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解读

时间:2019-05-12 12: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解读》。

第一篇: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解读

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

喜欢阅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的做法是: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阅读环境。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差,对语言,文字,甚至图象等理性材料缺乏条件反射。要让幼儿能阅读,使其理解书上的知识,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丰富其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平时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身边的生活常识,尽可能丰富幼儿直接的感性经验,为幼儿阅读打好基础。例如:在让幼儿阅读《水果屋里的毛毛虫》这篇小文前,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生长过程:毛毛虫——蛹——蝴蝶。不但让幼儿去捕捉蝴蝶,观察蝴蝶的幼虫。通过多方面的亲生体验,使幼儿真实的认识了毛毛虫就是蝴蝶的幼虫。通过观察,体验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具备了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阅读时再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讲述,幼儿就轻而举的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故事及

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它是阅读活动开始的基础。阅读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方面,要给幼儿提供阅读的书籍、画片、给幼儿提供一个小书桌、小椅子、最好再给幼儿提供一个专门放书的地方,使孩子的书籍专门存放,以便随时翻阅,这样既便利于阅读,又可培养孩子爱护书籍、整理书籍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班中开辟图书角,提供大型图册,装祯精美的书籍,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教室中设小图书架,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氛围,这对幼儿极其重要,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孩子的老师、家长喜爱阅读,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进行阅读,天长日久,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受到深刻的影响,从而喜欢上阅读,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每月进行一次“小舞台”交流活动,共同协商制作表演道具,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二、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我们常带幼儿到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人阅读的方式;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1、小图书阅读活动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

2、与幼儿交流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染。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A、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B、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C、编报活动:在了解报纸特点的基础上,先让全班幼儿共同创编一份报,然后每小组自由商量编报,从报纸名称、内容、编排、装饰、绘画都让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商量决定。

4、提高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刚刚开始阅读的幼儿,自己只能认读少量的汉字。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注意汉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对比较困难的汉字提供足够的支持,幼儿就可以很自然的注意到文章中熟悉的汉字和单词。他们会学着分辨“讲”和“读”之间的差别。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选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图书材料。图文并茂的图书,有形象性的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情感,提高幼儿的识字兴趣,而不是孤立的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图、文、字相结合,很大的促进了幼儿的汉字的理解和掌握。

四、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的基础和前提。

1、带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对于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认真看书的则及时表扬。

2、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

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印发了家长材料“指导幼儿阅读”,详细讲述了阅读图书的重要性,并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园之窗”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此外还经常有意识地提醒家长带领孩子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在那里孩子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的书,更重要的是感受到那种浓厚的读书气氛,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为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1、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2、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3、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4、帮助幼儿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带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事实上,幼儿在阅读任务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识经验,不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汉字、单词、概念、知识和言语经验等,教师要时刻有意识的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促进当前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六、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予灵活的评价。当问题具有很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对于幼儿的回答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口中的答案,并不是教师希望的那个。如在《水果屋里的毛毛虫》这个故事中,我问:“毛毛虫在蛹里面干吗?”幼儿就有可能回答说在躲猫猫,而事实上呢?我觉得呀应该把这个答案当作一个可能的答案来接受,可以说它在躲猫猫,然后鼓励幼儿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让他

们继续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说“是”或“不是”,以及把他们的回答判断为“好”还是“不好”。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回答看成是一种信息加以考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指导。总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回答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对他们的回答作出迅速的判断。教师过于果断的判断,会破坏孩子进行思考的动机,或者阻止他们说出那些还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这样,孩子可能会把时间用于考虑这个回答是不是老师所希望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去思考所可能的答案。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早在幼儿期就进行训练,让幼儿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象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幼儿入小学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认为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

