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武汉挂职学习考察报告(正稿)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赴武汉挂职学习考察报告
2015年4月9日,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长40余人,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挂职学习二十一天,三周内分别进行集中培训、武汉名校考察、挂职锻炼,我和其他三位校长挂职的学校是武汉市南湖中学。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的思想再次得到了提升。走在清洁优美的武汉南湖中学校园里,观看着一条条遍布在各个角落的激励语和提示语,沐浴在一排排已故大师铜像的期盼眼神里,聆听着向校长能让所有人都震撼的评课,感触到的南湖师生积极向上,勇夺第一的精神风貌。这一幕幕的呈现都在一次次强烈的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得到了很多值得铭记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
一、学校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无论参观考察的几所学校,还是挂职的南湖中学,学校文化成为体系,以前也到外地名校学习过,它们的校园文化总觉得不够系统,只能称上是校园文化,楼上墙上安装几条标语,墙壁上画几幅画或名人肖像,国内或世界著名大学介绍等。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制度和课程文化关联性不强,甚至根本就联系不到一块。通过南湖中学挂职,我对学校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能看得见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几种文化相铺相承,办学理念要贯穿始终;学校文化应是学校全体师生形成一种规范准则、信念和价值观。
南湖中学是武昌区一所公办学校,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158人,是武昌区公办初中高中示范学校,办学模式:自省教育; 办学理念:让自省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依据孔子的“每日三省吾身” ;办学愿景:纳圣贤职愤华,升自身之质地,把学校办成——学生强身健心增智,构建放飞梦想的乐园,教师尚美立德省思,享受职业生命的家园。
校训:对内以省,对外以恩,对人以和,对事以真。校风:爱心入微,慧心善省,恒心求成。
教风:以学生为根本,用反思求成长,向细节要质量。学风:立志好学,反思善学,互助乐学。
依据一训、三风、一理念,文化建设上,文化径用自省名人雕像,分别是爱因斯坦、孔子、陶行知、鲁迅、贝多芬,这几位名人都与自省教育有关。
文化壁(楼层文化):以校训为主线,及对内自省、对外以恩、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四个关键词:自省、感恩、和悦、求真来理顺文化层次,一楼自省,价值:悦约——自省——奋进,借物言志的植物为竹,竹代表虚心,有节,虚心接受批评的建议,才能反省不足,不断进步。二楼感恩,价值链:报恩——施恩——感恩,代表植物为兰,兰心惹质,善付人意,体谅他人,这就具备感恩基础。三楼和悦,价值链:尊重——沟通——合作,有了尊重“和”才有基础,有了沟通“和”才有空间,有了人与人的合作,“和”才有发展。代表植物为菊,菊花传递一种淡泊、闲适的态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且菊花清热解毒的功能,消除是人消躁,创造出和悦的境界。四楼求真,价值链:实干——求是——创新,首先要脚踏实地,实践出真知,然后操求事物背后真理把握规律,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其代表植物为梅,寒梅傲雪,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喻示求真之路坎坷艰辛,每个楼层文化光用托物言志,然后进行琐事,再要求师生怎样做。
班级文化,从班级名片、学生作品展栏、图书角、卫生角、绿色植物五个面进行布置,每个班级都有班级名片、个性班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训、班主任寄语、自省名言、文明班级评比小红旗七个模块来制作,充分体现班级文化的独特性。
用自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修订南湖中学十省歌,印发学生《自省成长护照》供学生使用。通过自省周记、自省班会、自省体验活动、自省讲坛等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感恩的价值观和悦的人生观,求真的世界观。
通过接职学习,我对学校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学校文化应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沉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把此转化为学校的办学思格,是全校师生价值观的体现,凸显学校特色。
二、大力开发“自省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
南湖中学现已开设30多门校本课程,利用周二,周三下午第三节开设社团活动,所有学生全部参与。已开设的课程有太极、茶艺、古琴,声乐,绘画,书法,机器人制作寻社团小组,各项活动不同层次的在国家、省、市获奖,并且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学生思维得到提升,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教育的功能是服务,它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在一所学校愉快地完成学业并升入高级学校,看重的是学校的课程,而不是看重某一位名师,就如同餐厅的功能是服务,服务对象是顾客,顾客看重的是餐厅的茶肴,而不会去过问厨师是准一样。南湖中学近几年来无一名学生流失,巩固率为100%,反思我们学校,学生大量流失,没能完成初中学业,这与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学生文化课学不进去,又没有发挥自己特长的课程,自然而然的就流失到了社会上。我们学校条件无法同武汉相比,政府也没有很大的支持力度,但在有限的条件内开发一些地方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多种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三、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南湖中学德育管理理念是:用人文关怀动打动人——激发人的积极性,让人想做事,使人能做事,成就南湖名师;用制度规章理顺事——将繁杂的事头绪化,让事有人做,使事能高效,打造德育品牌;在这个理念下,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去考虑事,想老师所需的,思学生所要的,省自己所做的。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抓阵地:(人在阵地在,阵地在人在),抓实阵地(有计划、有布置),实抓阵地(有反馈、有总结)。
抓活动:(君子美德系列班会、社团活动),活动不求多,成系列,成品牌。
抓培训:(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总结会、经验交流会等),不仅仅是工作布置会,更也是培训会。用培训来引领班主任的成长、成熟、成名。
抓常规:(常规是班主任的分内事),用常规促班级建设的形成
2、抓好德育常规
坚持必须坚持的:一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布置工作、组织学习、引导反思)、文明班级评比、周一聚会讲话、君子美德班会。完善应该完善的:常规班会、夕会落实、副班主任职责及考评、成长护照、自省周记……
创新需要创新的:社团活动、“空净物语”书吧管理。3学生德育
用自省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君子重修身、君子讲仁孝、君子善处世、君子求至理、君子忧社稷”主题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四、推进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南湖中学学校推行小组互助式学习“一主三重四步”的模式,即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注重思维启发,注重同伴互助,注重情感体验;课堂分为四个步骤:互助解疑、展示研究、归纳应用、反馈拓展等,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课堂教学要自觉化。教师教学要严格按照“一主三重四步”来实施,每天及时评分、及时记载、及时确认、及时公示,形成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
教学研究要制度化。语、数、英、理、化等学科两周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政、史等学科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小组评分、小组互助、小组展示、小组质疑、教师调控等问题。小组评比要常态化。每周学科要进行学科优秀小组的评选,班级要进行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的评选,年级组每月要进行大型表彰活动,学校及时把各班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利用展板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展示表彰。
