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范文

时间:2019-05-12 12:0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范文》。

第一篇:关于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范文

关于2015年申报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

现将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对申报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进行教育教学论文鉴定的通知》发至各学校,申报论文鉴定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论文鉴定要求:

1.各学校申报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要依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4号)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5号)文件准备相应材料。

2.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徐教职称[2015]1号)文件要求,把握论文鉴定范围、篇数。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核,核对申报人员电子文稿与纸质文稿是否一致,经核查不一致的,将按违纪处理。

3.课题、论著与本学科相同或相近。课题需具备:立项文件—研究方案—主持证书—结题证书—成果证书(其中规划课题成果必须有一篇市级发表论文)。

4.教育学会、陶研会省三等奖获奖论文不予鉴定;教育学会、陶研会市二、三等奖获奖论文不予鉴定;(符合陶研会论文鉴定条件必须是2010年以来获奖的论文)5.每人须交论文鉴定费用50元。

二、材料上报注意事项:

1.电子文稿内容报送要求见附件4-1,4-2,申报材料均需与电子稿完全一致;

2.发表论文鉴定材料装订顺序:发表论文鉴定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页(例:查询登录百度—新闻出版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期刊或报刊—媒体名称中输入杂志名称—查询详细—打印)、知网等数据查询页、论文查重检测报告(简版报告、全文标红报告)、论文原件(注:论文查重由县教育局检测);

3.获奖论文鉴定材料装订顺序:获奖论文鉴定表、论文查重检测报告(简版报告、全文标红报告)、获奖证书或颁奖文件、论文原件;(注:论文查重由县教育局检测)

4.材料袋封面见附件5,封面所填内容应与袋内材料完全一致并加盖学校公章;

5.汇总表需严格按市文件要求填写,由学校职称负责同志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申报材料袋顺序要与汇总表顺序相一致;

6.申报教师论文电子稿,一个学校一个大的文件包,文件包含两个文件夹,一个发表的论文文件夹、一个获奖论文的文件夹,每一篇论文WORD文档格式按市文件要求报送。凡未按要求报送的电子文稿,不能正常检测的责任自负; 7.电子文稿、汇总表报送时间:

2015年2月2日——3日上报电子文稿及汇总表,电子文稿 2 和汇总表一经报送不得更改。论文鉴定费随汇总表一同上交,因论文检测工作繁杂,工作量大,逾期不报者,责任自负。论文电子文稿及汇总表电子稿发至jyjzcb@163.com,纸质汇总表交教育局职称办,联系电话:89618373。

三、论文材料报送时间:

2015年3月5日,上午:各高中;下午:局直单位、中心校; 2015年3月6日,上午:城北初中;下午:城南初中。

四、报送地点:沛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职称办。

各单位一定要按市、县通知要求上报论文材料。申报人员必须按规定如实申报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凡经市、县教育部门专门检测软件查出电子稿与纸质稿不一致或有抄袭剽窃现象的论文,一经查实,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单位职称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

附:徐教职称[2015] 1号文件

各校请注意:2月2号报教委,发

石主任信箱

沛县教育局

2015-01-20

第二篇:关于高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专题

辽人社〔2012〕83号

关于做好2012年工程、农业、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翻译等系列教授、研究员级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件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绥中县、昌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省直各部门,省属各高校:

为做好2012年工程、农业、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翻译等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现将评审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评审标准及要求

1、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关于做好2007年工程、农业、会计、经济、统计、审计、翻译等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辽人〔2007〕38号)中《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及相关文

件要求进行。

2、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2005〕77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3、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2005〕75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4、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原统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2005〕76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5、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原省人事厅、省审计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辽人〔2005〕73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6、翻译系列资深翻译(正高级)和一级翻译(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一级翻译专业技术资格(水平)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参评人员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与申请评审语种和类别相一致的一级考试成绩合格通知书才能参加评审。评审办法按照原省人事厅《关于2005年翻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辽人〔2005〕90号)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2 —

7、工程系列机械、石化、冶金、轻工、建材、纺织、电力、粮食、电子工程(通讯、半导体物理、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专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含中、初级)的评审工作与工程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同步进行,办法和程序相同。