单位:杨各庄镇青山院幼儿园

作者:白雪冰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梅渚镇中心幼儿园俞玉蔡152585633

31【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是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农村的家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会背唐诗,会数数、会做计算题就是聪明,就是有前途。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就出现了促进幼儿超前发展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在园学习期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数学态度呢?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寓教于玩、寓教于唱、寓教于画、寓教于诵,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多种手段,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关键词】 数学寓教于玩寓教于唱寓教于画寓教于诵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是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农村的家长也不例外。但是教什么,怎么教,又无从着手。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会背唐诗,会数数、会做计算题就是聪明,就是有前途。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就出现了促进幼儿超前发展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长从幼儿开始会说话起就教孩子口头数数,算计算题。还没入园,有的幼儿已经能口头数数100,甚至100以上,五六岁就能背乘法口诀,会做100以内加减题,为此,有的家长沾沾自喜。可是调查发现:有40%左右的一年级学生不喜欢计算,而且在学龄前阶段花大量时间训练的计算技能,在小学一年级的优势显示还不到半年,足见过于超前训练所获得的效应意义不大。再加上训练方法单

一、机械、不科学,强制性的做大量的计算题压抑了孩子的兴趣,造成了孩子对学习数学的紧张焦虑,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个性健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孩子数学学习的被动,甚至厌恶数学。这种消极的情绪一旦形成,孩子也就失去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习的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简单说:兴趣就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的年龄越小,越需要用直接的手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学起来单调和枯燥,如何培养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数学态度呢?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寓教于玩、寓教于唱、寓教于画、寓教于诵,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多种手段,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1

一、寓教于玩,在游戏过程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数学,能使幼儿感到欣喜若狂,情绪高昂,兴趣倍增,从而使幼儿毫无压力地在想、玩、做中理解知识、扩展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如:比较“多”“少”“一样多”时,我采用了“抢椅子”的游戏。先把比幼儿人数少1的椅子围成圆形,让幼儿听音乐围着椅子转圈,当音乐停时迅速找1把椅子坐下。如此反复游戏,发现每次总有1名幼儿没有椅子做。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幼儿人数比椅子多1,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的规律。根据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让幼儿通过动脑,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往老师的单纯灌输知识教学方法,激发幼儿思考,顺利地教会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

又如:学习数字6的组成,我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六元的商品,将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的钱随机发给每个幼儿,然后要求幼儿两两合作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六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

再如幼儿学习加减法时,可利用玩积木块、卡片、木珠、瓶盖、石子等,让幼儿在玩中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从动手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在教幼儿学习5的加法活动中,我用积木当学具。让幼儿用左手先拿2个积木,用右手再拿3个积木,教师提问:“看一看,现在两只手中一共有几个积木呀?”幼儿共同回答:“一共有5个积木。”教师再提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回答说:“是用加法算的,因为左手有2个积木,右手有3个积木,两手合起来一共有5个积木,列式子应为2+3=5。”教师鼓励幼儿说:“你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两只手里的积木相互交换,看看现在每只手里有几个积木,两只手一共有几个积木?”幼儿回答:“现在左手有3个积木,右手有2个积木,两手一共有5个积木。”教师继续问:“用什么方法算的,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回答:“是用加法算的,列算式应为3+2=5。”这样,让幼儿在玩积木中理解了加法的互逆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我

2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融入多种手段,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二、寓教于唱,在音乐中学数学; 陈鹤琴先生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微风把叶儿吹得沙沙沙地响,他们都会留意倾听、不由自主的摹仿。由此可见,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开启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既然如此,在数学学习中融入音乐,是不是能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枯燥的数学的理论知识呢?如:在教幼儿认识10时,“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数字歌简单易学,可以反复唱很多遍,幼儿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每唱一遍就从1数到10一次,小班幼儿很快就学会了10里面的数数及两只手合起来为10的概念。

再如:教幼儿排序时,我引用了《逛公园》和《拔萝卜》这两首歌。歌词中都存在着按高矮差异排序的内容,在唱歌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按照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的顺序分配角色,在演唱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按一定顺序排序的规律,还能充分体现互逆关系。

诸如此类的歌曲有很多,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发光发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寓教于画,在绘画中学数学;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而言,绘画就是换了种游戏的形式,孩子通过游戏式的绘画活动,不仅增强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让孩子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敏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了绘画的思维方式,更有了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数学和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从幼儿识数起,画有图案的实物就如影追随。如“5以内数的减法”在空格中画上实物或填上数字;“认识球体”我圆圆的,叫球体。找一找,图中什么东西像我?请涂上和我一样的样色。什么东西不像我?请涂上其他颜色。“7的组成”每只盆中再开几朵花才能变成7朵?请你添画上。“排序”找一找,每组

