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资料应用总结
信息化资料应用总结
本学期学校信息化应用项目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信息化应用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树立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而初步架构了西回小学“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注重过程、科学评价
新学期,继续传承、贯彻落实市推进办、区项目组关于信息化应用项目推进的总体目标,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及时总结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信息化应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方案。
二、利用平台、整合资源、服务中心、有效应用
(一)信息化应用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学科教师利用《校园播客平台》进行了本学科、跨学科的网
1、利用《校园播客平台》上评课改变教师间评课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2、利用《学校综合信息平台》成绩管理系统精细化分析系统对学习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学习诊断等。
3、本学期,教师的《金山教育博客》开博率达到100%老师们深切地体会到:金山教育博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共享的舞台。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李如海在5月19日的上海市“400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验收工作启动会上,对我校教师开博率达到100%大家赞赏并高度评价。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中心教师智慧的创造性应用,学校信息中心协助教导处、政教处认真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5、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教师课件制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信息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
在项目一年半的推进过程中,信息化应用已基本成为本校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在常态化、规范化的应用实践中,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步提升。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水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舞台。学科教研组利用网络,构建伙伴互助式的学习型组织,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效能。
(三)信息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管理的品质
1、为学校宣传服务—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区域最前列
2、为学校后勤保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学校信息中心协助总务完成学生居民保险信息收集和核对工作,并将有关信息上传上海市医保网。信息中心还配合校安工程,完成校安工程的教学楼、实验楼进行弱电(教师办公室、教室和部分专用教室的网络、电话、广播、红外线报警安装部位的设计工作)需求设计工程。至今年年底,信息中心还将校安工程各阶段施工情况全程录像编辑、照片存储,协助总务处做好相关的电子文档收集整理工作。
3、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畅通保驾护航
学校信息中心密切关注学校网络运行情况,认真做好寒假期间校内服务器(校内网站服务器、学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器、市信息化4套软件服务器、学生机房代理服务器)的系统补丁和杀毒软件的升级工作。日常认真做好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普查、配合联想公司做好教师的计算机主板更换工作,保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保证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拓展视野、立足本校、面向全区、辐射市郊
(一)信息化应用有效地为区域内外教育服务
学校信息中心依托自身的技术特长,为金山区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利用QQ、QQ群、MSN、电话或上门热心解答有关学籍管理的问题、通过QQ远程协助指导学籍管理员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任务,为金山区中小学学籍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做了不少工作,受到教育局有关部门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扬。
为了做好信息化应用工作,避免技术人员多走弯路,学校建立了市郊信息化应用QQ群,学校信息中心还自制了相应的PPT上传在该QQ群的共享空间,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该QQ群既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提高业务水平的研修平台,深受市郊网络管理员的欢迎。
(二)信息化应用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指导
学校信息化应用项目推进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市区两级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亲临指导。
(三)信息化应用工作阶段性成果在市区两级层面进行工作交流
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生在信息化应用活动中,基于网络拓展了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基于网络学生信息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识在不断加强,信息化应用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方式。家长也成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在方便快捷的家校互动平台沟通中,自身信息素养同样得以提升。我校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把信息技术进一步有效地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让广大师生、家长看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西回小学
第二篇:信息化总结资料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
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公信为民、敬业创新”的理念,在省建设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住房公积金管理实际,遵循做深、做细、做实的原则,以规划、建设、管理、应用为重点,以充分发挥“管理、运营、服务、保障”功能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
“中心”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信息化实施方案》。“中心”主任XXXX为组长,各副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定期协调汇报制度,每周一定期召开协调会,分析任务进展情况,部署阶段性工作,遇到紧急情况,随时沟通解决。责成专人负责协调财政等部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已经落实专项建设资金近200万元。
二、以用促建、建用并重
坚持“以用促建、建用并重”原则,做规划、抓落实、重应用、抓管理,不断强化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工作和保障资金安全相结合,和实施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相结合,和全面掌握建制信息、提高建制率相结合。
一是以监管系统和业务系统建设为重点,带动信息化工
于2005年10月1日开通“XX住房公积金信息网”,被市政府列入政府网站群重点网站建设。网站设立“政策法规、工作动态、行业信息、服务指南、公积金计算、在线咨询、公积金论坛”等栏目,并设立了独立的邮箱系统、开通了“住房公积金专用QQ群”。开通以来,访问量不断加大、仅在线咨询栏目就已回答群众咨询1400多个,“中心”安排专人维护更新网站。“XX住房公积金信息网”已经成为展示工作的窗口、宣传服务的载体、交流提高的平台、政策法规的数据库。
四是以软件建设应用为重点,提高系统应用水平。“中心”信息化建设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软件应用,投入资金12万元,更新了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和受托银行同步记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资金安全。目前,正在组织研究规划“机关内部办公系统”,力争从数字的分析汇总、文件的上传下达、政策的发布等各个方面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三、坚持创新理念,提升信息化水平