二、资格审查及评审办法

1、资格初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申报办法。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对个人申报材料认真审核,进行民主评议,经公示无议后,推荐上报;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查,对未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的材料一律不得受理。

2、资格复审:为保证申报材料质量,报卷截止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按照评审的标准和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凡不符合申报标准和条件的材料,一律不得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3、评审办法:在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审计师和一级翻译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合格后,通过考试合格成绩和量化赋分加权,综合评价参评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一级翻译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其他考试时间另行通知)。工程、农业等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继续实行综合评价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模式。

三、评审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评审上述系列两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需分别填写《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和《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各一式三份,破格晋升人员另需填写《辽宁省破格人员审核表》一式三份。所填表格一份装入主卷,其余两份放入材料袋中,专业技术人员填写的三份《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需贴好照片,全部装入材料袋中,其他材料按要求装订成册,按规定程序上报。申报评审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亦按照上述办法办理。

2、各市、绥中县、昌图县及省直有关单位务于7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人员20人以上的同时报送电子文档。

职称处咨询电话:024-22959120

报卷地点:省人才中心305房间(和平区哈尔滨路50号)联系电话:024-22503874

联 系 人:赵文杰王明辉

二〇一二年三月八日

主题词:人力资源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资格评审通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2年3月8日印发 —4 —

第三篇: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1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申报工作的通知

新人教[2011]148号

有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职改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直属机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有关企业集团(总公司)人事(职改)部门,署直属各单位:

为做好2011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现就职称评审材料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格要求

(一)参评人员

在报社及时政新闻类期刊从事新闻采编专业工作的人员。

(二)外语水平

外语水平需达到新闻出版总署新出职改[2007]101号文件规定要求,即本级外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45分以上(含45分)或符合有关免试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1.申报新闻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相应级别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达到全国通用标准(含2006年底前已取得全国职称外语测试成绩合格证书的人员),即可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该成绩的有效期可延至本人正高级职称评聘通过为止;其相应级别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低于当年全国通用标准10分以内(含2006年底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达到45分的人员),即可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该成绩的有效期至该级别专业技术职称评聘通过为止。

2.1982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新闻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相应级别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低于当年全国通用标准10分以内(含2006年底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达到45分的人员),即可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该成绩的有效期可延至本人正高级职称评聘通过为止。

3.转换系列申报高一级新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外语水平按现从事专业的岗位要求掌握。

4.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试外语:

(1)至申报12月31日以前,连续工龄满30年或连续从事新闻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

(2)取得外语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3)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其成绩达到了全国通用标准A级或B级的人员(含1982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并在2006年底前参加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相应级别成绩达到45分以上的人员),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5)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回国参加首次职称评审或作为访问学者由国家派出留学半年以上的人员。

(6)参加《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通过高级(A级)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7)取得TOEFL(托福)考试550分以上、IELTS(雅思)考试5分以上或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1800分以上的。

(8)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并经两位在职译审审定达到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或经国家级外文外事部门认定具有较高翻译水平的。

(9)经新闻出版总署职称管理部门认定从事美术编辑、书籍报刊装帧设计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

(10)在新闻出版行业做出重大贡献,取得行业公认的教学科研成果或业绩,或是新闻出版行业某一领域公认的拔尖人才,或获得国家级新闻、出版政府奖以及相当级别的专业奖项的。

(三)计算机能力

计算机能力需达到新闻出版总署新出职改[2004]001号文件规定要求,即计算机能力达到本级及以上水平或符合免试条件,具体内容如下:

1.1966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务,必须参加B级水平考试。B级考试内容的四个模块:①Windows,②Word,③Internet,④Excel。

2.1966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务必须参加A级水平考试。

A级考试内容的六个模块:

文字编辑、记者等系列考:①Windows,②Word,③Internet,④Excel,⑤PowerPoint,⑥Access。美术编辑考:①Windows,②Word,③Internet,④Excel,⑤PageMaker,⑥PhotoShop。

已取得B级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从事专业直接加考所缺的两个模块。

符合下列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免试:

