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管理本专科差异
要求写出:本科、专科培养目标的差异(本专科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别与执行情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情况。
1、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关系
2、梳理本科、专科培养目标的差异(即本专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差异)
3、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别与执行情况(本专科培养方案的差异性,以及如何突显这些差异,本科强调什么,专科凸出什么,实践体系的差异等)
4、本专科实践教学构建与实施情况
人才培养研讨交流会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关系
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企业需求为办学定位,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有选择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对于“应用型(技术型)”培养规格,本专业侧重于物流管理系统理念以及物流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本、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差异
物流管理本专科属于相同专业,但根据学生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差异性。
(1)物流管理(本)
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技术基础操作能力和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面向基层,主要在配送中心、大型商业企业、工业企业、国际货运公司、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本科学制四年,专业知识体系完整,层次有一定深度,要求学生在能够应用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挖掘原因,能够独立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的讲授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注重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2)物流管理(专)
本专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具有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管理技能、能够胜任流通、仓储、运输、港口等部门工作,既能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又能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营销、服务的基层管理与服务人才。
专科学制三年。教学过程坚持理论+实践并重,理论教学强调基础性,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以“能用、实用”,要求知道怎么用,能根据专业知识,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设计。
三、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别:
1、培养方案的职能不同:
(1)本科:以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服务为主要职能.(2)专科:以教学、实践教学为主要职能.2、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不同:
(1)本科:厚基础,具有层次性,强调课程的组合性、系统性,知识结构较完整。
(2)专科: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以“实用”为度。
3、课程体系的不同
(1)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确定了“面向应用、依托学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依托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类型中重视实践环节,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34.77%。(本专业教学活动总学时2968,其中课内总学时2368,实践教学总学时1032,实践教学总学时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比例为34.77%。)
本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能力课。
学科基础课: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会计、物流管理概论、经济学等、;
专业核心课: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信息系统、运筹学等。
综合能力课:物流系统论、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网络规划等 为巩固所学知识,相应开设实践环节。例如第三方物流管理实训、物流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2)物流管理专科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强化模拟操作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校外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本专业教学活动总学时2676,其中课内总学时1600,实践教学总学时1076,实践教学总学时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比例为40%。)专科专业侧重物流技术能力的培养。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能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在执行过程中,重视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到目前为止,各专业已开课程均按计划执行,执行情况良好。
(2)制定并完善了各种教学规定,规范教学行为。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由任课教师和相关人员集体讨论,并由系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严格执行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每学期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及老师听课制度。严把考试质量关,坚持试卷审核制度,严格考试纪律。由学生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师的授课信息,及时反馈意见。
(3)优化课程体系。理清课程之间层次关系,注重应用技能与理论教学的融合。理论学时精简、合理,根据学科发展及市场需求适时增删课程,健全、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4)重视课程建设。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选修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目前已完成申报1个省级精品课程群申报(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网络规划)、1门校级精品课程(运输管理)已结题。
(5)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系所开课程中几乎所有课程都采用多媒体和可视化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任课教师积极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目前正在探索场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6)加强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学院关于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所开课程都选用省级优秀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有实验的课程目前正探索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7)强化实践教学,建立“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专业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8)倡导职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项目。在校期间学生可通过培训考取: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物流职业经理人(中物联)、一级物流师(英国皇家物流协会)、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助理采购师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各种实际项目开发,如:院内的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情况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整合知识,深化知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于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完美应用于实际的水平。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不能割裂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
物流管理本专科依托我院的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构建了一个由“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科技创新环节”组成的体系。目前已建成校企合作单位有广东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佳吉物流、新南山物流。
(1)课程实践环节:以专业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的课内上机课、实验课为主体,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
(2)集中实践环节:一是以主干课程为背景的专业训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巩固,为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第三方物流管理实训、物流系统仿真实验等;二是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训练,如ERP实训、物流管理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3)科技创新环节
为本专业的高水平的学生,从事创新性项目开发与各种科技竞赛及实践提供条件。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注重实践环节内容和教学软件的更新。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实验、实训大纲的制定、实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的开出率基本达到100%。
