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学报工作总结及要点
2012年度学报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设想
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审稿专家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学报编辑部的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任劳任怨,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度学报的出版任务:2012年共出版学报6期、刊发论文152篇,总印数6000册、总印张3.3万、总码洋6万元。下面从几个方面总结学报2012年的工作。
一、坚持理论与业务学习,保证了学报正确的学术传播导向
高校学报在国家整个出版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编辑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学报的学术性、科学性、综合性、知识性、信息性等特点更是要求学报的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较高的理论水平、较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较丰富宽广的知识面,因此学报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与时俱进,以满足出版工作的需要。
一年来,学报编辑部的全体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理论和业务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编辑业务能力;单位领导积极认真地组织员工按照学校、国家行业管理部门的部署和具体要求完成了一些政治和业务活动中的“规定动作”,同时又能结合本单位实情开展一些灵活机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学习活动。
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将其内化、物化为学报出版实际工作中来,明确和坚定了我学报的比较优势和前进方向——走石油化工特色办刊之路,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对于办好学报人人信心百倍,工作奋勇争先,誓为科技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业务知识学习方面,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学习、研究编辑理论、编辑规范及相关专业知识,并就编校加工出现中的问题经常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每一个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准,力求做到编辑业务要精,各专业知识要通,为提升编辑部的整体实力夯实了基础。
二、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出版法规,保证学报按时出版
学报出版是一项很严肃的业务工作,政策性、时效性很强,学报人责任重大,一旦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按照省教育厅规定,与全国其他高校学报相比,我们的人手严重不足:兄弟高校一般是季刊3~5人,双月刊是6~8人(省厅规定专职编辑不得低于5人),而我学报总共只有3人。针对这种不利的局面,一方面科学调整和充分调动有限人力资源的力量,尽量“一职多能”;另一方面无论假期还是下班后的时间,大家都是以稿件为令,一旦稿件在手,分分秒秒“抢活”,每个人都是任劳任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保证学报按时出版。
在2012年学报出版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直在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保证了一如既往地坚持办刊宗旨,按照业务分工范围的要求,严格遵守《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国家及行业关于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方面的规定办刊,方向明确,特色比较鲜明,没有出现任何剽窃、观点及泄密等政治问题;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继续严格执行《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国家、行业关于出版方面法规、标准和规范,编校质量稳步提高;刊物印刷清晰,装订整齐、牢固,无夹、缺、损、连、倒、白页等疵病,封面和版权页要求的项目标示齐全;此外,学报为连续出版物,每年有两期的出版正逢学校假期,我们采取了“放假不放人”的措施,大家都是没有任何怨言地在假期中延续着学报的出版工作。本年度学报出版准期率为100%。
三、科学化管理出版工作,全面提升学报办刊质量
学报办得成功与否关键看质量,其中学术质量为重中之重。为提升学报办刊质量,我们积极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报质量有较大提高。
1.严格执行既定的一整套本部门的工作规程和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学报出版工作;严肃出版纪律,使出版活动有章可循:确保了学报出版流程更加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2.加大了征稿力度,稿件数量大幅提高。组织大家采用多种征稿方式,以丰富我们的稿源:一是在几个网站上进行网上征稿,定期更新稿约,并及时给作者信息反馈,增强服务意识;二是有针对性地直接对校内外作者进行征稿,特别 2
是石油和石化类高校的教师和科技人员;三是与校内教师和刊社同行“交友”联系,寻求合作和帮助;四是通过qq、微博等网上交际工具征稿,以拓宽来稿渠道。由于措施得力和部内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目前稿源较为丰富,2012收到稿件约1100篇,新增和刊发来自石油类兄弟院校的稿件十几篇,载文152篇,用稿率仅为15%左右,这为学报学术质量得提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3.强化了审稿过程,确保用稿学术质量。期刊用稿的“三审”和编辑加工的“三校一读” 既是国家所规定,也是同行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晶,大家约定俗成,更是我编辑部规章制度的核心,也可以说其是任何一个期刊的立刊之本。我们在执行审稿制度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了决不走过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稿件审稿这一环节,学报执行的是“四审”盲审制:一是责编初审,主要确定其是否具有可加工性;二是按照通行的同行评议规则,送专家外审(复审),以确定其学术价值;三是编委平行复审环节,加大审稿力度;四是送主编终审定夺。稿件在各个环节运行,必要时进行反复修改和再审,既做到了科学审稿,也有效地加强了作者、审稿专家与编辑之间的沟通:对保证所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由于我们强化了公平、公正和盲审稿件制度,且稿件现在又比较富足,所以,在2012年出版的期刊在学术质量上没有发生任何政治事故,基本杜绝了平庸稿件、人情稿件的发表,学术质量稳步提升。
4.编辑加工认真负责,编校质量显著提高。稿件的“三校一读”是关乎出版物编辑加工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编辑部内部所能掌控的核心工作所在。我编辑部始终坚定不移地严格执行着这一责任编辑制度,克服了人手严重不足等重重困难,责编初稿加工做到了一丝不苟,且没有发生连校这一“包葫芦头”式的编辑加工现象;每期都坚持做到认真审读,确保把好印前最后一关。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编辑编校水平大大提高,学报在编校质量上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左右,基本达到了国家出版要求;与作者配合协调默契,没有因处理加工稿件和作者产生任何摩擦和矛盾,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作者、读者的认同和好评。
5.增加了载文数量。根据学报稿源目前较为丰富的实际情况,为了增加刊载的信息量,以适应学校、学报日益发展的需要,在没有增加任何人力和财力的 3
情况下,2012年扩充页码0.5印张(8页),刊文数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50篇,学报发文数量、质量齐头并进,为学报全面稳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优化办刊模式,逐步扩大学报影响力
学报影响力小一直是困扰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而各地方高校也一直苦苦寻求合理合适的办刊模式,以期扩大学报影响力,我学报也在这方面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1.刊物交流。截至目前,我学报已和300多家的期刊社建立了联系,并有 定期的纸质的刊物交流,其中不乏核心刊物;与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期刊、海天华教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北京五州盛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邮政局、台湾华艺文化有限公司六家科技信息数据类公司发展为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2.在财力比较紧张情况下,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精打细算,今年有选择性地参加了广东省期刊协会和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举办的期刊发展研讨会、学术年会等,同时已有几家兄弟编辑部来我校交流,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学到了兄弟刊社办刊的好经验和好办法。
3.增设固定栏目,搞特色办刊。要扩大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力,必须要走特色办刊之路。会同大家,首先从设计特色栏目入手,如稳定加强化工特色栏目,旨在为循序渐进地办出我们期刊的特色作强有力的铺垫。目前有一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已刊发多篇石油类兄弟院校的文章,但石油化工类文章还是较少,需继续努力,摸索和探讨。
4.学报出版工作不断进步,学报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学报影响力亦不断扩大。我学报在中国期刊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综合引证年度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均大幅提高,产生了质的飞跃,其中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发文数等均呈几何级数增加,影响因子2011年达到了0.23,大约是2001年的10倍,而总被引频次更是比之前高出了30倍之多。
五、坚定不移反腐倡廉
学报现员工均为党员。作为党员,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对于《中国共产 党章程》和《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相关党纪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理解透彻,行动上贯彻执行坚决。
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每个人都能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反腐倡廉,可以说,学 报员工没有任何腐败现象发生;在多年的出版工作中,没有超标准使用经费、违反财经制度使用和虚报瞒报经费等情况发生,且对学校下拨的经费做到了节俭合理使用,用好每一分钱,没有讲排场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按规定和适时召开和参加民主生活会,认真准备,深刻剖析,做到防腐倡廉,警钟长鸣。由于学报人行得端,走得正,学报空前团结和谐,为学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2012年度学报的工作总结,回首即将过去的2012,展望将要来临的2013年,我们在2013年的思路与工作要点如下。
学报编辑部在2012年度学报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期刊质量特别是学术质量是办刊人所面对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我学报在学术质量上与相当一部分期刊差距还很大,编辑整体实力还比较弱,特色办刊和办栏目举步维艰,方方面面困难很多,学报人必须坚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努力拼搏,想方设法谋求发展,继续稳步提高学报的质量特别是学术质量,继续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力争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针对当前学报稿源相对丰富,但学术分量重的优质稿件较少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经费给予保证的前提之下,适度增加定向约稿的力度,争取适时刊发一些学术质量较高、有省部级以上课题支撑的论文。
2.高度重视学术腐败,论文抄袭剽窃等问题,继续强化和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关于用稿“三审”制度,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和盲审,决不走过场,从源头上杜绝论文抄袭剽窃等政治问题的发生,同时坚决抵制人情稿件和平庸稿件。
3.继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编辑人员学习政治理论、编辑业务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编辑水平,并且在人手基本满足需要的前提之下,力争使学报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达到国家标准。
4.加强办特色专栏的力度,如科技前沿、石油化工、粤西文化等,重在坚持 5
走石油化工办特色期刊之路。抓住2012年学报在石油类院校定向征稿和投稿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做好做实石油化工类稿件的征集工作,期望刊发校外石油化工类优质稿件数量有较大的突破,以扩大学校影响力和促进学报又好又快发展。
5.保质保量准期出版学报6期,保证不发生任何政治问题。若条件成熟和得到校领导支持、批准的情况下,拟在2013年末对学报全面改版,并且将学报总页码由现在的96页增加到112页,力争年刊发论文超过175篇。
6.积极配合学校科研工作,努力做好服务。几年来,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无论是科研项目的数量、科研经费的额度,还是科研立项的级别、科研工作的水准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如果需要,对于我校的科研成果,特别是重点学科、重大选题的科研成果可采用集中报道、专题报道、专栏报道等多样形式在学报重磅推出,旨在能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学 报 编 辑 部 2012-12-03
第二篇:《北京大学学报》1955-2009年总目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5-2008年总目录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5年第1期 1 发刊词 马寅初 4-5 2 列宁主义战无不胜的力量 萨坡什尼克夫,汤侠声 6-17 3 批判胡适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是反理性的盲目行动的主观唯心论哲学 金岳霖,汪子嵩,张世英,黄枬森 18-35 4 批判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底 实用主义观点和方法 冯友兰,朱伯崑 36-56 5 辟胡适的所谓“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 王瑶 58-71 6 苏联科学家对于阿拉伯语言文学的伟大贡献 马坚 95 7 胡适的独立评论的剖析--批判从“九一八”到“七七”期间胡适的反动政治主张 张俊彦,黄美复,余崇健,赵淡元 96-113 8 试论殷代的“奚”“妾”“■”的社会身分 王承祒 114-121 9 中国和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齐思和 122-141 10 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 侯仁之 142-168 11 论汉语语法的历史继承性 高名凯 170-186 12 评许涤新着广义政治经济学第三卷 张友仁 188-1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5年第2期 1 胡适文学语言观点批判 魏建功 38-53 2 美帝国主义在华盛顿会议中宰割中国的阴谋(附带驳斥胡适的“华盛顿会议挽救了中国”的谰言)陈芳芝 54-80 3 论十八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兼论红楼梦中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情况 翦伯赞 82-127 4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 王力 128-150 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6年第1期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毛泽东 6-8 2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对科学工作的意义 Γ.Μ.萨坡什尼可夫,汤侠声 10-30 3 批判唯心哲学关于逻辑与语言的思想--对罗素的批判之一 金岳霖 32-43 4 批判梁漱溟所谓“周孔教化” 冯友兰 44-50 5 批判胡适实用主义唯心史观--中国历史科学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和斗争 荣天琳 52-75 6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发现的大同云岗石窟寺历史材料的初步整理 宿白 76-89+146-150 7 论文学中的正面形象 B.A.卡普斯钦,张秋华 90-109 8 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 吴兴华 110-131 9 从文学语言的概念论汉语的雅言、文言、古文等问题 周祖谟 132-140 10 苏联、罗马尼亚和波兰语言学家来我校座谈并作学术性报告 左田 142-14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6年第2期 作为一门科学的列宁主义政治战略与策略的研究对象和活动范围 彼·尼·巴特里凯也夫,杨彦君 4-17 2 过去哲学史工作底自我批判 冯友兰 18-31 3 批判冯友兰先生过去的哲学思想 汪子嵩 32-49 4 数理逻辑里的真值函项是复合命题的逻辑抽象 王宪钧 50-60 5 批判杜威的“实验逻辑” 吴允曾 62-70 6 辽史兵卫志“御帐亲军”“大首领部族军”两事目考源辨误 邝又铭 72-83 7 从上古汉语几组同义词的考察试探在词汇方面古今分合现象的规律 杨伯峻 84-106 8 批判梁漱溟的合作“理论” 赵靖 108-11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6年第3期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作用 黄枬森,王庆淑 4-19 2 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初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的萌芽 许大龄 20-51 3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农民运动 周一良 52-78 4 1904-1910年南非英属德兰斯瓦尔招用华工事件的真相 张芝联 80-99 5 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诗 杜秉正 100-115 6 批判拉斯基改良主义的国家学说 龚祥瑞 116-140 7 我国过渡时期社会的法与道德的关系 沈宗灵 142-16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6年第4期 1 论贾宝玉典型形象 吴组缃 6-37 2 论美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批判吕荧的美是观念之说的反动性和危害性 蔡仪 38-55 3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 李赋宁 56-71 4 汉字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王力,魏建功,周祖谟,梁东汉 72-85 5 隋唐东都城的建筑及其形制 阎文儒 86-105+146 6 均田制的产生及其实质--北魏社会研究评论 王治来 106-139 7 洛阳金村出土方壶之校量 朱德熙 140-143 8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一、二卷(1955-1956年)分类总目 144-14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7年第1期 康德的星云假说的哲学意义--读“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的一些理解 洪谦 6-21 2 发展过程是否具有重复性?