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四站中学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大四站中学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我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收视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各项收视设备已全部正常投入使用。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和目标要求,结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几大功能,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在教师培训,校本培训,优质资源的接收、下载、利用、为农服务等方面,均作了大量的工作。现着重将我校在为农服务方面(包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培训)所作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转变观念,提高远程教育思想认识
1、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教育功能,我校就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其的组织领导。由校长担任组长,积极和各村委会进行工作联系、协调,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加强学习,认识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也是教育和培训农村广大党员干部、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通过对农村党员干部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对于从根本上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大力开发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二、以“三农”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使他们认识并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农民的生产主要以种植为主。我们便为他们精心安排了有关方面的教育片,坚持进行认真的培训,令人异想不到的是到会的群众观看积极性非常高、气氛非常好,结束时还不停的询问什么时候还会搞这样的活动。都带了笔和纸,他们要将所学的知识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所需。并在观看之后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看见这种情况,我们倍感欣慰.三、认真总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肯定我校远程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二是一些村队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接受较慢,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群众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农业科技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较差。三是由于家庭情况,收看远教节目较为困难,对于全面推进为农服务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我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识到远程教育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下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贫困问题。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广大农村群众贫困的深刻根源,远程教育网络的建成,为各族群众学习文化,掌握农业科技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也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二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党员干部的终身学习体系。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模式,把培训教育送到了“家门口”,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难的问题;日益更新的理论政策、科学技术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以上就是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为农服务方面的进展情况,在工作中我们有所进展,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上级的关怀和领导下,再接再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措施,充分发挥志愿者在计算机和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各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员、操作员的培训,尽快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把此项工作做好。增强党员干部为农服务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2011年为农服务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2011年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本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致富的宗旨,积极实施为农服务项目,以职教中心为载体,以职教师资为后盾,以送科技下乡为形式,构建了多元培训网络,摸索出一条培训农民的新路子,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紧紧抓住国家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一有利契机,加强领导、规范操作、严格管理、改善培训条件,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培训情况:
为切实做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我校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展开情况如下:
1)、开展科技宣传、技术咨询送科技下乡活动。今年,我校参加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石门桥河村,散发科技宣传资料17000余份,咨询群众16500余人次。
2)、开展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主线,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为重点,以村为培训单位,以洛南县职教中心为培训主体,以示范村农民技校为阵地,聘请农业、林业、畜牧、烟草等技术部门的专家教师组成讲师团,下到乡镇,走向田间地头,深入实地进行现场指导。我县石门的矮化核桃种植,城关镇的家禽养殖,永丰镇的 1 药材栽培,井村镇的蔬菜生产,石坡镇的畜牧基地等种养植都呼唤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我们乡镇农民学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培训,既有知识培训,又有技能培训,使农民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了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由于农民掌握了实用技术,高效农业的收入是普通农业收入的10倍以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完成了15035人次的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围绕地方的农业现代代、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种、养、加技术,加强和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挂钩联合,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示范基地建设。
二)、实施办法: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培训任务。2)、构建科学、合理、完备、运转有力的科技推广为农服务工作网络。
3)、搞好自身示范、推广基地建设。4)、夯实责任,认真做好培训情况季报工作。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落实。
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及为农服务工作,事关职教办学宗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关“科教兴洛”战略的实现。因此,我校全体教职工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全力做好紧密配合。
2)、加强领导,做到组织落实。
学校内部成立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吴安民担任,副组 长周云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成教处,由杨彩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开会,研究,决定,安排,检查,评估,总结此项工作,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增加投入,做到经费落实。
为了实施为农服务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学校将拿出专用资金用于该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四)、培训成效:
11年累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035人。
通过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施,我们认识到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我校联系示范村主导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培训成效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3)、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4)、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35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五)、存在问题:
1)、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在组织生源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宣传发动工作人,但仍有不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安于现状,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给科技培训带来一定的难度。
2)、目前成职教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设施进行改善。
