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

时间:2019-05-12 12: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

第一篇: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

教学管理细则 第一章

第1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市中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我市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初中部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第二章

教学思想

第2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

第3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三个“三”:

一是“三全”,即全面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三表”,即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每周工作安排表,要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是“三特”,即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要注重发展学生特长,坚持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承认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各科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第4条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下七种观念:

(1)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教书育人。

(2)人才观:明确培养目标,树立人才的层次性、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

(3)价值观: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幸福奠基。

(4)素质观: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

(5)质量观:教师要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6)师生观: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学会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7)教材观:教材只是落实课标的一个样本,一个具体的范例;是教师“教”的凭借,也是学生“学”的凭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实和拓展教材。

第三章

计划与总结

第5条

学科组、教师在开学初要认真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于第一周上交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要与学校工作计划相一致,计划的制订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指导思想;②学情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内容;⑤学科实践活动;⑥学期教学日程(进度)表等。要重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及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每学期要安排一次以上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强。第6条

教导处要加强学科组、年级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教学计划落实的检查指导,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方式,抓教学计划的落实。各学科组长、年级备课组长及教师在学期末,要认真写好本组、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在学期放假前上交教导处;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要写班主任工作总结,期末放假前上交政教处(不设政教处的学校送办公室或教导处)。

教学工作总结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工作进展概况;②主要成绩;③经验及体会;④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学校教导处要在此基础上写好本校的教学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班级管理概况;②主要成绩;③经验及体会;④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四章

第7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加强学科组和年级备课组的管理,强化集体备课意识。通过随机听课、不定期抽查教案和抽查备课组的记录等,强化集体备课的落实,提高备课质量。

第8条

教师备课应做到“五有六备”:“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第9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所作的教学预设。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课堂的动态变化,时间安排宜松不宜紧,要为教师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从教不满五年的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其他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可写简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第10条

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如下内容:①教学目标的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教学重难点的确定;③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步骤与问题的设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设,能力训练题的设计等);④教学资源的利用;⑤板书设计。在教案之后,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写教学后记。

第五章

课堂教学

第11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12条

要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应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崇高追求。教师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教学过程中维持好正常教学秩序,管理好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不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13条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

第14条

教学过程讲练适度。教学过程安排要紧凑、合理,重点要突出,难点有突破。课堂教学要讲练结合,讲授要精当,无知识性错误;训练要重基础、重拓展,做到当堂即时反馈。

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七个重视”:即重视学科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基”的落实,重视帮扶学困生,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重视课堂资源的使用,重视课堂训练的精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小结。

第15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16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作好图书馆、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第17条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按时上课下课;教态自然、亲切,穿着端庄整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文明、得体;板书工整、规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第18条

授课完后,要坚持写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可以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导下反思等形式。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等。通过写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六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19条

要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目的明确,作业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课外结合”。

第20条

作业布置要适量。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教师不得布置惩罚性的或大量重复性的作业。初中和高中各学科每学期作业量要求如下:

语文科:书面作业(含听写、抄写及解题训练等)不少于10次;初中和高中作文不少于8篇;对学生要有写周记或日记的要求。

数学、英语科:书面作业(含听写、抄写及解题训练等)不少于25次;英语科要有小作文训练,初中和高中小作文不少于6篇。物理、化学科:书面作业不少于15次。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书面作业不少于10次。

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第21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

第22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并鼓励学生相互批改。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作业批阅应有批语,要划出错别字和病句并检查订正。除作文外,作业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七章

课内外辅导

第23条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修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24条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度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外辅导的时间主要为自习课、课外活动课和晚修等。要加强课外辅导计划性,要明确辅导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此外,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下到班级进行辅导。

第25条

课外辅导要符合有关规定。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八章

考试与评价

第26条

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

每一类考试(包括中考、高中基础会考、高考),学校都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27条

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倡运用“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28条

规范考试评价方式。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考试为主,其他科目及实验、操作等以考查为主。每学段可由年级组或学校命题,组织一次考试或考查。

考试方式一般以笔试为主,坚持笔试、口试或其他方式相结合。初中学段的考试或考查,各科成绩一般采用等级制呈现,也可以用百分制呈现。考查科目均采用等级制(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呈现。考试主要有四类,即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期中和期末考试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初中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时间由学校教导处根据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的通知要求统一安排。初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原则上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负责命题。高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原则上由文昌中学负责命题。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期中和期末考试监考与评卷,原则上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统一要求,各中学落实组织和安排老师交换监考、科组集中评卷。

市教育局需要进行教学质量监测的科目,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和集中评卷。

第29条

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考试命题是一门科学,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全体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各学校要把学习命题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条件的学校应聘请有命题经验和研究的教师或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以期全面提高学校各类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命题思想要端正,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重视单元过关测试、期中和期末的学段测试与中考和高考的功能差异,处理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基本能力的训练提高与应考能力训练的关系;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第30条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较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第31条

做好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归档管理,要从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九章

教研与培训

第32条

学科组和年级备课组要认真落实常规教研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每个学科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学科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专题、定内容、定时间、定主讲。学科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要不定期抽查。

第33条

加强集体备课。要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备课,使全组教师做到年级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资源互通共享。省、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要积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和共同研讨,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促进同伴共同成长。

第34条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6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8节;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学科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6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省一级学校”的校级领导听课要求按评估方案的标准执行。省、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到校外参加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指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参加短期培训或听课学习的,返校后要在组内或全校作一个专题汇报。

第35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各校要提高开展课题研究的意识,可以根据本校学科力量强弱的实际,有选择地组织有关学科积极参加省、市级的学科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个人也要自觉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在省、市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带领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学校要鼓励教师个人开展课题研究,或参与课题组,或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

第36条

各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活动。每学期教师集中研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课时,个人自学时间不少于60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10个学分。

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如下研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以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为证),上一节全组性的研究课,交一份一节课的教案,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分析。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1500字以上)。省、市级骨干教师每学年力争有一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在市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发表。

第十章

教学检查

第37条

学校教导处每学期应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四次,其中第一和第四次为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科组计划及落实情况、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教师教学学生民主评议、年级备课组活动记录、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科组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科组完成学校下达的工作任务情况等;中间两次检查为分学段、年级、学科进行专项抽查,具体内容由教导处确定。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学校要以这个综合评价作为教师参评先进、参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十一章

附则

第38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可依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本细则适用部分也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参考。

第39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自习辅导及心理、思想工作上的辅导

1.在规定的下班辅导时间(含早晚自习),辅导老师必须按时到班辅导,不得在办公室、走廊闲谈。不迟到,不早退和不得中途外出。

2.教师应积极、主动、及时下班辅导,为学生解难释疑补缺补漏;针对心理有障碍、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也应及时谈心、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落实转差措施,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4.对学习好的学生,在学业上要进行指导,积极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细则 指标

评价内容及分值 评价方法 得分

一、全面 贯彻 教育 方针(16分)

1、有切合本校实际及体现办学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2分)

1、正式成文0.5分;经过教代会通过1分;按规定报批或备案0.5分

2、各项工作有计划和总结(学校、部门、学科教学及专项工作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2分)

2、查阅每学年度两学期的计划和总结,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3、开齐课程、开足课时(3分)

3、科学合理分配课程。查课表、召开学生座谈会,有一科未开设的不赋分,有一科有减少课时现象的扣1分,扣完为止。

4、专职教师队伍建设(3分)

4、以学科计,有专业教师不用扣2分。查阅教师授课表,有一人次带2科头,扣2分,扣完3分为止。

5、安全教育工作(2分)

5有安全教育(平安校园创建、法制教育、常见病防治等)方案0.5分;安全知识教育落实1分,板报、广播宣传安全工作0.5分。

6、巩固率(2分)

6、在校生年辍学率高于3%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7、办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思想教育(2分)

7、有培养培训计划1分 ;定期召开教代会1分。

二、全面 实施 素质 教育(16分)

1、育人为本,各科教学渗透德育(2分)

1、查阅教师的备课手册,通过座谈等方法了解此项工作的效果。无明显体现的,每科次扣0.5分,扣完为止。

2、贯彻《守则》《规范》,重视养成教育(2分)

2、有工作方案0.5分;有活动0.5分;学生语言、行为文明0.5分。校园内无乱涂乱画0.5分。

3、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文体(科普)活动

(2分)

3、音、体、美等学科除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课时外,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文体、科普活动,有活动方案0.5分;参与活动的面达40%以上0.5分;资料齐全(如秩序册、节目单、图片、获奖通报等)0.5分;总结表彰0.5分。

4、学生课业负担(2分)

4、依据上级对各科作业的要求及实际情况,通过走访学生和查阅作业,进行核定,有一科存在过重或过轻现象的扣0.5分, 作文每少一篇扣0.2分,直到扣完为止.。

5、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分)

5、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缺一个班级扣1分,扣完4分为止;期中、期末定期展示,缺一次扣一分扣完4分为止。

6、开展随班就读工作(1分)

6、查阅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材料及普九资料,实地走访。工作落实、效果好的1分,一般0.5分,没有落实不得分。

7、开展创新实践活动(3分)

7、查阅每个班级的有关创新实践活动的方案及活动过程材料和终结性成果,走访、考察学生。有方案1分,有过程1分,有成果1分。

三、校园 文化 建设(12分)

1、校园规划和建设(1分)

1、校园规划(图表、文字等)正式成文0.5分;教职工参与讨论0.5分。

2、育人环境(2分)

2、校园绿化注重生态效益1分;校园张贴布置得体0.5分。校训、校风上墙0.5分。

3、语言文字工作(2分)

3、有工作机构0.5分;积极开展活动1分;用字用语规范0.5分。(已获市级以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得2分。)

4、特色学校创建(3分)

4、查阅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的相关材料等,有创建组织和方案1分,工作富有成效1分。已获县级以上特色学校的1分。

5、“三项”专题教育工作(2分)

5、环境教育、毒品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0.5分;课时落实0.5分;活动开展正常的1分。

6、绿色学校创建(2分)

6、有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0.5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且富有成效的0.5分。已获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分。

四、常规 管理(12分)

1、安全工作落实(2分)

1、有安全工作预案0.5分,门卫制度规范0.5分,工作落实有效的1分

2、大课间与眼保操(3分)

2、正常开展3分,不正常2分,缺一项扣1.5分。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

3、升旗仪式与国旗下讲话(3分)

3、升旗仪式每周一次,缺一次扣0..5分完1.5分为止,;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缺一次扣0..5分,扣完1.5分为止。

4、“一日常规”考评细则得以实施,工作运转效率高(4分)

4、查看“一日常规”考评细则实施和记录材料,通过走访、察看等手段确定落实情况。“一日常规”检查与奖惩制度未挂钩扣一分。教职工不坐班考勤扣2分,校务日志、班级日志不完整扣1分,日志所反映的问题未及时处理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五、教学 管理(22分)

1、备课,教学设计符合课改理念(3分)

1、年级学科组2人以上的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少一次扣一分。查阅教师备课手册,抽查的备课笔记中有60%不认真(包括备教不一致)扣3分,30%不认真扣2分,10%不认真扣1分,备课笔记缺1本扣1分,抄袭教案发现一人次扣1分,扣完3分为止。

2、上课能按新课改要求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高(3分)

2、随堂听课,走访了解。体现新课改理念,既重视教法研究,又注重学法指导的2分。能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或各种教育资源的1分。课堂教学效果好,当堂巩固率高的1分。

3、作业布置针对性强,份量适中,批改及时

(2分)

3、检查学生作业及基础训练完成情况,有统一要求0.5分,不符合规定要求扣0.5分。根据布置作业的质量、份量及批阅情况分,好的2分,较好 1分,差0.5分。

4、学困生辅导落实(2分)

4、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适时组织课后辅导。有安排计划、措施且成效显著的2分,缺一项扣1分。走访学生,查看教师相关材料。

5、做好测试和评价工作(3分)

5、全校性统一检测(试卷注明出卷人、审题人),实行全程质量跟踪,分析到教师、班级和学生,查阅试卷、学生成绩统计表、教师的试卷分析等材料,缺一次扣1分好的1分。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不少于两次,缺一次扣0.5分。

6、学籍管理(2分)

6、成绩填写完整1分,有专人负责0.5分,休、转学手续完备0.5分。(查阅电子学籍)

7、实验图书(2分)

7、实验室管理规范0.5分,开出率达50%以上0.5分;图书室管理规范、定期开放的1分。

8、现代教育资源的利用(2分)

