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说课稿: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上一框用发展练习的观点看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通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两大关系,揭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用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矛盾概念的理解,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原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对哲学上矛盾的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理论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第二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目标】
能归纳并记熟联系观的主要哲理;能结合实例运用本课哲理。【学习重点难点】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①课前完成探究案,并熟记、理解本课重点知识。在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中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学案中所有内容。
②熟记复习资料P208知识网络框
【预学案】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哲理
3、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哲理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轨道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5分)
第三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押题专练).
专题3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垃圾是一大公害,但是据科学家测算,回收利用50万吨废纸,可避免砍伐300平方公里的森林。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复杂事物存在的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 C.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答案】C 【解析】一方面,垃圾是公害,但另一方面利用垃圾却可避免更多资源的浪费,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
2.下边漫画《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腾出时间生病》的哲学寓意是()
A.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B.整体的功能影响部分 C.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D.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答案】D 3.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中国企业来说,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打开眼界、互相学习、创新创造、共同提升、做大做强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方为上策。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体现了()①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包含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①③ D.③④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这首小诗蕴含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A 7.漫画《经验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解析】《经验的选择》告诉我们,经验选择的对,会使我们做事情底气十足,如果不对,会成为负担,会使我们不敢做事情,因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于不同的经验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④正确;①③未体现。本题选择C。
8.“是药三分毒”,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了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清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的上述理念告诉我们应该()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能讳疾忌医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③抓住事物主流,发挥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④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 B.③④ D.①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9.有关人士认为,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关人士的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①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说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0.“熔断机制”可简单理解为:当股票涨跌幅度达到某个“阈值”点位时,暂停或停止交易。我国设为5%和7%两档。在2016年首个交易日两次触发“熔断”之后,权衡利弊,决定暂停熔断机制。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看问题要把握主流 ③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② C.②③ 【答案】A 【解析】以前实行“熔断机制”,2016年根据具体情况暂停熔断机制,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B.①④ D.②④
体分析的思想方法,①正确;“权衡利弊,决定暂停熔断机制”,这体现了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主流,②正确;“权衡利弊”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问题,不是主次矛盾问题,③不选;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11.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下行的压力,但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有力消释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疑虑。这一论述说明()①中国经济形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对中国经济的认识要抓重点和主流 ③消释外界疑虑要在两点论基础上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④ C.②④ 【答案】B B.①② D.②③
12.2016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表示,2016年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过去一年多来,我国在价格改革上确有不少进展,一些长期被扭曲的价格关系开始逐步得到调整。但客观看,与市场决定价格形成的目标相比,不少领域、不少环节上的价格改革还亟待理顺。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④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C.②③ 【答案】C 【解析】全面、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故选②③;①④属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内容,故不选。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B.①④ D.②④
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也泛起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放弃汉字,中国就可能错过信息化机遇;放弃汉字,中华文化势必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面对冲击,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现在,在计算机使用、出版印刷等方面,汉字的输入速度、简洁程度等都显示出明显优势,以信息化为由否定汉字的鼓噪逐渐消退。
材料二 技术进步会不会使人的能力下降?早在几千年前,先哲老子就提醒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曾几何时,技术进步帮助汉字转危为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使“鸿雁传书”离我们远去;各种便捷的输入法使许多人患上了键盘依赖症,提笔忘字的情形不时发生;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使有的人忘记了许多字词本来的含义„„汉字的传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直接和猛烈,但其潜在的杀伤力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结合材料,说明在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问题上如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答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要全面地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既要看到技术进步促进了汉字与现代信息化发展相适应,对汉字传承具有推动作用,又要看到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书写习惯,给人们掌握和运用汉字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要认识到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推动作用是主流,产生的不利影响只是支流;既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技术进步的意义,也不能忽视问题,致使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具体分析造成人们阅读、书写习惯改变的原因,具体分析不同的网络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对不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岸山体、断层以及岩层的破碎、变质、旁侧牵引现象分布广泛,构成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除拥有独一无二的峡谷自然景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外,还拥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如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文面女,普米族的吾昔节、火塘文化„„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中下游河段天然落差达1 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 000亿度。过去10年来,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存在争议,怒江大峡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初,在云南省“两会”上,原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
