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这一因素对于孩子成才、成人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在四个因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最终,它在人的成才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回顾人类历史,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自我教育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每一个人都以自我发展的方式,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实际都要受到自我的制约。
而一个人的自尊心(也就是追求自我价值)才是自己发展的动力,尽管每一个人的发展有千差万别,要使学生的发展是健康的,成为一种主动发展,那就要关注主动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满足学生的“自我肯定或自尊需要”。因此,自我教育的核心应该说让孩子什么是应该追求的自尊心(自我价值),以及应该怎样追求自我价值。
自我教育因素与他人教育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现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所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才一针见血的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凭心而论,根据这个标准,现在有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了。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在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根据我们的研究,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应该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发现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幼小的孩子在成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他的自我教育表现,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发觉。成人应该细心观察,善于随时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
例如,每天家长护送孩子上学,都是家长拿着书包,孩子心安理得空手跟着走,从来没有别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提出要“自己背书包”,这时家长千万要重视这种迹象,认真询问“为什么”,这很可能是孩子提出的第一个自我要求,不可小看啊!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自我教育上的质变。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在不断提高,其中有平稳的时候,也有出现质变的时候,例如,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表现为从关注外部现象转为关注内心世界;对自我评价,从强调效果转为强调动机和效果两方面,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质变,家长应该善于及时发现,给予鼓励。理解
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在表达上存在困难。不仅对于自己的愿望、目的说不清楚;甚至自己做的事情本来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表述不清楚,常常被人误解。所以,成人的任务既然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内心想法,就不能仅仅限于发现孩子能够表达清楚的时候。善于理解孩子没有表达清楚的想法,更是成人不可少的职责。
例如: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的孩子说“以后再也不上学了”,其实这不是她真正的想法,而只是安全需要的一种不准确的表达。地震中许多学校楼房倒塌,孩子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埋在废墟下,感到在学校的楼房中上学很不安全,才说出“以后再也不上学了”这句话。我们应该肯定她的安全需要是正确的,慢慢引导她怎样立志重建更加坚固的楼房——慢慢,她会自然地意识到需要回到学校学习。
成人除了需要理解孩子表达不清楚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孩子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本质。
例如:有一位小学老师给学生上课,在课前先宣布了一件事——本班要成立板报组,需要选拔、招聘美术好的同学。接着开始上课,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忙着写写画画,不听课,老师两次委婉地暗示他,也没有用。最后老师只好走到他面前制止。没等老师开口,这个学生却把自己刚刚画完的画笑嘻嘻地递给老师,还想说些什么……老师非常生气,立刻批评他,并把他的画没收了。
其实,这个学生是听到板报组需要招聘美术好的学生时,非常想去,赶紧画画展示自己的水平,其他的事情全都抛到脑后。
这位老师就应该透过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表面现象,看到他关心班集体,愿意奉献的好品质。
唤醒
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但是,成人如果认识不到孩子有潜能,就不会依靠孩子;孩子如果体验不到自己的潜能,就会缺少自信。成人的任务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地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时候是孩子不经意迸发的小火花,显露出特点潜能,成人就要及时发现,扩大火势;有时候是成人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让孩子任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也能激发出星星之火。
例如,允许孩子在地面方砖上画自己喜欢的图画,就有可能唤醒他的绘画潜能;出些计算题让孩子抢
答,就有可能唤醒他数学方面的潜能;提倡自编自演小品,就有可能唤醒他的表演潜能。
有时候孩子整个的精神世界都是在被压抑情况下,这时候的的唤醒,就先要有一个精神的解放,再往后才能有具体的潜能的唤醒。
例如,在一次一年级招生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面试题目——“你爱不爱提出问题?请你现在就提出一个最想问的问题”。招生过程中有一个孩子默不作声,后来小声嘟囔着:爸爸说,小孩子不能随便提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需要先帮助他摆脱掉不让提问题的“紧箍咒”,然后再诱导他把长久压抑在心头的问题统统提出来。
反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做得对与不对,成人都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反馈。所谓适当时候,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性质的行为,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反馈。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活,向他讲了要领之后,就需要他在做当中自己去体验,不需要家长寸步不离地去反馈;而对于幼儿有些危险的行为,如触摸电器开关,家长则需要马上厉声制止。