(1)参加全国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算机水平考试并取得本通知要求的相应模块合格证书者。

(2)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者。

(3)在专门的计算机室(中心)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三年以上者。

(4)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程序员及以上级别资格证书的人员。

(5)取得博士学位人员。

(6)取得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人员,评聘中级职称时免于B级考试,评聘高级职称时,根据从事专业直接加考相关内容。

(7)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者。

(四)学历及任职年限

1.申报主任编辑、主任记者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编辑或记者职称并在新闻单位受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5年。

(2)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新闻单位受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2年。

(3)2001年12月31日以前(含12月31日)具有其它专业中级职称调入新闻单位,并在新闻单位受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3年。

(4)2001年12月31日以后具有其它专业中级职称调入新闻单位,并按规定转评为新闻系列中级职称后受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2年,且与原专业中级职称任职时间累计满5年。

(5)具有其他副高级职称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1年(转评)。

2.申报高级编辑、高级记者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或本单位主管部门组建的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备案同意)评审取得主任编辑或主任记者职称并在新闻单位受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5年。

(2)2001年12月31日以前(含12月31日)具有其它专业副高级职称调入新闻单位,并在新闻单位受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履行主任编辑或主任记者职责)满4年。

(3)2001年12月31日以后具有其他专业副高级职称调入新闻单位,已按规定转评为新闻专业副高级职称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3年,且与原专业副高级职称任职时间累计满5年。

(4)具有其它专业正高级职称且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1年(转评)。

(注:学历均指国民教育系列,任职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31日。)

(五)论文论著

申报副高级职称需提交任现职以来发表的新闻专业论文或相关专业论文2篇(新闻专业论文至少1篇),或提交新闻专业或相关专业论著1部。(注:申报人必须为第一作者。)

申报正高级职称需提交任现职以来发表的新闻专业或相关专业论文3篇(新闻专业论文至少1篇),或提交新闻专业或相关专业论著1部。(注:申报人必须为第一作者。)

新闻专业论文论著是指新闻专业方面的论文论著,相关专业论文论著是指与报社报道业务范围一致的专业论文论著(如:法律类报社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交法律专业论文论著)。提交的论文论著必须是任现职以来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不包括内部期刊)、报纸上发表或出版发行的,发表(出版)时间截至2011年12月31日。学位论文和任现职以前发表的论文论著不能作为参评的论文论著。

(六)破格条件要求

在新闻专业技术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绩,经单位考核认为达到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人员,可放宽学历要求和任职年限要求,破格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破格申报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任现职期间获得中国新闻奖及相应级别的全国性新闻评奖中获奖的人员,申报资格条件可适当放

宽:具备相关申报资格的,其申报高一级职称的任职年限可提前2年;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达到任职年限要求的,可申报高一级职称。

2.具有大专学历且1987年以前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任现职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人员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

3.因工作需要由外单位引进或交流到新闻单位从事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且胜任现职工作的优秀人才,可比照新闻单位同等(学历、工作年限)人员职称情况破格申报副高级职称。

有关奖项分类及名称见附件。

(七)同级职称转评

非新闻专业高级职称申请转评同级别新闻专业职称,其外语、计算机成绩不再要求,其它申报条件与正常申报相同。

(八)不得申报人员

近3年内存在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得申报2011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直接责任人员;涉及重要案件尚未定案的人员;在职称有关考试中作弊的人员;在重大责任事故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

二、申报程序

(一)单位初评推荐

新闻单位初评推荐需按以下要求之一进行:

1.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备案同意组建新闻专业副高级职务评委会的新闻单位或已有新闻专业中级职务评委会的新闻单位,其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应由评委会评审推荐。评审推荐会议到会人数不少于评委人数的2/3,同意票数应超过到会人数的1/2方可推荐申报。

2.没有新闻专业中、高级职务评委会的新闻单位,应组建不少于7人的行政与专家推荐小组负责推荐,专家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新闻专业副高级或正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4人。专家推荐小组会议到会人数不得少于应到会人数的2/3,同意票数应超过到会人数的1/2方可推荐申报。

