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解读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五年级7班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小学生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小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要么与父母调皮;要么与同学打架;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古怪;要么与老师对立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在调查中,我发现50%以上的小学生上学、放学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接送,连自己的小书包就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背,这些接送孩子上学的人成了孩子们的书童;有的孩子穿衣、吃饭、洗漱都是父母包办……这样的孩子事事依赖于父母,他们娇气得很,独立生活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更谈不上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了。一旦父母不在孩子们身边,遇到困难他们措手不及?借此,家长就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他们人小做不来事,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该班的某些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严重,遇到难题家长帮她做,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好几次这样的现象。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害处以及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措施,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从小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案一
授课人:于克复
授课题目: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 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 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
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 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 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原则上讲,家庭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 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
家庭经常开展一些审美活动,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力
父母对孩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美丽的山水花鸟,自然景色、都能引起孩子的美感;健壮的形体,优良的性格、文明 的举止也能激起孩子的爱好。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如 反抗压迫、剥削、侵略等所进行的英勇壮烈的战斗,为人民的幸福 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的、高尚的人物所体现的庄严伟岸的美,更 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感到他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物和事件。这些 都是培养孩子审美感受力的重要内容。
2、培养子女鉴赏美的能力
美的鉴赏是对优美事物的鉴别和评价,它不仅在于识别事物的 美与丑,更要通过美的种类和美的程度的鉴别,得出审美的评价。在家庭美育中,要通过各种活动,多种渠道,指导孩子了解文学名 著,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体裁与描 绘手法,来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以提高鉴别美与 丑的能力。
3、创造优美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带领孩子打扫 卫生,进行居家布置,使孩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自己,有 条件的家庭还可以用书画,花草装点家庭,给孩子一个清新美丽的 生活环境。大多数孩子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活动的,尤其是进行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确应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重点,户外活动 大多运动强度较大,对孩子骨骼,内脏机能及肌肉的发育起着良好 的刺激作用,促进孩子的成长。有研究表明:积极运动锻炼,尤其 是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每周不应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这种 运动的中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孩子获得必要的紫外线照射。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正午时的阳光暴晒,不会对儿童皮肤造成危害,晒太阳 可以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朝气,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参与体内维生 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对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同样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尤其是在多云、多雾的冬、春季和缺乏 日照的地区晒太阳更需要引起重视,切忌成天闭门不出。
一般来说,男孩比较喜欢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孩子在运动 中不仅锻炼了体格,而且可以使身体的活动更加协调,促进智力的 发展。另外孩子在运动中,尤其是比赛中必须和小伙伴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他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集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对他社会性的发展是十分宝 贵的个人体验,家长不要因孩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限 制他的运动,只是要注意,孩子活动肥伤时教育孩子不要因为一点
小事而与小伙伴们争吵,起纠纷,要珍视彼此之间的合作。人们一 般的观念中,小女孩比较文静,不爱运动,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多 参加运动,像早些时候孩子们爱玩的跳皮筋,跳格子、跳绳等等,强度不大,都比较适合不愿进行太大强度运动的女孩子。女孩子喜 欢运动常被视为“假小子”但“假小子”们往往性格开朗活泼,身 体也比较好,自信心更强,这充分说明运动对女孩子是有益的。
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决定性的 意义。目前,中小学已经开设心理健康课。作为家长,平时很容易 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呢?爸爸妈妈应注意:要为孩子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和睦友爱的生活环境中,即使没有优 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心情也愉快,活泼自如。良好的家庭气氛有利 于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充分发挥其潜能,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 要尊重孩子,不能歧视、虐待和任意打骂、体罚孩子;要鼓励、支 持孩子和同伴交往;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 样有利于孩子形成活动开朗、大方的性格,防止羞怯、自卑、孤独 等心理的产生;给孩子适度的爱,对孩子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 以分析,开导;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有点滴进步就要肯定 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 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
1、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中国有句古话说:“享童子福,背老来时”这句话有其深刻的 哲理。“享童子福”无非是指人在童年时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为生活操心,不为生存发愁的日 子。用人们喜欢的一句话说,叫“生活在密罐里边”。但殊不知,过度的舒适不仅不能保证孩子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而且给孩子 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 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 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 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 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 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
