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学期数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小结

时间:2019-05-12 11: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下学期数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下学期数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小结》。

第一篇:2016年下学期数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小结

基于课堂观察的有效提升

——宝源小学数学科组2016学年下学期

常态课校本行动研究活动小结

2017年5月4日与5月10日,我校数学科继续开展常态课校本行动研究活动,以郑倚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解决问题》课例为载体,进行了科组二元五次常态课例校本行动研究活动,并向区基地学校展示了二元课的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

一、找准课堂观察点,落实观察活动

科组老师以“教师教学的维度与学生学习的维度”两个观察点为重点,将数学科所有老师分成四个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围绕“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学困生倾听状态”、“课堂学生学习状态”、“教学全程记录”四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开展“听、看、记、思”的课堂观察活动。并在观察结束后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科组中每位老师在自己的观察点上都能清晰明了地进行评价反思,让上课老师能在观察的数据中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人员分工:全程记录:潘夏微

课堂教学提问技巧观察表(新授环节):林方华、李兆斌。学困生倾听状态观察表:陈芬。

课堂学生学习状态表;易晓琳、杨洁华、江远飞、罗富荣。

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学设计,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 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二、根据观察结果,找出提升的方向 【第一次课前会议】(2017.5.4)

1、郑老师说课: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②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 ①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计策略。

2、这节课的观察点: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课堂学生学习状态。

【第一次教学设计】

《运用克与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一元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例题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计策略。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对于克与千克还知道些什么知识。

二、新知探究

(一)导入新课: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克与千克有关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1、(出示图片)师:这个周末宝宝源源邀请了一些小伙伴到家做客,妈妈正准备买些水果来招待客人。宝宝源源是爱学习,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他们在超市里发现了数学问题:宝宝要准备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2、师: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重量没有精确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估计的方法来表示大概的重量。但估计并不是乱猜,要有根有据的,要找到合理的依据标准来进行估计。

3、要解决这个问题,只知道有20个苹果能解决了吗?还要知道什么?(4人小组讨论)

(1)生:要知道一个苹果有多重?

师拿出一个苹果,请几位学生掂一掂,猜猜有多重?称一称。怎样列式计算? 师:可宝宝说没学过这样的乘法,不是很会算,还有其它好办法吗?(2)生:要知道几个苹果一千克。

估一估,称一称。让一个学生称苹果,大约几个1千克?

师:如果5个苹果大约1千克,20个苹果大约重几千克?(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请一个学生展示,说一说。

怎样列式?(板书:20÷5=4)为什么用除法?同桌互相说一说。师:看看刚才同学们想到的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

调查的另一个结果,4个苹果1千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苹果,4个这么大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20个大约重几千 克?(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怎样列式? 请一个学生展示,说一说。(板书:20÷4=5)

4、为什么同样是20个苹果,估出来的重量不一样?

师总结:在估计之前,要先确定估计所依据的标准,如果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估计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我们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 4、5 个 1 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如果更大的苹果,20个就比5千克更重。如果更小的就会比4千克更轻。

三、巩固练习

第 104 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源源选了梨来招待小伙伴,估计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解决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1 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

1、如果5个梨重1千克。圈一圈并列出算式和答。

24÷5=4(千克)„„ 4(个)答:大约5千克

2、如果梨的总数改为“21个”,大约5个1千克,又怎样列式呢? 21÷5=4(千克)„„ 1(个)答:大约4千克。

小结:如果估计时有剩余,剩下的如果较多,超过了除数的一半就看成1千克,不到一半就舍去。

四、生活应用

1、填一填。

1个苹果重200克,1个桃重500克,1块香皂重250克。

五、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1、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生活的情境。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这些特点,我创设了我们学校的兰文化特色的代表人物“宝宝源源”到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以这情景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2、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出示本课例题后,在“知道了什么?”环节中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结合前面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还要知道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苹果的个数;在课堂上用称一称的方法验证课前的调查活动“几个苹果约重1千克”,再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寻找解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估量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估计物品轻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问题。

不足之处:

1、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较少,给予学生表达想法和倾听同伴的机会和时间不够充分。