3)、缺少成教专职教师,现有的成教专职教师均处于兼职状态,对进一步强化和细化成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缺少主观能动性,受因循守旧的观念影响,对于开拓各种有利途径,办好成人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学习信息的需求的情况,大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人对培训工作不支持、不情愿,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对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5)、经费投入、师资配备、阵地建设、领导重视一直是农村成人
成 教 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5 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篇:2013年为农服务工作总结(2013)
2013年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2013年我校为农服务工作即将落下帷幕,本我们本着服务农民、农村、农业的方针,以推进农民致富为宗旨,积极实施为农服务项目,以职教中心为载体,以职教师资为后盾,以送科技下乡为形式,构建了多元培训网络,摸索出一条培训农民的新路子,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紧紧抓住国家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一有利契机,加强领导、规范操作、严格管理、改善培训条件,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培训情况:
为切实做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我校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展开情况如下:
1)、开展科技宣传、技术咨询送科技下乡活动。今年,我校参加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到各乡镇村组,散发各类科技宣传资料10200余份,咨询群众600余人次。
2)、开展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主线,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为重点,以村为培训单位,以洛南县职教中心为培训主体,以示范村农民技校为阵地,聘请农业、林业、畜牧、烟草等技术部门的专家教师组成讲师团,下到乡镇,走向田间地头,深入实地进行现场指导。我县石门的矮化核桃种植,城关镇的家禽养殖,永丰镇的 1 药材栽培,井村镇的蔬菜生产,石坡镇的畜牧基地等种养植都呼唤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我们乡镇农民学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培训,既有知识培训,又有技能培训,使农民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了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由于农民掌握了实用技术,高效农业的收入是普通农业收入的5.2倍以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完成了15259人次的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围绕地方的农业现代代、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种、养、加技术,加强和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挂钩联合,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示范基地建设。
二、实施办法: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培训任务。2)、构建科学、合理、完备、运转有力的科技推广为农服务工作网络。
3)、搞好自身示范、推广基地建设。4)、夯实责任,认真做好培训情况季报工作。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落实。
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及为农服务工作,事关职教办学宗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关“科教兴洛”战略的实现。因此,我校全体教职工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全力做好紧密配合。
2)、加强领导,做到组织落实。学校内部成立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董新民
副组长:王瑞明、樊三民、李殷宣 成员:焦永锋及成教处其他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成教处,由焦永锋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开会,研究,决定,安排,检查,评估,总结此项工作,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增加投入,做到经费落实。
为了实施为农服务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学校拿出了4万元专用资金,购买摄像机一部,笔记本电脑3台,购买农民实用技术书籍1800余册,组织专业人士自编资料20200余页,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四)、培训成效:
本累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9870人。
通过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施,我们认识到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我校联系示范村主导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培训成效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 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3)、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4)、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25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为农服务培训,使农村的种植养殖的科技含量明显增长,由此提高了农村经济增长8.5%。
五)、存在问题:
1)、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在组织生源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宣传发动工作人,但仍有不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安于现状,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给科技培训带来一定的难度。
2)、目前为农服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系列宣传活动、实际操作还需县级部门牵头,各乡镇做好配合。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对 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设施进行改善。
3)、为农服务专职教师不足,现有的成教专职教师均处于兼职状态,对进一步强化和细化成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缺少主观能动性,受因循守旧的观念影响,对于开拓各种有利途径,办好成人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群众学习信息的需求的情况,大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人对培训工作不支持、不情愿,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对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5)各镇成效不均衡,交通便利的镇、村效果较好,偏远乡镇还有一定差距。
6)、经费投入、师资配备、阵地建设、领导重视一直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四篇:为农服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为农服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同时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期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的的积极支持下,我校的远教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为了使我校远教工作做得更好,根据中心校的有关要求,现对我校本期以来的远教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逐项自查,并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远程教育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在我校远教站建立初期,我校远教室就根据上极有关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均及时上墙。本期初,远教室又对其进行修订,使之更符合我校的实际,以利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平时工作中,各种记录填写详实规范,各种表册均认真填写并已归档。
二、设备管理维护情况
为了确保设备运转正常,不影响远教工作的正常开展,远教管理人员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经常打扫远教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定期清洁机器。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我校的远教设备实行专人管理,专项使用。
三、应用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保证我校远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远教室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计划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并灵活地按计划认真开展各项远教活动。
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组织,是深入基层的骨干,我们应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与政策法规的培训,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品德,并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和当前政策法规,在群众中作好领头和指导工作。远程教育正好满足了党员干部这一需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快速、更直接地获取最新的信息。
农村由于信息不畅通,造成经济落后的局面。是远程教育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多年来老大难的问题。工作中我们深入开展好“五个一”工作,使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可以学习很多实用而有效的技术,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知识,促进他们形成了“科学致富”的观念,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农民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相互学习影响,形成社会辐射,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本期以来我校的远教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狠抓落实。但是,由于管理员为兼职,工作繁忙,很多工作未能及时、深入地开展,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试行)