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 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 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 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 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 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 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
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 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 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 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 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 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 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 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 下次考好。
2、关注孩子的倾诉
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样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 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成或其他校园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 优秀的成绩。这时,孩子向家长诉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与他一 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该认真对待,并且向 孩子祝贺:昔日的汗水与努力没有白流。可能的话,家长可搞个家 庭活动,以表庆祝,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孩子回到家中,就有权利在这 个港湾中获得心理的调整与生理上的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生 活中。
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应重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启发他们加强同 伴间的交往,并及时鼓励孩子积极的交往行为,体验交往的乐趣。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 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 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了保证我们的下 一供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家 长可以这样做:
1、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
家长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玩具,如可以 让自己的孩子带上玩具到上玩具到自家来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
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启发他们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并及时鼓励 孩子积极的交往行为,体验交往的乐趣。
2、通过游戏让孩子接近同伴
把握共娱的方法。为了参与同样的游戏,必须逐步学会从自娱 到共娱,一个孩子紧紧地抱着自己的皮球,不肯放手,怎么同别的 孩子一起玩呢?必须引导他将球抛给另一个小孩,再让对方扔回来,一来一往就进入共娱情境,也自然产生社会交往。
(二)指导孩子接触社会文化
引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文化,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的狭小的生活圈。
社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因此,社会文化无论对青少年儿童的智力、体质、品德还是审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所以,有远见卓识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把孩子和 社会生活、社会文化隔离起来,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 文化,使社会文化成为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儿童青少年 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的有效手段。当然,在接触 社会文化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分辩良莠,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 力,抵制不良文化的腐蚀与影响。
(三)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
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培养孩子的防范 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原因中,意外伤害已占 第一位。在全部死亡儿童中,1/3是由意外伤害引起的,由于意外 伤害而致残的儿童,全国已有175万之多。
专家认为:意外伤害实际上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意外伤害主要是意外窒息、溺水、中毒以及交通事故等等,当然 也包括那些被歹徒绑架、拐骗等给儿童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为了使儿童名免遭意外伤害,家长应从小做孩子的“守护神”,在 家庭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设法营造安全的家庭环境。家长 对孩子从小时候起应当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培养孩子的防范 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可划分为日常安全保护和人身安全保护两 种。
1、日常安全保护
(1)警惕交通事故。有关学者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青少年占有很大比例。
孩子的交通事故常发生于马路上、骑自行车、在铁路上玩耍等。作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红绿灯(红灯停、绿 灯行、黄灯注意看分明);雨天过马路,雨伞不能打得太低;不要 在火车道上玩耍、行走;学自行车最好到行人较少的操场上练习; 骑车不要逞能,不要追逐、打闹;在马路上行走要精力集中,不要 突然转弯;告诉孩子穿鲜艳的衣服更容易避免车祸。
(2)防止孩子溺水。喜欢水是孩子的本性,陆地生活习惯了,更激 发了他们对水中活动的好奇和向往。
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一般是在懂得一点游泳知识时就去冒 险;为了显示本事,不顾深浅乱游;在水中打闹、嬉笑;看见别的 孩子落水,见义勇为,水性不好或体力不支,最后溺水。做父母的 应告诫孩子,不要单独去游泳,尤其是野浴。在游泳场若遇到小伙 伴溺水时,应积极想办法报警或向附近的成年人求救,如不见效,也不要单独下水,以免再有意外发生。也可以告诉孩子,此时可利 用长棍或绳索之类的物品进行救助。不应该视而不见,应该有见义
勇为的精神和品质,但这不等于蛮干。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在初学 游泳时,要分清深水和浅水的界线,防止发生意外。不要单独一个 人在不明水情的高处跳水,以免发生脑外伤事故,造成水中昏迷以 至淹溺。
(3)防止孩子玩火。父母应教育孩子不要随身携带和玩弄炎柴,打 火机等火种;告诫孩子不能乱接电线;指导孩子把点燃的蜡烛、蚊 香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沙发等易燃物品。家 长应经常对孩子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认识火警电话,现场补救知识。进入公共场所,一定要指导孩子注意观察安全指示标志,记住疏 散方向,掌握逃生常识。
(4)危险游戏玩不得。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都特别强,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因此在行走、爬高、打闹时,稍不 留神便会发生意外。如:爬树不小心摔断了腿、乱扔石子打破了头、吃泡泡糖呛进气管,放鞭炮炸伤了手指等等,家长要经常对孩子 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2、人身安全保护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 应急自救知识呢?