2、练习的设计较难,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

2、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单一,没有很好地调动到全班的积极性。

【第一次课后会议】

1.这次课后会议,先由郑老师简单地说说自己的课后反思。2.科组内的各位任课老师分别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想法和建议,老师们还就自己负责记录的观察表的情况说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课后反馈】

【第二次课前会议】(2017.5.14)

1、郑老师说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例题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②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计策略。

2、这节课的观察点: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课堂学生学习状态。

【第二次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对于克与千克还知道些什么知识。

2、填空:如果一个梨重500克,()个重1千克。

如果一个苹果200克,()个重1千克。如果一盒香皂100克,()盒重1千克。

二、新知探究

(一)导入新课: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克与千克有关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1、(出示图片)师:这个周末宝宝源源邀请了一些小伙伴到家做客,妈妈正准备买些水果来招待客人。宝宝源源是爱学习,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他们在超市里发现了数学问题:宝宝要准备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2、师: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重量没有精确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估计的方法来表示大概的重量。但估计并不是乱猜,要有根有据的,要找到合理的依据标准来进行估计。

3、要解决这个问题,只知道有20个苹果能解决了吗?还要知道什么?(4人小组讨论)

(1)生:要知道一个苹果有多重?

师拿出一个苹果,请几位学生掂一掂,猜猜有多重?称一称。怎样列式计算? 师:可宝宝说没学过这样的乘法,不是很会算,还有其它好办法吗?(2)生:要知道几个苹果一千克。

说说课前调查的结果

估一估,称一称。让一个学生称苹果,大约几个1千克?

师:如果5个苹果大约1千克,20个苹果大约重几千克?(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请一个学生展示,说一说。

怎样列式?(板书:20÷5=4)为什么用除法?同桌互相说一说。师:看看刚才同学们想到的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

调查的另一个结果,4个苹果1千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苹果,4个这么大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20个大约重几千 克?(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怎样列式? 请一个学生展示,说一说。(板书:20÷4=5)

4、为什么同样是20个苹果,估出来的重量不一样?

师总结:在估计之前,要先确定估计所依据的标准,如果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估计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我们课前调查里可以知道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 4、5 个 1 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如果更大的苹果,20个就比5千克更重。如果更小的就会比4千克更轻。

三、巩固、拓展练习

第 104 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源源选了梨来招待小伙伴,估计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解决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1 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

看看课前同学们调查的结果: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 3 个 1 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 4 个 1 千克。小一些的梨也有5个1千克的。

1、分别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圈一圈并列出算式和答。24÷3=8(千克);答:大约8千克 24÷4=6(千克);答:大约6千克

24÷5=4(千克)„„ 4(个)答:大约5千克

2、如果梨的总数改为“21个”,大约5个1千克,又怎样列式呢? 21÷5=4(千克)„„ 1(个)答:大约4千克。

小结:如果估计时有剩余,剩下的如果较多,超过了除数的一半就看成1千克,不到一半就舍去。

四、生活应用

五、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1、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生活的情境。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这些特点,我创设了我们学校的兰文化特色的代表人物“宝宝源源”到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以这情景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2、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出示本课例题后,在“知道了什么?”环节中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结合前面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还要知道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苹果的个数;在课堂上用称一称的方法验证课前的调查活动“几个苹果约重1千克”,再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寻找解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估量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估计物品轻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问题。

3、根据一元课后科组老师们给的意见,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修改:

(1)将原“知识运用”的第1题提前到复习部分,简化为1千克里分别有几个500克、200克和100克,为例题作铺垫。(2)“做一做”由老师给出估计的标准改为自有选择课前调查的数据进行估计。包括了没有余数拓展到有余数的两种情况,其中有余数的对他们来说比较难,我同样让孩子圈一圈,并让他把剩下的如果较多,超过了除数的一半就看成1千克,不到一半就去掉不要,进行估计,此时学生虽然不明白“去尾法”“进一法”这些名称,但是他们知道了估计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基础。(3)简化了应用部分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原来价目表上6种水果的单价简化为3种,减少了干扰的因素,把重点放回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预设不够,教学例题前面部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时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练习的时间很紧。

2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多样,没有很好地调动到全班的积极性。

【第二次课后会议】

1.这次课后会议,先由郑老师简单地说说自己的课后反思。

2.科组内的各位任课老师分别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想法和建议,老师们还就自己负责记录的观察表的情况说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次课后反馈】