8、管理制度健全0.5分,教师培训面达80%以下的扣0.5分,教师使用面低于80%的扣1分。

9、教学常规检查。(3分)

9、学校每月1次教学常规检查,按“样表”量化积分。缺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六、教研 教改(10分)

1、业务学习,校本研究制度落实,效果好(3分)

1、业务学习间周一次,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0次,缺少一次扣1分(扣完3分后从总分中扣除),业务学习内容纳入周行事历(0.5分),缺一次扣0.1分,扣完为止;签到齐全1分,缺一次扣0.1分、记录详细1分,缺一次扣0.1分。校本培训有方案0.5分,过程落实0.5分。

2、加强教研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师、家长参与率高(2分)

2、周行事历缺少教研工作安排,缺少一次扣0.5分(扣完2分后从总分中扣除)。学科教研活动中每学期要进行两次拓展性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少一次扣0.5分。能按上级文件要求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有方案、措施和成效赋1分。教师参与率达75%以上0.5分。家长参与率达20%以上0.5分。

3、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评选工作(2分)

3、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教育叙事)装订成册1分,少一篇扣0.2分。评定等级的赋1分。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初步形成规范的校本研究课题管理办法(3分)

4、有课题管理制度0.5分,校级课题研究,每学科每学年有一课题,有科研课题并有实施过程的完整资料或阶段性成果2.5分,缺少一科扣0.5分(扣完3分后从总分中扣除)

七、教育 教学 成果(12分)

1、学校获奖情况(4分)

1、学期、年度表彰,正常开展1分(印册0.5分,表彰会0.5分),学校整体或部门工作获国家、省、市、县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表彰的分别记3、2.5、1.5、1分,可累计得分,积满为止,但单项以最高得分计分。

2、教师获奖情况(4分)

2、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在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刊物或活动中发表(获奖),国家、省、市级分别赋3、2、1分,可累计得分,但单项以最高项计分。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分别赋3、2、1分。积满4分为止,3、学生获奖情况(4分)

3、学生参加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活动,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的分别记4、3、2、1分。

八、教学 质量(100分)中考科目(92分),会考、考查科目(8分)具体评价办法详见正文

有下列情况在总分中增加或扣除:

1、学校在校本习题研究方面能提供完整的题目类型与对应的解题方法,每学科加1分。

2、有科研课题并有实施过程的完整资料或阶段性成果,县级课题每题从总分中加0.25分,市级每题加0.5分,省级每题加1分,若有课题但无实施过程材料的不赋分。

3、开学一周内上报学校各项计划,教师授课一览表、课程表,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3分为止。

4、《肥西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教研检查月报表》,每缺一次 从综合积分中扣1分,迟报或不合要求扣0.5分,扣完5分为止。

5、每学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量化考评,并将结果公示后分别报县教育局人事科和中教室,程序不到位扣1分除,缺报一次扣5分。

6、按照[肥西县中小学(幼儿)教师教研常规工作考评细则],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研常规工作进行一次考评,纳入年度考核和绩效考评范围,并将其结果公示后报教育局中教室,缺一次,从综合积分中扣3分。

7、校级领导、二级机构成员未按文件要求听、评课的,每人次扣1分。

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实施说明

一.数据来源说明

1.今年初三毕业年级的学生学籍数据库,基教科提供。删除转出、休学、死亡学生对应的有关记录。

2.今年各校初二学籍数据库,基教科提供。删除转出、休学、死亡学生对应的有关记录。

3.今年初三毕业考试成绩数据库。各校将数据报送教研室,教研室汇总。每个学生一条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学籍号、级、校、班、各科成绩等栏目。删去0分的记录,删去非2002级学生对应的记录。

4.高中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普高”)成绩数据库,教研室提供。已发给各初中、各普通高中,已向社会公布。

5.毕业年级在去年初二时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数据库(地理、生物),教研室提供,已发给各初中并已向社会公布。

6.今年初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理、生物),教研室提供。

7.高中招生英语口语考试各初中与考人数,教研室初中部提供。高中招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数据库,仪器站提供。

8.普通中专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专”)成绩库(包括姓名、性别、学籍号、毕业初中、各科分数),招生办提供,教研室发给各初中。各初中检查,填上“学籍号”和“班”后,报教研室汇总。

9.职业中专冬季招生(以下简称“中职”或“职校”)即提前分流职校学生名单(职校学生学籍数据库,包括姓名、毕业初中),职成教科提供。

10.初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初赛成绩、决赛成绩、获奖人数,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初二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情况,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

11.初三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初赛成绩、决赛成绩、获奖人数,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初三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情况,教研室初中部保存并分析。

12.教研室组织的初中各学科教师的活动(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案或教学案例评选,学科教研活动等),有关数据教研室初中部采集、保存并分析。

13.督导室统一组织的教育综合督导,与教学有关的指标,督导室提供数据,教研室初中部分析。

14.各初中提前分流职校任务数、完成率,职成教科保存并分析。二.数据预处理说明

1.普高招生考试成绩库,删去往届生信息,删除(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为0分的记录。按学籍号到学籍库中查找,若找不到,就在学籍库中增添上。2.中专招生考试成绩库,删去往届生信息,删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为0分的记录。学籍号重复的,只保留一人(同号同姓名的,删除一个;不同姓名的,删除那个与学籍姓名不同的)。按学籍号到普高成绩库中查找,若找到,就从中专成绩库中删除。按学籍号到学籍库中查找,若找不到或虽找到但姓名不对,就从中专成绩库中删除。

3.提前分流职校学生数据库,删除往届生。学籍号重复的,只保留一人。按学籍号到学籍库中查找,若找不到(即无学籍),或虽找到但姓名不对,就从职校学生库中删除。按学籍号到普高成绩库中查找,若找到,就从职校学生库中删除。按学籍号到中专成绩库中查找,若找到,就从职校学生库中删除。

4.重新计算总分,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0.7+化学×0.5+政治×0.4+历史×0.4。

5.创建中考成绩库,将普高成绩导入,将中专成绩导入。6.删除往届生和总分是0分的学生后,再进行检测。三.几个基本数据的计算

1.学籍人数。根据学籍数据库,统计出各初中、各乡镇学籍人数。根据毕业考试成绩数据库,统计出各单位的与考数,再加上提前分流职校人数。

2.根据中考成绩库,统计出总体(全市)总分及各科目的: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线、良好线、优秀数、良好数、优秀并列数、良好并列数。(优秀线:中考第1500名的分数;良好线:中考第8000名的分数。)

3.根据初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库,统计出全市总分及各科目的: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线、良好线、优秀数、良好数、优秀并列数、良好并列数。(优秀线:第2000名的分数;良好线:第10000名的分数。)

4.统计出各初中、各乡镇的:学籍数、中考与考数、普高与考数、中专与考数、职高提前分流数、英语口语与考数、实验操作与考数、毕业考试与考数;初二学业水平考试与考数。

5.各初中、各乡镇巩固人数的计算:以英语口语、实验操作考试与考数(参加考试且分数大于0分的应届考生数)和提前分流职校人数为主要依据。6.中考 总分及各科目 优秀线、良好线:

总分:417.5,309.8;

语文:89,73;数学:88,56;外语:101,67;

物理:78,51;化学:88,60;

政治:74,56;历史:70,50;

地理:79,61;生物:70,50; 四.统计项目和计算说明 1.

生均分数(15分)。

1.1、中考生均分数。中考应届考生的成绩,各单位取分数较高的一部分考生,计算平均分;这部分考生的人数是:(学籍数的50%)、(中考与考数-2),两者中较小的。(评估方案中C=50)

中考:普通高中招生暨职业中专夏季招生统一考试+普通中专招生考试。

单位得分:最高得分10分,最低得分1分,线性变换: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B。

线性变换(一次函数,线性函数):y = Ax + B

式中,x 是任一个单位的考核指标数值,y 是该单位的得分;

常数A和B的计算方法:每个单位的考核指标数值已经计算出来了,也就是各单位的x值是已知的,那么,最低值x1 和最高值x2 也是已知的;最低得分y1 和最高得分y2 已经知道(y1 = 1, y2 = 10)。根据公式:y1 = Ax1 +B 和 y2=Ax2 +B 就可以计算出A和B。这种由考核指标数值x 计算出单位得分y 的方法,是线性变换,不改变各单位的名次,也不改变各单位的相对距离(不会变形)。

1.2、本单位初二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总分数与初二学籍人数之比,即生均分数。

总分数=平均分×与考数。

单位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0.5分,线性变换: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B。

2.进线率(20分)。进线率包括优秀率和良好率。2.1、中考优秀率。全市按中考第2000名划线,得到优秀线。

本单位中考进线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优秀率。(6分)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A=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2.2、中考良好率。按中考第8000人划线,得到良好线。

本单位中考分数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良好率。(9分)

单位得分=9×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2.3、初二优秀率。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全市按第2000名划线,得优秀线。初二进线人数除以初二学籍人数,得初二优秀率。(2分)

单位得分=2×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2.4、初二良好率。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全市按第10000名划线,得良好线。分数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良好率。

单位得分=3×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3.

巩固率(20分)。

初三巩固人数:口语考试与考数或实验操作与考数,加上职校提前分流人数。

初二巩固人数:(地理+生物)不低于40分的人数

巩固率=巩固人数÷学籍人数

3.1、初三巩固率得分计算:12×本单位巩固率÷全市最高巩固率。3.2、初二巩固率得分计算: 8×本单位巩固率÷全市最高巩固率。4.

普高与考率(10分)

普高与考率=高中招生考试与考数÷学籍人数。单位得分:最高10分、最低2分,线性变换。单位得分=本单位与考率×A+B。5.

职校招生完成率(10分)

各初中、各乡镇职校招生任务数由职成教科确定。完成率=职校建籍数÷任务数。

单位得分:完成率达到或超过100%的单位得10分,其它单位得分=10×本单位完成率。6.

学生的学科竞赛(8分)。

本学年度初二学科知识竞赛,初赛平均分占1分,决赛获奖人数占1分。本学年度初三学科知识竞赛,平均分占2分,获奖人数占2分。学科技能竞赛:根据参赛人次计算单位得分,满分2分。7.

教师之教研、科研、竞赛等活动。(7分)

本学年度举行的初中各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学案或教学案例评选、优秀课件评选,教育科研立项、结题、教育科研过程和效果,学科教研活动等。根据各级获奖人次累计记分。

单位得分计算方法:先计算出各单位各项活动得分之和与任课教师数的比值,单位得分=7×单位数值÷最高数值。

8.视导、督导成绩。(5分)

8.1、在督导室统一组织的综合教育督导中抽取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指标。各单位各指标的数值由督导室提供。

从2004年综合教育督导中抽取的指标有:B14德育工作、B16教学常规、B17课堂教学、B18实验教学、B21学生评价、B22校本教研。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各单位将有关各项指标的成绩数值相加。单位得分=3×本单位数值÷最高数值。

有多处学校的镇(街道),所属各校得分乘以一个系数(权重)后相加,得到镇(街道)的得分,各系数之和等于1。

8.2、视导成绩。依据教研室“两个规范”和“一个意见”文件精神,量化打分。单位得分=2×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9.