五、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个好校长就等于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比一所教学楼更重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要什么样的学生,武汉市校长均具行竞聘上岗,教师竞争上岗,(学历大多是研究生),激活绩效工资,他们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很高的理论素养和很强的业务能力,在他们中间很多是专家型校长,专业化教师,所以对如何发展一所学校,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搞好学科教学都有独特见解,通过挂职学习,我对校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长应该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应该是一面旗帜。首先应是办学思想的引领者。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根据学校实际和历史文化,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规划好学校的发展愿景,带领全校师生健康发展。
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包括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能凝聚教职工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校长人格魅力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激发教师努力奋斗,更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认为首先校长要品德树人,“做是做事先做人,树人先树德”。作为校长要靠自身崇高品德赢得教职工的尊敬,以干净干事形象树立真正威望;其次才能服人,校长要有总揽全局、果断决策、知人善人、组织协调、开拓创升、善于沟通能力;校长还应该是教学的行家,能够为了广大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和知识讲座,做好教职工的老师。在此,校长要有宽容之心,谅人之短的胸怀,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不同声音,认真甄别,对学校进行民主管理;校长要情感容融人,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好情感平台,将心比心对老师多一些情感投入,多一些理解尊重,经常与教师谈心,同教师们架设起一座相互理解的桥梁。总之,校长要用自己人格魅力的指合剂,使全校师生产生凝聚力,用人格魅力的助推剂,使教师们产生智慧和活力,用校长魅力的润滑剂产生神奇的力量,是学校智慧发展。
六、管理构想
1、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打造符合正村二中实际的学校文化努力构建学校新型的校园文化品味,让校园真正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墙壁开口花草说话的花园。
2、开发正村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切合实际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把推进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减负增效,真正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
4、精细学校管理,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不留管理死角。用《学校周报》细化学校管理,每周一期《学校周报》,由各处室共同制作,各版块分层次实行实名点评,力求使每位教师的付出都得到更全面、更广泛的认可,通过日常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二十多天的挂职,我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感到不虚而行,收益匪浅。通过学习,观念新了,视野阔了,心里亮了,思路明了,我将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来办学,坚持大开放、大发展的教育战略,实施实践创新。只要我们永不停歇,慎密思考,分步实施,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美,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有文化的气息。我坚信: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
正村二中 郭连海
第二篇:赴四川省成都市学习考察报告正稿
关于赴成都市学习考察 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汇报
益阳市委政研室
(2011年10月25日)
为了学习借鉴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及经验,加快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步伐,2011年10月13日至15日,市委书记马勇带领益阳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前往四川省成都市考察调研,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做法
成都辖9区4市6县,1.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49.1万人。2003年以来,特别是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从破确“三农”难题入手,探索实施城乡统筹总体战略,形成了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其基本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和工业集群发展规律,优化工业布局,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9个重点镇工业点,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集中集约集群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40亿元。二是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成都市不断完善户籍、住房、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定居,切实解决征地农民安置问题,着力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推动农民变市民。大力加强城市、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小城市、156个小城镇和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同步实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将政府便民服务和社会管理硬件配套和软件建设延伸到每个村社。截止201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334个,106万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积极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制定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登记管理办法,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流转模式,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2010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2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5%,土地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业主总数达到9354个。
