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一、教师为什麽要重视校本研修?
(一)、教育改革的呼唤:
1、教师应当成为学习化社会中的终身学习者。
2、教师要在教育改革中主动更新观念,调整角色。
3、教师要在教育改革中习得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
(二)、学校发展的要求。
1、以校为本的理念。
2、校本研修的追求。
(三)、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方向、主题和核心内容。
2、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依靠教师自主的研修。
3、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在学校情境中实现的。
二、教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校本研修?
(一)、教师素质及其结构。
1、教师素质的内涵。
2、教师素质的结构。
3、教师素质的特征。
(二)、教师的知识获得。
1、教师的知识学习有什麽新要求。
2、教师的知识掌握有什麽新特点。
3、教师的知识的获得有什麽新方式。
(三)、教师能力的修炼。
1、教师能力的方方面面。
2、教师能力的特点。
3、教师能力修炼的方式。
(四)、教师德性的提升。
1、教师德性的要求。
2、教师德性的特点。
3、教德性提升的方式。
三、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路径有哪些?
(一)、基于获取知识的路径。
1、怎样有效地积累知识。
2、怎样搜集与处理信息。
(二)、基于行动研究的路径。
1、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
2、校本研修中的教育行动研究。
3、校本行动研究走向“教育叙事”。
(三)、基于经验交流的途径。
1、关于同伴互助。
2、关于专业引领。
四、教师校本研修有什麽主要方法?
(一)、实践反思。
1、反思的要义。
2、反思的过程。
3、反思的内容。
(二)、观摩学习。
1、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观课策略。
2、良好的学校观课文化的建立。
(三)、教学决策训练。
(四)、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的意义。
2、微格教学的模式。
3、微格教学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
五、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研修成果?
(一)、教育实践文本。
1、教育设计类。
2、教育总结类。
3、教育文稿类。
(二)、教育叙事文本。
1、教育案例。
2、教育随笔。
3、教育日志。
(三)、教育论说文本。
1、实验报告。
2、调查报告。
3、个案研究报告。
4、专题经验总结。
六、以校为本的基本内涵?第一,为了学校。第二,在学校中。第三,基于学校。
七、学校生命和活力的源泉?学校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或“学习型组织”。
八、怎样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呢?
1、以“工作即学习”为教师学习的观念。
2、以“自我超越”为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
3、以“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为教师学习的基础。
4、以“共同愿景”为教师学习的目标。
5、以“团体学习”为教师学习的途径。
九、教师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体现在哪几方面?一是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主。二是实现自我专业为发展管理。三是能够自觉地在专业生活中自学。
十、素质?一般指一个人在平日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它虽然表现在外在的活动和行为中,但影响和决定这种外在表现得却是一种内在的机制---有人称之为“心理的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正因为这种内在性,素质才会“稳定”的表现出来。
十一、素质的特点?
1、素质是内在的、深层次的。
2、素质是综合的、整体的。
3、素质是稳定的表现出来的。
4、素质是建构的、不可能从外面管住进去。
5、素质是灵动的、可迁移的。
十二、根据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各种分析,我国研究者把教师素质的基本成分概括三个发面?教室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十三、现代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内涵包含几点?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第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
十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以一般能力(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教学活动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它既要以个体的一般能力(或直立)作基础,又要借助于特殊能力来体现。教师的能力分为一般的、通用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十五、教师的知识学习有什麽新要求?
1、挖掘知识的“潜质”。
2、注重知识的“特质”。
3、把握知识的“新质”。
十六、教师的知识掌握有什麽新特点?有用的?
1、教师的“有用”知识具有“境域性”特征。
2、教师的“有用”知识具有“个人性”特征。
3、教师的“有用”知识具有“默会性”特征。
4、教师的“有用”知识具有“行动性”特征。
5、教师的“有用”知识具有“综合性”特征。
十七、教师的知识获得有什麽新方式?
1、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学习与创造的结合。
3、定向与随机的协调。
4、苦学与乐学的统一。
5、内储与外储的并用。
十八、教师能力的特点?
1、教师的能力是围绕着教育活动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2、教师能力的核心是对教学活动的自我监控与调节。
3、教师的能力依存于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
4、教师的能力常常表现为一种教育的实践智慧。
十九、教师能力修炼的方式?
1、在教学现场中习得。
2、在尝试中探索前进。
3、在实践反思中提高。
4、再教育研究中发展。
5、在合作交流中倍增。
二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敬业爱岗。
2、热爱学生。
3、严谨治学。
4、为人师表。
二十一、教师德性的特点?
