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丰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汇报材料
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
工作汇报
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占地面积3500亩,注册资本1.2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是中国最大的集马铃薯研发、种薯生产、分级加工、物流仓储、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之一,是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全力打造的马铃薯研究中心和“中国薯都核心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2013年民丰公司经申请成为国家级特派员创业基地,现将公司做为创业基地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研发及检测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和加强公司产品检验水平,民丰种业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种业企业马铃薯研究院,专门负责产品的研发、实验室室内病害检测和田间检验工作。同时围绕马铃薯研发、病毒与病虫害检测,与国际马铃薯中心、荷兰马铃薯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十多个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合作,构建了研发、检验一体化体系。
投资6000万元建成800平米实验室,5400平米的现代化智能联栋温室,1000亩试验示范基地,专门用于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的研发、及病毒、病虫害的检测,同时建立了2200平米的深加工产品研发检测中心,从丹麦引进马铃薯淀粉、雪花粉、颗粒粉、变性淀粉等四条研发生产线,配套了先进的实验室自动检测和分析仪器,可进行淀粉、雪花粉、颗粒粉、预糊化淀粉、物理变性淀粉、化学变性淀粉及复合变性淀粉等产品方向的研发与检测。
拥有整套的病毒与病虫害检测仪器,其中包括:台式冷冻离心机、移液器、电泳仪、电泳槽、精密天平、电子精密分析天平、试剂架、光照培养箱、恒温恒湿箱、解剖镜、冰箱、冰柜、洗板机、酶标仪、电子目镜头、生物显微镜、纯水机、鼓风干燥箱、分光光度计、液氮罐、磁力搅拌器等。
国家规定的六种病毒全部可以检测,其中含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A病毒(PVA)。下一步准备购买PCR仪与凝胶成像仪,以增加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检测项目。
二、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种业企业马铃薯研究院,并由此为依托组成了以39名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等高科技人才为骨干技术研发团队,同时成立由科研院校、事业单位、公司内部技术团队组建的专家技术委员会。
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水平,已聘用科技特派员30名,活跃于各个种薯生产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种薯销售及进行售后服务等。
本项目在扩建种薯生产基地过程中新增吸收科技特派员50名参与基地建设。新聘科技特派员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入创业基地:①由创业基地选聘为技术研发人员,根据民丰薯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确定基本工资,科技特派员开展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享受公司额外奖励;②承包经营基地试验示范与生产业务;③参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或参股组建分公司。
三、技术研发
公司积极引进、采用国内外生产管理标准,坚持以核心种薯繁育、种薯生产、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认证、仓储物流一系列完善、严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为核心。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企业自有标准为辅的“四大”标准体系(技术、操作、管理、工作)。
公司重视马铃薯种薯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及重大课题研究,在相关领域已走在国内马铃薯技术前沿。公司成立以来,先后组织自主开发了重RT-PCR的病毒分子检测技术、新型马铃薯智能仓储库技术,引进并完全掌握马铃薯脱毒技术、雾培生产原原种技术,并在马铃薯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在课题项目研究方面,公司组织承担了国家、自治区等11个科研项目,并在“马铃薯收获后期、贮藏和运输管理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新型高效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抗卷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航天育种”、“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研究与示范”等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立足于实际生产需要,总结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课题实验,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实施。及时总结和论证课题实验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使公司及社会取得效益。例如,公司技术部门在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的几个环节、基于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西花蓟马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危害及其防治、水分胁迫对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建立马铃薯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平台、马铃薯试管苗继代组织培养内生菌的鉴定、抗生素对马铃薯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抑制等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生产上均取得显著效果。同时公司制定长远技术规划,充分利用好基础技术人才,做好人才与实验课题项目对接。不断论证,不断评估,强化技术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可推广性、效益性。
四、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阶段所取得成果
1.经济效益。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成后,民丰公司已建设3万亩原种和种薯繁育田,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0419万元,总成本费用8796万元,经营成本7633万元,净利润1623万元。生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其产量、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可以全面提高本市马铃薯产业的良种化程度,提高马铃薯种植户经济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向前迈进的步伐。