第四篇: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时作业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 1.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这一现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双方各有特点 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各国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解决好主要矛盾,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3.2012年对中国来讲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2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 B.既见证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喜悦,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篇章 C.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形势趋好,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下列与“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B.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C.草木在人间,去来有时节
D.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5.(原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当下城市建设中因征用土地、拆迁房屋引发的矛盾频发,抗拒拆迁的“钉子户”频现。有人指出:“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就把自己当成了锤子,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这说明()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都是人为臆造的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③观念的转变决定了矛盾性质的转化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原创)2012年中国第一例地沟油大案审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给人民的生命造成巨大损失,造成事故屡屡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安全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抓生产而
忽略了安全。生产者的错误在于()A.只看到了安全与生产的对立,忽视了二者的统一 B.只看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忽视了二者的对立
C.只看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忽视了矛盾的解决 D.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统一于事物之中
8.下列谚语或俗语与所对应的哲理表述不相符的是()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就多方面问题签署了协议,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虽然存在众多的分歧,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人们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0.(2012·山东潍坊模拟)下边的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央视在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面对记者“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同样的问题,虽然大家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但大都感觉幸福。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2.201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并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这主要体现了()A.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69 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
材料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广东省在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中,着力于整个产业运作框架的构建,在具体内容建设上,不但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一体,还尤其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在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努力克服认识浅表、粗放经营、盲目照搬、低效重复、零散分割、闲置浪费、难成品牌等问题,促进了资源效应的有效释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广东省发展文化产业措施的合理性。
14.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许多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知识链接: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个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所谓的“日货”,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认识论原理,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
(2)对于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有人认为,“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该观点。
一、选择题
1.D 解析:C项不是哲学道理,故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矛盾双方的特点,故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自己的发展特色,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所以选D项。
2.D 解析:“时代的变迁”,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选D项。A项不合题意;B项本身错误,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主次矛盾的问题,所以C项不当选。
3.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我们总结过:当我们分析形势的时候,比如说总体上怎么样,主流是什么,支流是什么,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另外判断事物的性质、评价一个人等都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本题C项是在分析事物的形势,故答案选C项。
4.D 解析:“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形容世事无常,荣华难久,蕴含矛盾双方转化的道理。A项蕴含联系的观点。B、C两项说明事物都有自身变化的规律。
5.B 解析:从题干中的“重中之重”,可知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6.D 解析:①说法错误,矛盾是客观的,人为臆造的矛盾不是哲学上矛盾的定义。②符合题意,因为本题是讲如何创造条件,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③说法错误,观念决定矛盾性质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项。
7.A 解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生产者只看到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工作,也就是忽略了两者的统一性。
8.A 解析: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A项前后不对应,符合题意。
9.B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不选;“分歧”与“共同利益”是对立统一的,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0.D 解析:生活中人常引领狗行走,而漫画中狗引领人行走。从漫画的文字表述可分析出,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注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D项。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与漫画主旨不符。
11.C 解析: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但有着共同点“大都幸福着”,说明了C项。A、B两项没有体现。D项颠倒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C 解析:推行房产税改革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系,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殊性。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城镇人口过半对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给交通、环境、公共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解决会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因此,广东省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着力于整个运作框架的构建。
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势,不仅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
一体,又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针对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让资源效应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发展了广东文化产业。
14.答案:(1)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20世纪上半叶,“抵制日货”容易发生且易于达到目的,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我们要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
(若运用实践的历史性或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答题,也可)(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示威游行,如果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行为,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因此,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第五篇:[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www.xiexiebang.com [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四、【方法点津】:
(1)可联系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体现所学原理。
(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事例,运用本课原理分析说明。
五、【课文导语】: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提示:(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1、矛盾。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课堂探究:漫画:你敢吗?(略)◇探究提示: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山崖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因此结论是“不敢”。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课堂练习: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该题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一是要求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二是正确理解题目所列成语的含义。其解题思路应该是对题目所列的成语进行逐一分析。在明确其本身含义的基础上抽象出哲学寓意,看是否完整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由分析上题成语的哲学寓意不难看出,①②④都体现了矛盾的观点,③⑤没有体现矛盾的观点。故该题应选D项。
◇课堂探究:(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提示:(1)中的相互依存和。
