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概况
齐河三中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国办初级中学。学校拥有电子白板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实验室、校园网、“教工之家”活动室等多项教学和生活设施。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9人,中学高级教师69人。现任教师中,2人获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4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德州市劳动模范”称号,38人获德州市“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称号,4人获“齐河县十佳教师”称号,多人在市县优质课比赛中获奖。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700多人,毕业率达100%,重点中学升学率在85%以上。
XX年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在县委县府和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学校以“超越自我、创造未来”为校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效果显著。XX年3月,我校被评选为山东省教育厅“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以来,在“1751”专家团的莅临指导下,根据专家团的诊断报告,确立了“快乐成长、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制订了新三年学校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快乐课堂”、“幸福三中”。
二、学校工作简要汇报
我校紧紧围绕“快乐成长、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为目标,认真学习研究县教育局《“学校管理规范提升月”实施方案》,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针对我县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及时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了领导干部、班主任、教科研、青年教师等《四支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1、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做到“三个加强”:(1)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提倡“四种精神”:全局精神、敬业精神、带头精神和开拓精神。(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学管理中具有前瞻性。(3)加强民主化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对中层领导本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进行竞聘,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2、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制订了班主任综合考核方案,实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定期举办“师德论坛”,实施了“72字策略”: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执行制度,不打折扣;团结协作,齐抓共管;注重学法,培养习惯;班级文化,形成特色;开展活动,丰富多彩;文明行事,和谐相处;安全隐患,防患未然。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3、教科研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专家型教师为主、结构合理的教科研队伍,提高各处室职员的专业化水平。做到“四个强化”:(1)强化学习制度,通过学书本、学网络、学身边的先进人物以及聘请专家作报告、派教师外出学习、开展教研成果评选等形式,使教师尽快完成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2)强化综合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效率。(3)强化“名师工程”,切实举办优质课、课件等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校内名师”,达到“名师带动”效应。(4)强化教研组长管理职责,对教研组长实施竞聘上岗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激发教研组长的创新意识,尽快形成学科教学思想。
4、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蓝工程”,实现新老教师优势互补,变“个人成长”为“捆绑成长”。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通过对外“公开课”,大胆推出一批“新人”,让他们在展示中提升素质。学校成立了“教工团支部”,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开展青年教师“才艺展示”活动,如朗诵、歌舞、武术、ktv等登台亮相,融娱乐、合作、竞争、和谐于一体,让他们在三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们还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论坛”、“教研论坛”、“德育论坛”等,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一位教职工每学期阅读一本好书、发表一篇论文、撰写一个心得、讲好一堂评价课、帮扶一名潜能生。在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后,出台了《百名名师名生评选办法》,根据《教职工综合考核办法》,每年度评出“十佳公仆”、“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学能手”、“十佳青年教师”等名师40名,在年度总结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全体教职工向“十佳”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创佳绩。教务处和教研处、教育处和团委、督导室每月分别编辑一期《简报》,发放给每一位教职工认真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二)深化课堂改革,实现减负增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学改革是我校永恒的主旋律。XX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针对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强势推行,针对我校面临生源匮乏、师资薄弱等因素的严重影响,特别是XX年《山东省素质教育规范办学40条》出台,学生在校时间缩短了、教学课时减少了,而再走“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的“水大泡倒墙”的传统教学模式之路,必然会走入死胡同,三中的生存受到了严峻挑战。而此时,齐河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意见》,犹如一场及时雨,新班子成员在充分听课、座谈基础上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要想在这场新的课程改革面前不落伍,就必须站在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上,让师生与课改共成长,彻底而深入地进行一场课堂教学革命,打造高效课堂。自XX年开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体教职工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XX年,在借鉴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经过反复研讨、探索,摸索出了“自学引导、当堂达标”(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三四”即三种理念:任务驱动,激发兴趣;三维目标,相辅相成;导学达标,贯穿始终。三个原则:导学达标、减负高效原则;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原则;交流互动、张扬个性原则。四阶段八环节:示标导学阶段①创设情景揭示目标②导拨自学要点;自学解疑阶段①自学质疑②互助释疑;探究提升阶段①拓展提高②归纳提升;当堂达标阶段①达标检测②反馈矫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学堂,进而培养学习兴趣、张扬学生个性,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XX年3月以来,“1751”省专家团的莅临我校指导,我们把“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探索出了“四维一体”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即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处)—级部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网络管理系统。
我们做到了“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落实教学常规,特别注重“电子备课”各个细节的落实;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思想,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对学科的指导作用;注重课堂效益,灵活运用我校的“自学引导、当堂达标”(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建立了《观察日记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建立了《错题整理簿》,为学生积累素材、纠错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强化课题研究,学校除承担着三项国家级、两项省级、九项市级和若干个县级课题研究工作外,每位教师还立项申报了小课题,达到了“人人有课题、组组有成果”,改变了教师“被动教研”的状况。
三是强化校本研究,坚持听课及时评课制度,与临淄实验中学结成了“校际联盟”,与临淄实验中学、赵官镇中学、文玉学校进行了“同课异构”等活动。
为进一步细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借鉴名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创新、发展,把“四五四互助小组学习方式”融入“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作为“自学解疑”和“探究提升”两个环节的辅助,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教出风格,教出特色。在课堂评价方面,主要从“学生表现”、“教师表现”、“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实行教与学的评价。“学生表现”重在一个“动”字,看学生是否动手、动脑、互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表现”重在一个“引”字,看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看教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学效果”重在一个“效”字,看整堂课是否达标率高。