创业基地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通过科技知识的应用,提高了自身素质,整体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对于创业基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效益。已建成马铃薯种薯信息管理系统和种质资源库,可收集储存大量马铃薯原始种质资源,并提供自由检索查询系统,为马铃薯良种研发提供基础,全面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对提高我国马铃薯技术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创业基地的建设,建立了利益链接机制,壮大了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了他们的素质和服务能力。项目实施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基地的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达到10000人次,带动了4万户农民按标准化模式生产马铃薯,带动了15万户农民采纳新技术,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使他们的种植技术和质量意识有明显提高,全市农民收入增加5000万元以上。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推动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7月1日
第二篇:科技特派员汇报材料
科技特派员同志先进事迹
明,男,现年46岁,宜章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的一名技术干部,畜牧师。2008年被宜章县组织部聘任为科技特派员,派驻湘南牲猪饲养转运有限公司。3年来,他认真按照县委组织部和县科技局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公司在养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全县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应用贡献。
一、积极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发展
2000年10月应老板的邀请和县畜禽良种场的委派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到转运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当时生产很糟糕,存栏猪只有正常的三分子一,单体怀孕栏大部分是空怀,还有些在流产,产房不到十窝猪,且大部分是病猪;管理混乱,人员进出不规范,药房存放有许多过期药品,猪场里有很多老鼠,不时还有猫出现。老板准备将全部种猪淘汰重新引进种猪,但在他的建议和管理下,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生产。仅种猪这一项就为公司挽回60余万元的损失。
他采用管理制度化、流程化、规程化、绩效化:
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建立建全猪场各项规章制度如: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水电维修工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门卫岗位责任制度、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等等。
流程化管理:现代化规模化猪场在建场之前,其生产工艺流程就已经确定。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至关重要,如哺乳期多少天、保育期多少天、各阶段的转群日龄、全进全出的空栏时间等等都要有节律性,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场满负荷均衡生产。
规程化管理: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各个生产环节细化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重中之重,是搞好猪场生产的基础,也是搞好猪病防制工作的基础。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有:隔离舍操作规程、配种妊娠舍操作规程、人工授精操作规程、分娩舍操作规程、保育舍操作规程、生长育肥舍操作规程等。
猪病防制操作规程有: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免疫程序、驱虫程序、消毒制度、预防用药及保健程序等。
猪场员工工资绩效化:紧扣受胎率、窝均产仔数、成活率、料肉比等生产指标与工资挂钩,奖罚分明,及时兑现。
在各级领导和老板的亲切指导、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1年就扭亏为盈,至今年年有不小的盈余,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生产的延续性和效益的扩大化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02年至10年底湘南牲猪饲养转运有限公司共出牲猪49680头,盈利626万,取得了老板的支持、信任和鼓励;
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2008年12月2日郴州日报作了《技术入股的探路人—记宜章县科技特派员欧黎明》的报道。
二、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养猪技术水平
养猪,特别是现代化规模化养猪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延续性强、关联性强、封闭式作业、投入大,密度大、数量大、周期长、环境差对人危害大(有许多人畜共患的病源体同时存在)等特点,要求员工在思想上能吃苦、耐劳、耐寂寞,技能上较全面(维修、饲料加工、饲喂方法、配种、接产助产、治疗、防疫等),态度上有恒心、耐心,既能独立地完成自身工作,又要合作共事,其周期性和规律性相当强,生产过程环环相联,因此,要求全场员工对自已所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要非常清晰明了,做到每周每日工作事事清。每周工作流程如周二、周五消毒、周三打疫苗等等;每日工作流程如几点喂料、几点治疗病猪、几点搞卫生等等。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他经常现场指导、鼓励他们,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也分担部分工作,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采取以上措施后,积极主动性得到调动。
三、加强选种力度、提高配种效率
前几年,猪价居高不下,许多人进入了养猪业,使种猪紧缺、价位抬高,种猪质差、病源多,导致引种成本高、成功率低。为此,他们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后备工作,深刻认识到猪的品种决定盈利的重要性,加强了选种力度,目前存栏大约克后备母猪近百余头,为今后选配后备母猪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克服7至10月份高温时期对配种的影响,2007年投入了近2万元,对公猪栏的防暑降温进行了改善(猪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与此同时,施行了猪的人工授精技术,2008年开始由我本人亲自调教采精公猪,采集和处理精液,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高温时节母猪的受胎率问题。2008年11月、12月母猪的受胎率明显提高,2009年的产仔窝数和总数上较往年有30-40%的提升。
四、抓好疫情控制,提高成活率
养猪业的根本在于控制疫情,控制疫情的关键在于预防,防重于治,而降低小猪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猪场防疫的成功与否决定猪场的生存。我们的做法是,1、选好饲料,使每个阶段的猪都有优质全面营养供应,2、选好母猪并通过药物或疫苗控制预防好各种繁殖性疾病,使母猪产后有较好的体况和乳汁,3、抓好仔猪的出生关:派专人接产助产使每头仔猪都能顺利出生,及时吃好初乳,给仔猪提供温暖舒适卫生的小环境,4、抓好仔猪的补料关:由于仔猪到了21日龄后母乳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所以从7日龄开次训练它吃饲料,到25日龄断奶时每头仔猪日采食乳猪教槽料50-100克,这样才能使仔猪断奶后不掉膘,5、抓好断奶关:改变了以前的一次性仔猪断奶方式,创新为在仔猪断奶时采取了与母猪隔离饲养和消毒的举措,即过渡断奶法和并栏法。
6、调整了免疫程序,依据周围疫病情况和猪场本身情况对疫苗种类、免疫时间、次数、剂量经常要调整。
7、采用中西药并用防病、控病方法,完善了综合治理方案。这样使仔猪的发病率较之前下降了20-30%,成活率提高了10%--15%。
养猪应以猪为本;尽可能给它提供较舒适卫生的环境;尽可能降低各种应激;在温度、湿度、密度等方面提高猪的舒适度 4