创新是突破,也是超前规范,是信息化的必然需求。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工作中必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积极地予以研究、探讨和解决。为此,我们确立了“立足自己、借助外力、创新发展”的信息化工作创新指导思想。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
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
贺兰县五星小学
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确立给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都说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我们国家又提出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要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一、确立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助推学校发展的动力,以网络研修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要想老师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参与网络学习必不可少,要想老师积极参与,领导必须走在前面,一要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二要校领导带头跨越专业成为信息化内行。
二、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工作保障护航组织与制度建设是学校完成信息化立校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先后制订了《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拟定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卫生安全防火制度》、《安全用电制度》等,明确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制度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使用变为主动应用,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发展状态。
三、强化信息技术装备教学应用的常态化,让信息技术装备服务于教学实践人是主导,设备是死的,如何运用技术激活创新运用,深度融合和发挥潜能、提高效率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学校网络全天开放、教师随时可以进入,以前是等微机室没课时,现在有了专用专用计算机就方便快捷;我们始终让教师明白,信息技术只是教学手段之一,用好起辅助作用,能提高课堂效率,用不好就会影响课堂,产生负面效果;技术设备不是万能的,把屏幕当黑板,把课堂变成影院,运用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视频图像反到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课堂效果。
1、优质资源,班班畅通2014年上级配备“班班通”设备6套,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对全体一线教师进行使用初步培训,很多教师大胆尝试使用新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防阳光照射和影响课堂效果还安装了遮光窗帘。各位班主任能精心管理,各位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真正让新设备服务于课堂教学。目前我校一线教师(年龄大的55岁,)都能利用各资源平台的优质资源用电子白板授课,利用率达80%以上。
2、宽带网络,时时畅通2011年,由教育局出资为学校安上了10兆光纤,我们实现了宽带资源校校通,农村学校教师第一次享受到信息高速公路的快捷,别提有多高兴。下载、文件传输、网上学习、在线研讨再也不受束缚,极大的节省了教师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网络学习,人人参与2014年,利用宁夏教育资源该服务平台,我带领教师注册了研修网的学习账号和学习空间,让我们的教师较早的接触熟悉了网络学习空间这一研修学习方式,教师们注册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和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一线教师全员注册,并开展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在线课堂应用、网络教研等,下一步将开展特色学习空间建设、构建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空间建设,现在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这方面的申请和尝试。另外,我们学生也注册了云平台,部分开设了自己的空间。还有就是我们的家长注册,学校对家长使用云平台还进行了培训学习,但是由于农村电脑少(根据我们调查大约30%左右农村家庭有),互动和利用率不尚。
4、硬件投入,保障需求2015年6月,教育局为学校更新了计算机教室,学生用机30台,教师用机一台。学校调整了各办公室设备,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准备授课内容。在硬件环境上保障了学生上课需求和教师办公需求。
第四篇:信息化应用阶段性总结
崧泽学校信息化总结
一、领导重视
我校创建于2003年8月,是青浦区现代化农村学校。为促进校园数字化,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对课题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及其应用》实施方案,确定了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及具体的工作进度。学校开办不久即开始筹备策划课题研究,将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在硬件设备没到位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整体推进课题”总方案,鼓励课题组成员把该课题做好、做扎实,做出特色,凡与该课题有关的活动都大开绿灯,校长对课题有关的事,总是亲力亲为,从子课题的确定、申报到开题等具体活动的安排均全程参与,上级部门下发的所有“整体推进”课题通知及活动安排,都有两种校长的批示,受领导的熏陶和影响,校内学术气氛浓厚,课题组成员倍受鼓舞,工作热情高涨,纷纷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实现了“全面参与、全面应用、全面提高”,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活动,课题活动开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绩。
二、逐步实现校园数字化
1、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日臻完善
学校在打造精品学校的同时,将建设数字化的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来抓,从经费投入、建设规模、软硬件与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各个方面做出长远规划并逐项完善落到实处,校园网的网络系统,校内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均按时到位。学校拥有4间标准电脑房和2间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校内所有教室均装备了电教平台,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日臻完善。
2、软件与资源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1)学校网站建设 网站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它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网站建设,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对学校网站的理念、风格、结构、栏目和维护管理等方面问题精心策划;2004年9月,网站正式建成开通,为使学校网站得到及时维护更新,使之能充分体现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特点,展示学校师生的风采,学校制定《学校网站维护管理制度》,对网站实行栏目专人负责制,对网站内容定期更新提出具体要求,由于监督管理到位,分工明确,一年来,学校网站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其窗口与桥梁作用。
(2)学校资源建设
现在,学校大型综合资源库系统、资源库系统、网络学习的平台、各种专题网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网上办公、在线管理、播客系统也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尽显威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使学校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学校正逐步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全新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以扩展的数字化校园。
3、健全的数字化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数字化校园环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为充分发挥各种电教设备的效益,促进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学校针对校园网的使用、网站的维护与内容更新、电脑室的使用、教学平台的使用、电教室的使用、教师电脑的使用等方面,制订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设施的正规有序运行。
三、以校园数字化建设带动学校校本教研
