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申请
小学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我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同时以本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进行定位,秉着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新制度,开创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切实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求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志们必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敏感度,能及时地发现和准确地判断、分析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具备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将其及时解决。求真务实——要求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志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度重视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动态和实际问题,坚持把健康工作做宽、做细、做深、做久、做实,切实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工作
我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奋进、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学校管理专题会和教职工例会,通过专题会议和例会总结前阶段管理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工作都要遵循“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的工作理念。学校制定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明确,机制建全,目前学校各项工作运行有序,实现了校园内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同时,我校领导科学地分析目前大学生健康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加强我校学生的健康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健康工作,都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走向人生的正道。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并适时开展了一些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辨荣辱,明是非,善修养。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知识和思想的重要场合,很多思想的火花往往是在课堂上碰撞出来的。因此,如何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既耳提面命又情真意切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惑释疑,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知识面广,思维敏捷,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过去的学生复杂得多。在这种新情况下,我校领导深切感到要想使健康教育在课堂上取得成效,必须放下架子,先当学生,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了解他们的现实健康状况,了解他们困惑的来源;然后结合自己几的人生经历,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试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说点新鲜话。
学校每年制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专题文明创建工作会议,确保精神文明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教职工行为规范》、《教师50条禁语》、《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制度》等规章制度,按各自岗位分别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职责。领导实行全天候值班,随时检查教职员工到岗、工作状态、学生学习等全天情况,有检查,有反馈。注重校本培训,并把师德建设纳入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还积极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政治学习,还利用板报、广播、橱窗、校报进行“三文明”师德教育,在学生、社会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受到社会的广大好评。
三、强化学生健康教育服务,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校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我校通过必修、选修课程,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校内媒体,如广播、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各种方式,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我校特别重视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与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需要提供心理援助的学生进行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送之以爱,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校健康教育还经常通过集体讲座或者健康主题班会来进行,例如在新生刚进校时进行“适应性与心理”的讲座,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我放弃的现象进行“自信心培养”讲座,起到了引导、疏通的作用,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效果很好。学生工作方面,我校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康部门,以更好地引导、规范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实施组织领导措施。我校健康部门还与其他部门以联谊晚会等形式加强了思想交流,共同探讨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健康。
同时,我校还做好大学生健康测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健康教育进社区,落实工作有成效
在学生的健康教育方面,我校力求深入、细致,坚持正面的、鼓励的、褒扬的、主旋律的教育,辅以多形式、多渠道的渗透教育。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纯洁的师生情谊。广大教师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课堂上谆谆教诲、娓娓动听、和蔼可亲,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课堂外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真诚相处,以爱心换人心。加强荣辱观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校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规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我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优化班级德育氛围,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形成了文明向上的学生队伍。我校重点开展了大型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隐型环境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和板报,进行时政、卫生健康、艺术教育和安全教育。
拓宽德育,推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向更深的层面发展,途径有:
1、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
一是坚持正确的德育理念,坚持学生参与德育全过程,充分发挥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让德育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开放性和预见性。二是明确德育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上进,热情活泼,有理想、有潜力、有个性、善合作的现代人、文明人。三是抓住重点,以德育人,落实德育为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读书活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留教育的“死角”,使德育工作真正走上重视实践体验、重视教育过程、身心和谐发展的科学轨道。
2、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一是健全班级工作考核制度、优秀班级评比制度、学生规范督促检查评比制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类评优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保证我校德育教育目标化管理得以顺利实现。二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规范德育管理,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和班主任考核方案,完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加强任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行教师工作承诺制,严格约束和规范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四是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交流会,交流各班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推行班团干部竞聘上岗轮流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加强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列入班级管理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辅导,预防和消除学生中的不良心理。