--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根本问题 黄枬森 22-34 3 鲁迅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高名凯,姚殿芳,殷德厚 36-69 4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季羡林 70-75 5 以“葡萄”一词为例论古代汉语的借词问题 亚努士·赫迈莱夫斯基,高名凯 76-86 6 埃及学的诞生与成长 穆斯塔法·埃尔·埃米尔,林幼琪 88-96+122-125 7 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黄子通 98-108 8 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六届大会 王铁崖 110-111 9 记巴黎青年汉学家会议 翦伯赞 111-114 10 介绍第九届国际青年汉学家年会上的论文 张芝联 114-117 11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的观感 冯友兰 117-120 12 参加印度释迦牟尼逝世二千五百周年纪念的经过和发言 冯友兰 120-12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7年第2期 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历史问题讲座”第一讲 范文澜 3-12 2 论西汉时代(公元前三到一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北京大学“历史问题讲座”第二讲 Л.И.杜曼,张广达,潘润涵,王九鼎,刘克福,孙元珍 13-29 3 晋南北朝时期无神论者反对佛教中灵魂不死信仰的斗争 朱伯昆 31-62 4 现代汉语补足语里的轻音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语法和语义问题 林焘 63-76 5 论魏晋志怪小说的传播和知识分子思想分化的关系 范宁 77-90 6 评“红楼梦是市民文学”说 刘世德,邓绍基 91-113 7 略论清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的过程及其成就 商鸿逵 115-132 8 中国古代的烹调和饮食--从烹调和饮食看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水平和阶级生活 林乃燊 133-146 9 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中国哲学史座谈会 卢育三 147-150 10 访苏小记 冯定 150-152 11 北京大学举办“历史问题讲座” 袁良义 153-1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7年第3期 我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马寅初 7-39 2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樊弘 41-48 3 社会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问题 赵靖 49-57 4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张岱年 59-70 5 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问题 钱学熙 71-91 6 毛泽东同志和文艺批评 王燎荧 93-101 7 我校本“五四”科学讨论会(人文科学)简况 公缪 103-104 8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57年科学讨论会上关于“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的讨论情况 朱天俊 104-10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8年第1期 关于尙钺同志为“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一书所写的序言--北京大学“历史问题讲座”第七讲 刘大年 3-15 2 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委韦慤同志来校作“关于文字改革的问题”的报告 和年 16 3 略论欧洲资产阶级文学里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 冯至 17-27 4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一种重新估价的尝试 朱光潜 29-42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在西方逻辑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何兆清 43-56 6 “孙子”十三篇校笺举要 杨炳安 57-73 7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研室一年来的科学活动 74 8 关于阿Q性格 蔡健 75-87 9 试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与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牟甲寅 89-110 10 记两次法律工作者的国际会议 陈守一 111-112 11 新闻学专业开设“文学艺术讲座” 张步洲 112-11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8年第2期 略谈中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及其斗争形式 冯定 3-18 2 略论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中的修正主义倾向 黄枬森,张恩慈 19-26 3 克罗齐美学的批判 朱光潜 27-45 4 北京大学举办“历史问题讲座”(七讲)仲夫 46 5 切韵韵目四声不一贯的解释--附论韵书音类相从问题 魏建功 47-70 6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书后 朱德熙 71-77 7 我校教师积极响应科委第五次扩大会议的号召 丁宜 78 8 韩愈的“古文”理论和实践 季镇淮 79-87 9 我校校史(初稿)将出版 公缪 88 10 盛唐气象 林庚 89-99 11 对六十周年校庆的献礼 杜方 100 12 “费加罗的婚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吴达元 101-12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8年第4期 略谈中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及其斗争形式 冯定 3-18 2 略论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中的修正主义倾向 黄枬森,张恩慈 19-26 3 克罗齐美学的批判 朱光潜 27-45 4 北京大学举办“历史问题讲座”(七讲)仲夫 46 5 切韵韵目四声不一贯的解释--附论韵书音类相从问题 魏建功 47-70 6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书后 朱德熙 71-77 7 我校教师积极响应科委第五次扩大会议的号召 丁宜 78 8 韩愈的“古文”理论和实践 季镇淮 79-87 9 我校校史(初稿)将出版 公缪 88 10 盛唐气象 林庚 89-99 11 对六十周年校庆的献礼 杜方 100 12 “费加罗的婚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吴达元 101-12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9年第1期 党的干部下放锻炼政策的伟大胜利--北京大学第一批下放干部工作总结报告 3-19 2 从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生产跃进谈主观能动性的两个问题 张恩慈 21-27 3 黄村人民公社王立庄新民歌调查报告 29-37 4 北大师生集会庆贺杜波伊斯博士寿辰 38 5 农民思想中无神论思想的成长--王立庄无神论问题的调查研究 39-44 6 关于推理的结论性质的问题 李世繁 45-52 7 两汉时期的雇佣劳动 翦伯赞 53-60 8 日本文学家当前的责任 高仓辉,刘振瀛 61-70 9 再谈平衡论和团团转 马寅初 71-88 10 两个请求转载的理由 马寅初 89-90 11 哲学系在农村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 任继愈 91-94 12 哲学系师生在长辛店铁路工厂进行边工边读的基本情况 沈德灿 94-95 13 红在矿山,专在矿山--记中文系一、二年级同学在煤矿边工边读 黄侯兴,高国平96-97 14 历史系同学边工边读在石景山钢铁厂 97-9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9年第2期 关于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问题论纲 3-12 2 试论陶渊明的作品及其影响 13-24 3 杰出的诗人王维 25-44 4 目前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翦伯赞 45-54 5 汉语实词的分类 王力 55-69 6 邵荃麟同志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经之 70+122 7 批判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71-96 8 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 王宪钧 97-104 9 关于心理学的对象问题 程廼颐 105-112 10 汉语拼音教育和汉字改革运动 周有光 113-121 11 纪念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果戈理诞生一百五十周年 彭克巽 123-130 12 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和其他欧洲国家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冯至,陈祚敏,罗业森 131-151 13 历史系师生热烈展开对曹操评价问题的讨论 152+174 14 五四运动后四十年来中国关于亚非各国文学的介绍和研究 季羡林,刘振瀛 153-17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9年第3期 和平共处原则的伟大生命力 程鹏,魏敏 3-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领海主权的正义斗争 赵理海 37-46 3 五四时期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邓艾民 47-62 4 批判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分析和证实方法 伍思玄 63-75 5 “五四”运动与白话文问题 高名凯,徐通锵 77-92 6 柔石的创作 93-108 7 民主德国在文艺科学领域中反修正主义的斗争 汉司·马乃特 109-124 8 关于现代蒙古诸语言、方言的分类问题 希·罗布桑旺丹 125-13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9年第4期 北京大学十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当前的任务 陆平3-10 2 春秋时代天文学和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任继愈 11-18 3 先秦道家哲学主要名词通释 冯友兰 19-42 4 明代北京的经济生活 许大龄 43-65 5 《中国文学史》修改中的几点认识 冯钟芸,费振刚,谢冕,张炯,张少康,孙静 67-74 6 不稳定的美国经济 洪君彦 75-94 7 我国十年来的图书馆事业 95-109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9年第5期 1 马寅初人口论的反动本质 马群 3-11 2 论马寅初“团团转综合平衡论”的反动实质 石世奇,马如璋 13-28 3 剖马寅初就农业“八字宪法”所作的“小型的团团转的综合性平衡论” 张胜宏 29-38 4 马寅初先生用他的“团团转”冒充辩证法 柯木火,夏剑豸,陈村富 39-48 5 马寅初的“圆圈”的演化 张恩慈 49-55 6 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 马寅初 57-96 7 “黄村人民公社调查报告”摘要 97-113 8 公共食堂好得很--南口人民公社阳坊管理区公共食堂调查 徐淑娟,王茂湘,晓松 115-118 9 试论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 牟国相,郭丙于,钱杰腾,赵遐秋,陈良明,詹龙标,郭成韬,李思明 119-130 10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五卷(1959年)分类总目 131-13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0年第1期 在毛泽东旗帜下为加速建设共产主义新北大而斗争 陆平3-17 2 关于两种世界观问题 冯定 19-27 3 略论科学研究工作中群众和专家的作用--驳斥“专家至上”的谬论 钟哲明 29-36 4 黄村调查工作的几点经验 王庆淑 37-42 5 新型的国际关系与新型的国际法 邵津 43-59 6 批判弗洛伊德的思想 唐钺 117-12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0年第2期 列宁论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习《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纪念列宁诞生九十周年 3-20 2 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性--学习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21-36 3 读列宁论托尔斯泰 37-42 4 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开展古籍整理工作 63-81 5 康德主义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 施和颐 83-94 6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编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讲义)的几点体会 95-100 7 《中国小说史稿》绪论 101-108 8 黄村人民公社调查报告(选载)北京大学哲学系下放黄村人民公社师生 109-12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0年第4期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的基本总结--为《毛泽东选集》笫四卷的出版而作 3-12 2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伟大胜利--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几点初步体会 冯定 13-22 3 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 王梦魁 23-34 4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日本 刘振瀛,卞立强,庞春兰,潘金生 57-70 5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张寄谦,杨济安,林华国,黄思骏 71-82 6 汉语史研究的批判 83-90 7 福绥境人民公社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经济系城市人民公社调查组,周振华 91-108 8 高尔基论资产阶级文学遗产 109-126 9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六卷(1960年)分类总目 127-1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1年第1期 三面红旗是我们时代中最新最美的事物 齐志红 3-10 2 培根-英国唯物主义的始祖--纪念弗兰西斯·培根诞生四百周年 陆成一 11-27 3 中文系举行《汉语发展史》(初稿)讨论会 作 28 4 美元危机 洪君彦 29-40 5 论蒙古语的复合句 罗布桑旺丹 41-64 6 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的几次学术讨论 卢育三 65-67 7 关于张载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的争论 北哲 67-7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1年第2期 庄子探源--从唯物主义的庄周到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 任继愈 3-20 2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0 3 韩非《解老》、《喻老》篇新释 冯友兰 21-24 4 汉以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生和确立 张传玺 25-33 5 历史系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34 6 关于高本汉的《切韵》构拟学说 何观荫 35-46 7 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 47-62 8 古代希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赫拉克利特诞生2500周年 伍思玄 63-73 9 中文系部分师生讨论普通语言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74 10 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讨论《长生殿》 赵齐平7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1年第3期 1 秘密会社、宗教和农民战争 邵循正 3-9 2 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讨论古典文学的共鸣问题 同德 10+9 3 雨汉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张传玺 11-20 4 什么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 徐通锵 20+44 5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法思想 冯友兰 21-28 6 关于贾谊《新书》版本的初步调查 28 7 唐代某些知识分子隐逸求仙的政治目的--兼论李白的政治理想和从政途径 陈贻焮 29-38 8 《创业史》第一部的突出成就 严家炎 39-44 9 谈《创业史》的艺术方法 张钟 45-50 10 论《复活》 51-6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1年第4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刘少奇 3-10 2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赵震江,王勇飞 11-22 3 三论庄子 冯友兰 23-28 4 关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 陈庆华 29-34 5 中国文学史教研室讨论山水诗问题 竞 34 6 古典文学的共鸣问题 文争鸣 35-43 7 心理专业讨论人的心理的社会性与自然性问题 王苏 44+43 8 论《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赵齐平45-52 9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 朱德熙,卢甲文,马真 53-6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1年第6期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农民的关系问题 邵循正 3-9 2 中国哲学会和北京市哲学会在我校讨论关于孔子的评价问题 长江 10+9 3 正确处理意识领域内的几对矛盾--学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体会 卞力 11-18 4 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开设“中国文化史专题讲座” 鲁 18 5 读恩格斯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李志远 19-27 6 北京市哲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冯友兰做关于孔子思想的报告 庄卬 28 7 试论相声的语言 汪景寿 29-40 8 为何古典作品至今还有艺术魅力 胡经之 41-56 9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唐宗秀 57-63 10 哲学系心理教研室讨论“心理学方法”一课的要求和内容 王苏 64 11 评介《陶渊明诗文汇评》 袁行霈 65-66 12 我校历史系教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参观访问 张传玺 67 13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七卷(1961年)分类总目 68-7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2年第1期 论中国工人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最后阶段 荣天琳 3-19 2 聂崇岐先生来校做关于中国古代官制问题的学术报告 吴忠烈 20+19 3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 21-29 4 武汉大学吴于廑教授做关于古代埃及和西亚奴隶制问题的学术报告 马克尧 30 5 论语言系统中的词位 高名凯 31-44 6 冯桂芬的经济思想 赵靖 45-51 7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部分教员参加康熙评价问题的讨论 李原 52+51 8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开端--读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李志远 53-60 9 民主革命时期赵树理作品的艺术特色 徐琪 61-64 10 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讨论语言学有无阶级性问题 宇炎 65-6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2年第2期 德国启蒙运动中的美学思想--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等 朱光潜 3-18 2 安藤昌益-十八世纪日本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 朱谦之 19-27 3 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有进步作用吗? 