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同时使每批猪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批次的猪在疾病方面交叉感染;空栏时能彻底消毒;在使用时降低冲洗次数从而降低湿度和用水量。为此取得了老板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尽管资金相当困难新建了两栋10间高标准的保育舍,相信起用后保育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成活率、饲养成本等指标有较大提高。
五、抓好技术革新,提高经济效益
始终坚持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想尽办法增收节支。
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要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要建立建全猪场各项规章制度如: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水电维修工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门卫岗位责任制度、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等等。
在降低电力用量方面,今冬采用了稻草保温法,更新了部分电热板,更换了小功率的保温灯,这样不仅提高了保温效果,而且较往年电费也节省不少。
在降低饲料用量方面,采用了湿拌料方法并改进了食槽。这样虽然增大了工作量,但饲养员也心甘情愿,且有些方法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整个养猪厂,生产技术上总把关指导,经营管理的监督由老板负责,具体实行和开支上与老板协商,全体员工通力合作。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从不越位和缺位。
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不但没有影响生产,反而增加了出栏重量。
六、抓好对比实验,提高科学水平
近年来,在饲料原料、品种;种猪选育、选配、配种、仔猪生产、保育存活、大猪育肥、环境控制等方面做了不少的试验。给指导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并为自己成长提高积累了不少材料和经验。
七、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能力
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于书本的时间性和实际工作的变化性,必须不断学习:曾先后到北京、长沙、广州、郴州等地参加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学习、培训、会议等,主要有1997年9月在北京由美国大豆协会主办的发达国家先进养猪技术培训班,1998年至2001年农大的函授班学习。同时每年都要购买和订阅大量的有关书籍和期刊杂志。
由于近几年养猪风险大、养猪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较多,所以农村零散养猪的农户少了许多,但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肉食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这样对猪肉的需求也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国家近几年对养猪的扶持和导向作用,这样社会上有一定资本的人就四方筹资大兴土木加入了养猪业。要养好猪,尤其是饲养良种猪又有一定规模的猪场,是必需有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养猪业地位低、待遇差,近几年高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很少,从事一线生产的就更少,况且小规模猪场也难以请到技术较全面的专业人员。这样他们的任务和义务就加大了许多,经常有养猪的个体老板来找他请求指导和帮助、甚至培训饲养员:几年来由他经常指导选址、建场、引种、配种、选饲料、制定饲养操作规程、防疫方案、选疫苗、用药防病治病、6
环保排污方案、培训饲养员等技术工作7个规模猪场或养猪小区,78位饲养员。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实际技能学习。同事间相互帮助,同行间多交流,以提高养猪水平和防病、控病能力。
二、完善和改造生产设施,力争尽早启用新保育舍。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抓好节能增效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各岗位的操作规程,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补充优秀人才,增强生产能力;完善员工的工资分配方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宁夏六盘山牧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园区
情 况 简 介
宁夏六盘山牧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全区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的泾源县香水镇城关村。该养殖园区是科技特派员企业,由自治区人大代表、荣盛公司总经理于金荣投资建设,于2009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目前,园区存栏良种肉牛870头,2012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600头,是固原市肉牛饲养规模最大、品种最好、基础设施齐全、科学养殖水平较高的肉牛规模养殖公司。
一、基地概况
园区养殖基础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科学化养殖程度高,既是一个科技养殖示范推广基地,也是一个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大学生创业的养殖园区。基地建成标准化暖棚肉牛舍12栋9000平方米(每栋可存栏100头)、饲草青贮池6700立方米、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库房2000平方米,公共管理服务区2000平方米;安装了地磅秤,修建了消毒室、消毒池等动物防疫设施;园区拥有中大型铡草机、打捆包膜机和饲料粉碎机等畜牧械,畜牧机械化水平较高。近年来,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大学和固原市畜牧中心等技术依托单位将该公司作为宁南山区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先后指导实施了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区创建现代农
业示范基地项目”、“2009-2011年全区饲草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公司自生产经营以来,吸收了4名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解决了15名下岗职工和贫困农民就业问题,被列入泾源县农民创业示范园、“工字号”创业培训基地之一;被固原市确定为全市龙头企业;成功创建了全区农业示范基地,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园区肉牛科技养殖水平较高,效益明显,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科技园区建设情况
(一)产业领域。
该养殖基地生产领导为畜牧养殖业,计划建成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园区,生点从事肉牛短期标准化育肥、良种肉牛扩繁、高档肉牛繁育生产、优质牧草加工调制配送等科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
(二)建设目标和内容。
1、建设内容。
高档肉牛繁育生产:引进安格斯高档肉牛品种,通过冷配改良技术对当地秦川肉牛进行杂交改良,繁育生产的公牛犊按照高档肉牛饲养管理规范进行饲养,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高档肉牛。
良种肉牛扩繁技术:对现有良种母牛建档立卡,建立肉用母牛进行体尺测量和卡片登记,将良种母牛信息录入自治区《良种肉牛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
良种肉牛冻精,通过冷配改良技术开展肉牛扩繁。
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建设集中联户沼气池1处,为基地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清洁能源,沼渣、沼液还田利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上一套有机肥生产设备,集成应用科技创新技术,将牛粪生产成有机肥。
农民教育培训:将该养殖基地成为全县养殖大户、专业养殖户提高科学养殖水平的实习基地。
苜蓿包膜青贮技术推广:针对我县降雨量多,优质紫花苜贮存难的“瓶颈”,推广了苜蓿打捆包膜青贮。