五是强化“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3、完善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强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家乡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树立新世纪接班人的意识和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五.培养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所特有的有形物质环境和无形文化氛围的结晶。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资源;既可以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又可凝聚成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以影响多代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目标,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增强大学生相互关怀与支持的意识,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在学工组的正确指导下,我校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社团建设一直走在学校的前列。飞扬辩论协会、创业先锋社、笔耕文学社、律动舞团、爱心社等一系列的优秀社团,不但在学校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修炼了志趣,提高了学生的文体特长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尽情施展了自己的才能,提高了学生文学修养、口才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而班级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体育运动俱乐部的进行和成立,有力地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建设,用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校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探寻和思考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一是致力于构建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确立以“快乐、和谐、文明、健康”为理想形象,对教室办公室内部的陈设布置、师生员工的服饰仪表等等,进行整体策划,充分利用橱窗、报栏、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针,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与约束功能,从而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师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二是致力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倡导追求卓越的争先精神、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在学生中树立“学园、乐园、家园、花园”的形象;在教工中树立“公平、理解、信任、拥护”的形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览、体育竞赛、联谊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艺术教育,在加强艺术教育设施、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特长的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艺术教育质量,达到以美辅德,以美育智,以美健体的真正目的。通过校园艺术节、五四文艺汇演等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六、规范管日常行为,形成良好校风。一是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每年大一新生入校报到后,对全体新生进入学教育,由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向学生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各专业的设置和特点,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入学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我校制定的《学生手册》的学习。
二是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课余文体竞赛活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征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书法比赛等等。
三是充分发挥学校橱窗、文化墙、广播站和文娱、德育活动的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文明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向学生提供有关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方面的图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在网站开辟了安全文明板块,及时上传有关的安全文明制度、预案等;在校园论坛开辟了安全文明板块,及时转发有关安全文明的案例、文章以及有关的安全文明知识,引导学生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总之,在创建文明校园中,我校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已取得跨越性发展。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勇于奋进的精神,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健康教育氛围,为把我校真正创办成具有突出特色的示范性“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而不懈努力。
涌泉完小
第二篇: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青岛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和教育理念,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经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省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学校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和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奖方面,在省内高校中领先,获全省唯一一个‚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数量和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学习竞赛、科技大赛获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前茅;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是三所拥有‚山东省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学校硕士及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二级学科硕士点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是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山东省五所德育示范高校之一。毕业生连续多年实现文明离校,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本科教育基础扎实、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今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视察青岛大学,充分肯定了青岛大学的办学成就,这不仅是对青岛大学的肯定,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高校的肯定;刘延东同志在青岛大学的重要讲话,不仅对我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国高校都具有指导意义。1
目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掀起了积极贯彻落实刘延东同志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努力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改革创新,以特色求发展
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在山东省高校大规模扩招、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即将完成之际,学校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及时地提出了内涵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向以内涵建设为重心转变、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提高内在竞争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学校领导班子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较早地提出了培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同专业交叉听课、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生创新性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今年9月1日,《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刘延东同志在视察烟大时认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观念很好‛。青岛大学是在改革开放中建设起来的大学,从一开始就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化的教育思想,早在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就与韩国木浦大学等定期开展学生互换、学术交流与交往等,并在与日本、韩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法交流继去年在法国昂热市创办了孔子学院之后,今年6月法国政府又在青岛大学设立了法语中心,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卢瓦尔大区主席奥克谢特等一行56人亲临烟大出席揭牌仪式。面向未来,学校进一步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升华了办学理念。目前,学校正在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群策群力,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特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持续不断地培育特色、凝练特色、强化特色、突出特色。经过不断凝练和升华,明确了在办学特色上坚持‚双重依托、三方互动、借力发展‛(双重依托,即依托强校——北大、清华和强市——青岛;三方互动,即强校、强市加青岛大学互动);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重视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突出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通专并重‛;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环境育人、以美育人、发展个性‛,并逐步固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渗透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