过程性督查(5分)

9.1、日常工作(3分)。本学年度教研室对各单位日常工作情况的检查记录和评价,包括各项工作的传达和实施质量,各种业务活动参与和绩效情况,考风考纪情况,各种学校管理责任事故情况等。采用扣分的办法记分。

单位得分=3×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中考和学科竞赛中,考风考纪出现问题较多的单位(个人作弊5人次以上或集体有组织作弊),该项得0分。

9.2、抽查情况(2分)。本学年度教育局对各单位督查和抽查的情况,以教育局通报为主要依据。采用扣分的办法记分。

单位得分=2×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A市教研室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初中综合评估改进建议一

今年的评估,找不到各校的“巩固人数”,很难对“巩固率”进行计算。

往年是“两考合一”,即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而为一,统一组织进行。参加考试且分数大于0分的应届考生数即与考数,学籍数减去与考数就是辍学人数;参加考试且分数大于100分的应届考生数就是巩固人数。

今年,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分别进行,并且毕业考试由各初中自行组织、自行阅卷,各初中将毕业考试成绩报教研室汇总。根据汇总结果,看出三个特点:一是考生人数较多,有许多学校超过学籍记录的人数;二是分数普遍较高且差别较小,即平均分较高并且标准差较小;三是一贯教学成绩较高的学校平均分相对不是很高,如DB中学,历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等,成绩一般是第一名或第二名,但这次毕业考试成绩,DB中学仅在中游水平,有许多学校的平均分超过DB中学。巩固率=巩固人数÷学籍人数。

今年不好找“巩固人数”,很难计算“巩固率”。明年如何计算巩固率?不能计算巩固率,抓这项工作的动力就小了,如何防止和禁止辍学? 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一、恢复以前的做法,即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的两考合一”。

二、在职校提前分流前,搞一次考试,统一组织、严格审核、严格考纪。这次考试是“三考合一”:初中第五学期期末考试、初中毕业考试、职业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这样做至少有如下好处:

1、有了比较客观公正的毕业考试成绩。

2、有了比较客观真实的在读学生人数,从而能算出巩固率,从而引导各校领导和教师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抓防止辍学工作。

3、提前分流职校的学生有了初中毕业成绩,从而避免“未毕业就升学”的情况出现。(今年和以往的提前分流,报名和报到工作基本上是在期末考试前结束的,春节后正式上课。)

4、便于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分班、评估和管理。便于教育局职成教科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管理。能知道各职业学校、各班学生的平均“基础”。

5、职校学生分流后,大部分初中都要重新分班;考试后,考试成绩成为分班的主要依据(基础)。使分班更公平、合理,便于形成校内各班公平竞争的局面。

三、职校提前分流前,搞一次严格详细的检查,全市各校同时进行,专门清点在读学生人数,记录下每个在读学生的级、校、班、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等信息。

明玉有瑕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初中综合评估改进建议二

评估教师和学校,一是要看工作的质量,即效果;二是看工作的数量。即:“质”和“量”的有机结合,“质”和“量”缺一不可。“量”是基础,“量”很少,“质”高“功”也不大;“量”很多,“质”一般,“功”也不小。担子重,距离长,功大;担子重,距离短,功小;距离长,担子轻,功小;距离长,担子不轻不重,功也不小,远路无轻载。工厂对工人的考核也主要是看产品的数量和合格率。雷锋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为人民服务,做的都是“小事”,之所以成为英雄,主要是数量多、时间长、持续不断。劳动模范、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同志当年创造万米无疵布的记录,就是连续生产合格品,数量大,持续时间长、原料消耗相对较小。论文的数量可以作为“硬件”,对个人的职称评定、晋级、评优树先有巨大的贡献,对学校评估有巨大的贡献,任课节数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每周多上6节课,一学期下来,对学校来说、对学生来说不比一篇论文更重要? 我们的评估,很注重“质”,但很少注意“量”。建议增加工作量对考核的贡献。

虽然工作量指标在学校间差别可能较小,但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差别是较大的(有的老师教一个班,有的老师教两个班)。学校往往根据教研室的评估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估方案,教研室的评估方案对学校来说是一个“范本”,有导向、示范作用。如何考核工作量?

对教师来说,就是看课时数、教案数与课时数之比、课时数与课后作业量之比,兼顾课程门数、课程难度、课程重要程度,兼顾其它兼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合格,课堂教学节数越多越有成效。所谓教学质量合格,指的是达到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指的是培养出的合格毕业生达到数量或比率,指的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的合格学生达到数量或比率。对于一个学校的全体专职任课教师来说,就是看任课教师数与学生数的比,还要兼顾职员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校干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职员平均兼课节数与专任教师平均上课节数的比、校干平均兼课节数与专任教师平均任课节数的比。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主要是看师生比。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平均分(15)

1、中考应届考生,各初中取分数较高的占学籍数C%的考生,计算平均分。(10分)

2、初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总分数与初二学籍人数之比。(5分)

初三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0.7+化学*0.5+政治*0.4+历史*0.4; 初二总分=地理+生物。

初三最高分10分,最低分1分;初二最高分5分,最低分0.5分。线性变换: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B 进线率(20)

1、中考优秀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6分)

2、初二学业考试优秀生人数除以初二学籍人数。(2分)

3、中考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学籍人数。(9分)

4、初二学业考试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初二学籍人数。(3分)

1、初三按中考第1500名划线,得优秀线。

2、初二按第2000名划线,得优秀线。

3、初三按第8000名划线,得良好线。

4、初二按第10000名划线,得良好线。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 A=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 巩固率(20)

1、初三巩固率。(12分)

(以技能科目考试人数和提前分流职校人数为主要依据)

2、初二巩固率。(8分)

初二学业考试成绩不低于40分的考生数除以学籍人数。

1、辍学人数=学籍人数-与考人数-分流人数

2、初三巩固人数=与考人数+分流人数 初二巩固人数=不低于40分的人数

3、巩固率=巩固人数÷学籍人数

4、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普高 与考率(10)高中招生考试与考数除以学籍人数。

单位得分最高10分、最低2分,线性变换。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B 职校 招生(10)完成率=职校建籍数÷任务数。(各校任务数由职成教科确定)

完成率达到或超过100%的单位得10分,其他单位得分=10×本单位完成率。学生 学科 竞赛(8)

1、学科知识竞赛。本学年度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初二初赛平均分(1分),初二决赛获奖人数(1分),初三初赛平均分(2分),初三决赛获奖人数(2分)。

2、学科技能竞赛。本学年度学生参加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技能竞赛的成绩(2分)。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

注:学科竞赛获全国奖的学生,有到外县市区上高中的,学生所在单位初三得0分。教师 教研 科研(7)本学年度初中各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基本功竞赛,教学论文评选、课件评选,课题立项、结题、效果等学科教研活动。(7分)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督导 视导 成绩(5)

1、督导成绩。在综合教育督导结果中,抽取德育工作、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评价、校本教研等指标,将这些指标的得分求和。(3分)

2、视导成绩。依据教研室“两个规范”和“一个意见”,量化打分。(2分)单位得分=满分分值×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过程性 督查(5)

1、本学年度教研室对各单位过程性工作情况的记录和评价,包括各项工作的传达和实施质量,各种业务活动参与情况,考风考纪情况,各种学校管理责任事故等。(3分)

2、本学年度教育局对各单位督查和抽查的情况(以教育局通报为主要依据)(2分)。采用扣分的办法。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

中考和学科竞赛中,考风考纪出现问题较多的单位(个人作弊5人次以上或集体有组织作弊),该项得0分。注:

1、本学年度教学管理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取消其评优资格。

2、在中考和学科竞赛中,个人舞弊5人次以上或有集体舞弊现象的单位,取消其评优资格。

3、巩固率列全市后10名的单位,取消其评优资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普高 与考率(10)初中毕业暨普通高中招生统一 考试的与考人数除以学籍人数。

单位得分最高10分、最低2分,线性变换。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B 生均 分数(10)

1、(普高考生总分数+中专考生总分数)÷(学籍人数-职校分流人数)。(7分)

2、初二学业水平考试总分数与初二学籍人数之比。(3分)

(总分数=与考数×平均分)

1、中专考生历史分数=本校普高历史平均分×(本校中专五科平均分之和除以本校普高五科平均分之和)

2、初三最高分7分,最低分1分;初二最高分3分,最低分0.5分。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C+D(五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语数英 生均分(5)中考考生(语文+数学+外语)的总和除以(学籍人数-职校分流人数)单位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E+F 中考 进线率(20)

1、中考优秀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6分)

2、中考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学籍人数。(9分)

3、初二学业考试优秀生人数除以初二学籍人数。(2分)

4、初二学业考试不低于良好线的人数除以初二学籍人数。(3分)

1、按普高第1500名划线,得优秀线。

2、按普高第6000名划线,得良好线。

3、初二按第4000名划线,得优秀线。

4、初二按第12000名划线,得良好线。

5、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G, G=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 边缘生 比率(8)

1、中考边缘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5分)

2、初二低程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3分)

边缘生:取各单位分数较高的占学籍数的60%的考生,其中的后2000名。

低程生:分数不为0的后2000名考生。

单位得分=满分分值-满分分值×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边缘生分数线:边缘生的最高分。低程生分数线:低程生的最高分。巩固率(15)

1、巩固率。(10分)

2、初二巩固率。初二学业考试成绩不低于40分的考生数减去辍学人数,再除以学籍人数。(5分)

注1:普高和中专科目:语、数、外、理、化、史、口语、实验。中专历史是贴的。注2:初二两科,满分200分。

注3:计算公式表明辍学1人按2人计算。

1、与考人数=普高与考数+中专与考数+职校分流数

2、辍学人数=学籍人数-与考人数

3、巩固人数=中考(普高和中专)不低于120分人数+职校分流人数

4、巩固率=(巩固人数-辍学人数)÷学籍人数

5、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学生 学科 竞赛(7)本学年度初

三、初二在籍学生参加初中各学科竞赛的初赛平均分(4分),决赛获奖人数。(3分)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

注:学科竞赛获全国奖的学生,有到外县市区上高中的,初三得0分。教师 教研 科研(8)本学年度初中各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基本功竞赛,教学论文评选等学科教研活动。(8分)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满分分值÷全市最高数值)电教站 仪器站 组织的 活动(2)电教站组织的与教学教研有关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1分)仪器站组织的与教学教研有关的活动。(1分)电教站: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仪器站:本单位实验平均分达到全市实验平均分的得1分,否则得0.8分。职校 录取率(10)任务数=学籍数×任务率。

任务率=全市职校招生计划数÷全市学籍数。完成率=职校报到数÷任务数

完成率超过100%的单位得10分; 其他单位得分=10×本单位完成率。

(录取率=职校报到数÷学籍数×100%)(录取率=完成率×任务率)视导 督导 成绩(5)在综合教育督导中,抽取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常规落实、质量管理、教研管理、学生教育、教师培训、教研教改等与视导大纲有关的12项B级指标,综合打分。单位得分=5×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中小学教学工作考核方案

为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长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各学校争创一流业绩,根据往年的考核方案,结合今年我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新情况和新思路,制定本方案。

一、小学考核办法

(一)教学成绩(80分)

根据六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成绩计分。毕业考试学生数,以2005年11份基教科学籍人数为准。1.平均分(50分):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成绩/应参加考试人数的98%。2.优秀率(25分):各单位进入前10000名人数/应参加考试人数。

3.英语平均分(5分):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成绩/应参加考试人数的98%。

(二)常规教研(10分)

1.教学视导:包括教学管理、常规落实、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作业布批等(2分)。2.优秀教师培养:包括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新秀、音体美与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等(4分)。

3.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件与标本制作、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2分)。

4、小学生古诗文读写展示(2分)。

(三)科研成绩(10分)

1.本学年度课题立项与通过的鉴定成果(3分)。

2.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3分)。

3.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教育创新奖、金点子案例评选、双百问题评选、重大问题研究、校本课程评选(4分)。

(四)奖惩

1.奖励加分(20分)

(1)快乐高效课堂创新工作(15分)①课堂教学创新单位(10分)②备课创新单位(2分)③学生评价创新单位(2分)

④作业布置与批改创新单位(1分)

(2)在教学方面有突出创新并有较大影响的加5分。2.否决项目

在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中,凡出现作弊现象的单位,均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优资格。

(五)小学教学考核计分办法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成绩(80分)

平均分(50分)

50分×本单位平均分/最高值

(平均分=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成绩/应参加考试人数的98%。)

优秀率(25分)

25分×本单位优秀率/最高值

(优秀率=各单位进入前10000名的人数/应参加考试人数。)

英语平均分(5分)

5分×本单位平均分/最高值

(平均分=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成绩/应参加考试人数的98%。)常规教研(10分)教学视导(2分)

各项赋分×单位得分/最高值

(优秀教师培养和教研成果,按各单位教师人数比率计算)优秀教师培养(4分)教研成果(2分)

古诗文读写展示(2分)2×(获奖人数÷参加人数)科研成绩(10分)本学年度课题立项与通过的鉴定成果(3分)各项赋分×单位得分/最高值 教学成果奖等(3分)

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等(4分)奖惩

(20分)1.奖励加分

(1)快乐高效课堂创新工作(2)教学创新 2.否决项目

根据考核方案,通过认定后确定。

二、初中考核办法

(一)教学成绩(80分)1.平均分(30分)

(1)初三中考总平均分(22分)

取初三在籍应届考生减职校分流人数计算总平均分。(2)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及抽考科目总平均分(8分)取初二在籍应届考生计算总平均分。2.进线率(30分)(1)优秀率(12分)

①初三学生总分进入中考前2000名的为优秀生,优秀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为初三优秀率(9分)。

②初二学生抽考科目总分进入前2500名的为优秀生,优秀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为初二优秀率(3分)。

(2)良好率(18分)①初三学生总分进入中考前10000名的为良好生,良好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为初三良好率(14分)。