3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按这一规律接着往下画,几乎每堂数学课都穿插了绘画,绘画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爱上数学。

我在复习几何图形时,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并根据图画编一个小故事,以表达心中的情绪等等;寓教于画,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同时,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感受艺术的魅力,加深记忆。

四、寓教于诵,在儿歌中学数学。

儿歌又称童谣,即是儿童的歌谣。它是孩子们练习口才的工具,也可以说是孩子们的诗。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不仅给孩子们在生活上带来一种乐趣和享受,帮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把童谣融合到数学教育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如在教幼儿认识守恒关系时,我引用了《马兰花》这首童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您马上就开花。开了几朵花,开了5朵花。”我班幼儿刚好30名,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随着教师口令(数字)的变化,幼儿围成不同人数的小圈。也许每次口令后,拉圈的幼儿人数不同,圈数也不同,但是幼儿的总人数是不变的。另外,在活动过程中,随着幼儿不停地跑动也充分体现了空间关系。在探索数、量、形等过程中,我们用童谣的形式概括其特征或规律,或者是编一些有节奏的简单童谣,指导幼儿用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既能渲染学习氛围,又能集中幼儿注意力。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的学习不止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而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物化,通过游戏、音乐、美术、童谣等手段刺激儿童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发展,培养儿童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独立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态度价值观的认识,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及逻辑性思维的发展,使儿童真正意义上地爱上数学,掌握数学。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倪敏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年

[3] 陈幸军 《幼儿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第三篇:如何让幼儿快乐识字

如何让幼儿快乐识字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5 16:06:38

[标签:词汇 复习阅读材料 小游戏 游戏][北京]幼教益智课程2015寒/春班免费试听

导读:有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记住,一般是反复让幼儿认读——“请你把这个字念五遍!”“每人把这个字念一遍”„„在这样索然无味的气氛中,有的幼儿甚至打起了瞌睡。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静结合的游戏,让幼儿快乐识字。

让幼儿识字,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社会上现在正盛行。“千字童”、“天天十字”等学习材料可谓各有千秋。暑假期间,我班也开展了识字教学,我尝试了几种与传统做法不同的方法,现归纳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词代字。

在汉语中,一个字往往有多种意思,而一个音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汉字,这就是常见的一字多义、同音字现象。学一个字时,多种多样的含义易把幼儿搞混,而且,幼儿也容易把一些同音字混淆,如“十”,幼儿在口头组词时,会和“石”、“食”等混淆。以词代句,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这种情况,因为词语的意义范围相对缩小,读音相对稳定,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二、从幼儿兴趣入手,分类学习词汇。

幼儿对名词、动词等可以直观感知的词汇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名词我们又可以分为动物名称、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名称、颜色名称、人物称呼等种类,动物名称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海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等等。学习时,先和幼儿一起决定学习哪一类,然后由幼儿决定学什么词。比如,大家决定学习海里动物的名称后,问幼儿:“小朋友想先认识海里哪种动物的名称?”幼儿答;“海星。”老师便带领幼儿认识“海星”这个词„„这样,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词学习主动积极性会强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也自然进行了分类练习。

三、根据幼儿特点,采用有童趣的教法。

有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记住,一般是反复让幼儿认读——“请你把这个字念五遍!”“每人把这个字念一遍”„„在这样索然无味的气氛中,有的幼儿甚至打起了瞌睡。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静结合的游戏,让幼儿快乐识字。如认识动物名称时,先带领幼儿观察、认识字型、练习读音,然后请幼儿学一学这种动物的动作、叫声等;练习时,可以请一位幼儿做模仿动物的动作,请另一位幼儿指认所模仿动物的名称并读出来。再如,可以把字写在苹果或鱼形卡纸上,和幼儿玩“摘苹果”或“钓鱼”的游戏„„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识字的兴趣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当然,我们在教幼儿识字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及时复习,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防止贪多求快,让识字成为幼儿的一种负担。2至8岁孩子想什么?