1、教师的专业活动具有鲜明的伦理本性。
2、教师的德性体现为一种人文关怀。
3、教师的德性是渗透于全部教育活动中的。
4、教师的德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新。
5、教师的德性使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二十二、教师德性提升的方式?
1、工作中的道德实践。
2、从人际关系的调整入手。
3、进行社会性学习。
4、随时反身自省。
5、注重自强与自律。二
十三、怎样有效的积累知识?
1、实现脑内知识存储的条理化。
2、做好脑外知识存储的条理化。二
十四、实现脑内知识存储的条理化?经历:“消化-——简化——序化”三个环节。
二十五、知识信息的脑外存储要注意几点?
1、定向求全。
2、横纵相携。
3、统筹兼顾。
4、优选求新。
5、密集外贮。
6、持久不懈。
二十六、质的研究有几个特点?
1、从研究的表述方式看,质的研究关注的是一种“描述性”和“叙事化”的方式。
2、是整体的归纳。
3、研究结论的主观性。
4、质的研究突出自然环境和现场性的研究条件。
二十七、校本研究涉及几个环节?
1、问题。
2、设计。
3、行动。
4、总结。
二十八、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细小事件的质的描述,来阐释流动在现象背后的真实。二
十九、校本行动研究走向“教育叙事”?
1、叙事研究的蕴意。
2、叙事研究的基本诉求。
3、叙事研究的写作。三
十、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几个方面?
1、对话。
2、协作。
三
十一、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三
十二、观摩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去的“替代”经验,在“社会比较”中改善自身的社会行为。
三
十三、微格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伊芙首先开发的,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
三
十四、教师专业发展趋向的观课策略?
1、观课内容的确定。
2、观课方法。
3、注意对无声语言的观察。
4、观课纪录。
5、注意穿着和座位。三
十五、良好的学校观课文化的建立?
1、观课前的说明。
2、集体备课训练。
3、观课技巧培训。
4、观课后的讨论技巧。
三
十六、教育实践?需要教师提供一的“文本”来保证它的有效运作,这种依附于实践工作并直接为实践工作并直接为实践活动服务的书面作业,可以改称为“教育实践文本”,他在教室日常写作量中比重较大。
三
十七、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举凡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甚至个人发展是追踪等等可视为教育案例。
三
十八、教育叙事文本?教育叙事是教师记述自己亲历(所见、所闻、所历)的日常生活事件的故事性文本,一般具有情景性、细节性、实践性、反思性等等。
三
十九、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
2、主题。
3、细节。
4、结果。
5、评析。
四
十、写好案例的关键?
1、选择复杂的情境。
2、揭示人物的心理。
3、具有独到的思考。四
十一、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作为表述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近来才引起大家关注的。
四
十二、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
四
十三、教师要对那些内容进行反思?反思有三种内容成分,一是认知的成分,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二是批判的成分,指教师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他影响着教师对清静的理解、影响到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三是教师的陈述,指教师的声音,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写作、交谈以及对课堂教学所做出的解释,这种对实际情景的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的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四十四。魏格教学的模式 1 事前的学习和研究,2提供示范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4 角色扮演5 反馈和评价 6 教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
四
十五、教育日志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一 日志具有隐私性,不宜公开。二应与同事分享日志。三 教育日志要坚持写 四 撰写教育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在形式上保证一定量的分析
第二篇: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如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新校本研修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对新调入单位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篇:教师怎么进行校本研修
《教师怎样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彭志
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对《教师怎样校本研修》的学习,使我感触颇多。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校本研修”的目的。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其次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第三通过学习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2)采取协商式培训形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
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协商式培训的基础在于:
① 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要,最适合一个人专业发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另一个人的发展。为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习形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② 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当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能做出最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习。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习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因而,这种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以上这些是我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无论是收获还是困惑,都将促使我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在创新,不断地发展。广阔的课改之园,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智慧和热情去探索、去耕耘、去努力,但愿它来年硕果累累!