(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www.xiexiebang.com 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
◇课堂练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说由“进步”转化为“落后”的条件就是“骄傲”;由“落后”转化为“进步”的条件就是“虚心”。总之,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又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了矛盾概念之后,你对这段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这段话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有困难与容易之分吗?只要认真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反之,不去做,则本来容易的事情也成为困难的了。同样,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不同吗?只要认真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肯学习,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
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为之”与“不为”,就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课堂练习: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矛盾双方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转化,B、C、D项都是错误的表述。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_居安思危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每一成语的意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题中只有D项中“安”与“危”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属于矛盾同一性。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引言式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引言的中心意思。本题的引言带有较强的哲理性,比较难理解,从题目的字面意思看,前后经过了一个转变,那就是从“嘲笑别人”到“嘲笑自己”的转变,而这又深层次地表明了一个人从自认为的“优点”向“缺点”的转变,其中的条件是“嘲笑别人”。因此,此题选B。A项讲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项讲的是矛盾的不平衡性,D项证明矛盾的特殊性,均不符合题意。
◇课堂探究:(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www.xiexiebang.com ◇探究提示:(1)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事例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2)生物界中类似的事例很多,只要我们留意便可搜集很多,如: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 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 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此事例说明了鹿群和狼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教材中“专家点评’说明了哲学上的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的关系。
◇课堂探究:(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1)史伯和孔子的话语主要说明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才有事物的发展。
(2)可联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l生关系来分析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如何正是以下要学习的内容。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文科班补充: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具体地说,www.xiexiebang.com 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68)《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这说明()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答案:B 解析:题干引文旨在说明美与丑、善与恶作为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即对立统一的关系,故B项是符合题意的选项。A项是否认矛盾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C、D项表述的道理亦非题意所包含,因为题干引文中根本没有涉及美与丑、善与恶作为矛盾的双方谁主要、谁次要或各有什么不同特点的问题,故与题意不符。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课堂探究:(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探究提示:(1)举例如下: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是机械运动的矛盾;在物理运动中,有吸引和排斥、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等矛盾;在化学运动中,有化合与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等矛盾;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矛盾。
社会运动中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剥削阶级内部乃至被剥削阶级的不同阶层之间,都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也都存在着矛盾。例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建设,就存在着速度和效益,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种种矛盾。在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矛盾。
(2)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学生各举身边事例说明存在的矛盾。(略)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对机械运动的矛盾“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较难理解。物体在同一瞬间“在这个地方”反映了物体运动中相对静止的一面;“又不在这个地方”则反映了物体 的绝对运动的一面。这是物质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这对普遍的矛盾在机械运动中的特殊表现,体现了物体机械运动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社会运动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速度和效益、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种种矛盾。人的思维领域充满了矛盾。在音乐、艺术、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着矛盾,如格调高雅与低级庸俗的矛盾。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艺术,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造就高尚的人格;而那些格调低下的作品,则会使人消极、悲观、颓废甚至堕落。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www.xiexiebang.com 就是说,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具体地说:矛盾贯穿于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别问题,不存在矛盾的有无问题。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课堂练习: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含义的理解,A、B、C项说法都是片面的,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wc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毛泽东上述论断的含义是()①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③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④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毛泽东的论断主要体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观点。①④都是矛盾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没有揭示矛盾普遍性的内涵,把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简单地等同于两点论是不对的。③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正确对待矛盾。关于正确对待矛盾,教材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的。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文科班补充:但在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曾提出“人们能不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作如下分析: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而这一事物中也包含着矛盾,那是不是意味着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呢?不是。例如,人们为了解决水旱灾害与农田水利灌溉需要水的矛盾而修筑拦河坝,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库水对河坝的压力同河坝对库水的支持力就是一对矛盾。压力同支持力之间的矛盾在自然界中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修建水库只是改变了矛盾的具体形式,并没有制造出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新矛盾。社会矛盾同样也不是由人们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既不是无产阶级也不是资产阶级制造出来的,而是社会自身运动的结果。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不是人们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本来“没有”矛盾,有人挖空心思“制造”出了矛盾。对此我们应当这样来分析:本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处于非常缓和的状态;后来出现了某些条件,矛盾激化了,于是似乎制造出了矛盾,至于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生拉硬扯,为所欲为地“制造”出来的根本就不存在的“矛盾”,已经不是辩证法所讲的矛盾了。总之,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教材中毛泽东的名言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整个世界是一个
www.xiexiebang.com 充满矛盾的世界。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教材在分析了矛盾客观性的基础上,要求我们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进一步深入地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两分法是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的起点。其他分析方法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重点和主流等,都是两分法的继续和深化。
◇课堂探究:(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说明了矛盾特殊性原理,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三个方面(略)。
(2)“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等。
◇课堂练习: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理解,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故A项是正确的,B、C、D项不符合题意。
2.矛盾特殊性原理。