有些孩子的行为,则需要认真鉴别之后,才能给予反馈。
在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强调个性,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自主性的时候,更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不能认为孩子的需要自然而然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人类的遗传基因实际上存在着动物性和人性两方面,也就是既有向善的可能,又有向恶的可能。成人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鉴别、区分出善与恶;好与坏。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孩子的需要有时候好与坏是混在一起的,有时候表面看是坏的需要,里面又隐藏着好的需要。
例如,不少少年期孩子,开始偷偷学抽烟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心理需求是以为这样比较“有派头”,比较像成人了。抽烟肯定是错误的,把会抽烟当作成熟的标志,也非常可笑。但是,他渴望成熟,羡慕成人,这不能认为是坏的需要。成人的任务是发现隐藏在后面的正确需要,指导他怎样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对孩子的各种需都要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
即使孩子提出的是正确的需要,也并不等于孩子十分理解,成人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孩子们的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有些需要只是当前不合时宜,长远看是正确的,例如所谓早恋问题,成人就应该肯定孩子纯洁的感情,美好的心态,同时明确指出其出现的时候是不恰当的;当然还有些需要完全是错误的(例如拿家里
钱去大吃大喝),对此,也要积极引导他勇敢抛弃错误,继续向前。
引导
所谓尊重孩子,并不是让孩子任意自由发展,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成人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这种引导,既反映了家庭的责任,也反映了社会的愿望。引导可以分为一般的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和比较复杂的价值引导。
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
所谓引导,并不是首先由成人主观地提出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孩子被动地去做。而是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结合,一是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行动方案,由成人加以参谋;另一个是由成人提出若干适合这个年龄孩子行动的各种参考方案,由孩子自己选择。
例如:暑假到了,怎样定计划呢?最不好的办法就是由家长主观定一个家长自己很满意的计划,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不仅孩子永远学不会自我教育,而且心情郁闷,生活毫无乐趣。如果鼓励孩子自己定计划,家长在孩子计划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补充(例如孩子想读三本好书,家长推荐十本供他挑选),孩子就不但越来越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觉得自己是主人,积极性、主动性会越来越高。
价值引导
所有引导中,最核心的是价值引导。所谓价值引导就是引导孩子,逐渐自己悟出要做的事情中意义是什么?最终是帮助孩子悟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悟出一个人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这种价值引导,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件,通过对话,自然而然进行的。
例如:抗震救灾中,既涌现出谭千秋这样的舍己救人的英雄老师,也出现了范美忠这样的自己先跑,缺乏道德感、责任感的人。怎样看范美忠的行为?一时间,在网上、报刊上争论得纷纷扬扬。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也来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评论各种不同的见解,鼓励提出自己的疑问。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即使孩子有的看法不够正确,也不必着急,引导孩子继续思考。价值观的建立,对于每个人毕竟都是一生要做的事情。
第二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引起教师的注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办法,让学会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觉得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并在集体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品质、才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优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激发自己的尊严感、自豪感,产生一种内在的乐观情感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乐于并善于控制自己,战胜自己。要让学生懂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心灵,对自己的约束要有意志、有义务、有能力,如果做错了事想到对不起自己,并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还要教育学生养成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增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发现自己潜在的特长,并体会劳动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集体中去受影响,并热爱班集体,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教育。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的风气,成为一名好少年,好儿童。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王光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才是多样性的,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独具特色的个性才华。