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中职德育教育
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中职德育教育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曹力
摘要: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向普高与中职分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种社会需要的正当分流看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因而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与堕落,笔者从人才观、人性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人才观、人性化教育、校园文化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向普高与中职分流,大多数成绩尚差,行为放任的学生分流到了职业中学,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种社会需要的正当分流看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因而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于是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与堕落,不少学生存在一种自卑感,缺乏自尊、自信,好逸趋怠的扭曲心态。表现为学习懈怠,学习兴趣不高,思想行为放任,不良习气较多。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创新改善德育工作。在这方面,我有以下思考:
一、要建立广义的人才观
广义的人才观,不能只看知识学历,应该把知识、智慧、技艺、能力等诸多因素都看成是人才。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每一种才能都是社会的需要,都有社会价值,对个体的求全就没有社会的整体人才。职业学校学生,虽在知识成绩上相对处于劣势,但不等于不具智慧的能力,许多学生往往具有课业以外的才华或特异能力,具有潜在的能力价值,同样是一块块有雕塑价值的好材料。因此,要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各种才能的价值和人的潜力,树立“有教无类,众皆人才”的观念,彻底摈弃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全身心地发现、挖掘、启动、提升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恢复学生的自尊、自强、积极进取的热情,这无疑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拓展人才观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我来完成,但学校是中心。
二、实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是个很大的课题,我无能深究,但是,我觉得“爱”却是它的一个核心元素,因为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无论对个人和集体有着强烈的驱动力和凝聚力。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弃,因此,需要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同时,受爱是青少年本能的需求,而这类学生比常人更需要得到爱,得到平等、尊重和鼓励,所以,中职的德育教育更要把“爱生”作为教育操作的先导,实行情感渗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心身,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实现人性化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要紧的一条是师生之间,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一点,往往因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所误而被忽视,被教育者被视为“驯化”对象,教育者居高临下,常常伤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增加了消极和叛逆情绪。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劳教式”的教育方法,在师生交流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教师要以理服人,情通理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求得思想情感生的共振、共识,着重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尊重其个性发展,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品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他们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结结合,和谐发展。
三、丰富校园文化
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因为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这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性,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契机;其次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愉悦满足,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职业中学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认真办好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创建各种各类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开设选修课,文化走廊,建立展示学生各种成果、作品、荣誉的窗口,适时举办各种主题庆典会、报告会、读书会、交流会、运动会及文艺节,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武、竞赛和富有情趣的观赏、旅游、生活、游艺等等。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拉练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我认为,学校因为社会负面影响,而实行封闭管理是不合时宜的,抵制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社会践行。
四、坚持严谨制度与恒续培养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可塑性大,良好的品质行为容易反复,不易养成,因此,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秩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行动,每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怕老调重弹,但是,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
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的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的互动铸塑,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性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同时,良好品质行为的形成,还有赖于社会、家庭的配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净化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中职德育教育
第二篇:浅谈中职德育教育
浅谈中职生德育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纪人才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的前提下,面对中职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中职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文章认为,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中职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问题
一、中职教育现状及分析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企业及工厂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辩证唯物主义表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的它的负面影响:拇指时代、网络泛滥等等。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心理不够成熟。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致使中职类学校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上网成瘾、打架、缺乏学习自觉性、谈恋爱、随口骂人、不尊重老师及同学、随地扔垃圾等等。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严重,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对学校的看法;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年龄不够打工,而并不是因为想真正的来学知识,这种观点不仅学生有,部分家长也有。
(二)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及生活目标,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冲动、固执、攻击、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而且为了弥补心理空虚,他们逃课,流连网吧,谈恋爱,甚至用偷盗、抢劫等行为寻求“刺激”。
(三)心理不够成熟,道德观狭隘,思想偏激
由于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认为的讲义气,爱面子,但是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四)招生不易,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致使学生自由散漫
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本着招生的目的,大部分学校夸大未来的就业前景,以至于引起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责任感。
(五)大多数学校只重视专业课,德育课程跟不上,形式化严重
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部分学校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学生年龄虽大致相同,但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
二、针对中职生德育方面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充分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师赢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是中职院校课改的重中之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亲身体验来告诫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三)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真正“忙起来”
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感恩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教师赢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会并掌握批评与鼓励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为德育工作服务。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师生道德交流机制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学生也不必盲从教师(但是不是说学生就可以不尊重教师,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要比学生丰富的多,在这一点上学生和老师是不对等的。)。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渐进的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出一条真正的中职德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第三篇:关于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体会
中职德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又一次质的转变,无论是给学生,还是给教师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中陈旧的成分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教师作为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必然会成为这些碰撞和冲突的第一个体验者。所以当教师满怀憧憬地迎接新课程时,也感受到要适应新课程需要面对更大的成长压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尚未建立,又要放弃自己所熟悉的某些教育教学方式,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无异于一场痛苦的抉择。于是,在与新课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过程中,“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首要困惑。
我们都感受到了现行教育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教育本身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事业,那么改革就是每一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改革就意味着改变和尝试,必然会遇到困难,必然会带来阵痛。作为改革中的一员,我们教师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不是选择改或者不改,而是如何向好的方向改进,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这种变化,以达到教育变革和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而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拒绝成长。每一位教师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在自己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你应该以何种心态应对新课程。这当然是你个人的选择,但现在改革已经箭在弦上,每个教师都不可回避地需要扪心自问:面对新课程,我究竟准备好了没有?