②初二学生抽考科目总分进入前12000名的为良好生,良好生人数除以学籍人数为初二良好率(4分)

3.普通高中参考率(10分)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参考人数除以学籍人数得普高参考率,单位得分最高10分,最低2分。4.学科竞赛(10分)

本学年度参加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初二各科共2分,其中:初赛平均分(1分),决赛获奖人数(1分);初三各学科共8分,其中:初赛平均分(4分),决赛获奖人数(4分)。

(二)常规教研(10分)

1.教学视导:包括教学管理、常规落实、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作业布批等(3分)。2.优秀教师培养:包括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新秀、音体美与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等(4分)。

3.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件与标本制作、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3分)。

(三)科研成绩(10分)

1.本学年度课题立项与通过的鉴定成果(3分)。

2.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3分)。

3.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教育创新奖、金点子案例评选、双百问题评选、重大问题研究、校本课程评选(4分)。

(四)奖惩

1.奖励加分(25分)(1)学科竞赛(5分)

凡在初中各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的,学生所在学校获加分奖励,每一名获奖学生,单位加0.5分,累计加分,最高5分。(2)快乐高效课堂创新工作(15分)①课堂教学创新单位(10分)②备课创新单位(2分)③学生评价创新单位(2分)④作业布批创新单位(1分)

(3)在教学方面有突出创新并有较大影响的加5分。2.否决项目

在中考和学科竞赛中,凡出现作弊现象的单位,均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优资格。

(五)初中教学考核计分办法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成绩

(80分)

平均分30分

初三中考平均分(22分)

(普高考生总分数+中专考生总分数)÷学籍人数 单位得分=22×(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及抽考科目平均分(8分)

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及抽考科目总分数与初二学籍人数之比。单位得分=8×(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进线率30分

初三优秀率(9分)

单位得分=(9、3、14、4)×(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初二优秀率(3分)初三良好率(14分)初二良好率(4分)

普通高中参考率(10分)

单位得分=本单位数值×A+B B为常数,A为比率 学科竞赛(10分)

单位得分=10×(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常规 教研

(10分)

教学视导(3分)

单位得分=(3、4、3)×(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注:优秀教师培养和教研成果按单位在职教师人数比率计算 优秀教师培养(4分)教研成果(3分)科研 成绩

(10分)

课题立项与成果鉴定(3分)

单位得分=(3、3、4)×(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教学成果奖等(3分)

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等(4分)奖惩

(25分)

1、奖励加分(1)学科竞赛

(2)快乐高效课堂创新工作(3)教学创新

2、否决项目

根据考核方案,通过认定后确定

三、中心学校考核办法

将初中和小学的综合得分按1:1的比例相加,即为各中心学校的综合成绩。

四、高中考核办法

(一)教学成绩(90分)1.高考成绩(75分)

(1)基本任务目标完成情况(40分)(2)五大类录取人数(15分)(3)五大类本科录取率(15分)(4)高考本科增长情况(5分)2.高二成绩(8分)

(1)基本任务目标完成率(5分)(2)平均分(3分)3.高一成绩(7分)

(1)基本任务目标完成率(5分)(2)平均分(2分)

(二)常规教研(5分)

1.优秀教师培养:包括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新秀、音体美与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等(3分)。

2.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件与标本制作、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2分)。

(三)科研成绩(5分)

1.本学年度课题立项与通过的鉴定成果(1分)。

2.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2分)。

3.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教育创新奖、金点子案例评选、双百问题评选、重大问题研究、校本课程评选(2分)。

(四)奖惩 1.奖励加分

(1)高考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0.25分。

(2)优秀生培养:获鸿启奖一等奖每人加5分,二等奖每人加3分,三等奖每人加2分;凡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每人加1分。

(3)学科竞赛:凡在高中各学科竞赛中取得高考录取免试资格的学生,学生所在学校获加分奖励。每一名获奖学生,单位加2分,累计加分。(4)在教学方面有突出创新并有较大影响的加5分。2.减分

凡在教研室组织的统考和各项业务活动中有作弊行为或不按规定要求办事造成不良影响的,视具体情况进行减分。

五、高中教学考核计分办法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成绩 90分

高 考 成 绩 75 分

基本任务目标完成情况(40分)

①文、理本科一榜上线基本任务目标完成率为应届和往届综合完成率,计算公式为: 完成率=应届完成率×0.75+往届完成率×0.25 ②完成率在100%以上计40分,完不成任务的学校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减0.25分。五大类录取人数(15分)

各校按五大类本科录取人数排名,第一名计15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0.5分。五大类本科录取率(15分)

各校按五大类本科录取率排名,第一名计15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0.5分。

高考本科增长情况(5分)

①高考应届本科一榜上线与05年高考相比,未增长的学校计0分,增长的学校按增长人数占全市增长人数比率排名,第一名计2.5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0.25分。

②高考应届本科录取人数与05年高考相比,未增长的学校计0分,增长的学校按增长人数占全市增长人数比率排名,第一名计2.5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0.25分。高二 成绩 8分

基本任务目标完成率(5分)

完成率全市排队,100%以上计5分,未完成任务的学校 得分=5-(名次-1)×0.25平均分(3分)

学校全体高二学生考试所得总分除以该校全体高二在籍学生数得平均分,按平均分排名,第一名计3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0.25分。高一 成绩 7分

基本任务目标完成率(5分)

完成率全市排队,100%以上计5分,未完成任务的学校 得分=5-(名次-1)×0.25平均分(2分)

学校全体高一学生考试所得总分除以该校全体高一在籍学生数得平均分,按平均分排名,第一名计2分,每下降一个名次减0.25分。常规 教研 5分

优秀教师培养(3分)

各项赋分×单位得分/最高得分单位的分值

(优秀教师培养和教研成果,按各单位教师人数比率计算)教研成果(2分)科研 成绩 5分

课题立项与成果鉴定(1分)

各项赋分×单位得分/最高得分单位的分值 教学成果奖等(2分)

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等(2分)奖惩

奖励

高考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根据考核方案,通过认定后确定。优秀生培养 学科竞赛 教学创新 减分规定

六、先进单位确定办法

(一)市直初中、小学:按综合得分排名,根据排名顺序确定。

(二)农村初中、小学、中心校:70%按综合得分排名顺序确定;30%按进步幅度排名确定,进步名次不少于5个(含5个)。

(三)普通高中:根据综合评价,结合分项情况确定先进单位。

注:职业学校、体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不适用于此方案,另行制定考核办法。小学初中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实际实施)及实施说明_200609

2006年小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 实施说明

1、小学:指的是学区及学区以上小学,包括:市直小学、原中心小学(包括城北小学)、学区小学。学区以下小学(不含学区小学),作为校区来处理。

①毕业考试学生数,以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准。

②学籍人数,以考试前基教科审核的学籍人数为准。

2、各镇(街道)2000级的学籍人数,以2006年9月6日基教科提供的人数为准。

基教科只提供了各镇(街道)的学籍人数,没有提供各学区、各小学的学籍人数。

由于近几年小学撤销、合并的非常多,学籍没有作相应的变动,根据学籍信息并不能统计出各校的学籍人数。

3、在计算镇(街道)得分时,计算公式中的学籍人数:基教科提供的学籍人数、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取这两个数中的较大者。

4、在计算小学得分时,用 实际参加考试人数 代替 计算公式中的学籍人数。5、2006年9月3日 初一新生入学测试,学生分数=语文+数学+外语。

与考数:考生人数,也就是分数大于0分的考生数。

“毕业考试人数”:初一新生入学测试 实际参加考试人数。

6、优秀线的划定:按全市第6000名划定优秀线。(考生总数:10539)

优秀线:202分,全市进线人数:6068人,并列108人。

7、“平均分”是一个常用词,其意义明确、固定、单纯、无歧义。

平均分=考生成绩之和÷与考数,生均分数=考生成绩之和÷学籍人数=平均分×与考数÷学籍人数。

8、考生成绩之和÷学籍人数的98%=考生成绩之和÷(学籍人数×(98÷100))=(考生成绩之和÷学籍人数)×(100÷98)=生均分数×(100÷98)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指标值÷全市各单位最高指标值。

9、各项指标(包括“奖惩”),各单位指标值、得分的计算,都是“根据考核方案,通过认定后确定”的,有些指标的计算,对方案稍有修改。

10、**字[2006]14号文件,公布了《2005-2006学年度A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考核方案》,通过网络办公平台于2006年3月28日发布。

A市初中教学工作考核办法(2006年)A市小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2006年)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成绩

(80分)生均分数(50分)

生均分数=平均分×与考数÷学籍人数 学生分数=语文+数学+外语

学籍人数:基教科提供的学籍人数、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取两者中的较大者。(下同)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指标数值÷指标的全市最高数值 优秀率(25分)

优秀率=进线人数÷学籍人数 按全市第6000名划定优秀线,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指标值÷全市最高指标值 英语生均分数(5分)

英语生均分数=英语平均分×英语与考数÷学籍人数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指标值÷全市最高指标值 常规 教研

(10分)

教学视导(2分)

每项指标对应的得分,按下式计算: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优秀教师培养和教研成果,按各单位教师人数比率计算)优秀教师培养(4分)教研成果(2分)

古诗文读写展示(2分)2×获奖人数÷参加人数 科研 成绩

(10分)

课题立项与成果(3分)

每项指标对应的得分,按下式计算: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教学成果奖等(3分)

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等(4分)奖惩

(20分)

1、奖励加分

(1)快乐高效课堂创新(2)教学创新

2、否决项目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成绩

(80分)生均分数

30分 初三中考 生均分数(22分)

生均分数=中考考生成绩之和÷(学籍人数-职校分流人数)单位得分最高分22分,最低分3分。

单位得分=A×本单位数值+B,A、B均为常数 中考: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招生考试。

学生分数=语文+数学+外语+物理*0.7+化学*0.5+政治*0.4+历史*0.4 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及抽考科目生均分数(8分)

生均分数=初二学业水平考试及抽考科目总分数÷初二学籍人数 单位得分,最高分8分,最低分1分。单位得分=A×本单位数值+B 学生分数=地理+生物+外语 进线率 30分

初三优秀率(9分)进线率=进线人数÷学籍人数

初三按普高第2000、10000名划定优秀线、良好线,初二按第2500、12000名划定优秀线、良好线。初二只考虑抽考科目。

每项指标(进线率)对应的得分,按下式计算: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指标数值÷指标的全市最高数值 初二优秀率(3分)初三良好率(14分)初二良好率(4分)普通高中与考率(10分)与考率=参加考试人数÷学籍人数。单位得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2分。单位得分=A×本单位数值+B 学科竞赛(10分)本学年度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初二初赛平均分占1分,决赛获奖人数占1分;初三初赛平均分占4分,决赛获奖人数占4分。

单位得分=10×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常规 教研

(10分)

教学视导(3分)

每项指标对应的得分,按下式计算: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注:优秀教师培养和教研成果按单位在职教师人数比率计算 优秀教师培养(4分)教研成果(3分)科研 成绩

(10分)

课题立项与成果(3分)

每项指标对应的得分,按下式计算:

单位得分=满分×本单位数值÷全市最高数值 教学成果奖等(3分)

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燎原奖等(4分)奖惩

(25分)

1、奖励加分(1)学科竞赛

(2)快乐高效课堂创新(3)教学创新

2、否决项目

2006年初中教学工作考核办法 实施说明

1、学籍库:以2006年5月17日基教科提供的学籍数据为准。(5月18日开招生会)

2、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库,删去往届生对应的记录,删去七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均为0分的记录。

3、普通中专招生考试成绩库,删去往届生对应的记录,删去学籍库中没有的记录,删去那些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成绩库中能找到的记录。(不能重复报名、重复计算人数)

4、中考成绩:将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普通中专招生考试成绩合在一起。

5、重新计算学生的总分:

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0.7+化学×0.5+政治×0.4+历史×0.4

6、职校分流学生名单:以职成教科提供的春节前分流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名单为准,删去那些在学籍库中找不到的记录,删去那些在中考成绩库中能找到的记录。

7、初二考试成绩,计算 生均分数时,学生成绩是“地理+生物+外语”的值;计算 优秀数、良好数、优秀率、良好率时,学生成绩只是“外语”的值。

8、初三按第2000名划定优秀线,按第10000名划定良好线。初二按第2500名划定优秀线,按第12000名划定良好线。

优秀人数=分数高于优秀线的人数+分数等于优秀线的人数×折算率,良好人数=分数高于良好线的人数+分数等于良好线的人数×折算率。

初三全市优秀人数=2000,初三全市良好人数=10000,总分、各科均如此;