(二)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成都市规划经历了“三个跃升”阶段,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各自为阵到全域成都,从区域中心到全球定位的转变。按照城乡一盘棋的理念,确定“四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规划原则和“九化”(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城镇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规划导则,推进城乡规划体制并轨。通盘考虑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了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的城乡全覆盖。二是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成都市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融合”,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一二产业互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不断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和营 销体系建设,实现一三产业互促;大力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联。三是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成都市大胆改革创新,稳妥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市场化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在城乡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物流投资公司,成立5家村镇银行和12家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渠道多元、机制健全”的投融资体系;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增强了农业、农户抗风险能力和银行参与意愿,逐步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四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道路、电力、广电、通讯、信息等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覆盖,城乡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重点推进了“两枢纽”(交通、通信)、“五网”(高速公路网、中心城与外围组团多通道路网、旅游公路网、县道公路网、乡村公路网)建设,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运通村率达98%。五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体制,市、县、乡、村均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服 务保障体系和服务网络。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完全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8万人,其中农民参加养老保险165万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全面统筹建设了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娱乐、生活等公建配套。六是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大力推进行政机构改革,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调整和归并30多个职能部门,实行“大部制”,推进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率先实施乡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撤并30%的乡镇和47%的村;出台对乡镇和街道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将乡镇和街道的履职重点转向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大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和服务代办点。全面实行户籍一元化管理,促进农村向新型社区管理方式转变。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行政、财政和社会管理体制。
(三)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第一,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 “还权赋能”(即权益归位,农民自主,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产权权利,让农村现有资源“生金出银”)为核心,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为目标的农村市场化改革。一是开展确实权颁铁证工作。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目前,已对212万户农户、569万宗农村产权进行确权、登记和颁证。并且,在对农户承包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年限从30年改为“长久不变”的试点。二是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对基本农田每年每亩补贴400元、一般耕地每年每亩补贴300元,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三是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农交所成立以来,流转农村产权27527宗,金额22.63亿元。第二,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一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市推行基层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开放“三会”、社会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推行村 民议事会制度,健全农村基层新型治理结构。三是健全干部绩效科学评价体系。干部考核主要依据群众评议,引入第三方调查,对干部业绩进行外部评价。第三,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到村。将村级公共事务划分为7大类59项,明确了政府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基本供给责任。二是推进公共财政下乡。将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逐年增长,每年为每个村(涉农社区)安排不低于25万元专项资金,实现村级公共服务“有钱办事”。三是保障农民自主。明确办理村事务的方法由村民“民主议事”,民主议决村级公共事务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四是健全五大机制。着力构建分类供给、经费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和队伍建设五大机制,促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第四,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一是坚持综合施治。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二是坚持农民主体。对项目整治方案、小区房屋户型设计、补偿标准等问题,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三是坚持市场运作。探索农民用地整理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相结合的土地整理方式,建设用地整理节约指标在市场交 易,拓宽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坚持集成推进。整合部门力量、资金渠道和配套政策,发挥综合叠加效益。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实施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74个,新增耕地35万亩,改善55万户农民群众生活条件。
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几点启示