2、建设目标。
通过基地建设,使该基地成为宁夏六盘山区最大的集肉牛生产、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清真牛肉生产基地,对全县草畜产业“市场+农户+经纪人”链条的形成和完善,草畜产业化水平提升及以泾源为核心的六盘山区肉牛养殖、销售集散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科技特派员总结汇报
科技特派员工作汇报
***
科技特派工作即将结束,对于我来说,这是兴奋而又充实的一段工作历程。我作为科技特派员在**乡开展科技致富帮扶工作,同时一直以包乡技术员身份负责**乡林技推广指导,并承担**市新兴产业项目负责人,虽然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感觉是一个很好的承前启后拓展工作的机会,也促使我调整工作思路,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我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业务素质,顺利展开科技特派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参加了**乡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学习,多方面完善工作能力,有力的推动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工作中我始终把调查研究、走访村民贯穿于日常工作。通过走访深入群众,做到知村情,解民意,对乡镇发展积极建言,并身体力行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得到乡镇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指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以己之力,全力保障全乡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以科技培训为起点,全面展开工作。身体力行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亲自指导参与各生产环节的督查指导落实。
协助乡政府全面完成**乡的林业技术指导服务,一是完成生 1
态林建设449亩,(其中,重点千米示范工程15公里;绿色通道3公里,54亩.治沙造林 200亩,退耕还林124亩管护指导。二是完成了**乡新增1600亩新兴产业建设栽培、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建立新兴产业连片示范点**亩以上2个,**亩以上6个。涉及农户540户。共计植树10万株。
三是确定了重点工程和绿色通道GPS坐标和准确面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开展**乡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止目前,**亩集体林地林木改革任务已完成主体改革,签订家庭承包合同201份。
同时,及时开展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防治四次,全乡无严重病虫害发生。
目前,**乡新兴产业呈现出示范带动,连片发展的格局,农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新兴林果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步成为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
3、以科技培训为中心,全力以赴做好新兴产业建设各项工作 今年是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第三年,通过**年的示范带动,全市林果业转型加快,已由传统的苹果、梨为主转向**、**等新兴特色林果产业,特别是**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乡新兴产业新增种植面积**亩。因此,科技培训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乡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紧扣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全乡适时适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培训工作,尤其在重点时期和重点环节,带领乡村干部及重点种植户现场指导,针对**栽培的关
键技术坚持以田间培训为主,一是先后邀请专家现场开展**产业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共计3期15场次,培训农户840余人次,二是印发技术资料1400余份,培训农户42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6人,培训覆盖率达到95%。
通过培训,有力的推动了新兴产业在**乡的发展,为**乡发挥地方优势,积极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延伸特色产业链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统筹兼顾,做好原单位和科技特派进村驻点的工作
按照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要求,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乡领导和村委的理解支持下,时间上给予调整,统筹兼顾是开展科技特派工作,深入群众,为乡村林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得到乡镇领导充分肯定。
二、收获和体会
1、我充分利用桥梁作用,让新技术、新思路、市场需求新信息快速的传入乡村第一线,不管春寒夏暑,我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开展工作抓落实,时间安排始终以工作需要为重,树立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素质过硬勤奋扎实的良好形象,得到省市乡各级领导高度赞扬和鼓励,上级领导给予我的这些肯定,极大的鼓舞了我的信心和决心,也促使我更加谦虚谨慎扎扎实实的使工作更上新台阶。
2、在科技特派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因素,乡领导从实际出发,在产业结构优
化调整中,引导农户科学种植,通过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逐步实现把**产业,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支柱产业,为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科技特派工作,我明显感到自己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生产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处理问题协调配合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在与乡镇干部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建立了友谊,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开展基层工作的有效方法,比以往能更快的抓住工作切入点,进入工作状态。
科技特派以来我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肯定,在大家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回想起来,有感觉良好的地方,也有处置不当的缺点,但更多的是思考。作为一个移民乡,**农业底子薄,农户经济基础差,乡党委政府立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领导干部群众齐心合力,艰苦奋斗,特别是这一年时间里,**乡的林业建设,各项惠农措施、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个令人叹服的典型为我市赢得了莫大荣誉,同时也进一步显示了**乡为增强农户收入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决心。我亲身感受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有力,执行到位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乡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彼此信任、理解和包容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锻炼自己,我感到很自豪,我有信心也更加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向领导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