(3)通过各种手段培训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验教师大部分为双师型或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4)改进实践课的课程考核方式。更加重视过程性考核。
第二篇:华侨大学本专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华侨大学本专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2011年10月修订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特制定《华侨大学本专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学分制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学分制管理规定》适用对象为华侨大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学生。
第三条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者。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新生需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事先向学校请假,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按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经注册、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严重者,会同有关部门查究。
第六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应回家治疗。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七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时到校报到,并由本人到学院办公室办理新学期注册手续(每学年第一学期注册时须按规定交纳学费),经学院办公人员在学生证上签章,方取得该学期的学习资格。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三章 学分的计算 第八条 学分表示学习知识的量。原则上每18学时的课程为1学分。某门课程的学分数等于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除以18。学分的尾数可算到0.5学分。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按上述方法计算后乘以0.75(3/4)即为该课程的学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以及完全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每周以1学分计算。各课程的学分,应在教学计划中予以明确规定。
第九条 学生修读的课程,如课程成绩及格,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如课程成绩不及格,可进行一次补考,补考及格仍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若补考不及格,则应当重新学习该课程。重新学习该课程的具体办法参见第二十二条。选修课如不及格,可放弃该课程成绩,重新选课修读。
第十条 各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四年制本科一般为l60学分左右,五年制本科一般为200学分左右,三年制(高职)专科一般为120学分左右,两年制(高职)专科一般为80学分左右。最低毕业总学分也称为规定毕业学分。各专业的最低毕业学分值,由各学院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同一个学院、同一种学制的海外、港澳台等境外学生和内地学生,其最低毕业学分可以有所不同(详见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第四章 绩点制
第十一条 绩点是学习成绩的点数。成绩的等级、成绩的百分制分数与绩点数的对应关系如下:
优秀:90-100分,绩点数为5; 良好:80-89分,绩点数为4; 中等:70-79分,绩点数为3; 及格:60-69分,绩点数为2; 不及格:不足60分,绩点数为0。
第十二条 学分绩点的计算。学生修读某门课程时,将该课程的学分与所获得成绩的绩点数相乘,即为学生修读该课程的学分绩点。
第十三条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学生在某段时间(一个学年或四个学年)所修读的各门课程所得学分绩点之和,除以同期所修读各门课程的学分之和,即为该段时间的平均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表示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各门课程按学分计算的平均成绩。
学生修读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所修读的全部课程的学分之和,即为学生的总平均学分绩点。总平均学分绩点是衡量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课程的总平均成绩的优劣。总平均学分绩点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凡多选修的任选课、辅修课程、第二学位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军训、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等均给予相应的附加绩点。
第五章 课程管理
第十四条 全校各学院、教学部开设的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选修课为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
第十五条 学生应根据学校编印的各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选课修读,一般在每学期末和学期初的前两周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
第十六条 选课的管理。
1.原则上,校选修课学生学习人数不足20人,学院选修课学生学习人数不足15人的课程,一般不单独设班开课。
2.学生获准选修某门课程后,一般中途不能退选;如该门课程考试不及格,学生可以放弃或重新学习,成绩不记入学籍档案。
3.获准选修课程的学生,应当按时参加听课,不能无故缺课,任课教师按规定进行课堂考勤。考勤的管理和处理,与必修课相同。
第十七条 免修。如学生过去已学习过某门课程,可申请免修该门课程,参加教务处或学院组织的免修考试,如考试成绩在良好以上,可准予免修,以免修考试成绩作为该课程的成绩。申请免修课程的手续应当在该课程授课前办妥。预科课程不得免修。
第十八条 免听。学习成绩总评排名在专业年级前10%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免听课程(一学期最多两门)或部分免听某些课程。但应当按时完成教师布臵的作业,参加该课程的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的成绩和学分。如果学期考试结束后,取得免听资格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总评排名不在专业年级前10%,该生将被取消下学期的免听资格。
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及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得免修、免听。
第十九条 缓修。学生因学习困难、患病或其他原因,可申请缓修课程。每学期缓修不得超过10学分。
第二十条 重新学习。校公共基础课经补考不及格或其他类型的课程考试不及格的课程必须重新学习。重新学习成绩按重新学习时考核成绩记载,每门课程可多次重新学习。重新学习不及格不予补考。
每学年所修(含重新学习)课程不得超过55学分。对于挂科课程累计达40学分的学生,给予退学处理。第二十一条 校公共基础课由学校统一开出重新学习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由学院开出重新学习班,要求重新学习的学生应参加重新学习班听课、考试。原则上,校公共基础课重新学习学生人数超过15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重新学习学生人数超过10人,应开设重新学习班;达不到开设重新学习班人数要求的,不单独开设重新学习班。学生应插班重新学习。由于课程冲突、实习等原因,无法全部听课,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分管领导批准后,可以采取部分听课形式,听课学时数应达课程总学时数的1/3~1/2学时,并参加课程结束考试。
第二十二条 免听、免修、缓修和重新学习等手续的办理程序是:本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分管领导批准,由学院教务员书面通知任课教师并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网络上传教务处学务科备案,并应于开学前三周内确定。
第二十三条 每学年学生修读学分不应少于30学分,最多不应超过55学分。凡学生在一学期内选“未修课程学分+重修课程学分”大于或等于40学分的,将作限制。对其超出的学分,按先保证重修课程、后考虑未修课程方式进行“强制退选”处理。
第六章 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二十四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并归入本人学籍档案。
第二十五条 课程的最终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课程一般是校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或其他重要课程。每学期一般安排3至4门考试课程,其他课程为考查课程。考核在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
第二十六条 考试和考查均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与百分制记分、绩点数的对应关系见第十一条。
校选修课与部分专业选修课(由学院确定)考核,采用两级记分制,即合格、不合格,不计算绩点。
第二十七条 在考试课程的最终总成绩中,期末成绩占70%~60%,平时成绩占30%~4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期中考、小测、出勤等。
第二十八条 考查课程的成绩,一般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课堂讨论、阶段测验及完成实验等情况予以综合评定;也可以在考查前安排总结性测验来评定;或各占一定的比例。
第二十九条 课程的考核成绩包含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平时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该课程的课终考核,如学生缺交作业、缺做实验或旷课、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总学时数1/3者,视为平时考核不合格,该课程应当重新学习。第三十条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等情况综合评定。
第三十一条 补考。校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允许补考,一门课程只有一次补考,无故缺考者不允许补考。补考时间一般安排在下一学期开学前三天内进行。补考成绩达到及格以上,均按及格记载。选修课考核不及格者,学生可根据累计学分获得的情况决定放弃该课程成绩、重选或改修其他课程。
第三十二条 缓考。在课程最终考试期间,如因课程考试安排冲突、急重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须在考试前提出缓考申请,并附有充分理由的证明材料(急重病须提供校医院的诊疗证明与病历),征得任课教师同意,经学院分管领导批准。如缓考课程属校公共基础课,可在下学期的补考时间参加考试,不当作补考,成绩按正常考核成绩记载。缓考不及格不予补考,缓考缺考成绩按零分记,必须重新学习。
第七章 辅修专业与双学位