因此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应该看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所谓个性是指在人生观支配下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其特点表现为普遍性、多样性和特殊性,即同一时代的人群,个性中有着共同点,比如现在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具有这一时代印记的普遍特点;但是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又因不同的性格、气质表现出个性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以班集体为教育客体,针对的是他们的共性特征,很难涵及每个学生个性中的特殊性,当然,找学生单独谈话,或进行家访可以弥补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但我认为最好的、行之有效的个性教育的方法是对其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求教、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它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自我要求为开端、自我完善为目的,经过自我体验、自我践行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个过程。它是让学生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完善个性,开发自我潜能,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只有这样不断的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才有可能让每个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认知自我,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形成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可师生交流或同学间交流,如总结可以包括:(1)适应能力,适时作息,状态良好,整洁大方;(2)理财能力,住学生至少月底有饭吃,有车费等;(3)交往能力,和谐相处,共同进步;(4)学习知识的能力,主动学习,不耻下问(5)创新能力,学而致用,动手实践,成果交流;另外,评改总结,避免了个别谈话时就事论事或审问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学生写周记的过程实质是跟老师作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平等、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既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又有对其自尊心的保护。自尊心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克服其消极因素力量源泉。有了自尊心,才能自信、自重、自强。我们在评改总结时,如果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表现,启发鼓励他们内在的精神努力和上进愿望,保护学生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闪光点,那么无疑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我虽然成绩不好,可我在追、在赶、在拼命的学,但我无论如何摆脱不掉同学们那瞧不起的眼神,老师,我是不是完了?”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同学,有着敢于拚搏的勇气,老师相信你,为你加油,让我们一块努力吧!”短短几句话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动力,它不再像以前那样颓废、悲观了,不再自寻烦恼了,经过努力,肯定会有较大进步。
当然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同时,还要利用评改总结的机会,针对其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真、善、美,懂得什么时光荣与耻辱,启发学生自觉通过“内省”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再如一个在运动会上失利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比赛时,尽管我全力以赴,但最终还是到数第一。看着同学们那失望的眼神,我难受极了,心中感到一阵阵屈辱,老师,我如何面对全体同学呢?”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人生贵
在参与,尽管你在运动场上失败了,但你却战胜了怯懦的自我,勇敢的站在了起跑线前,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成功啊!老师为你的参与精神深感自豪,你没有给集体丢脸,你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勇气和信心。”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激励,不仅可以使这位同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使之体验到自身的闪光点,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能够客观评价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也就因此慢慢培养起来了。
总之,评改总结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途径,利用这种教育方式易于抓住每个学生最佳的教育时机,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当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自我意识之后,就能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能动自觉的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和实际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学习迁移,就会越来越强的加强自我教育意识,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的个性完善。那么,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自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第四篇: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孩子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我们说某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强,就是指他阅读速度快,并同时理解了所阅读的内容。
阅读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如果阅读能力强,就能很快地理解题目意思,对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映像,即使他不能马上写出数学表达式,也会对题目意思有个基本的轮廓,知道已知量、未知量以及解答目的,从而帮助他确立解题思路。在语文测试中,解答阅读理解题就是在测试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孩子的阅读速度慢或者理解能力差,是不可能解答好这类题的。
阅读能力强还有利于孩子获取新知识。孩子获取的新知识除来源于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外,有很多是来源于孩子自己的阅读。孩子如果阅读能力强,求知欲望强,他就会把阅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带着兴趣去阅读,从而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开阔视野。
