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2的乘法口诀教案 沪教版
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的能力。2.熟记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求积。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熟练进行2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感悟阶段 1.创设练习情景
请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写出得数。2+2+2=()×()=()2+2+2+2+2+2=()×()=(12)2+2+2+2+2+2+2+2+2=()×()=()2.创设体验情景
说说12是怎么算的?有没有算起来更快的方法呢?
二、探究阶段
(一)理解2的乘法意义,获得2的乘法算式。1.出示媒体(今天我们继续和小白兔玩跳格子游戏)
(1)猜猜游戏规则并说说理由。(2格一跳,因为每2格换一种颜色)(2)以媒体演示,跳2格标一个数,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图上的练习。2.引导学生完成几个2和它的交换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2、2个2是几?算式怎么列?还可以怎么列? 板书:1×2=2 2×1=2
2×2=4 2×2=4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3×2=6 2×3=6 4×2=8 2×4=8
5×2=10 2×5=10 6×2=12 2×6=12 7×2=14 2×7=14 8×2=16 2×8=16 9×2=18 2×9=18(2)仔细观察几个2的一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当学生发现乘号后面的因数都是2时,揭示课题:2的乘法。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因数每次增加1,积就增加2时,追问:为什么积增加2,而不增加3等?
(二)2的乘法口诀。1.编写口诀
(1)引导学生说出 1×2=2的口诀:一二得二。
2×2=4的口诀:二二得四。
(2)学生独立编写2的其余口诀。(3)校对并齐读口诀。2.记忆口诀
(1)再次出示感悟阶段的练习题,问:现在请你算3×2、6×2、9×2等于几?你会怎么算?(用口诀)
(2)乘法口诀重要吗?要不要背出来?(学生独立背口诀)(3)同桌互背、对口令、抽背。
(4)推算:6×2=?,一时想不出来,你可以怎么办?
三、内化阶段
1.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想想哪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2.说说你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6×2 2×1 8×2 3.完成数学书P25(5)的前两列。
(估计有学生对0×2=()、20=10×()感到有困难,可以组织学生质疑、讨论)4.有关2的乘法应用题。欢欢想请小朋友用今天学的本领帮它解决些问题,你们愿意吗? 实物出示:2个苹果放一盘,有4盘,欢欢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求一共有几个苹果,表示求4个2是多少?用“×”。(2)学生列式并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书P25(2、3、4)5.完成书P25(5)的最后一列。(1)独立完成。
(2)指名任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小结
请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今天你学得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2的乘法口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2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引入情境。
2、画一画。
学生画小棒代替筷子,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边摆边说:1双2根,2双4根等)
3、填一填。
学生根据所摆小棒完成下表:
有几双
有几根
4、写一写。(让学生根据上表的信息写出乘法算式)
(1)正例展示。
(2)错例展示。
、编一编。
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1)同桌互编。
(2)指名汇报,师板书。
6、观察特点,揭示题。
7、齐读2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补充口诀。
2、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3、看算式说口诀。
4、看口诀说算式。
四、全小结。
第三篇: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窗口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素材选择富有童趣、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因为学生刚刚接触乘法口诀表,所以在教授本窗口时要注意难度适中,避免造成学生的记忆困难。教学目标: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于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和应用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直观的观察到数的成倍变化,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再根据这一系列的过程,总结出乘法口诀。教具准备: 小棒学具盒
第 1 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同学们,教师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爬竿。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简练不罗嗦,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二、新课 预设一 生:有灯笼
师:对,有灯笼,一根线上有几个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一根线上有7个灯笼,2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师:说得非常完整。谁还有? 生:一共有几个灯笼?
师:这是你的问题。你不光发现了数学信息,还提出了数学问题。谁还能继续提出数学问题。生1:竿上一共有几个人? 生2:一共有多少个人在顶竿?
第 2 页 生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生4: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师:真不错,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竿上一共有几人? 预设二
生:一根线上7个灯笼
师:都有什么颜色?分别有几个?