时间:2014-11-21 来源:摩比思维馆

很多家长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让人意外,有时候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咱们读懂孩子的帮助太大了。

2岁孩子>>>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3岁孩子>>>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4岁孩子>>>

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

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孩子>>>

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想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到了5岁半,会有一个重大改变: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但是5岁半时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却不如从前那样快速、肯定。因此他经常把数字或者文字颠倒着写,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6岁孩子>>>

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7岁孩子>>>

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孩子>>>

“招牌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

和7岁孩子的沉郁退缩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喜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而且做起事来爽快多了。另一个和7岁完全相反的,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

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做、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第四篇:让学生快乐阅读解读

快乐阅读,先从《同步阅读》开始!当我们静下心来,像备语文课一样认真审视、解读《同步阅读》,我们发现编者配合课本每单元的思想、主题,以课文为中心向外辐射,单元有独立性,界限明显。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广泛而丰富,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写作手法的,本着“系统性”原则统筹构建《同步阅读》的目标体系。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讲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老师使用教材要找到课内教材与同步阅读的连接点、切入点,有效实施教学。

以中、低段为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为阅读扫清了障碍,但毕竟年龄太小,阅读兴趣、习惯、方法、能力的培养还需老师搀扶。因此,教师要做好阅读的引领者和点灯人。

钻研透教材之后,我们要明确《同步阅读》谁布置、谁指导、谁检查、谁负责。当孩子们捧起书本,他不是独自一人在读,有老师、家长、同学与他同读一本书。在课堂上完成的,老师就要侧重于演示将语文课本学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同步阅读》,“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外”,架设由课内通往课外的那座桥。我们继续请家长有效参与阅读管理,作为家庭作业的,家长就是孩子的引领者,对一切阅读活动全权负责。

一、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善用文本

我们将《同步阅读》文本,按使用类型划分三类。

(一)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课本五册第二单元4篇课文讲述名人的故事,《同步阅读》8篇课文也讲述古今中外的名人,并拓展加入人民公仆孔繁森、古代女诗人蔡文姬。同表现主题的采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学生头脑中贮存相似的信息单元(即相似块),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越深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数量的积累、实践经验的验证是形成熟练技巧的关键。

(二)一课一文,随文阅读

课本第五单元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文内容离学生实际较遥远,学习费时较多,与之配套的《同步阅读》又调整了编排顺序,线索不清晰,群文阅读操作难度较大,因此采用一课一文,随文阅读。课文《孔子拜师》对应《杨万里拜儿童为师》,《盘古开天地》对应《黄帝的传说》等两篇,《赵洲桥》对应《卢沟桥的狮子》。

(三)自主选择,个性阅读

五册《同步阅读》共68篇,无须篇篇都读,老师根据本班学情、训练目标弹性选择,学生也留有自主选择的弹性空间。如果学生不喜欢,强加给的学习内容,即使再简单也会索然无味的,像五单元,除老师选择的内容外,余下的5篇可以选择2-3篇阅读。

二、恰当选择时机,活用文本

《同步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在教学时间的选择上也很重要。“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教学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同步拓展,就会事半功倍。

(一)课前

课本《风筝》为贾平凹作品,《同步阅读》的《风筝》为邓南海作品,同题异文,学生对课本的关于幸福的理解稍难,而《同步阅读》则朴实直白得多,因而作为预习作业的一部分,让学生先读《同步阅读》,提前呈现,降低难度,为课文学习铺平道路。

(二)课中

课文篇幅短小,讲读学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富余时间可当堂补充《同步阅读》,如,在《盘古开天地》课上补充《黄帝的传说》。

(三)课后

主题可以单元整合的《同步阅读》适合放在课后学习,对课本补充、说明、延伸的文章也可以放在课文之后学习。

三、给予方法指导,巧用文本

在解决了读什么,何时读的问题后,怎样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学段的孩子进行有效地阅读,也很关键。

(一)争章夺星,培养阅读习惯。

以低段为例,一年级拼音教学单元的《同步阅读》承担了练习拼音、巩固拼音方法、熟悉汉字、提前阅读的任务,多读、多拼、多练才能学好拼音。我们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告诉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阅读老师布置的《同步阅读》的篇章,与孩子共读,帮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每篇读三遍,流利准确的记三颗星,其次为二星、一星。

