条件是教师个人的思考、分析;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集体备课的困难和问题
集体备课在学校实施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组织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局面。
当前,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 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否则,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实,集体备课的本义在于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就了教师。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为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 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独具匠心”,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案、手段来施教,创造性加以发挥、拓展,而不能由集体备课一包到底。
四、集体备课组织和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应坚持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含优质研讨课)。
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在开学第一周完成): ①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 ②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③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④选择授课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⑤做好教具和各种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⑥确定课程的评价和考核方式。
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要求在上本单元前一周完成):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 教学重难点;
②根据本单元的重难点,确定教学详略部分和教学活动的序列;③研究本单元的教学方法;
④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⑤以单元为单位,把听、说、读、写、练、实验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恰当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最后写出教案。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
1、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四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同一单元评价测试。(3)五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4)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5)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6)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中心发言人初备——集体备课——个人再备。备课组一般要提前一周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3、集体备课的实施步骤:
(1)开学初,备课组长要组织备课组进行学期备课,并做出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
(2)在集体备课前,中心发言人要深入分析、研究本单元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知识联系,单元教学目的和三维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备课组教师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异议处相互讨论,确定最佳方法。在此基础上中心发言人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单元和课时教学共案。
(3)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进行三次备课,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为上好课做好充分准备。(4)同备课组教师跟踪听课、评课。(5)课后备课组教师认真写出教学反思。
五、集体备课的质量保证和实际效应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 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上学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同题异构”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几位老师集思广益,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教案。不同执教者再结合个性特点,修改教案,反复试验,最后成功展示。其他几位教师全程参与视角、展示过程,过后各人作了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浅。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 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六、集体备课的考核与管理
教师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把握新课标、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当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保证。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做到“三定”和“五备”: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解决研讨小专题,提出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2、各小组均设一名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主持本组的备课活动,并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每次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气氛、有所得。
3、每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主备人,主备人必须提前做好研讨交流的准备工作,必须要有说课稿、教案初稿。(将教案初稿打印好,在集体备课时发至每个教师手里,以便于讨论修改。)
4、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在集体备课时要围绕重难点的确定、突破方法,例题、作业的选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方法、技巧等各方面开展积极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5、集体备课不能走形式,做样子,要突出针对性、预见性、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以学定教。要避免搞“拿来主义”的依赖性,杜绝把集体备课活动的做法变成一人写教案,大家“受益”现象的发生。
6、集体备课活动时,先对前面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总结好的做法。然后围绕本次研讨的重点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进行研讨,各教师要做好笔记。
7、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言,各抒已见,表明观点和看法,不得做与备课无关的事,不说与备课无关的话,做到有话题、有见解、有创新、有作用、有笔记。对没有笔记或笔记记录不认真的教师,将全乡通报批评。
8、中心发言人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以予展示,加以推广,在集体评议中,争取有所发展。
9、备课活动必须全员参加,严格考勤制度,实行签到签退制,任何人不得缺席、迟到和早退,确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向备课组请假。
10、备课形式要力求创新,教案要突出个性特征,树立本组特色,形成品牌优势。
11、学期末,教委组织对各备课组的工作进行评比,将评出两个优秀备课组,每组评出一名优秀备课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三篇:浅谈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张河中心小学-----李迎春
[摘要]在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整体状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高效的推行集体备课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现状后,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尝试与探索,归纳出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评价机制、备课流程等三个方面的落实策略。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改;高效课堂;导学案;有效策略
