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实践与运用五篇

时间:2019-05-12 12: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实践与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实践与运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实践与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运用

裕龙中心学校 王挺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语文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语文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语文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曾经有人说过,对语文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语文问题。因此,语文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如教学《虎门销烟》,单凭老师讲解,很难让学生人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更不用说抑扬顿挫的朗读。教学前先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中华风云史》等录像,借助录像,学生了解了中国清朝末年的血泪史,耻辱史,此时学生的情感是压抑的,悲愤的。然后,教师播放精心制作的课文多媒体课件。那壮观隆重的场面,林则徐一声令下的力量和气势,把学生带人了一个特定的情境,情感随之变化。林则徐那顺平民意的爱国行动、正义之举使学生顿生崇敬之情。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那种激动和高兴已经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了。而后再播放硝烟后百姓欢呼的画面,学生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情不自禁说:“痛快!真是大快人心啊!”在这样的氛围中,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伟大意义无须教师多讲了,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也再一次清晰地在学生心中定格。把多媒体适时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语文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语文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

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

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语文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五、信息技术与小语文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语文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5.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初探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成了很多语文老师颇为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课程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创设了情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之前,让学生在上网查阅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桂林,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积累了感性经验。学习课文时,很快能体会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不虚传。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介查找我国其它的名胜古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分别介绍自己在网上欣赏到的美景,抒发自己网上游历的不同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让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

(二)创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在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合作解决问题,互为师生、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可便捷地搜索相关网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可“登陆论坛”,将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借助于电子邮件、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非本校、非本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获得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使每个孩子都有对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语文课堂则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三)开发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广泛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进行取舍,如何将资源重组并合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定的知识目标,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自行通过网络或从资源库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并获得新信息;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及相关事物等。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之前,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有关索溪峪的资料、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索溪峪的美丽风光”,这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收集、整理、创造等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把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在积极作用之中。如学习《墨梅》这首诗,在聆听教师配乐朗诵、观看了“梅花”的视频及图片后,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作用,进而兴致勃勃地结合梅花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去朗读古诗、体味诗情,理解、领悟到梅花不畏严寒、无私奉献、高洁自重的道德情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多年来教育一直寻求的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标。

三、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索问题的桥梁,利用直观的效果,解决课文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真正地体会到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看,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障碍。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

一。如《狱中联欢》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是巧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唤起情感体验。如《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这类课文,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使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进行描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新途径。

1.拓展学习的内容,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与语文学习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永远流淌的活水。例如2004年暑假里的奥运会让每一个人都振奋不已,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这学期有《向往奥运》一文,课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奥运会的了解时,许多学生对奥运会一无所知,显得茫然。怎么办?课堂教学怎么进行?于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相关知识后,再来上这一课,大家的兴致空前高涨,学习状态非常好,一起沉浸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烈向往中。课后还有个拓展性练习: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因为课堂上对奥运会有了较丰富的了解,所以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2.丰富作业形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式、层次性、个性化的作业,其练习效果比传统的要好,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通过带有娱乐性的、不断给以肯定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受到一种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开拓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作为命题要素。然后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写作,给了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3.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尽早、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电子教材可以作为完成语文学科目标的有效途径,或者说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电子图书库,提供很多与时代脉搏紧扣的阅读材料,而且篇幅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既可以为语文课的学习提供服务,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用电脑统一呈现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大大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为深入探讨整合给带来的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总结以上课题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这里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一、实验的操作与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

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学生不论在阅读还是在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操作: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划出文中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体会双龙洞的神奇。

2.创设情境,网络浏览,制作简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分成山上、外洞、孔隙、内洞四个组,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搜索查寻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出一份电子简报。

3.展示汇报,转换角色,深化理解。学生当小导游向全班学生演示电子简报并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想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二)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

二、收获与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1.转变了教学理念。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⒊建立了新型模式。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⒋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⒌训练了实践能力。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提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许多专家与教学一线人士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主要探讨以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困难,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语文;研究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绝不是“两张皮”。整合是促进以下几种方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四是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开展面临的困难

1.天时未到。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席话:“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叫创新?近年来改革与发展大潮中形式主义与浮躁的现象相当严重,我们称之为“浮肿病”和“多动症”,口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那一点形象工程之外,大都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信息技术实际不受重视。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用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地不利。从教师到学生,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许多教师都表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推广起来却很难。

3.人难和。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大材小用,计算机只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或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是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教师应用技术水平低。部分教师上课时手忙脚乱,一人上课,几个人跟着忙;教师在课上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来自各方面学生的信息,课上教学秩序混乱;部分教师信息来源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文字材料,课外的扩展信息材料很少。

如何与学科整合

(一)基于“辅助”的理念,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整个教

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教学媒体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在随机性问题、危险场合、珍稀场景、时空变化及创设情景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

支持学习,使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

⑴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知识的整理和对已有材料的筛选。

⑵网络实际上并没有造成信息总量的增加,而是增加了人们驾驭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教学中,学科教学把学科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习的目的)而对整个学习来说,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传统教学是把载体(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去死做题,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图是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项目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学习方式

