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

时间:2019-05-12 11: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

第一篇: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皮球浮上来了》。

一、说教材

《皮球浮上来了》是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有两幅插图,讲的是孩子们从一个很深的树洞里取出皮球的小故事,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告诉学生一个常识,皮球能浮在水面上。

本课共用5课时完成,本节为第3课时。

培智孩子根据智力程度,语言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

A类:爱说,爱笑,活泼大胆,口语表达能力强,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好奇心强。

B类:寡言少语,内向,口语表达能力差,但做事细心,耐力比较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

C类:口语能力差,不太喜欢上课,多动,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三个二类生字“盆,灌,满”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要求A、B、C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2、能正确,连贯地读课文,看懂图意,会观察人物动作。(要求A、B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皮球浮在水面上的这一常识,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要求A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是:

1、抽象词“浮”“深”的理解;

2、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为这一篇课文渗透了“浮力”这一物理现象,而所面对的又只是培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差,却又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观察、实验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思考;还运用了一些常用的启发讨论教学法,朗读、谈话教学法等;另外,还综合运用图片、实物、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三、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课前预热: 1.手耳操 2.五指操 3.复习字词 运用手耳操,五指操来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有利于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复习字词,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使新旧知识做到衔接。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小故事还记得吗?小朋友们在大树下玩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提醒学生看大屏幕:(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板书“拍皮球、跳、树洞”。然后和学生根据板书的这些词共同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接下来我将用两个问题来导入新课:

1.想一想,孩子们在拍皮球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那么为什么皮球拿不出来了?

师:因为孩子们在拍皮球时皮球一跳,跳到了树洞里,而树洞又很深,所以皮球拿不出来了,那么这时这些孩子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他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把皮球拿上来的呢?我们一起学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以此为切入点,让语文知识情趣化,丰富化,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环节.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首先我带领学生看挂图,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

其次带领学生学习三个新生字“盆,灌,满”,在这里我采用分组读,个别读。并在此的基础上分析字的结构,笔顺,组词。并选一个生字“盆”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在书中找一找带生字的句子进行读一读。

最后师生共同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纠正学生的读音。

要求学生找出“打,灌,浮”三个动词,并思考问题:A:想一想孩子们是用什么东西打来水?B:那么这个孩子把水灌到什么地方?

C:水灌满以后皮球怎么样了?

(这里我将利用课件来分别讲解这三个句子,并找同学板书重点词“打水,浮上来”。在讲解“浮上来”的时候根据实验来配合讲解。)

想一想当孩子们看到皮球浮上来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马上能说到开心。(教师板书“开心”)有了这样的认识再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读课文。

在这环节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四环节.课间律动:

根据智障儿童爱唱歌的特点,串插课间律动《幸福拍手歌》,这样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并且学生也得到相应的放松,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学习完这篇小故事,你们能说说都学到什么吗? 学生生发挥想象,随意回答。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向这些孩子一样,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碰到难题要多动脑筋,把事情做好。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的更好,然后读给自己的父母听。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拍皮球 打 水

跳 灌

树 洞 浮上来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份板书清晰直观,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

整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在课堂上注重“多鼓励,少批评。”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智力程度采取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完成小实验,提供学生探索与实验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之一范文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详细介绍:

教学目的:

1、理解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巩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说一句四素句。

3、有感情地朗读文,并背诵文。

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巩固掌握四素句。

教学难点: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及用“孩子”说四素句。教具:幻灯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1、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来、孩子、跳高、树洞、很深、灌到、灌满、盆子。

2、说说你是用什么识字法来认识这些字:皮、球、盆、跳

二、理解文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文。问: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写了谁在干什么?(板书:拍皮球)(3)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高兴)师生齐读这一句。

(4)他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师并板书:一跳、树洞)

()做实验,把乒乓球放在长筒瓶内。(6)齐读第二句。(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

(7)皮球为什么拿不出来?(指名回答,板书:很深)过渡:当皮球拿不出来时,这些孩子怎么样做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文第二自然段。(1)指导看图。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组读),并理解其内容: A、把孩子想办法拿球的动作“”标出来。(“打”、“灌”)要求全体同学表演这两个词的动作。(板书:打水、灌)B、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满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师并用实验模具来进行直观演示)(3)请个别学生做实验演示,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拿皮球的过程。

(4)指导学生用开心的心情朗读这自然段。(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利用板书,背诵文。

4、小结文:学习这篇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引伸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

(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四素句巩固训练:

1、判断下面哪个是四素句?为什么?(幻灯片)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有一回,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2、巩固“四素句”定义。

3、用“四素句”卡片,开火车说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戏:词语接龙组成四素句。、用“孩子”这个词语说出四素句。(全体训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高兴)拍皮球打水(着急)跳灌

树洞(很深)◆[XX年月10日]

第三篇:《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进行发散思维练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句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词卡、放大课文、插图、乒乓球、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马龙掏不着石宏夹不住叶莉钩子树洞

二、新授。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呢?

(2)几个孩子在大树旁拍皮球,皮球一跳怎么了?