第三十三条 为了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课程供学生修读。全校所设臵的本科专业原则上都可以作为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第三十四条 学习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以本专业为主修专业外,如前两年的学习成绩平均学分绩点达到或超过3.50,可以申请修读另一个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对境外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可适当放宽。
第三十五条 各学院、专业应制定本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应当修读的课程设臵及其学分,辅修专业规定毕业学分一般为40学分左右。
第三十六条 未修满辅修专业规定的毕业学分者,不能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所修读的辅修专业学分,可作为跨专业的选修课学分。对因未修满主修专业规定课程或未修满规定毕业学分而不能毕业者,无论是否修满辅修专业学分,均取消其辅修专业资格。但是,对因未修满主修专业学分而不能毕业者,经主修专业学院分管领导批准,可用辅修专业所得的学分来弥补主修专业的学分。
第三十七条 学生修读辅修专业,一般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应当填写《辅修专业申请表》。各学院应于第二学年下学期开学前审核完毕,报教务处批准。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仍由主修学院管理。学生应按所修读的学分缴交学费。
学生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发给辅修专业证书。第三十八条 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申请时间为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根据学生前半年学习成绩,文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或超过4.0,理工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或超过3.8,或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10%以内,可以申请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如该专业申请人数较少,文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或超过3.7;理工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达到或超过3.5,也可以申请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经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所在学院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对于境外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要求可酌情降低。
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最长修业年限为四年,取得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学位资格(毕业资格)的规定按《华侨大学本专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中关于毕业与学位的相关规定执行,修读第二学位的学生(含境外生)总平均学分绩点应达到或超过2.5,方可授予第二学位。
第三十九条 第二学位是指修读本校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两个学位专业,属于同一学位学科门类内的两个不同专业则称第二专业。
第四十条 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学生,按所修读的学分交费。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与第一学位(第一专业)课程的总学时,一般每学期应控制在每周30学时左右。
第四十一条 各学院、专业应当制订本专业作为第二学位的课程设臵、教学计划与相应的学分,其课程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及其他重要课程,第二学士学位规定的毕业学分一般为60学分左右。在校期间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并符合有关规定条件者,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第四十二条 学生如不能取得第一学位,则第二学位无效,其所修读的第二学位课程作为第一学位课程的选修课记入成绩单。
第四十三条 学生在未取得第一学位以前,由原所在学院进行管理;在取得第一学位以后,学生转入第二学位所在的学院管理。
第四十四条 由于专业、学科特点的要求,外语、艺术、音乐、舞蹈、体育及建筑学,一般不接受作为第二学位的修读专业。
第八章 转专业、转学、插班
第四十五条 新生入学一学期后,可申请转专业。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转入两学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
第四十六条 如有下列情况者,允许转专业:
1.学生确有专长或兴趣,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专长者,具体情况由转入学院审定;
2.因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证明,不适合在原专业学习,而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 3.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
4.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第四十七条 如有下列情况者,不允许转专业: 1.本科三年级(含)以上学生;
2.高考报名科类中文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学生不得跨类转专业;
3.已达到退学程度的学生; 4.已转过专业的学生。
第四十八条 转专业的具体规定:
1.从招生录取分数高的专业转到录取分数低的专业从宽,反之从严;
2.从非外语专业转入外语专业,需经过外语考核,结合高考时的外语成绩及入学后外语课程的学习成绩,并面试合格,方能办理;
3.文科类学生一般不允许转到理工科类专业;理工科类学生一般可转文科类专业;
4.转专业名额不超过该专业学生数的10%,对于申请转专业学生将根据综合考核或学习成绩绩点审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转到指定的专业学习(非热门专业)。
5.转专业申请时间为开学第一周,逾期将不予受理。第四十九条 学生应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五十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五十一条 学生转学,由本人申请,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教育厅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教育厅商转入地省教育厅,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教育厅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申请转学应当具备下列材料:学生转学申请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学习成绩单、操行评定意见书、最近三个月内的体检表。第五十二条 转专业、转学的学生,已修读的课程与转入专业相同、其学分数与要求不低于转入专业的,并且成绩及格以上的,可予以承认,不必再修读,学分按转入专业学分记载;与转入专业相同、其学分数与要求低于转入专业的,原则上应当再修读,由转入学院确定,但修读者可以申请部分免听;如课程内容不同,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学分予以承认。
因转专业、转学而未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应当修读。学生转专业应在每学期结束前2周提出申请,学校统一在每学期开学前1周内办理审批手续。学生转学应在每年5月初或11月初提出申请,学校统一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章 休学与复学
第五十三条 学校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因伤病、经济困难、创业等原因需要中断学业的,可以申请休学。
第五十四条 学生因经济困难、创业等原因需要中断学业的,学生因伤病,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及休养的,境外生因特殊原因必须离校的,时间超过6周者,由本人提出休学申请,经学院分管领导审核,教务处批准,可办理休学手续。
第五十五条 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限,最多不得超过两年,一年后需继续休学者,应重新办理休学申请手续。休学学生在休学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不再享受在校生的各项权限,休学期间的任何行为,学校概不负责。
第五十六条 学生因病休学期满,应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海外学生为当地医院)“已治愈”的证明,按期到学校申请复学。
休学学生在提出复学申请时须经学院分管教学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审批。因心理或精神状况不佳而休学者,复学时除其他手续外另须提供县级及以上专科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书,并由华侨大学心理辅导中心面谈后出具《学生休学/复学建议书》,方能到所在学院及教务处办理。
因心理或精神状况不佳而休学者,在办理复学时,无法提供专科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或经我校心理辅导中心面谈后认定尚无法正常学习者,不予审批,所在学院应动员其继续治疗;经认定可复学但不适合集体住宿者,家长须到校陪护并办理外住手续,时间视康复情况而定。
第五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满,一般应在学期开学前向教务处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如果复学申请的时间超过该学期开学后第9周,一般不受理。学生在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复学资格。第五十八条 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除外)办理自费出国留学手续时,可办理退学或保留学籍。保留学籍年限为一年,且只允许保留学籍一次。保留学籍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视为自动退学。保留学籍的学生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
学生办理保留学籍,应当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学院分管领导审核,报教务处审批。
第五十九条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第十章 退 学
第六十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 1.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2.休学或保留学籍期满不按时申请复学超过两周者; 3.复学时经复查不合格者; 4.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5.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 6.无正当事由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的; 7.挂科课程学分累计达到40学分者;8.本人申请退学的。
第六十一条 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由学生所在学院送达本人,无法送达的在校内公告栏公告。同时报福建省教育厅备案。