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处于摸索和尝试探索阶段;老年教师未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再加上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时间一长,致使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长期填鸭、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捷径。在此种落后的状况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农村学校高效地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它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形成学校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同时它能凸显优秀教师在本学科中的领军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在合作、探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促使教师加深了对教学行为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互学、互帮、互评的过程,也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几年笔者所处的学校,全力推行农村课堂教学改革,我本人在学校主要负责新课改下集体备课工作的探索研究与推广。我们学校就集体备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农村基础薄弱学校的路子。下面我从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评价、活动流程等方面谈谈集体备课的高效策略。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备课组。备课组是集体备课的最基本单位,成立备课组要根据学校的规模灵活确定。如无平行班的小学校可以年级成立备课组,也可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备课组。有平行班的大学校,可按同级同科成立多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确定一名备课组长,负责本组的协调、组织与管理工作。
2.实行学校行政领导包科制。根据学校行政领导的学科及专业特点,确定一名行政领导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制度。包科领导要参加本科的讨论、发言、督查、审核、评价等全过程。
3.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集体备课只有定时间、定地点,才能为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保证。每次的活动时间一般以1--1.5小时为宜,地点一般定在年级组办公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电子备课室进行。集体备课只有提前确定好内容和主备人,才能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活动开展的有准备、有序、充实、高效。
4.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备”。备课标、备教材、被学生、被设计。新课改下的课型有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等,备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上面的“四备”必须要坚持和思考的。教师只有思研课标,才能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才能找准本课题、本章节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准确的找出本课题的难点、重点。“备教材”有两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对教材的重新组合。比如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的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以便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习更高效;第二层含义是指备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材料,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补充新材料。“备学生”就是“备学情”、“备学法”,所以“备学生”应当是“四备”中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落实。“备设计”是根据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三项内容的思考与探究后,进而提出的对本学段内容的探究活动与训练内容的设计。
5.同一层次班级要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预设,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检测。
6.集体备课活动实行“周前备课制”。即本周备下一周课题内容。
二.确定有效的评价机制
1.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我们不仅要对导学案设计的环节是否齐全、内容是否详细、参与活动的次数等量化指标进行评价,更要注重一些质性指标,如个人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与态度、对集体备课的个人贡献、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对导学案设计的创新与思考等。只有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寻找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备课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要经历“个人初备”、“集体合备”、“个人续备”、“课后补备”等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由包科领导、备课组长等对教师的过程活动进行督查、评价。导学案最终要落实到课堂,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故可在课堂评价表中对导学案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3.个人评价和备课组评价相结合。每个备课组都是一个合作互助的共同体,学校在对个人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与备课组结合在一起,以突出体现团队的合作与依存。对集体备课应付、拖拉、完不成、责任心不强者,应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对活动落实有力、有成效的小组,在评优选先过程中也应优先考虑。
三.集体备课的有效流程
1.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发各学科的“备课指南”。“备课指南”包括课题名称、课时安排、课型、目标、重难点预设、预见性问题设计、备课时间、主备人等。“备课指南”是在学科教师集体研读课标,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总纲,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是在“备课指南”的基础上拓展与创新。
2.个人“初备”。主备课人依据“备课指南”进行个体备课,形成“初案”。教师要立足“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原则,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是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预设学习难点;第二是围绕课堂目标设计怎样突破重难点,怎样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第三是围绕课型和高效课堂环节要求,设计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内容;第四是围绕备课中突显出的问题与困惑,做好集体备课发言;第五是根据课型、课时安排,做好各环节时间的预设。
3.备课组集体讨论形成“共案”。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积极的轮流发言,发言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对课题的知识点、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与情境等的设计;第二是对课堂互动内容的设计;第三是对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的设计;第四是对困惑和问题的交流。通过大家个人见解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形成互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初步形成有共性的“共案”。