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3)我们在一起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生回答

(4)总结:第一段主要讲了几个孩子拍皮球,皮球掉进树洞里。

(5)朗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

(1)导入:皮球掉进了树洞里,怎么办呢?我们来想想办法,怎么样把皮球拿出来?(让生分别说说自己想到的办法)

好,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孩子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拿皮球的?

(2)你们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看看共有几句话?

指名回答

好,我们来看第一句话。(齐读第一句话)

马龙想出了什么办法呢?齐读第二句话

板书:马龙伸手到树洞去掏。

那结果马龙掏到皮球了吗?掏不着怎么会拿不到皮球的呢?你们谁知道?能告诉朱老师吗?洞很深

(3)课文用了两句话写了马龙的办法。我们继续看,石宏说:“我有办法。”

石宏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把书打开,自己看书,想一想。

请生回答。谁来告诉朱老师石宏想出了什么办法?

板书:石宏用两根树枝去夹。

石宏夹住皮球了吗?夹不住

齐读第三、四句话。

(4)石宏的办法也不行,我们再来看叶莉她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谁来告诉朱老师?

请生回答。

板书:叶莉拿一把钩子去钩。

结果怎样?钩不起来

(5)我们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6)师读板书,那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呢?谁来讲讲?看老师归纳的。

4、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三句话)

(1)马龙、石宏、和叶莉想出的办法都没能把皮球拿出来。最后是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朱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朱文用什么办法拿皮球?

指名回答:朱文叫大家都打一盆水来,把水灌到树洞里。树洞里灌满了水,皮球浮上来了。演示

朱文想出的`这个办法好吗?(好)读句子:朱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马龙、石宏、叶莉的办法都不能拿到皮球,朱文想出的办法能拿到皮球,所以朱文想出的是好办法?师在“好”字下加着重号

(3)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自然段。

(4)总结:第三段主要讲了写朱文想出一个好办法,叫大家打水来,把水灌到树洞里,树洞里灌满了水,皮球浮上来了。

三、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填空:

(1)几个孩子在大树旁(),皮球(),掉进()。

(2)大家把水()树洞里,皮球就()了。

小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

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四、引伸课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

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

c、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大课文挂图马龙伸手去掏掏不着。

石宏用树枝夹夹不住。

叶莉用钩子钩钩不起来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巩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说一句四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掌握四素句。

教学难点:

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及用“孩子”说四素句。

教具:

幻灯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1、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来、孩子、跳高、树洞、很深、灌到、灌满、盆子。

2、说说你是用什么识字法来认识这些字:皮、球、盆、跳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写了谁在干什么?(板书:拍皮球)

(3)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高兴)师生齐读这一句。

(4)他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师并板书:一跳、树洞)

(5)做实验,把乒乓球放在长筒瓶内。

(6)齐读第二句。(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

(7)皮球为什么拿不出来?(指名回答,板书:很深)

过渡:当皮球拿不出来时,这些孩子怎么样做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图。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组读),并理解其内容:

A、把孩子想办法拿球的动作“.”标出来。(“打”、“灌”)要求全体同学表演这两个词的动作。(板书:打水、灌)

B、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满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师并用实验模具来进行直观演示)

(3)请个别学生做实验演示,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拿皮球的过程。

(4)指导学生用开心的心情朗读这自然段。(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5)利用板书,背诵课文。

4、小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5、引伸课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

(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

C、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四素句巩固训练:

1、判断下面哪个是四素句?为什么?(幻灯片)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有一回,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2、巩固“四素句”定义。

3、用“四素句”卡片,开火车说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戏:词语接龙组成四素句。

5、用“孩子”这个词语说出四素句。(全体训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高兴)拍皮球 打水

(着急)跳 灌

树洞(很深)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皮球浮上来了》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巩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说一句四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掌握四素句。

教学难点: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及用孩子说四素句。

教具:幻灯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1、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来、孩子、跳高、树洞、很深、灌到、灌满、盆子。

2、说说你是用什么识字法来认识这些字:皮、球、盆、跳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写了谁在干什么?(板书:拍皮球)

(3)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高兴)师生齐读这一句。

(4)他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师并板书:一跳、树洞)

(5)做实验,把乒乓球放在长筒瓶内。

(6)齐读第二句。(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

(7)皮球为什么拿不出来?(指名回答,板书:很深)

过渡:当皮球拿不出来时,这些孩子怎么样做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图。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组读),并理解其内容:

a、把孩子想办法拿球的动作.标出来。(打、灌)要求全体同学表演这两个词的动作。(板书:打水、灌)

b、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满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师并用实验模具来进行直观演示)

(3)请个别学生做实验演示,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拿皮球的过程。

(4)指导学生用开心的心情朗读这自然段。(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5)利用板书,背诵课文。

4、小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5、引伸课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

(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

c、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四素句巩固训练:

1、判断下面哪个是四素句?为什么?(幻灯片)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有一回,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2、巩固四素句定义。

3、用四素句卡片,开火车说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戏:词语接龙组成四素句。

5、用孩子这个词语说出四素句。(全体训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高兴)拍皮球

打水

(着急)跳 灌

树洞(很深)◆[2003年5月10日]

