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集中调研座谈会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决定成“立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现制定建设方案及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依托辖区心理、教育、法律和医务工作者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全市未成年人及家长、教师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测评和指导,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二、服务宗旨
免费为辖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功能
1、推进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体系建设,为大中小学和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交流平台,指导他们建立相应辅导机构。
2、在大中小学校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工作。
3、为有心理困扰的未成年人做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扰。
4、为家长教育子女及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5、定期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未成年人,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标准与要求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根据心理辅导的需要和实际条件的许可确定心理辅导站建设标准。主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活动室、心理阅览室等。
1、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2、心理测量室:针对不同的来访者,在需要了解来访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问题时,可采用必要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和对来访者的谈话综合鉴定,确定辅导方式;记录和存放未成年人理档案;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3、心理活动室: 一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各种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场所,二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条件。
4、心理阅览室:可以让未成年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各种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
五、服务原则
1、公益性原则:面向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心理健康辅导,所有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全部免费。
2、科学性原则:利用专业知识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提供科学指导。
3、持久性原则:组建了高水平的稳定的服务队伍,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提供长期的保障。
4、公开性原则:所有服务人员、服务时间、服务专长、服务方式向社会公开。
5、保密性原则:未成年人所咨询的个人资料、事件保密。
六、组织实施
(一)成立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委宣传部部长赵举海任组长,副部长李进新任副组长,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妇联、团市委、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领导小组”。
(二)建立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机构
1、建立辅导站。依托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及宜昌市心理学会成立“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专门性、固定式的长期性服务机构,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辅导站辟出专门场地,配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器材,开通热线电话,配备档案柜及相关设施设备等。宜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专业化运作”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属于公益性的社会团体。
2、组建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采取专门人员与招募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工作队伍。借助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和宜昌市心理学会强大的人力资源,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队伍。聘请心理健康教师、一线教师、医师、法律工作者等经过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并获得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专(兼)职人员做心理健康维护志愿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培训等活动。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5月28日至30日,由中央文明办三局主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承办的“第三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骨干人员培训班”在苏州举行。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全国辅导中心主任吴向东,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文明办副主任、全国辅导中心副主任韩松林,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全国辅导中心执行副主任曹劲松,南京晓庄学院心研中心副主任、全国辅导中心副主任任其平教授等出席会议。中央文明办三局、江苏省文明办、南京市文明办、苏州市文明办、全国辅导中心等有关部门同志,全国各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的领导和各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负责人,共107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二、培训目的意义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中央8号文件精神,各地应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为根本,以“治未病”为重点,探索实践“健全网络、做强中心、用活载体、突出预防”的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文明办牵头,各部门共同配合,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有效提升各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水平。
三、培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培训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分组讨论、经验交流。
(一)专家授课
1.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任其平主任作《家庭教育的心理功能及其启示》的讲座。任其平主任通过视频、讨论、案例解析等方式阐述了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行为困难、情绪困难、学业困难、人际困难的影响。强调了家庭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同等重要性,情感功能与教育功能不可偏废,接纳功能与表达功能注意平衡等重要观点。
2.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首席苏老师”、苏州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黄辛隐教授主讲了《校园心理剧与青少年心理教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课程。黄教授主要强调了校园心理剧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良好效果,介绍了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重点论述了校园心理剧的编排和咨询治疗技巧。
3.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姚本先教授作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价值》辅导。姚教授的讲座包括文化及其差异与人的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发展及变迁与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人的心理健康等内容,强调用文化、社会、教育的多种视角深入理解未成年人,从而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4.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教授作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危机:成因与应对》(含《精神卫生法》的解读)的辅导报告。徐教授通过详实的研究数据说明了新寄养时代(频繁变换学习环境,频繁变换老师和朋友,缺乏父母的陪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介绍了心理危机的树理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就像一棵树,需要家庭、社会、教育的共同呵护。树根: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社会支持、信仰、价值观;树叶:成就感、自我实现;阳光、雨露:社会环境。