生:红色和黄色。黄色有5个,红色的有2个。师:很好。谁还能发现数学信息? 生:有5个人在顶竿
师:很好,他说有5个人在顶竿。谁还有? 生:一根竿上有2个人
师:哦,一根竿上有2个人,2根竿上有多少人呢? 生:4人。
师:3根呢?4根呢?5根呢?分别有多少人呢?如果一根小棒表示竿上的一个人,先摆一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预设三
生:竿上一共有10个人。
师:竿上有10个人,那么一共有几根竿啊? 生:5根。
师:好,也就是说,5根竿上有10个人。那么4根竿上有多少个人呢?3根竿呢?2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手里
第 3 页 的小棒摆一摆,一个小棒代表竿上的一个人,咱们先来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二、新课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学生1到台上来摆。预设(1)学生摆了1根竿,竿上2人,竿下1人。师:你表示的竿上的人在哪里,生1:上边的4根小棒
师:我们想知道出竿上的人一共有多少,就只表示用小棒表示上面的人数的就可以了,(教师去掉下面的表示竿以及顶竿人的小棒)
师:根据我们摆的,2根竿上一 有几人? 生:4人。
师:那现在仔细观察,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第 4 页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生:二二得四。
预设(2)学生正常摆的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两根竿上一共有4个人,我就摆了4根小棒。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小棒,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第 5 页 生:二二得四。
师:好,这是2根竿上的人数,下面,再摆一摆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摆,巡视之后,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其他学生认真看。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3根竿上一共有6人,所以摆了6根小棒。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根据我们摆的,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6人。
师:仔细观察,这一共是几个2? 生:3个2。
师:我们要知道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3个2……相加? 生:相加。
师:3个2相加,该怎么列? 生:2+2+2=6 师: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3×2=6
师:刚才老师还听见,有的同学说2×3=6,其实这也是对的。师:那现在老师问你,这里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
第 6 页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师:恩,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说的完整?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师:你也说的很好。那口诀是什么? 生:二三得六。
师:真棒,二三得六,三二得六行不行? 学生众说纷纭。
师:我们在说口诀的时候,一般习惯上上把小的数放在前面,所以习惯上说二三得六,而不是三二得六,其他的口诀也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2根竿上、3根竿上的人数,那4根竿上、5根竿上有分别有多少人?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填表格。好,现在开始吧!竿上人数 2的个数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4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 7 页 二四得___ 5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____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对同桌愿意到台上来做小老师,跟大家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师:你们跟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有不同的意见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真棒,把2的口诀都总结出来了。现在大家齐读这些口诀,如果已经背过的可以不看黑板进行背诵。学生读。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板书)。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师:大家看这些结果,是不是后边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生:是。
师:为什么师大2? 生:因为每次多了2个人。
师:说得真好啊。每次多两个人,所以乘法算式结果也大2.你们发现了吗?
第 8 页 生:发现了。
师:现在口诀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四、巩固
教师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红色的灯笼? 师:我们看到一根线上有几个红色灯笼? 生:2个。
师:那一共有几根线? 生:一共有4根线。
师:怎样列算式?快在你的练习本上列一列。师:好,都列完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的? 生:2×4=8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其他列法吗? 生:4×2=8 师:是不是这两种列法都是可以的?
生:是。但是口诀只有一个,一起说,口诀是……? 生:二四得八。
五、1×1的教学
师:那我现在再考考你,1×1等于多少? 生:一一得一,1×1=1
第 9 页 师:同学们真棒,把口诀都说出来了,我们昨天学了1×5=5,表示1个5;1×2=2表示一个2,那1×1=1是不是就表示1个1,1个1时多少? 生:1.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现在老师出题考考大家。
六、练习
1,幻灯片出示自主练习1,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做。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
2,幻灯片出示兔子图片,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写。教师做成表格,之后学生依次回答,不过速度要放慢。表示乘法算式口诀
1只兔子2只耳朵1个21×2=2一二得二 2只兔子__只耳朵2个22×2=4二二得___ 3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4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5只兔子____只耳朵_________ 3,同桌2人配合,一人说口诀,一人说乘法算式。教师巡视,之后找一对同桌到台上演示。
4,1个人用2只筷子,我家有4个人用几只筷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一对同桌有2人,5对同桌有几人? 一间教室2个门,3个教室几个门?
第 10 页 一个人2只眼睛,4个人几只眼睛?……
七、谈收获
同学们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 11 页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4的乘法教案 沪教版
4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26~P27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及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编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教学难点:
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P26题1的上半部分。
师:动物王国准备进行跳远比赛,青蛙先生在练习跳远,今天它准备4格一跳。现在它在起点,几个几?