第五篇:北京亮起来了说课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北京亮起来了》,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编写的。

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华灯高照的长安街,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等不同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金碧辉煌”、“光

彩夺目”、“夜幕降临”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其中1、2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3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设计理念

课堂是生活,教学是风景,文本是体验,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的阅读方法应该是自主的,学生的阅读思维方法应该是跳跃的。本课力求让学生怀着阅读期待自主研读,拓展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叩问文本中感悟,在走进作者的心灵中感动。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师为导游,生为游客。浏览北京。

第一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北京有庄严、神圣的天安门,有金碧辉煌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到了晚上,他更是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在学生激情澎湃的回答声中,我随机播放北京夜景图。

1、欣赏完北京的夜景图,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在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想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设计意图] 引人入胜的课件迅速把学生带入夜幕中美丽的北京,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对北京的认识,激活了潜藏在他们脑海中的一些体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第二环节:初读,体验一番美感。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书中的拼音帮忙。

2、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①请你们想象一下,当你来到这个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会说什么呢?

②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③全班齐读,走进美丽的北京夜色。[设计意图] 创设为北京点亮灯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完成识字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段读文了解内容,培养学生从文本信息中捕捉重要的信息的能力。

(三)、第三环节:研读,品悟一番美景。第一步:欣赏长安街图片,感受动静结合的美。

1、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地走进北京的街头。漫步在长安街上,静静地看,细细地赏。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起来了?

2、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么几句:第一句: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①你认为“华灯高照”是什么样子的?与图上的灯对照比较,理解“华灯高照”的意思。

长安街为什么像“银河”呢?

③长安街是如此的美,谁能读出它的美呢? 第二句: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①说说你亲眼看到过哪些建筑物也可以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来形容? ②您能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一边读好这句话吗?

第三句: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①平时我们画画都在白纸上,课文中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多么神奇呀。从彩灯勾画的雄伟轮廓中,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

②长安街真美啊!谁愿意为这幅画配配音?我们一起读。[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激发其丰富的联想,再现长安街的美景,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随即进行读的指导。从而落实教学目标2 第二步:拓展“犹如”的内涵,感受丰富多彩的美

1、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

①“犹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好像/好似/ 就像/好比)道道彩虹。①

这里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北京的立交桥这么美,难怪你喜欢呢!请你读读这句吧!

2、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请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上()犹如()

3、这么多灯汇集在一起,装点着美丽的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让我们在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话。[设计意图] 在指导学生美读的同时,注重语文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意思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图自由练说,感受夜晚北京立交桥的“美”。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2 第三步: 对比白天与夜晚,感受“不夜城”的美。

1、夜幕下的长安街、环行路那么美,那么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2、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业街繁华、热闹,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可不是这样,你们想知道吗?

3、课件出示新旧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的图片,体会焕然一新一词的意思。

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是以前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这是现在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我们来比一比,现在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4、夜晚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更美,是什么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5、各位小导游们,用你们的朗读,向我们介绍这座“不夜城”吧!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王府井大街新、旧图,课外知识的拓展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焕然一新”,真切感受到北京的夜晚因为有了灯光,而变得更加得繁华与美丽。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又一次落实了教学目标2

第四步: 抓住“古老”与“年轻”,感受“矛盾”的美。

1、夜晚的北京还有哪里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2、“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为什么书故宫是古老的?为什么说故宫变得年轻了?

3、谁愿意读出如此年轻而又漂亮的故宫啊? [设计意图] 理解故宫的“古老与年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通过让学生讲述故宫的历史,观察灯光映衬下的故宫,感受到故宫的古典美与现在美。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2、3,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第四环节:拓展,内化一些语言。

1、北京亮起来了,不仅仅只有北京的夜景美,我们安塞的夜景也非常美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安塞美丽的夜景吧!

2、课后小练笔:我们的家乡骆驼变化也是日新月异,课后请小朋友们可以用上今天学的词语或句子向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美丽夜景。

[设计意图] 这一情感升华,使学生语言表达得到训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课后的仿写内容,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下载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天来了说课

    《秋天来了》说课稿 说教材:《秋天来了》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板块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

    《足球浮上来了——看图写话指导》教学设计

    《足球浮上来了——看图写话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多幅图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学习简单的图画间的衔接。 2、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

    12 北京亮起来了 一、说教材 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

    《小熊醒来了》说课参考

    注:这是网络寻找的参考资料,给大家撰写时提供一定的参考。这篇教法、学法融入在说过程中,你们在撰写时可以标注出来。 小班语言活动《小熊醒来吧》教案 活动名称:《小熊醒来吧......

    《风来了》说课 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风来了》是湘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的第四课。这是一堂造型表现课。 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地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

    春天来了说课教案

    春天来了说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溪、着”等 9个生字;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能力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并组词说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充分......

    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保山第九中学的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 ,我将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海鸥回来了 说课教案

    海鸥回来了——11-20个数的认识 初家小学王文娟 一、教材分析: 11~20的认识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在整个数的学习系统中存在比较主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