(三)进行“教材整合”,实施导学案,是教学改革的深化
在“1751”专家团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在七、八年级语文和数学两科进行“教材整合”、实施导学案实验,根据XX年秋季即将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探索制定了教材知识整合实施方案:
语文教材整合的思路是“分册整合、捆绑成长”。即:
1.每个年级每册在教学内容上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增补,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类。
2.整合后,四个班为一个教学单位,各个单位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合作研究,资源共享。教师语文成绩考核采用各单位捆绑式考核。
3.“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此模式的支撑,如创设“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
数学教材整合的思路是“删繁就简、导学达标”。即: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删减繁、难、偏等内容,改编一些相似而学生易解决的问题。
2.替换教学不太合适的内容和活动,用自己设计的练习题或材料替换原有的练习题。
3.以循序渐进、有助于开发数学思维为原则,调整教学顺序。
4.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导学案,引导学生步步为营,当堂达标。
“教材整合”模式,能够彻底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教学,让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幸福。这样,把学校的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带动了学校其他各方面工作。
(四)实施精致化管理,形成立体管理网络,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实施精致化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1751”专家团的指导下,我们把“三三四”高效课堂模式又拓展到学校各项管理上来,运用三种模式,确保学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四维一体”管理模式。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我校实施精致化管理,探索出了“四维一体”管理模式,值班校长—值班副校长—值班班主任—执勤学生四级管理,校门口、车棚、食堂、宿舍四个岗位,纵横管理连成网,定点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效果显著。
2.“四五四”互助小组管理模式。为了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使学生人人成才,我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细化管理目标,把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实施了“小班化”管理,即每班按座次分成四个“小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这种模式不仅是课堂教学管理,而且包括纪律、课堂、作业、宿舍、餐厅、活动、检测、安全、环境等综合管理,每天一小总,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总评,评出“优胜班级”、“优胜小班”、“优胜小组”,以此提高全班、乃至全校的精致化管理水平,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安全化”,逐步实现“文化管理”。
3.“四维一体”和谐家校模式。为构建和谐教育,我校探索出了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维一体”的育人网络。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提出了“善待学生、尊重人格、鼓励信任”的育人原则,制定了师生“和谐互动三部曲”,即:课堂教育互动,师生共同参与;室外活动互动,课堂教学的补充;社会活动互动,增强教育立体效果。通过三种形式的互动,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师生之间构建了一种民主、平等、默契、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校还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每周学生写出“反思评价”,教师写出“导师评价”,每月举办班级任课教师会诊会,建立学生“学生成长记录册”,所辅导学生的各种表现,与教师综合考核挂钩。这样,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不断完善自我,锻造健全人格。
(2)成立“家长委员会”,实施了“与家长零距离接触”、“亲子互动”、“走访家长暖人心”、“网络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教师、家长、可在平台上发布信息,沟通交流,构建起了新型的和谐家校关系,增进了家长对学生在校生活的了解,使班主任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由“单线管理”向“全员参与”转变、由“告状式家访”向“沟通式联系”转变、由“电话单向”向“网络双向”转变、由“无计划走访”向“制度化家访”转变。
(五)推进文化整合,注重快乐成长,是教学改革的延续
我校的办学方向是:成就教师,发展学生,师生同乐。我校被评选为“1751”工程项目学校以来,全面总结思考,整合了学校文化建设思路和做法,构建了“师生同乐”(三三四)学校文化建设模式,即:
“三种理念”:①以书香促养成;②以活动促育人;③以环境促和谐。
“三个原则”:①形式与内涵的统一;②创新与传承的统一;③个性与规范的统一。
“四类文化”:制度文化、视听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
1、制度文化:我校完善了各个部门的各类规章制度,并把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供师生学习。
2、视听文化:近年来,我校设计制作了校徽,谱写了《齐河三中校歌》,编辑出版了校刊《海韵》31期、校报《齐河三中》14期以及《成长教育》、《牵手好习惯》两本书等,还积极建设报栏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和“三室”(学生寝室、教室、办公室)文化,这些,无不透露出育人的温馨,处处起到育人作用。
3、环境文化:在硬件文化的建设上,坚持“环境育人”理念。由于我校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学校环境建设严重不足。学校首先确立了“因地制宜,匠心独运,让每一个角落都成景,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发展思路。在花园内修建了花园休闲亭阁,在广场上矗立起一座名为“超越”的喷泉雕塑,体现了“超越自我、创造未来”的校训,引领广大师生勇于拼搏,奋发向上。
4、行为文化:一是注重教师行为文化建设,打造“德艺精湛”的教职工队伍。二是注重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坚持“活动育人”理念,把做韵律操、唱《国歌》《校歌》、读名著、举办“五心”教育演讲会、逃生演练、法制安全报告会、参观时传祥和孟祥斌纪念馆、社会实践等活动作为重要内容。
学校积极开展“精彩50分”活动,组建了舞蹈、书画、文学社、广播主持、篮球等40多个社团,教师成立了“太极拳俱乐部”,每天下午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愉悦了师生身心,营造了师生“全员参与,人人快乐”的良好氛围。每年4月份,学校举办大型文体艺术节,分文艺篇、体育篇、文化篇、书画篇、科技篇五部分,如五朵金花,尽情绽放,全面展示师生的才艺表演和精神风貌。
学校的每一种文化都突出一个“乐”字,体现一个“悦”字,让师生愉悦身心,体验到成功后的幸福感,建设“幸福三中”,打造“文化强校”。实施以来,学校育人环境和谐了,师生有了统一的人生价值取向,那就是“快乐成长,幸福一生”,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争先创优的竞争精神”的“三中精神”。
三、学校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校被评为“1751”工程项目学校以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县委县府及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在“1751”专家的关怀和引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各方面管理取得了斐然的成绩。XX年5月、9月,全市信息化教学暨经验交流现场会、齐河县“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现场会、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全市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市网络教研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我校召开,我校作了典型发言,与会市县领导给予高度评价。
学校获得了中国百佳中学、全国课堂教学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培养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德州市规范化学校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108项。《现代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教育频道、齐河电视台、《齐河报》、《齐河教育》杂志等多家媒体,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报道,“三中”这个教育品牌,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问题与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基本构建起了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新体系。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认为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思考,有待解决。
首先是观念问题。应该说,我校的发展还是体现了观念的先进性,但从教师文化层面看,个别老教师表现出了在教学观上信奉苦教苦学,在学生观上漠视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和潜能,在师生观上对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缺乏认识等。
其次是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进行“应试教育”;一方面要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这些也应引起所有教育者的深思。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解决对社会消极文化侵害的防范问题。在素质教育中,既要受到博大的社会文化的滋养,又要免受其害,这成了学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如学生痴迷网络问题、如何合理使用互联网等问题。