教材中毛泽东的名言主要说明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必要性,由此引出我们所要学的相关内容。
我们学习了矛盾普遍性原理,它为我们正确分析事物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仅仅承认矛盾普遍性是不够的。因为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矛盾是千差万别的。本部分介绍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课堂练习: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理解,如果直接以文字陈述来解释矛盾的特殊性并以此来设置相应的选项,那么,这道题就能力考核的要求来说,并不是考查理解能力,而是考查再认或再现能力。而各选项以中国成语典故的形式出现,使得学生所熟悉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内容表述发生了转换,这就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这就是说,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特殊矛盾,才构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特殊本质。因而,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社会,它们的矛盾都各不相同,正是由于这些领域各自的特殊矛盾,才构成了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社会三者的区别。正是由于矛盾的特殊性才把社会的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每个人区别开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由于各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才使我们学习的各门功课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科学。
www.xiexiebang.com ◇课堂练习: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其原因正是因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故选D。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就是说,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总要经历若干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之间,都存在着差别。各自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在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而构成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课堂练习:“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人物描写要抓住外貌特征、个性语言和行动特点。”你能用学过的哲学道理加以解释吗? 答案:这些关于写作要领和方法的语言,主要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www.xiexiebang.com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其表现是()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再现能力,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故选A。
◇课堂探究: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探究提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谈到“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和“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具体内容可参考以下讲述)。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本部分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学生对“普遍性寓于(寓,居住、寄托之意,这里应理解为‘存在于’或‘含于,)特殊性之中”往往感到最难理解,产生的问题较多。有的同学甚至反其意而理解为“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这主要是因为对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的含义不够明确,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误解为“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如认为“张三”这一特殊性,只是一个人,而“人”这一普遍性,既包括了张
三、李
四、王五,也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从而得出“普遍性包括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结论。二是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误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把金属当成“整体”,而把金、银、铜、铁、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理解“普遍性寓于特殊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系。深入理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如对张,都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在高矮、胖瘦、长相上,在思想觉悟、待人接物、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上,在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和特长上,他们每个人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他们各自的特点、特性,即个性、特殊性。那么,张
三、李四等这些具体的人有没有普遍具有的共同性质、共同本质呢?这当然要到张
三、李四等这些具体的人中去找,而不能离开一个个具体的人。张
三、李四等虽然各有特点,千差万别,但通过观察和思考总是可以找出他们的共同性,如他们都有一个脑袋两只手,都要进行新陈代谢,都具有“自觉能动性”等等。这些共性是存在于个性之中的,是我们从个性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而不能 离开张
三、李四等个性单独存在。因此,正确的结论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特殊性(个性)包含普遍性。再如物质(普遍性)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质形态(特殊性)之中;联系(普遍性)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具体现实联系(特殊性)之中;运动(普遍性)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具体运动(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就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结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www.xiexiebang.com 漫画:漫画中的先生以“香蕉、苹果”与“水果”概念的区别为由拒绝吃“苹果、香蕉”,因为医生让吃“水果”。从而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此漫画引
导学生加深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
◇课堂练习: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种联结表现在();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④二者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该题是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识记能力。该题应选C项。②观点错误,④不是从两;者相互联结的角度说明两者的关系,而是从两者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的角度而言的,不符合题干要求。2.“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既有矛盾的特殊;性也有马的共性(普遍性),这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白马非马”论者割裂了二者的统一。3.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答案:D 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A、B、c项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正确理解,D项是错误的表述,因为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区分是相对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因此答案选D。
◇课堂探究:(1)想一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围是普遍性的矛盾,在什么范围是特殊性的矛盾,为什么?(2)你能否找出实际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 ◇探究提示:(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说,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2)①实际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实例很多,可让学生列举,如动物概念,动物相对生物来说是矛盾的特殊性,动物相对鸡、狗、牛、羊等
来说则是矛盾的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表现为两种情况:首先,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
www.xiexiebang.com 东西,反之也一样。如相对于张
三、李四来说,人是普遍性,而人相对于动物界来说,人又成为特殊性。其次,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也一样。如阶级斗争,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对于阶级社会来说,则是矛盾的普遍性。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课堂练习: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这表明()A、矛盾是客观的,是固定不变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化观点的理解,因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C是正确选项,A项表述有误,B、D项不符合题意。
(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
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性)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特殊性)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③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地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特殊性)。
◇课堂练习: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理解,材料的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相互联结,C项是正确选项,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D项表述有误。
www.xiexiebang.com
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课堂探究:(1)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探究提示:(1)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这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 关键。其哲学依据是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2)让学生举例(也可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说明),这两个探究题目的是;
出本节所学内容。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本知识点首先应弄明白主、次矛盾的含义,其次理解掌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1)主、次矛盾的含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课本中毛泽东的名言说明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课堂练习:所谓主要矛盾,是指()A、急需解决的矛盾