教师决定方式和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和内容

学习目的

注重学习结果

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

学习状态

被动、机械

积极主动

学习结果

大多为机械记忆,灵活应用能力差

灵活应用能力强

学习交流

单一化、低密度

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

疑难解决

依靠教师

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习体验

整合的误区和解决的办法

尴尬现象一:“四不像”的整合课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

这个例子反映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不像”的现象。它既不像是学科课程,又不像是信息技术课程;既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各种学科目标能力,又没有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杂烩的课程内容组合使其成为了“四不像”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底以什么为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很简单啊,就是要在进行学科课程目标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无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以学科课程为主,以完成课程目标为主。

尴尬现象二:模式化的整合课

一位前几年就着手整合课探索的教师说:“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教学似乎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导入,发现问题——上网,解决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网下交流。搜集资料替代了语文的朗读感悟,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替代了语言表达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似乎落入了一个又一个模式化框架。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

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来推进课程改革。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原有弊端,反会失掉课堂教学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

信息技术如下四方面变革,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明显有益:

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促进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 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小学语文或其它学科应有一个课堂时间,也即时间的容量。现在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连续性的教学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在上每一课时都要充分研究这一课,体现出它的完整性,尽量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报刊、媒体、电视等先进技术手段把你的所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智力方面,统一整合起来,课内只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展示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能力。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学的知识、方法、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课外去积极探索、发现、掌握课内的知识规律。学生应是积极主动地,不仅在班级里、学校里、更应在家庭和社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查找、探索课内的问题,运用综合分析能力,主动地加以判断、归纳、演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专题,以作品的形式,甚至是论文的形式陈述出来,发表出来,让别人去评价、认同,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之下,转变教师的原有教育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课程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及素养,老师更应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媒体等多方面准备知识和能力及素养,能上天、下地、入海。老师应该是多维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多能手。新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中,老师应是学生的助手,是学生的导航者,是虚拟的教育者,是学生的知识词典、能力词典、素养词典、做人词典、朋友词典、开心词典、心灵词典。

四是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有一位的教师谈到,“我简直就是和学生在赛跑,他们在研究专题中涉及的内容我自己事先都不知道。网络使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它的开放与便捷往往使我和学生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它使我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加快了,不敢对教学有一些懈怠。为了跟上学生学习的节奏,我总感觉自己不断的往前跑啊跑。”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及咨询者,更变成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凸现出来,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优发展。从而,教师由重教向重学转轨。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已经把语文能力结构研究得很清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4个。我们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兴趣、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等各个方面努力实践。从多方面加大“整合”的力度,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一版

3、《语文考试论》 倪文锦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一版

4、《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5、《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技出版社 1997年版

6、《问题与对策》 江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版

9、《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苏立康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0、《学习的革命》[美国]珍尼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 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12月第2版

11、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1、2)。

1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2000年

13、刘向永 《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14、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15、余胜全 《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能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从而培养审美情趣;信息技术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利用信息技术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论文发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在赤道地区,一位小学教师在告诉学生什么是雪。

老师说:雪是一种纯白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冰激凌一样。老师说:雪是粉末状的东西。儿童们就猜测:雪像沙子一样。

老师始终未能讲清楚雪究竟是什么,最后还出了一道考题:雪的形态怎样?学生的答案是:雪是又冷又咸的沙子。

哈伯德笔下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要知道真正的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一如要听黄鹂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鹂的树下,要闻夜来香的清香就要到有花的庭院。身临其境,参与体验,一切自会不言而喻。

而今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介入,图、文、声、像的立体教学,使语文课堂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观开始的。感性知识丰富,就能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规律,从而打好基础。目前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感性认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困难之一。教材中某些抽象的内容,光凭老师口头讲解,即使运用图片,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这就必须给予具体化、形象化,增强透明度。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教学时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技术论文

比如教学《观潮》,学生很少有人见过钱塘江。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教学难点是: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具有较强丰富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如下资料,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1)钱塘江潮水涌来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2)浙江钱塘江入海处的特殊的地理条件。通过这些直观的资源,使学生很容易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方便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如《鹅》这首诗,这是一首内容很简单的古诗,但对初步接触古诗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有相当大难度的。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转自[星论文网]www.starlunwen.net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在传统教学中,虽也注意到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限制,对学生而言没有直观印象,更谈不上感受事物的美了。运用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就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环境,更好的激发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我认为像《黄山怪石》《桂林山水》等写景类的文章就比较适合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这类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在教学中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来渲染情境,通过画面来显示情境,通过文字来诠释情境,为学生创造更直观形象的语文教学环境。比如在教学黄山怪石时,在学到黄山怪石千奇百怪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黄山四绝的照片,还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领略了怪石的奇形怪状,使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神仙晒靴,五老奔天等景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类文章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我想这远比枯燥的说教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的所在。