2014年7月
第四篇: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四).1 第四,校本研修怎么办?(怎样开展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
正确认识校本研修的现实意义,了解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形式和方法,是发挥校本研修作用的重要前提。目前适合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具体方法列举如下:
1、自主研修。自主研修即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自主研修的质量主要取决与教师自身对学习的期望值的高低,从目前成名的专家学者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们无一不是我们自主研修的典范,自主学习的楷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不满足,对现状不满足,对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满足。这也造就了他们不断求知,不断超越的人生价值。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读书、撰写反思等。这里的读书不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更要阅读自己专业之外的“闲书”,它可以含盖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科学等等,只有通过我们大量的阅读,不断吸收前人优秀的知识沉淀,充分领悟知识结构的脉络与延伸,才能做到自己教学的厚积薄发,才能走出一生只是教书匠的桎梏,另外,撰写反思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整理教学的得失,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达到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
2、集中研修。集中研修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的一种集中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把自己的教师队伍打造成什么样,集中研修活动将发挥这重要的作用。这期间的研修的主要内容将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校外专家的专业讲座和引领活动,学校特色教育的培训和强化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校组织的集中研修,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教师自主研修的辅助,是团队研修的提高。
3、团队研修。团队研修是指以同学科为单位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的研修活动。它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团队研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这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成败。团队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资源优势,具有问题课堂化的特点,具有研修交流共成长的特长。团队的成员的构成一般为同学科教师组成,或由其他学科参与的半开放形式。组成时间原则上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要定期进行团队之间的交流和互换,以保证团队知识结构,成员构成,关注论点的新颖和质量。它们研修的主要内容一般为教师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难题,团队教师要围绕研修主题开展问题的定向研修,使每位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授课水平得到提升,达到在研修中成长的最终目的。目前团队研修值得借鉴主要活动方式是观课议课,即以团队的研修主题作为观课时的关注点,议课时围绕着研修主题以课堂中学生学习状况为依据,以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对授课教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探讨,最终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4、区域研修。区域研修是指以中心学校为中心,定期开展校际之间的研修交流活动,甚至是以全县(市)为中心,进行乡镇际的大型研修活动交流活动。它是对学校集中研修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完善。这类活动的具体内容有优秀研修团队活动展示,优质课交流研讨活动,研修成果经验交流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研修活动示范学校的示范带动,有利于激活区域研修学校的活动热情,有利于加快推进区域教师研修水平的快速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研修活动的次数、时间、规模、方式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注意质量和效果,切忌过于频繁,图走形式。
5、网络研修。网络研修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开展的交流、学习、论坛等研修活动,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被人寄予厚望的一种研修形式。也是未来教师开展研修活动的发展方向。这种研修活动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那跨越时间和地域的独特优势,把能够上网交流的教师、专家、家长甚至教育管理者“一网打尽”,以快捷的速度,海量的信息,把参与研修的教师迅速地集中起来,达到资源共享、沟通无限、共同研修的目的。目前使用最广的方式有博客、QQ论坛等形式,许多研修茶座就是在一个完全服务于当地校本研修工作而专门建立的研修博客,从开通到运行至今已经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他们采用继续教育学时政策鼓励方案的出台和全天侯的维护和管理,以突出研修属性的定位和专一的引导规划,其意义远远超过普通教育博客的功能和作用。
二、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完善研修活动中政策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保证其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重要手段。这里提到的政策制度既又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宏观政策,又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对于教育主管的行政部门应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学时、评定职称、评优评先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在邀请专家开展专业引领,派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基层学校关于研修制度建设上,要根据以人为本,实效为重的原则,制定出简单可行,便于操作,实际有用的制度来。在制定制度是时候要倾听教师的声音,考虑教师的承受力,以鼓励教师参与的思想修订政策,使政策制度成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的内趋力,而不是压迫力。2,注意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专业引领。
校本研修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这个“先天不足”是指本校优秀师资资源的不足和缺乏。具体表现在骨干教师人员有限,专业知识人才的缺乏,理论素养的缺失,这些都直接影响这校本研修活动的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单位,甚至是一个地区校本研修是否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决定因素。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有针对性的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要邀请一些符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的专教授直接进入校园,走进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来帮助教师梳理新课改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再对学校在研修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种“手术刀”式的专家引领,不仅及时准确了解并解决了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把当地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归类,以讲座的方式一一化解,更重要的是为当地逐渐培养了一批不走的“专家”队伍,为今后校本研修活动的有序进行培养的人才,积蓄了力量。3加强研修活动中过程的监督