上述在实践中显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考。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创新的需要。今后,我们要在上级领导的领导下,在“1751”专家团的引领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办全县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我县争创“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二篇:安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安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恳切希望各位领导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借这次机会,认真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工作。
在赴胶东名校考察学习和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动员会后,我校积极落实教育局教育教学会议精神,立即拉开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下面我把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年前及时谋划,科学安排
1、召开改革动员会,学习传达会议精神
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动员会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措施交流会的会议精神。把杜局长的讲话精神传达到了每个教职员工,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让教职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增强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位教职工了解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目的意义,强化教育发展新使命。
2、成立改革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成立了安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由校长总负责的课程建设小组、课堂教学改革小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小组和学校文化建设小组。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
放假前后通过召开会议、致学生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和家长深入宣传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广泛营造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献计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年后业务学习期间加强培训,做好开学的全面准备
1、召开专题会议,精心设计改革方案
召开了教育教学改革专题会议,借鉴外出学习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下发《安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召开教代会,集思广益,由学校教代会顺利通过并执行。
2、加强培训和研讨工作
正月初十全体教职工到校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业务学习,学校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寒假集中学习计划,让老师们通过记业务学习笔记,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专题培训加强对这次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各班科学划分小组,并统一在黑板的右侧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性评价表”。各年级各学科设计的新学期第一个导学案在全校进行了展评,择优发在学校网校上,以更好地让老师们学习,尽快上路。初步形成“三案七环”的教学流程。
三、开学后细化具体措施保证改革成效
1、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每人一份学习规范,由班主任带领认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以便能更快地进入新角色。前三周国旗下的讲话针对这次改革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作了介绍。
2、多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第三届大比武参加人员会议,重点结合本学科完善“三案七环”的教学流程,确定了各学科课堂改革学科带头人,带头上示范课,举行了“品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13位骨干教师同场竞技,精彩施教,向老师们展示了一节节精心设计、精彩纷呈的高品质课堂。课后以学科组为单位召开课后会议,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学流程。
3、召开家长培训会,尽力取得家长对这次改革的支持与认可。
4、根据学科带头人的上课情况,由评审组选出校级观摩课,全体包学科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均参与听课,当天下午七八年级未参与听课的教师在三楼多媒体教师观看了这节课的录像,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5、四月下旬开始组织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全员过关观课议课活动。
6、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已开发校本课程70余种。
7、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德信”教育为主题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8、大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制定了具体的班级文化评比细则,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行成。
教育教学改革正在积极稳妥的进行着,我们也将认真听取各位领导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意见,使各项工作更上层楼。谢谢大家。
第三篇: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教务处 张占友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一年多了。我校高2015届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导学案的编写、自主管理、学科自习、前期及过程培训、及时的反思总结、名师论坛等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在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等诸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2016届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培训和导学案编写正在进行。
现在我受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委托就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情况向大会汇报,另外对《靖边中学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及管理办法》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培训管理办法》两个文件我这里进行解读说明,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改革背景——为什么要改?
靖边中学只所以开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启动于2001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初全部是从显性层面——新课程的设臵开始的,这一点应该说全国所有学校都已完成。但是隐形层面的改革,这是课程改革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教学方法的改革,却很少有学校去触及的。所以导致我们手中拿着新课程,用的却是旧方法去教学的状况。这样的改革,肯定是不彻底的。
2.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我们多数学校仍固守应试教育的传统不放。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
能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而高效课堂教学正是由单一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向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转变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3.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批判继承的需要。
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填鸭式、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练;只讲付出,不管效率,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这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对传统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加以继承,就必须对其改革创新,建设高效课堂。
4.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变革的需要。
社会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我们培养的是适应和超越未来社会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或者说考试的机器。那么,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价值的高效课堂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如:阅读、理解、表达、沟通等能力。
5.适应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需要。
从洋思中学到杜郎口中学,从昌乐二中到宜川中学,全国已涌现出一大批课改名校,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所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势在必行。
6.靖边中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靖边中学在县委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在几届校长和全体靖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较快。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在历年的奥赛中,我校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校有多个省级、国家级课题顺利结题,现在正有十余个省部级课题在研;师生有大量的论文、征文、课件、小发明发表或获奖。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觉得成绩只代表过去,靖边中学不进则退,靖中要想有一个新突破,要想再上新台阶,就必须改革,向课堂要效益,建设高效课堂。
二、理论支撑——科学性在哪里?