张德荣 28+56 4 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何兆清 29-38 5 略论郭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汤一介 39-44 6 论康熙的历史地位--对刘大年同志《论康熙》一文的商榷 袁良义 45-55 7 关于李商隐 陈贻焮 57-65 8 王重民教授做关于中国地方志的报告 向仍旦 6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2年第3期 改造文学队伍、改造文学艺术的历史性纲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兼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队伍的形成问题 严家炎 3-14 2 论《李有才板话》的农民形象 方欲晓 15-22 3 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冯钟芸 23-34 4 崇高的人格 伟大的诗篇 袁行霈 35-46 5 九一八事变时期美日帝国主义的勾结 陈芳芝 47-59 6 王朝闻同志来我校哲学系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 闵开德,甘霖 60 7 1933年以前美国政府反农业危机措施的演变 厉以宁 61-74 8 安藤昌益与《自然真营道》 黄心川 75-81 9 王亚南同志来我校经济系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报告 金以辉 82+8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2年第4期 1 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周一良 3-17 2 哲学系邀请校外专家座谈关于《形式逻辑》教科书的意见 18 3 再论孔子 冯友兰 19-38 4 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 封建社会的“圣人” 任继愈 39-54 5 哥仑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考 朱谦之 55-62 6 论所谓中国人发现美洲的问题 罗荣渠 63-78 7 九一八事变时期美日帝国主义的勾结(续完)陈芳芝 79-9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2年第5期 1 贾谊思想初探 阴法鲁,陈铁民 3-14 2 庄子探源之四--“后期庄学”(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任继愈 15-21 3 法律系部分师生讨论“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性质和作用” 张凯亭,赵震江 22+21 4 王夫之论主观和客观--关于十七世纪中国唯物主义者王夫之反对唯心主义斗争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朱伯崑 23-33 5 再论社会生产发展的比例规律 江诗永 35-50 6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常卓超 51-56 7 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伍六及 57-62 8 试论小林多喜二创作的主要特征 卞立强 63-7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2年第6期 论美国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经济根源 刘方棫,肖灼基 3-16 2 中文系不断提高“文学概论”课教学质量 华 16 3 论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肖灼基 17-35 4 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规律问题 吴竞存 36 5 英国经验主义派的美学思想--休谟和博克 朱光潜 37-47 6 吴则虞为哲学系开设选修课《论衡》 哲 48 7 宗白华开设“中国美学史专题” 哲 48 8 朱德熙开设“古文字学” 进明 48 9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思想 朱德生 49-66 10 清朝末年的汉字改革和汉语拼音运动--纪念“切音字”运动七十周年(1892-1962)赵遐秋,曾庆瑞 67-82 11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八卷(1962年)分类总目 83-8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3年第1期 1 席勒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 3-16 2 公理系统的内在局限性及其意义 吴允曾 17-22 3 谭嗣同的经济思想 赵靖 23-29 4 鲁迅对中国新诗运动的贡献 孙玉石 31-40 5 论王夫之的历史进化思想 袁良义 41-49 6 史树青讲“从《风俗通义》看汉代的礼俗” 向仍旦 50 7 嘉靖中浙江福建地区反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 陈智超 51-63 8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国王赏赐土地的问题 马克垚 65-72 9 法国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的早期发展(社会小组--“疯人派”运动--巴贝夫密谋)潘润涵 73-82+6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3年第2期 1 凯恩斯主义的终结 樊弘 3-11 2 邓广铭教授在史学会上提出《唐宋庄园制度质疑》的论文 李原 12 3 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张友仁 13-26 4 略论货币的本质--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江诗永 27-33 5 邓广铭教授在史学会上论述《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 李原 34+33 6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方法 李志远 35-44 7 贾谊的哲学思想 冯友兰 45-48 8 周一良教授论日本近代史分期 林承节 48+26 9 王充命定论思想分析 孔繁 49-50 10 从“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问题说到汉语的词类问题 高名凯,计永佑 51-68 11 词义和概念 薄鸣 69-7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3年第3期 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张友仁 4-20 2 资产阶级经济计量学的虚伪性 胡代光 21-33 3 董仲舒哲学的性质及其社会作用 溤友兰 34-40 4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评价 汤一介,庄卬 41-52 5 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 任继愈 53-61 6 英国平等派的第一个革命纲领与新模范军 齐文颖 62-68 7 如何评价明清之间天主教士翻译的书籍 向仍旦 69 8 岑嘉州系年商榷 陈铁民 70-78 9 论威亷·科贝特的《骑马乡行记》 王佐良 79-9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3年第4期 1 关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赵齐平3-25 2 任继愈教授讲“中国古代佛教与道教”的有关问题 向仍旦 26 3 《社戏》的艺术技巧 向雷 27-35 4 林志纯副教授应邀来我校历史系讲授希腊史 魏(木巳)文 36+58 5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 37-57 6 论居延汉简八事 陈直 59-73 7 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 张仁忠 75-8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3年第5期 1 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 汤用彤 3-20 2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是对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形而上学》一书释义之一 汪子嵩 21-39 3 试论魏源的经济思想 石世奇 41-54 4 美国“新政”时期的反农业危机措施 厉以宁 55-74 5 论高适和岑参的诗--《高岑诗选》前言 孙钦善,武青山,陈铁民,何双生 75-87+4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3年第6期 列宁如何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 黄枬森 3-8 2 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和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孔繁 9-12+20 3 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 任继愈 13-19 4 北京话的连读音变 林焘 21-30 5 语言、言语与阶级 石安石 31-48 6 论《白毛女》中的喜儿 方欲晓 49-57 7 高适年谱 孙钦善 59-68+58 8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 姜志雄 69-70 9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九卷(1963年)分类总目 71-7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4年第1期 1 五四时期散文的发展及其特点 王瑶 3-22 2 试论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 黄侯兴 23-36 3 杜甫绝句的特点 冯钟芸 37-54 4 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 蔡少卿 55-66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冯友兰先生的“普遍性形式”说 革锋 67-70 6 战国时期农业辩证法思想 卞树人 71-72 7 包世臣的经济思想 赵靖 73-84 8 中文系举行关于梁生宝形象的学术讨论会 孙静 85-8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4年第2期 论“治统”与“道统” 汤一介,庄卬,金春峰 3-18+40 2 读列宁论辩证法十六要素 黄枬森 19-24 3 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 段宝林 25-39 4 刘白羽近年来的散文特写 严子其 41-52 5 怎样评价梁生宝形象--对严家炎同志《关于梁生宝形象》一文提出的几点商榷意见 张钟 53-62+79 6 论《四库全书总目》 王重民 63-7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4年第3期 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 厉以宁 3-34 2 庞德的社会学法学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政策的产物 王林 35-46+50 3 关于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 王茂湘 47-49 4 论《沧浪诗话》--兼谈严羽和王士禛在文艺思想上的联系和区别 张少康 51-66 +72 5 《诗经》乐章中的“乱” 阴法鲁 67-71 6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批判 齐思和 73-8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4年第4期 哲学战綫上的新论战--关于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讨论报道 3-7 2 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热烈讨论《北国江南》 8 3 京剧艺术的新生--谈京剧现代戏的继承与创造 胡双宝 9-19 4 历史系教师讨论对李秀成的评价 20+63 5 谈梁生宝形象艺术塑造的两个问题 方明 21-28 6 公孙龙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指物论》《坚白论》的分析批判 李世繁 29-38 7 试论殷墟文化分期 邹衡 39-60+64-68 8 哲学系教师举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讨论会 肖 61-6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64年第5期 1 关于词的起源问题 阴法鲁 35-42+93 2 先秦古韵拟测问题 王力 43-64 3 试论殷墟文化分期(续完)邹衡 65-9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3年第1期 1 毛主席语录 2-3 2 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批判“让步政策论” 张仁忠 36-55 3 西欧“共同市场”的发展及其与苏美两霸的矛盾和斗争 56-98 4 《智取威虎山》的语言艺术 钟文郁 100-108 5 关于鲁迅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周先慎 114-119 6 《西游记》评介 顾岱租 120-127 7 劈山开路的人 窦益山 128-133 8 山村女教师 卢永璘 134-135+13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3年第4期 1 毛主席语录 2-3 2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郑群 6-9 3 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学习十大文件的一点体会 王永银,周慧珠,韩雪艳,王七月 10-15 4 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学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一点体会 黄笃华,蔡福兴,胥勋贵 24-26 5 读柳宗元的《封建论》 周一良 49-53 6 《封建论》译注 54-63 7 批判孔子的反动唯心史观 齐思和 95-99 8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观园”里的阶级斗争 薛农 100-105 9 日益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危机 贝世经,尹士楚 106-112 10 风雪万里栽铁花--回忆鲁迅先生片断 曹靖华 113-115 11 谈谈《三国演义》(《中国小说史稿》选登)116-129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4年第3期 1 谈商鞅变法 施钧,金戈 6-11 2 韩非--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巩政 12-16+30 3 读《盐铁论》--西汉中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 梁效 17-23 4 王安石--北宋时期杰出的法家 邓广铭 24-30 5 法家代表人物介绍 31-46 6 《商君书·更法》译注 47-49 7 韩非《五蠹》(节选)译注 50-55 8 《盐铁论》(节选)译注 56-60 9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译注 61-62 10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和儒家的斗争简介 华石 63-73 11 驳孔丘反对人殉说 柏青 74-78 12 批陈伯达的“录译诗” 丁文 78 13 喜看首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实践的丰硕成果 79-82 14 开门办学的一种好形式--北大文科各系举办工农兵学习班 闻柯 83-86 15 批林批孔,彻底改革《古代汉语》教材 87-90 16 评《现代汉语词典》(重印本)虞斌 91-94 17 这样的分析、批判对吗?--评《哲学史上的先验论》对孟子的介绍 新建 95-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4年第4期 1 坚持古为今用,研究儒法斗争 柏青 4-12 2 赵高篡权与秦朝的灭亡 13-19 3 论贾谊 梁效 20-24 4 王充和他的《向孔》、《刺孟》 孙钦善 25-30 5 论三国时期的法家路线 31-38+55 6 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 梁效 39-44 7 谈谈对武则天的几点看法 45-47+59 8 论爱国主义者王安石--兼论历史上儒法之间卖国与爱国两条路线的斗争9 古代伟大的无神论者--西门豹 梁效 56-59 10 儒法斗争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刘仙洲 60-63 11 批《三字经》 哲军 64-69 12 《三字经》批注 翟仲,史群 70-79 13 深入批林批孔,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 80-82 14 学习解放军,搞好教育革命 薛钧 83-85+88 15 批判教育领域里的反动谚语和格言(四则)86-88 16 封建末世的历史画卷--谈《红楼梦》 柏青 89-97+19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5年第1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5-13