第六十二条 因各种原因被退学者,在文件下发的5天之内,必须办清离校手续,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超过规定时间不予办理者,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将对其宿舍床位进行清理,并注销其校园一卡通的各项功能。
学校可发给学生退学证明,其中,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在学生办理退学离校手续后,发给肄业证书。逾期办理离校手续的,学校不予负责。
第六十三条 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退学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之申诉人。需要改变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福建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
从退学决定书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十一章 考勤与纪律
第六十四条 学生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环节,包括上课、实验、实习、设计等环节,以及校、学院规定和安排的一切活动。因故不能参加的,必须请假。无故不参加者或超过批准的假期者,一律以旷课论处。
第六十五条 学生旷课以课堂学时统计。对于实习、社会调查、集体劳动以及规定的会议和活动,无故不参加者,每天按旷 课4学时计。
第六十六条 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参加正常学习及规定活动者,应当事先请假。因病请假,应当持有学校指定医院开出的病假单;因事请假,应当持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学生请假可到学院办公室领取《学生请假单》,按规定手续办理。请假在三天及以内的,由班主任批准。请假在三天以上一周以内的,由学院领导批准。请假在一周以上的,由教务处批准。如果要申请续假,则申请续假的时间与原请假时间合并计算,批准权限同上。
第六十七条 学生由于修读课程时间冲突,在任课教师的同意下,允许采用间断性听课的办法,不作为旷课处理。但间断性听课的课时数至少要达到课程总学时数的1/3~1/2。
第六十八条 任课教师应负责授课课程学生的考勤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及时将上个月考勤情况报学院教务室,由教务员汇总后,将统计结果于每月中旬向学生公布,并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备案。考勤原始记录留学院教务室备查、存档。
第六十九条 除了任课教师进行日常考勤工作外,各学院和教务处要进行不定期的考勤抽查。各学院一般每学期进行4至5次考勤抽查;学生在考勤抽查时旷课,则旷课l学时以旷课2学时论计;教务处一般每学期进行2至3次全校性考勤抽查,学生在考勤抽查时旷课,每旷课l学时以旷课3学时计。
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分
第七十条 品学兼优的学生或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将给予奖励。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将授予优秀学生称号,并发给一等奖学金。2.思想品德表现好、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将发给二等奖学金。3.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将授予单项奖。4.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将授予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对以上各种奖励,其具体条件和评审程序,学校另行公布,由学生处主管。
第七十一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将按华侨大学《关于评选优秀毕业生的暂行办法》,评定优秀毕业生,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第七十二条 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校内外各种单科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将根据《华侨大学单项奖学金奖励暂行条例》进行奖励。
第七十三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有下列五种: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 5.开除学籍。
第七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2.触犯国家刑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3.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4.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6.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7.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七十五条 开除学籍的处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学校出具处分决定书,由学生所在学院送达学生本人,并报福建省教育厅备案。无法送达本人的,在校内公告栏公告。学生对开除学籍有异议的,可按学校相关规定提出申诉。(参照第六十三条退学申诉的有关规定)。
第七十六条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七十七条 对学生旷课(以一学期累计计算)的处理如下:学生旷课累计达10学时,学生所在学院应对学生给予警示;达20学时者,给予警告处分;达30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达40学时者,给予记过处分;达50学时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屡次旷课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给予退学处理。
学生无故迟到、早退三次折算旷课l学时。
第七十八条 学生严重违反考试纪律或考试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在成绩记载时按零分记入。属校公共基础课的,不能参加该课程补考,应重新学习。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具体处分按照《华侨大学本科考试工作条例》执行。
第七十九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十三章 结业、毕业与学位
第八十条 我校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四年制本科学生可在三至六年、五年制本科学生可在四至七年、三年制专科(高职)学生可在三至五年、二年制专科(高职)学生可在二至四年的学习期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取得毕业资格。不论修业时间长短,毕业时其学制均按原规定学制四年、五年、三年、二年计算。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在修满主修专业的最低毕业学分后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或报考研究生。
第八十一条 对于无法按学年制毕业的学生,在正常修学年限期满时,应先办理除保留学籍外的其他所有离校手续,退出宿舍床位;在下一学年开始时,再根据当学年学生宿舍住宿情况,考虑延期毕业学生的住宿申请。
第八十二条 学生没有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但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八十三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并且仅有1—2门课程不及格,办理自动退学手续后,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第八十四条 入学时经学校按照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程序正式录取的学生,德育和体育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同时修满规定毕业学分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第八十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准予毕业的本科学生,符合下列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1.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表现良好;
2.内地生总平均学分绩点应达到或超过2.5,境外生应达到或超过2.3;
3.内地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4.未受过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者。
第八十六条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由学校颁发,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并上网公布。
第八十七条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定从2011年11月开始执行。其他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本规定的修改权和解释权属教务处。
第三篇:华侨大学本专科学生助学金管理暂行规定
华侨大学本专科学生助学金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同时为确保无一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建立了以奖、贷、助、勤、减为主体,以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助学体系。
第二条为了管好、用好助学专项资金,落实国家助学政策,确保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助学金来源
第三条学校每年从学生缴交的学费中返还部分作为学生的奖、贷、助、勤、减资金。
第四条国家指定银行向我校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第五条国家下拨的学生困难补助专项资金。
第六条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资设立的专项奖、助学金。
第三章助学金的管理办法
第七条学生助学金实行分级管理。学校按比例掌握全校性的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活动经费及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由学生处统筹安排,其余部分按比例分解为奖学金、困难补助、学生活动费三个项目下拨各学院掌握,各个项目经费独立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
第八条全校助学金管理工作由分管校领导主持,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组织实施,各学院助学金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领导审批。财务审批实行一支笔制度。
第九条各学院应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奖学金申请及评审细则,困难补助的评定及审批办法,学生活动费的使用及管理办法,报学生处、财务处审核后实施。
第十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克扣经审定应发给学生的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的申请、评定以及学生活动费的使用应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各学院应指定专人负责助学金帐目,并做到详实、规范、妥善保存以备审计。学校每年将对部分单位进行审计,发现违反本条款者,除追回款项外,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理。