(二)参观学习
在苏州市文明办的组织协调下,各级领导及全体学员参观了“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即“苏老师工作室”。了解了“苏老师工作室”管理规范、功能设施、日常服务、六进工程(进学校、进社区、进特殊群体、进广场、进市民讲堂、进媒体)开展情况、分站建设情况、研究、培训、交流情况。
(三)分组讨论
参会学员分成三组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我作为攀枝花市代表参加了西部11省区讨论。讨论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巡视员喻中跃同志主持,各省市代表交流了开展工作的经验、方法,提出各自面临的困难和疑惑。中央文明办三局联络处处长张继青同志参加了小组讨论活动并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
(四)经验交流 5月30日下午来自苏州、南京、长沙等9位文明办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最后,张继青处长对本次培训做工作总结。他表示,此次培训非常成功,成效明显,收获很大。本次培训是中央文明办三局和全国辅导中心举办的第三次培训,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辅导,又有分组讨论,既有实地考察又有经验介绍,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大,深受启发。他希望各位学员回去后,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把本次培训的内容向本单位的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把有关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张处长还分别对各地文明办领导和辅导站负责人的工作做了具体、细致的要求;第二项任务是希望各位学员回到各地后,切实发挥骨干人员的作用,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治未病”的理念,指导好本次辅导站点建设,切实做好工作。
四、中央文明办对各地的期待及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做好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家长有期盼,孩子有需求,文明办有责任。
(二)注意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必须整合宣传、教育、卫生、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文明办有着统筹协调、整合力量的职能,有着社会动员、舆论宣传方面的优势,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协调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
(三)要下大力气狠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把江苏省、南京市的经验学习好、运用好。江苏省、南京市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经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即“依托”、“推动”。“依托”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这项工作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依托、整合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来运作;二是这项工作不是文明办直接做,而是协调依靠教育、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去做,文明办主要为各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推动”主要指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党政主要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真正下功夫去抓;二是推动有关部门共同去做,真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推动辅导中心切实发挥枢纽作用,构建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各级文明办要把这四个字作为基本思路和工作要领,从抓试点、抓辐射、抓协调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四)中央文明办将把各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纳入文明城市考评。
五、主要收获
(一)对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
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其重要性达成了普遍共识,但各地参差不齐各具特色,东部优势明显,西部相对落后。特别是西部普遍存在教育、卫生、共青团、妇联等力量分散,整合程度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二)加深了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理念,不仅有助于个体自身的心理调节,更可以将其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个体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学习发达地区优秀成果和丰富经验。
通过与苏州、南京、成都、长沙、福州等地的经验交流及对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参观学习,了解了发达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的优秀成果及建站、管理、运营经验,为我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建设提供借鉴。
六、反思与建议
参加这次培训,收获丰富,受益匪浅,于此,对我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发几点反思和建议。
(一)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运作模式。以攀枝花市未成年人成长中心为支撑,组建心理工作室(建议命名为“攀老师”心理工作室)。工作室除市二中心理老师以外,再面向全社会招募一批专业或非专业志愿者,经面试、培训、实习等层层考核,挂牌工作,聘请一批高级专家担任顾问,定期培训督导。政府每年给予中心一定经费,保障中心正常运转。
(二)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服务。如服务于青少年的咨询热线、心理面询、QQ咨询、主题夏令营、冬令营等;服务于家庭的系列心理讲座、广场咨询、亲子活动;服务于学校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心理老师上岗培训,组建讲师团进学校、进社区;与媒体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宣讲活动,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辐射、引领效应。中心先运作起来,学习发达地区经验,边实践边总结,形成适合攀枝花本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向区、县、社区辐射。设立中心网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先进家教理念,提供网络咨询服务及我市大中院校、中小学、医院、社会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服务网页链接,整合资源,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覆盖。建立“四群”即幼儿家长QQ群、小学家长QQ群、中学家长QQ群、心理专业成长QQ群,中心对各群加强引导,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探讨心理健康辅导的方式方法。
(四)与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联动,努力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三级防护网络。一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初级防护网:全体老师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并给予学生全方位监护和疏导;二是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主体的中级防护网: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个别和团体辅导,对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向中心转介;三是以中心为主体的高级防护网:负责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接受转介,提供支持。(撰稿:周玞赤)
第二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丛台区紫苑中学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未成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辅导站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负责组织在辅导站、学校、广场、社区,利用“科普宣传”、“心理志愿者义诊”、“心理专家讲座”等形式,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认识未成年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心理健康的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在辅导站设立“治未病”志愿者小组,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技能培训,建立心理咨询师督导机制,定期开办心理咨询师沙龙,交流心理咨询经验。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未成年人。