《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新教材的推出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中职德育中,让我们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感觉是如此和煦、温暖。它的出台,正是对多年来那种死水一潭旧课堂教学的打破,是对旧模式的扬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主体,让课堂中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教材中既有具体化、生活化的“镜头”情景分析,又有比较抽象的正文、辅文,还有“互动空间、链接”等等,栏目交叉、正辅结合、图文并茂、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使德育不假、不空、可信、可为。可是,相对于教师的把握、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能力要求相应地提高。它需要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怀着对德育教学的无比热爱,对学生的高度负责,不断实践、反思、创新。但愿我们所有的德育课老师能静静地品味新德育带来的甘苦,生活带来的甘苦,修身养性,保持宁静安乐的精神世界,不负德育,不负生命。这也权当是我个人对“新课标”的另一种感悟吧!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精选)
浅谈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不同于高中,它是以就业为目标来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技能,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在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正所谓“家有千金万金,不如一技在身”。虽然班主任不一定就是相关的专业任课教师,但是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和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直接影响到班级生活的质量和学生成人成材的关键。因此,做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个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中重点抓住并完成的核心任务。这么多年班主任做下来,我对德育教育的工作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德服人,用美德填满学生的心灵。
与理论知识相比而言,美德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来塑造他们的人格与品格,让学生明白“做人”是“做事”的前提条件,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以德服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此外,在班级工作中还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同时,还要建立好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90后技工学生,这种充满情感和温情的教育更加容易赢得学生的接纳。
二、加强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因素就是要了解学生,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与学生进行谈心,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就能够发现,班级中学生会存在“自由群体”的情况,这些群体大多是根据学习成绩、家庭习惯、兴趣爱好、社会关系、性格脾气等因素形成,如果班主任可以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将“自由群体”的桥梁作用发挥出来,就能够达到优化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谈心”,“谈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谈心”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QQ聊天、微博、微信、短信、电话交谈等形式,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如心理障碍、早恋等问题就可以采取间接谈心的方式进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
多使用一些肯定与鼓励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融洽的教学氛围,也能够为学生指明日后的前进道路。
三、人性关爱,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对于刚刚离开家庭的技工学校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面对集体卫生、生活自理、个人内务整理、与同学和教师相处等多方面的考验,他们需要班主任更多的关爱。在他们刚刚入学后,班主任要宽容大度,允许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稳定学生的情绪,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尽快的融入集体生活中。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固有的文化,不轻易改变学生的文化,在给学生关爱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都能够与不同思想的人进行相处,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解决学生集体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四、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除了软性管理以外,职业院校德育管理工作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制定好相关的请假制度、早退制度、住宿规章制度、校园文明制度,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只有将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才能够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五、班主任应该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德育工作目标。
“问题生”是开学初期就要引起关注的,并贯穿整个德育工作的始终。“问题生”处理得好,能让他们发生转变,这就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挽救了一个学生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相反,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建设。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各种苗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之消灭在萌芽阶段。否则,等其发展成气候将难以收拾残局。开学第一学期,一般是学生的适应过程,对学校的适应,对班级的适应,对同学的适应,也是对专业课程的适应。所以第一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既是帮学生度过适应期,也是大力整顿班级,进行班级建设的重要阶段。第二学期以后的几个学期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应重点抓班级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个别生”要进行教育,想方设法让其对专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最后的学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相对轻松一些,因为学生几乎已经“定型”。这时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毕业前的引导,调整好学生的就业心态,引导其如何为人处事等等。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我意识强、习惯较差等特征,为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将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事实上,每一名中职学生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被重新定位,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再次努力并得到肯定的机会。因而,每一名班主任承担是很多的方面,如社会的责任、家长的希望以及学生的美好未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更加的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第五篇:贫困地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贫困地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甘肃省舟曲县职业中学