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就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必须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入手,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靖边中学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习金字塔”理论,一个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恕不详介)
“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
小组讨论、做中学(实践)、学生互教或及时应用这种主动学习方式获取的知识,记忆的效果最好。所以必须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正好与这一理论相吻合。
遗忘规律告诉我们:
1.大脑的记忆每天有几个高峰期:①早晨起床后,②上午8-10点,③下午6-8点,④睡前1小时。
2.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①及时复习和经常性复习相结合;②理论复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③重点复习与一般复习相结合;④指导复习与复习成效反馈相结合;⑤思考与练习相结合。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些思想。
三、长期准备
任何一项工程,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而仓促上马,必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动,也很难能够成功。我们的准备工作历时一年多,主要从学习培训和制度建设两方面进行的。1.学习培训
教学改革,培训先行。只有使管理者和科任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这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项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我校的培训是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到内的顺序进行的,主要进行了以下培训:
⑴外出学习
2011上半年,我校郝校长到江苏木渎中学挂职学习,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深入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考察;紧接着,我校又
派了主管教学的王志斌副校长、吕国山副校长、教务处张占友主任以及教务处、教研室、德育处的其他领导先后外出学习考察,首先使这些管理者的观念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从2011-2012年,学校先后派出六批次,共130多名领导和教师,到杜郎口中学、即墨28中、昌乐二中、宜川中学等多所学校学习取经。截至目前,我校的所有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所有参加课改年级的教师都参加外出培训,每人回来后都写出了学习心得。
⑵校本培训
从2011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我校先后安排了郝学利校长、王志斌副校长、吕国山副校长、樊世江副校长、教务处张占友主任、教研室石荣宽主任、德育处吴治强主任等领导的多次内部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⑶外聘专家培训
2012年暑假,我校特邀昌乐二中11位专家来我校进行了分组、分科目、分步骤的具体操作层面的培训,基本消除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敬畏感、距离感,使他们基本掌握了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方法、步骤。
⑷岗前培训
2012下半年,我校决定2015届(高一年级)进入课改。开学初,我们利用军训时间抽调相关人员,对进入课改年级的全体师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包括小组建设,小组长及其成员培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建设,班级、小组自主管理制度和班级奖惩制度的建设等方面。
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先培训班主任和教师,再安排班主任和教师走进教室培训学生。这次培训使我们的老师更加熟知高效课堂的运作流程,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基本了解到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怎样去完成学习任
务。
培训完毕后,又采用听课验收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打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⑸家长培训
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2012下学期开学初,我们还特邀河北天卉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李松屹对高一年级的所有家长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高效课堂,理解和支持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⑹举办“名师论坛”
靖边中学教师队伍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四级梯队,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研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谋划解决问题的策略,学校定期开展“名师论坛”。教务处组织安排名师走进课堂,通过调研,及时发现了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再通过“名师论坛”这个平台,经过领导和专家讨论探究,确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制定有效的方案,寻找合适的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整改,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到现在,我们组织了三届“名师论坛” 2.制度建设
这里包括出台课改方案、实施办法,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⑴2012上学期末,我们出台了《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经第六次教代会批准后,报县教育局及县政府批复同意后,决定在下学期实施。
⑵2012下学期开学初,我校教务处出台了《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及考评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等。德育处出台了《靖边中学学生自主管理及“三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及考评办法》等制度;与此同时,在教务处、德育处指导下,各班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科研小组、自主管理小组的建设,加强小组文化、班级文化、班级、年级考评奖惩制度的建设。对集体备课、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学科自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预习案反馈、学习目标解读、讨论展示点评质疑、当堂检测及课堂总结评价,还有课后训练案作业的布臵和批阅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考评办法。现都在实施中。
四、课改实践
靖边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学生自主管理层面,一个是课堂教学层面。前者主要由德育处和年级组负责,后者由教务处和年级组实施。
(一)自主管理层面
1.由年级组成立“靖边中学自主管理委员会”,自管会抽调部分学生对全体学生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进行检查、考评、评比、通报。并负责学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等评比工作。
2.各班级成立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和行政管理小组。
⑴学习小组建制一般6人,设小组长1人主管学习,副组长1人主管纪律、生活。学科小组长每科1人,负责收交该科作业和向学科班长反映学情实际。
⑵科研小组:是师生沟通的桥梁,由科研班长、各学科班长组成。①科研班长督促各学科组长每周将各学习小组的学情和建议,主动向科任老师反映一次。②科任教师每两周约科研班长、学科班长、学科小组长谈话一次。③班主任每四周召开科研小组和科任教师的见面会一次。
⑶行政管理小组:由常务班长、副班长、学习班长、科研班长、纪检班长、生活班长、体育班长等组成。
①每天自主管理时间包括学习小组总结、值日班长总结和班主任总结。学习小组总结包括学习小组长总结学习情况,副组长总结纪律生活情况。学科小组长收集该科学情建议并报学科班
长;值日班长由学习小组长轮流担任,负责总结当天的学习、纪律生活情况并报值周班长记录,总结一般分表扬和批评两部分。
②每周班会时间,包括值周班长(由行政管理小组轮流担任)总结一周来的学习、纪律、生活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具体评价和考评量化,评出本周各类先进,提出下周建议并报班主任、年级组和自管会。再一个就是班主任处理班务或找问题小组、问题学生谈话。
(二)课堂教学层面
课堂教学层面,我们遵循“临帖——入帖——破贴”的原则。首先是“临帖”,主要学习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当然也学习了其他学校的长处,并且充分考虑了我校的学情实际。它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即学科自习,要求老师深入课堂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部分,学生完成后老师要全部及时批阅并反馈。
课后指在学科自习和自修课时间,由学生分层次地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训练案部分。完成后,老师全部批阅并反馈。
课中主要完成导学案中的探究案部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 预习案和训练案的反馈、评价、量化; ② 激情导入; ③ 目标展示与解读; ④ 合作、探究; ⑤ 展示、点评、质疑; ⑥ 训练提升; ⑦ 总结反刍。注:④⑤为主要部分。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认为主要的抓手有四:
①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我校专门成立导学案编写领导小组,每学期假期,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集中编写下学期的导学案初
稿。然后在开学后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二次编写。最后由教研组长审核,包科领导审批后方可使用。
② 小组建设——学生学习、生活的动车组。