过程成就结果,细节决定成败。高质量的研修活动离不开管理部门的过程监督和业务指导。有效的过程监督分为学校内部的自我管理和业务行政部门的外部监督评价。对于学校的自我管理要严格依据既定的研修工作制度对研修小组及参与教师进行必要的阶段性的考核和管理,及时发现好的做法,纠正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围绕着服务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素质的增强来考核。运用考核的手段来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让教师享受研修的快乐。对于业务行政部门的监督评价则侧重与区域交流,发现典型为重点,达到以监督促提高,以监督促发展的最终目的。
4、提供研修活动中的交流平台
校本研修活动的程序一般应是提出问题———研修问题———实践问题———共享交流。如何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有效的在教师中进行共享和交流,是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学校这种交流的平台形式很多,有集中学习的教师发言;有教师的公开展示课;有学校开辟的校报校刊的专栏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开辟研修平台。特别是博客的出现,为校本研修活动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网络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培训、交流的空间和地域限制,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引起了教师网络研修的热情和关注。网络如同一条高速的环城公路,它把各种道路有机地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了资源互通共享的目的。其中济源研修茶座的开辟从侧面就说明了这一点。由此来看,建立一个校本研修的交流平台,不仅解决了研修活动中的一个技术环节,更重要的给教师们一个说话的机会和场所,彰显了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这样会更加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有成就感。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实施的今天,对我们的教师的知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此时的校本研修为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实践证明校本研修正在成为我们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校本研修的方法
(一)、培训学习提高校本研修
营造学习氛围 提供学习条件 打造学习型团队、展开学习讨论、碰撞思维火花与教师共同探讨学习的重要性。
A、怎样才能与教师达成共识,首先给教师树立自信心。有的教师认为名人遥远,我就说:名人并不神秘,名人之所以出名,只不过是善于学习、善于观现、善于思考、善于积累罢了。如当今的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等何尝不是实他们也很一般,他们所做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能力做到。他们只不过能角去观察咱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所作所为。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看课堂、跳出自己看自己,然后进行整理、积累、创作,形成自己的东西,产应,成为名人。我们也都有可能成为名人,只要我们也能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现,学会积累、创造、应用。总之,让教师觉得这样付出有用,使他们受益。高水平的教师是如何得到社会与家长的认可的,使他们明白学习也是他们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B、让教师经历头脑风暴。使教师明白:家长、教授、校长、教师都是“ 起点,都是平凡的,都应重新洗牌。做教师的出路,不学习就意味着淘汰。连专家都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我们做为教理由逃避学习呢?现在的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储蓄着幸福和成功。)这样沟通多了,教师慢慢地理解了我,明白教师不能只拥有管用一时的知贯穿一生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
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更是对教师自身的 2、培养读书和学习的习惯
第一是确立学习原则,成立专门的领导检查小组。给教师布置任务并检查。第二是确保学习时间。每周抽出三个固定的时间学习。
第三为教师提供学习书籍。如 《 给教师的建议 》、《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课堂教学最优化 》、《 和教师的谈话 》(赞可夫)等。让教师阅读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书籍,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与教育大家进行零距离接触、对话、交流,提高理论素养。同时让教师阅读经典书籍,益心智、怡情怀、变化气质、提高价值。在阅读与熏陶中,教建构,丰厚了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第四是注重精神激励。通过学习笔记展示、评比,让教师感受只有学习精彩,人生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人生才会成功。
第五是为教师搭建网络学习的平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校园区域网找资料、开拓视野。
第六是灵魂触动。现场论文(现场命题答辩,没有材料,没有资料)。---复地读书、认真思考。这样,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压力,让教师感到只有学习博引,答辩出精彩有人生;只有学习,才拥有成功、骄傲和自豪。这样,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学有所获的时候,学习的热情你想挡都挡不住。
第五篇: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如何进行“校本教研”
课改呼唤“校本教研”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追求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所谓的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这种浅层次上。因此,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展开,我们会发观,虽然上岗前的通识性培训,为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大多数实验教师感到很不适应,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的确,新教育理念的建立是一个痛苦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要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省与矫正来逐步完成。同时,尽管在课改实施前,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初步了解了它的特点及实施要领,但这无疑是表层次的。课改实施中,我们会遭遇原先估计不到或者是估计不足的困难。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目前,教师的素质已经遇到了挑战,他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工作显得很不适应。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课程运转模式,使得教研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单向地向一线教师诠释国家课程与教学大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具体意见。教师不是作为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而是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而存在。在指令性课程范式中,教研员常常通过课堂现场的听和看而进行“教学临床诊断”,其鉴定依据是统一的标准,其鉴定结果被纳入校长的行政管理,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并与教师的晋级息息相关。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要求我们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它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
“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其任务是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调整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缺乏横向交流和纵向引领,将会使自己处于弧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纵向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校本教研”又是专业研究者与学校合作开展的校本活动。这类合作,可以采取较为稳定的形式,如专业研究者与学校的全面合作,或者专业研究者与某些教师的合作,或者是学校聘请专业研究者偶尔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