(二)单位内部公示

新闻单位在决定报送评审材料之前,要对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工作业绩、工作量的计算、获奖情况、学术成果的真实性等进行认真核实和认定,并将全部申报材料在本单位公示1周,全部材料无异议后再上报。申报材料必须是经公示后核定无异议的材料,公示后不得再随意添加材料,如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即退回该单位所有委托评审材料,并追究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专业技术人员,次年不受理其委托评审的申请。

(三)主管部门审核

经公示后的申报材料需经新闻单位主管部门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出具委托评审函(对破格申报的人员,同时需出具同意破格申报的报告),材料齐全后报总署职改办。

(四)评审结果公示

对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拟授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人员,于评审会后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通知公告栏公示1周,接受社会监督。对公示无异议的人员,总署职改办正式发文予以确认。对公示中有问题的人员,总署职改办核实后按程序取消其资格。

(五)破格申报程序

1.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向单位提交破格申请报告;

2.新闻单位组织评委会或专家组进行初评,并对破格申报人员进行答辩,提供不少于1000字的答辩意见;

3.新闻单位将破格申报人员的材料(包括破格答辩意见、单位推荐意见)上报新闻单位主管部门审核;

4.新闻单位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出具破格报告。

(六)总署答辩要求

新闻出版总署职改办对所有破格申报者组织专家答辩,对上一申报评审未通过,今年又重新申报的人员,安排专家抽查答辩。

三、申报材料

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同时报送。

(一)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

1.主管部门委托评审函;

2.申报材料公示情况证明;

3.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一览表;

4.破格人员破格申请、单位答辩意见、单位推荐意见、主管部门破格报告。

(二)申报人员的资格材料(A袋):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一式两份),另附与评审表上相同的本人半身2 寸照片2张;

2.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复印件;

3.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或成绩通知单或免试证明;

4.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或免试证明;

5.身份证复印件;

6.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7.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复印件;

8.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仅对应参加岗位培训的人员);

9.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评审参考);

10.获奖证书复印件。

(三)申报人员的业绩材料(B袋):

1.推荐材料简表;

2.能反映或代表申报人任现职以来最高水平的新闻作品或成果。

以上三类材料共15项(破格人员16项),其数量和格式等要求均可从http://(职称评审专栏)下载。

四、注意事项

(一)申报材料中电子材料:文字作品的扫描文档,字迹要清晰。纸质材料:A袋报送1份,B袋报送1份(详细要求可参阅附件2:《申报材料说明》)。

(二)申报材料需由委托部门报送,或经委托部门同意由申报人所在新闻单位人事部门报送(只受理单位报送材料)。

(三)评审结果由总署职改办通知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将评审结果通知申报单位,申报单位人事部门按总署职改办的要求办理材料清退和通过人员证书。

(四)受理申报材料的日期为2011年10月20日至2011年12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通知及本通知所提及的文件、电子表格等,可从http://职称评审专栏查阅、下载。

(六)报送材料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五层520室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联 系 人:徐令德王 鑫

联系电话:010-68008752,68008166(传真)

(七)政策咨询:

新闻出版总署职改办

联系电话:010-83138770

附件:全国性新闻评奖名称

申报材料说明

新闻出版总署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

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有关厅局:

为做好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评审依据

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苏职称[2012]1号)的有关要求进行。

二、申报评审时间

各市、省有关厅局将申报评审的材料及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于7月20日前报送江苏省技工学校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技校职称办),逾期不再受理。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会议将于8月底前召开。

三、申报评审程序

各市以学校为单位,通过个人申请、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单位公示等程序,优先推荐能力业绩突出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核准的收费标准,每人缴纳评审费400元(申报正高及破格申报者500元),由各市、有关厅局集中汇款至以下户名: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 1

育教学研究室,帐号:077090***0,开户行:中信江苏路支行,如需单独开具发票,请在汇款用途栏注明单位名称及金额。

凡经省技校高评委会评审通过、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具备技工院校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者,由市技工学校职称办统一到省技校职称办领取高级职称资格证书。