第四章助学金的使用办法
第十一条学费返还部分分解为学生活动费、困难补助、奖学金三项下拨各学院:
1.学生活动费,主要用于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等。学生活动费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领导审批后从财务处一次性领出。使用上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
2.学院级学生困难补助,主要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补助。学生在校月收入(包括家庭及亲友资助、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低于泉
州市规定的最低生活水准线,可以申请困难补助,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职工子女和受灾地区的困难学生等。学院级困难补助分400元、200元、100元三等。
特殊临时困难补助金额一般400元以上800元以下,具体评定对象和金额视实际情况从严掌握。
困难补助一般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组织评定,每次评定人数为学生数的10%左右,并经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后的评定结果报学生处备案。
3.学生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全面发展的学生。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毕业生和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奖学金的等级及金额如下:
(1)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共设二个等级,一等每生2000元/学年、二等每生1500元/学年;
(2)学院优秀学业奖每生1200元/学年,科技创新奖每生1200元/学年;学院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共设三个等级,一等每生800元/学年、二等每生600元/学年、三等每生400元/学年;
(3)校先进班级奖学金:800元/学年;
(4)校先进团支部奖学金:800元/学年;
(5)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1000元/学年;
(6)校优秀团员奖学金:800元/学年;
(7)校优秀共青团干部奖学金:1000元/学年;
(8)校优秀毕业生奖学金:1000元/学年。
奖学金的具体评审办法遵照《华侨大学本专科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华侨大学本专科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华侨大学共青团员奖励办法》、《华侨大学本专科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和《华侨大学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华侨大学先进团支部评选办法》执行。奖学金的评定一般安排在每年十月份(优秀毕业生安排在每年的五月份)进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人数控制在学生数的5%左右,各项奖学金的获奖面控制在学生数的35%左右,且奖学金金额发放控制在90%左右。各类学生奖学金(先进集体除外)均通过财务处发放至学生个人帐户。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在毕业典礼上发放。各学院应同时把名单报学生处备案。
4.学院学生助学金结余的使用:
助学金指标划定下拔后,原则上应按学年使用完毕,如有结余(每年7月31日为指标结算日),其结余部分划入各学院“历年结余”项目中。如学生工作方面确有需要,遵照《华侨大学学生助学金节余使用办法》执行,由各学院提出使用计划,报学生处审批、财务处审核后从该项目中列支。
奖学金结余部分超过当经费10%的,10%以上的部分收归学校,设立公共基金,用于调节学院之间的经费和学校对学生的重大奖励。
第十二条学费返还部分分解为全校性的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活动经费及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由学校统一掌握。
(一)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学生贷款和困难补助,此项经费由学生处组织实施和审批,财务处审核。
1.学费减免:主要用于对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学费减免金额分为2000元╱学年、1000元╱学年二等,具体办法参照第十四条执行。
2.学生贷款:详见《华侨大学陈进强贷学金实施细则(试行)》及华侨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试行)。
3.该项经费和国家不定期下拨的学生困难补助专项资金组成专项困难补助,主要作为学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补助和遭遇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学生的补助。专项困难补助分为期初生活补助、期末返乡补助、假期留校学生生活补助和特种补助等。补助金额一般在300~800元之间,对于个别特困生可一次性给予8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的特种补助。评审时遵照《学生困难补助的评定和审批办法》执行,此项经费由学生处掌握并组织实施。
(二)全校性学生的奖学金和学生活动费,此项经费按比例分别列入学生处、教务处户头,由学生处、教务处掌握使用。
1.学生处掌握使用部分,主要用于全校性学生教育活动、大型节日活动经费,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校学生艺术团经费,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争得荣誉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学生骨干培训和社会实践经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活动场所建设等,对于特大硬件建设项目的开支由学生处提出报财务处审定。
2.教务处掌握使用部分,主要用于设立单项奖学金,奖励参加校级及以上单科及各种科技竞赛优胜者。如奖励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优异者,优秀运动员,体育竞赛获奖者,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建筑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以及其他学风建设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遵照《华侨大学单项奖学金暂行规定》执行。
(三)勤工助学基金,由校勤工助学基金会理事会掌握使用,并由其下属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勤工助学基金使用遵照《华侨大学勤工助学基金管理办法》执行,主要用于支付学生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管、助研等生产活动和后勤服务、各项公益劳动的报酬。
第十三条国家助学贷款:
由国家指定银行面向我校学生发放的“助学贷款专户资金”,分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两种。每年两种贷款合计最高不超过应向学校交纳的学费和泉州市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在校期间全部贴息由国家支付,毕业后由学生本人承担,具体申请和偿还办法遵照《华侨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执行。此项贷款由学生处协助指定银行组织实施。
第五章 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设立的奖助学金
第十四条陈进强贷学金:由香港校董陈进强先生捐资设立。贷款金额分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等,每年的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元,在校期间的贷款总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学金采取灵活的还款方式。具体申请办法遵照《华侨大学陈进强贷学金实施细则(试行)》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校境内本专科缴费生、高职生。境外学生奖助学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2000年9月1日起执行。
第十七条本规定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物流管理
什么是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
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致力于掌握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熟悉现代物流技术法规、政策,具有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管理、物资计划、库存控制、物资营销等专业能力和相应的外语水平,能够从事现代物流业中的信息处理、配送、仓储、多式联运、采购、货代等具体业务及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
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国际贸易实务、采购实务、国际结算、物流客户服务、报关实务、经济地理、商贸法律与案例、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专业公司、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等从事物流分析员、分销员、采购员、运输调度员、理货员、物资配送、物流机械的使用维护、商品储存、商品养护等现场作业和管理工作。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根据国外和国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和政府规划,对物流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据悉,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入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人。但现在的从业人员中的大部分属“非正规军”。在今后的3至5年,需要培养和引进大量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方能满足城市物流中心和物流服务贸易领域的需要。毋庸置疑,该专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物流基础知识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与“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二、物流的划分
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一)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二)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三)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四)企业物流。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五)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六)区域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