管理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较早地进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学校宏观调控、学院相对独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逐步落实配套措施。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学院实行学科归属制、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的框架,实施定岗定编定责。同时,将两级管理考核与运行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兼容一体,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建立后勤服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以落实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部门和学院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内涵建设,以质量促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省内最早实行了学习警示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及考试方式改革。全面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逐步采取‚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现有国家、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教学团队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9个,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39项。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学习竞赛、科技大赛获奖数量均居省属高校前茅。两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7项、山东省一、二等奖6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一、二等奖共89项。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87%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施235学科建设工程,着力构建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积极抓好学位点建设。坚持‚择优扶重‛原则,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04年以来,学校新增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点。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排名第19位,药学第14位,历史学第26位;在2006年的评估中,我校物理学排名第44位,化学第39位,化学工程与技术第33位,数学第53位;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民族学排名第6位,外国语言文学第28位,土木工程第40位。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实施2233科研发展工程,坚持政策引导,强力推进,主持国家各类科研基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均大幅提高,近年来共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位居全
省省属高校前列;科研经费持续攀升,共获得科研经费1.3亿元。有3个‚泰山学者‛,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软科学研究基地、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和省级大学科技园各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4项。三大检索及三大转摘论文达1500余篇。获教育部‚‘九五’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团队‛和‚‘十五’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称号。《青岛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谋发展
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对事关学校建设发展和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注意倾听教师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坚持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教授治校,2009年,获‚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在财力十分困难情况下,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保证了学校财务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职工待遇的落实。启动三高校生活小区和家属区旧房改造工程,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实施‚1512‛人才工程,经过强化建设,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学缘、学科(专业)等结构进一步优化;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在重点学科、重点人才引进方面形成特色,成效突出。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158人,96%的专任教师为非本校毕业生。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占专任教师的43%,硕士及以上学位人
员占专任教师的75%,其中博士占专任教师的近30%。2005年至今,学校共引进高学历人才410人,人才引进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引进博士学位人员占当年教师引进总量的85%以上。另外,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教学名师4人。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立社区党工委,作为党委的派出机构,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区,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教育报》进行了报道。持续实施以文明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的审美教育。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召开了‚海峡两岸大学美育研讨会‛。开设‚北大清华两校名师讲堂‛,浓厚学术氛围,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抓好校园文化设施及环境建设,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千米文化艺术长廊‛。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建设,被评为‚山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促进学生权益的维护。以优秀成绩通过省高校德育评估,被评为省‚德育工作优秀单位‛。
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注重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把经济资助与人格培育有机结合,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涌现了不少‚自强不息优秀学生‛和‚感动烟大优秀学子‛,如‚家贫志坚‛的王流川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背着
母亲上大学‛的孝子孙成法被推举为第12届‚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此外,学校高度关注贫困生及贫困生就业工作,坚持‚一对一、一帮一‛解决贫困生就业,《中国教育报》曾做过专题报道。
四、积极回报社会,以服务助发展
服务地方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坚持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率先在驻地高校中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而且学校各项事业也取得显著成效。06-08年学校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青岛发展突出贡献单位‛。截至2008年,学校已与烟威地区所属各县市区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青岛海岸带研究所进行了对接,并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学校还走出青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2007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2008年,学校与东营市垦利县开展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扩大了社会影响。今年8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山东)基地‛正式落户烟大,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高校设立的第二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国教育报》也曾以‚青岛大学服务社会求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覆盖了青岛市大部分产业领域,支持了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海洋学院瞄准蓝色经济的战略需求,主动出击,成效显著。据粗略估算,该院培养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占全青岛市从事水产养殖人才总数的近60%,在山东水产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中也占有很大比例,成为蓝色经济的生力军。海洋学院与中