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
行动的实施意见
科技特派员工作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是科技服务“三农”的有效形式。根据国家科技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八部门《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国科发农字[2009]242号)以及江西省科技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农业厅等八部门《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赣科发[2009]8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围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山江湖”大开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探索建立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以人为本、突出创业、强化服务、政府引导”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与科技服务组织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引导支持为保障,全面推进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服务,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县
—1—(区)域农村经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用三年时间,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去创新和创业服务,逐步形成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广大乡土人才全面参与的农村科技创业和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打造知名品牌,以名牌优势占领市场。
1、引进、示范、推广、嫁接50个新品种、100项新技术和100项科技成果;
2、培育和壮大20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3、培养200名科技创业型人才和2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
4、在已经建立了利益共同体的创业者和企业中,培育100家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造就500名技术人才和1000名新型的劳动者。
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实施,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科技支撑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进程,促进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任务
1、转化推广一批科技成果
鼓励、支持、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人才、离退休
—2— 技术专家和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农业生产第一线,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发挥技术优势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
2、培育提升一批产业(企业)坚持市场导向,实现科技特派员和乡镇主导产业需求之间的最佳对接,培育、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协同发展地方产业。
3、建立一套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依托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专长,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技术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4、培养锻炼一批科技创业型人才
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市场运行机制,营造积极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氛围,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育一批新型科技创业型人才。
5、带领一方农民致富
通过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服务工作,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和创新,促进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致富一方农民。
三、实施原则
1、富民为本的原则
科技特派员要积极把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入农村和企业,送到千家万户,通过科技服务带领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致富。
2、典型示范的原则
通过建立示范点、实施示范项目、扶持示范户、树立示范典
—3— 型等方式,坚持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经验推广,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科技创业服务的原则
突出科技人员到农村科技创业,在创业中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推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增收致富、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科技服务。
4、项目带动的原则
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按照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的要求,优先承担示范推广项目,以具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优势的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服务模式
1、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模式
科技特派员以合伙人或股份制等方式,出资创办、领办、承包农村企业、园区基地或其他经济实体,从中获得报酬。
2、有偿技术服务模式
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或企业签订技术、信息服务协议,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获得合法报酬。
3、资金入股模式
科技特派员通过投资参股,与农民、农村企业合作创办经济实体,按股分红。
4、无偿技术服务模式
科技特派员无偿为农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致富
—4— 和企业发展。
5、土地流转模式
科技特派员通过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组织农民科学种养。
五、运行机制
(一)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坚持自愿申报、双向选择和组织审批的原则。每两年根据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精选一批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农村或农业企业开展科技创业活动。2010-2012年,市级选派30-100名优秀科技人员。涉农县(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组织一批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才进村入企为创业者服务。
1、选聘对象