(七)一般物流。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八)特殊物流。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三、物流的系统及要素
物流系统概念 :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而存,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带有特点的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特点: 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物流系统五大目标: 物流系统目标,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一般有五个方面:
1、服务目标。
2、快速、及时目标。
3、节约目标。
4、规模优化目标。
5、库存调节目标。
四、物流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含义是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后到达用户,这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的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供应链有四个要点:
第一,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至计划失真。
第三,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第四,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虽然指明了企业战略要管全部供应链,但并不是说都要由企业去操作,部分环节在纳入管理前提下,利用社会力量操作也是正常的。
五、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构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构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生产物流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对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与控制。
六、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和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是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为社会提供由性物质的技术;而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它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
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
七、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宏观物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是指综合性全部,构成其全部的主体叫微观。比如,有句成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森林叫宏观,见树木叫微观。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看国家的经济,而微观经济学是从构成国家经济的企业等构成要素看经济的。
物流也一样,在国家、地区等大范围内整体性地如何操作物流问题,叫宏观性物流。因此,宏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流通构造如何、其中物流的路径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机构进行物流中心的运输作业等。另一方面,微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流通的活动主体制造商和流通业者、运输企业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问题。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这也属于微观。
但是,这样的分类太困难,流通路径问题和各种商品的问题既是宏观问题,也是微观问题,所以,有时用“半宏观”的说法。宏观的着眼点是国家的或地区性的整体物流,微观是从企业经营看物流,半宏观是从总体看商品和商业的物流。于是,宏观物流,考虑的问题是运输结构和作为产业布局的物流据点,还有物流行政等;微观物流处理的问题是企业的物流系统网络、流通中心等内容和计算物流成本等物流管理;半宏观物流,是指各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物流路径及物流成本在其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等问题。
再让我们从物流成本的角度看一看上述观点。宏观物流,是要调查物流成本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的比例。其实要算出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分,是不可能的,因为运输产业的生产额并不是物流成本的全部,制造商和流通业的生产成本中物流的比例是不知道的。半宏观物流,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中,有多少是属于物流成本?到流通的后期作业,就会有很多的商品同时流动,所以,要特意抽出特定商品的物流成本,是很困难的。微观物流,各家企业以其独自的方法计算物流成本,可以得出具体数字,但把它们各家的数字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的物流成本,所以,准确计算物流成本,也是很难的。
八、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位置
经济中的流通、经济中的物流、经济中的运输,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
“经济”一词来自“经世济民”,经济的目的是治国安邦,让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所谓经济,就是用“价值”观念看人类社会而言的,是指人们为了生活而从事必要的买卖、消费、生产等活动。但经济决不是只由买卖、消费、生活构成的。
企业要销售产品、获取收入,没有流通是不行的,我们消费才为了生活下去,需要购买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经济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上所述,经济是由三大领域构成的,即“生产”、“流通”和“消费”。高校的“政治经济”、大学的“经济学”、“经济原理”教的是:构成经济的是“生产和消费”或“供给与需求”。流通是包含在“供给(生产)”中的。
但是,流通与制造、栽培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流通的规模日趋庞大,这是经济的规模、范围扩大的缘故。在日本,工业原材料、新鲜食品从全世界选购,而日本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制造物品”与“运送物品”分开来考虑。
流通由两个功能--“商流(交易流通)”和“物流(物的流通)”--构成。不过,这两个功能并不像生产-流通-消费那样属于不同的领域,只是把同一个东西用不同的观点加以区别而已。
所谓商流,是对“财(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而言的,即所有权从厂家、农家、渔家转移到商家的手里,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就是指这样的流动。另一方面,物流是从物资的物理性活动来看其流动的。
除上述两个功能外,可以说流通中还有辅助性功能,那就是信息、金融及其他服务。物流从其活动面可分为“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在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这些活动还可以继续细分。
如上所述,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流通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物流是流通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连。因此,物流变化,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影响,经济发生变化,物流也不得不发生变化。总之,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物流。
九、后勤学
在经济界使用后勤(Logistics)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美国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用Logistics一词不达意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七十年代后勤一词引进日本,日本同样翻译成“物流”,但是却按新的解释来解释,也即赋与了物流一定新的含义。
后勤和实物分销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后者基础上有了延伸和扩展,但本质是相同的,当然,也不能小视这一延伸和扩展,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这一延伸扩展的控制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能管理和协调这么大的系统的基础上,所以本质虽同,水平却有时代的差别。
后勤的思想具有战略性而不着眼于既得之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而不是一时谋取利润的手段方法。因此它不是一项单纯性的职能活动,而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更可以理性地讲:后勤是一种思维方式,按这观念可以建立起企业新的管理模式。
后勤网络的基本实体要素主要有原料产地、制造工厂、配送中心和客户。
后勤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14个方面:(1)客户服务;(2)订单处理;(3)配送联络;(4)存货控制;(5)需求预测 ;(6)交通和运输;(7)仓库和储存;(8)工厂和仓库布局选地;(9)物料搬运;(10)物料采购;(11)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12)工业包装;(13)退货处理;(14)废弃物处理。
十、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个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最初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
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物流基础知识
1.物流的定义 正式颁布于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于1998年对物流作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它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
物流五要素(Five Elements of Logistics)是指评价物流体系的五个主要要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在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2.物流的基本职能
物流的基本职能是指物流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对物流活动最佳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以达到物流的最终经济目的。一般认为,物流职能应该由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与上述职能相关的情报信息等所构成。也就是说,物流目的是通过实现上述职能来完成的。