一周进行一次班级展示,被家长评为三星,在展示朗读中表现优秀的孩子获得一张喜报,由于《同步阅读》的加入,课本的拼音单元掌握得特别好。

一年级下期,学生可以读有几个自然段的短文了,也要求写一两句通顺的话了。这时,通过《同步阅读》指导学生巩固识字,圈画好词、好句,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在交流展示课上,告诉大家认识了哪些字,朗读选出的好词、好句、好段,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懂得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从勾画、朗读、表现、讲述等方面做星级评价,小伙伴也对同学的表现做星级评价。综合评价授予孩子“阅读小能手”的称号。

(二)读说结合,感受阅读真谛。

二年级,孩子们爱上了《同步阅读》,只要一布置作业,他们就高声喊道:“读《花的学校》!”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课上,老师或选择一篇文笔优美、情节动人的文章、片段,合着优美柔和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请孩子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或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文章,或用阅读的文章来口试、抢答,或老师示范朗读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关键处嘎然而止,让孩子们接读,或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每周在阅读课上朗读、讲述、表演、答问、交流、发言等的孩子都可以在教室的阅读角上的小树上贴上一个红苹果。一期下来,阅读角上一棵棵小树挂满了果实,让孩子们懂得了只有踏踏实实的阅读,才会有满意的回报。

(三)加强整合,实施群文阅读。

三年级上期,随着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增加,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我们增加了一些做法,尝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方法。以5册二单元为例,《同步》8篇文章,“群文阅读”“主题回顾”这一环节我们做了调整,因为课内文章“主题提炼”才刚起步,所以降低难度,只要学生回顾这些名人有什么优秀品质即可。“阅读概览”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整理出“文章写了谁,写了什么事,你认为他有什么品质”三个问题,填好阅读记录表。老师给孩子三个晚上的时间,充分阅读。让孩子利用课文学到的方法阅读文章,理解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其中三遍阅读法简单有效,适合学生独立阅读。所谓三遍阅读法,就是将课内“读通,读懂,读透”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第一遍认真默读,读通文本,第二遍小声细读,勾画好词佳句,第三遍大声朗读,在感受最深的地方旁注。

考虑到中段孩子的特点,将“片段分享”“精彩赏析”合并为“阅读分享”,这是孩子们个体阅读后,心里有话想说,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分享的时间。这一过程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个人与文本,团队与文本的对话。大家一起来聊这些名人,老师引导、组织孩子们讨论,聆听他们发言。围绕“你喜欢谁?你崇拜谁?谁打动了你?谁值得你学习?你最想对谁说什么?你受到什么教益?”等展开。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些名人闪光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思想情操,慈善的人文情怀,使他们深受感染。读书至此,课本教学还未完全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会在《同步阅读》中反复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在“主题拓展”环节,推荐他们继续阅读名人故事或传记。

(四)读写结合,积累内化语言。

针对小孩喜欢画画写写,喜欢他人肯定与表扬,将阅读与“悦读卡”结合。悦读卡的大小、色彩、形状自定,可以在上面画画,贴图。阅读《杨万里拜儿童为师》这样故事性强的文章,老师先提示一些引导问题,你认识了谁?你喜欢谁?你还知道了什么?还可以自己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记录。《我希望的房间》则可以在悦读卡上仿写几行诗,把自己神奇的幻想记录下来。《海滨小城》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悦读卡就可以设计为采蜜卡,积累好词、好段,仿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每次评选的优秀悦读卡,都在班级悦读角展示,孩子们很喜欢这一作业。

孩子们对《同步阅读》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语文书,不用抄抄写写,没有那么多训练,没有过多的约束,无负担的学习让他们乐意接受。

当然,孩子越快乐的阅读,老师越有压力。《同步阅读》的研究刚起步,大家都缺乏经验,怎样让他们继续喜欢,还得多努力找窍门、找规律、勤实践、勤总结,希望能多一些这方面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四、拓展:春色满园关不住

谈《同步阅读》的同时,我忍不住想把我们的快乐告诉大家。在实小,“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每天听到孩子们随铃声响起的纯澈稚嫩的晨诵,都有一种踏实、满足的幸福感,那一个个纤尘不染的心灵和着轻柔美妙的音乐在诵读中享受童谣、童诗、古诗词的魅力,与黎明共舞,真好!