既然阅读能力对孩子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很有必要了。在这里,我就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谈几点看法,不对之处请予纠正。
1.掌握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时机。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强,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弱,主要原因是之前对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差异造成的。孩子是先说话后识字,在他识字前,已经对身边的事 1
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进行口语交流,这是阅读的基础。这是因为,阅读的对象是文字,而文字就是事物的符号化,如果缺少对事物一定程度的认知,也就没有了阅读的对象。所以,在孩子开始识字、有了阅读对象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培养他的阅读能力了。
2.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要考虑到他的接受能力,不能超出他的接受能力而对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的接受能力主要由他的识字量决定。孩子的阅读内容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很自然的,识字越多,能够阅读的内容就越多,阅读就会更加顺利,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如果孩子词汇量少,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多,阅读就不顺畅,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遇到困难。因此,要注意扩大孩子的词汇量,进一步说,就是要学习掌握生字和生词。学习掌握生字和生词不是新问题,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了,此后老师和孩子一直在完成着这项任务,在这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说。我另外要说的是,建议家长们帮助孩子牢固掌握汉语拼音,教孩子阅读双语读本。使用双语读本的好处是,当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时,他可以拼读出来,这些生字中有许多是他此前会说但不会写,现在通过拼读就会读会写了。伴随这种阅读,孩子就不断地扩大了词汇量。以后,家长要根据孩子掌握生字、生词的情况,开始逐渐减少双语读本,到最后,孩子完全不再阅读双语读本,而是开始阅读单纯的汉字读本。这样做,孩子开始会不习惯,但要坚持,当他在阅读中遇到生字、生词时,你可以告诉他,或者让他查字典。不用多长时间,孩子的阅读能力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你还要教孩子学会使用工具书,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用。如何帮孩子选用工具书是家长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却被许多家长忽视了。目前,书店里为孩子们提供使用的学习工具书很多,良莠不齐,家长要注意鉴别。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工具书首当其选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另外还可以选用一本全笔顺的字典,供孩子规范写字使用。如果为孩子选用课外读物,最好选用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读物,其他出版社出版的不是不可用,而是可用的不多,要注意选用。
3.教会孩子迅速阅读。完成这项任务对家长来说不容易,办法不一。我在这里说三点:一是为孩子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让他集中精力阅读,避免外界影响。例如,在他阅读的时候,不要在旁边播放他喜爱的电视节目、电脑游戏等;二是根据他的喜爱,为他提供健康有益的读物,因为他喜爱的读物会让他更专心地、顺畅地阅读,而他不喜爱的读物会让他放慢阅读速度;三是和他一起观看一些外来电影大片,这类电影没有音译,只有字幕翻译。我平时会看一些这类电影,受我影响,孩子也会跟着我看,由于没有音译,她只能跟着字幕看,字幕来去快,她只有迅速地看完字幕,并记住字幕内容,最后才能看懂整部电影,这对她的阅读理解是种锻炼。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看字幕理解字幕内容之快让家人感到吃惊。家长还要注意,不适宜孩子观看的一些电影大片不要让他观看,最好是自己先看一遍。
4.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会明显地影响着孩子,为培养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有着
积极的作用。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去逛逛书店,让孩子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家里,你最好经常买些书报回来阅读。当孩子有问题向你请教,你要有耐心地解答,有时候即便你知道答案,也不要简单地口头告诉他,或者是为了图省事就去网上搜索,而要和他一起查阅工具书或相关资料。这样做是有些累人,但实际上你是在教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很有好处。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缺乏想象能力的人是没有创造能力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呢?
一、大量观察。
人的想象总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为基础的。头脑里的形象是哪来的,是通过广泛接触事物、大量丰富、开阔而深刻。反之,孤陋寡闻,头脑中形象单调且少,想象自然狭窄、肤浅。因此,父母要从孩子幼小的时侯起,尽可能地多让孩子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孩子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的事物形象。
二.让孩子多听故事。
多听故事,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经常听广播中的评书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相声等节目,还要抽空多给孩子讲故事。QQ群:城中幼苗 63048070《安徒生童话全集》朗读版、射向太阳的箭、格列佛游记、长袜子皮皮等等
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适合孩子想象的特点,经常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其想象能力比不听、少听童话故事的孩子要丰富得多。同时,还要启发孩子自己多讲故事。开始可以复述故事,家长讲完后,让孩子马上复述。孩子可能在复述中有添枝加叶的地方,只要主题大意不变,家长就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泼冷水,以免挫伤孩子想象的积极性。
渐渐自编故事,这对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是有益的。
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孩子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