(1)言传身教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行 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当响起敲门声时,父母应在 孩子面前仔细询问敲门人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为 孩子讲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如何处理的过程,避免意外事件的发 生。
(2)及时提醒式。青少年学生被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或社会流氓敲 诈勒索,在未成年人安中占有很大比例。当孩子回家讲起类似的事 件时,父母应告诉孩子,在遇到歹徒时,要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持 拒绝歹徒的要求。许多歹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受害者的激 烈反抗和高声呼救往往能把坏人吓跑。万一遇到孤单无助,无力抗 拒的身体威胁时,应切记,首先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顾及财 物损失。做父母的应该告诉孩子,身体安全比钱物重要得多。向孩 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清,父母都不会责怪他 的。同时告诉孩子,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老师、家长、警察报告,以便及时获得帮助。
(3)新闻点评式。新闻媒体经常刊发一些儿童遭遇诱骗而发生悲剧 的案件,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阅读、观看这类新闻,和孩子一起点 评事件发生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处理的方法。
(4)熟知熟记式。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应让孩子熟悉、掌 握。例如:火警惕“119”急救“120”,父母电话、工作单位和家 庭住址及电话及电话号码等等。可以假设一些可能遇到的危害情况,讲给孩子听,启发和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办。
(5)理论“演练”式。对孩子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 渔”。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特点,为孩子购买必要的预防犯罪书籍 和自救手册。让孩子阅读这类书后,可以和同样们“演练”,以便 积累“准实践”的经验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正确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
正确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
宝宝在幼儿园里可能被同学欺负,或被老师批评或遭遇其它各种挫折。家长该怎么做呢?父母该如何锻炼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呢?下面听听专家来说吧。
宝宝在幼儿园里受欺负了,有时他会主动告诉家长(但有的孩子不愿意告诉家长),此时,家长应耐心听完孩子的倾诉(若当时没有时间,可明确告诉孩子,等大人有空时会好好听他说),等孩子倾诉完后,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人生道路上有鲜花、笑容、成功和赞美;同时也有荆棘、眼里、失败和批评。给他解释,给他安慰,并指导他今后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去应对等,最后再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这颗容易“受伤”的心灵在父母的怀抱里得到安慰。要知道孩子在外面不管他受了多大的伤害,回到家,只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那么孩子会很快恢复精神及弥补心灵创伤,又会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明天。
试想,一个孩子白天在幼儿园里受了伤害,回到家又被父母指责一番,那么你叫他去哪了找安全感,又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此时孩子哪来的快乐心情,又怎么谈的上心里健康?当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被指责的大多数是妈妈这个角色,其实妈妈们真是有点冤,为孩子含辛茹苦,结果还“吃力不讨好”。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了妈妈们今后在管教孩子时,要讲究科学的讲究方法,少一点感情用事,多一点理性处事,尽量减少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在管教孩子方面,不能只依靠妈妈,更需要孩子的爸爸共同参与。
教育孩子请往后再看十年二十年
家庭教育呈现五大问题,专家建议要教孩子一生受用的价值观——教育孩子请往后再看十年二十年。现状“独生子女代”没有成功的教育经验
在第三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专家们称,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活动,都座无虚席,而正是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家庭教育产生了过去没有产生过的一些问题,导致孩子们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总结了家庭教育的五个主要问题,第一,盲从,面对日益杂乱的教育信息,家长缺少分析、选择的能力,轻信专家的说法;第二,急功近利,家长有能力并舍得为孩子教育投资,但不知改投向哪里,有的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甚至牺牲孩子的长远利益,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第三,做事操之过急,有的家长遇事不思考,头脑一热就做出决定,让孩子接受超前教育,进行掠夺性智力开发;第四,攀比,有虚荣心理,家长专门拿孩子的弱势与其他孩子的强势相比,打击孩子自信;第五,家庭代沟日益加深,孩子与父母不像过去那样亲密,不能很好的沟通。
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赵忠心指出,我国的独生子女代出现的背景与国外的不一样,不是因为经济的发展顺势而产生,而是要响应政府的号召,并非个人完全自愿,由此,家长们产生心理落差,对孩子的定位过高,给孩子提供着过于理想化的生活环境。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提出,我国的独生子女代是人类历史、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后,所出现的从来没有过的人类亚种,因为从来没有过这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被集中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中,我们以前的所有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的,而不适用于今天的孩子。所以,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没有经验,不知如何去教育。
另外,抚养孩子本身是很私人化的事情,但现在许多父母却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抚养,导致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越来越远,出现不少管“阿姨”叫“妈妈”,管“妈妈”叫“阿姨”的现象,“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的说法离我们越来越远。对孩子的养育教育投入大打折扣,投入少,回报肯定也就少。
建议不要热衷于“抢跑”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尊重,但是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长们却开始迷惘,不知如何把握。例如,诚实守信是不是等于迂腐?团结友爱、谦虚谨慎、平和善良还是不是美得?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还要不要忍让,忍让是不是就是没出息?向老师、领导反映情况与打小报告是不是一个概念?竞争是不是当今社会的唯一规则,还要不要协作、互助?科学技术发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不要培养?……
对此,赵忠心理事长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道德水准,新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家长们会出现诸多困惑。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很多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家长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给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教他们鼠目寸光有便宜就占、不诚信的获取资源,还是教他们真正有用的一辈子的价值观?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请往后再看十年、二十年,社会希望什么样的人成为主宰?即使现代社会中欺骗的事情很多,但人们依然欣赏诚信、善良、乐于助人、开朗、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