尹点巴
从事职业教育20多年来,每天面对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双差生”,才真正体会到面向弱势群体教育的辛酸。有的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走出校门,创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有的考上了高等学府去深造,有的确自动退学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其中甘苦几人能知?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中职教育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就业班学生日益减少。可以说,要想就个好业,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最起码得上个高职。尤其是对于山大沟深的舟曲学生来说,有幸升入高职院校拿个大专学历,将来就有可能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端个有稳定收入的饭碗。为此,自2011年以来,我校大胆尝试开办职高升学班,学生人数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170多人。究其原因,是我省加大了单独招生和“三校生”招生考试的名额,降低了升学的“门槛”,毕业班升学率连续三年为100%。欣喜之余,我对贫困地区中职教育的现状深感担忧,觉得在德育教育方面尤其需重点加强。
一、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家正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尽其所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校就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会学生掌握精湛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在教会学生做一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社会人”的前提下,使之成为一名具有良 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并且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以下是本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现状有一下看法:
1.中职生的道德品行差。在思想层面主要表现为不诚信、缺乏责任感、自私自利,纪律观念淡薄,我行我素,思想懒散,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厌学旷课、夜不归宿,顶撞老师,不讲礼貌出口成“脏”、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甚至被派出所扣留,上街飙车引以为荣,破坏公物习以为常。
2.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上有所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一味宽容,对违纪严重学生的问题学生,学校强调以正面说服教育为主,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长此以往,导致违纪的歪风不断蔓延。
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1.德育教育需要人人参与
有专家指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所以,教书先育人。目前,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要让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职生的教育管理绝非仅仅是部分班主任、学工干部的事。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应树立“全员育人观”,汇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体教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 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校要实行领导包班制,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负总责,科任教师作为班级生活导师,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及宿管员要密切配合,随时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
2.要开拓德育教育新途径
《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礼仪常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堂讲授,课下谈心教育以及家访是学校常用的传统教育途径。面对网络信息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德育教育途径扩大至学生的虚拟生活中,如,我们可以利用班级QQ群、电子邮件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也可以利用博客或空间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育。
3.引导学生释放正能量
中职学生虽说文化成绩不尽人意,但他们多才多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而且他们的课业负担较小,精力又比较旺盛,需要在课外得到有效的释放,为此,我们要提供平台和机会给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甚至惹是生非。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学习园地等,办好学生会、兴趣小组等,开辟师生成 就展台,适时举办各种主题班会、运动会及文体活动,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才艺、文体方面的比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能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从而达到引导他们释放了正能量,减少负面效应。
4.用“心”搞好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面对消极且有诸多恶习的学生,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多是管而不教,如单纯重视纪律,坚决压制个性;一味重视安全,忽略人性发展;绝对坚持高压,过度轻视情感。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会管好学生,而且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树立“有教无类,众皆人才”的观念,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他们,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形成情感的认同。其次,教师应平易近人,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能够“俯下身”来与学生交往,真诚与学生交朋友。适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尽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难题。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满满地成长。中职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中职教师要能“一分 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当然,关爱学生并非无原则的纵容、迁就学生。没有严格的纪律是行不通的,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循序渐进和正确引导,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犯错是难免的,我们可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用做好人好事和良好的表现来冲抵过错,做到功过相抵,重新考核评定德育表现成绩,激励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语
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是中职学校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德育教育者应坚持与时俱进,以德育人,用热情、责任心、爱心去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