B、新出现的矛盾
C、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答案:D 解析:该题只是考查学生对主要矛盾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该题应选D 项。A、B、C三项都没有正确地表述主要矛盾的含义。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就是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如:在学校有许多矛盾,但这些矛盾的中心是教学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各学校都必须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抓好;但各种次要矛盾也要处理好,否则,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再如,在一个班级中,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主要矛盾,这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前途,也是评价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志。但班级中的纪律、卫生、班风等,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学习有重要影响,因而,也必须抓好。
②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www.xiexiebang.com 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例如,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看,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则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原来的主要矛盾变成次。
◇课堂练习: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说明()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平衡、不稳定的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可捉摸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次矛盾的转化问题,A、C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B项表述错误,故选D。
◇课堂探究:(1)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探究提示:(1)这首诗说明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引导,导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该知识点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二是矛盾主、次方面 的辩证关系。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重点)
※文科班补充: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但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
首先,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其次,两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再次,两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最后,两者的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叉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课堂练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A.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B.主要矛盾规定的
C.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规定的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概念,属于学生的识记内容,答案较易选出。
www.xiexiebang.com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这就是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表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中,而且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是怎样的关系呢?(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排斥。
主要表现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这一问题也是本框题的难点。为此,把握这一问题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a.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在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居于支配地位。
b.正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力量对比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规定该事物的性质中,能起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在矛盾中的力量对比上处于劣势,其地位和作用都居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在规定事物性质中不起主要作用。c.复杂事物或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也是不平衡的,其力量、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直接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时,事物的性质不是由其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而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例如,每一种社会形态中有许多矛盾,而决定该社会性质的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再如,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因特网的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等。
②二者相互依赖。
事物的性质固然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但不能由此而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的影响和作用。
因为构成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说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就是指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对立双方力量的对比关系。倘若离开了相互依存的条件,所谓对立双方力量的平衡或不平衡,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规定事物的性质不是不起作用,只是不起主要作用罢了。例如,人的生命运动,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矛盾所引起的。其中吸收养料,促进细胞生长的因素居于主要地位,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但是,即使在这时,排除废料和一部分旧细胞死亡的因素也绝不是不起作用的。倘若人体内没有排除废料和一部分旧细胞死亡的因素存在,则生命中新陈代谢的矛盾运动就停止了,生命运动也就停止了。所以当我们认识事物的性质,或在促进事物转化的时候,既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主要作用,也决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
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课堂练习:
l、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www.xiexiebang.com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答案:C 解析: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居于支配地位,力量上超过其他经济成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所以,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注意理解题干中的“只有„„才能„„”不难做出选择。
2.邓小平同志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最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比重始终占优势。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B.矛盾双方中,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实际”既是全面的,又是发展的 D越是尊重规律,收到的成绩就越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对事物性质的制约程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此题让学生认清我国对外开放有利有弊,而且是利大于弊,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此题的题干中讲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方面,其中社会主义方面占优势,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此题只能选择B项。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该知识点是上面所学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坚持两点论:
①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首先,从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如果只抓主要矛盾,甚至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其次,从社会实践角度看,我们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观点,这是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
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又要善于围绕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尽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把握事物的性质,就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因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对主流的发展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而对次要方面也不可掉以轻心,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www.xiexiebang.com 例如,我们分析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问题和困难的一面。分析我国的形势,我们就可以看到,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这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这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_一分为二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的理解。材料中某同学看问题,没有坚持全面观点和一分为二观点,而是片面的一点论,故答案选C。
2.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答案:A 解析:此题材料体现了两点论、一分为二观点,因此题目要求“启示我们”,A项是正确答案,B项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C项是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2)坚持重点论。