48-55 3 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 19-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新闻公报 27-3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30-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32-3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33-34 9 评孔老二吹捧的子产--兼论春秋末期儒法斗争的阶级阵线 梁效 49-53+68 10 一场围歼孔孟之道的人民战争--首钢工人批判《三字经》等坏书纪实 54-59 11 从元曲《高祖还乡》说起 黎文 60-62 12 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 63-68 13 大学教育要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认真学习朝阳农学院的新鲜经验 秦怀文 69-77 14 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8-85 15 美苏两霸高喊“能源危机”目的何在 86-90 16 苏修叛徒集团统治下劳动人民重陷苦难 苏静之 91-95 17 “卢布纪律” 哲军 96 18 “上智下愚”的苏修版 马彦文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5年第3期 资产阶级法权和林彪修正主义路线 梁效 4-8+37 2 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 9-14 3 发扬无产阶级革命传统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 洪城 15-19 4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巩固工人阶级在教育阵地的领导权 20-27 5 谈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制度 常戈 28-32 6 正确认识和对待按劳分配 蒲经 33-37 7 试论太平天国团结与分裂的斗争 安杰 38-42+64 8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学习革命样板戏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经验 闻军 43-48 9 谁是今日苏联企业的主人?--从苏修的几部文学作品看苏联企业中的新资产阶级 齐冰 49-53 10 封建家族的兴衰--谈《红楼梦》的主线 柏青 54-64 11 社会发展简史(上)65-78 12 巴黎公社冲击资产阶级法权的尝试 79-83 13 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国际共运两条路线斗争历史资料之三 郑群 84-92 14 是“无私援助”,还是控制掠夺?--评苏修对印度波卡罗钢厂的“援建” 韩宗翃 93-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5年第4期 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与反动的孔学 柏青 4-9 2 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思想根源 梁效 10-15 3 抓革命,促生产,增强无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 景大力 16-21 4 从“建筑师”与“推小车者”说起--读《反杜林论》札记 秦立 22-24 5 论小生产 25-29 6 俯首甘为孺子牛--学习鲁迅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梁效 30-35 7 《管子》的时代和思想 36-43 8 “杖策窥园曰数巡”--谈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两首诗 闻众 44-45 9 秧 文杉 46-53+35 10 社会发展简史(中)54-78 11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国际共运两条路线斗争历史资料之四 郑群 79-87 12 石油武器在反霸斗争中的伟大作用 郑雅非 88-95 13 “卢布决定一切”意味着什么? 郭平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5年第5期 1 鲁迅对《水浒》的评论 4 2 开展对《水浒》的评论 5-6 3 重视对《水浒》的评论 7-8 4 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评《水浒》 9-13 5 《水浒》的要害是投降 闻军 14-19+6 6 投降主义路线的赞歌--批判《水浒》对农民起义的歪曲 20-24 7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读《流氓的变迁》 梁效 25-28 8 评金圣叹腰斩《水浒》 柏青 29-33 9 从宋江的“忠义”看投降主义哲学 哲军 34-37 10 从“聚义厅”到“忠义堂” 佟一新 38-39 11 一面投降主义的白旗--评宋江的“替天行道” 史众山 40-41 12 评宋江的“反诗” 文毅 42-44 13 从“菊花会”看投降派 秦立 45-47+63 14 宋江的所谓“悲惨结局” 安杰 48-49 15 屏晁盖是为了鼓吹投降主义 虞斌 50-51 16 谈宋江同高俅的斗争 钟献文 52-53 17 评卢俊义上梁山 梁小章 54-56 18 评《水浒》研究中的阶级调和论 梁效 57-63 19 《水浒》中投降派宋江言行录 闻众 64-76 20 用对立统一观点认识货币交换 77-8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5年第6期 1 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 4-11 2 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不容否定--谈教育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 秦华 12-17+21 3 折衷主义必须批判 高路 18-21 4 开门办学就是好 北京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七三级师生 22-23 5 决不许吃人的旧教育复活 张贵媛 23-25 6 今昔对比 一目了然 秦俭 25-26 7 事实胜于雄辩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七四级师生 26-27 8 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8-42 9 为把学校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而斗争 43-53 10 坚持治黄与发展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方向,走开门办科研的道路 54-55 11 评林彪的投降主义 梁效 56-61 12 重视反对投降派的斗争--学习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指示的体会 闻军 62-68 13 是革命宣言,还是反动说教--评《水浒》中的一篇“言语” 祝小章 69-73 14 诗歌民族化群众化的正确道路--论新诗必须在批判地继承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 柏青 74-78+88 15 理想之歌 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二级创作班工农兵学员 79-88 16 封建社会必然没落--谈《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柏青 89-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8年第1期 1 论梁效 3-8 2 “四人帮”的反马克思主义代表作--评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郭罗基 9-17+99 3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不容歪曲 刘方域 18-27 4 剥掉罗思鼎“史学权威”的画皮--驳斥《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的胡说八道 邓广铭,李培浩 28-35 5 揭批“四人帮”利用原北大学报篡党夺权的罪行 本刊编辑部 36-39 6 美术杂志第一期 庚言 46 7 随感录 庚言 46-47 8 介绍鲁迅五四时期的四篇佚文--关于《美术杂志第一期》和《随感录》三则 孙 玉石 48-53 9 鲁迅思想“完成”说质疑 袁良骏 54-63 10 论形象思维 刘? 64-74 11 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 方浴晓 75-84 12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俞伟超,高明 85-99 13 新民主主义时期北京大学的革命战斗历程 肖超然 100-11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8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周恩来同志 林代昭 3-11 2 批判“四人帮”的主观唯心主义 许启贤,马绍孟 12-21 3 杜林哲学体系剖析 施德福,赵常林,余其铨 22-30+39 4 列宁论车尔尼雪夫斯基 魏玲 31-39 5 巴尔扎克和他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孙凤城,孙坤荣 40-46 6 论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三个阶段 张传玺 47-57 7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古代社会的几点体会 马克垚 58-68 8 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 宋士彦 69+98 9 战国货币考(十二篇)裘锡圭 70-84 10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俞伟超,高明 85-98 11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制度创新”理论批判 厉以宁 99-112 12 我校纪念建校八十周年举行“五四”科学讨论会 蔡次明 11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8年第3期 郭沫若同志给翦伯赞同志的信和诗 5-16+25+3-4 2 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 翦伯赞 17-25 3 翦伯赞同志革命的一生 26-35 4 翦伯赞同志和《中国史纲要》 邓广铭,陈庆华,张寄谦,张传玺 36-41 5 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笔记 冯定,赵 常林 42-49 6 权威与真理 石仲泉 50-57+84 7 深入揭批“四人帮”,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肖蔚云 58-64 8 法制与民主 赵震江,姜阳 65-71 9 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周勤英 72-78+41 10 用经济办法管理社会主义经济 王永治,王茂根 79-84 11 《李自成》初探 严家炎 85-94 12 词义和释义中的阶级性问题 石安石 95-100 13 打着“左翼反对派”旗号的极右派--十年内战时期的托陈取消派简析 沙健孙 101-108 14 也算纪念 沈雁冰 109-110 15 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组召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会 110 16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王晓秋 111-11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1期 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驳“四人帮”反对引进技术的种种谬论 朱培兴,弓孟谦,陈德华 3-9+16 2 学习列宁关于引进技术、设备和利用外资的思想--读书札记 张胜宏,王茂根 10-16 3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 洪君彦 17-23 4 试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杨春洗,杨敦先 24-29 5 人民的心碑--论《天安门诗抄》 谢冕 30-35 6 小说创作的新开拓--评刘心武的短篇小说近作 张钟 36-41 7 《李自成》初探(续)严家炎 42-54 8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形象思维问题 张少康 55-64 9 日本帝国主义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的两手政策 丁则勤 65-83 10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下)俞伟超,高明 84-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2期 纪念“五四”话北大--我与北大 许德珩 3-22 2 李大钊同志对封建旧道德的批判 魏常海 23-26 3 鲁迅与《新青年》 孙玉石 27-38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纪念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七十周年 黄柟森 39-47 5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看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石仲泉 48-54 6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消费行为理论述评 厉以宁 55-71 7 唐太宗 汪篯 72-95 8 学术动态 师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3期 北京大学与“五四”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肖超然 3-12 2 五四运动前后的蔡元培 张寄谦 13-21 3 五四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沙健孙 22-33 4 我校学术委员会成立 肖 33 5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黄柟森,陈志尚,张翼星,曹玉文,王秀花 34-45 6 孙中山关于在经济发展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 赵靖 46-53 7 刘宰和赈饥--申论南宋儒家的阶级性限制社团发展 刘子健 54-62 8 试论老舍解放后的戏剧创作 汪景寿 63-71+81 9 陶渊明的世界观及其归隐 冯钟芸 72-81 10 摄提与孟陬 林庚 82-86 11 一九○三年京师大学堂学生的拒俄运动 王晓秋 87-89 12 怎样理解列宁关于垄断和自由竞争的一些论述? 肖德周 90-92 13 黄遵宪行年辨 赵慎修 93-94 14 应当正确地评价王绾 张传玺 95-96+94 15 我校文科举行“五四”科学讨论会 蔡次明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4期 解放后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剪刀差问题 李德彬 3-10+28 2 一部社会主义的刑事诉讼法典 王国枢 11-15 3 华章颂伟人 史诗树丰碑--赞马雅可夫斯基长诗《列宁》中的革命领袖形象 岳凤麟 16-28 4 语言与形象 金开诚 29-36 5 也谈形象思维 董学文 37-41 6 刘宰和赈饥(续)--申论南宋儒家的阶级性限制社团发展 刘子健 42-56 7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57-95 8 关于悲剧问题的一次科学讨论会 吴同瑞 96-97+5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5期 面向实际,解放思想,加强团结,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从错批马寅初先生的教训谈起 申灼言 3-9 2 控制人口是一项战略任务--兼评对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的批判 田雪原 10-17 3 我国选举法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萧蔚云 18-24 4 论计划和价格在计划经济中的关系 刘方棫 25-31 5 真的屈原 闻一多 32 6 人民的世纪 闻一多 32-33 7 致闻家驷 闻一多 34 8 致游国恩 闻一多 35 9 风范长存--纪念闻一多师八十诞辰 彭兰 36-43 10 诗人闻一多--纪念烈士八十生辰 赵宝煦 44-47 11 论闻一多的新诗 刘? 48-58 12 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为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作 费振刚 59-67+97 13 试评《桃花扇》中的侯方域 董润生,周兆新 68-70+83 14 碎叶城今地考 张广达 71-83 15 关于“明抄本《立斋闲录》”和“明刻本《宫闺秘典》”--为新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提供一些资料 张荣起 84-96 16 我校经济系编辑的《经济科学》季刊出版 经通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6期 李大钊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肖超然,沙健孙,梁柱 3-16 2 我校师生隆重集会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肖 16 3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初探 张纯元,胡健颖,王茂湘,傅立元,胡绍琼 17-25+67 4 关于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题 向青 26-39 5 论社会真理的阶级性 陈志尚 40-49 6 阶级性不是真理的规定性 谢龙,王士舫,冯增铨,赵建文 50-57 7 唐甄的政治思想 陈哲夫 58-67 8 典型的共性及其它 闵开德,吴同瑞 68-77 9 日本舆水优教授在中文系举行报告会介绍日本汉语教学情况 进明 77 10 西藏仓洋嘉错情歌的思想和艺术 段宝林 78-86 11 洪堡评传 侯仁之 87-94 12 我校图书馆举办李大钊同志革命一生事迹展览 肖 95 13 略论杜诗的用事--读杜臆札 吴小如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1期 李大钊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肖超然,沙健孙,梁柱 3-16 2 我校师生隆重集会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肖 16 3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初探 张纯元,胡健颖,王茂湘,傅立元,胡绍琼 17-25+67 4 关于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题 向青 26-39 5 论社会真理的阶级性 陈志尚 40-49 6 阶级性不是真理的规定性 谢龙,王士舫,冯增铨,赵建文 50-57 7 唐甄的政治思想 陈哲夫 58-67 8 典型的共性及其它 闵开德,吴同瑞 68-77 9 日本舆水优教授在中文系举行报告会介绍日本汉语教学情况 进明 77 10 西藏仓洋嘉错情歌的思想和艺术 段宝林 78-86 11 洪堡评传 侯仁之 87-94 12 我校图书馆举办李大钊同志革命一生事迹展览 肖 95 13 略论杜诗的用事--读杜臆札 吴小如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2期 学习刘少奇同志关于党内斗争的论述 沈继英 傅茂贞 2-8 2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梁柱 9-16 3 国际法当今的动向 王铁崖 17-27 4 国际法院的北海大陆架案判决与大陆架划界原则 邵津 28-37 5 怎样理解“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李琮 38-44 6 试论城市大集体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李庆瑞 奚桂珍 45-48+54 7 解放后我国棉花价格与棉花生产 李德彬 49-54 8 略论近代小说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侯忠义 55-63 9 关于德永直的文学创作 张光佩 64-72 10 “皇权主义”与俄国农民战争 良骏 绍云 73-85 11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庄园图和属吏图探讨 夏超雄 86-94 12 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提法 杨淑娟 黄见秋 95-96+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3期 锋锐的《寸铁》光辉永在--读新发现的鲁迅四篇佚文 孙玉石 方锡德2 当代文学问题纵论--《当代文学概观》前言 张钟 12-19
2-11 3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乐黛云 20-33 4 感受 联想 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袁行霈 34-40 5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马振明 41-44+19 6 从四川省企业扩权试点实践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 张胜宏 45-50+61 7 试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经验 王晓秋 51-61 8 马林在华活动纪要 姚维斗 丁则勤 62-68 9 唐诗词语札记 蒋绍愚 69-86 10 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五四”时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的转折 徐通锵 叶蜚声 87-95 11 我校文科、外语各系开设选修课 陈劲松 96 12 北大高等教育研究会成立 闻笛 9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4期 让共产主义道德深入人心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冯定 3-9 2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光辉体现--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施德福,金可溪 10-16 3 评1964年对冯定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批判 黄柟森,陈志尚 17-23 4 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魏世华 24-30 5 二十世纪英国经济政策主导思想的演变 罗志如,厉以宁 31-46 6 两次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如何掠夺非洲 陆庭恩 47-56 7 赵乃抟编纂的《披沙录》将陆续出版 乔征胜 56 8 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浪漫主义 孙静 57-67 9 叶紫的《日记》手稿 刘? 68-73 10 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辨伪 邓小南 74-77+30 11 关于肖红的《马伯乐》下部 沈昆朋 78-80 12 萨尔浒战役双方兵力考实 李广廉,李世愉 81-83+86 13 四岳考 左言东,戴山青 84-86
14 读萨特的《厌恶》一书 杜小真 87-93 15 陈独秀着、译、书信系年目录(1902--1942)林茂生,杨淑娟 94-96 16 文科各系(所)举行五四科学讨论会 吴同瑞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5期 论早期的乌托邦主义与无产阶级先驱的历史关系 许征帆 3-16 2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几个问题的考释 谷春帆 17-21 3 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王永治,王永江 22-27+54 4 技术引进对印度工业发展的影响 巫宁耕 28-39 5 歌颂自由的伟大诗人--论普希金的自由诗 徐稚芳 40-47 6 从《范进中举》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周先慎 48-54 7 先秦复音词初探 马真 55-64 8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 赵和平,邓文宽 65-82 9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的任职时间考辨 王世儒 83-85 10 说“真有是事”--读脂批随札 陈熙中 86-87 11 陈独秀着、译、书信系年目录(续一)(1902-1942)林茂生,杨淑娟 88-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6期 1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祝总斌 3-16 2 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观念 张传玺 17-32 3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续)赵和平,邓文宽 33-38 4 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厉以宁 39-53 5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几个问题的考释(续)谷春帆 54-60 6 列宁关于发动人民群众管理监督国家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黄宗良,毛承颖,周卫平61-69 7 我校编辑出版的《国外文学》即将公开发行 闻燕 69 8 论“一二一”运动 沙健孙 70-81