(1)包装。包装具有保护物品、便利储存运输的基本功能。包装存在物流过程各环节,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换装,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分装、再包装等。一般来讲,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
(2)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在一定的区城内,以改变物品存放状态和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对装卸搬运的研究,主要是对装卸搬运方式的选择,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以及通过对装卸搬运物品灵活性和可运性的研究,提高装卸搬运效率。
(3)运输。运输职能主要是实现物质资料的空间移动。运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物流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物流的一个支柱。对运输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运输方式及其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以及为了实现运输安全、迅速、准时、价廉的目的所施行的各种技术措施和合理化问题的研究等。
(4)储存保管。一般来讲,储存保管是通过仓库的功能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的储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有物质资料的储存,就必然产生如何保持储存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至于发生损害的问题,为此就需要对储存物品进行以保养、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技术活动和保管作业活动,以及为了进行有效的保管,需要对保管设施的配置、构造、用途及合理使用、保管方法和保养技术的选择等作适当处理。
(5)流通加工。在流通过程或生产过程中,为了向用户提供更有效的商品,或者为了弥补加工不足,或者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更有效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一些辅助的加工活动,这些加工活动,称之为流通加工。对流通加工的研究,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诸如流通过程中的装袋、单元小包装、配货、挑选、混装等,生产外延流通加工中的剪断、打孔、拉拔、组装、改装、配套等,以及因经济管理的需要所行的规模、品种、方式的选择和提高加工效率的研究等,所有这些都是物流的职能。
(6)配送。配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几乎包括了物流的所有职能,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来讲,配送是集包装、装卸搬运、保管、运输于一体,并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将物品送达的目的。配送问题的研究包括配送方式的合理选择,不同物品配送模式的研究,以及围绕配送中心建设相关的配送中心地址的确定、设施的构造、内部布置和配送作业及管理等问题的研究。
(7)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是物流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之所以把它视为物流的一种职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所产生的大量排泄物需要经过收集、分类、加工、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或使废旧物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重新返回到生产过程或消费过程;或不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则需要经过销毁、填埋等方式予以处理。
(8)情报信息。物流整体职能的发挥,是通过物流各种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职能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需要及时交换情报信息。情报信息的基本职能在于如何对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使用,包括其方式的研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目的在于保证情报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以达到促进物流整体功能的发挥。3.物流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物流可作不同的分类,通常,物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1)、按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包括设备制造、运输、仓储、装饰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贯穿其中;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
(2)、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
生产领域的物流贯穿生产的整个过程。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即采购生产所需的材料;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是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
流通领域的物流主要是指销售物流。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销售物流活动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
(3)、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将物流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仓储和库存的管理和派送上,而有时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仓储和运输方面,以弥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综合物流不仅提供运输服务,还包括许多协调工作,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如对陆运、仓储部门等一些分销商的管理,还包括订单处理、采购等内容。由于很多精力放在供应链管理上,责任更大,管理也更复杂,这是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及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它强调了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提高了物流的标准和要求,是各国物流的发展方向。国际上大型物流公司认为现代物流有两个重要功能:能够管理不同货物的流通质量;开发信息和通讯系统,通过网络建立商务联系,直接从客户处获得订单。
(4)、根据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将物流分为代理物流和生产企业内部物流
代理物流也叫第三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第三方就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企业内部物流是指一个生产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后,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零件,然后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出厂,这种企业内部物资的流动称为企业内部物流。
(5)、按物流的流向不同,还可以分为内向物流和外向物流
内向物流是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即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过程;外向型物流是从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产品流动,即企业将产品送达市场并完成与消费者交换的过程。4.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
(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5.物流系统
(1)、物流系统目标
①服务目标: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 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②快速、及时目标: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 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③节约目标: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领先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④规模化目标:以物流规模做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 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 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⑤库存调节目标: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 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 物流系统的总目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运输、储存保管、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以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 标准化系统。
(4)、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 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
①物流设施;②物流装备;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术及网络;⑤组织及管理。6.现代物流
如前所述,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 现代物流的应用标准分为:
① 自动识别与分拣跟踪技术标准
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条码技术、扫描技术和射频技术。条码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码制标准和条码标识标准。
②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语法标准和电子数据交换报文标准。国际上电子数据交换的语法标准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四工作组制定。