在辅导站内对各种未成年人来访团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辅导站内,定期进行举办心理科普讲座,每2个月一个主题。
利用心理热线,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随时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人及家长答疑解惑。
④每周六、周日开展有志愿者对未成年人免费进行心理咨询。
⑤利用沙盘游戏治疗,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开展心灵塑造工作。
⑥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科普知识宣传和义诊。
3、“治未病”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
利用不定期心理督导和每2个月一次的心理沙龙,对心理咨询志愿者进行心理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和理论及其方法等。
五、加强督促检查
1)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对“治未病”工作的实施及工作指导。
2)积极配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辅导站“治未病”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三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为推动,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以社区为基础,以专业工作者为骨干,以培养未成年人高尚人格健康心理为目标,积极整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扎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建工作。通过开展这一创建工作,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常识,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培训和辅导,推动市、县(市、区)和学校、社区三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区明办、区教育厅、区卫生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
三、时间安排
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四、创建范围及条件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建工作将先期在大良.容桂.伦教3个镇组织开展。即在3个镇各建立一个能够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培训、拥有专家及志愿者队伍、每年有专项经费投入并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的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以上3
个镇取得创建工作经验后,将在全区各镇进行推广应用。各区所属的镇要按照区一级的创建条件要求,建立本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所属的中小学校和社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对外可称为“心灵驿站”、“快乐小屋”等名称),逐步形成市、县(市、区)和学校、社区三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五、创建内容
创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主要内容为:
1、建立一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2、组成专家指导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3、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4、组织开展系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经验交流活动;
5、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六、经费保障
创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采取以财政支持为主,社会、个人捐助为辅的办法,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资金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切实保证必要的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的投入,积极探索区和学校、社区三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运行的新路子。
七、工作步骤
具体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2010年7月下旬—8月上旬):主办单位在开展有关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召开筹备工作会议,下发文件,部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中旬至8月下旬)举行大良.容桂.伦教3个镇的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挂牌及启用仪式。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总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建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现场经验交流,在全区各镇推广应用。
八、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开展这项创建工作作为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认真落实全国和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的有力抓手,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抓好创建工作的实施。
2、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各区各部门要紧密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纽带作用,借鉴南京“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和长春校园心理剧等经验做法,整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常识,组织开展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培训和辅导工作,大力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
3、精心组织,及时总结。各区各部门在开展创建工作中,要切实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注重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力求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加强新闻宣传,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并以信息、简报等形式及时
总结创建经验,强化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交流,扎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四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三年级
一、活动目的:
1、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了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因素对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2、让学生懂得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3、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准备:
1、《心理健康教育手册》
2、心理健康咨询台、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三、活动过程:
1、队会开始仪式(略)。
2、中队长讲话。
3、主持人主持队活动。
(1)班主任介绍班会内容。并宣布大会开始。(2)中队长讲这次队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共同责任。
(4)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5)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
(6)让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获取信息,增长知识。
四、中队辅导员讲话、呼号、退旗,中队和宣布活动结束。
第五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丛台区紫苑中学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中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中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中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中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中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