9 中国美学史方法论略谈 胡经之 82-90 10 北大出版社将出版《国外法学》双月刊 舒 90 11 《高丽史》中关于斡都里的记载 史志宏 91-92 12 《明宫史》的编者 马里千 93 13 《明宫史》校辑者吕毖的生平张荣起 94-95+93 1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分类目录 96-97+92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1期 必须从理论上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张友仁 3-13 2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琮 14-20 3 论马克思经济异化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 商德文 21-30+20 4 论哲学基本问题 陈志尚 31-38 5 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 李伯谦 39-57 6 如何评价李秀成--略论李秀成的乞降问题 田珏 58-64 7 北京大学出版社创办《大学生》丛刊 舒迅 64 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度小资产阶级秘密革命组织的活动 林承节 65-76 9 先秦复音词初探(续完)马真 77-85 10 三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和今后的任务 张树华 86-94 11 实录不实的一个例证 王天有 95-96+85 12 一九八○年我校文科科研进展情况 吴同瑞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2期 周恩来论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 沙健孙 3-14 2 周恩来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沈继英 15-23+14 3 个人利益与大公无私 魏英敏 24-30 4 列宁论哲学上的中间派--不可知论 莫立波 31-38+86 5 恩格斯晚年论反对沙俄霸权主义 张汉清 39-47
6 邱浚--中国十五世纪经济思想的卓越代表人物 赵靖 48-54+61 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现阶段的实现特点 辛守良,杨娴 55-61 8 论悲剧冲突的必然性--悲剧审美特征之一 董学文 62-69+75 9 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先秦--汉)袁行霈,侯忠义 70-75 10 晋代史学浅论 葛兆光 76-86 11 张太雷年谱(一八九八年--一九二七年)丁则勤,王树棣,王毓钟 87-95 12 《四书评》并未嘲笑孔子 叶朗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3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贡献 肖超然 3-13 2 《新人口论》新在什么地方?--为庆贺马寅初先生百岁生辰而作 张纯元 14-22 3 《呐喊》《彷徨》结构艺术初探 陈建功,徐启华 23-29 4 在论争中结束和没有结束的论争 黄修己 30-40 5 北大比较文学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闻笛 40 6 西欧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马克尧 41-48+22 7 中古时期中国和阿拉伯的往来--兼论中国和阿曼的关系 张俊彦 49-64 8 论苏维埃俄国的租让政策 谢有实 65-75 9 略论南非城镇黑人问题 夏吉生 76-83+92 10 葛洪道教思想研究 许抗生 84-92 11 自由·必然·法制 金志广,张希坡 93-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4期 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清醒的现实主义 王瑶 3-11 2 “刀光火色”辨 文心 11 3 不能忘却的历史经验--论《呐喊》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唐沅 12-19 4 论《野草》的语言美--《〈野草〉研究》之一章 孙玉石 20-31 5 《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0)舒迅 31
6 鲁迅与北京大学 梁柱 32-42 7 康熙南巡与治理黄河 商鸿逵 43-52 8 著名科学哲学家亨波在北京大学作学术报告 岳长龄 52 9 关于两汉的地租与地税 刘华祝 53-57 10 关于萨尔浒战役性质的商榷 张玉兴 58-62 11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地理结构 陆卓明 63-74+82 12 价值规律与经济效果 王永治 75-82 13 马恩设想革命“同时发生”并未提出“一国胜利”观点 金重 83-93+97 14 李大钊同志受聘教授及所开课程考实 王世儒 94-95 15 陈独秀着、译、书信系年目录(续二)林茂生,杨淑娟 96-9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5期 1 论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邓广铭 3-10 2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经验 沙健孙 11-24 3 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 肖灼基 25-34 4 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 温儒敏 35-47 5 李白一朝去京国以后 葛晓音 48-57 6 试论龚自珍的诗 孙钦善 58-66 7 我校文科又开设了一批新的选修课 劲松 66 8 评斯拉法的“标准商品”和“标准体系”的建立 胡代光 67-77 9 论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范达人 78-88+57 10 评戴维·利文斯敦 陆庭恩 89-96 11 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 任文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6期 1 我国中长期就业理论与对策 厉以宁 3-11 2 一个涉及多方面基本理论的问题--重提真理的阶级性问题 黄枏森,陈志尚
12-19+60 3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北京大学 肖超然 20-28 4 论郭小川五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洪子诚 29-39 5 层次相同的同形结构例释 侯学超,吴竞存 40-49 6 元代的学田 孟繁清 50-56 7 甲骨文“苜、(艹丨)“及相关的问题 连劭名 57-60 8 我国刑法中与国际法有关的几个问题 程鹏 61-66 9 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情报服务工作 陈源蒸 67-69+81 10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 刘振瀛 70-81 11 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些认识 巫宁耕 82-91 12 刘勰为什么要”依沙门僧佑“?--读《梁书·刘勰传》札记 张少康 92-94+11 13 《南奔书怀》中的”北寇“解 李协民 9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1期 关于当代资本输出的若干理论问题 李琮 3-11 2 论荀子的经济思想 石世奇 12-20 3 罪刑法定和类推的适用 杨敦先 21-26 4 论《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 严家炎 27-35 5 传奇性与民间传说 屈育德 36-42+35 6 敕勒之歌--它的原来的语言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小川环树 43-47 7 论两种类型的历史剧 周兆新 48-50 8 刘裕门第考 祝总斌 51-57 9 科举制与唐代高级官吏的选拔 吴宗国 58-66+86 10 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夏超雄 67-77 11 明治维新在日本科学史上的意义 李廷举 78-86 12 我校着手编辑出版《曹靖华译着选集》 舒迅 86 13 试论后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的唯物主义倾向 陶济 87-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2期 试论刘少奇同志对建党理论的贡献 阎志民,郭用宪 3-11+81 2 论我国财政收入的范围和形式 张胜宏 12-20 3 生产者”物化“和生产物”人化“要统筹兼顾--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生产与消费曲”同一性“原理札记 刘方棫 21-29 4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与日本长广敏雄教授讨论有关云冈石窟的某些问题 宿白 30-50 5 《梨俱吠陀》的祭祖诗和《诗经》的”雅“、”颂“ 金克木 51-60 6 人物行动与人物性格--戏剧文学人物塑造的特点之一 陆颖华 61-69 7 《东坡志林》初探 周先慎 70-81 8 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探讨 周承恩 82-89 9 陈独秀着、译、书信系年目录(续三)林茂生,杨淑娟 90-96 10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校文科科学研究取得显着成果 吴同瑞 97+5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3期 1 文艺的伟大使命 胡经之 3-9 2 解放区创作和文艺整风运动 黄修己 10-19 3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效用分析 晏智杰 20-28 4 先秦诸子的富国富民思想 张守军 29-39 5 精神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张世英 40-47+63 6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几个问题的探讨 张文 48-55 7 略论历史的比较研究 范达人 56-63 8 表动作行为的词的意义分析 符淮青 64-72 9 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沿革 郭松年 73-80 10 陈独秀着、译、书信系年目录(续四)林茂生,杨淑娟 81-93 11 李大钊在”三·一八“运动中的活动 王世儒 94-95
12 叶圣陶的第一首诗《大汉天声·祝辞》 商金林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4期 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扩大共产主义思想宣传 阎志民,郭用宪 3-8 2 宪法草案与前几部宪法的比较研究 肖蔚云 9-16 3 评郭罗基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张胜宏 17-23 4 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些问题 石坚 24-31 5 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典型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杨星映 32-39+81 6 别林斯基论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和想象--兼评形象思维概念 曾镇南 40-49 7 解放前曹禺研究述评 孙庆升 50-60 8 唐代土贡资料系年--唐代土贡研究之一 王永兴 61-66+60 9 宋代人口统计问题研究 李宝柱 67-77 10 读荀况的《议兵》篇 向仍旦 78-81 11 约翰·洛克经济思想初探 商德文 82-89 12 《梨俱吠陀》的送葬诗 金克木 90-96 13 美籍学者王浩教授来我校讲学 方海慎 97+1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5期 1 试评人的本质的异化 黄枬森 3-7 2 人的本质观上的革命变革 施德福,余其铨 8-11+76 3 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 陈志尚 12-19 4 卢梭哲学是近代辩证法的开端 杨适 20-31 5 科学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地位 王茂湘 32-40 6 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何九盈 41-48 7 艺术和时代--艺术高峰规律初探 吴达志 49-63 8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 严绍(汤玉)64-76 9 独立战争前夕西属美洲资本主义因素问题考察 林被甸 77-86
10 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林承节 87-96 11 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在北京举行 蜚明 96 12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并非熙宁四年奏上 冀洁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6期 试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闻友 3-7+36 2 马克思主义史方法论探析 许征帆,马绍孟 8-22 3 论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厉以宁 23-29 4 王昭君家世、年谱及有关书信 翦伯赞 30-36 5 关于王昭君的几个问题--读翦老《王昭君家世、年谱及有关书信》 张传玺 37-41 6 蔡元培先生与民间文学 段宝林 42-50 7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吴组缃小说艺术漫笔 袁良骏 51-61 8 吴组缃着作年表(1923年-1981年)佘俊霞,牟淑媛 62-67 9 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初步成熟--试论”左联“青年作家和京派作家的讽刺艺术 吴福辉 68-80 10 北大学生成立学海社 80 11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曹操 陈铁民 81-89 12 1907-1915年间沙俄对外蒙的侵略 谭剑峰 90-95 13 一九八二《北京大学学报》分类目录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1期 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国 李景鹏,吴知论 3-14 2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萧超然 15-25 3 纪念北大《歌谣周刊》六十周年 北京大学民俗学会成立 夏学銮 25 4 马克思与中国 郭用宪,阎志民 26-30 5 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汉清 31-43 6 北京大学学生成立社会学社 43
7 论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 薛汉伟,辛仲勤 44-49+64 8 哲学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 高宝钧,谢龙 50-55 9 试论提高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 王隽彦,杜家芳 56-64 10 劳动价值论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剥削的强大思想武器 65-73 11 艺术哲学的革命 李思孝 74-81 12 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体会 彭吉象 82-89 13 马克思恩格斯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 刘祖熙 90-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2期 1 试论家庭人口投资 张纯元 3-11 2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袁行霈 12-20+33 3 试论闻一多关于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和实践 江锡铨 21-33 4 从云到火--公刘新作初探 黄子平34-42+83 5 论卡夫卡的小说 孙坤荣 43-52 6 略论晋律的”宽简“和”周备“ 祝总(又武)53-65 7 清初逃人事件述略 徐凯 66-77 8 马克思与数学 孙小礼 78-80 9 唯物主义的名称由来与实质的揭示--恩格斯的一大贡献 赵光武 81-83 10 缅甸语中辅音韵尾的历史演变 汪大年 84-97 11 [英]B·F麦金内斯博士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还学文,丁子江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3期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陈岱孙 3-6 2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费孝通 7-16 3 哲学系举办”马克思主义与人“学术讨论会 16
4 我国劳动就业问题 袁方 17-28 5 翦伯赞复李少一的信 翦伯赞 29-30 6 坚持真理 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 田余庆 31-34+41 7 学习翦老从戏曲小说中搜集和分析史料的治学方法 许大龄 35-41 8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论列宁对待专家和知识分子的方针 薛汉伟,潘国华 42-48 9 真理的具体性及其与抽象的关系 田心铭 49-57 10 战后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剖析 巫宁耕,侯若石 58-66+28 11 论郭沫若的史剧观 黄侯兴 67-77 12 《离骚》创作年代考 金开诚 78-84+77 13 狰狞之美与历史的必然之力--殷周美学思想札记 于民 85-90 14 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 陆俭明 91-97+3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4期 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 张友仁 3-11 2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问题 黄宗良,肖秀荣 12-22+37 3 关于开创中国历史研究和教学新局面的几个问题 邓广铭 23-31 4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读后 杨联升 32-37 5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怪胎--王莽经济思想试剖 赵靖 38-49 6 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张少康 50-61 7 高适年谱诸疑考辨 孙钦善 62-70 8 谈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致曹葆华的三封信 方锡德 71-74+70 9 《楚辞》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和”予“的用法 董洪利 75-77+97 10 莎士比亚的早期悲剧 张隆溪 78-88 11 关于斯宾诺莎的”一切规定都是否定“--兼谈哲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汉洪鼎 89-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5期 宋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李培浩,夏应元 3-9+35 2 唐律与礼的关系试析 刘俊文 10-21 3 论宁远之战 李鸿彬 22-28 4 新发现的孙中山先生关于办报的一封信 王世儒 29-31 5 “大锅饭”、“铁饭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 张维福,杨娴 32-35 6 歌德与席勒 张玉书 36-44 7 歌德--诗人·自然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胡寿文 45-52 8 《浦江清教授遗诗》序 王季思 53-54 9 艺术美成分分析 黄海澄 55-62 10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新探 葛晓音 63-66 11 《燕丹子》辨析 侯忠义 67-70 12 老舍与魏建功的赠答诗 曾广灿 71 13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 武树臣 72-81+89 14近年来刑法学研究综述 杨春洗,张文 82-89 15 《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即将出版 绍文 89 16 陈独秀着、译、书信系年目录(续完)90-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6期 1 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沙健孙 3-15 2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问题 萧超然 16-22 3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春阳 23-32 4 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 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阎志民,郭用宪 33-41 5 伟大的认识武器--读《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冯国瑞 42-50 6 《诗经》中的周代天命观及其发展变化 褚斌杰,章必功 51-59+70 7 何不借风雷 一壮天地颜--论魏源的思想及其政治诗 孙静 60-70 8 农民战争“宗教色彩”的比较研究 范达人 71-81+41