在当前在信息时代,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系统化、信息化、社会化、标准化、一体化。“物流冰山说”的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对于现代企业关于物流的核算,曾提出很多方法解决,对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单列“物流成本”,使隐藏在冰山下的70%的隐含成本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以及企业自身的觉醒,唤醒企业物流。应该说这是中国企业物流向现代物流靠拢的根本解决办法
第五篇: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王晨辉
(西安翻译学院国关院8521602)
摘要:本文明确了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内涵,分析了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应从物流管理体制,人才队伍,物流配送方案,物流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解决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从阐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相互关系出发,就如何建立与我国国情发展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解决配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问题与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 analysis of e-commerc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tatus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to answer from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personnel, logistics solutions, logistics service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O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from the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w to build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reduce logistics cost,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solve the distribution problem.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一、绪论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而受到商界青睐,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只有物流网络跟上节奏时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也就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点。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本质区别,就是它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进行商品、货币和服务交易,目的在于减少信息社会的商业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
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内涵,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门到门的配送服务。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必须通过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四个流动过程有机构成。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就在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这就是人们所概括的“鼠标”;而物流是不可能在网上实现(最多可以用网络来优化),这就是人们所概括的“车轮”,特别指物流配送。换句话说,电子商务等于“鼠标”加“车轮”。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必须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特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必然要求;自动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网络化是在信息的传递和物流配送的渠道方面,都应形成畅通的网络;智能化即采用科技手段和科学知识控制物流配送作业;柔性化是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建立起灵活的服务型的配送体系。
(二)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
在电子商务B2C业务开展之初,国内没有一家物流公司具有电子商务的配送经验,各个电子商务公司只能求助于具有国内最大覆盖网络的中国邮政速递公司EMS,但是在磨合一段时间之后,EMS由于自身体制的僵化分割,管理无法协调、服务水平无法提高、费用居高不下,对很多问题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我国物流配送服务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与日本岗谷钢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天津岗谷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仓储、寄售、租赁、修理、展销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流通组织。但是,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效率低,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是在传统的企业机制上发展起来的,物流服务内容还停留在仓储、运输层面上,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物流配送企业还很少。同时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比较缓慢,专业化操作水平不高,导致了物流配送效率低下。此外,我国物流部门条块分割、自
成体系,使得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增加了物流配送的无效作业环节,使物流配送速度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升高。
2.缺乏有效的物流配送网络,配送渠道不完善。现在电子商务企业对商品的配送渠道主要有:(1)自己建立配送网络,组建配送队伍,独立完成配送业务。但是建立一个社会化的配送网络投资相当巨大,如果每个公司都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整个配送网络,不仅很困难,而且没有规模效应,可能得不偿失。如果企业规模不大,配送量过小,必然造成亏本。(2)电子商务企业与其他的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交给他人完成配送业务。如8848网站,与邮局、铁道、航空签约,与民间的速递公司、发行公司、有自己的配送渠道的销售连锁企业签约,让这些专门的配送公司去处理配送问题。不过,这种配送系统通俗地说,实在是“缝缝补补”,“凑合着来”。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与这些独立的配送公司在信息沟通上、账务交易上、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配送操作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脱节,出现配送不及时,给客户送错货,忘记送货或者无法送货等等让商家与客户皆不满意的现象。(3)采取网上购物,网下就近商店付款取货的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商店的店面成本,而且不能实现“送货到家”,由此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和本质内涵,因而得不到推广。
(四)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发展的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将不可避免的成为21世纪商务发展的主流,而作为保证电子商务运作的物流配送将迎来新的商机与挑战。加快发展我国适应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差距的一次机遇,具有良好的前景。
1.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队伍。从国外物流配送的发展经验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一是在许多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配送的职业教育,强化物流技术与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建立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对确保现代物流的顺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物流企业要投资于现代网络技术,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的顾客反应(ECR)等的应用,使物流配送朝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增强与电子商务的衔接,使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畅
通无阻。
3.电子商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信赖。(1)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供应链连接着上、下游企业,其最终任务就是支持物流从原始供应商,经过多个生产、运输环节到达最终顾客。(2)电子商务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如果每个电子商务企业都建立自己独立的物流配送网络,那么一方面会由于建设费用投入高和自身的物流量的不稳定因素使得物流配送经营管理成本偏高;另一方面,由于重复建设,造成无谓的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物流配送迅速升温,国内市场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十分旺盛,物流配送正在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一形势,物流配送企业应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契机,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参与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物流活动或者向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夏向阳: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研究[J].商业研究,2005(5)
[2]桂琴: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问题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
[3] 程凯媛.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物流科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