四、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者所需提供的材料及装订方式详见附件。学历证书、计算机合格证书、论文著作、荣誉证书、现任(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或任职通知等材料复印件需加盖市职称办公章;反映个人在校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核实日期。其中申报者1寸免冠彩照1张(照片后写上个人姓名)由每个申报单位统一用一个信封装好。申报以市技工学校职称办为单位,按照附件所要求的材料进行审核和整理装订,并集中填报《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一份并加盖市技工学校职称办及市职称办公章,同时上报该材料的电子文档。相关表格请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统一下载。

联系电话:025-83276077,邮箱:wangyong@jshrss.gov.cn,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22号717室,邮编:210008。

附件:

1、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提

供材料清单

2、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申报专业对照表

3、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基

本情况汇总表

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一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提供材料清单 第一部分(不需装订)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

1、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复印件或免试证明(相关文件规定免试者)。

2、破格申报者应提供破格证明(说明符合职称评审条件中哪两条破格评审条件,单位盖章确认)。

二、江苏省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5份(市职称办申领)。

第二部分(分三分册装订)

第一分册: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登记表(任职期间近5个教学工作量情况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每年一份);

2、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表(任职期间近5个,每年1份);

3、学历证明材料复印件;

4、现任(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或任职通知复印件;

5、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6、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

7、其它能反映本人业绩的奖励证书、荣誉证书(含所教学生获奖证明等)复印件;

8、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9、班主任证明;

10、公开课、课题组织、教研活动证明;

11、帮教证明(申报副高对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申报正高对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12、身份证复印件;

13、专业带头人、示范专业、精品课程负责人相关证明。第二分册

能体现本人业务水平的、任职期内使用的二门课程各2章教案(政治、语文、数学、体育、英语等课程可提供不同类型或课型的教案)。

第三分册

1、教材、论文、专著复印件(包括封面、目录、相关文章)。

2、其它能反映本人业绩和成果的材料复印件。说明:

1、各分册请自制目录。

2、档案袋必须整洁,所装材料量要适中,不宜过多。档案带封面上面贴有申报专业、姓名、地区、工作单位、申报材料总目录等内容。

3、申报材料档案袋须整洁牢固,每人一个档案袋(至多不超两袋)。

附件二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专业对照表 机械专业

汽车专业

建筑专业

电工电子专业

计算机专业

数学专业

物理专业

化学专业

地理专业

石油专业

生物专业

政治(含法律)专业

中文专业

英语专业

经济管理专业

教育管理专业

体育专业

烹饪专业

旅游专业

美术专业

体育专业

第五篇:中学教育教学论文例文

问题驱动、主体先行:“变革与争霸”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要学的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犹如“压缩饼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往往不被重视(虽然在宁波地区中考有一定的比例---35%左右),被大多的老师和学生认为是门无足轻重的副课,因此不但每周的课时量少,而且学生在课外不大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这门课,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下述《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变革与争霸”的课堂设计与决策的实践过程,就是“主体先行”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就是对“大容量、快节奏、高质量”教学效率的探求。

二、教学片段

1、自主探求——“主体先行”,依据学案自学教材

教师设计如下的学案:

(1)、学习目标:

①、说出管仲、商鞅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功绩,分析管仲、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知道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五霸和战国时期并起的七雄,从不同侧面感受春秋和战国的时代特征。

③、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分析管仲、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能够结合现实,领悟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树立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的观念。

(2)自主预习题:

2、矫正互学——交流预习成果,进一步合作解决学案疑难

首先由学生在课堂上向全体师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然后通过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不能独立完成或不确定的问题,解决部分学案中的疑难。最后,准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再次让学生通过课堂发言的交流方式进一步解答分析,强调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起到“兵教兵”的作用。

3、综合探究——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指导学法、意义建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骨耜与铁农具、牛耕),比一比,说一说。

师:①、哪一种农具更先进?有何好处?

生:铁农具、牛耕更先进。好处:提高生产效率。

师:②生产力发展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1)春秋五霸

多媒体展示“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填充图,让学生在地图上一一落实。师:齐桓公为什么首先称霸?(试从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为人和谋略等角度分析)

师:争霸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承转)师:经过春秋争霸长期战争,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主要有七个,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引导学生归纳“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央”。

师: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争霸有何不同?