在家庭教育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值得关注。比如“抢跑”现象,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典型误区,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指出,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中国今天的家长如此热衷于“抢跑”。中国家长多是首次面对只生一个、只养一个孩子的现状,他们无法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庸人。于是,为了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目标,就产生了本不该产生的现象。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开始让孩子抢跑,甚至连幼儿园也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所谓的兴趣班。
那么,抢跑的孩子真的能比别的孩子优秀吗?刘长铭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其实,在起跑时,谁占第一、第二并不重要,甚至跑了一半路程时,谁在第一第二都不能决定他能最先到达终点。回想一下,30多年来,我国靠抢跑培养了不少的尖子生、竞赛的金牌得主,但是,他们中并没有产生多少科学大师。所以培养孩子成才不在乎是否抢跑,而是否真正具备坚持不懈的努力。”
赵忠心理事长还指出另一种现象:“教育妈妈”,指的是当今一些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总想通过对孩子的各种教育,帮助孩子成长。其实,家长对孩子教育太多,会导致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欲望,所以,一定要留给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才能学习更好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篇:积极参与培养绘画能力解读
积极参与培养绘画能力
当从事培智学生绘画与手工课教学工作后。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的体会到生硬的把普通小学美术课的教材教法搬到弱智儿童美术课教学中来是行不通的。因此,如何根据弱智儿童智力缺陷等能力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合理选择并设计出适合弱智儿童学习需要的课程和 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我不断探究的课题,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①鼓励为主。
英国的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底年级的学生一听到教师夸他画得好,就高兴、兴奋,心里就有一种成功和充实的感觉。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使他们更加有勇气、更加有信心继续画下去,所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②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缺乏成就感、亲情、人性的体验;缺乏兴趣、好奇与探究欲望。我在课堂上提倡无错原则,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可以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大胆的描述,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打个自己满意的分数或评价,比如:李想同学给自己打了优,刘佳星同学觉得自己比李想画的好,可以打优+,但是必须自己说明理由。学生都渴望教师表扬自己,所以他们会毫不客气的指出其他同学画中的不足。如:王心莹同学画《今天我值日》时,画面上部空白太多,构图不饱满,她给自己打了80分,另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画打了90分,我就问:“为什么?”他说:“上面太空,还可以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加美丽、饱
本教材充分考虑到智障学生由于智力、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无论是简单的组合画,还是简单的手工制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选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并且完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训练教学规律。选择单元组合式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智障儿童观察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多次反复就无法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单元组合式”教学形式设置,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并设定其为中心内容,围绕这一中心内容,每次作业要求都有所不同,或色彩变化、或数量变化、或动势变化等等,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绘画能力。而能力差些的学生在一单元中可以反复学习第一次作画的内容,得到了巩固性的训练,使每个智障学生都有了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可做,兴趣较高,课堂秩序也较容易维持,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个别辅导上。
二、点滴体会
三、注重正面鼓励,增强自信心。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情感的参与,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时,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乐于受教,自信心增强,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在《我的未来》想象画教学中,我让他们每人画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课堂中我却表扬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想象,在他们后来上交的作业中,能看出画面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画得更美。在以后的想象画教学中,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能随意批评学生,那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取得教师预想的教育效果。
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鼓励、爱护,以及对他们作业的肯定和理解,无疑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敢画,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愉快,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工课中适时地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使弱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易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1.寓教于乐方法,引发兴趣
在每课的版面上增加一个小版面心,设计有趣的问题(谜语)或有趣的活动(游戏)等,让学生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而这一思维的起始阶段正是教师应牢牢把握的,知识的导入、衔接与传播皆以此为良好的开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为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 2.利用赏析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电化教育方法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化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形声结合的显著特点,可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比起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牢固性、灵活性,可以克服智障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缺陷,激发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弱智儿童的记忆力。根据课堂活动内容设计一套实用性电子课件,教学活动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增加大量的欣赏内容,便于智障学生了解、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和激发向往美好的情感。