各个小组的作用发挥不出来,高效课堂的一切设想、安排都必然是空想。所以我校十分重视小组建设,为此,还出台了比较严厉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我们觉得小组建设的主要任务在班主任,应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建设和自我管理。
③ 文化建设——学习、生活永葆活力的保证。
包括小组、班级的文化建设和班级评价奖惩制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动力,强化小组、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评价奖惩制度,没有评价就分不出优劣,没有奖励就无法激励,没有适当的惩戒就难以警示。所以我们学校要求各班必须讨论制定和实施切合实际的、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
④ 日常培训——学习、生活不竭的源泉。
高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每周、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常态化,对学生的培训要贯穿到每周、每天、每节课的每一环节中。所以我校非常重视培训工作,每当发现问题都及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培训。
五、2016届课堂教学改革
1.师生培训
教务处制订了详细的培训方案,成立了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确立了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我们的校本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培训。6月13日至24日为学习培训。教务处6月13日组织举行了培训动员会,接下来每天分别安排了王志斌、吕国山、张占友、吴治强等领导分别进行了专题讲座。同时安排参训教师深入高2015届各班课堂进行学习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20节。最后几天再安排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实习讲课。培训结束,每人都向教务处上交了学习笔记、听课笔记和培训心得。6月21日,我们还特邀宜川中学的副校长蒋永升为我们做了关于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
8月12日——8月24日为课前培训
由教务处会同德育处统一安排师生活动,了解并熟悉学生。学科教师分配到相关班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熟悉学生性格、特长,班主任汇总学科教师了解的学生情况,为组建小组做好准备。然后由班主任牵头组织、学科教师参加组建班级行政领导小组。接下来由班主任牵头组织、学科教师参加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组建科研小组。再下来由班主任和常务班长组织、学科教师参加,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班规(班级行政管理制度和学习评价制度)。
利用军训时间主要培训内容是: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讨论集备的内容及怎样集备;准备军训期间教学实践的导学案并印发给学生)。晚自习,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培训。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的课程表进行高效课堂学科培训及教学实践。
最后在正式上课第1、2天,由教务处、德育处统一安排综合验收(听课验收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验收)。
2.导学案的编写
教务处也制订了详细的编写方案,成立了专门的编写领导小组,确定了编写负责人、编写要求和时间安排。从6月13日开始,至7月15日,学习讨论《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意见及安排》 ,宏观编写思路的讨论,任务分解、编写讨论形成初稿;7月16日至7月18日总审核。顺便说一下,2015届高二第一学期使用的导学案现在也在编写中,程序与上面相同。
六、总结反思
(一)成效
经过一年来课改实践,我们感觉到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摸索到一定的经验,靖边中学的课堂教学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工作量尽管增大了许多,但他们的工作热情高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高了;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浓了。集体备课的内容、实效性相对于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2.我们编写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导学案。学校对导学案的编写非常重视,2012年暑期,我们举全校之力,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编写了高一第一学期的导学案。初次编写,尽管在难度和数量等方面,有些科目的有些导学案不太符合实际,但它却闪耀着教师的智慧,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第二次编写基本避免了这些问题,质量较高,较能切合实际。
3.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师教的方式还是学生学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专门设臵学科自习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每个学科的每节正课都配臵了对应的学科自习,这样保证了每一学科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场面很少见到了。教务处制定了课堂学习的基本流程、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时间分配,这使得教师在课改的开始阶段“有章可循”,不致走弯路。大部分教师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以导学案为路线图,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教法,更改变了学法,实现了教学的变革。
4.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素质教育之花含苞待放。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不仅应试能力没有削弱,反而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学习探究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特别是他们的胆量和勇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觉得高效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极为有效的载体和途径。
5.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德育管理的压力相对减轻。过去是教师直接管学生,肯定会出现“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现
在是教师指导学生管学生,许多事情教师不再越俎代庖,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务自己管。老师只是做好指导,这自然会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提高。
(二)问题和不足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我们深思和共同探讨解决。主要有:
1.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和不理解还有不少,特别是一开始,不少学生不适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来自社会的压力就更大。
2.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气候、大氛围远未形成,来自上级领导、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3.学校内部,有部分教师、领导还存在应付、抵触的现象,有时甚至会有反对的声音。
4.导学案编写任务繁重,导学案与不同层次学生配套对应还有待解决。导学案问题设臵和展示内容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5.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意识不强,习惯还未养成,对其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
6.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走回头路”现象不可小视,把学堂变讲堂或者对各个环节能省则省、能减则减的现象还经常发生。
7.班级评价奖惩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对学生激励、警示作用还未完全发挥。等等。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培训方面
实践证明,课改培训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今后,我们更要注重对师生,特别是教师的培训。要严格按照《靖边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和其它有关文件精神办事。培训重点是:
1、借助专家引领。学校初步计划加入中国教师报西北名校共同体,由西北名校共同体派专家来我校为我们诊断问题,指导整改。后一阶段,我们将借助专家的引领,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
革。
2、加强师生的针对性、即时性培训。课改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要组织对教师和学生的针对性培训,以及时解决问题。
(二)导学案编写方面
加强导学案编写的组织指导。导学案要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精神进行编写。要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学科思想、内涵、智慧、特色; 要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编制不同的导学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每课时都要确立适中、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依据进度进行课时设计,决不能影响进度;一要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充分体现所编年级段教学过程的功能;要以问题导学,实现“知识问题化”。
“三案”的问题和学生在展示中的问题要有本质的内在联系;问题和习题的设计,能激发或提升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即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探究的价值,有解决的可能;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有用语言交流的可能;要有利于展示;要便于各级各类评价,使之更具引领性。