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这是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抓住关键、抓住重点。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等等。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可能把事情办好。
教材中毛泽东同志这段名言的意思是,研究复杂事物,首先要找出主要矛盾。如果找不到主要矛盾,问题将无法解决。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是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要把握事物的性质,就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要准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才不至于混淆事物的性质,或者不分主次。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正确分析形势、认识事物、评价个人。活中,要注意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课堂练习:
1.做工作要抓重点,抓重点就是要抓住()A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 B事物的本质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特殊性
www.xiexiebang.com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再现能力,抓重点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故选C,A、B、D项不符合题意。2.“全面展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这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它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答案:A 解析:“全面展开,突出重点”说明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矛盾,这是主次矛盾的问题,而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问题,A项应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舍弃。
3.关于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扶贫开发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认识()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 C.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看到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就把握了主流,即矛盾的主要方面,故选C。A、B、D项不符合题意。
(2)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应放在西部地区,放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别贫困地区。这告诉我们做工作应()A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B.弄清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C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应放在西部地区,这体现了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故选A。B、C、D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据此回答(1)~(2)题。
(1)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统一的,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B对立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二者紧密相联 C.对立的,讲两点就不能讲重点,讲重点就是侧重在某一个方面 D两点论与重点论没有任何联系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再现能力,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能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做法有()A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B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C.在生产方面,既抓速度和数量,又抓效益和质量
D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民主,不讲法制
答案:A 解析:该题承接上题考查学生对该观点的理解和运用,A为正确选项,B、C项体现了两
www.xiexiebang.com 点论观点,D项是一点论。
小结:(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
①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联系。二者是紧密相联的。
①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②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③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课堂练习: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健康发展。请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 答案:(1)①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和有益的文化知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对外开放也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文化垃圾的传播以可乘之机,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排斥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也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就对西方文化全盘照搬。
(2)上述材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看问题。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健康发展。
解析:按照题目要求,此题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辩证地分析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www.xiexiebang.com(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思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2)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
教材中毛泽东同志的名言特别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东西,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各种事物的质的区别。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果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企图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败的。
◇思维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你能说出几个蕴涵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吗? 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人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课堂练习:下列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 ④东施效颦 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材料中成语或俗语本身的含义,同时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回答。在列举的成语或俗语中,只有①⑤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点。②③④⑥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课堂探究: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孔子对不同人所问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满足于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结果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在对待矛盾问题上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反的成语和俗语有:“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纸上谈兵„‘画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粗枝大叶”“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
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坚决反对不重视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的错误做法。◇课堂练习: 1.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方法指的是()A.矛盾分析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辩证法
答案:B
www.xiexiebang.com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地位,主要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识记和再现能力,答案不难理解,应选B,A、c、D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2.下列说法中,蕴涵着“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趋利避害、扬长补短与量力而行、积极而为 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与抽薪止沸、人乡随俗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包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道理的选项,其中A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D项都没有包含“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一哲学道理。C项符合题意,故选C。
3.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医术高超,对病状相似的病人,能诊断出病因各异,所以;“治之宜殊”。病人按药方服药,果然药到病除。这件事启示我们()①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只要抓住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就能解决问题④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由此思考给我们的启示,即由哲学原理到方法论意义。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特殊性原理及运用。③表述不符合题意,“只要„„就„„’说法不科学。①②④属于给我们的启示,符合题意,故选C。
本课小结:
本课共分两框四目,每一框每一目都是从具体的事例人手提出问题,起到统领本框的目的。本课主要讲矛盾分析法,而矛盾分析法先从矛盾含义讲起,接着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些内容始终离不开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本课板书设计:
力展矛 的盾唯 源是物泉事辩 证和物 法动发的 实 质与
观用核 点对心看立
问统 题一 的
矛盾的同一矛盾的含义
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矛盾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原理
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主次矛盾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
矛盾主次方面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根本方法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