三.大量阅读。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看书,这对他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有利了。因为靠听别人讲故事,总归有局限,如果自己通过视觉来阅读,就可以经常主动地进行再造想象。所以,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就要及早指导孩子阅读,而且还要多给孩子买些书,为孩子大量阅读提供条件。阅读要先从亲子共读开始,我引导小儿阅读时,经历了四个阶段:我读 俩人同时读 各人读一段
放手让他读。图书的选择也经过四个阶段:字少画多的书 字多画少的书 无画的拼音书 无画无拼音的书。经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既增加了词汇量,又积累了不少知识,提高了想象能力。
四.绘画和写话。
从小教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他的观察力,也有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无论画什么,总是先想象而后才画出来的,即使三四岁的孩子,有时画个东西看着象啥就象啥,但这了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至于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进行写话,也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的好办法。因为要通过文字写清楚一件事,没有反复认真的想象是不可能的。让孩子多接触图画,包括多看和多画。家长应多带孩子观察大自然和多看有知识有趣味的图片,这些是孩子展开想象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画,鼓励其把头脑中想象的东西画出来。开始时家长可以先画一些基本线条,告诉孩子要画什么,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画完。这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的一个很有效很主要的方法。
五.多实践。
多让孩子参加有创造性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家长可以在孩子游戏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果形成了习惯,孩子的想象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地提高。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游戏,让孩子适当看看电视和电影……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发想象能力。
六.丰富语言。
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用规范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儿语。普通话直接与入学后的课文阅读、语文学习相衔接,而方言则作用不大。所以在“呀呀”学语阶段,我就让孩子接触规范的、标准的普通话。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富于表现力。并且从不用儿语,诸如“果果”、“灯灯”之类。一开始就为孩子提供第一手规范的语言“样本”。
2、用丰富的词汇,避免语言单调贫乏。
用词尽量丰富多样。譬如,与“奇怪”相近的词可以说“惊奇”、“莫名其妙”、“诧异”等,用于形容“灯”的词有“五彩缤纷”、“多彩多姿”、“灯火辉煌”、“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让孩子学语言一开始就有个高起点。
3、多说重复词语,巩固强化记忆。
父母要有意识地重复一些新词语,并把它放在句子中来说,不断强化巩固。此外,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反复播放故事录音带,既省时间又学会了不少新词汇。既增强了记忆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多做语言游戏,玩出语言趣味。
要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仅靠平时与之交谈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想方设法利用散步、睡前时间做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游戏。譬如,词语接龙,同义词、反义词抢说,组词组句,还有词语修饰,如“风”可以说成“柔和的风”、“凉爽的风”、“刺骨的风”、“萧瑟的风”等。还有句子伸缩,“伸”就是把一句短话说长,如“他走了”这一句,轮流说“他高高兴兴地走了”,“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今天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今天上午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反过来训练,就是句子的“缩”。此外,还可玩组句游戏。由家长说出几个意思上毫无联系的字,两人比赛组成句子。如”花,灯光,高兴。“用
这三个字造句子,可以说:“小红在柔和的灯光下高兴地捧着一束鲜花。”“灯光下的小红头上戴着花在高兴地跳舞“,甚至可以打破常规来造句::“灯光下的花高兴地笑。”等等。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做以上各种游戏,使他觉得学语言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既锻炼了记忆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扩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又培养了他对语言的敏感和语言的兴趣。
5、鼓励用语言描述,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编故事。与他做故事接龙、续尾游戏。让他多开口,想什么说什么,学会把内心感受、看法表达出来。带他到户外游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喜欢看喷泉,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他通过“听”、“看”、“触”,认真观察识喷泉的形状、颜色、大小,喷射的方向、速度、水温及周围的景色,让他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这种口头作文训练,能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将来向书面作文过渡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尽早向阅读过渡,提高书面写作水平。
汉语言的词汇是极丰富的,就拿一个词来说,就有多种近义词、同义词,还有等义词。要真正掌握、精通一门语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阅读了。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给家长的建议
1、平等交流——多鼓励。
2、创设情境——多训练。
3、厚积薄发——多积累。
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校有校风,班有班民,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不管家庭成员是多少,也不管地位及年龄差距有多大,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而不应该是压抑的、紧张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是太阳,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