初二全市优秀人数=2500,初二全市良好人数=12000,各科均如此。

各科目的 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线、良好线、折算率,详见《科目总体统计表》。

9、关于民校。共三个民校,其中 一个只有二年级学生、一个只有三年级学生,一个同时有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也就是一个初二没有分、一个初三没有分、一个初二初三都有分,因此从“总分”上看没有可比性。

10、单项得分的计算公式是,y = ax + b 式中,y 是单位的得分,x 是单位的指标值,a、b 均为常数。a、b 如何计算?以生均分数这一指标为例,找到生均分数最高的单位,生均分数的值是x1;该单位的得分是22分,即y1=22;再找到生均分数最低的单位,生均分数的值是x2,该单位的得分y2=3。注意:找指标值最低的那个单位时,初三仅考虑学籍人数超过130人的单位,初二仅考虑学籍人数超过70人的单位。再以初三优秀率为例,b = 0, a = 9/全市初三优秀率的最大值,单位得分=a×本单位初三优秀率。

2006.09

改 进 建 议

1、一次考试,多次录取,即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中专)都使用中考成绩进行录取,普通高中多次录取,职业高中(中专)多次录取。

中考就是中等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招生考试。

目前,高考就是这样,军事院校、普通大学、职业大学、本科、专科、„„,都用高考成绩,一次考试、多次录取。

目前,W市城区各区(**区、**区、**区、**区、„„),许多县市,均采用一次考试、多次录取的方式,职业学校在夏季(6~9月份)招生,冬季(12月~次年2月份)不招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一是初中学生完成了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有了初中毕业考试成绩。

二是职业学校招生有了考试成绩,能掌握学生的文化基础,分专业、分班有了依据。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招生要先考试,职业中专招生是否也应先考试?说是用初中第5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但报名工作早在期末考试前已经结束,学生本人已经知道已被职业学校录取,他是不会再参加期末考试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三是招生工作更加统一、规范、有序。从11月开始职校招生动员,一直到来年的3月或4月份,从4月份开始又进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技能科目的考试,中考报名、资格审查、考试、阅卷、高中招生录取、报到、„„),直到8月底结束,时间太长、战线太长、工作头绪太多,职校分流后初中再分班,分班后还陆续有学生到职校,还有已报职校的又回来学习(报了职校,又报高中),初中学校疲于应付。

四是对初中的考核、对抓巩固率、对抓防控辍学,有了抓手,有了统一的标准。

2、如果以上做不到,即不能在初三毕业前(6~7月份,初中第6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都用这次考试成绩录取,那么,建议初二学生在初中第4学期末(6~7月份)或在第5学期末(12月份)进行一次考试,这次考试的目的:

一是作为职校分流学生的初中毕业考试;

二是作为职校分流学生的招生考试;

三是作为学业水平考试(与W市学业水平考试合并进行)或作为期末考试;

四是作为考核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考试,全面指的是人数全、科目全。

3、审核学籍。普通高中招生,基教科、教研室及其他科室统一联合作业,审核考生的初中学籍——资格审查;初中招生,要查验小学学籍;小学毕业考试,要查验小学学籍;高考,要审核考生的高中学籍;唯独职业学校招生,不审核学籍。建议职业学校招生,也由基教科联合其他科室审核学生的初中学籍。往年职校提供的学生名单,有许多往届初中毕业生;有许多初中二年级学生;有的到职校报到了、交款了,但没有到职校学习或没有建籍(算不算初中辍学?);有的到职校报到了、交款了、建籍了,但又参加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考试,甚至又参加了普通中专的招生考试,“双跺脚”甚至“三跺脚”。

标准分的计算

标准分也称为标准分数。

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公式法和查表法。

一、公式法计算标准分

(一)单科标准分的计算 某次考试,共有n个考生参加考试(通常将分数为0的考生 与未参加考试的考生 同等对待,因此 与考数n 即分数大于0分的考生数),已知:与考数n,每个考生的原始分数(卷面得分)xi(i = 1, 2, „, n。xi是第i个考生的得分)。标准分数(Z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是全部考生原始分的平均值,σ是标准差。

(二)标准分数的性质

Z分数是原始数据(原始分数)与平均数(原始分数的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原始分数的标准差)所得的商,无单位。如果原始数据大于平均数则Z值为正;如果原始数据小于平均数则其Z值为负;如果原始数据等于平均数则Z值为零。标准分有如下性质: ① 标准分的分布与原始分的分布相同。

② 标准分的平均值是0,标准分的标准差是1。

③ 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变换,不会改变分数的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的位置次序,也就是不改变名次,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相对距离。

(三)实际使用的标准分数 标准分(Z分数)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 y = a z + b,其中 a、b均为常数,根据需要取值,如 a取100,b取500,我们就得到了平均分为500,标准差是100的标准分数。(对于任一学科,每位考生有且仅有一个z分数,相应有一个标准分。)

常用的标准分除了 z分数 外,还有 T分数、CEEB分数、ITED分数、MET分数 等,它们与z分数的关系是: T分数 = 10 z + 50 CEEB分数 = 100 z + 500 ITED分数 = 5 z + 15 MET分数 = 12 z + 60

两个假设:

① z分数的范围:-45)

② 当某个考生的原始分数是0时,相当于该生“没有参加考试”,也就是“没有分数”,此时 z分数的值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用公式计算,例如 MET分数=12;二是指定为-5,即指定 MET分数=0;三是指定为一个 大于-5而小于-4的数值,也就是 MET分数指定为一个大于0而小于12的数值,例如:MET分数等于1或10。当单科标准分用于计算时,如计算综合分数(总分)时,用第一种;当仅用于公布成绩时,一般用第二种;当用于标记成绩时,一般用第三种。

计算步骤:(以平均分为60,标准差为12的标准分为例)① 计算: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 ② 计算 每个考生的标准分,公式:

在FoxPro中:

设 语文原始分和标准分 分别保存在字段yw、ywb中,内存变量 m_yks, m_pjf, m_bzc, m_bzf分别保存 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分 的值。第一步,计算: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

CALCULATE CNT(), AVG(yw), STD(yw)FOR yw>0 TO m_yks, m_pjf, m_bzc m_a = 12/m_bzc m_b = 60-12*m_pjf/m_bzc 第二步,对一个考生,计算标准分,保存在内存变量中:

m_bzf = m_a*yw + m_b

若 m_bzf>108, 则 m_bzf=108

若 yw>0 且 m_bzf<12, 则 m_bzf=12

若 yw=0, 则 m_bzf=10(或者:若 yw=0, 则 m_bzf=0)第三步,保存到数据表的相应字段中

REPLACE ywb WITH m_bzf 上述第二步、第三步,循环,依次计算每个考生,直到全部考生计算完毕。

在Excel中,计算 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的例子:

第1行是“字段名”行,A1、B1、C1、D1、E1、„„ 单元格中分别是班、姓名、考号、语文、数学 等字段名。从第2行开始,每个考生占一行。假设共500名考生,语文成绩保存在D2至D501单元格中,D503、D504、D505单元格分别存放 与考数、平均分、标准差。与考数 =COUNTA(D2:D501),平均值 =AVERAGE(D2:D501),标准差 =STDEV(D2:D501)。若H2单元格存放名次,分数最高的是第1名,则公式 =RANK(D2,D$2:D$501)若H2单元格存放名次,分数最低的是第1名,则公式 =RANK(D2,D$2:D$501,1)若H2单元格存放标准分,则公式 =12*D2/D$505+60-12*D$504/D$505

(三)总分的标准分(称为 综合分 或 综合分数)

第一步:将各科的标准分加权求和,也就是单科标准分乘以一个系数(权重)以后再相加,得到一个数值。例如:语文*1.5 + 数学*1.5 + 外语*1.5 + 综合*2.4 + 基能*0.6,式中 语文是语文的标准分,其余科目亦然。每个考生均有一个这样的数值。第二步:计算标准分,就像计算单科的标准分一样。

从原始分到标准分的转换,是线性变换,z = A x + B, 式中A>0,若A>1,则为放大,若A<1则为缩小。单科的标准分与原始分相比,不改变名次,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相对距离。就像是相片的放大(缩小)、平移,就像是地图的放大(缩小)和平移,等比例放大或缩小,整体平移,不会改变相对位置,不会改变相对距离,不会产生变形。因此,综合分(标准分)与总分(原始分)相比,不改变名次(尽管可能会改变相对距离),因此,对录取不会有影响。

二、查表法计算标准分 单科标准分的计算:

1.全体考生的原始分 按从大到小 排序。(总体即全体考生,分类考虑:全体文科考生 或 全体理科考生,„„)

2.算出每一个原始分以下的考生数占与考数的百分比,这就是百分等级,它是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数。某一分数,比该分低的考生数除以与考数。p=(与考数-累积人数)/与考数,累积人数=(名次-1)+本段人数。(总的考生数:全体文科考生 或 全体理科考生。与考数:总的考生中原始分数大于0分的人数。)

建立一个表,栏目(项目)有:分数、并列人数、累积人数、百分等级、Z分数、MET分数。每个原始分数占一行,按升序排列(由低到高)。

3.由每个原始分对应的百分等级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以由电脑自动查),找出对应的正态分数z。例如:百分等级0.5对应的标准分是0,百分等级0.881对应的标准分是1.1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呈钟形,关于z=0对称,z=0时p=0.5,横坐标轴之上曲线下的面积是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对于某一个z值,横坐标小于z的曲线下的面积 就是分布函数的值,也就是百分等级。)(将标准正态分布表存到微机中,让微机自动查表。)

在Excel中,标准正态分布的函数值p:NORMSDIST(z),其反函数z:NORMSINV(p)。例如:=NORMSDIST(1.18)的值是0.8810,=NORMSINV(0.8810)的值是1.18。H2单元格 =12*NORMSINV((RANK(D2,D$2:D$501,1)-1)/(COUNTA(D$2:D$501)))+60,注意 函数NORMSINV(0)返回的值是“#NUM!”,必须在显示“#NUM!”的单元格中手工修改。

若 百分等级p对应的标准分是z值,则 百分等级(1-p)对应的标准分是-z。例如:欲查百分等级0.119对应的标准分,因0.119小于0.5,我们可以查(1-0.119)= 0.881对应的标准分1.18,因此,0.119对应的标准分是-1.18。

4.根据上一步得到的z分数,计算得到每一个原始分对应的标准分(线性变换)。上述四步,完成了表格。

5.根据每个考生的原始分数 查表得到相应的标准分数。

总分的标准分的计算:各科标准分加权求和,再计算其标准分。

将原始分转换为百分等级,然后从累积正态曲线面积表找到百分等级对应的标准分数。这个标准分数叫做正态化的标准分数,这种转换过程叫做正态化转换,可以将非正态分布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正态分布的标准分数。

标准分还有以下优点:

① 分数等距,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可以进行加减等算术运算。

② 标准分可以反映某考生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标准分的大小,既表明考生水平的高低,也表明该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③ 标准分便于划录取分数线,如果已知录取人数,甚至在考试前就可以划出分数线。④ 标准分便于成绩的比较。标准分表示考生在同一团体中的位置,故可据 标准分大小直接比较考生的各科成绩水平。同时还能据 标准分对同类的各小群体进行比较(各班比较,各校比较,各县比较)。

⑤ 标准分数有助于考生预测录取情况。

查表法求得的标准分,具有以下缺点:

查表法求得的标准分,是正态化的分数,同类全体考生是正态分布。(相当于 根据百分等级找座位,座位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每个座位对应一个分数——标准分。)一般情况下,原始分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接近于正态分布,从原始分到标准分的转换,不是线性变换。这样,单科的标准分与原始分相比,虽不改变名次,但改变了相对距离(在不改变名次的前提下,前后移动找座位,每个考生移动的距离不全相同,导致了相对距离的改变),因此会改变综合分的大小,从而改变综合分的名次,进而会对录取有影响(尽管影响可能很小)。

标准分的使用。标准分的应用非常广泛,„„。

为什么要使用标准分?„„

原始分的局限性:

1、原是分数没有明确的含义。„„

2、原始分数不稳定。„„

3、原是分数不可比。„„

4、原是分数不可加。„„

5、原是分数与试题的质量有关。„„ 详细请参见《高考标准分数制度》。

------------------------------查表法计算标准分的例子:

与考数n 累积人数s 百分等级p 标准分z CEEB分数 MET分数

=(n-s)/n =NORMSINV(p)=100*z+500 =12*z+60

0.5000000 0.000 500.0 60.00

0.8810000 1.180 618.0 74.16

0.1190000-1.180 382.0 45.84

0.9999000 3.719 871.9 104.63

0.0001000-3.719 128.1 15.37

第1名的标准分

考生总数n 累积人数s 百分等级p 标准分z CEEB分数 MET分数 100 1 0.9900000 2.326 732.6 87.92 200 1 0.9950000 2.576 757.6 90.91 500 1 0.9980000 2.878 787.8 94.54 1000 1 0.9990000 3.090 809.0 97.08 2000 1 0.9995000 3.291 829.1 99.49 3000 1 0.9996667 3.403 840.3 100.84 5000 1 0.9998000 3.540 854.0 102.48 8000 1 0.9998750 3.662 866.2 103.95 10000 1 0.9999000 3.719 871.9 104.63 20000 1 0.9999500 3.891 889.1 106.69 30000 1 0.9999667 3.988 898.8 107.85 40000 1 0.9999750 4.056 905.6 108.67 50000 1 0.9999800 4.107 910.7 109.29 100000 1 0.9999900 4.265 926.5 111.18 200000 1 0.9999950 4.417 941.7 113.01 300000 1 0.9999967 4.504 950.4 114.05 400000 1 0.9999975 4.565 956.5 114.78 500000 1 0.9999980 4.611 961.1 115.34 1000000 1 0.9999990 4.753 975.3 117.04 31574 1 0.9999683 3.999997110 900.0 108.00 31575 1 0.9999683 4.000004605 900.0 108.00 3312392 1 0.9999997 4.989999864 998.999986 119.88 3312393 1 0.9999997 4.990000101 999.000010 119.88 3488556 1 0.9999997 5.000000067 1000.0 120.00 3488557 1 0.9999997 5.000000122 1000.0 120.00

累积人数=(名次-1)+本段人数

如果第1名没有并列,其累积人数就是1;如果有2人并列,累积人数就是2;如果有3人并列,累积人

××中学常规教学量化管理考评细则

为了进一步增进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基本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按质付酬,优劳优酬的原则,以便为每期评优树模、职务晋升等提供详实的考核数据,特再次修订本细则,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兑现。

一、备案

基本要求:形式、环节齐全;知识要求合理、具体,符合课标要求;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能分散和降低难点;有学法指导、教法说明、课后小结,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严谨,有作业布置及说明;注重教案的实用性,能指导课堂教学,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量化办法:教案检查采取抽查和检查两种办法,由教研组长和下组领导签字,学月末教学处集中检查。量化计算以课时为单位,能按要求备一节计为1个标准量。缺一节扣除2个标准量。质的考核以教案的形式、内容、实用和实效为内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档次,合格每节记1个标准量,不合格不计量。

二、上课

基本要求:

1、课前充分准备,按时上下课,上课期间不准离开教室,不准接打手机。

2、合理安排时间,完成阶梯性目标。

3、控制课堂节奏,保证课堂秩序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4、选择最佳教法,把握知识层次,做到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善于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5、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评价中肯,有足够的学生自主活动时间。

6、学生求知兴趣浓、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

7、教态端正,能充分使用各种教具、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和各种教学手段。

8、板书规范,条例清晰。

9、认真上好评卷课,达到复习、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10、复习课要有计划、有具体任务,杜绝无目标、无组织的复习课。量化办法:以节次为单位,每周6节为标准量,每上课一节计1个标准量,主课每超一节计3个标准量,副课每超一节计2个标准量。质的体现以抽查为主,以听课评课为依据,结合学生评教、单元考试成绩及课题检测成绩通过统计、评估分析,将课堂教学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个档次,达标每节计1个标准量,不达标不计量。

三、作业

基本要求:以课本习题为主要作业任务对象(如果课本无习题可以自己另行合理布置),要求每上一节课留一次书面作业,作业量要适中,阶梯性强、有代表性。交送率达95%以上,批阅及时,讲评准确。杜绝多次集中交送、一次性批改,发现作业问题及时纠正。量化办法:检查形式以抽查和检查为主要形式,结合学生问卷。检查的项目为作业的交送率、习题量、作业次数、批改次数等为主。量的统计以班次为单位,能按要求批改的,每班次计1个标准量。课练按自然编排章节每批改一个班级次计1个标准量,不按要求批改的无津贴,作业批改量超出要求次数的无津贴。

四、作文

基本要求:为确保作文质量,每两周一篇大作文,每期小作文不少于5篇。小作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写,一般不要求批改。大作文要求要有教案,重视习作的指导,习作完成要批阅、讲评。批改要详批细改,眉批尾批,行批要明显,提倡 给作文打分。要在评讲上下功夫,作文交送率在95%以上。每期大作文不少于8篇,中期前后各完成4篇。

量化办法:采取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主要查交送率、布置批阅次数和讲评情况等;量的计算以班次为单位,交送及批改率达不到95%以上不计量;质的体现通过检查和调查来评估,结果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个档次,达标每班计2.5个标准量,不达标不计量,小作文不计量。

五、辅导

基本要求:学校安排的辅导,教师要按时到岗到位,坚持到底,中途不得离开。不准接打手机,不准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等与辅导无关的事情。辅导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做到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能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量化办法:辅导的评估采取管理人员检查和学校调查学生相结合的办法,以节次为单位,按要求辅导每节计0.8个标准量,不按要求辅导无津贴。

六、考试

基本要求:学校每期组织四次考试。学月考试由代课教师命题,学校印制试卷,期中、期末两次实行教考分离,试题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原则上教师不监考自己所带的学科。监考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严明考纪。阅卷必须客观公正、认真仔细,错对号明确;阅卷结束后按时上交试卷分析、成绩单,及时评讲,一般情况下试卷发还给学生。量化办法:考试量化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监考津贴,60分钟考试每节次1个量,90分钟考试每节次1.5个量,120分钟考试每节次两个量,若失误则减半。第二部分为阅卷津贴,能按要求完成60分钟试卷每班次1个量,90分钟试卷每班次1.5个量,120分钟试卷每班次两个量。第三部分为命题津贴,60分钟试卷1个量,90分钟试卷1.5个量,120分钟试卷2个量。

七、临时性工作

主要指替课、替辅导:在其他教师请假的情况下,能自觉接受工作安排,保证学生安全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临时派遣的工作任务。具体是:替课一节付津贴10元;替辅导一节付津贴5元。其它临时性工作酌情处理。

八、兼职工作

1、教学人员若兼管部室,每学月物理实验室加10个标准量,美术室、音乐室、信息室和体育器材室加8个标准量,语音室、卫生室、科技室、团队活动室等每学月加5个标准量。

2、教研组长每学月加10个标准量。

九、失误

1、早操、会议、活动、上课、辅导和听课等活动迟到或早退失误一次扣除津贴5-10元并且通报。

2、私自调课、调辅导、误课、体罚学生、拒不服从临时性工作任务,按照重大失误对待,每次扣除30-50元。

3、学校临时组织的抽查不在校每次扣除津贴30元并通报批评。

十、津贴兑现

1、学月总金额:①学校按照教学人员每人每学月50元的标准投放。②教师请假或失误扣除的金额

2、个人学月津贴:个人学月津贴=(学月总金额/学月量化总分)×个人学月量化分+临时性工作津贴

十一、先进评选办法

各类先进教师的评选按学期所得量化总分排名产生,其中得分包括:学月津贴量化总得分+期末抽考荣誉量化得分(达标20分)+班主任荣誉量化得分(教育处考核的班主任量化体现)。有重大失误的不得参与评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教学行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量化考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广大教师积极配合,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本着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克服困难,共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此细则修订稿自2010年-201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起试行。

2010年9月17日

胡庙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为了贯彻教育方针,适应课程改革,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深化的要求;为使胡庙一中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明确各项要,以优化过程,高效课堂为思路,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教学量化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听课、考试、五项内容。五项满分100分,教学量化积分于学期未按比例进行折算计入教师综合考核总积分。

一、备课(25分)

1、备课要求:

(1)、认真落实《胡庙一中集体备课制度》,提前备课不准无教案上课。

(2)、教案项目要齐全,每单元要有单元计划;分课时写教案,书写规范认真,内容要实用、具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要安排好师生的双边互动,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板书设计要合理。

2、积分办法:

教案检查以不定时抽查为主,每学期不少于5次,抽查时每发现一次教案赶不上进度扣2分;每一次检查发现没按学校要求书写扣0.5分;在上级来校检查中被点名批评者每次扣5分;集体备课时每缺一次扣1分。

二、上课(20分)

1、上课要求:

上课教师提前2分钟候课,不准私自调课,不准迟到、早退、拖堂,不准随意离开教室,不准接打手机,不准体罚、侮辱学生,不准吸烟,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维护好课堂秩序,不准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打磕睡、看课外书、高声谈笑等现象。

2、积分办法:

违犯上述要求任意一项扣0.5分,缺一节课扣2分。

三、作业要求(25分)

1、作业要求:

(1)、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作业量适中,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规范。(2)、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评语要体现激励性,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批改时必须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写上批改日期。

(3)、批改次数:数、英教师每周批改不少于4次;语文教师每周至少批改1次读书笔记或其它作业;两周批改1次作文;其它学科每周至少批改3次作业;兼任其他科的语、数、英教师被兼任科每周至少批改1次作业。

2、积分办法:

作业检查以周为单位进行抽查,每学期至少抽查5次,每发现批改次数比规定量少1次扣1分,出现错误未纠正现象一次扣0.2分。

四、听课(15分)

1、听课要求:

(1)、积极参加学校的公开课等听课活动。

(2)、提倡推门听课,事前不打招呼,授课人不得拒绝听课;听课后,听课人要与授课教师交流。

2、积分办法: 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每缺席一次扣1分,按上级规定每学期听课次数少一次扣0.5分。

五、考试(15分)

1、考试要求:

全体教师必须按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各种考试的监考、阅卷、登统等工作。监考、阅卷、登统时必须认真履行相关考试工作人员的职责,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和要求。月考、期中、期未考试后必须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2、积分办法:

监考、阅卷、登统时请假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无故缺席一次扣5分;违犯考试工作人员相关要求的一次扣2分;每少交一次质量分析扣2分。

驿城区胡庙一中教务处 2009年2月15日

卧龙学校教学常规

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组织和调控教学,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关于教学计划

1.计划包括教务处工作计划、学科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

2.教务处计划由教务主任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工作重点制定,组织学期前培训并于开学第一周下发各处室、各备课组。

3.学科计划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学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具体化。学科工作计划应有对常规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外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业务和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安排,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个人教学计划要按学科、备课组的计划及本人所教班级具体情况及时填好教学工作计划表,交备课组长审批。它的内容包括: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的主要措施等。

5.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一式两份(上交教务处、自留各一)。个人教学计划、备课组计划必须在每学期的第一周交教务处存查。

二、关于备课

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

1、备课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形式之一,是保证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途径。

(1)、各年级应按学科每周确定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

(2)、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时,应预先确定中心发言人。

(3)、各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准备,对有关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等均应全盘考虑,所作发言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启发性。

(4)、集体备课应注意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注意群策群力,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质疑、解难、整体突破”的良好备课风气,切忌机械化、简单化。

(5)、主管校长和学科主任可随时参加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教科室负责对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结果及时通报。

(6)、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要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2、个人备课:

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

A、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的具体办法。

B、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C、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D、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

E、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让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自己必须要先做一次。

3、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三、关于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1)做好教具准备。至少提前半天对将要运用的教具、课件、电教和实验设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以确保上课使用无误。

(2)三分钟预备铃教师应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后,及时组织上课。教师应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唤起学生的上课意识,为新课进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1)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重点要突出,不平均使用力量;脉络要清晰,不能眉目不清,逻辑混乱。

(3)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3、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提倡“先教后学、精讲多练”。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

(1)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设疑置问,引起悬念;实验引思,激情引疑;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置趣,促进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2)讲解技能。这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的一类教学行为,其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性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结构;运用流畅、准确、明白的语言,启发性讲解,促进学习迁移的例证,恰到好处的强调;精选形成连贯的过度性短语,重视获取反馈,并予以及时调控,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3)提问技能。这是教师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要把握一个完整提问的引入、介入与评点过程,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灵活穿插运用沉默、催促、提示、评议、追向与扩展等方法,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