课间操时,孩子们踏着《三字经》轻快的节奏来到操场,环顾校园艺术墙,诗经楚辞离骚、唐诗宋词元曲、历代名人名画名曲、二十四孝图是一幅慢慢展开的文学艺术长卷,流连其间,时空对接,你会为祖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深深折服。目之所及,哪儿都可以阅读,都可以吟诵,都可以欣赏,都可以遐想。饱含首都人民爱心和情意的百年实小,处处浸润着浓浓的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震前,我们提倡并坚持经典教育5个一(与阅读有关的是:每周诵读一篇经典诗文,熟记一条经典名言,每月了解一位经典人物。)回到新学校,我们更不敢有丝毫懈怠,学生每周一节的经典阅读课,每周一次的好书推荐,每天十分钟的经典晨诵,每天十分钟的名著午读,学校图书室全天开放,班级图书角健康运转,老师每月读一部经典著作,每周开展一期习字绘画,是致力于师生根部的滋养,唯此,才与校园贤雅、大气的气质相辅相衬。学校还定期开展情趣高雅的阅读实践活动,让书香熏陶生活。每年新生入校,学校都将举行“承破蒙传统,行开笔典礼”的新生入学仪式。开笔礼沿袭旧时书院的传统,加进现代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孩子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浸润。每年端午节,开展“了解端午,走进屈原”的活动,每年“六一”开展“挑战校园吉尼斯”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每年11月,举行经典诵读汇报展示活动――雅景催生雅语、雅语孕育雅行,培养雅趣。较之以前,孩子们气质优雅,知书达理了;举止文明,礼貌大方了;心胸开阔,积极乐观了。

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阅读使什邡实验小学这个小小的窗口呈现了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让 兴趣 伴随幼儿绘画全程解读

让 兴趣 伴随幼儿绘画全程

作者:刘晓颖 出处:北京槐柏幼儿园

兴趣是指对某项事物的爱好与追求。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愿望。如果这种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延缓,就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果生成了这种长效的动力,无疑会为幼儿认识、创造世界的活动打下最好的基奠。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直接影响作用于绘画过程中的感知、表现表达及想象创造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幼儿美术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可是,在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问题上,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有的教师过多的强调美术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必要性;有的教师又唯“兴趣”独尊,在绘画活动中缺乏引导,一味的放任自流,使幼儿绘画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长此以往反而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显然,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原则,是对“培养幼儿绘画兴趣”这一问题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对绘

画对象观察感知的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幼儿保持、建立持久的绘画兴趣,是我们当前应该首要研究的课题。毋容置疑,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在培养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呢?结合多年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我提出几点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对象

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农村的孩子喜欢画自家养的大公鸡、田间地头突突奔跑的拖拉机…,而城市中的幼儿则喜欢表现飞速行驶的新干线列车、幻想宇宙中将要爆发的星球大战。女孩子喜欢画长发飘飘的“美少女”;男孩子则津津乐道自己作品中手拿兵器的“奥特曼”;又如:涂鸦期、象征期的幼儿喜欢描画小花、小草、大鱼、房子等比较单一的事物,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精心选材

精选教材是搞好幼儿绘画教学的关键。因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夸张的说,选对了题材就等于绘画活动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选择易于幼儿表现又能令其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造型简单,具有典型性。比如,《太阳宝宝》这一选材中的描画对象“太阳”幼儿都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圆来概括出其基本形态,加之幼儿稚嫩的笔触正好可以恰到好处的描绘出太阳宝宝生动可爱的形象及诙谐有趣的表情特征。这类选材幼儿易于把握增加了幼儿对自己绘画表现力的信心。

2、选择孩子最熟悉的事物或身边刚发生过的事物。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令幼儿自如的表达;越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越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事物都能引发他们强烈的绘画兴趣。在幼儿刚刚参加完幼儿园的自助餐活动后,组织幼儿绘画《快乐的自助餐》,幼儿边画边仿佛又回到了热闹的餐桌前,满桌的佳肴、同伴大吃的形象跃然纸上。使积聚在幼儿心中的情感得以自然的宣泄和表达。