导学案编写要在编写组第一次编写、备课组第二次集体编写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个性化编写,以期尽量切合班情、学情。
(三)课堂教学方面
课改初期,要求所有科任教师必须严格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在理解和掌握“办法”和“规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优化模式,使之更符合教学实际,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学科自习方面
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学科自习、导学案与课本之间的关系。课
本是“本”,导学案是深入走进课本的路线图,学科自习是这一过程的时间保证。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重导学案轻课本的错误倾向,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研读课本上;然后借助预习作业和探究问题,检验自己读书的效果,力求实现充分预习。教师要在学科自习充分发挥指导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怎样使用导学案,怎样读书,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教师要留心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成果,以备班级展示内容的确定。具体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精神执行。(五)合作探究方面
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教务处要督促教师加强全员长期的小组建设。要使学习小组长和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合作探究中该怎样做及这样做的意义,强化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明确并发挥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引领、点拨、激趣、补充、总结、提升和评价作用,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及时了解学生和小组的学习状况,及时引导;要及时掌握小组内部展示的情况,为确定班级展示内容作准备。(六)展示质疑方面
教务处要加强指导。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要明确展示要实现的目标,即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把学生不会的、易混淆的展示出来,通过展示达到“学会”;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通过展示让学生“会学”。展示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想的”。展示的问题,除
学生直接提出以外,教师还应善于从其他渠道发现、收集、概括问题:由自主学习中的困难、成果提炼出来的问题;由批阅学生学案或“我的疑惑”中发现的问题;由学生小组展示中暴露或生成的问题。不同展示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
展示应分小组展示和班级展示两个阶段。小组展示可以就预习中的问题、探究案中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班级展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导学案完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合作探究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的重点是思考的过程,展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收获(教训、感悟、启发),展示不同解决方法得到的启示,最后实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七)评价方面
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管理部门要和师生一起,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做一些科学的有益的前瞻的探索和尝试。如发展性、过程性、分类性、多元性、一元多维度性评价,还有以鼓励为主、以奖励体制为主、以精神鼓励为主、缩短奖励周期以激发学生热情等评价的尝试。
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评价,多鼓励学生。(八)小组建设方面
按照《靖边中学高效课堂实验实施办法》《靖边中学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规定》和《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求》,要引导科任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小组和科研小组在学生学习和高效课堂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团队意识,倡导协作精神。小组成员明确分工,细化职责,轮换职务。采用一帮一制度:强弱结对,在学习中落实目标达成情况,纪律情况,加强合作讨论和展示中的帮助和鼓励。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九)管理部门的提高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各职能部门发挥怎样的作用密切相关。所以,各职能部门的所有成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时时走在改革之前,只有这样,才会有能力引领全体师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之,靖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任认可,有人甚至将其比喻为“油锅里面捞孩子”。所以我们是在正确地做着正确的事情。当然改革中出现问题、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今后我们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困难和挫折。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都会坚定不移,我们相信,只要靖中人齐心协力,努力创新,所有的问题都会逐步得以解决,靖边中学的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2013年7月12日
第四篇: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县诚以苍山分灵,漾水毓秀,人文辈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始建“**县简易师范学校”,时为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初级师范。民国三十二年三月,新校址落成,改名为“云南**初级中学”,1972年定名为“漾濞一中”,开始招收高中,成为全县绝无仅有的完全中学。1985年,**彝族自治县成立,**迎
来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春天,**一中也时逢蓬勃发展的美好机遇,她和年轻的自治县休戚与共,共同成长壮大。
一、教育教学思想特色鲜明
正如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一样,一所学校的成熟也是以是否铸造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的。**一中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和创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回首自己走过的20年朝晖夕霞。
自治县成立之时正值改革开放初始,**一中从“十年浩劫”的余悸中镇定下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健谈博学,开朗豪爽的杜国文校长(已去逝)以“高考质量”为目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师备、讲、批、辅等常规,培养师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风校风,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教学成果。1985年全县有140人参加高考,考取大专28人,其中重点大学6人,升学率为28,与当时县市人口相比,**的高考成绩名列全州前四位,1984年**一中学生考起清华大学,引起全州的关注,1985年的大理州语文教学研究会在**一中召开现场教学观摩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山区出现了“报考中专跳农门和早就业”的思潮,全县百分之八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纷纷报考中专。**一中录取的高中新生百分之八十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初中生,高中生源质量太差,严重制约着高中教学质量。为了在极度恶劣的生源条件中冲出重围,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学校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热情治学、富于改革探索精神的**校长(曾任**县副县长,现为大理州民族中学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冲破层层阻力,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传统体制,在大理州县一中率先实施了《**一中三制改革方案》(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校风学风的进一步改善,挖掘潜力,变生源差的压力为师生你争我赶,比贡献比进步的动力,学校的教育教学依然呈现生机活力。1997年在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上,校长马琴作了题为《峥嵘岁月勤苦探,三制改革初结果》的大会交流。