成都市近八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政府推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城乡统筹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都市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及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各区(市)县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在全市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组织编制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同时,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国土、劳动保 障、金融、行政管理体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等8个专项方案。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有序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2.改革创新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工农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在新型城乡关系的框架下构建合理配置全社会资源的体制和机制,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成都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在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投融资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基层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制定了40多个相互衔接配套的政策、制度文件,并允许和鼓励区县(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和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体制机制,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因地制宜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法。城乡统筹是一项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成都根据中心城区、近郊及远郊各区(市)县的特点和发展的差异性,着力解决 各个区域的重点难题问题,不搞简单化,不搞齐步走,不做夹生饭,根据条件稳步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中心城区着重解决涉农区域人口和产业的非农化城市化问题,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近郊区县及远郊区的县城和重点镇主要着力于更大范围推进“三个集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远郊各区(市)县的广大农村地区侧重实施“四大工程”,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新型城郊农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统筹城乡实践中,成都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首先是大力推进农业支柱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成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5元,城乡收入差距由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10年的2.54:1;其次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为城郊农村居民办理社保和医保,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提供与城区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再次是推行“让民做主”为实质的“还权赋能”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新型基层治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正是由于让利于民、还权于民,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增加收 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从而使城乡一体化赢得了城乡群众的肯定和支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续不竭的内生动力。
三、对益阳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积极探索具有益阳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讲,我们还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与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制约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当前全市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借鉴成都市的实践经验,结合益阳工作实际,为加快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来保障。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乡统筹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指导、组织、协调和督导,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规划、国土、财政、农办、发改、交通、水利等职能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对各自承担的工 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要突出工作重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创新性和改革性都很强的系统工作,必须立足长远发展、突出工作重点。一是继续抓好土地信托流转。要把土地信托流转作为益阳城乡统筹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来抓。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办法,大力推进信托流转体制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和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要大胆尝试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有偿退出及流转、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信托流转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实现以地融资、以地兴业、以地增收、以地富民。二是创新政府平台。在加大政府投入“三农”力度的同时,着力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组建农业政策性投资公司,搭建农业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大规模投入现代农业。三是切实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
3、要抓好典型示范。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历史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能一哄而上。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分类指导、分区实施、分步推进的实施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根本方法,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在局部地区先行实验、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要广泛宣传一批示范作用强、影响范围广、推广价值高的典型和亮点,既让农民群众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又给其他地方提供操作性的指导,全面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三篇:挂职学习考察报告
挂职学习考察报告
10月14日至28日,根据教育局领导安排,我们一行13人到成都考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根据分组我被分配到成都市xx小学重点进行了考察学习。在考察期间,通过与校领导和教师广泛交流、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活动、查阅资料等措施,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感受很深,收获颇多。尤其是xx小学以人为本、富于创新的办学经验,与时俱进、灵活高效的人事制度,设备先进、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校园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小学的基本概况