9 十五世纪中西三大航海活动比较初探 何芳川 82-92 10 西征路上的成吉思汗为什么要会见长春真人? 朱耀廷 93-94 11 一九八三本刊分类目录 95-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1期 1 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王瑶 3-16 2 《矛盾论》在辩证法史上的地位 许全兴 17-28 3 实事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宋一秀 29-37 4 论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地位与方法 刘方棫 38-47 5 认真探索国民经济管理规律 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王永治 48-55 6 康熙平定三藩中的西北三汉将 商鸿逵 56-63 7 汉墓壁画、画象石题材内容试探 夏超雄 64-77+97 8 乾嘉时代的语言学 何九盈 78-89 9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日期和主稿人问题--兼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订过程 张国福 90-93 10 均工夫役浅析 伍跃 94-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2期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黄楠森 3-10+38 2 所谓人性“异化”问题 朱德生 11-19 3 论两种对立的人道主义 魏英敏 20-27 4 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论战 梁守德 28-38 5 论消费服务不创造价值 智效和 39-47 6 东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铭考释 张传玺 48-61 7 万历天启时期的市民斗争和东林党议 王天有 62-72 8 驰想幻域 映照人间--《聊斋》构思艺术一题 马振方 73-85 9 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严绍璗 86-96+61
10 汤用彤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97 11 北京大学哲学系庆祝冯友兰教授从教六十年、张岱年教授从教五十年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 1 中世印度雅利安语二题 季羡林 3-11 2 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董学文 12-18+11 3 从比较分析看赵树理作品的生命力 黄修己 19-25 4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结构史的形成--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商德文 26-33 5 评韩非的君主独裁思想 陈哲夫 34-40+33 6 郭象的“有无之辩”及其“造物者无主”思想浅析 李中华 41-48 7 素族、庶族解 祝总斌 49-54 8 唐末阶级矛盾激化的几个问题 吴宗国 55-66 9 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 李世愉 67-74 10 徐悲鸿美学思想初探 杨辛 75-81 11 常用成语探源--对《辞源》所收成语有关出处引例的补正 李一华 82-93 12 抗战时期“文化人”的掠影--叶圣陶的《蓉桂之旅》 商金林 94-95 13 刘邦、赵高勾结琐谈 冷鹏飞 96-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4期 试论明代的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历史作用 许大龄 3-13+17 2 王梵志诗的几条补注 周一良 14-17 3 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 邹衡 18-20 4 马克思自由观的演变 赵常林 21-28+38 5 罗斯托起飞学说的评论 厉以宁 29-38 6 试论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福利事业 张纯元 39-47 7 试论民间笑话的美学价值和结构方式 段宝林 48-55
8 唐诗的任侠精神 钟元凯 56-66 9 论宫体诗 商伟 67-75 10 评《古文观止》二吴注 安平秋 76-81 11 谈马洛的三部悲剧 冯国忠 82-91 12 读缪荃孙抄校本《永乐大典·顺天府》 张玉范 92-96 13 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薛讯 97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5期 1 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王力 3-28 2 列宁对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肖月 29-37 3 沙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经济系赴沙市调查组 38-45 4 犯罪构成初探 张文 46-54 5 南北关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巫宁耕 55-62 6 《黑格尔辞典》试写条目(选登)63-69 7 唐律与礼的密切关系例述 刘俊文 70-78 8 岳钟琪论 徐凯 79-88 9 古代民歌表现手法对早期诗人创作的影响 夏晓虹 89-96 10 关于张太雷去苏联的次数问题 丁则勤 97-98+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6期 弥尔顿的悼亡诗--兼论中国文学史里的悼亡诗 杨周翰 3-10 2 读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 吴小如 11-19 3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思想的几个问题 金重 20-29+76 4 试论我国财产继承制度应有的基本特色 王作堂,朱启超,郭明瑞 30-38+10 5 关于上古至秦汉时期东北疆域的几个问题 陈芳芝,郑必俊 39-48+62 6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 高明 49-62 7 读汤用彤先生的中国佛教史学术论着 许抗生 63-70
8 《黑格尔辞典》试写条目(选登)张世英 71-76 9 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首倡者 张鸿翼 77-83+19 10 略论当前我国农村家庭经济 师如江 84-86 11 歌德与莱辛关系之管窥 杨丽 87-91 12 青年毛泽东与北京大学 陈坡,关海庭 92-96 13 《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四本刊分类目录 97-98 14 首届中国人口质量专题讨论会在京举行 陈义 76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1期 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张岱年 3-10 2 试论哲学史和认识史--评“哲学史即认识史”的所谓“列宁定义” 王东 11-21 3 黑格尔法哲学讨论会在西德召开 张慎 21 4 哲学的遐想
(一)--谈谈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 朱德生 22-30 5 比较法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沈宗灵 31-38+113 6 龚自珍简论 季镇淮 39-45 7 反映客观与表现主观--《文艺心理学》讲稿选刊 金开诚 46-54 8 鲁迅论艺术真实 闵开德,吴同瑞 55-63 9 论抄本《绿野仙踪》及其作者 侯忠义 64-70 10 影响售货员使用礼貌词语的社会因素--社会语言学调查报告(1984年)陈松岑 71-77 11 两汉大铁犁研究 张传玺 78-91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的影响 陆庭恩 92-101+109 13 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 曹凤岐 102-109 14 关于深入改革供销社体制的几个问题 杨岳全 110-113 15 朱利安·西蒙的人口经济理论 彭松建 114-121 16 京师大学堂创办述略 萧超然 122-130+45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2期 1 王夫之的美学体系 叶朗 3-17 2 千锤百炼 溢采流光--谈《水浒》词语的选择与运用 李庆荣 18-27 3 哲学系科研简讯 张英瑞,赵常林 27 4 评介三部魏晋南北朝史着作 周一良 28-37 5 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辨析 吕艺 38-45+121 6 论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兼与智效和等同志商榷 刘伟 46-51+63 7 黑格尔的“主观精神”哲学在认识论上的意义 张世英 52-63 8 列宁认识论思想在《哲学笔记》中的发展 王念宁 64-71 9 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思想 陈哲夫 72-80 10 明清之间中国史学思潮的变迁 葛兆光 81-99 11 论抗战时期翦伯赞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 荣天琳 100-110 12 金牛山猿人的发现和意义 吕遵谔 111-113+80 13 唯物史观方法论的系统性原则和经济体制改革 冯穗,李思 114-121 14 我国现阶段城镇个体经济的系统分析 蔡月 122-128 15 主父偃献策推恩与汉武帝下推恩令应为元朔二年辨 岳庆平129-13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3期 1 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 周祖谟 3-6 2 明代俗语文学的东渐和日本江户时代小说的繁荣 严绍(汤玉)7-18 3 论齐梁文人革新晋宋诗风的功绩 葛晓音 19-28 4 关于原始艺术二题 黄一宁 29-34 5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和妇女问题 王友琴 35-41+28 6 现代生产力地理分布的规律与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 陆卓明 42-52 7 斯拉法的商品生产和价格决定理论 胡代光 53-67 8 论唐代前期行政管理的较高效率与法制的关系 王永兴 68-76+90 9 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 祝总斌 77-90
10 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考 黎时忠,曾步贤,李英生,胡正民 91-95 11 真谛所到梁安郡考 张俊彦 96-100 12 冯定哲学学术思想初评 张文儒 101-107 13 略论朝鲜李朝儒学李滉与奇大升的性情理气之辩 陈来 108-114 14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宪法问题--对我国宪法中的精神文明规范的宪法学考察 甘藏春 115-123 15 美国刑事政策趋向 储槐植 124-128 16 普陀山抗倭石刻小考 卜国群 129-13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4期 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 张广达 3-15 2 中国共产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与共产国际 丁则勤,王毓钟 16-21+51 3 屠本畯和《金瓶梅》 顾国瑞 22-28+104 4 惠特曼“我自己的歌”译后记 赵萝蕤 29-34 5 浅谈列宁对未来主义的论述 岳凤麟 35-41 6 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余其铨 42-51 7 论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及其层次性问题 魏英敏 52-59 8 “龙”及《易·乾》卦爻辞考释 李大用 60-62+41 9 公民宪法意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严显生 63-71 10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政策的剖析 巫宁耕 72-79 11 五十年代我国引进技术设备的问题 李德彬 80-87 12 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多国企业 赵穗生 88-93 13 现代俄语标准语读音规则中的两可现象 陈君华 94-104 14 浅谈现代俄语词汇的变化与发展 李济生 105-111+93 15 关于俄语动词的动作方式的几个问题 左少兴 112-119 16 试论文学翻译的再创作过程 臧仲伦 120-128+79 17 御史大夫职掌辨 张金龙 129
18 学术消息 13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5期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 朱德熙 3-8 2 《辞源》《辞海》注音商榷 裘锡圭 9-19+59 3 《王梵志诗校辑》商榷 蒋绍愚 20-32 4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漫笔 严家炎 33-41+68 5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孙玉石 42-50+120 6 当代文学的转变 张钟 51-59 7 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吴小如 60-68 8 以赋为词--试论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袁行霈 69-74 9 论《水浒》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构思 周先慎 75-85+95 10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 吕德申 86-95 11 《文心雕龙》的物色论--刘勰论文学创作的主观与客观 张少康 96-103 12 王充与辨伪 孙钦善 104-110 13 蒲松龄生平述考 马振方 111-120 14 辽代斡鲁朵所在地探讨--兼谈所谓“横帐” 杨若薇 121-130+110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6期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刘方棫 3-12 2 具有中国特的城镇化道路的探讨 张纯元 13-19+76 3 略论财力分配与宏观控制 张胜宏 20-26+60 4 论体制转轨时的新经济现象及其对策 谢百三 27-31 5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曹凤岐 32-38+85 6 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初探 莫扶民 39-45 7 《清实录》的经济史料价值--《<清实录>经济史资料》一书前言 陈振汉 46-60
第三篇: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
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
××年宁夏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建设的热点问题和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按照常委会议工作报告精神和经济委员会××年工作要点,在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和本委委员共同努力下,比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一年来,经济委员会共开展各类活动项(次),其中专题调研项,视察考察次,研究项目个,召开座谈讨论会次,主任会议和全体委员会议各次;上报调研报告份,出《政协工作简讯》期。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和体
会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⒈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成果令人振奋
《宁夏中部干旱带禁牧封育草原利用方式研究项目》是我委于去年底申报的。这一项目陈建国书记作了重要批示,自治区政协马瑞文副主席亲自主持,经济委员会组织课题组负责实施。项目得到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治区发改委于年初对该项目予以审批立项总投资万元,其中,国补资金万元;自治区科技厅将其列为自治区科技兴农的示范推广项目,给予一定的科技资金支持自治区财政厅也下拨了前期调研经费;自治区农牧厅和宁夏大学抽调精干力量协助研究。
本项目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试验
地区,选择天然草原类型设点研究。共选定试验研究区个,试验草原总面积亩,其中,盐池县城郊乡四墩子荒漠草原试验研究区草原面积亩;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干草原试验研究区草原面积亩;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典型草原(干草原)试验草原区面积亩。参与试验的农牧户个。将建设个标准化草原围栏轮牧区和季节性休牧的试验区,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区内外草原利用方面的相关资料,依托试验区进行草原生产力、放牧强度、轮封轮牧草原利用方式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期限年,为自治区中部干旱带草原封育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是从今年初正式进入建设和试验研究阶段的。一年来,本委多次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及时部署和交流各试验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提出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分别于今年月、月下旬,组织有关委员和专家,就三个
试验研究区的项目建设、研究进展等情况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和检查,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研究顺利进行。由于各有关厅局大力支持和盐池、海原县、原州区领导高度重视,在各试点县(区)业务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各点技术组长及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月底,三个试验区基本上都完成了前期的围栏建设工程。盐池、海原两试验点在月上旬,原州区试验点于月初在完成了轮牧小区的围栏、试验户和羊只的选择后,很快进入了全面试验阶段。第一个牧草生长期的试验数据全部收集,有些已经显现出了良好的结果。如海原县试验点初步测定的结果,参与试验的羊只平均月增重轮牧区最高,放牧强度实验区次之,而舍饲对照组最低。此外,面上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和测定也全面进行。面上的工作除了注意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外,今年重点对全区主要草地类型的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在全区个县市区安排了个样地,对主要类型的生产力进行测定,对重点类型进行多点测定,增强样地的代表性。从项目研究的各项进展看,初步成果令人振奋。
⒉围绕中心开展调研,服务大局建言献策
一关于我区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情况的调研。月日至日,本委组织委员和有关专家在任怀祥、周振中副主席的带领下,赴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等户企业,就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石嘴山市和所到企业关于人才环境问题的情况介绍,召开了次座谈会,听取了多名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回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无记名情况问卷调查表共余份。通过调研,调研组全面分析了我区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政策、队伍建设、人才分布、人才稳定、引进、观念与机制、培养人才的投入等