南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者其它事业单位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在编人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和市管拔尖人才的涉农专家(含离退休、身体健康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
2、选派去向
科技特派员的派驻必须根据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要统一合理安排。主要派向:一是农村具有规模的种、养、加工专业大户;二是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特色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在建、续建的科技项目。
3、选派形式
—5— 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实行供需见面确定、招聘、引进、行政选派等形式精选。科技特派员必须自己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由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科特办)安排供需双方见面洽谈,双向选择,统筹安排。
4、服务期限
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由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单位双方根据目标任务商定,原则上2-3年一轮,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节假期兼职)驻点指导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根据实际需求,可连续选派。
5、选派要求
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吃苦耐劳和开拓创业精神,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二)建立管理与考核制度
科技特派员的管理与考核。由市科特办和派出单位负责进行管理和考核,对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结果报送市科特办备案。
市科特办要会同派出单位,采取跟踪检查和不定期回访的形式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工作评定表彰和是否续派的依据。
科技特派员下派工作期满后,由市科特办、派出单位和驻点单位联合对其创业服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结果进入个人工作档案,作为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6—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科特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南昌市科技局、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南昌市财政局、南昌市农业局、南昌市林业局、南昌市委农工部、南昌市委宣部、共青团南昌市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市科特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市科特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服务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要通过各成员单位协调运作和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使科技特派员工作真正形成市、县、乡(镇、场)、村四级纵向联动和各部门横向联动的长效机制。各地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服务工作,确保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服务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到实处。
(二)优惠政策
1、从南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者其它市属事业单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原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待遇(工资、福利、奖金)、编制在派出期间给予保留(原单位不得顶编),身份不变,正常参加调资,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晋升职称。属专业技术系列的:晋升上一级中级及以下的职称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及任职条件;晋升中、高级职称时,需提供选派期间的工作业绩报告,作为参评的重要条件,报省职改办审核,组织专项评审;科技特派员工作一年后,可向市人事职改部门申报。在下派期间
—7— 由市科特办年中、年终根据工作和考核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费、生活费补助等。
2、科技特派员可以通过创办园区、基地、中心、协会、公司等形式,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取得收入;也可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租赁经营等形式与驻点联结起来,建立利益共同体,取得收入。科技特派员创业取得收入为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3、对科技特派员的创业项目,各有关部门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市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的支持。
4、科研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可将科研项目带到创业点进行研究,并开展与研究密切相关的创业工作,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科技部门应根据成果的实用价值,将研究项目优先列入科技支撑项目予以支持。
5、鼓励尚未就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取得收入,实现自身价值。在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成绩突出者,可在录用国家工作人员时给予适当照顾。
(三)经费投入
从2010年起,市财政每年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市级科技特派员补助补贴、培训、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经验交流、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开展相关工作。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对科技特派员服务突出的科技项目要优先予以立项支持和资金扶持,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奖惩制度
—8— 科技特派员在创业服务期间成绩表现突出,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团队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管理机构等将予以表彰奖励。每年开展一次优秀科技特派员评选和表彰奖励活动,进行以奖代补,或者以项目代奖励等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给想干事的人提供舞台,给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更大的支持,给干成事、表现突出的人更多的实惠。
对不履行科技特派员职责的人员,可随时解聘,同时,取消其职称评聘及各类评先选优的资格,并扣回已发的各种待遇;对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无视工作纪律,造成重大损失者,视情节追究其责任。
(五)加大宣传力度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宣传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典型经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的良好氛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