(4)演示技能。教师要本着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的原则,围绕演示目的,选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带与课件等,通过教师的实际表演与示范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5)结束技能。这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教师要通过归纳总结,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画龙点睛.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的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6)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是使课堂教学获得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出发,运用准确、鲜明、生动、严谨、简明、流畅而富有教育性与启发性的科学用语与通俗语言,并使之巧妙结合,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

(7)板书技能。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纲要、表解、表格、图示、运算、网络等样式,以布局合理、书写规范,纲目清楚,字体端正,大小适中,图线清晰,具有启发性、简洁性的板书,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展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层次的逻辑性;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维、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教师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在其间纵横驰骋。

(2)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空。

(3)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4)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全时空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寻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与学法指导等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地学。

(5)见微知著,驾驭课堂气氛,以创造出课堂教学所需的氛围。理解学生,熟悉其内心世界;尊重学生,以适当的宽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于细微处获取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以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严禁在课堂上出现师生顶撞的僵局。

5、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1)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本学校教务处批准,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代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一般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2)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拖堂。

(3)上课时不说与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课堂。

(4)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5)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6)用普通话教学。

6、抓住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重要的是:

(1)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致力于“四基”教学。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较集中地反映了这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2)抓住教学进程的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章节和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帮助学生理线串点,理清思路,把握规律,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网络,是掌握整体学科内容,帮助记忆学科知识,促进技能迁移,优化认识新知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引导学生从体系的高度上来掌握知识。

(3)抓住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抓住这一根本目的,遵照学校关于加强学风建设与学生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强化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形成。

7、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化校园的创建,为运用现代媒体、媒传与教学设计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体系提供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应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环境,努力探索,及时总结,改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四、关于听课

相互听课是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培养提高新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方法。

1、教师必须按以下要求完成听课任务:

(1)初级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

(2)中级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

(3)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

2、听课时必须带好听课笔记本,做好有关记录,并对所听课的情况进行分析,作出评议,提倡及时、诚恳地交换意见。任何教师不得拒绝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

3、凡属本学科的研究课、公开课,当节次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听课,备课组长(或学科主任)在听课的当晚要组织集体评课。

4、听课可随堂听课,可跨年级、跨学科听课。

5、严禁实际未听课却有听课记录的现象。

6、教务处定期检查听课笔记本,并将结果与考评挂钩。

五、关于作业

布置必要的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认真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布置:

(1)内容要科学,目的要明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本要求,不要随意增加和删除大纲、教材中对学生的练习要求。作业的安排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掌握自学方法。要注意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难易应有序,梯度要适中。作业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梯度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3)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作业形式: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画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测量、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

(4)份量要适中,时间总量要控制。

作文: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8篇(不包括考试作文),批改大作文要圈点、眉批、尾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错误,用符号标明,由学生自己订正,教师严格检查。注明批改时间。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原则上要求新课必有作业,但每次每科作业不超过30分钟。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至少收交一次作业。

(5)要承认差异,区别对待。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

(6)要加强指导。督促学生按作业的规范化要求,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品质。

3、作业的批改

(1)要认真搞好作业的批改。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辅以学生互改、自改;对于互改、自改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

(2)作业批改要正确,批改符号要统一,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批语不要覆盖学生字迹。作文批改要仔细,错字、错句要及时订正。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批改。

(3)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作业中出现的个性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或面批。作业讲评应及时。

(4)按时收、及时批改和发放作业。一般情况下,作文须在下次作业前批好发放。其他科作业在下次新课前批好发放。

六、关于自习辅导

自习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包括解惑答疑、补缺补漏、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下班辅导,解答问题,指导自学,出辅导刊,上辅导课和培训课等方式进行。

2.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1)认知辅导是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2)坚持个别性。以个别辅导为主,不得利用辅导时间进行整班性的补课或上新课。

(3)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分类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对学习基础薄弱与学习困难较多的学生,教师要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对这类学生以特别的关注,热情而耐心地加以系列辅导。

3.开展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活动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重点。活动中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教师予以指导、帮助,不包办代替。

七、关于考试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衡量学生水平、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命题要求

(1)命题要求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题意明确、文字确切、标点正确、图象清晰、字迹清楚。原则上基础题、中等难度与高等难度之比为7:2:1。

(2)命题杜绝照抄照搬,需使用现成试卷的要征得教务处同意。

(3)命题教师应负责试卷的校对工作,并在教务处安排的时间内准时进行试卷初较和二教,每次校对情况应在试卷情况表中填写清楚。

2、阅卷要求(参加上级阅卷按上级要求执行)

(1)考试试卷,按备课组统一评分标准,在校内流水阅卷、评分。试题评分如要改动,须经负责该题评分的教师同意方能改动;个别学生卷面评分如要改动,须经备课组集体讨论,方能改动。

(2)试卷成绩评定后,任课教师填好成绩登记册,按时交教务处存档。

3、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对考试作出书面质量分析,按时交教务处存档。

八、关于实验

实验是全面实施理科教学大纲和提高理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实验设备,加强实验教学,开足开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

1、充分做好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

(1)实验前一周,任课教师应将实验教学通知单送给实验室工作人员,以便及时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员接实验通知后,应按教学大纲与任课教师的要求,提前做好仪器、药品和材料的准备工作。

(3)任课教师应于上课前一天来实验室做课前准备的检查与试做。检查实验准备工作,一看贵重药品、剧毒药品、腐蚀药品、珍贵标本、精密仪器等是否已合理安置;二应核对实验用的仪器、药品是否已配套齐全,符合实验要求;三应检查实验的备用件与维修工具是否已做了准备。对于没有把握的实验均应于课前进行试做,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教育学生进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学生实验规则》。

第二篇: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

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

教学管理细则 第一章

第1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市中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我市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初中部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第二章

教学思想

第2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

第3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三个“三”: 一是“三全”,即全面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三表”,即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每周工作安排表,要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是“三特”,即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要注重发展学生特长,坚持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承认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各科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第4条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下七种观念:

(1)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教书育人。

(2)人才观:明确培养目标,树立人才的层次性、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

(3)价值观: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幸福奠基。(4)素质观: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5)质量观:教师要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6)师生观: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学会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7)教材观:教材只是落实课标的一个样本,一个具体的范例;是教师“教”的凭借,也是学生“学”的凭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实和拓展教材。

第三章

计划与总结

第5条

学科组、教师在开学初要认真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于第一周上交教导处。

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要与学校工作计划相一致,计划的制订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指导思想;②学情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内容;⑤学科实践活动;⑥学期教学日程(进度)表等。要重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及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每学期要安排一次以上的学习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强。第6条

教导处要加强学科组、年级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教学计划落实的检查指导,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方式,抓教学计划的落实。各学科组长、年级备课组长及教师在学期末,要认真写好本组、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在学期放假前上交教导处;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要写班主任工作总结,期末放假前上交政教处(不设政教处的学校送办公室或教导处)。教学工作总结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工作进展概况;②主要成绩;③经验及体会;④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学校教导处要在此基础上写好本校的教学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班级管理概况;②主要成绩;③经验及体会;④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四章

第7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加强学科组和年级备课组的管理,强化集体备课意识。通过随机听课、不定期抽查教案和抽查备课组的记录等,强化集体备课的落实,提高备课质量。

第8条

教师备课应做到“五有六备”:“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第9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所作的教学预设。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课堂的动态变化,时间安排宜松不宜紧,要为教师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从教不满五年的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其他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可写简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第10条

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如下内容:①教学目标的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教学重难点的确定;③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步骤与问题的设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设,能力训练题的设计等);④教学资源的利用;⑤板书设计。在教案之后,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写教学后记。

第五章

课堂教学

第11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12条

要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应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崇高追求。教师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教学过程中维持好正常教学秩序,管理好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不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13条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

第14条

教学过程讲练适度。教学过程安排要紧凑、合理,重点要突出,难点有突破。课堂教学要讲练结合,讲授要精当,无知识性错误;训练要重基础、重拓展,做到当堂即时反馈。

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七个重视”:即重视学科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基”的落实,重视帮扶学困生,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重视课堂资源的使用,重视课堂训练的精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小结。

第15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第16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作好图书馆、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17条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按时上课下课;教态自然、亲切,穿着端庄整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文明、得体;板书工整、规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第18条

授课完后,要坚持写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可以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导下反思等形式。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等。通过写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六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19条

要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目的明确,作业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课外结合”。

第20条

作业布置要适量。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教师不得布置惩罚性的或大量重复性的作业。

初中和高中各学科每学期作业量要求如下:

语文科:书面作业(含听写、抄写及解题训练等)不少于10次;初中和高中作文不少于8篇;对学生要有写周记或日记的要求。

数学、英语科:书面作业(含听写、抄写及解题训练等)不少于25次;英语科要有小作文训练,初中和高中小作文不少于6篇。

物理、化学科:书面作业不少于15次。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书面作业不少于10次。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第21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第22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并鼓励学生相互批改。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作业批阅应有批语,要划出错别字和病句并检查订正。除作文外,作业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七章

课内外辅导

第23条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修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24条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度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外辅导的时间主要为自习课、课外活动课和晚修等。要加强课外辅导计划性,要明确辅导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此外,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下到班级进行辅导。

第25条

课外辅导要符合有关规定。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八章

考试与评价

第26条

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

每一类考试(包括中考、高中基础会考、高考),学校都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27条

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倡运用“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28条

规范考试评价方式。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考试为主,其他科目及实验、操作等以考查为主。每学段可由年级组或学校命题,组织一次考试或考查。

考试方式一般以笔试为主,坚持笔试、口试或其他方式相结合。初中学段的考试或考查,各科成绩一般采用等级制呈现,也可以用百分制呈现。考查科目均采用等级制(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呈现。考试主要有四类,即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期中和期末考试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初中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时间由学校教导处根据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的通知要求统一安排。初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原则上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负责命题。高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原则上由文昌中学负责命题。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期中和期末考试监考与评卷,原则上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统一要求,各中学落实组织和安排老师交换监考、科组集中评卷。

市教育局需要进行教学质量监测的科目,由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和集中评卷。

第29条

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考试命题是一门科学,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全体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各学校要把学习命题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条件的学校应聘请有命题经验和研究的教师或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以期全面提高学校各类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命题思想要端正,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重视单元过关测试、期中和期末的学段测试与中考和高考的功能差异,处理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基本能力的训练提高与应考能力训练的关系;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第30条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较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31条

做好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归档管理,要从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九章

教研与培训

第32条

学科组和年级备课组要认真落实常规教研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每个学科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学科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专题、定内容、定时间、定主讲。学科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要不定期抽查。

第33条

加强集体备课。要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备课,使全组教师做到年级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资源互通共享。省、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要积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和共同研讨,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促进同伴共同成长。

第34条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6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8节;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学科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6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省一级学校”的校级领导听课要求按评估方案的标准执行。省、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到校外参加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指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参加短期培训或听课学习的,返校后要在组内或全校作一个专题汇报。第35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各校要提高开展课题研究的意识,可以根据本校学科力量强弱的实际,有选择地组织有关学科积极参加省、市级的学科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个人也要自觉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在省、市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带领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学校要鼓励教师个人开展课题研究,或参与课题组,或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

第36条

各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活动。每学期教师集中研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课时,个人自学时间不少于60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10个学分。

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如下研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以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为证),上一节全组性的研究课,交一份一节课的教案,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分析。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1500字以上)。省、市级骨干教师每学年力争有一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在市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发表。

第十章

教学检查

第37条

学校教导处每学期应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四次,其中第一和第四次为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科组计划及落实情况、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教师教学学生民主评议、年级备课组活动记录、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科组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科组完成学校下达的工作任务情况等;中间两次检查为分学段、年级、学科进行专项抽查,具体内容由教导处确定。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学校要以这个综合评价作为教师参评先进、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十一章

附则

第38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可依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本细则适用部分也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参考。

第39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自习辅导及心理、思想工作上的辅导

1.在规定的下班辅导时间(含早晚自习),辅导老师必须按时到班辅导,不得在办公室、走廊闲谈。不迟到,不早退和不得中途外出。

2.教师应积极、主动、及时下班辅导,为学生解难释疑补缺补漏;针对心理有障碍、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也应及时谈心、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落实转差措施,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4.对学习好的学生,在学业上要进行指导,积极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细则指标

评价内容及分值

评价方法

得分

一、全面 贯彻 教育 方针(16分)

1、有切合本校实际及体现办学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2分)

1、正式成文0.5分;经过教代会通过1分;按规定报批或备案0.5分

2、各项工作有计划和总结(学校、部门、学科教学及专项工作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2分)

2、查阅每学两学期的计划和总结,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3、开齐课程、开足课时(3分)