3、选择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游戏和动物。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4、选择幼儿生活化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可以帮 他们选择一些《给妈妈画长发》、《帮太阳公公串糖葫芦》、《我喂鸡宝宝》等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 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可以尝试选择《我是鱼王》、《一辆花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可以多选择一些《瓦罐联想》、《未来世界》、《足球比赛》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三、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如果想让幼儿保持全程的绘画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指导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利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只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保持、延缓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令其专注、持久的投入到整个绘画过程中,使幼儿创造出富有新意和美感的作品来。以下是我在几个教育环节中调动幼儿兴趣的一些尝试。

1、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观察、研究绘画对象的兴趣。

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跳动的视频画面可以深深抓住孩子们喜爱新奇、变化的心理,影响幼儿对事物观察的兴趣,达到形象教学的效果。一张图片把它扫描到电脑里再播放到电视画面或视频投影中,会令幼儿观察的兴趣陡增几倍;一段故事配上音乐制作成VCD播放,孩子会牢记它的情节;编排好的教学流程如果通过电脑演示,孩子们会很快理解老师的意图。比如:在欣赏社火面具的教学中,我将面具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在电视屏幕中展现给幼儿。普通的几张图片在电视画面上形成了影像,画面中的花纹、色彩变得更加清晰、艳丽.一下子吸引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孩子们非常兴奋。为了帮助幼儿观察到社火面具中具有 典型意义的图案、花纹,我利用实物投影仪与放大镜巧妙结合,放大其中需要引起幼儿重视的装饰纹样部分,进一步吸引、调动了孩子们观察绘画对象欣赏、体会作品细节的兴趣。电教手段的运用,使看似复杂的社火面具变得直观、鲜活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使用拟人化的指导语言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孩子们经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在绘画活动中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教孩子们画蝴蝶时,如果教师仅采用这样的指导语:“我们来画蝴蝶吧,看谁画的最美!”你的表情再丰富、语气再亲切也不会引起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创作愿望。同样的活动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虫虫变蝴蝶”的故事,对孩子们说:“虫虫特别想变成美丽的蝴蝶,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它变出美丽的翅膀吗?”孩子们便会满怀兴趣的想出各种办法来装饰描绘美丽的蝴蝶。

3、利用多种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绘画可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水粉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情感;签字笔可以细腻的描绘花纹;油画棒更可以快捷的完成涂色…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当幼儿画的有些厌烦时,帮他换一种新的材料常常能重新燃起他的绘画兴趣。比如有一次,孩子们画线描画《给大树穿花衣》快近尾声时,我向孩子们出示了新买的旋转蜡笔,孩子们都惊喜的说:“哇,旋转蜡笔!”接着就纷纷兴高采烈的开始尝试用旋转蜡笔上色、添画起来。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创作出的画面不仅比以往的作品花纹丰富,色彩也异常的美丽。可见,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新奇多变的绘画材料对吸引幼儿绘画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4、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由幼儿内心世界的宣泄和表达欲望所引发的。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幼儿的绘画行为,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去,无论幼儿画出的形象多么幼稚无形,教师都要毫不吝啬给予鼓励。这样,幼儿才会增强自信心,越来越喜爱绘画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创造。

四、渗透技法

孩子们喜爱绘画活动主要是受强烈的表达欲望所趋动。当幼儿有很高的绘画兴趣却不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他的兴趣就很容易转移、消退。要想令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教师还要在指导过程中巧妙的渗透给幼儿一些绘画的技巧,只有让幼儿经历从敢画—会画—爱画的过程才能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的热情。那么如何让幼儿做到从敢画到会画呢?教师要对培养幼儿掌握造型、构图、设色这些绘画基本元素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灵活巧妙的指导方法渗透给幼儿。

(一)造型方面:

在欣赏幼儿作品时,经常听到孩子指着画中的一个形状向你讲解:“这是电视、是房子、是游泳池…”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为什么画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呢?这就要谈到培养幼儿造型能力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画面上点了很多乱点并告诉我:“天上下雨了”。我看了看他的作品开着玩笑对他说:“我怎么觉得你这些点点有些像沙尘暴呀,咱们把每个点点都点的圆圆的,象小雨点一样多好看呀?”教幼儿创建自己的造型符号就是要鼓励幼儿把沙尘暴变成小雨点——把点变成形——把形细化。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中理解造型的方法,逐步提高造型能力。