成都市xx小学,因为和xx博物馆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得名。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成都市xx小学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xx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走进xx小学,满园的绿色触动着每一个人的视觉神经,给人的感觉,这是一所流淌诗歌的学校,一所飘溢书香的学校,一所倡导活动的学校,一所崇尚锻炼的学校,一所重视习惯养成的学校,不愧是成都教育的一个优质品牌。从2004年起,蓝继红校长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调到xx小学担任校长。xx小学现在所辖两个校区,即浣花校区和翠微校区。浣花校区现有38个教学班,1900名学生,110名教师。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该校着重依托xx文化,打造诗歌校园;推行“执行校长”管理模式,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2008年,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xx教育的诗意文化熏陶,当地党委政府筹资建设了成都市xx小学新校区——翠微校区,翠微校区与xx小学本部浣花校区实行一体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一校两区,两区一制,同一法人。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保持一致。两校区教育教学资源高度融合,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安排同步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8月22日,xxx校长应邀参加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的基础教育座谈会,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之后,该校的办学经验陆续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进行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可以说该校在四川、乃至全国是一所颇具影响力的学校。
二、xx小学的突出亮点
第一,xx小学是一所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的品味学校。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如此,学校亦如此。名校之名,名在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积累,文化建设在师生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秋,xx小学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特别是xx文化和杜甫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重新进行了整体构建和全新打造。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该校以打造诗歌校园为基石,凸显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从而打造出学校自己的品牌。青羊区教育局一次性拨款400多万元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外部环境、教室、办公室、图书室、会议室、墙壁等进行了全新装饰。xx小学提出了“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的校园文化主题,确定的目标是诗歌教育,诗意教育。我认为,该校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要写多少诗,学校要出多少诗人,而是让孩子的心灵保持诗的灵性,洋溢诗的真善美。该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学校发展的风格、方向,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写照。走进xx小学,仿佛走进一座诗意的殿堂,在纷扰的繁华中,凸显着清新淡雅。“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是该校的校训。从学校校园环境的布置至学生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xx小学独有的诗意气质,如:“好雨轩诗社”体现了xx诗社育人润物细无声;“碧草书屋”比喻xx学子将像碧草一般学习、成长,展碧绿春色。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卫生间,每一面墙壁甚至楼梯,都传达着诗的语言,处处流淌着浓浓的诗意。总之,学校的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xx小学到处都浅吟低唱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这里,“诗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极富知识,不仅彰显着校园文化的润物无声,而且蕴涵着对国学文化的不懈追求。
第二,xx小学是一所体现现代制度改革的典型学校。现代学校管理,除了经验化、人性化,更要有一个可操作、可观照、可创造的现代制度,用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带动学校创造性地可持续发展。发端于成都xx小学的这一场管理制度的改革,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下的原始生成。2005年8月,xx小学开始实行了“阶梯式”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我认为,“执行校长”制度是该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最大亮点。
第一级阶梯:设立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在全校范围内公推竞聘,任期一个月。该校长在“执政”期间有职务津贴、独立的办公室,拥有倾听、观察、建议、执行等权利和义务,代表教师参加学校行政会。每个校级执行校长还要有展现自己特色、富有学科特点的执政梦想,并主持召开圆自己梦想的行政会,部署具体的工作,并在同伴的协助下实现梦想。
第二级阶梯:设立年级执行校长岗位。建立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里有年级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个年级的优势岗位、特色岗位。建立名为“彩之舞”、“花之语”、“ 雨之灵”、“海之韵”、“风之旅”、“季之歌”的六个年级执行分校,设立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并由年级教师执行校长“组阁”——建立年级执行分校校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里有自己的教师校长和副校长,自己的教师教导主任。老师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人人都在分校中兼任职务,参与分校的管理,每位教师都成为年级执行校长的管理助手之一。分校内每月将定期召开例会,总结本月的得失,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时调整部署新的工作。学校还定时召开年级执行校长会议,搭建起各年级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同舟共济又友好竞争,使整个学校的工作重心突出,特色纷呈。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和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应该是在同一时间段产生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要完成的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坚决执行。校级教师执行校长更多的是在圆教师执行校长们自身的一个梦。一个立足现实,一个关照理想。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要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相对稳定的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职责,但却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团队,团队的建立松散而灵活。年级教师执行校长有人权、财权、事权,每个学期末,学校将就年级工作情况进行“有奖考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不考核、不检查,相当于校级管理的志愿者,要的是激情,看的是内心的收获。
五年来,40多位校级“执行校长”在“执政”期间策划组织了约70次校级活动,其水平与效果非过去的行政指派可比,不仅让40多位教师圆了自己的梦,更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曝光率。