90年代末,学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要求教师尊重情感,实现师生人格平等,思维活跃,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死板。为了使学校教育适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坚持原则,开拓创新的茶兴龙校长(现任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树立“一中人”形象的办学理念,号召全校教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用“请进来”的方式与下关一中、州民族中学等强校联手,邀请名校名师到校示范指导;用“走出去”的行动,派教师到鹤庆一中、三中,祥云一中学习取经,取得了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2001年,学校有136人参加高考,上线率为31.5,升学率为58.37,位列全州第八位,高于当年全国高考升学率。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这种竞争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就初露端倪,**高中教育不能满足高校的一再扩招和人民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2004年2月县政府召开了“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会议,对**一中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杨金华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创名校、出名师、育名生”的办学方针,号召全校师生“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科学求是,勇于争先”的一中精神,大胆改革管理机制,印制了《**一中管理制度汇编》、《**一中学生手册》,每年开学,新生员工人手一册,做到制度要求深入人心,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组合式分配制度,淡化管理过程,使教职工树立追求绩效的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振兴。2004年高考上线考生为108人,上线率为58.08,位居全州县市第九名。作为全州教学质量提高速度最快的典型,杨金华校长在全州高完中校长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二、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自治县走过的20年是**一中校园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投资数量、建设规模远远超过了建校开始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总和。
自治县成立之初,正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颁布实施的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要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让校园变成乡村城镇最美丽的地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掀起了学校建设高潮。县委县政府根据**一中校园面积狭小,难以发展的状况,决定划拨土地资金,另辟校园,搬迁上街完小,把上街完小原校舍并入**一中,校园面积达19.6亩,并在1985年投资40万元,建设了内设20个教室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为当时大理州境内规模最大,设施最
全,外观最美的教学大楼。原则性强,办事认真的孔祥之校长(后调大理州工业学校教务处长)亲自设计,制作了彩色立体的“**一中发展规划模型”,从此学校建设步入了有规划有秩序的正轨。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一中遇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下决心解决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1987年投资35万元建盖了总面积为1125平方米的24套教师宿舍;1991年投资5万元建成使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宽敞舒适的学生浴室;1992年建盖了投资17万元,面积为401.2平方米的办公室楼;1994年投资58万元,建盖了面积为1425平方米内设52间可供416人住宿的女生宿舍大楼;1995年投资72万元,建盖了面积为900平方米的实验室大楼;1997年投资9万元建成了24个蹲位的教学区水冲厕所;1998年投资76万元,建成了面积为1425米内设52间可供416人住宿的男生宿舍大楼;1999年投资47万元,建设面积为7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同时投资27万元购买了老粮食局2亩房产,使校园扩大到21.6亩。集资110万元,建成16套教职工集资住宅楼;2001年投资80万元,建成1446平方米的信息综合楼;1998年投资8.7万元安装调式成功56座多媒体语言室;1997年10月投资7万元在全州县一中率先上因特网,实现了共享全国名校强校教育信息资源。1999年采用教师入股集资的办法,筹资15万元购买33台微机建成了计算机教室。2002年学校自筹投资34万元,建成200米跑道的运动场,实施了校园硬化亮化工程。2004年学校补偿25万元政府划拨检察院旧址,使校园面积扩大到24.2亩。投资35万元购买周边农户房产,投资124万元面积为1725平方米的综合楼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为了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00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中实行高初中部分设,将上街镇初级中学整建制并入**一中初中部,将高中部迁至上街镇初级中学,再征地15亩,规划投资1100万元建设高中部。现投资225万元的高中部教学大楼和校园建设工程正在施工,届时漾濞一中校园占地面积将达63.5亩。同时投资13万元植树种草,新增了“字、石、树、像”,让墙壁说话、让花木劝学、让石头砺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功能。
20年弹指一挥间,**一中校园面积增加了1倍,累计投资10601万元,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治县成立之时,到处是建校以后建盖的低矮瓦房,光线阴暗,面积狭窄,零乱破旧。20年过去了,一幢幢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校园布局合理,草坪幽径,绿树掩映,草茂花繁,翠竹婆娑,鸟语花香。
三、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如果说一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它存在空间、学校的各种机构组织是它的骨架、教职员工是它的肌体,那么教师则是一所学校的网络神经。教师强壮则学校兴盛,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支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八十年代初期,**一中教师队伍中大学本科只有11人,多数是专科生,还有不少的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九十年代中期大批老教师退休,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省政府学校达标晋级评语说“有一支正在成长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漾濞一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教职工师德建设,制定了《**一中反对行业不正之风的规定》。
2、由工会组织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板书、钢笔、演讲比赛,以夯实基本功。
3、由教研组安排3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用“以老带新”方式,由老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进行具体辅导。
5、以报销学费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函授、自学等形式的“专升本”学历培训。
6、严格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履职晋级培训。
7、采用走出去的办法,选送优秀教师到师范大学、一流学校观摩学习,仅2004年就选派了32个教师,先后到北京、南京、武汉、上海、昆明等地进修学习。
8、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办法吸纳优秀大学生到校任教。通过这些措施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改善,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八十年代有闻名大理的名师**、**、**、**、**。近20年来,荣获国家奖励的教师1人;省级奖励的教师有12人,州级奖励的教师有8人,县级奖励的教师有21人。其中孔祥之在1983年评为国家级“优秀班主任”;**在1994年评为州级“巾帼建功”标兵,1997年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老师分别于1991年、1993年、1995年1998年、2002年、2004年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金松于1997年评为“省级德育先进工作者”;赵志雄于1996年评为大理州“山区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张燚龄于1999年评为“大理州优秀青年教师”。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有“国家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罗建学(现已调教育局工作);“省级中学数学骨干教师”陈岱(现已调大理州民族中学工作)。
教学研究是教学质量腾飞的翅膀,是激活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的途径。**一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构,努力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八十年代初期学校只有文科教研组和理科教研组,随着教学科目的日趋细化,这种多学科综合的教研显得粗放肤浅,于是八十年代中期学校分设了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教研组,以学科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兴未艾,经常开展作文竞赛、数学竞赛、外语竞赛,各种组织诸如美术兴趣小组,校园文学社、校园英语一角、篮排球队、田径队等百花齐放,把学生的各种健康的兴趣爱好纳入学校教师的有效指导当中,语文组还尝试了“作文教学”、“说明文教学”、“中考作文指导”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学科教研组年级跨度大,对年级教学问题针对性差,显得空泛,因此2003年学校建立了学科教研与年级组交织的教研网络,成立了教科室,提出了“教研兴校”,不同学科教师根据年级特点,互通信息,共同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年级目标任务进行教学研究。学校建立了教研激励机制,设立“论文奖”,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共发表论文79篇,其中国家级18篇,省级33篇,州级28篇;获奖论文71篇,其中国家级15篇,省级33篇,州级23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州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荣获了各种不同层次的表彰,数学获奖9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州级4人;语文获奖19人次,其中省级4人,州级15人;英语获奖5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物理获奖12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1人,州级6人;化学获奖12人次,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8人。培养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张金荣,云南残疾人运动会冠军李春梅。好范文版权所有