对!看,青蛙先生跳了一次,几个几是几? 跳两次呢? 跳三次呢?
2.师:那么跳四次、五次或者是十次呢?分别是几个几是几?两个两个相互说一说。老师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1.出示P26的左下角。
师:看着这幅图,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算式填完整?边填边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秘密? 老师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2.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秘密? 为什么积一个比一个大4?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4的乘法”。问:4的乘法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小秘密?
3.师:今天同学们积极开动小脑筋,发现了4的乘法算式中的2个秘密。现在请你们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算式填完整在书上P26的右下角。师:这回老师请××组同学开火车。
4.师:两道乘法算式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和2的乘法口诀,想一想,怎样编口诀?好!我们来试试看,第一句谁来编? 一四表示什么?这里的四又表示什么? 第二句呢?同意吗?
第三句?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
师:接下去的乘法口诀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请××小组开火车。
5.师:同学们真聪明,小组合作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我们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问:有问题吗?那么我们来做“接口令”的游戏。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1.出示P27题2。
问:你是怎么想的?口诀是什么?(想:5个4是多少? 口诀:四五二十或五四二十 所以5×4=20(个)
答:5辆小车一共需要安装20个轮子。)2.出示P27题
3、题4。请学生独立解题。
问:你是怎么想的?口诀是什么?(想:4个4是多少? 口诀:四四十六 所以4×4=16(片)
答:4台电扇共有16片风叶。
想:4的2倍是多少?或2个4是多少? 口诀:二四得八或四二得八 所以4×2=8(人)或2×4=8(人)答:一辆面包车可乘8人。)3.出示P27题5。
请学生计算,边算边想,这些题目有什么小秘密?
小结: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4是2的2倍,所以下面一题的积是上面一题积的2倍。4.出示P27题6。
师: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师生交流,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编出了4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知识的迁移。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案2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六的乘法口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1.亲历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运用乘法口诀的意义解决问题。
四、教具准备:
卡片、多媒体、小磁铁、题单。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到5的乘法口诀。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生:6的乘法口诀。
师:关于6的乘法口诀,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6的乘法口诀有6句。我会背诵。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研究6的乘法口诀。师:(动画出示豆子滚进盘子)这是我们喜欢吃的豆子。你们知道他们出生前呆在什么地方吗?请看大屏幕(豆荚图)豆子出生前都呆在豆荚里面的。【谈话引入,了解学情。豆子动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乘法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吗?
生:每个豆荚有6个豆子,有6个豆荚。
师:你真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那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吗?(出示表格)仔细观察,在这张表格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引导说完整)第一排表示豆荚的个数,第二排表示豆子的颗数。师:你会填了吗?自己在书上60页先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填完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展示他的成果?(展示学生的成果)仔细看一看,跟他写的是一样的请做端正。填错的小朋友赶快改过来。
师:我想问问这位同学,(指图)18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三六十八。
师:为什么要用这句乘法口诀的?(若答的不是乘法的意义,则提示:你能用运用乘法的意义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生:3个6相加等于18.师:3个6在哪里?用你的小手指出来。(老师带领,边说边指,1个6,2个6,3个6)师:哦,我明白了。请坐。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12+6 师:为什么要用12+6.生:(引导说出)前面有2个豆荚是12颗豆子。再加1个豆荚就再加6颗豆子。
师:哦,2个6相加等于12,再加1个6,就有3个6,12+6=18,所以3个6相加等于18。师:现在我懂了,用乘法和加法的孩子,你们都是要求3个6相加是多少。我们就在2个6的基础上再加1个6,12+6=18。