第三,xx小学是一所飘逸诗歌的书香学校。“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成为该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选定的自我发展主题。自2001年起,xx小学便成立了由学生创建的“xx诗社”。“xx诗社”是孩子们自己的诗歌社团,现拥有1700多名学生,从社长、编辑、通讯员到成员全由学生组成,设编辑部、美工部、表演部、采访部和诗歌产品开发部。“xx诗社”的办公室取名为“好雨轩”。门楣上方书着“柴门”二字。地上是用狂草书写的《春夜喜雨》。“xx诗社”成立以来,从一开始的每班推荐两名社员,发展到今天的一千七百多名社员,即整个学校就是一个诗社,每个班就是分社,且都有“社名”,如“采莲分社”、“濯锦分社”、“小蚂蚁分社”等。在xx小学校园里徜徉,一抬头一举足,处处是诗:教室墙上有诗,走廊里有诗,楼梯的梯级上有诗,连校园的梧桐树树干上都挂着诗牌。
xx小学的老师们在探索现代诗教之路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级诵读”模式。“三级诵读”即“校级诵读——班级诵读——个人诵读”。“校级诵读”是指利用全校隔周一次的朝会时间,由各班轮流,以诗文联唱、小品、吟诵、舞蹈等形式来演绎经典古诗文。“班级诵读”是指学校规定的每周二、三、四晨读时间的古诗文诵读。并且,每班每周有一节“经典赏析课”,属学校校本课程。学校还编写了不同年级的校本教材。而“个人诵读”则是将校内的“诗教”延伸到学生家庭。孩子将在学校里学到的诗歌回家读给父母听,与父母一起吟诗,品诗,甚至还教家里的保姆读诗。“三级诵读”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班开发了多姿多彩的“诗歌游戏”。
该校开发了“相伴经典、创编诗化”校本教材,每周1节,纳入校本课程统一管理。孩子们赏诗、吟诗、赛诗、唱诗、舞诗、演诗、写诗,自主地把诗歌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师生先后开发出《我们的诗意课堂》、《经典赏析》等众多校本教材和200多本《xx诗社》个性诗集……xx小学的小学子们,在诗意校园中,放飞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童年。
三、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体会之一:文化传承使xx小学发展注入特色
成都市xx小学原来是一所城乡交界的学校,许多教师都不愿在此工作,因此学校成为当地的薄弱学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青羊区教育局在“做优一般学校、做强名集团、做大教育产业”的总体工作思路下,确定用3--5年将xx小学打造为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校,成为继成都市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之后的又一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xx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考察后反思,一所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态园林式绿色学校,一所独具特色和美丽的学校。这一切得益于学校领导对当地雄厚的教育资源的了解和挖掘,对当地文化和人文资源的深层次思考。
体会之二:自主创新给xx小学发展注入生机
xx小学蓝校长说过:生活即诗,诗一定来源于生活!教师是诗,学生是诗,教育亦是诗!我们所说的“诗”决不仅仅是平常人们理解的作为文学体裁的诗,而是一种融入社区资源、地域人文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成为其办学理念的广义的“诗文化”。该校在重新建设初期就把学校的文化、管理、发展定位全部科学规划,使学校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并有条不紊组织实施。从学校的布局颜色到教师的办公设施;从景观设计到学校文化品牌;从制度建设到管理流程,全部有章可循,按章做事。而这一切体现了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的独具匠心,这本身也是一种自主创新,一种创举,一种无声的教育。
体会之三:人本管理给xx小学发展注入活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我们所考察的xx小学,首先是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这样保证了师资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教师的情操,净化其美好的心灵;也会给人以无形的力量,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学校还努力为广大教师去创造条件减轻压力,学校通力合作减少无用的、无效的工作,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扎扎实实地为教师解决点实际问题,让教师在一种宽松、自然、宁静的氛围中,体现工作的快乐。
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下面仅就自己的浅薄认识,提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理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简政、放权,建议我们的主管部门要把主要职能着重放在宏观调控和有效引导上,要抓大放小,而不应管得过细、统得过死。学校要根据制定的学校章程,建立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能管的事情应由学校自己来管理,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实现专业评估。目前,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估检查让学校应接不暇,使学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去行动。建议教育局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学校评价机制,让学校能够在规范的前提下自主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第四篇:赴武汉凯迪公司考察报告
岚皋县赴武汉凯迪公司
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改变“大林业、小产业、低收入”经济现状,2月16—18日,县长周永成、县委常委副县长杨义龙带领林业、计划、环保等部门及孟石岭乡的负责人赴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迪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凯迪公司情况简介
凯迪公司是一家全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其下属的成员公司有九家,其中有三家上市公司,一家中外合资注册资金10亿元的非银行类金融性投资担保公司,一家以两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构建的凯迪研究院,共有六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为环保、绿色能源及节能降耗等领域,其中绿色能源业务是利用凯迪拥有的自产知识产权技术,以“低碳经济”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涵盖新能源工业、绿色农业和林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包括能源地、燃油燃气厂、生物质电厂、有机肥料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五大循环经济体。凯迪公司的主流业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的鼓励和支持,2009年11月凯迪公司分别与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林业厅签订了《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合作意向书》。2010年先后与我市的宁陕、平利两县人民政府签订建设生物质发电厂的合作协议,并已组织实施。
二、考察情况
生物质电厂是本次考察的重点内容,2月17日上午,周康成县长带领考察组在凯迪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凯迪公司京山生物质电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电厂的建设、装机、耗能、原材料供应、环保、效益、前景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下午在凯迪公司总部,考察组与凯迪公司方面进行了座谈,凯迪公司董事长陈义龙、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高永民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就投资情况、建厂条件、林地流转、产业发展方向等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沟通,并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协议。