科院青岛海岸带研究所共建的‚海洋环境化学‛实验室,以我校为第一单位,申请并获得了国家‚863‛项目。学校以该院为依托获得了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专业资质,成为山东省首家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综合性高等院校。
校企共建成果丰硕。今年年初,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本科)专业推荐目录(第一批)》,所列83个企校共建工科本科专业中,我校获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等8个专业,均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全省24所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主动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介绍、推广到企业中去,推动行业科技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学校与山东绿叶集团合作创办药学院,共建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每年对外技术转让额达千万元。学院教师和绿叶集团的科研人员相互兼职。药学院开创了制药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功模式。青岛大学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也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她指出,‚青岛大学产学研用结合得很好,希望以后做得更好‛。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个案研究的搜集整理工作和个案跟踪研究工作
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家庭环境。
通过邀请校外辅导员举行讲座,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篇:2011深圳市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1深圳市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福田区健康教育所 罗湖区健康教育所 盐田区健康教育所 南山区健康教育所 宝安区健康教育所 龙岗区健康教育所 光明新区健康教育所
二、健康教育工作达标单位 坪山新区健康教育所
三、健康教育单项工作先进单位
1、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先进单位:
罗湖区花场社区工作站、书院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福田区益田社区工作站、益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盐田区梧桐社区工作站、田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2、企业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先进单位
深圳海量存储设备有限公司、赐昱鞋业(深圳)有限公司、松泽化妆品(深圳)有限公司
3、医院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先进单位: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龙
岗区中心医院、福田区人民医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南山区人民医院、盐田区盐港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坪山新区人民医院、布吉人民医院
4、学校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先进单位:
宝安区健康教育所、罗湖区健康教育所、清华实验学校、公明下村小学、沙头角中学、文锦中学、清林小学、坪山中学、前海学校中学部、南华小学
5、控烟工作先进单位: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白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深圳市芭堤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桥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深圳市南方联合大酒店、碧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龙岗区奥林宾馆、龙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龙岗区布吉预防保健所、坪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华侨城洲际大酒店、桃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下梅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深圳市东方银座美爵酒店、深航国际酒店、恒丰海悦酒店、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宝安区福永预防保健所
6、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先进单位: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1深圳市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130人)
庄润森、韩铁光、高文辉、杨国安、纪穑园、肖 洁、徐晓强、朱敏贞、陈丽芳、吴志华、曹 黎、陈宏周、孟 云、栾东辉、李小珍、帅菲菲、杨曙东、黄淑芬、尹运东、廖建湘、侯庆中、李少丽、乔庄嫚思、徐余 强、袁石新山、程亚兰、唐铭坚、王闻立芳、曾秋霞、黄荣尧、方李玲玲、高洪云、黄包小梅、樊省芳、许伟红、郑举鹏、周冯 琪、蒋丽娟、宁陈金喜、廖郑 虹、曹叶发贵、刘宋健华、许黎映静、姬中毅、陈善强、袁燕妮、罗月容、彭丽莉、陈思俊、李 红、陈允洪、谭惠玲、杨克志、陈德学、杨飞鹏、冒荣荣、陈董来、邬为方、周
丽、卢 亮、刘玉琦、黄河清、邱秀珊、辜 鸣、凯、孙 琳、申国祥、杨 恒、王 京、张 烨、芹、马 佳、张校辉、刘 岭、董书贤、李建华、萍、邵春晓、江 帆、朱品磊、平、黄仲强、陈延忠、唐荣英、刘玉霞、王何宜霈、曾琳琳、张培红、孙书玲、群、李 勇、文 敏、唐 燕、刘雁凌、黄品嘉、蕴、谭泳梓、杨 洁、晖、陈国荣、高 翊、蔡洵倚、江杰荣、欣、杨 科、王学良、张新东、吴东星、骆阳春、洪、陈智聪、刘昌伟、王建华、刘学柱、吴凡伟、翔、赵香生、杨 健、张绍强、郭妙玲、曾小燕、露、丁 鸿、范海松、杨 倬、徐炜华、陆 坚、花、罗念慈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陈柳萍、
第五篇: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中共****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造性的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党章“五个一”教育活动,积极带领广大党员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成效显著,曾多次被局党委
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完善教育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多年来,院党支部十分重视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出:因地制宜抓党建,齐心协力促发展,从三个方面加强党建工作:
㈠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有关社论、文章。同时组织好全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采取支部书记上党课、播放录像、讨论交流、参观等形式,提高了学习的实效。领导干部在学习中带着情感自觉研读,联系工作交流体会,以身作则躬行实践,带动全体党员形成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局面,干群思想达到高度统一。
㈡坚持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即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注意学习的层次性,渐进性、多样性与实效性。注意把理论学习与提高认识,改进作风,指导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院党支部将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作为党员的“学习奉献日”。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意识、群众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明确了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了团结,提高了战斗力。
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树立“凭党性、看实绩、重公认”的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自身素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让患者满意为目的,加强内、外部监督力度,将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当中,使党员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道路。
二、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教育内容。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目前已建立了拥有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观看教育录象,讲党课、学理论的教育阵地,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现代化程度,通过新颖的教育方式使党员教育成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同时,院党支部还将图书室作为党员教育的又一阵地,并逐年增加图书藏量,丰富图书内容,目前图书、杂志等藏量已达2万余册,为党员学理论、长知识提供了良好载体。加大党员教育经费的投入,坚持每年利用“七一”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活动,一方面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为住院病人献爱心,送温暖;一方面组织党员到革命老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潜移默化地形式,使广大党员在寓教于乐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三、开展主题教育,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共****支部从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角度出发,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开展“结穷亲,受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积极投入到营造和谐社会的大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我院党支部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为重点,狠抓基础工作,突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践,大胆创新,为做好党员的教育工作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