3、工具材料,是学生感受成功喜悦的条件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缺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常遇到不同的挫折与困难,因此,特别需要教者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和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进他们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工具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保证,配备工具材料带非常重要。
作为老师,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为补偿学生缺陷、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每一名学生都应有一本最喜欢的教科书,使他们在绘画、手工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使其从中受到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起到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身心缺陷的积极作用,这对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解读
2015年教学论文·数学科
如何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
摘要: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包括了思维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就是遵循科学的解题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亲自参与的解题实践过程中,学会解题,从中获得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解题能力
基本方法
逻辑思维规律
解题实践
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包括了思维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就是遵循科学的解题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亲自参与的解题实践过程中,学会解题,从中获得能力。下面就围绕解题的一般程序,来讨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养成仔细、认真地审查题意的习惯
仔细、认真地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因为审题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方向,为选择解法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就是要对问题的条件、目标、及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本质与联系,不断提高审题能力。具体地说,就要做到以下四项要求:
1、全面了解题目的文字叙述,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目标,并能准确地复述问题、画出必要的准确图形或示意图;
2、整体考虑题目,挖掘题设条件的内涵、沟通联系、审清问题的结构特征。必要时,要会对条件或目标进行化简或转换,以利于解法的探索;
3、发现比较隐蔽的条件;
4、判明题型,预见解题的策略原则。
以上具体要求中,前两项是基本的,后两项是较高的。事实上,审题能力主要体现在对题目的整体认识、对条件和目标的化简与转换以及发现隐蔽条件等方面的能力上。
例1 已知a,b,c都是实数,求证:2a-(b+c),2b-(a+c),2c-(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大于零,而且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零。
如果审题中能考虑到“所证的三个数之和正好等于零”这一整体特征,则不难用反证法很容易得出正确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2 已知△ABC,试求做一点P,使得△PAB、△PAC、△PBC的面积相等。如果在审题中不注意P点的任意性,就会片面地、不自觉地增加条件“P点在△ABC内”,从而求得唯一的一点P,即△ABC的重心。这就改变了原题的题意。事实上,若在平面上,P点的位置还可以有三个:分别以△ABC两相邻边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顶点。若在空间,P点的位置就更多了。
二、分析解题思路、探索解题途径,发现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科学程序。解数学题的一般程序是:
Ⅰ、审题。准确地认清题目条件和目标及其“环境”状态;
Ⅱ、探求解题方案。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及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探求正确的解题方案;
Ⅲ、解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采用恰当的方法,实施解题方案,落实解题过程,求得结果达到目标;
Ⅳ、检验与深化。对结果进行判别,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与探讨,对条件或目标或解题方法进行拓宽推广加以深化。
掌握了这个科学程序,使解题过程程序化,就能使学生对解题总过程有一个有序框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划归的趋势,做到目标清楚、思维方向明确。为此,在教学中对于所有例题的讲解及示范解题,都要充分展现解题教程的四个程序及每个程序进行的过程,并且不断给以总结、反复强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去掌握解题顺序,领悟各程序中思维方向和思维的进程。当然,这样做就必须要求教师 事先要对例题的选取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例题的目的意图、隐含条件的析取、干扰信息的排除、思维偏差的纠正、解题策略的制定、解题关键的把握以及解题后的开拓和引申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无法展现思维过程的形式主义教学,从而真正达到解题教学的要求。
2、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原则。
探索解题途径,主要是根据审题提供的依据,制定解题策略,探索解题方向(转化命题是关键),沟通靠拢条件,把所面临的问题逐步靠拢和转化为既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问题,然后利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实现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例题的示范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掌握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般来说,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常用的策略原则有:
(1)熟悉化原则。要求有利于把问题转化为有关的熟悉问题、用熟悉的理论、方法和技艺去解决问题;
(2)简单化原则。要求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或复杂的形式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或简单的形式,使问题易于解决;
(3)具体化原则。要求能使问题中的多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具体,有利于把一般原理、一般规律应用到问题中去;
(4)正难则反原则。要求在探索中注意思维的双向性,即正面困难时可考虑反面,直接解不行可考虑间接解,顺推不通时可考虑逆推,进不成时可考虑退,可能性判定无路时可考虑不可能性的判定,等等。以有利于问题解决。
上述策略原则为转化命题、探索解题途径都指明了方向,这些原则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其中熟悉化策略原则又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任何问题的任何转化,最终都是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运用熟悉的方法得到解决的。