凯迪1×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以农作物桔杆、林地非径阶材生物质为原料,年需求量24万吨左右,年发电量约2.4亿度,项目本身可达到废水零排放,烟气浓度小于50mg/Vm3,达到国家第三时段最严格环保控制标准,属绿色能源国家鼓励发展项目。
电厂建设条件:占地200亩左右,交通便利,取水方便,取水水源最小径流量在3m3/s以上,电厂送出线路原则上接入当地110KVA变电站,距离小于11Km。为保证电厂和原煤材料储备与供应,凯迪方需流转扔有林地作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的林业用地10—30万亩,如在同一区域内建设生物质电厂、燃油燃气厂、有机肥料厂,则需流转林地50万亩以上。凯迪生物质电厂建设总投资3亿元(燃油燃气厂及有机肥料厂投资20亿元),项目建设期15个月,项目建成后年产值1.5亿元左右,实现财政收入1000余万元,解决就业70—100人,每年国原料供应而带来的劳务及运输业收入7000
万元左右,凯迪公司林地流转业务(略),详见凯迪公司《林业用地和林木转让合同》(2010年版)。
三、初步结论
凯迪公司是国内实力雄厚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致力于发展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产业,其生物质电厂项目在我县具备发展条件,特别是较为丰富的灌木林及次生林资源可满足电厂的原材料需求,项目建成后可初步改变“大林业、小产业、低收入”的经济现状,实现财政增收过千万,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同时结合中幼龄林抚育工程,可有效提高部分次生林的林分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为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循环经济新模式。
但生物质电厂每年消耗的生物量较大,并且需要流转部分林地为原材料供应做保障,在原料消耗方面,对其是否影响到我县的绿色生态环境需做谨慎评估,在林地流转方面,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企业的发展与农民的收益必须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岚皋县赴武汉凯迪公司考察组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挂职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关于挂职考察报告
20年3月19日,我有幸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上海XX区康桥镇挂职学习三个月,任镇党委副书记。我所挂职的康桥镇位于XX区中南部,辖 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属城乡结合部,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整个XX区、XX市的一个缩影。挂职期间,我积极给自己加任务、“压担子”,在了解康桥镇的基础上,将视野扩大到XX区乃至整个上海,耳闻目睹了大上海的发展成果,亲身感受了大上海的发展氛围,深受教育和启迪,心得无数,受益匪浅。
一、上海的政府转型之路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上海经济结束了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心。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上海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决心在调整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在今年召开的第----------------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十次党代会上,XX市提出了未来五年,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上海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总目标。围绕这一转型目标,XX市采取了许多重大的战略调整和措施,其中,针对性最强、让我印象最深、对我们借鉴价值最高的就是,上海聚焦全国能借鉴、自身能推广、浦东能突破的改革事项,经过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推进,成功实现了政府转型。切实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统一了发展思想、振奋了干部精神、激发了企业二次创业的热情、推动了项目建设、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海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改革开放“王冠上的钻石”,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浦东为试点,建立了扁平高----------------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效的大区域管理体制。一是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按照大系统管理和大机构整合的原则,浦XX区委仅设工作部门7个,区政府仅设工作部门19个,以往政府中按行业、产品设置的专业性机构,如仪表局、化工局、机电局等全部被革除。它们原有的职能,属生产经营方面的被下放至企业;属综合管理方面的被保留在管委会的综合部门;属社会管理方面的被委托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中介组织。同时,政府将部分公共管理及服务事务从政府部门剥离,改由向民间组织购买。向民间组织购买的服务主要集中于助老服务、慈善救助、社区青少年和外来人员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了“项目制”、“招标制”等多种运作形式,逐渐趋于成熟。政府与民间组织形成互惠关系,其结果是节约行政成本、造福广大群众。二是建立“7+1”开发区管理体制。“7”即上海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国际旅游度假----------------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区和临港主城区七个管委会。“1”即三林世博地区。“7+1”体制上按照“充分授权、重心下移”和“区内事区内办”的原则,市、区两级赋予开发区管委会相应的事权和资源,进一步凸显开发区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创新新镇管理模式。为破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难题,调整XX区部分镇行政区划,撤销原川沙新镇、六灶镇和祝桥镇,设立新的川沙新镇和祝桥镇,为厅级建制。
2、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XX市以“两高一少”的目标,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扎实成效。一是精减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从最初的724项减少到242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压缩到个工作日;平均审批环节从个精简到个,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浦东一家研发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离膜的企业,该企业从项目备案至施工建设,只用了约69天,比原本所需的175个工作日大为缩短。二是创新审批机制。首创“告知承诺”审批机制、外----------------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商投资企业并联审批机制、“一表制”审批机制,实行了企业设立联动登记改革。三是减少行政收费。共取消和停止征收2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通过取消、转为市场化经营、财政补贴等方式,再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市民经济负担,使行政收费改革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3、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公共服务平台。为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上海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XX区于2010年,率先把原本散落在四五十个不同地方的办事部门,集合到了一幢大楼,成立XX区市民中心,相应地在各镇成立社区事务服务受理中心,各村成立居民服务站,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三级服务体系。无论是企业注册、项目审批,还是结婚登记、办理卡证,在市民中心就可以全部办理,高效便捷。各级市民服务中心都有办理各项业务的指南,在网站上也可以查到,办理业务需要准备哪些手续,一目了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只要手续齐全,市民中心受理后,审核、审批、签字、盖章等一切程序全部由市民中心后台办理,办事人可随时通过网站查看办理结果,或者按规定时间领取结果即可;办事效率有专门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负责。一旦事项办理超时,投诉中心的显示屏上就会提示 “违规”,监察部门会进行督办;在办结时限上一压再压,进一步减少环节,目前,只要符合程序要求,一家私营企业完成所有注册手续,只需要两小时。同时,不断完善XX区电子政务平台,网上审批功能应用逐步拓展,全区现有242项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中,有3项实现网上审批。2011年XX区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6207条,全文电子化率达%。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977件。全年编印《XX市XX区人民政府公报》6期共48000册,向社会免费发放。进一步优化“上海浦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导航功能,方便查询、获取政府信息。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事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获取相关信息。