(二)构图方面: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想法特别多,常常是想到哪画到哪。所以画面有时会显得零乱、没有主体,看不出画面的主题。所以教师要对儿童画的几种基本构图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幼儿根据主题合理构图,把自己心中所想通过画面表现表达出来。我通过对幼儿作品构图方式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心式构图、满天星式构图、并列式排队构图、线路式构图等几种便于幼儿使用的构图形式。比如在画《我是鱼王》、《巨人的故事》等题材时,鼓励幼儿将绘画的主题:“鱼王”、“巨人”…画大、画突出,首先在画面上形成了中心式的构图。幼儿围绕着主题细致的描绘,“鱼王的威猛”、“巨人的高大”很快就在画面上凸显出来。此时,任由孩子们在画面上添画飞鸟、鱼、虫、甚至是奥特曼和怪兽,不但不会影响主题的表现,反而会使画面情节更加丰富而生动。由此可见,只有合理的构图才能令幼儿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得以完美的展现。

(三)、设色方面

有的幼儿无论造型构图都掌握得很好,可是一涂色画面就被破坏了。这其中有幼儿认识颜色使用颜色的问题,也有教师把握教育对象特点不足的原因。其实,引导幼儿使用颜色需要掌握一些小窍门。(1)巧妙运用对比色、同类色增加视觉冲击力。

儿童靠直觉感受色彩,而对比色及同类色的使用因为遵循了一定的组合规律特征鲜明、强烈,十分具有色彩生命力。所以更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果用暖色画主要物体,背景颜色最好使用冷色调。这种对比色的使用不仅强调了主体颜色,更令整个画面色彩达到了最佳效果。(2)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大胆使用颜色。

色彩是由光线、环境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天空不一定总是蓝色,人的脸也不一定总是肉粉色。要鼓励幼儿细心观察体会颜色的变化,大胆突破固有模式尝试使用多种颜色作画,享受其中的乐趣。(3)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色彩。

在美术活动中有许多玩色游戏,比如:用水彩混色、用水粉拓印、用宣纸印染…幼儿在这些玩色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最可以真切的体会到使用颜色的窍门。

掌握造型、构图、设色这些形成画面的基本美术元素,就仿佛教会了幼儿操作与人沟通的工具,它必定会使儿童作品在原创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是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浅见,“让兴趣伴随幼儿绘画全程”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论文题目,或是一句空洞的教育口号。教师只有抓住幼儿绘画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始至终的把培养幼儿有益兴趣和表现力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喜爱用绘画这种儿童语言形式大胆的表现表达、想象创造、突破自我、走向未来。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下载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大班幼 儿快乐阅读

    让大班幼儿快乐阅读 喜欢阅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当今世界已步入了信息时代,据有关资料统计,人类面临的纷繁复杂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学会阅读与学......

    让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解读

    让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吧!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也在随时考虑怎样培养孩子。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孩子怎么样才算成功?怎么样才算幸福呢?我认为首先要身心健康,......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教师:罗颖 游戏,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我们常见小猫、小狗嬉戏打闹,动物园里也常见老虎、熊猫扑打逗乐,这就是游戏。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一样,在幼儿时都喜......

    幼儿大班诗歌活动快乐的小屋

    幼儿大班诗歌活动快乐的小屋 甘肃酒泉幼儿一班张红清 目标:1、理解诗歌所展现的想象境界,感受诗歌中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基调。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大班幼儿快乐剪纸活动指导方法初探(合集)

    大班幼儿快乐剪纸活动指导方法初探 原宝城中心幼儿园 董萌萌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练出一双灵巧的手。剪纸是幼儿园美......

    让幼儿健康成长

    让幼儿健康成长 ——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纪实 一、幼儿园的概况 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幼儿园,位于石鼓镇圩口207国道东郊,偎依在石鼓中心小学的西侧。是一所园舍独立,交通便......

    如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

    让幼儿区域游戏中快乐玩,有效学范文大全

    《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快乐玩,有效学》 —— 南京区域游戏学习汇报尊敬的园领导、老师们:大家晚上好!《小康轩精品访学团》P01,学习的内容是《幼儿区域游戏展开的深度参访及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