师追问,24,30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再观察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豆子的个数在加1,豆子的颗数加6。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就是说,每一次豆子的个数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加1个6。师: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规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表格。从上往下看,1个6是6,2个6相加等于12(老师示意学生,按照模式往下读)我们还可以从下往上读。6里面有1个6,12里面有2个6,18里面有3个6,24里面有4个6,30里面有5个6,36里面有6 个6。(后面慢读,让学校慢慢思考。)这个表格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刚才没有填对的小朋友现在马上改过来。【由加法到乘法,让学生从具体事物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等于几,由具体到抽象。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写乘法算式和编写乘法口诀做铺垫。】
3、编写乘法口诀。
师:你们读得真好,刚才我们用表格表示了豆荚的总数,你能利用表格的结果试着写出乘法算式吗?你还能根据你的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吗?请大家独立完成。(展示一份乘法口诀)做完了吗?请看大屏幕,你写的算式和口诀跟他一样吗?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看看他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学生自主提问,老师抓关键问题引导)
师:哦,我明白了,大家主要想问2个问题。第一:乘法口诀左右两个算式与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第二:乘法口诀的规律。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乘法口诀左右两个算式与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生: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师:归纳很准确。(手指第一句)1×6=6,6×1=6,他们都表示1个6是6,都可以用一六得六来计算。反过来说就是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师: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前,我们把6的乘法口诀请到黑板上来,(老师板书)仔细观察,关于6的乘法口诀,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个乘数加1,第二个乘数没变,积就加6。6的乘法口诀有6句。等等。师:(指图)结合豆荚图,再观察乘法口诀,第二个乘数都是6,就表示(暗示学生回答)每个豆荚有6颗豆子。第一个乘数表示豆荚的个数。积表示几个豆荚里豆子的总数。也就是说,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积就表示对应的豆子 总数。师:(小结)回顾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分别用到了豆荚图,表格,乘
法算式。虽然,他们的形式不同,但,他们都表示出了几个6相加是多少。他们都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来计算。现在在看看你们的算式和口诀,请写错的小朋友改正过来。【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的意义,同时,为记忆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5、记忆6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觉得6的乘法口诀好记吗?最难记的是哪一句?(生:四六二十四。)谁来帮助他? 生:用三六十八,加6。
师:为什么可以用三六十八加六?
生:因为四个六和三个六相差一个六,所以只需要加一个六。
师:杨老师好像听懂了。如果写成算式是4×6就等于3×6再加?(加6)加几个六。(加1个6)为什么是加1个6?
生:因为3个6加1个6就是4个6。
师:哦,孩子们太聪明了。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说出5个6再减1个6)
师:现在,你能记住了吗?再给大家1分钟,一会儿我们又来比赛。一分钟到。能背的小朋友举手。那杨老师把黑板上乘法口诀盖住哦,你敢跟我做游戏吗?对口令,小手拍起来。(顺着背,倒着背,抽着背)【停顿】几六十二?几六十八?几六三十?学习了乘法口诀,我们不仅要从几个六想到得数,更要通过得数想到它里面有几个六。【学生自己提出哪一句难记,结合刚才的学习,学生自己解决,获得成功的喜悦。】
4、练习。师:小蜜蜂知道我们在学六的乘法口诀,它也想来跟大家做游戏呢。(ppt一只蜜蜂6条腿,语言引导)1只蜜蜂6条腿。2只蜜蜂?3只蜜蜂(手势引导学生继续说下去)【停顿】几只蜜蜂6条腿?几只蜜蜂12条腿?几只蜜蜂18条腿?几只蜜蜂25条腿?(为什么错了?因为没有几和6相乘等于25.)师:我们已经很熟悉6的乘法口诀了,你能用它解决问题吗? 师:翻开数学书60页做一做1题。展示。全对的小朋友请举手。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个乘法算式。
师:我们的老朋友袋鼠又跳进我们的课堂了。袋鼠一次跳6步,你能画出袋鼠跳到哪里去了吗?(ppt展示)你的袋鼠跳到哪里了?用哪一句乘法口诀?(直到六六三十六停顿)袋鼠还可以继续跳下去吗?下一次应该跳到数字几?没有学过7×6,你是怎么知道要跳到42的呢?还能跳吗?(鼓励学生说下去)这些老师都没教过,但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发现了。真了不起。【练习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能记忆乘法口诀,更让学生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解决未知的难题。】
5、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你有哪些收获?
6、游戏
师:杨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片3×6,它想找到自己的朋友。(请一个孩子举起这张卡片)手里有卡片的孩子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看看你是不是他的朋友,是好朋友的请站上来。(音乐)(游戏)师:(指2×6+6)你怎么是它的朋友呀?你是2乘6呀?(学生能答出他们都表示3个6即可。)
师:他们都找对了吗?请这个孩子帮我们一起合影留念。【让学生明白3个6相加,三六十八,2×6+6,4×6-6,都是3×6的好朋友,并能说出他们都表示3个6相加】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会用今天学到的乘法口诀的知识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今天杨老师看到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相信孩子们以后会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越学越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