4.备课组长进行质量把关后,再把各个“共案”交由个人“复备”,形成“个案”。备课组长要对“共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当各个环节设计合理,活动内容高效、充实时,方可同意个人“复备”。教师个人依据本班的班情、学情、及个人对本课题的理解,通过再思考后,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优质导学案。
5.包科领导的质量把关。包科领导对“个案”进行最后一次审核,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当包科领导的审核通过后,“个案”才能复印,才能下发学生,才能在课堂使用,电子版导学案才能上传校园网,进入学校课程资源库。
第四篇:有效的集体备课
有效的集体备课
数学研修班-----张洪宇
今天我参加了数学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整个过程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学校的张主任与我们实习教师参加了旁听,整个过程在一场真诚、互信、和谐的探讨当中备课的气氛相当轻松融洽。
大家开诚布公的说授课当中的关键点,越说越细,大家又互有补充,互有提醒,互有探讨,又互有疑问,也有互相争吵。有些知识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学生才能接受,在以前授课当中学生出现过的误区等等,大家在探讨中达成共识,如:吴老师说讲《梯形》的第一节课不能对学生做辅助线要求过高,应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金老师接着补充说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自编了两个习题可以设置在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此时我早已经被他们的这种场面所吸引、感动的不能自拔。
他们集体备课流程是这样的:组长制定活动计划,在每次集体备课前提前下发下一周的计划,提前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的分工。集体备课时,要求组员积极发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质量。通过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我认为青年教师得到了成长,其他老师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更准确,教学流程更加清晰。其实集体备课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学生,通过集体备课,统一了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上还少走弯路,同时也看到了老师们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五篇:农村小学集体备课
X庄小学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潘庄小学与时俱进,严格遵循上级指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集体备课模式。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我校通过集体备课,力求每堂课都是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每位老师都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老师。
教师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我校以前主要着眼现成的教案,这是不够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备课,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好方式。要知道,教案一般都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构成。传统的教师个体备课模式是以各自为战和孤立无援为特征,无论在备课质量还是备课效率上都很难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的教学更需要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我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研究。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讲课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共享教学经验、成果、资源的平台,是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的重要体现形式,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在一个教师群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交流是非常宝贵的,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大家共同进步和提高的良好策略。我校认真学习他校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1、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学习新课标、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研究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副插图、每一个习题等的设置目的和指导思想。确定每一课具体的课程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充分研究、争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2、对每节课实行“先分后合”,“合后再分”的备课方法:先分头备课,在集中讨论,确定基本思路后,再由各个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特点制定探究方案具体分别实施。
3、集体备课时,要求反复、深入地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期认知水平,换位思考并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4、课后组织再讨论,各个老师说出上课后的感受。
5、一课一得,促反思,教师将教学中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向大家汇报、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资源共享的目的。
6、检查教学工作,分析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
7、听课后领导与教师共同谈反思。从而提高反思能力。让教师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并做好自我评估,反思后做出自我提高的新一轮计划。
潘庄小学此次集体备课,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教师们认真学习,认真调研,切实做到了每一堂课大家都反复研讨,每一句话都严格品味,集思广益,切实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实践出真理,现将这次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确定任务
首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定了每位老师要承担的学案内容,并就学案的格式作了统一,但可以在基本框架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本人风格和所教学生特点作适当的修改,鼓励创新。
二、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此次集体备课安排了集中讨论和分散独立完成的时间。在集中讨论阶段,我们先就教材内容重难点作了充分的讨论,以指导接下来的学案编制,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独立编制完成后,每天都安排集中讨论时间。在这个阶段,每位老师先将自己完成的学案做一个简洁的介绍,内容包括:适应的学生群体、设计的意图、编写时的困惑等。然后大家自由发言,就这个学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肯定的、需要商榷的、需要修改的、你有什么更好的设计思路等。最后由主编老师借鉴大家的意见再次进行修改。这样,力求编制的学案能够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实现有效教学。
三、主要收获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学案教学。在编制学案过程中,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精神,进一步领悟了新课程的理念,强化了学生主体的观念。同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的有用的资料。
四、集体备课中显现出来的不足
1、在集体备课前期,整体布置不足,有时显得有些仓促。
2、在处理细节时做得不够。
3、有时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五、改进的办法:
1、强化教师们集体备课的意识。
2、做到老师人人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材把握更加准确。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的,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并坚持下去。我们的职责是培养接班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