巍巍苍山绵延时空车轮轨迹,滔滔漾水映照蓝天广袤苍穹。漾濞一中全体师生以聪明智慧铸造着民族教育永恒的丰碑。现在学校占地面积为24.5亩,设有校长室、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室、团委、保卫股、工会等党政群团组织。有在职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有76人,教辅人员9人,工勤15人,包括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39人,现有教学班级28个,在校学生1420人,其中高中15个班,学生700人;初中13个班,学生720人,是“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20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650人,高中毕业生3250人,向高校输送大学生535人,这些大学生中不乏清华北大的学子精英,也出现了许多硕士、博士等研究生。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褒奖,荣获了多项各类奖励:1994年评为“大理州体育先进单位”;1995年12月评为“大理州卫生先进学校”;1996年评为“大理州普法先进单位”和“大理州德育先进学校”;1997年评为“大理州完中实验建设先进学校”;1998年评为“大理州中考体育先进学校”,学校还是“县级文明单位”、“云南省排球传统学校”和“甲级绿化学校”。
第五篇: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上半年,临沂小学独立以后的开局年,学校以《区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性,教学质量的科学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大工作力度,使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将我校自能高效课堂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过程管理,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1.从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入手
一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实行教干包组指导,教师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的三定制度。在形式上,先考后研,以说课和问题研讨为主。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集体研讨课时教学上,每位教师都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设计课时教学的,并提出自己初备时的困惑或者问题。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研讨教学问题或者困惑,争取达到共识。二是改革个人备课形式。在备课上,本着实用、减轻教师负担和为上课服务的原则,因人而异,青年教师采取详案、老教师书头备课、多头略备等多种备课形式。同时,改革备课的评价,关键看实用性和备上一致性,实现备课质量的全程监控。
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干深入课堂,加强了课堂教学研究,找准制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症结,建立跟踪辅导档案,实行跟踪辅导。对部分教学能力弱的教师,着重解决“规范”、“怎样上”和“别上错”的问题,并采取强制措施限期提高。对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积极吸收、移植先进的课改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向“名师”奋进,并带领年级组团队搞好课堂教学的改革。
3.提高作业教学的科学性
重视作业个性化改革,在征询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临沂小学个性化作业实施意见》,从分层布置、改革作业布置主体、设立无作业日、改革作业评价等方面开展作业教学改革。张磊老师尝试早读预习作业、张倩综实实践作业、董玉珍的数学作业评价改革进行了尝试。重点抓好学生写字习惯,学校专门设计了硬笔书法练字纸,固定时间作为写字训练课,写字作业列为常规检查的内容。同时,把学生的书写质量作为评价作业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抓好平时作业中的应用,力促习惯成自然。
4.完善发展性考评机制,构建科学激励机制
严格执行市、区有关考试规定,落实堂堂清单元清,积极做好单元形成性检测和学期终结性检测,重视了考后的反馈和补偿教学。建立了科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的
过程性、形成性,采用“成长记录档案”的形式,形成了学生、小组、教师、家长共同评价的合力,努力形成新颖、科学、便于操作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抓好教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抓好教师理论学习
科学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向书本中学。开学初布置了《教育言无邪》为必读书目,以新课标、教学策略的研读为学习重点,以教研平台推荐文章为必要学习内容,以教师自学为主要方式,以学以致用为主要学习目的,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二是从实践中学。把课堂作为学习的阵地,把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作为学习的环节,在教学指导中不断钻研,努力探索。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开拓教师视野,更新教师观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到泰安、青岛、等地学习十余人次;三是实行骨干教师和帮扶教师的目标责任制,根据学校的实际推荐选拔了四名学科带头人帮扶本学科的青年教师成长。
2.健全组织建设,打造教研科研团队
建立了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的管理体制,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极富战斗力的教研科研指导组织,为开展教改教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结构齐全的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相辅相成,工作并各有侧重,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教干包靠教研组制度,教干参与教研组的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了解教师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3.创新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提高
以问题教研主要教研方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规范教学,引领课堂,促进课改;建立“以校为本”的反思制度,开展问题研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坚持教学前、中、后发思,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每个主题有研讨反思。
三、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1、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推荐课堂改革困难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不少教师属于民师转正,而且面临退休,教师的整体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课堂教学水平不高,并且长期以村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角色还没有充分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意识不高。
2、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缓慢
作为一所刚升级的学校,我校教科研力量薄弱。市、区级名师、教学能手偏少,对年轻教师缺乏专业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较慢。
四、下一学年工作策略
虽然我校的基础比较差,无论在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是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低,与一些先进单位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这同样也预示着我校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下一学年,我校将立足学校实际,着眼长远未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在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1.立足校本,构建“个性风格”高效课堂
针对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推荐教学改革困难的问题,我校将借鉴临沂二十中学的“个性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我校提出“个性风格”课堂的构建思想,充分利用老教师经验丰富的长处,针对其长期定式难以改变的软肋,让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用先进的思想来论证自己的课堂,从中找出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正确的核心课堂理念(优点),并从一点出发,由点扩展到面,让教师在这一核心思想的引领下,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核心理念的具有自己独特个性风格的高效课堂。下学期将通过课堂教学命名等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通过磨课等活动打磨教师的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向高效转型。
2.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学年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向外地名师学艺。学习名师们的教学方法,领略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吸收名师的教学经验,并模仿名师上好教研课。
二是邀请专家来校把脉课堂教学。我校将继续邀请省、市、区各级名师来校传递教学理念,教改策略。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鼓励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导处将对活动作出周密部署,做到月月有重点,周周有安排,让教师在反复的交流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