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用新的思想观念审视自治区已出台的人才政策;深化国企体制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等三个方面共条意见和建议。钱根芳主任代表调研组在自治区政协八届十次常委会上就我区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调研情况作了大会发言,常委们反响热烈。调研报告上报了自治区党委、政府。
二关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情况的调研。对我区部分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和划分,将原石嘴山区和惠农县撤并成立惠农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科学的重大决策。月至日,经济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在马瑞文副主席的带领下,赴石嘴山市就惠农区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调研组了解到,虽然这次区划调整为惠农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由于财政体制和一些管理体制的变化,给惠农区的建设与发展增加了困难,可以讲,惠农区的发展得益于体制,也受阻于体制。对此,调研组建议自治区将惠农区列为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为惠农区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发展平台和政策扶持。报告上报自治区党委后,得到了陈建国书记、韩茂华副书记的批示。韩茂华副书记批示惠农区应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区前面。可由党委研究室牵头,政府研究室、发改委、财政厅及石嘴山市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一个组进行可行性研究,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自治区党委研究室根据主要领导的批示意见,组织有关人员就将惠农区列为我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问题深入石嘴山市和惠农区进行了调研,并与有关厅局进行座谈,向党委提出了《关于在惠农区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的几点建
议》。《建议》赞同我委提出的开展统筹城乡试点的意见,认为这个意见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我区的实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建议》认为,惠农区已基本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应将惠农区列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批试点,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区统筹城乡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目前,《建议》已呈报自治区主要领导。
三关于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根据自治区政协工作安排,本委组织委员和专家,于月日至日,在任怀祥、周振中副主席带领下,到贺兰、永宁、平罗三个县就农民增收问题作了调研。调研组跑了个乡镇、个行政村,开了个座谈会,走访了多户人家。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了直接对话,倾听到了他们的喜,他们的忧,他们的要求和呼声。他们喜的是年之后今年年初中央又发了一个一号文件;粮食补贴和
化肥补贴政策兑现了;农民的负担确实减轻了;政府抓粮,粮价上涨,增收有指望了;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得到了初步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带来了农村形势的变化,农民的脸上有了喜色。但基层干部和农民也还心存疑虑,担心在农村改革还未进入综合配套改革阶段的条件下,在现在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农民的负担会不会出现反弹?农民得到的一点实惠能不能得到保障等?针对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反映出的农资涨价、贷款难、自己办教育和建设乡村道路缺少资金、医疗卫生条件差、就业难、与城市人享受不公平待遇等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调研组建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解决。并提出了适当控制生资价格涨幅、继续改革灌溉用水制度、切实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实施禁牧政策、有效加强农村职业培训、妥善处理乡镇政府债务等意见建议。针对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还就破除城
乡二元结构、遏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严格保护耕地、加快乡村建设等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比较有份量的意见和看法。任怀祥副主席亲自在政协八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上作了发言,引起了常委们的共鸣和热烈掌声。报告经讨论后,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
⒊开展视察考察,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考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委员了解情况、检查工作、研究问题,切实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
一是今年月下旬,本委组织经济委员会一行余人,视察了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及配套工程建设情况。委员们对工程建设中遇水软化、失水干裂的极软岩坝基处理,水头低、库容小、泥沙含量
大的水库泥沙淤积和多泥沙河流上大型灯泡贯流机组抗泥沙磨蚀等科技含量高的难题处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从把枢纽工程与中卫沙坡头旅游景点结合起来,让游客参观旅游;黄河枢纽工程建设要与生态治沙相结合;将卫宁灌区纳入宁夏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增加配套工程的投入;搞好枢纽工程的观测;总结工程建设经验,为宁夏其他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借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二是本委组织委员在马瑞文副主席带领下于月下旬视察了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情况。委员们就搞好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出了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对煤炭、水、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依法管理,市场运作,合理开发;发展煤化工产业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整合基地内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企业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将其建成国家级大型能源重
化工基地;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对工程做好建设规划和设计,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打造精品工程;城建、林业、通信等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尽快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确定编制,划拨经费,使招商引资、审批土地和核准项目等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等意见建议。
三是于月中下旬,本委组织部分委员在马瑞文副主席带领下,赴黑龙江、辽宁、山东省就政协经济委员会工作和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黑龙江省边境贸易,以及辽宁省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大家开扩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加强了与兄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联系与交流,学到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将对我们做好今后工作大有裨益。
⒋召开专题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
一本委与自治区发改委联合于月日召开宁夏十一五规划思路专家咨询会。《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是自治区发改委为了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分阶段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形势下,他们深感形成的《思路》(初稿)很不成熟,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征求新的发展策略和应对举措。为此,自治区发改委从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努力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高度出发,主动与本委联系,联合下发通知,共同主持会议,并要求我委组织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分两个组进行讨论,分别由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齐同生和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钱根芳主
持,共有个厅局的多位同志和位自治区政协委员参加了讨论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将对《思路》(初稿)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本委组织政协委员参加了由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建议召开的两次专题座谈会,就宁夏可持续发展、惠农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等问题进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委员意见,发挥了政协智力密集的优势。
三应自治区发改委要求,我委还组织委员讨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稽查条例(草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资产管理条例(草案)》,对委员提出的修改意见、建议,经整理后反馈有关部门供参考。
⒌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推动本委
工作上新水平
一是月日至日,由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带领的全国政协视察团一行人来我区视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委配合政协办公厅参与了接待工作。视察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和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党委副书记韩茂华会见了视察团一行并参加了座谈会。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向视察团介绍了宁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自治区政协主席任启兴,副主席马瑞文和本委主任钱根芳分别陪同视察团赴五市视察。视察团一行高度评价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提出了我区目前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各地差距大、抗灾能力比较薄弱、生态环境受损依然比较突出等问题,同时在促进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突出以人为本、加大南部山区水利建设、突出宁夏特点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旅游宣传与整合旅游资源、发掘和整理
回族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促进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并表示将向中央反映政策不要一刀切、国债和贷款项目降低和取消地方匹配额度、国家向农村道路建设投资、进一步关注农村教育、退耕还林政策应该保持稳定、支持宁夏节水浇灌工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的建设等问题,以争取得到中央的更大支持。
二是马瑞文副主席带领本委有关人员参加了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全国二十省市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十二次联系会议。与会代表围绕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主题畅所欲言,交流了各省(市、区)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情况、做法。大家认为,今年中央号文件下发以来,农业和农村工作得到了加强,促进了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并表示今后要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本委提交的《发
挥龙头企业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材料,在会上作了交流。
三是本委负责人还应邀参加了区内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交流会等部门和行业工作会议共多次,及时了解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了与对口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四是本委协助办公厅接待了广西、浙江、安徽、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等考察团组来宁考察,向客人介绍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经济委员会工作情况,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
二两点体会
⒈善于发现新问题作超前研究,是提高政协履行职能能力的重要方面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之相对应,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提高政协履行三大职能能力,为新世纪实现三大历史性任务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个政协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中,我们深感提高履行职能能力涉及方面很多,但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要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作超前研究,进而提出预见性的论点或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就有可能走在前面,引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很容易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党政部门的决策内容,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比如,自治区从××年月日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禁牧后,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羊只饲养量下降的现象,与有关专家接触也了解到我区草原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超载过牧,但完全禁牧也不利于草场的正常生长。由此,我们认为,禁牧,国家要的是生态效益,但不同程度地加大了牧
民饲养成本,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这是一对矛盾,也是个新问题。能不能找到一条途径,既能保住生态效益,使草场植被得以尽快恢复,又能兼顾经济效益,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使草原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呢?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禁牧封育草原利用方式项目研究》,课题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重视和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又比如,近年来,我区对一些市县区划作了一些调整,这是自治区为加快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但有些县变成市辖区后也相应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新组建的惠农区在财政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化,给当地建设与发展增加了困难,这又是一个新问题。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根据原石嘴山区城市化率较高和原惠农县农业比重大的特点,提出了将惠农区列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验区的建议,以实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同样
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⒉善于发挥各方面委员作用,是提高政协参政议政质量的有效途径
政协专门委员会是政协开展工作的基础,政协委员根据各自特长和政协工作需要被安排在各专门委员会参加各类活动。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由于政协履行职能所面临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情况比较复杂,且有些问题涉及多个专业。要搞好参政议政,不仅需要专家,更需要跨学科、复合型的杂家。而政协专门委员会是按大的方面设置的,虽然有些问题从业务上对口本委员会,但有些研究仅仅依靠本委员会委员难以提高研究质量。在实践中,为了弥补复合型人才的不足,我们在开展活动中,主动邀请其它专委会委员参加,较好地发挥了政协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比如,自治区发改委就召开我区十一五规划思路(初稿)专家咨询会
与我委联系,要求联合主持会议并安排一些委员参加会议。我们认为《规划》是自治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纲,内容广泛且重大,仅在本委内部找些委员参加讨论不足以体现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为此,经请示秘书长同意,我们就委员人选问题召集各专门委员会有关同志开会,说明意图,最后确定了十六位委员参加研讨会。由于事前做了充分准备,参会的委员发表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受到了自治区发改委的好评。又比如,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就我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课题前来政协征求意见,我们也是在各委员会中确定参会的委员,效果很好,得到了征求意见方的充分肯定。
二、××年工作要点
××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我区十一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经济委员会要认真
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阶段开展经济委员会工作的新途径,为推进宁夏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⒈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我委开展的各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经济委员会工作。