三、理顺解题思路、严格依据逻辑规律表达出规范化的解题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解题教学中,经过认真审题、探求解题途径、掌握证明方法、明确解题思路后,还要进一步去达到正确、合理、简捷、清楚、完满地表达出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就要求将思路理顺、有理有据地按逻辑规律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演、转化,进行有序合理、正确的推理、运算、作图,建立起已知到结果的清楚、简捷、完善的通路,实现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各种形式的数学习题都有一定的解答格式,解题中要严格按标准格式表达。当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标准格式的详略可以不尽相同,但逻辑顺序不能违反,证明推理关键步骤的大前提必须表达清楚。这样做,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也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回顾与探讨解题过程,养成解题后反思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解题后的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就是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的主要思想观点、关键因素及类同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加以掌握,成为以后解新的问题时的有力工具。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是解题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十分重视。
五、合理调控解题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素质 学生的解题活动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要使解题活动在发展学生思维上取得最佳效果,还必须合理地调控学生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素质。这是因为数学解题活动必须由学生亲自参加、独立进行,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但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解题活动又必须置于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下,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学生主动、独立地参与解题活动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指明方向。这就是说,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参与的主体作用。具体地说,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方向、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解题的能力。一般来说,解题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提供;解题基础知识、经验的准备;思维障碍的排除和问题情境激发的情感与动机状态等方面。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针对这些方面,努力为教学情境的创设作好分析、奠基工作,就一定会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成效的解题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有系统、有层次地精心选配习题,合理组织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及其运用能力。一般来说,解题教学中,除了要求例题的选配要具有目的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延伸性等特点外,一般还应提供学生独立练习的习题,在选配时注意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或指标。这里还应指出,数学习题的题型应该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胃口”。但这并不排除传统的、富有启发性的“老题”、“陈题”,不少好的题目仍然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反对选编那些一味追求“新花样”的偏题、怪题和难题,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要通过掌握科学的解题程序、掌握解题的策略和方法、技巧;要通过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基本途径。因此,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上升为一种创造才能,就要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始终都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解题能力的各种因素,注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解题能力的提高才有根底和源泉,解题的功底才扎实。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具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表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丁先生:孩子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我希望她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北京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美是什么?美就是生活。高山流水、日月星辰、鸟语花香、明月清风,这是自然美;多彩的画卷、生动的舞蹈、悠扬的乐曲、精彩的故事,这是艺术美。爱国爱民、谦虚有礼、助人为乐、积极进取,这是心灵美。
从古到今,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因此,我们有了鳞次栉比的都市建筑,有了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有了缤纷绚丽的时装,有了百花齐放的文艺盛世,有了文明礼仪……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从而也推进了人类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成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人。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除了学校、社会,我觉得家庭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和谐的家庭,家庭成员中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孩子可以在充满了亲情、关怀、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心情愉快舒畅,不仅会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对其智力开发也是大有好处的。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收拾得整齐、清洁、美观、富有情趣,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而又安静的环境里,将对孩子审美观点的形成和性格的陶冶大有好处。一个充实的家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这都是让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美育不在于你是否有时间,是否有文化,也不在于你是否有钱,只要父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成为值得信赖、追随和模仿的榜样,必将教育出好的子女。家长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爱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美的言行举止感化和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充满人情美、家风美的环境中成长。教给孩子“快乐、爱、诚实、勇气、信念和理想”,教给孩子要有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行动。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借助读书、音乐、绘画、电视媒体、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培养孩子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情感,使之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激发其高尚的思想感情。(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