3、科学合理分配课程。查课表、召开学生座谈会,有一科未开设的不赋分,有一科有减少课时现象的扣1分,扣完为止。

4、专职教师队伍建设(3分)

4、以学科计,有专业教师不用扣2分。查阅教师授课表,有一人次带2科头,扣2分,扣完3分为止。

5、安全教育工作(2分)

5有安全教育(平安校园创建、法制教育、常见病防治等)方案0.5分;安全知识教育落实1分,板报、广播宣传安全工作0.5分。

6、巩固率(2分)

6、在校生年辍学率高于3%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7、办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思想教育(2分)

7、有培养培训计划1分 ;定期召开教代会1分。

二、全面 实施 素质 教育(16分)

1、育人为本,各科教学渗透德育(2分)

1、查阅教师的备课手册,通过座谈等方法了解此项工作的效果。无明显体现的,每科次扣0.5分,扣完为止。

2、贯彻《守则》《规范》,重视养成教育(2分)

2、有工作方案0.5分;有活动0.5分;学生语言、行为文明0.5分。校园内无乱涂乱画0.5分。

3、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文体(科普)活动

(2分)

3、音、体、美等学科除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课时外,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文体、科普活动,有活动方案0.5分;参与活动的面达40%以上0.5分;资料齐全(如秩序册、节目单、图片、获奖通报等)0.5分;总结表彰0.5分。

4、学生课业负担(2分)

4、依据上级对各科作业的要求及实际情况,通过走访学生和查阅作业,进行核定,有一科存在过重或过轻现象的扣0.5分, 作文每少一篇扣0.2分,直到扣完为止.。

5、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分)

5、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缺一个班级扣1分,扣完4分为止;期中、期末定期展示,缺一次扣一分扣完4分为止。

6、开展随班就读工作(1分)

6、查阅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材料及普九资料,实地走访。工作落实、效果好的1分,一般0.5分,没有落实不得分。

7、开展创新实践活动(3分)

7、查阅每个班级的有关创新实践活动的方案及活动过程材料和终结性成果,走访、考察学生。有方案1分,有过程1分,有成果1分。

三、校园 文化 建设(12分)

1、校园规划和建设(1分)

1、校园规划(图表、文字等)正式成文0.5分;教职工参与讨论0.5分。

2、育人环境(2分)

2、校园绿化注重生态效益1分;校园张贴布置得体0.5分。校训、校风上墙0.5分。

3、语言文字工作(2分)

3、有工作机构0.5分;积极开展活动1分;用字用语规范0.5分。(已获市级以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得2分。)

4、特色学校创建(3分)

4、查阅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的相关材料等,有创建组织和方案1分,工作富有成效1分。已获县级以上特色学校的1分。

5、“三项”专题教育工作(2分)

5、环境教育、毒品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0.5分;课时落实0.5分;活动开展正常的1分。

6、绿色学校创建(2分)

6、有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0.5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且富有成效的0.5分。已获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分。

四、常规 管理(12分)

1、安全工作落实(2分)

1、有安全工作预案0.5分,门卫制度规范0.5分,工作落实有效的1分

2、大课间与眼保操(3分)

2、正常开展3分,不正常2分,缺一项扣1.5分。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

3、升旗仪式与国旗下讲话(3分)

3、升旗仪式每周一次,缺一次扣0..5分完1.5分为止,;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缺一次扣0..5分,扣完1.5分为止。

4、“一日常规”考评细则得以实施,工作运转效率高(4分)

4、查看“一日常规”考评细则实施和记录材料,通过走访、察看等手段确定落实情况。“一日常规”检查与奖惩制度未挂钩扣一分。教职工不坐班考勤扣2分,校务日志、班级日志不完整扣1分,日志所反映的问题未及时处理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五、教学 管理(22分)

1、备课,教学设计符合课改理念(3分)

1、年级学科组2人以上的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少一次扣一分。查阅教师备课手册,抽查的备课笔记中有60%不认真(包括备教不一致)扣3分,30%不认真扣2分,10%不认真扣1分,备课笔记缺1本扣1分,抄袭教案发现一人次扣1分,扣完3分为止。

2、上课能按新课改要求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效率高(3分)

2、随堂听课,走访了解。体现新课改理念,既重视教法研究,又注重学法指导的2分。能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或各种教育资源的1分。课堂教学效果好,当堂巩固率高的1分。

3、作业布置针对性强,份量适中,批改及时

(2分)

3、检查学生作业及基础训练完成情况,有统一要求0.5分,不符合规定要求扣0.5分。根据布置作业的质量、份量及批阅情况分,好的2分,较好 1分,差0.5分。

4、学困生辅导落实(2分)

4、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适时组织课后辅导。有安排计划、措施且成效显著的2分,缺一项扣1分。走访学生,查看教师相关材料。

5、做好测试和评价工作(3分)

5、全校性统一检测(试卷注明出卷人、审题人),实行全程质量跟踪,分析到教师、班级和学生,查阅试卷、学生成绩统计表、教师的试卷分析等材料,缺一次扣1分好的1分。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不少于两次,缺一次扣0.5分。

6、学籍管理(2分)

6、成绩填写完整1分,有专人负责0.5分,休、转学手续完备0.5分。(查阅电子学籍)

7、实验图书(2分)

7、实验室管理规范0.5分,开出率达50%以上0.5分;图书室管理规范、定期开放的1分。

8、现代教育资源的利用(2分)

8、管理制度健全0.5分,教师培训面达80%以下的扣0.5分,教师使用面低于80%的扣1分。

9、教学常规检查。(3分)

9、学校每月1次教学常规检查,按“样表”量化积分。缺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六、教研 教改(10分)

1、业务学习,校本研究制度落实,效果好(3分)

1、业务学习间周一次,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0次,缺少一次扣1分(扣完3分后从总分中扣除),业务学习内容纳入周行事历(0.5分),缺一次扣0.1分,扣完为止;签到齐全1分,缺一次扣0.1分、记录详细1分,缺一次扣0.1分。校本培训有方案0.5分,过程落实0.5分。

2、加强教研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师、家长参与率高(2分)

2、周行事历缺少教研工作安排,缺少一次扣0.5分(扣完2分后从总分中扣除)。学科教研活动中每学期要进行两次拓展性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少一次扣0.5分。能按上级文件要求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有方案、措施和成效赋1分。教师参与率达75%以上0.5分。家长参与率达20%以上0.5分。

3、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评选工作(2分)

3、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教育叙事)装订成册1分,少一篇扣0.2分。评定等级的赋1分。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初步形成规范的校本研究课题管理办法(3分)

4、有课题管理制度0.5分,校级课题研究,每学科每学年有一课题,有科研课题并有实施过程的完整资料或阶段性成果2.5分,缺少一科扣0.5分(扣完3分后从总分中扣除)

七、教育 教学 成果(12分)

1、学校获奖情况(4分)

1、学期、表彰,正常开展1分(印册0.5分,表彰会0.5分),学校整体或部门工作获国家、省、市、县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表彰的分别记3、2.5、1.5、1分,可累计得分,积满为止,但单项以最高得分计分。

2、教师获奖情况(4分)

2、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在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刊物或活动中发表(获奖),国家、省、市级分别赋3、2、1分,可累计得分,但单项以最高项计分。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分别赋3、2、1分。积满4分为止,3、学生获奖情况(4分)

3、学生参加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活动,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的分别记4、3、2、1分。

八、教学 质量(100分)

中考科目(92分),会考、考查科目(8分)

具体评价办法详见正文

第三篇:徐集教办校长教学管理考核办法

徐集教办校长教学管理考核办法

一.校长对本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材料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每项检查要详实,有记录,有赋分,否则不计分。(20分)

二.校长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记录要完整,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有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15分)

三.本校教育教学会议记录每学期不少于15次。记录要完整、详实、具体,要有提出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15分)

四.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10分)

五.制订切实可行的考勤、教学奖惩制度,并按制度落实到位。记录详细、有发放清单,否则不计分。(25分)

六.教办安排的工作完成情况。(15分)

七.校长总分计算方法。本校教学成绩占50%.以上六项校长常规成绩占25%,本校常规成绩占25%。

八.教体局和教办每学期两次成绩调研及综合评估的排名,如两学期综合名次均在后三名,视其情况对所在学校校长进行谈话、诫勉谈话,直至免职等。免职后校长仍在本校任教师。

徐集教办

2014年3月

第四篇: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方面

2、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品牌专业

一、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制度化、精细化

在管理机制方面,学校先后制订完善了《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统合考评办法》等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考核标准公开。

二、重视专业建设工作,积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学校目前开设有目前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六大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两大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于“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被命名市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建设有国家级实训基地。依据我县的文化特色,学校准备依据皮影、泥塑、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

三、立足校本,深入探索,做好了专业建设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校本研修工作方案的规划、阶段性工作的布置等;教务科全体成员参与,负责协助教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等。2011年承担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已完成结题。

四、引厂入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009年学校投入80余万元更新专业设备,办起校办服装厂,与宝鸡博雅制衣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办服装厂承担学生的定期实习任务,每学期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到校办服装厂参与实习,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3、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注重抓紧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程,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提高。

二、实施教师队伍培养系列工程,通过学科培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先后培养双师型教师54人,占全体教师的60%。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学习,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赛课等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观摩课”、“教学公开课”、“新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通过积极开展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工作,及时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公平、公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的发放挂起勾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

2009年以来,我校教师郑红妮、张永娟、张红妮等20名教师在省级教学设计大赛中先后获奖。教师有30多篇优秀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

4、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推行“三化式”教学

中心奉行以“以技能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大赛看成绩”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三化式”教学方式,即技能竞赛的“全员化、全域化、日常化”。“全员化”,取消了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技能大赛形式,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全域化”,每个专业、每门学科、甚至一个小的知识点,都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从学生个人修养、文化知识方面出发,每月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如普通话、英语口语、名篇背诵等,把竞赛贯通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日常化”,无论是课堂、课余、月末、期中、期末,我们都经常性的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几年的实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为了让“三化式”培养模式能有效贯彻,我们增大了奖励面、提高了奖励额度,对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让学生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009年以来,服装专业先后有符小彦、杨玲梅、白雪3名学生在国家级服装技能大赛中获奖; 其中,符小彦荣获国家级二等奖,杨玲梅、白雪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电子、数控、服装等专业有47名学生在省级大赛中获奖;78名学生在市级大赛中获奖。学校先后在2010年荣获市级技能竞赛团体总第一名,2011年市级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和2012年获参加全省学生技能竞赛优秀单位。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省级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派17名学生参加了中职组8个项目技能的竞赛,其中9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选派6名教师参加了6个项目技能竞赛,其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再次展示了我校的教学实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新成果。学生安置就业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有30多位学生已经进入企业管理岗位。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方面,在孔校长的周密布局和具体指导下,我们主抓了“思想意识引领,文化氛围熏陶,群策群力教学,严谨规范督导”等四方面的工作,期中考试,六校比较,已充分证明了我们教学管理措施的得力和有效。

思想意识引领:全校师生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团结和谐,求真务实。彰显雪狼灵魂,绝地反击,永不服输;发扬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必胜。

文化氛围熏陶:新学年伊始,孔校长确定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大家风范”文化理念。目前,我校已形成“每面墙壁有思想、每个角落有教育、每个教室有规则、每名同学有目标”的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群策群力教学:充分借鉴莘县实高等外校经验,倡导学案教学,抓实集体备课,推进课时教案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打造有效课堂。

严谨规范督导:教研主任代表学校全面听课,即时评课,细致总结,认真反馈。目前已形成三个年级争相约请教研主任听评课的良好局面。

下载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管理细则及其考核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管理

    充分利用考试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这千百年来用以选拔人才的独特手段,在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对“素质教育”的呼唤中,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多年来,人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

    如何加强教学管理

    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教学工作成效,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下面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谈......

    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每一名学生和家长,树立良好的辅导班,力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育教学团队,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教学管理

    为适应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校师生的教学工作服务,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规范》。 一、教学......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拒绝简单粗暴的批评 做一个有教学艺术的教师 关心 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问题分析、指正,必要再进行处罚 宽容理解的对待孩子艺术的批评指正 必要的惩处当发现孩子在......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保障优良的教风、学风和严肃的考风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建章立制。全体老师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院长、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等都有明......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业务和管理是公用经费范围开支的其中之一,所谓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教学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

    教学管理

    教师教学问题反思与累积制度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挖掘教材和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疑问及时提出来,及时讨论解决、并把教学反思纳入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