近年来,随着预报预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预测逐渐向定量化、精细化、无缝隙方向发展,天气预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共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气象服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按照为农气象服务的要求,拟通过实施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方案,逐步使用服务产品替代预报产品开展服务工作,努力使气象服务做实、做细、做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
一、目的意义
我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燥气候过渡区,年平均降水量407.8~623.5mm,年平均气温7.4~9.8℃,极端最高气温35.1~39.0℃,极端最低气温-27.1~-19.7℃,无霜期143~16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0~2518.0小时。位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暖湿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到本市暖湿气流减弱,水汽含量减少,因此降水少且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易发生干旱,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庆阳市是一个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靠天吃饭是基本市情,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遇到干旱则农业减产歉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害 重,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雷电等对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很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灾害性天气增多、强度增强、气象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别是农业经济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生产效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庆阳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努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四大业务系统和县级综合业务平台,进行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专项开发,短期天气预报水平明显提高,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气象预报和分析评估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为农业生产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根据气象服务要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技在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使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拟通过实施农业气象科技精细服务计划,实现气象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农业气象面对面服务和互动信息交流,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气象科技服务实际需求。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改进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质量,制作和加工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的生2 产效益和效率,整体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效益。
二、确定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强化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气象服务工作
(一)西峰农试站和各县气象局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主导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分布状况,根据需求分别在本行政区域内确定科技意识强,喜爱农业及气象相关科技知识的特色作物生产大户5户、专业协会3个、涉农企业2户以上,全市共确定特色作物生产大户40户、专业协会24个、涉农企业16户以上,作为开展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加强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服务工作。
(二)通过座谈交流,了解种植栽植大户、农村专业协会和涉农龙头企业每年每个生产时段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气象科技服务方案,细化服务内容、指标、用语、措施建议等,根据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主动性。
(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信息互动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实行每月定期现场回访制度,加强交流合作。示范联系点应尽可能地将获得的气象信息传播到附近农民,提高示范带动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及时帮助农民解 3 决存在的难题。
(五)气象部门提供的为农气象科技服务内容
1、关键性、转折性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生产建议;
2、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3、农用天气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4、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评估对策建议;
5、重大气象灾害的灾情评估与大田作物及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恢复生长对策建议;
6、应对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技术咨询服务;
7、农业生产布局的决策气象服务;
8、干旱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气象服务;
9、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六)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需求调查
1、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不定期反馈农业生产现状及气象服务需求;
2、根据生产需求不定期咨询气象科技信息;
3、提出气象科技服务建议意见。
(七)建立服务日志档案,积累工作经验。详细记载服务内容和实际需求,客观评价服务效果和用户反映。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据实际服务需求,分月(旬)对不4 同作物和名优特支柱产业建立农业气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库。
(八)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发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气象服务信息,同时积极发挥乡村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在为农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扩大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
(九)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列入县气象局、西峰农试站目标任务考核,落实工作任务和具体指标,严格兑现考核,保证工作质量。年终对形成电子版和打印存档的服务日志档案进行考核。
三、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效益
通过2-3年的联系试点,总结示范联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方案,以点带面,依托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成果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在全市范围推广试验示范成果,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一)逐步与更多的农业生产专业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采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气象服务产品。
(二)根据试验示范成果,促进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建议意见。
(三)依托试验示范成果,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市县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媒体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节目,5 进一步扩大气象为农服务的覆盖面。
(四)随着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试验示范成果建立农作物和区域名优特支柱产业等分类更精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针对性更强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四、积累丰富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分行业分月(旬)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收集积累整理服务对策建议用语库,提供针对性更强、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五、积累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根据自然天气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天气演变特征,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分月(旬)积累整理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尽可能避免使用预报产品替代服务产品的服务方式,同时要转变观念,研究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尝试开展气象灾害预报,为公众提供更加实用、更加贴近需求的生活气象服务产品。
附件:1.气象服务工作日志
2.气象服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