再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此时,眼前的美景让学生兴趣盎然,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美的感悟和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传统教学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报纸、杂志,用图画插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局限性的。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比如,在进行《蝴蝶王国》的课堂教学时,我首先提出了一个开放的大问题:你最喜欢蝴蝶王国里的哪种蝴蝶?为什么中国的台湾被誉为蝴蝶王国?通过查阅网页你知道了什么?再有感情的读一读,让学生自学。在这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个自然段进行学习,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的理解课文。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看图片,感受美景;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在网络上收集了蝴蝶的常识、蝴蝶的趣闻,还有用蝴蝶制成的蝴蝶画等作品。大家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惊喜地发现课文之外有更多的精彩内容,有更新奇而多彩的世界。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于视频文件上精美的图片、丰富的资源、美妙的音乐,同时他们还不忘将自己搜集到的有用的文字说明和图片保存起来。

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实践和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得到了充分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兴趣、爱好和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能够比较好的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延伸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通向课外世界架起一座桥梁,把他们引向充斥着浩瀚知识的课外大海,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里留恋忘返!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也就是说,语感是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培养学生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语感只能来源于教师的语感。而信息时代的教学,多媒体的介入使语文课堂如虎添翼,利用信息技术来训练语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制作幻灯片,通过增减课文中的词语,变换课文中句子的顺序,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品味、分析,体会语言间细微的差别,使学生语言的准确性、敏感性逐步形成。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写道: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个句子中的“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是分别描述大海和西湖特点的,都是修饰成分。教学时我用幻灯片把这句话与“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学生对照原文读议比较,就会觉得删后的句子内容空洞,读起来索然无味。有时还可以利用直观图景,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语感。比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饱含感情地描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这一独特的景观。在教学时,我利用录像和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到了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让他们充分感知和领略了桂林景色的秀丽神奇,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的消化吸收。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极大地拓展时空,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而且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孙建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小学青年教师,2004.6 李娇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探》,信息技术教育教育,2005.3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选》

刘玉文:《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研究与教学,2003.2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也了解了许多。

很多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运 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①、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维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②、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景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③、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 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二是视频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慨,我播放视频《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三是网络下载。《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这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

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标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其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借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甚有声”。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①、实物演示。例如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②、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③、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教学任务是有效地整合其它课程跟信息技术,激励信息技术在其它课程教育的普遍应用。而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有效地整合语文课程的教育与信息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语文课程的教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特性非常强,能够以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演示乏味的语言文字,从而保证教学知识的直观化与形象化。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助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最终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2.有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作为人文课程的小学语文来讲,其具备的人文信息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材与辅导资料是学生累积信息的来源,而这种信息质量与累积量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信息获取平台的扩大化,由基础的纸质文本向大数据库转移,信息培养可以将高质量、最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实时地获取要求的知识素材,还能够探究到教材上未曾牵涉到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对策

1.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结合网络技术的特性,能够由下面几点整合信息技术跟语文课程:即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远程教育。2.自主学习。语文课程跟网络技术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技术不仅仅属于一种教学的方式,而且属于一种教学平台,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学习的知识无不涵盖其中。开放性的网络冲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学生能够实时地学习。尤为关键的是,网络将大量教学课堂上难以涉及到的内容提供给学生。3.共享资源。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长期性的,并非短时间可以实现。在长期累积知识的过程中,常常要求学习很多的课外内容,这就要求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而网络具备丰富的信息量。为此,互联网能够将很多的资源信息提供给语文课程的教育。4.远程教育。作为信息技术一个关键方面的远程教育包括非常多的事项,其涵盖网络在线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等。基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会受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从而能够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整个城市或者是相同区域的学校,甚至是国内的所有小学学校等都能够建设一致性的“基站”,从而统一优秀语文教师的教育课程,要么是定期地安排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某个范围学校的学生开展远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5.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鉴于多媒体技术的显著优势,语文课程跟多媒体技术的整合需要立足于下面几点:一是将必要和便捷的资源提供给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等环节上。二是应用有效和简捷的方式营造教学情境。三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从而活跃教学的气氛。电子阅读设备的应用:电子阅读设备的特点是重复应用、携带方便、容量大、节约用纸等,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倡导节约型的低碳社会形势下,电子读物的应用有助于无纸化教学与办公的开展。尽管电子读物难以真正地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文本,可是其能够实现“文本”再应用率的大大提升,并且便于制作,从而吸引了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手写板的应用:当前,作为一种耳熟能详的“手写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其属于计算机手写绘图输入设备,一般不想用中文输入法或者是键盘的人群都可以应用手写板。除此之外,手写板还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文本、绘画等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能够通过书写板规范地进行书写。电子白板的应用:又被叫做“交互白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属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其是立足于计算机技术,融合资源系统、硬件系统为一个整体的平台,结合投影在交互白板大屏幕上投影计算机显示器的教学知识,且借助定位感应笔取代鼠标,十分方便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环境当中。并且,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的一系列优点从技术上保障了互动式、全面性教学环境的建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了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师应当体现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功能,从而奠定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基础。卢云江,山东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下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实践与运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实践与运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几点认识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几点认识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细节问题。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硬件问题;关注信息技术与课......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

    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五篇材料)

    朱小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文化是我国民族的根基,其中包括诗、词、歌、赋、对联、文言文等,同时古代各个地区的文化知识等均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课程改革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出重、难点,改善学习者学习......

    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利 津 县 汀 罗 镇 第 一 中 学程 建 芳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