三、用好观察量表,有针对性地评课

评课过程是碰撞智慧火花,丰富授课者、听课者教学研究成果的过程。既然是集体评课,只有大家都各有侧重,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有所收获。于是我们坚持使用观察量表,要每一位老师都把记录做得详细一些,尽可能地用记录到的数据去说明问题。

将听课教师的身份转变为观察者,并关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双向活动,即一部分观察者观察教学状况,注重后续改进措施的提出。另一部分观察者则改变了位置坐在教室的前面,面向学生,观察学习状况。从新授环节的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学困生倾听状态和各组学生的学习状态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细节。每节课后,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听评课活动,不仅给听评课教师指明了观察的方向,还可以根据对量表中的数据分析,使之成为被观察者改进的方向,比较立体地还原课堂的本质,提高了听评课的效率,摆脱了原来那种“形式主义”的听评课,同时也更为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依据。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课例为载体,认真开展常态课校本行动研究,深入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同时切实开展课题研究。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二篇:课堂观察小结2篇

这次课堂观察我们组观察的老师是方洁老师,方老师上的课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幸福的收藏》,我的观察点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虽说这节是语文实践活动课,但其中也蕴含了口语交际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5—6年级的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其中一条是: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课堂上我的观察统计,这节课听课学生共有29人,参与人次是34人,参与人数20人,占69%;主动参与20人,占69%,被动参与9人,占31%。其中程度好的12人,参与8人,占67%;表现一般的13人,参与9人,占70%;学困生4人,参与2人,占5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一、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面较宽。方老师上的是六年级的课,我们都知道,一般学生到了五六年级,都是越来越不愿意发言,发言权总是掌握在个别学生的手中。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学生的发言面还是挺广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这与方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二、老师能够广泛地利用好语文学习的资源,珍视体验,使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比如导入部分从一组童年的照片入手,勾起学生童年的回忆;接着又用一个心理测试小游戏,使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幸福、品幸福;第二部分老师又利用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公益广告,找到幸福不仅是享受的过程,更是给予;最后,又以游戏和一组照片结束课程。

三、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是否自在,关键是自己是否被关注,整节课方老师不仅珍视优秀生的体验,还珍视表现一般和学困生,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建议:

1、语文老师要在具有教学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塑造自己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学色彩的教学形象,但本节课课堂气氛过于低沉,建议老师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学生,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2、参与的基础不是服从,而是平等。这节课上,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发言,但是,老师对他们正讨论的内提了一个问题,结果课堂马上变得安静,与先前判若两人。原因在于老师在确定提什么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学生的参与不是他们自发的要求,而是对教师的服从。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当然,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存在着个体、文本内容、教学环境、教师心理差异因素,很难在每一堂课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可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准参与度。”但教学是充满希望的艺术,只有憧憬,才有更高的追求。

课堂观察小结(2):

我们语文组教师有通过观察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愿望,都有强烈责任感,加之学校教学处、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我们在4月13是组织进行了一次以课堂观察诊断为主题的主题教研活动。九年级备课组四位教师开设了四堂复习教学研讨课。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过程回顾:

活动前的准备:设计(选择)观察记录的工具。我们准备了“教师的移动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四份观察工具。对参与观察的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简单的培训。确定两位教师划“教师的移动位置”图;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没有再作具体分工。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依照事先选定的记录方式,我们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观察并及时作了记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特定的观察任务,所以所有老师观察活动都十分认真、专注。

观察后的汇报:在观察后的第二天,我们对观察的记录作了汇报,交流了进行课堂观察的感受。因为是观察汇报,所以我们较多的对课堂场景进行描述,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图表进行呈现,没有过多的发表观察者对这堂课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交流的内容中我感受到老师们大多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同时又觉得还有很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

二、对课堂观察开展点滴的思考。

由于对课堂观察研究还处在尝试阶段,在交流时老师们就觉得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我对我们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反思,现将点滴反思汇报如下:

观察的焦点不够集中,结果是观察有效性不够高。

我们在观察前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教师的移动位置”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参与度及成效”观察、“各种提问行为”观察,但在实践过程发现,一次课堂观察根本观察不了那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次观察活动中穷尽课堂现象的方方面面,只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的中心,根据观察中心收集观察资料,记录并统计有关数据,这样的观察才更为有效。因此,今后再进行课堂观察一定要确定一个焦点,而且最好有被观察者提出。比如:如果我对我课堂表扬的技能不够自信,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以对“课堂表扬技能(有效性)”为观察焦点的课堂观察,达到提高表扬技能,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观察前培训仓促,观察工具选择欠佳,影响了观察信度和效度。

在确定观察的中心和观察的工具之后,我们虽然也依照记录方式的要求及准则对观察老师进行了最简单的培训,但由于仅仅是利用课间的十分钟时间,加之对观察工具的不够熟悉,因此最后发现观察误差比较大。(有的观察者对观察工具使用不够熟悉,观察在上课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的是两位观察者观察相同的对象,但记录的内容差别较大。)其实,如果需要多个观察者进行观察,就需要较细致培训,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如果所选择的是定量的观察表,那么就需要对观察者进行(操作观察表所要求的)具体规则和技巧的培训,以提高观察的信度。

我们所选择的观察工具感觉有些不很恰当。比如“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表,观察方法的要求是:每2分钟一次。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一个观察者需要观察两个大组(约15名)学生,很明显操作较为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减少观察的对象(样本),或者增加观察的间隔时间。同样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表,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界定是:a投入状态(独立说),b投入状态(与他人说),c投入状态(看他人说)、d非投入状态(做无关的事情),e非投入状态(离开座位)。可实际上我们语文课的投入状态绝非仅仅是说,要是按这样的界定进行记录,那么观察者的主观判断的成分太多,势必会影响观察的信度,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增加“投入状态”的界定内容:感情朗读、参与讨论、深入思考、独立阅读、书面表达等等。同时为了提高不同观察者观察结果的一致性,也可以对“做无关的事情”列举一些通常情况:闲聊、打瞌睡、做别的功课作业……

第三篇:课堂观察小结和建议

书写习惯

观察结果:

1、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表现在拇指包手指;

2、握笔手离笔尖不足一寸;

3、学生能做到脚放平,但身体没能离桌。“两手成八”的习惯没有养成,使身姿容易歪斜;但每次重新开始写字,提醒后都能纠正身姿,可是因写字时间不长,未能观察到保持时间;

4、随着课堂学习时间推移,学生的坐姿大打折扣,男生的坐姿比女生差;好几个学生胸离课桌不足一拳,有一个学生把本子斜放;

5、有学生使用活动铅笔书写。

结论:

1、学生知道握笔要求和写字坐姿要求,通过班干部小儿歌提醒学生,重视书写课堂常规训练。

2、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还没能在十分钟内自觉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

3、绝大部分学生的握笔姿势不正确,最突出的问题是抓笔较低,抓得太紧,没有做到掌心空,笔没有45度倾斜。

4、一部分学生的坐姿不正确,突出问题是胸离桌不足一拳,脚没有放平。

5、部分学生使用不规范的书写工具,如笔管太细,太滑。

书写水平观察结果:

1、笔顺正确:大部分学生大部分生字笔顺正确,有个别学生“城”字出错,先写斜勾和点,再写横折钩;

2、布局合理:大部分学生能借助田字格来书写生字,左右结构的字布局比较合理,上下结构的字会把上半部分写得较大,下半部分写得太小或太窄;个别学生对“城”字写好斜勾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要求不理解;

3、笔画到位:学生能正确书写笔画,但是缺乏行笔过程,因此,书写不够美观;

4、大小适中:字体基本适中。

结论:

1、学生书写基本正确,但是不够美观。

2、读帖能力仍要加强,尤其重点指导要加强主笔、抓四点等方面学会正确布局。

3、笔画书写能力不佳,缺乏行笔过程。

朗读训练 观察结果:

1、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训练,第一节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第二节课有部分学生在齐读的时候开小差;

2、学生参与训练时长,第一节课都有6~14分钟的训练时间;第二节课有4~12分钟。自由朗读和个别读的机会不均等,积极主动的学生经常获得练习的机会,有的学生除了齐读,从不张口练习。有13人完全没有参与过齐读以外的朗读训练。