4、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为了使上海在产业调整上“革故鼎新、凤凰涅槃”。XX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全市产业实现“三化、三减少”。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是中央赋予上海的国家战略,近年来,上海依托这一平台,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围绕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积极推动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转型;新兴产业高新化。上海明确提出推进九大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设立了100亿元的专项资金和30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用于鼓励和补贴高科技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区域带动作用,张江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XX区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上海制定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每年新增土地指标50%以上都要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传统产业精细化。上海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努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提出2015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着力提高汽车、船舶、机械等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品牌价值。近两年,全市累计推进技改项目超过500 个,涉及投资超过1000亿元;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建立“批项目、核能耗”制度,出台扩大差别电价等政策,以节能环保倒逼工业转型。近年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600多个,减少产值超过1000亿元,节约标煤超过500万吨;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明显降低。近两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同比下降%和%,占gdp比重从2005年 %下降到2011年%;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上海通过政策引导和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鼓励电子代工企业将加工产能外迁,提高服务器、云计算等高端产品比重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如广达集团2011年笔记本电脑产量下降2%,而高附加值服务器产量增长倍;2011年上海以代工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仅增长%,规模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2005年下降3个百分点。
5、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问题。XX市政府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为企业提供无障碍发展平台。一是破解土地问题。当前,土地是各省、市制约发展最大的问题,上海亦是如此。近年来,上海以浦东综改为机遇,积极探索盘活存量土地,通过推行园区经济、创新出让方式和运作机制、实行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方式方法,促进了土地高效、合理、----------------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集约利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土地保证。比如,康桥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对全镇 13个村居的土地和资产全部进行了流转,由该公司统一管理和租赁,既保证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保证了发展所需用地的方便。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上海通过安排落实“三个10亿元”的财政政策,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上海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已突破100亿元。三是破解人才资源问题。发展之本、兴业之道,人才是头等大事。上海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在这座城市拥有认同感、归属感。以康桥镇为例,本籍人口有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就有18万人,为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解决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同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建设康桥镇外来务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人员公寓,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教育等生活问题;在引进人才方面,上海向来不拘一格,并且有大动作。今年年初,《XX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1000个左右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培养选拔1000名首席技师。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目前已有国内外著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50余家,提供人才派遣和人事代理等外包服务业务的上海人才网就是其中的一家。去年,上海一家公司原打算从海外引进一名建筑专家,可该专家发现落户上海需要办理的证照涉及十多项,差点想要放弃。后来该公司将这一系列的“麻烦事”发包给上海人才网,最后顺利引进了该专家。
以下文章能为您提供更多参考[考察报告]关于荆门市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发改委建委对青岛武汉和南京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县交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建设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区委常委赴甘肃省学习兰州新区新城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省常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粮食局考察团赴重粮集团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县赴德江龙里两县的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关于德国波兰流域水资源管理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