⒉继续做好《封山禁牧后草原利用方式研究项目》课题的研究组织工作。要按时于年底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提出自治区中部干旱带草原封育及合理开发利用可行性意见,以便尽快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推广研究成果。同时跟踪落实惠
农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
⒊认真开展专题调研。一是围绕八届政协××年常委会议研讨的主题,按照主席会议和办公厅的要求,精心组织调研;二是拟围绕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民营经济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农村劳务工输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结合本委实际,选择个专题进行调研;三是就全国十八省市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十三次联系会议研讨的主题进行调研。除上述题目外,经济委员会委员还可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自选题目进行调研,委员会予以协助和支持。
⒋搞好委员视察考察活动。拟组织委员视察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寺堡扶贫开发区、宁夏交通建设、发展种桑养蚕、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民营企业
组建工会及其员工的权益维护等情况选择个专题进行视察。同时,为了加强与兄弟省市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联系,拟积极争取政协办公厅的支持,组织委员赴发达省(市区)学习考察。
⒌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交流。适时组织情况通报会,请有关部门就我区经济工作中的一些情况进行通报,为委员知情出力创造条件。召开有关专题的座谈会和论证会,发挥政协人才库的作用。
⒍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力度。在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座谈等活动中,要注意收集委员和各方反映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整理,区别不同情况,以提案、工作简讯、信息反映或其它方式,向有关方面反映,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
⒎加强自身业务建设。××年,我
委要加强与委员联系,通过登门拜访、发信函等各种途径,不定期征求委员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委员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鼓励委员多参加委员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为我区发展献计献策。
第四篇:学报杂志社2009单位工作总结
学报杂志社2009单位工作总结
2009年,学报杂志社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学报两刊的编辑、出版、发行任务,学报两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对照学报杂志社2008-2010聘期及2009工作目标总结如下: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刊宗旨
在办刊过程当中,学报两刊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面向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在学报编辑出版过程当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著作权、专利等法律法规,有明确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报道范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及条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充分发挥学报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学报两刊编缉委员会是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对学报编辑出版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报两刊编委本着对学报负责的态度,积极认真为学报撰稿、审稿,对学报两刊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学报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学报两刊编辑委员会顺利换届,产生了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七届和社会科学版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这为学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持学报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为不断提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两刊的学术水平,扩大我校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根据学报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点,在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稿件的初审和专家评审中,坚持学术性、创新性及应用性标准。
(2)在稿件处理和编校过程当中,要求编辑加强与作者及审稿专家的交流与沟通,从编辑学的角度对稿件进行深加工,使其更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同时力求通过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培养年轻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严格把关,杜绝刊发学术水平低、无创新性的论文。
(4)为保证学报两刊的综合质量,坚定地执行三审三校等管理制度。
(5)坚持论文发表前的查新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学术不端行为或政治观点错误的稿件。
四、坚持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学报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
学报杂志社十分重视编辑部的管理工作,除了在工作环境和人员素质培养上给予关注外,还根据学报各岗位具体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如:稿件编排工作流程、社长岗位职责、主编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岗位职责、编辑岗位职责和编务岗位职责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学报质量和学报社工作效能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编辑收稿、专家审稿、稿件编辑校对和印刷出版发行等相关制度,并要求学报杂志社全体成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这些制度,使学报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在工作中,力求做到与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保持密切联系,注意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编辑部工作。学报对稿件评审严格实行双盲制,力求刊发稿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建立了由各学科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审稿专家库,为确保刊发稿件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稿件编辑过程当中,做到深度加工,力求经过编辑加工的稿件论点明确,证据充分,条理分明,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认真执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改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标准和规范,注重编排规范化。
在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方针,工作中高度重视审、编、校、印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刊物的质量。几年来,学报综合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学报两刊出版的准期率达100%。
五、学报两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学报编辑出版情况
在两刊编委会的指导下,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继续扩大。学报两刊编辑出版情况如表1所列。
表1:2009年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两刊出版基本情况
刊名期数 总页码 发表论文数 总字数(万字)
自然科学版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报 13 2 200
1056 553
243 418
201
2。学报获奖情况
2009年,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学报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进一步提高,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充分肯定。
2009年,学报两刊获得上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及获奖情况如表2所列。
表2:2009年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两刊获奖情况
刊名获奖名称颁奖部门自然科学版学报 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
社会科学版学报 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全省排名第二)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
自然科学版学报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
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3。学报各项主要评价指标
2009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继续发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我校学报最新各项指标及在同类院校中的排名如表
3、表4所列。
表3:自然科学版学报计量学指标(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类/工业大学)
影响因子 排序(学校数)总被引频次 排序(学校数)
0。352
8(22所)
1012
2(22所)
表4: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计量学指标(理工类院校)
影响因子
排序(学校数)
总被引频次
排序(学校数)
0。434
8(85所)
567
1(85所)
由表
3、表4可知,我校学报各项文献计量学指标在全国同类高校学报中继续位居前列。其中,社会科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位居安徽省高校社科学报第一;总被引频次在85所理工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中继续排名第一(它引率为98%)。
4。2009年新入选检索及评价系统的情况
我校学报两刊与国内外大型权威数据库及检索评价中心的沟通与联络继续得到加强,影响力继续扩大。2009年,自然科学学报继续被国内外近40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自然科学学报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中的位次继续提高。学报两刊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肯定。
(1)自然科学版学报
在2009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中,我校自科版学报继续入选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在120家期刊排名中位列第42位。
(2)社会科学版学报
在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中,我校社科版学报在796种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报中位列107位,首次被该评价系统评为A类期刊(核心期刊)。
5。重要活动及在各级学会任职情况
(1)2009年,在安徽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两刊双双获得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2)2009年,杨伯源、张和平两同志在由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安徽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被评为优秀主编;
(3)2009年,张镅、闫杏丽两同志在由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安徽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编辑;
(4)2009年,朱华新、张淑艳两同志被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编辑;
(5)2009年,学报杂志社完成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布置的责任编辑登记注册工作;
(6)2009年,何晓雄同志被增补为安徽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
(7)2009年,何晓雄同志被推选为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该研究会成员单位由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所有会员单位组成;
(8)2009年,张和平同志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理事长; 该中心现有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在内的一百余家会员单位。
2009年,学报两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高校学报相比,与学校领导和师生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飞速发展的形势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努力提高办刊质量。
近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及各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在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也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深知学报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得益于学校的支持,凝聚着学报编委会全体成员和学报社全体同志的心血。高校学报是向社会展示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高校的名片。随着高校学报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瞄准更高的目标继续前进,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担负起合肥工业大学名片的责任。
第五篇: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最终版)
××学院学报工作总结
学报从××年1月试刊以来,总共出版了6期。除第一期印1000份外,其余各期均印7500份。
出版学报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的工作,缺少经验。为了进一步办好学报,提高学报的质量,我们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提出改进意见。
过去,我院没有出版过学报。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交流教学经验;反映科研成果;促进学院工作的发展,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出版《××学院学报》。一年来,学院出版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对活跃我院的学术气氛;反映科研成果;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学报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一些兄弟单位对学报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有的单位还转载和复印了学报的稿件,截止到××年11月份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9篇文章被转载和复印。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复印14篇;《经济文摘》摘发4篇;《文摘报》摘发1篇。
过去一年,总共出版6期,发表稿件103篇,约计66万多字。在发表的稿件中,本院稿件73篇,校外稿件30篇。发表的校外稿件,主要是财政部、总行领导同志在干部培训会上的讲话和撰写的文章,以及本刊的约稿和院内老师推荐的稿件。外面的自发来稿刊登很少,选用的只有1篇。
发表稿件103篇,其中本院教研人员70篇,学生3篇,占刊登稿件的70%。校外稿件30篇,占30%。院内教研人员投稿100篇,见报率70%,以会计系见报率最高,达83%,其次是研究所,近73%,财政系、金融系也超过平均见报率。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尽量优先采用。一年来,发表11人的稿件,以研究所最多。但是,我院来稿数量还不多,远远保证不了学报的质量,稿件选择性很小,有时还不得不刊登校外稿件。全院师生来稿100篇,发表70篇,占来稿的70%,如果把拟用稿件计算在内,则来稿基本上都被采用。这样,一方面,稿件选择性极小,难以保证学报的质量。另一方面,出了这一期,下期储备的稿件就不多了,甚至有的专业产生了来稿空白,这也给按时出版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各单位来稿很不平衡,有的单位多一些,有的单位少一些,总投稿人数仅为教研人员的25%(有的单位来稿远远低于这个比例)。这样,势必出现各专业之间刊登稿件不平衡的现象。
过去一年,学院出版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与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怀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学报出版工作中,××领导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支持,细心审阅文稿,并为本刊写稿,希望我们把好关,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努力办好学报。院领导同志经常过问学报工作,审定稿件,遇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过去一年编辑部除一位副主编外,只有一人做具体编辑工作(11月份增加1人,但力量仍然很弱,同原定的3-4人还相差一半,急需配备人力)。所以,在编辑出版工作过程中,编委、各处、系、部、所的领导同志,有15人给本刊投稿,发表18篇。他们当中有些同志(例如金融系)积极向学报推荐稿件,并做认真修改。财政系××老师除自己积极写稿外,还给学报组织稿件,经常对学报工作提出建议。××老师为办好学报,做了不少工作。研究所从所长到一般工作人员,自始至终参加了学报的审稿、校对和发行工作,给学报工作以很大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还得到了会计处、收发室同志的支持。
当然,学报工作还有不少问题。例如,稿件质量总的看还不高,办得不活,有的期安排的的稿件显得少一些,有点文章长了一些,学生稿件刊登得也少,印刷质量还不够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改正。
出版学报,是全院的一项具体工作,不可能只靠少数几个人就能办好。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继续关心、支持学报工作,积极为学报投稿。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学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