3、每次朗读训练目的性比较明确,学生能带一定任务完成朗读训练,但有一部分学生不按要求完成,老师没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如指读现象。

4、学生读词、读句要比读全文的精神状态要好。全文朗读有开小差的现象。

5、朗读训练形式使用较多依次为齐读、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结论:

1、经过两课时的朗读训练,学生基本能达到本课朗读水平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训练的形式仍比较单一,齐读较多,因参与其他训练形式的学生数量有限,学生在参与训练时长有较大差异,主动积极的学生机会较多。

3、朗读训练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朗读训练的效果越好,学生越容易集中注意力。

4、朗读训练的形式要多样组合,才能持续二年级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朗读水平观察结果:

随机选择3个女孩子3个男孩子进行观察。

1、“音量适中”表现较好。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有喊读现象。

2、“正确流利”方面,课堂学习前,学生出现个别生字读错,尤其表现在平翘舌音的区别,加字、丢字以及长句停顿不正确的现象;学完课文,正确、流利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3、“坐(站)姿正确”方面,抽样学生表现较好。课堂学习过程,坐着读书的时候,个别学生的书本放的太直,胸紧贴着书桌。

结论:

1、学生有独立认读生字的能力,但方言区的一些难点仍需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提示和巩固,如平翘舌等;

2、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基本能把课文朗读下来,会存在加字、丢字的情况,长句子不会正确停顿;

3、课堂学习朗读训练比较充分,学生的朗读有明显进步。

关于写字、朗读训练的教学建议 写字训练:

1、仍要加强握笔姿势以及坐姿的学习。尤其是握笔要做到“笔拿高,一关节,掌心空,立掌写;找准两个捏点,两个靠点”。

2、要重新加强笔画的书写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行笔的过程,把基本笔画写到位。

3、和家长联系,说明规范使用书写工具的重要性,重新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铅笔。

4、在日常的课堂书写训练中,需要增加课堂写字训练时间,放慢书写速度,重视书写过程的观察以及评价,通过拍照、录像等各种手段,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慢慢提高书写的质量。

5、写字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书写结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书写过程,及时提醒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并根据学生的表现逐渐延长提醒的时长和提醒的次数。

6、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

朗读训练:

1、生字预习和检查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等。并在课堂检查中加以落实。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要加强巡视和统计,对学生的自学结果有清晰地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不过关的学生的指导和检查,必须做到“心中有人”,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朗读训练要从坐姿、拿书的姿势开始。朗读时,要把书本竖立与桌面约45度,书本离眼睛一尺距离。要在书本上进行圈画、笔记的时候,书本要平放在桌面。

4、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明确每次朗读训练的目的,并根据训练的目的、难度指定参与训练的学生。更多地设计自由读、同桌读、四人小组读等全部学生可以参与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投入课堂训练中来。

5、朗读训练要加强读词、读句的训练,但是要注意回顾全段和全文的朗读,让学生有整体的感知。

第四篇: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科 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科 教学计划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本册教学难点

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本册教学内容

进度一、四则运算(6课时)

1-2周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3周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

4-6周四、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6-9周五、三角形(6课时)

9—10周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1—12周七、统计(4课时)

12—13周八、数学广角(4课时)

14周九、总复习(4课时)

14周—期末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第五篇:2012——2013学年下学期二年级数学科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二年级数学科工作总结

xxx小学

教师:xxx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教学上,我本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理念。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在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1.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

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它教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析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6、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两个班,上课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怕分数低而抄别人的,这样就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从期末看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还很多,如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些有待以后改进。

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6月26日

下载2016年下学期数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下学期数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科总结[精选合集]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科总结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

    课堂观察活动工作计划(本站推荐)

    中牟一高课堂观察活动工作计划根据县教体局《教育教育管理年》的活动安排和《“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及市教育局课堂观察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

    三年级数学科计划(下学期)1440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年级数学科计划(下学期)1440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三年级数学科计划(下学期)全册教......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2012—2013学年六年级 下学期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科任教师***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供小学六年级春季下学期使用。主......

    课堂观察材料(本站推荐)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子课题与主课题的关系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或进行教育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研修......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基础教......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心得体会 为使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业务能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松山区教研室的姚伟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通过聆听讲......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 一、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 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给老师布置听课任务,据我所知,最多的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