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实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为载体,本着“专家引导,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原则,以校园数字化建设带动学校校本教研,将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的三大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中的收获和反思 学校建立了学科教学网,各教研组能够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网的优势,组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系列的网上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为扎实、有效。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舞台。
为了促使我校学生了解网络、接触网络,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除了正常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外,我们还通过教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探究课上带学生走进网络世界进行课题研究、中午和寒假期间对学生开放电脑房的方式,提供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学生从中不仅体会到了网络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掌握了查找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认识网络的真正作用作出了正确的引导。
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工作的开展比较仓促,例如,资源平台的建设还有待于充实,网上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对青年教师以外部分的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全面铺开。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推进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的渗透、提升,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推进将会越来越突出,对提升我校的教学整体水平必将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信息化应用阶段性总结
崧泽学校信息化总结
一、领导重视
我校创建于2003年8月,是青浦区现代化农村学校。为促进校园数字化,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对课题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及其应用》实施方案,确定了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及具体的工作进度。学校开办不久即开始筹备策划课题研究,将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在硬件设备没到位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整体推进课题”总方案,鼓励课题组成员把该课题做好、做扎实,做出特色,凡与该课题有关的活动都大开绿灯,校长对课题有关的事,总是亲力亲为,从子课题的确定、申报到开题等具体活动的安排均全程参与,上级部门下发的所有“整体推进”课题通知及活动安排,都有两种校长的批示,受领导的熏陶和影响,校内学术气氛浓厚,课题组成员倍受鼓舞,工作热情高涨,纷纷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实现了“全面参与、全面应用、全面提高”,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活动,课题活动开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绩。
二、逐步实现校园数字化
1、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日臻完善
学校在打造精品学校的同时,将建设数字化的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来抓,从经费投入、建设规模、软硬件与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各个方面做出长远规划并逐项完善落到实处,校园网的网络系统,校内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均按时到位。学校拥有4间标准电脑房和2间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校内所有教室均装备了电教平台,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日臻完善。
2、软件与资源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
(1)学校网站建设
网站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它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网站建设,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对学校网站的理念、风格、结构、栏目和维护管理等方面问题精心策划;2004年9月,网站正式建成开通,为使学校网站得到及时维护更新,使之能充分体现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特点,展示学校师生的风采,学校制定《学校网站维护管理制度》,对网站实行栏目专人负责制,对网站内容定期更新提出具体要求,由于监督管理到位,分工明确,一年来,学校网站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其窗口与桥梁作用。
(2)学校资源建设
现在,学校大型综合资源库系统、资源库系统、网络学习的平台、各种专题网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网上办公、在线管理、播客系统也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尽显威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使学校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学校正逐步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全新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以扩展的数字化校园。
3、健全的数字化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数字化校园环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为充分发挥各种电教设备的效益,促进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学校针对校园网的使用、网
站的维护与内容更新、电脑室的使用、教学平台的使用、电教室的使用、教师电脑的使用等方面,制订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设施的正规有序运行。
三、以校园数字化建设带动学校校本教研
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实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为载体,本着“专家引导,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原则,以校园数字化建设带动学校校本教研,将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的三大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中的收获和反思
学校建立了学科教学网,各教研组能够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网的优势,组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系列的网上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为扎实、有效。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舞台。
为了促使我校学生了解网络、接触网络,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除了正常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外,我们还通过教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探究课上带学生走进网络世界进行课题研究、中午和寒假期间对学生开放电脑房的方式,提供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学生从中不仅体会到了网络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掌握了查找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认识网络的真正作用作出了正确的引导。
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工作的开展比较仓促,例如,资源平台的建设还有待于充实,网上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对青年教师以外部分的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全面铺开。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推进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的渗透、提升,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推进将会越来越突出,对提升我校的教学整体水平必将有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