(3)商鞅变法

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辩一辩)

三、教学反思

1、学案驱动,“主体先行”,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表明:教育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化为能力。教学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本课在学案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在课前对教材的自主探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矫正互学”,交流预习成果,合作解决学案中疑难,起到“兵教兵”的作用。这样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学案),又加强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有助于铺设“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扫除听课的障碍。

2、成功运用“先行组织者”,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搭好一座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不仅包括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已有的知识、技能,还包括识别、联系、比较、建构等学习方法和能力。“先行组织者”其中一个主要形式是:新材料与 某些熟悉例子之间的类比。

3、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教学任务,用问题指引学生积极前进的方向

通过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识记类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相对容易的问题。因而教师只需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上述学习过程未涉及到的知识和倾向性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集中精力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把工夫化在刀口上,“慢工出细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又较好地解决因学科教学内容容量大对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带来挑战的问题。

如本课教师在课堂上就通过设计以下两个导向性问题:⑴、生产力的发展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诸侯国力增强,导致诸侯争霸)⑵、战国七雄为确立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变法)使学案中“想一想:促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争霸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又如通过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为人和谋略等角度分析,使“齐桓公首霸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化难为易。再如关于“商鞅变法”,教师设计一个辨析题“甲: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后被处死。所以商鞅变法是失败的。乙: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你赞成那一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通过辨析,找出论据,理解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意义。还如,讲完“春秋五霸”后,提出“争霸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学生回答:⑴争霸打破诸侯国之间界限,促进民族融合;⑵实现局部性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基础;⑶引发社会变革。这就为讲述“战国七雄”和后面“秦的统一”、“民族融合”作好铺垫,导引方向。

跨文化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和文化渗透

一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能够理解和传授语言符号,而且要有足够的西方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会说的语言”而不是“哑巴语言”。所以,作为跨文化教育载体的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的必然要求需要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认识到,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授外语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跨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何谓跨文化交际能力呢?高一虹在其《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众多的学者一致认为,它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和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此外,跨文化交际学究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比较,关注的核心就是文化差异,因此其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文化教学实践提供基础,而且能帮助学生查清造成语言表面形态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在外语教学中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只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忽视了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受到束缚,从而影响学生英语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社会学家 D.R Tucher和W.E Lambet对教语言而不教文化的现象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令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其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中学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理论编写的,并且涉及英、美、加、澳等国的英语及其变体,含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语言学中的“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交际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毫无疑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毕竟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词汇、语法规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交际能力的强弱便成了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一种尺度。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这不仅是现今教材所实施的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而且更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二、文化差异的现实要求需要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不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会屡屡出现歧义。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龙”是一种被神化了的动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受到全民族人民的崇拜。因此,在汉语中就出现了“龙的传人”、“成龙成凤”、“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词语。然而,在英语中,“龙”(dragon)是指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一般被描述为有着狮爪、蛇尾、翅膀及带鳞的皮肤;或者指严密警戒的人或可怕、危险的东西。在英美文化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并不受人们崇拜。如果人们在交流时对这个词所折射的文化全然不知,忽视它们的差异,那么其交流一定会受到阻碍。如用“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请问您一个月赚多少钱?)”来表示对西方人的关心,会被视为侵犯别人的隐私,而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在称赞你时,你用“You flatter me.(过奖,过奖)”或者“Where?Where?(哪里,哪里)”来回答,会令人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或感觉莫名其妙。因为在强调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中,认为不相信自己才能的人是奇怪和不可思议的。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在学习、使用外语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蕴含。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不了解文化差异就无法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表达思想。综上所述,要了解西方文化,要认识并掌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首要也是必要的是学好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打好基础,了解并熟练地掌握了祖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中西文化差异,看到文化差异本质,进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此外,学生还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使客观指导和主观努力相结合,才能实现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英语的目标。基于新文化的创造,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就显得更为重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只有在这一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中西文化的差异,运用西方先进的文化服务我们的社会发展,开辟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文化不断更新,真理不断发现,这是对教师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提出的挑战,也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下载关于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教育教学论文鉴定上报工作的通知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